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地域文化符号在民宿设计的运用

地域文化符号在民宿设计的运用

一、国内外民宿设计与地域文化符号的理论研究

民宿相较于其他住宿形式,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其经营内容上的丰富性和个性化。除去最基本的住宿、洗漱功能外,许多民宿会提供当地特色早餐,或配备有公共厨房可供客人自由发挥。民宿的底楼通常被设置为公共休闲娱乐大厅,让它不再只能为接送旅客或客人临时歇脚提供服务,书吧、桌球、、开放式ktv、电影放映区这些拥有不同程度互动性的娱乐设施打破了“酒店只能用来睡觉”的传统思维,为旅客打造一处陌生城市中像家一样温暖的空间是新兴民宿业的特殊使命。这种充满交流与人情味的住宿方式,为旅客提供了一个亲身感受当地民俗文化的机会。台湾颁订的《民宿管理办法》最早给出了民宿的中文释义,即“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1]。目前我国大陆地区民宿业发展水平不一,表现形式多样,大致分为两类:有利用本地旅游热优势而将原有私人住宅改造为民宿进行经营的,也有持较商业目的进行购买或租赁房屋来实现经营的。

(一)国内外民宿理论研究

民宿源于19世纪的英国,是农户们采用B&B(BedandBreakfast)经营模式,提供的一种家庭式住宿与早餐服务。就如弗雷德•劳森将酒店定义为向顾客提供有偿服务(住宿和就餐)的一种公共设施[2]。亚洲民宿起源于日本。梁旅珠在其著作中讲述了自身的民宿入住体验,向我们展示了游客视角下对民宿环境、餐饮、服务等的考量。书中提到最让她怀念的是当地乐趣和人情味,不难看出优秀的民宿特质便是与当地人文自然环境的巧妙融合[3]。我国民宿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在台湾兴起,后引入大陆。刘书宏提出,民宿若想要永续经营需将创意结合生活,民俗体验要有深度,民宿质量要高质且美[4]。赵琼提出了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注重人和人、人和环境间的互动性[5]。唐剑提出精品民宿的选址、设计、经营三方面都要有特点[6]。卡门清德在其著作前言中提到书中民宿建筑与众不同的是它们融入了地方感[7]。目前国外关于民宿设计的理论研究已较为系统化、广泛、多样、多元,且多集中体现在空间美学与旅游价值相结合方面。我国接触民宿设计的年限尚短,相关论文集中发表在2016年至今,理论研究仍在探索阶段。地域文化是一个具有深入研究意义的方向,需运用合适的设计手法,将理论带入实践中去。

(二)地域文化符号理论研究

符号,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具有代表意义的标识。它既是一种用来指代其他复杂事物的象征物,也是一种承载着交流双方所发信息的载体。奥古斯丁给符号的定义是:符号是能让我们想起另外一个事物的东西[10]。朗格将符号定义为可用于进行抽象的某种方法[11]。后又对其修正为用来进行抽象的某种方法是符号的一种要素,涉及到符号化的过程[12]。俞孔坚将景观当作一种符号,并对其进行定义,称它记录了一个地方的自然、人文和社会历史,讲述了人与土地、人与人、人与社会这间的关系[13]。地域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中提炼出的精髓和抽象性的表达,是某种特殊文化理念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王安霞和叶和生提出,地域文化是指地区中综合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特征[8]。王君、明亮等将地域文化符号定义为一种信息传达,是将地域文化现象转换成符号的形式过程[9]。而它所承载着的抽象的文化意义是需要通过具象的一些客观存在的事物,如民族服饰、特产、音乐、舞蹈、建筑等外在特征来表现的。地域文化符号具有唯一性,即使是同一元素,在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下,所表达的意义也不尽相同;地域文化符号具有抽象性,它往往是本土特色事物与其背后传承文化的结合体,通常从实物中提取元素特征,以设计艺术手法进行再创造,最终成为抽象的形象符号;地域文化符号具有载体性,不仅是地域文化元素的堆叠,更是承载着抽象文化内涵的具象载体。设计中的地域文化主要是指通过对该地域特有的文化元素的吸收,将其全方位融入到具体的空间中去,这一设计过程中致力于向人们展现该区域中最本土化的、最具有识别性的文化内涵。地域文化大致包括自然资源文化与历史人文文化两方面,且二者都可作为民宿设计的主题元素来源。通过分析,发现目前关于研究地域文化符号的书籍较少,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论文和期刊上,以上文献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针对如何将地域文化符号提取并应用到民宿设计、景观设计中去,学术性研究论题却不多见,该课题是地域景观设计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荷塘乡地域文化符号的提取与应用思路

荷塘乡地处景德镇市南郊,东与浮梁县寿安乡相连,南与乐平市科山、塔前接壤,西与鲇鱼山毗邻,北与吕蒙乡衔接。属丘陵山区,日照时间短,境内生态优良,素有“小庐山”的美誉,虽地处边缘型乡村,但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森林、农田资源与临水环境,仍是乡旅民宿和避暑度假之佳选之地。

(一)地域文化符号的采集与提取各地的文化差异是吸引游客驱车前往的最直观原因,因此我们在选取地域文化符号时,要把目光放在最具有代表性及典型性的事物上,它们通常是一些已经在民众间广为流传的地方印象,譬如北京的故宫长城、成都的大熊猫、桂林的漓江等。荷塘乡自然资源富庶,活立木、毛竹蓄积量丰盈,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有珍贵树种如银杏、树参、红豆杉、杜仲等;有野生动物如猴面鹰、穿山甲、黄麂、果子狸等;有农林特产如山茶、油茶、生姜、杨梅、板栗、竹笋等。荷塘乡文化遗产深厚,保存着古民居、古驿道、古桥、古碓、古矿、千年银杏等古迹。红色革命也与其息息相关,它曾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革命老根据地之一,也曾是乐北游击队成立之地,《人民日报》称赞它为“社会主义时代的南泥湾”。第一,自然文化的采集与提取。在符号提取时,要考虑其形状、色彩、动态、质感这几方面特征。从荷塘乡众多的自然资源中选择提取出最具象征意义的荷花符号,因其与荷塘乡名称相呼应,便于记忆;森林资源中选择毛竹、银杏符号,因其造型及色彩特殊,易于进行艺术创作;灌木中选择茶叶、油茶符号,因其地域特征性,其象征春天的绿色调,能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呼应本土人文文化。第二,历史人文文化的采集与提取。由于表现上的复杂性,人文符号的提取可着重使用简化与抽象这两种设计手法。从荷塘乡历史人文文化中提取出农垦文化,具象表现为麦田、竹笋符号,因其独特的形态色彩及丰收寓意,反映“南泥湾”历史文化背景;提取手工竹编文化,直观反映村民们勤劳俭朴的民风;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也可涵盖其中,让旅客仅通过一次乡村之旅便能对“瓷都”有所了解。

(二)地域文化符号的应用思路

地域文化符号在民宿设计的应用中,可从平面与空间两大方向着手。在平面设计手法上,可采用提取一个单元的形态加以变形、删减复杂或重复线条、增添辅助线等设计手段,主要应用在设计前期的符号提取与再塑上。更可把平面元素转变运用到立体事物上。空间中的设计手法主要有:形态的运用,色彩的配置,材料的选择等,主要应用在空间中地域文化氛围的营造上。荷塘乡最吸睛的便是百荷园中的200亩荷花。可仅保留重点色与形动态,化繁为简至寥寥几笔,加深观者记忆;可从丰收的麦田中提取出主色调金黄,保留作物基础形态,作深浅色层次叠加效果,并加入同样层次低矮的油茶、竹笋,不仅丰富画面,更凸显地域特色;层次高大的银杏、毛竹也适用此种设计手法。荷塘乡的红色历史和勤廉精神是最值得后辈学习的,景观文化墙能够直观的将精神内涵转变为可视的物质形态。农垦文化、手工竹编文化和陶瓷文化是本地劳动人民伟大的精神财富,可推出农耕、竹编、做陶体验活动,也可在民宿装修上通过农耕壁画创作、竹编家具、陶瓷手作餐具等方式来体现。在民宿的应用中,有以下几点特征能更好地突出民宿主题。第一,风格的统一营造。即在提取出多个地域文化符号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统一规划,找到连接点将其串联起来,形成一种风格,明确塑造民宿主题。第二,色彩的统一运用。意为整体民宿设计上大色调的统一,可选取同色系或相近色系,避免产生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疲劳效果。第三,材质的和谐搭配。在材质的选择上,主要有软、硬与综合材料这三种。软材料给人以舒适放松的体感,硬材料给人以凌厉干净的感受,综合材料多带来神秘、梦幻与未来感。

三、地域文化符号在荷塘乡民宿设计中的应用

(一)项目概况

辖区面积63.03平方公里,森林面积6.8万亩(包括人工林、毛竹林、油茶林和天然林),耕地面积2980亩,素有“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美称。如今荷塘乡正大力发展“红色、绿色、古色”三色旅游,包含农耕文化观光基地、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生态家禽养殖基地、毛竹深加工基地、油茶种植基地等,目标成为景德镇市城市后花园、乡村旅游首选地。

(二)功能分析

民宿设计应集住宿、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即使足不出户,“赖”在民宿里,也有事可做,有物可享。作为一家民宿酒店,首先需要满足最基本的住宿、休憩功能,材质亲肤(如全棉、棉麻等)的床品、沙发或躺椅可以让旅客备感舒心。在此基础上,以传承地域文化、体现地域特色为目的,不仅可以将其体现在装修风格上,更可以尝试将其浸染进生活模式中去。乡村原本就慢节奏的生活可以连带体现在民宿空间中,如增加书吧、棋桌、茶台等,或使两点一线的散步道蜿蜒曲折。公共厨房的添设将带给城市青年更多柴米油盐的生活体验与乐趣,也可留给独身一人前来的旅人更多与陌生人交流的可能性。娱乐功能要区别于以往酒店在床对面放一台电视机的刻板做法,鼓励住户走出房间,享受生活。将民宿一楼的空间从卧房中解放出来,打造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半开放式空间,灵活区分休闲区与娱乐区。

(三)地域文化符号在荷塘乡具体应用策略

从自然文化中提取出荷花、毛竹、银杏、茶叶、油茶符号,从历史人文文化中提取出农垦文化(麦田、竹笋符号),手工竹编文化与陶瓷文化。在风格的选取上,以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摒弃传统结构的繁杂,代以现代干净利落的设计手法,用新材料、新技术及新设计理念传承地域历史文化。在色彩的运用上,选取粉黄绿三色为民宿整体色彩,倾向为三原色,能较好地融合并营造民宿慢生活理念的闲适、温馨。其中建筑物为黑白灰,室内为金黄与红粉,最后搭配庭院绿植的深浅绿色。在材质的选择上,为贴近自然,室内家居以木材质为主,辅以布材质生活用品。室外则倡导废物利用,用旧物件营造新体验。关于荷塘乡民宿主题设计及地域文化符号的具体应用,将从以下几点进行研究。1.建筑主体:在建筑物外形上,选取徽派建筑的黑白灰基调,保留白墙青瓦的基本颜色特征。在保留原始古建拱顶的基础上,将屋顶形态化繁为简为干净利落的直线,温柔的融合古现代两种建筑设计手法。在主入口大门一侧配置青瓦装饰墙,在层层相叠的瓦片中加入本地特色门窗花纹花饰,凸显历史传承韵味。在与街道接壤的建筑外立面上,可绘制荷塘乡红色勤廉文化、农垦文化、手工竹编文化的手绘创意画作,讲述历史文化,宣扬民族智慧。2.民宿室内空间:在室内空间色彩上,采用麦穗的金黄色为主基调,辅以荷花的浅粉色作装饰性点缀。摒弃传统单一白墙配置,按实际效果选取部分墙面粉刷为奶黄色,衬托木质家具的深浅棕色,增强整体空间温柔感。适当点缀墨绿为空间中最重色,使视觉效果简明利落。这一效果可通过制作竹质灯具来完成,整体造型以纤细纤长为宜,并漆以黑绿色涂料。在灯具支架的结构节点处加入荷塘乡传统手工竹编编织纹样,既作为装饰物覆盖住暴露的结构,又在细微处体现民族特色。在其他材质方面,选取景德镇常见的鸡翅木作小件家具(如茶几、榻榻米式小桌等),仅刷清漆防腐,保留木头原色,享有自然木纹、质感的视触觉双体验。另选取浅色密度板和细木工板材作大件家具(如衣柜、书桌等)。搭配高灰度的红粉色系布艺坐垫、抱枕,以刺绣方式绘制荷塘池景、山水田景、采茶盛景,细节上映衬地域文化。餐具可选用景德镇本土日用瓷,如通体本白或带有青花纹样的杯碗,不论色彩质地都能与室内空间完美融合。3.室外庭院空间:由于荷塘乡已有满塘荷花、油茶种植基地等作为天然景观点,我们便无需将这些植物原模原样搬进民宿中来,只需提取出特征形态作为装饰性元素,将之融入进空间设计中去。而容易移栽且无需过多照料的毛竹却是庭院空间中的绝佳造景植物,正如苏轼在《于潜僧绿筠轩》中所说“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毛竹的挺拔伟岸不仅可以营造自然森林气氛,更能够引起人们精神层面的共鸣与深思。除了直接移栽造景,被砍伐的旧竹也可变废为宝成为廊道或格栅的材料。可回收利用的还有当地废弃老屋残存的青砖,用作民宿建筑本身和庭院廊道的装饰材料。庭院空间重点不在与大小面积,而在于其创造出的意境,故另选用杉木、樟树、枫香、茶花等搭配造景,林间点缀山石,步道用青砖卵石,营造古朴醇厚的乡村氛围。使民宿与周围地方环境融为一体,又经精心布局减去杂乱之感,让旅客静心感受大自然带来的韵律。

结语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地域文化符号与民宿设计”文献资料的分析,结合荷塘乡实践案例设计出发点是乡村生态旅游区域让大众享受田园式生活目的。对景观文化内涵、美学价值、生态思想的深入发掘和积极推动作用。对荷塘乡民宿设计做了初步设想,找到了设计项目大方向,不足之处在于,符号的精简仍有深入研究的余地,对民宿具体的材料、尺寸没有更细致的把握。综上所述,民宿的地域性设计应立足于本土文化,寻找出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符号,融入落实到空间表达当中去。而设计又不能仅限于元素符号的直观表达,应更注重人脉文明精神的发扬与传承。

作者:竺初阳 余小荔 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