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社科学报融合浅议

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社科学报融合浅议

[摘要]地方高校社科学报是学术成果交流的重要平台,担负着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的重要责任。文章从地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出发,探讨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社科学报融合发展的意义,并提出应从明确办刊宗旨和建设特色栏目、整合资源、探索合作办刊模式等方面促进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社科学报融合发展,从而推动地方文化与经济共同发展。

[关键词]地域文化;地方高校社科学报;栏目建设;开放办刊;文化自信

特色鲜明、源远流长的地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础和底蕴。然而,在新时代,很多优秀的地域文化逐渐被人们遗忘,有些民族传统手艺甚至濒临消亡。而地域文化只有在发展中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如何留住这些文化记忆,做好地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是我们当下面临的一道难题。2021年6月25日,、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指出,“学术期刊是开展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是促进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加强学术期刊建设,对于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具有重要作用”[2]。地方高校社科学报(以下简称“学报”)是省(或地级市)属地方高校所主办的学报,是所在地区高校进行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教学改革、服务地方的重要平台,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其有义务、有责任投身于地域文化发展建设,做传承、研究和开发地域文化的主力军。

一、地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地域文化主要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经过漫长历史发展形成、为当地人民所熟知和认同且在当今社会仍发挥作用的各类文化,包括民俗传统、宗教信仰体系、文学艺术、社会组织等多个方面[3]。我国幅员辽阔,受历史、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众多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藏。地域文化是在特定的地区、特定的社会关系中产生、创新、发展的,其具有以下特点。

(一)地域性

地域文化的地域性主要体现在地域文化产生于特定的自然地理空间范围,并且该地区的宗教信仰、建筑风格、生活习俗、饮食习惯、思维习惯、道德传统等方面都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二)传承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地域文化也会不断变化和创新,但其在内容和形式上会有一些因素较为稳定,被一代代传承下来,这就使其具有传承性。传承性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特征,一个地区的历史遗存越多,它的地域文化就越发达。不同地域文化之所以存在一定的差异,就在于这些地域文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继承了不同的文化特征。

(三)多元性

所谓多元性指地域文化能够兼收并蓄其他地域文化,从而形成以本地域文化为主,其他地域文化为辅的社会氛围,即“和而不同”。比如兼容、开放的巴蜀文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齐鲁文化、中华民族的根祖文化等,地域文化的多元性成就了中华文明多姿多彩、魅力无穷的文化景观。

二、地域文化与学报融合发展的意义

(一)提升学报的影响力

学报要注重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地域文化和学报的融合发展有助于学报建设特色栏目,并促使学报形成独特的风格,吸引更多的学者投稿,从而增强传播效果,提高自身的影响力[4]。如在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第一批入选栏目共16个[5],涉及地域文化的栏目有3个,占比18.8%;第二批入选栏目共21个[6],涉及地域文化的栏目有6个,占比28.6%;第三批入选栏目共25个[7],涉及地域文化的栏目有7个,占比28%(如表1所示)。地域文化栏目大大提升了学报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丰富了学报的研究成果,强化了学报的品牌形象。

(二)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播

学报是一种文化传播媒介,也是一种特殊的期刊群体,因其特有的学术性和文化性,在地域文化研究与传播方面具有其他媒介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学报通过搭建地域文化研究平台,组织专家学者研究和解读相关历史资料,发挥其学术研究的优势,拓展地域文化的广度和深度,丰富地域文化的历史内涵,对促进地方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如《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精选2007年至2016年间《云冈文化研究》专栏文章中的75篇并结集成册,出版了《云冈文化研究选粹—<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7—2016》一书,该书分为云冈石窟研究、北魏历史文化研究、大同及周边地区古建筑研究、大同地区民俗及民间文艺研究、大同地区墓铭碑刻研究五个部分,讨论了云冈文化的特点、历史发展各时期的不同及其独特性和丰富性,促进了云冈文化的传播。再比如《闽江学院学报》建设的《闽文化研究》栏目基于福建名人、民俗、方言等角度进行研究,大大丰富了闽文化的内涵;《北京联合大学学报》的《北京学研究》栏目对北京学在国内外的传播均产生积极影响。

(三)助力区域经济建设,提升学报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指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社会上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广义的社会效益是相对经济效益而言的,包括政治效益、思想文化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等。狭义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政治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等相并列[8]。《出版管理条例》规定:从事出版活动,应当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9]。学报是出版活动的重要载体,理应注重社会效益,并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地域文化不仅是一个地区宝贵的历史遗产,更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力。地域文化与学报的融合发展,可促进地域文化研究成果的转化,赋予地方经济新的动能,丰富地方经济发展的内涵,助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从而真正体现学报的社会效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地域文化的支撑,而学报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加强地域文化和学报的融合发展,既是创新发展地域文化的现实要求,也是落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具体实践。学报应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顺势而为,刊登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创新价值的文章,形成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提升民族内在凝聚力,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从而创造更多社会效益。

三、学报与地域文化融合发展的路径

(一)明确学报办刊宗旨,建设特色栏目

学报应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刊宗旨和定位,使自身成为展示地域文化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平台。在实际办刊中,学报编辑部可根据学科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围绕当下地域文化研究的热点问题,建设特色栏目,搭建相关研究平台,为学术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寻求动力源泉,并为相关的决策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特色栏目是学报生存发展的灵魂。学报应借助地域优势,将栏目建设与地域文化紧密结合,创设地域文化相关栏目,彰显学报特色,逐步改变学报“学科大综合,无特色”的状况。学报编辑可精心策划地域文化相关选题,汇聚一批该领域的学者进行全方位地学术探讨,提升学报的学术品位和学术价值。这些特色栏目会引起目标作者的关注,形成持久的吸引力,由此吸引更多的学者和收获更多优秀稿件,形成稳定可靠的作者队伍,从而促进学报长远发展。

(二)整合高校和学报资源,服务地域文化研究

高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拥有专业的学术人才和学术资源。学报依托地方高校而生,专注于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源,拥有深厚的研究实力。因此,学报应依托现有资源,深入探究地域文化的历史资源和价值,为地域文化的开发与传播提供支持。1.重视发挥强大的人才资源。学报依托高校而存在,拥有优秀的作者队伍、专业的审稿专家队伍、稳定的编辑团队和相对固定的读者群体。这些人群大多来自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密集且专业的智力资源。学报可以通过建设地域文化栏目把相关人才资源汇聚在一起,从而形成研、编、读三者良性互动的局面,加快地域文化的开发与传播,提升自身的影响力。2.挖掘丰富的学术资源。学报是出版和发表学术成果的重要载体,是学术信息传播的重要源头。学报紧跟高校发展的脚步,积累了大量学术资源,如学科发展前沿动态资源、学术论文资源、作者数据等资源。学报编辑可深入挖掘、分析和处理这些学术资源,经过资源整合和二次开发,更好地为科研人员提供学术服务,推动地域文化研究的系统化和动态化,丰富学报的研究成果。3.利用独特的传播资源学报是传播学术思想的舆论阵地,不仅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公信力,还具有精、准、快的传播优势。学报可利用自身特点,将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相结合,借鉴全媒体建设经验,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B站等新媒体技术手段,拓展论文方式,加强与读者、编者和作者的互动,形成传播合力,畅通交流渠道,使政府、社会、企业和学界、地方媒体、大众媒体等一起参与地域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加快研究成果的转化,做到地域文化的多渠道、精细化传播。

(三)加强院校机构联合,探索合作办刊模式

1.与同类院校合作办刊。文化的产生与社会发展、地理位置的变迁等均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某一地域文化可能跨越多个地理位置而存在。针对这些跨越不同地理位置的某一特色地域文化,可由某个学报牵头组织这个区域的地方高校学报联合起来开设重点专栏,合多刊之力,共同打造开放的学术平台。学报之间加强互助和联系,共享专家审稿库、作者资源库等多种资源,从而增强地域文化研究的学术力量、编辑力量,吸引更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形成学报和地域文化研究的良性发展。2.与相关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打造地域文化研究团队。学报编辑应主动与地域文化研究机构、相关智库、学术团体等建立合作关系,争取具有丰富研究经验、敏锐学术眼光和广博知识的专家为学报提供原创性、前沿性的学术成果,通过跟踪地域文化类重大基金项目,发现、留住一批高水平研究人员,由此壮大作者队伍,扩大审稿专家库,为学报形成稳定持久优质稿源,为地域文化研究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10]。

(四)拓宽学报办刊思路,引入专家主持栏目

1.积极参与并组织相关研讨活动。一方面,学报要积极参与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企业等组织的地域文化相关会议或活动,更新编辑的知识构架,开阔编辑的学术视野,为自建栏目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源,从而扩大学报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学报要通过牵头组织学术沙龙、主题会议、专题讲座等活动,为地域文化研究搭建交流平台,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并借此机会为学报地域文化专栏约稿,促进地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2.引入专家主持栏目。鉴于地域文化研究的专业性和复杂性、编辑的专业局限性,学报可通过对接本校地域文化学科的带头人或者引进校外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等来担任地域文化相关栏目的主持人,利用专家的威望和学术影响力来开放办刊,集中力量打造地域文化研究特色栏目,从而提高自身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这既是对学报学术研究传统的传承,也是新时代学术发展对学报的客观要求。

四、结语

地域文化是宝贵的历史遗产,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地域文化的开发、研究与宣传,不仅可以促进文化繁荣、增强文化自信,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11]。因此,地方高校社科学报应结合自身优势,担负起研究和传播地域文化的职责,将自身打造成传播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积极投身于当地文化建设,促进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发展,发挥地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导向功能,推动地方文化与经济共同发展,让中华文明绽放新的光彩。

作者:杨春艳 单位: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