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建筑与城市雕塑的相关性

建筑与城市雕塑的相关性

本文作者:刘心平、刘海岸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建筑艺术学院

作为工业文明发源地之一的英国,其辉煌的工业文明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对工业以及科学技术的乐观态度,以及理性的功能主义的理念始终贯穿于英国的建筑艺术。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工业文明对人类文化艺术的影响愈加明显,虽然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工业科学的盲目乐观态度进行了批判,但这并没有延缓科学技术以及工业文明前进的步伐,甚至通过后现代主义的批判,人类的工业文明以及科学技术正在更为积极地为人类解决当前的问题,诸如生态环境以及能源等诸多问题。高技术派建筑可以说是这一英国式传统的继承以及修正和发扬,通过技术优势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理念做了重新的阐释以及新的拓展,在现代主义艺术与后现代主义艺术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同时对其他的艺术形式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为立体造型的艺术门类,英国当代城市雕塑在造型表达上、结构建造以及材料表现上都深受其影响。

现代工业技术带来的革命使得高技术派建筑在建筑的造型表达有了更多的选择性,但是无论高技术派建筑的造型如何变化,其最鲜明的特点就是通过造型来强调技术因素。高技术派建筑师利用先进的建筑技术以及结构功能组件来组织建筑造型,为了进一步突出这种技术至上的特点,工业化的建筑结构和部件被完全地暴露在外部。例如,蓬皮杜艺术中心,本应隐藏的通风管道被优先地展现在外部,这种激进的设计在当时取得了轰动的效应,这种以高技术来体现建筑美学的手法被广泛应用。英国建筑师福斯特设计的香港汇丰银行采用了巨大而突出的结构骨架,两层高的粗大桁架将立面分成5段,成为构成强有力的立面形象的主要视觉要素。汇丰银行花费了高昂的价格得到了这个银灰色的桥梁装结构,它的强有力的肌肉和骨骼作为建筑的外表深刻反映出建筑所需表现的内涵:力量和地位。这些强有力的工业构件为艺术界带来了一种新鲜的创作手法和美学体验,并且对雕塑家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以英国雕塑家安东尼•格姆雷的作品《北方天使》为例,这件作品身长50米,重200吨,羽翼展开足有50米,如此巨大的雕塑显然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结构,作品的龙骨毫无保留地暴露在雕塑外部,强化了十字架的基本造型,形成一种仪式性的视觉语言,使作品造型充满了工业时代气息,同时也具有一种纪念碑式象征意义。

数字化技术为人类带来了第三次技术革命,这次革命使得数字化技术深入到了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无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还是日常生活,数字化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也为人类的艺术创作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如同现代主义的先驱们一样,高技术派建筑师们认为建筑应当具有表达时代精神的特殊责任,对于他们而言,这个时代的精神就在于数字化带来的工业技术的进步,建筑师必须参与到工业技术中并且运用这些技术进行创作。例如,英国著名建筑设计师扎哈•哈迪德的建筑作品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罗,德帕克缆车道车站,她的设计脱离了传统现代主义的方块、三角、圆形以及简单重复的设计方法,在每个车站的入口处,由计算机生成的半透明顶棚设计呈现出流动性,看起来似乎漂浮在混凝土底座上,如同一片云彩、一堆积雪或是一块冰雕。在城市雕塑创作中雕塑家也处于同样的境遇之中,一件雕塑作品难道应该脱离当下的数字化环境吗?为什么我们总是不厌其烦地采用那些笨拙的、不精确的,甚至低效的制作方式来完成城市雕塑呢?现代数字化工业技术让我们可以采用更为方便、精确、有效的工业生产的方式来创作城市雕塑,来体现这个时代的精神。例如,在格姆雷的另一件大型城市雕塑作品《暴露》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工业技术与大型室外雕塑的完美结合,这件作品高25米,重达60吨,超大的尺寸、通透的造型、复杂的连接以及结构的稳定性都是传统的制作手段无法完成的。格姆雷与数字建模公司合作,通过数字定位技术指导每一根钢筋的固定角度,从而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以及造型的完整性。如果没有这些现代技术的支持,仅凭借传统的手段来完成如此巨大的雕塑几乎是不可能的。

无论是建筑还是雕塑,材料一直是一种重要的设计因素,材料的选择不仅要关系到实用性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表现力。高技术派建筑师在材料的选择上有着鲜明的特点,以玻璃幕墙以及钢结构为主的材料在早期的高技术派建筑中十分流行,甚至成为高技术派建筑的一种风格特点。但随着生态主义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建筑师越来越注重建筑本身的环保作用,如何降低能耗以及拆迁过程中材料的循环利用,成为高技术派建筑师关注的焦点。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技术派建筑师采用了有别于传统的建筑材料,合金材质、高硬度玻璃、轻质钢结构、工程塑料等科学技术带来的新材料成为高技术派建筑中主要的材料选择。例如,建筑师扎哈•哈迪德作品香奈儿流动艺术展馆,展馆的材料包括:由纤维重新加强型塑料建造的外墙,屋顶PVC,ETFE屋顶灯,主结构拥有超过1752种不同的钢架连接,以及二级结构的铝合金型材组成。这些材料的选择不仅降低了建筑的能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使得该展馆取得了一种未来主义般的神秘感,极大地提升了展览声望与影响力。早期英国公共雕塑的材料选择相对单一,但随高技术派建筑对材料的运用,这些新材料也为雕塑创作带来了新的启示,尤其在一些大型的公共艺术项目中,新材料语言的运用使建筑与雕塑在环境中紧密结合,交相辉映。英国雕塑家阿尼什•卡普尔的广场雕塑《云之门》,雕塑高13米,长30米,通体采用不锈钢抛光制成,镜面一样的反光效果配合雕塑特有的曲线造型,将周围的建筑与环境充分地融合,充满了未来主义气息。另一方面这一材料的运用也极大地降低了雕塑制作中对环境的影响和能源的消耗,在雕塑后期的维护成本上也显著降低。另一位雕塑家托马斯•赫斯维克的作品《蒲公英》则采用亚克力棒作为建筑材料,这件作品可以说是一座建筑也可以说是一件雕塑作品,6万根亚克力棒使得整个建筑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同时配合夜间照明设备,亚克力材料的透光性得到发挥,产生了特殊的照明效果,整个作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高技术派建筑的发展逐渐呈现出极端化、雕塑化、生态化的倾向,这些发展趋势都离不开现代工业技术作为支撑。同样作为现代城市中的三维艺术—城市雕塑,如何学习借鉴高技术派建筑中的技术手段,更好地利用这些高技术来进行城市雕塑创作,应当逐渐成为当代雕塑家思考的问题。在中国当下并不缺少国际建筑大师,尤其是高技术派建筑大师的作品,但在公共雕塑方面似乎还缺少相匹配的力作。相信通过当代雕塑家对高技术派的学习和借鉴,我们也可以创作出既符合中国文化又充满时代特点的雕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