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资源流转成本会计面向供应链的扩展

资源流转成本会计面向供应链的扩展

摘要:本文以企业的资源流转成本会计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新时代环境中,面向供应链环节的拓展与创新进行分析。通过对资源流转成本会计的理论概述,说明其在供应链中的适应性,并在创新视角下,对企业的资源流转成本会计工作方案展开论述,为相关实务工作提供参照材料。

关键词:成本会计;资源管理;供应链

一、资源流转成本会计的理论概述

资源流转成本会计的理论起源于德国,在日本的实践应用中得到了应用推广,是一种典型的资源效率化利用方法。在理论内容上,该理论将数量与金额作为衡量生产过程中资源流量与存量的基本工具。通过对物料与能源成本的动态化监控,降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成本消耗,在削减经济成本耗损的同时,也为绿色生产模式的执行提供保障。从发展的角度,这种优化企业生态效益的管理方案,不仅得到了企业的大力推行,也在行业领域范围内,形成了规模化的影响。国际视角下,资源流转成本会计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并于2011年9月,在ISO 14051的国际标准认证中,确定了自身的规范化地位。在我国的研究中,针对资源流转成本会计这一理论内容的分析与探究,也已经得到了学者的证实,并与国际化的研究内容达成共识[1]。然而,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国内企业对于资源流转成本会计的应用,仍然处在初级阶段,需要在实践活动中,继续总结经验并优化解决方案,使其理论内容的实践指导效果更加有效。

二、资源流转成本会计与供应链的适应性

资源流转成本会计方案的执行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的是行业领域范围内的核心企业。通过对其在生产环节中的地位分析,确定其经营过程中与其他类型企业的交流合作状态,并在标准化的评价内容中,分析这一类型企业的规范化生产环节。尤其在绩效评估过程中,务必要对信息协同合作关系进行评估,以此保证供应链的适应性,并在不断拓展业务内容的同时保证创新模式的执行效果。资源流转成本会计创新类型选择上,需针对产品与生产过程的计量损失情况,提出执行适应性方案,并在行业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分析资源流转的动量条件。在作出产业链协调的同时,始终维持整体资源控制的平衡状态。而这一生产条件,不仅是核心企业的最优选择,整体链条结构中的其他企业,也会最优化的选择这一生产管控方案。另外,在与上下游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市场化的驱动条件,为整体产业链中的资源流转成本会计执行奠定基础,使优势发展地位与引导效果形成积极的引导作用,实现资源流转成本会计在整体供应链中的正向影响效果。

三、供应链层面下的资源流转成本会计方案

1.设定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

企业是市场活动的基础,也是执行资源流转成本会计根本。没有相应的企业作为基础,也就不会实现资源流转成本会计的延展,更无法在发展进程中,将工作方法作为规范性的指导条件,在供应链关系中进行扩散。生产中,势必会在材料的使用、选择、加工等流程上,形成与供应商、合作商之间的联系,并在产品的出售过程中,利用销售渠道,完成各层级的分销。而在这一产业链条结构中,势必会产生一个核心的生产企业,在与上游对接、向下游企业放货的过程中,形成核心性的地位,对整体产业发展链条起到带动与衔接的作用,发挥出整体行业的协同效果,而这一企业就属于典型的核心企业。对于资源流转成本会计在供应链层面的推广与延展,只有发挥核心企业的“领航”作用,才能更加高效的带动整体行业链条的发展。而即便是对此项内容的应用展开分析,也需设定核心企业的基本地位,才能更好的统筹与观察全局,以便达到应用分析的效果。例如,在如图所示的关系结构中,核心企业占据着整体供应链条中的关键地位,仅凭供应商A、B、C、D或是任意的客户,展开资源流转成本会计的转化,都无法对整体行业领域起到的有效的影响。因此,只有在设置资源流转成本会计方式的过程中,精确的定位特定行业领域汇总的核心企业。通过对核心企业资源管理方式的改良,实现对上下游供应商的影响,以此才能保证新型资源会计模式的推广状态,实现社会性的生产资源结构调整,真正展现出资源流转成本会计在管理过程中的社会价值。

2.分析环境条件的数据指标

环境资源指标,是保证资源流转成本会计执行的标准性条件。在企业的独立生产经营管理中,可以维持独立性的会计与资源管理标准,从而保证企业自身工作的有序推进。而当资源流转成本会计借助供应链,在整体行业领域内进行传播时,务必要保证其工作方法的规范性,以便在执行过程中,能够在不同生产关系的独立企业中,形成可以相互共存的生产标准与管理信息[2]。尤其在环境资源的评价标准上,针对行业领域所共同面对的资源条件与生态环境。例如,在产业链的生产过程中,会在生产原材料采购商与供应商之间,形成统一性的材料指标。同时,在指标内容中,针对生态属性与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指标作出评估。而在生产成本管理不断细化的过程中,此类指标条件,势必也会成为企业生产中,分析生产成本的重要参数。由此,才能在生产环保属性管理中,形成有效的绩效机制,保证对于生产材料的控制水平,实现生产企业采购部门与采购商之间数据的对接,以此维护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与指导效果。落实环境指标对接时,势必会受到上、下游企业的抵制,并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表现出较大的绩效评价难度。因此,执行这一战略性计划,需要在企业内部形成统筹性的管理,并获得来自市场监管部门的政策支撑。由此,以环境保护与资源控制的社会属性为依托,获得相关部门的政策性支撑,在长期坚守的条件下,制定行业领域中的政策性管理策略,使环境资源指标的统一性与指导性价值充分展现出来。

3.确定产业链条的共享信息

供应链的生产活动,并不是独立企业的个别行为,涉及到产业链条中,不同生产层级与产业位置的企业。在推进资源流转成本会计方法的过程中,不仅要执行统一化的管理标准,还应在产业信息内容上作出调整,以此保证行业信息的流动效果。方法上,可以在整体产业链条结构中,建立信息化平台,并将资源流转成本会计的信息内容作为基本的数据,以便在平台环境中,实现不同层级企业的交流合作。然而在实际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行业中的核心企业,往往由于自身市场地位的特殊性,在运营与发展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信息化内容,尤其在物质流模型与成本信息中,这种数据资料的累积,是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同时,在市场环境内,上下游企业之间存在着价格谈判,这一内容也是无法忽视的关键,是行业得以正常发展运行的基础。但在这一条件下,对于相应信息的公开,造成了明显的阻力。基于生产效率化所提出的资源流转成本会计,与这种信息公开条件不仅在内容上相同,对于市场效率的优化,也存在同样的应用效果。虽然在现阶段的市场竞争条件中,无法实现信息公开,但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势必会在产业链企业战略合作加深的影响下,逐渐扩大信息公开等级,进而刺激资源流转成本会计在产业链结构中,影响力水平的扩大与加深[3]。例如,在探索性的应用中,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可以分别制定独立的资源流转成本会计规划内容。然后,在进行行业合作的过程中,保存差异性条件展开合作,并在保留自身经营信息的同时,最大化的达成合作意向。而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实现了整体行业环境中的资源流转成本会计控制,也能在一定错位条件下,形成拟态的产业链对接,为正向的高效合作奠定基础,维持现阶段市场环境的平衡发展状态。

4.明确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企业之间的商业合作,是市场化发展的表现,也是未来市场逐渐趋向成熟的重要途径。而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为了有效的推进资源流转成本会计的影响范围,并使其在优化行业生产中起到积极作用,也应当借助当前企业之间合作关系的持续深化条件,在进行生产资源调整的过程中,将优化效率作为目标,对现行的工作模式进行调整。而资源流转成本会计模式,在应用过程中,也可以进一步加深产业链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成为巩固合作水平的动力条件。例如,在资源流转成本会计的应用中,买家与供应商之间的生产物料损失情况,可以更加直观的展现出来,通过对合作形式的调整,更加精确的削弱物料损耗的形成条件,以便在执行生产合作的过程中,维护双方的利益水平。此种合作关系与模式下,可将生产业务内容作为基础,在保证企业所属行业关系的条件下,形成战略性的合作,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中,保持自身的优势地位,使成本消耗的控制优势更加明显。

四、结论

综上,资源流转成本会计在供应链条中的拓展与创新工作,是资源管理模式的建设升级,也是企业、行业转型发展的基础条件。然而在不断深化探索的过程中,相关岗位人员需要关注其中的风险性,并在保证稳定发展状态的同时,尽可能的扩大发展与创新成果,保证资源调整的稳定性与合理性。

参考文献:

[1]金友良,沈玖柒.废弃物资源化理论研究综述:价值流转视角[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34(03):322~329.

[2]邹嘉琦,董雪艳.移动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边界研究———基于信息生态理论视角[J].新会计,2017,(01):40~43.

[3]张彩平,张莹.基于资源价值流的碳绩效评价指标及其在钢铁企业的应用[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6,32(01):39~47.

作者:郝延军 单位:沈阳军区双山农副业基地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