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现代学徒制的高职计算机专业社团建设

现代学徒制的高职计算机专业社团建设

摘要: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在各行各业中广泛应用。计算机专业成为国内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之一,学生人数迅速增长,高职计算机专业社团的数量也不断增加。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类专业承担着培养一线应用型、技能型计算机人才的任务,但学生来源相对层次较低,相对复杂,理论基础较弱,这对计算机社团的发展造成了较大挑战。在国外,特别是欧洲的德国等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主要使用现代学徒制。这种模式是领先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实施的效果证明该模式的推行使政府、企业和学生等多方获益。本文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社团入手,深入分析社团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研究基于现代学徒制,探索建设高职计算机专业社团的方法。

关键词:学生社团;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社团发展

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应满足计算机技术发展、计算机岗位的需求,提升学生适应计算机一线岗位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在高职院校中,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水平大多参差不齐。少数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基础薄弱,专业教师在上课时为了照顾这些学生不得不花费较多的时间讲授入门和浅显的知识,而无法进一步深入专业知识的教授。另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基础较好,能够快速理解上课讲授的知识,并不满足课堂教学。他们对自身的学习、兴趣、专业、专长的培养和发展的诉求也更多。学生社团是满足大学生关于自我培养和发展诉求的重要机构,是校园中最活跃的主体,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实践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1-7]。在学生社团中,计算机类学生社团是重要的社团类型之一,不但吸收了计算机类学生的参加,还吸引了不少非专业学生参与。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存在水平较低的问题,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社团无法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较多的计算机编程和操作实践等机会。本文以高职院校为分析对象,探索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有效的计算机专业社团的建设方法。本文余下内容的组织如下:第一章介绍了现代学徒制在国内外的应用;第二章提出基于现代学徒制建设计算机专业社团的方法;第三章对本文进行总结。

一背景

现代学徒制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合作培养。这种模式已经经教育部在全国多个地方进行开展和推广。例如,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是广东省唯一入选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中的中职学校,以“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物流和机电两个专业展开试点。这种模式比以往的校企合作更近一步,学生经过三年培养后就直接到企业工作。在这三年中,企业按照对应岗位来设置人才培养标准和要求,共同构建课程,也参与到学生的管理,把企业的文化、专业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合在一起。深圳一职和长城科技、康佳集团等27家知名企业、8家行业协、科研究所、6所高职院校组建深圳第一职教集团,为学生实训、就业提供可靠保障,为企业输送了大量综合素质高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计算机专业社团建设方法

(一)组建计算机专业社团

以计算机专业教师、优秀学生、计算机企业技术总监牵头,成立计算机专业社团。在成立之前,需要明确社团的发展目标和各自职责。高职计算机社团的发展目标是培养适应计算机一线岗位,具有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教师作为社团指导老师应起到统筹和指导的作用,学生作为社团发起人,应起到社团创始人、会长的职责,全面管理社团;企业技术总监应为社团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技术、环境、资源支持。具体来说,组建一个新的计算机专业社团应包括以下几步:第一、明确社团方向:组建一个计算机专业社团,这个社团是综合性计算机社团,还是计算机的某个方向的社团,例如安卓开发、Web开发、信息安全、计算机网络等。在组建计算机社团之前,必须明确社团的方向。第二、明确社团主创人员:根据社团方向,确定社团指导老师、社团发起人(学生)、合作企业人员等人选。社团指导老师应选择教学一线的计算机专任教师并承担科研项目的教师作为人选,这样的人选既有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和教学经验,又有较好的科研能力和项目支撑;社团发起人应选择大二在校学生,管理能力强、成绩优秀并有项目实践经验的人选,这样的人选既有管理能力、计算机理论知识扎实,而且可以承担开展项目;合作企业人员应选择计算机类企业技术总监或高级工程师,这样的人选可以保证社团的项目,技术更新,与社会需求接轨。第三、明确社团管理制度:采用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管理方法制定社团管理制度,包括人员管理制度、项目管理制度、业绩管理制度等。

(二)人员管理制度

校内导师聘用和管理机制:学生在进入社团时可以自由选择任一校内导师作为在学校和社团的指导老师。校内导师和社团学生承袭现代学徒制的理念:社团学生作为现代学徒,而校内导师作为导师,担负起教导和培育人才的职责。校外导师聘用和管理机制:在国内高职院校中,绝大部分的学生社团都是纯粹的校内社团,开展活动也主要是“闭门造车”。学生社团的发展一般都局限在校园内,社团的专业能力滞后,容易与社会脱轨,培养的社团学生的水平离就业市场的真正需求有不小的距离。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计算机专业社团建设方法提出聘请校外的企业高管、专家和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社团的校外导师,学生在进入社团时可以自由选择任一校外导师作为学生在学校和社团的指导老师。新成员入社和干事管理机制:学生社团通过专业的笔试、上机操作和面试选拔新成员,笔试的内容一般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例如编程语言、算法等)、学习能力、文笔能力等,上机操作包括编程操作等,面试的内容包括表达表述能力、个性特点等。面试的对象是大一新生,面试官是学生社团的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和主要学生干部。大一新生正式成为学生社团的成员,接受社团的一系列培训,包括学生社团情况介绍、导师介绍、课题和项目介绍、开展活动介绍、专业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文笔能力、表达表述能力等。培训的主讲人是学生社团的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和主要学生干部。学生社团新成员在培训结束后,开始选择一位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作为三年社团生活的导师,选择一位高年级的学生作为帮助人,并选择一个课题或项目组参与研究。学生社团新成员在确定好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之后,开始参与社团的常规定期培训以及课题和项目研究。新成员通过一年的社团生活和活动之后,具备了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研究能力。学生社团成员进入大二后,开始参与社团的管理工作,包括日常的社团活动组织,规章制度的制定,新成员培训、课题和项目管理等。学生社团成员进入大二后,开始作为主要负责人,带领大一学生,依托社团课题或项目资源,参加高校学生大赛。干部管理机制:学生社团每年进行一次换届,时间一般定于每年的4月,4月至6月是新老干部成员的交接时间。社团干部负责讲座、培训、比赛、项目开展,毕业论文管理等。社团干部的选拔应由学生社团的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和主要学生干部进行面试。

(三)项目管理制度

校内研究项目管理机制:在国内高职院校中,绝大部分的学生社团没有开展有效的研究活动,使得学生社团缺乏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计算机专业社团建设方法提出学生社团校内研究项目管理机制,校内导师可以将自己的研究项目引入学生社团,作为社团的校内研究项目,社团学生可以依据个人的兴趣选择项目参与。校内导师可以通过这个机制为研究团队吸收新兴力量,提高研究能力和效率。校内导师根据学生的工作量从项目经费中支取一定的费用发放给学生。社团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机制锻炼研究和专业能力,开阔视野,并获得一定的报酬。每个项目组内施行帮扶机制,大三和大二的学生对新入组的大一学生进行帮助和培训,使新成员能够尽快熟悉项目的内容,参与研究活动。校外研究项目管理机制:在国内高职院校中,绝大部分的学生社团没有校外研究项目,甚至没有任何有效地研究活动。校外导师可以通过这个机制为企业团队吸收新兴力量,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提高团队的研究能力和效率。校外导师根据学生的工作量从企业的项目经费中支取一定的费用发放给学生。社团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机制锻炼研究和专业能力,开阔视野,并获得一定的报酬,提早接触社会和企业。每个项目组内施行帮扶机制,大三和大二的学生对新入组的大一学生进行帮助和培训,使新成员能够尽快熟悉项目的内容,参与研究活动。高年级的学生也可以借此了解社会、就业市场和企业的情况,为找到满意的工作打下基础。培训项目管理机制:在国内高职院校中,绝大部分的学生社团开展的培训都比较零散,缺乏系统而统一的管理。这使得学生社团培训开展的效果不佳,社团学生无法从中获得最佳的收益。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计算机专业社团建设方法提出学生社团培训管理机制,将讲座、授课、培训、研讨等集中起来,以项目的形式管理。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可以以讲座和选修课的形式开展社团专业技术培训,面向学生社团的所有学生以及感兴趣的学生。这类活动可以在校内开展,也可以在企业开展。社团学生可以通过讲座或选修课并通过考试,认定对应的选修学分。竞赛项目管理机制:国内高校的学生大赛是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丰富课余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大赛一般分为创业类、创新类、专业类、公益类等几个类别。在国内高职院校中,学生参与大学学生大赛一般是由学生个人提出想法,自由组队参赛,所以一般水平较低,缺乏专业的指导和支持,不容易获奖。学生可以利用社团的丰富资源,获得更好的成绩。活动项目管理机制:在国内高职院校中,不少计算机专业社团中能够熟练掌握编程的学生寥寥无几,开展的社团活动大多是文体活动,这些社团更接近综合性社团,而在专业的学习和实践方面对学生培养的贡献非常有限。活动需要结合专业教学、指导老师科研项目、企业IT业务、企业项目来开展,确保社团活动的专业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例如,学生社团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大型IT企业,与项目工程师进行交流等。

(四)业绩管理制度

激励管理机制:现代学徒制的高职计算机专业社团建设方法提出对学生对社团的参与度进行评估,依据是学生参与社团项目、管理事务的程度。如果学生积极参与社团项目,参与社团管理,那么他的分数会比较高,反之他的分数会比较低。学生社团每个学期根据学生对社团的参与度进行打分,排名靠前的学生可获得较高的奖励。社团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机制锻炼研究和专业能力,开阔视野,并获得一定的报酬。约束管理机制:学生出现违反社团规定的情况,第一次警告,第二次从社团除名。除此以外,每个社团学生需要参与一定量的研究项目、培训项目、竞赛项目、活动项目等工作,达标后可认定学校的选修学分。

三结论

现代学徒制的高职计算机专业社团建设方法的提出主要是解决高职院校计算机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瓶颈。新方法引入了现代学徒制的思想,科学地管理学生社团,通过社团和企业的合作,建立社团的核心创新力,引入企业文化增强社团凝聚力,利用企业社会资源保障社团的外部支持。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计算机专业社团建设方法已经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专业社团内试行,培养了多名优秀的社团学生。其中,社团计算机学会会长14级学生白瑞荣获广东省第六届“感动南粤校园”十大人物称号,先后创立锐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初创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深圳极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学术项目6项;社团Project工作室干部15级学生黄之玫获得2016年“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创业大赛铜奖,开展深圳市、校级学术项目2项;社团Project工作室干部会长16级学生李锦升获得2016年云计算职业技术大赛广东赛区一等奖,开展深圳市、校级学术项目3项;社团移动开发协会干部16级学生吴永威获得广东省第26届“蓝盾高校杯”软件设计及信息安全竞赛二等奖,开展深圳市、校级学术项目2项等。通过学生社团和企业的长期深度合作,学生在学习、工作、就业、创业方面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胡继冬,高中建.对高校学生社团的组织属性及其发展的再认识——以自组织理论为视角[J].思想教育研究,2011(9):72-75.

[2]任志宏,赵平.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106-108.

[3]张璐.关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与教育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3):12-14.

[4]王珩.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调查报告——以浙江省高校为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26(3):35-39.

[5]王运东,刘桂宇.社会管理理念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3(9):102-105.

[6]王鹏.高校学生社团研究的现状、基本理念及现实目标[J].思想教育研究,2012(3):108-111.

[7]伍德勤,高宝立.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活动现状及优化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7(1):82-86.

作者:易海博 聂哲 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