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地域文化传承下古村的保护更新模式

地域文化传承下古村的保护更新模式

摘要:通江县梨园坝村是川东北地区为数不多的部级传统古村落之一,村落肌理、建筑风貌保存较为完整,具有典型的巴山地区传统民俗民风。它承载着巴山地区文明的历史遗存,维系着文化的根脉。对于巴山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有助于延续并弘扬优秀的当地传统文化,增强巴山地区居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实践,促进地区文化与经济的繁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本文从传承当地乡土文化的视角出发,传统古村落的发展不应只成为供休闲娱乐的旅游景观,而应该成为以村民为主体的可持续的生产生活空间。

关键词:梨园坝村;地域文化;保护更新

1梨园坝村地域文化特征

本文将“地域文化”定义为在特定区域内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倚靠当地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的动态过程,传承下来并延续至今服务于人的传统智慧。地域文化是古村得以世代延续的灵魂所在,也是其区别于其他村落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探讨古村落的保护更新模式时,对于乡土文化的挖掘和关注是必要的。(1)风水环境选择的特点。该村院坐落于梨园坝北坡上,分三处相对集中、分散,该山坡游缓地铺散开来,下部斜斜地落到马家河与铁林山寨一条流水山沟交汇处,形似龟头。整个北坡形成极为奇妙的龟形地貌。古村落坐落于龟背之上,于是有了稳固、安定等风水理念的解读。(2)民居的建筑特色。现存传统穿斗木结构房屋56套,平均300平米一套,总计17000平米。依山而建,掩映于绿树之间,错落有致。其中明清四合院5座、三合院23座,共计28套。三合院、四合院正堂屋及“拥堂”设计,梨园坝村随处可见吊脚楼,或为走廊、或为民居、或兼而有之,构成为披檐,均由上下穿枋承挑,使之悬于岩坡。吊脚楼建筑的悬柱,起着重要的拉扯作用和外观装饰作用。(3)梨园坝村“耕读传家”的传统生活文化。“耕读传家”指的是通过在大自然中劳作并在劳作之余读书学习、创作研究、体悟安身立命为人处世之道,以此建立与传承良好家风,使家族基础扎实至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家族传承方法与文化现象。①通江县梨园坝村能够保存数百年,没有文运文脉是办不到的。由于聚族而居的马氏家族血脉传承的影响,耕读传家的传统生活方式在梨园坝村传承下来。凭借着先天的自然环境及氏族文脉的传承,梨园坝村保存着良好的精神风貌聚居至今。

2梨园坝村原真性乡土风貌保护层次分析

从梨园坝聚落现状和保护的程度看,从“点”到“线”再到“面”的保护模式进行。首先是“点”的保护,重点保护有价值的院落和民居单体,使整个聚落环境中有一定数量的突出点和观赏点。如马太师3号院、马胜勇4号院、马永华5号院、马兴胜11号院等。在保护“点”的同时,应该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不要再有价值的院落和单体周边出现风格差异的建筑。其次是“线”的保护,即是传统民居聚落的精神领域所以的街巷及水系。对于其有效保护,有利于维护完整的民居聚落的风貌特色,在梨园坝聚落中,阡陌纵横的小青石板街巷是它的特色,保护好这些关键的“线”性因素,也就可以说是基本保护了聚落的特色形态。同时其邻近的水系,保持古村的延展性和聚落的整体形态肌理特征。最后是“面”的保护,主要指民居聚落的整体环境,即建筑组团、农田及周围自然环境。再梨园坝村,三组民居组团、四组民居组团,由于其整体的群体关系较强,可以采用“面”的形式进行保护。

3保护更新策略

(1)对于聚落民居建筑的保护与更新。第一种是传统建筑设计元素的再利用。梨园坝村的传统民居建筑有的经历了百年的历史已经岌岌可危,出现了裂缝或者倾斜,如不加以维护就会很快被时间所侵蚀。当务之急是保护现状,保护自然人文的本来面目,维护村落自然人文的固有特色。运用传统建筑的许多符号与做法,通过现代的手法来适当的加固或功能空间的重置,保持其材质、色彩、质感、比例尺度与韵律的统一,保持它原有的整体的风貌不变,从而改善当地村民的居住环境以适应现代的生活需要。(2)保护性开发。以梨园坝村耕读传家深厚的文化精神底蕴为基础,充分利用基地山水田园的自然生态条件,将康养生活理念、城市文化休闲、农业生态资源深度融合。聚焦农耕文化体验,使农耕文化和农耕精神得到传承和发扬。以耕读文化为依托,策划三条主题游动路线:文化拓展游线、研学教育游线、亲子互动游戏。对于农耕旅游策划,有一个招商引资的很大空间,比如对原有寺庙、祠堂以及其他公共文化服务建筑设施的恢复重建,旅游服务设施的建造、路道运输等的建设等。只有让原住民在保护开发中得到实惠的东西,才可能真正调动其保护的积极性。这是开发性保护措施的真正目的。

4总结

随着当代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化的冲击,梨园坝等古村落遇到了尴尬的存留现状。它的历史价值、现实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矛盾逐渐凸显,在生活方式、卫生条件、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更新的现实需要,但现存聚落格局及其组成因子又保留着难得可贵的传统的样子。因此,本文从建筑保护、空间策划、文化遗产保护等多个角度提出对于梨园坝聚落保护更新的策略,以此可借鉴于其他传统聚落的更新与地域文化传承工作。

参考文献:

[1]周韵,程功.城市化进程中传统聚落的解读与更新———以南京河房为例[J].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3.

[2]李建勇.米脂窑洞古城民居聚落形态的价值分析[J].新西部月刊,2007(9):

作者:唐于茹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