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儿童声乐教学中音准和节奏训练探析

儿童声乐教学中音准和节奏训练探析

摘要:音准和节奏在整个儿童声乐教学中占据着关键的位置,其不仅影响着儿童学习声乐的效果,也影响着声乐教学的质量。因此,加强音准和节奏的训练是目前儿童声乐教学的首要目标。本文针对儿童音准和节奏差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把握歌曲律动、科学训练技巧、加强心理建设、选择合理曲目等有效训练途径,让儿童正确把握歌曲的节奏,提高自身的音准,进而提升儿童声乐学习的效果,为声乐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做好铺垫。

关键词:儿童声乐教学;音准;节奏

随着儿童声乐教学课程的开展,音准和节奏的训练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教师都希望儿童能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找准节奏感、呼吸规律、音色和音律等,并最终实现自我突破,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演唱者。然而想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实现声乐教学的目标,教师还需借助不同音乐器材的发音来训练儿童的音准和节奏,以此逐渐提升儿童的声乐能力。如此一来,再加上不间断的有效练习,儿童就能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发现并学会声乐学习的规律,这对儿童未来声乐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影响儿童音准和节奏的方面

(一)缺乏音乐感知能力

缺乏音乐感知能力,主要表现为听觉不敏锐以及无法把握音乐的音感律动。部分儿童天生就对音色不太敏感,他们无法分辨出每个音符之间的音差,也无法感知其细微的差别,这就导致这些儿童即使歌唱跑调也会毫不自知[1]。还有一些儿童虽然拥有正确的音感,但当发生曲调跳动过大、有变化音或者突然换调等情况时,这些儿童就会因为无法及时抓住音高而跑调。而这些现象最终都会阻碍儿童在声乐方面的发展,使儿童无法有效锻炼自身的音准和节奏。

(二)声乐技巧运用不当

儿童阶段,孩子的年龄较小,其身体各方面也还未完全发育,这一特点就致使儿童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打开自身的共鸣腔体,对高音部分也无法及时掌握,以及不能将声乐技巧的作用很好地展现出来,导致音准偏低。除了声带闭合不全这一普遍情况外,还有一些儿童在唱到高音、长音以及跨度较大的音时,会由于气息不足而造成声音被挤压,以至于最终声音颤抖且整体歌唱效果不佳。

(三)身心素质还未形成

跟成年人相比,儿童的身心素质还未完全形成。一般而言,儿童在声乐学习中的音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宽的,所以当所演唱的歌曲超出儿童的实际年龄范围时,就会因音域过高而导致音不准的情况出现。另外,当歌唱时心情紧张、缺乏自信、积极性不高等产生不良情绪时,儿童就会跟不上音乐的节奏,而最终音准也会无法控制好。

二、儿童声乐教学中音准和节奏的训练途径

(一)把握歌曲律动

鉴于律动要求儿童能够跟随歌曲的节奏而进行规律的舞动,因此在儿童声乐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儿童正确把握歌曲的律动,让儿童在律动中提高自身的音乐感知能力,进而强化儿童的音准和节奏。在掌握律动内容的过程中,让儿童随着律动去进行自我认知[2]。例如,在教《萤火虫》这一歌曲时,教师要指导儿童对其学习过程进行辨别,运用自己的肢体去对其进行模仿,知道如何偏移自己的重心、知道如何划小船、知道拍手跳舞等动作以及重拍的位置,同时根据节奏调整自己的舞姿。这样一来,儿童就能在一次次的动作中锻炼节奏感和音准。此外,在上课时,教师要指导儿童使用乐器,从根本上让儿童知晓正确的乐器演奏方式,使学生逐步掌握声乐节奏。例如,在授课时,教师就可以针对《萤火虫》这一歌曲进行教学。了解到《萤火虫》歌曲的特殊性,对于其节奏图谱要做好展示,指导儿童更为有效地掌握音乐节奏以及音乐的基础内容,利用玩乐的方式对儿童进行培养,实现儿童声乐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促使儿童参与到声乐课程学习过程中。在聆听声乐、感知声乐的模式下,儿童需要与教师亲密接触,这会完成声乐节奏内容的学习任务。通过歌曲律动教学,养成儿童良好的听说习惯,最终实现儿童的自我素养提高,让儿童的音准和节奏突破原有的水平。

(二)科学训练技巧

训练儿童的音准和节奏是一项漫长的基础工作,需要声乐教师付出极大的耐心和决心。其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利用科学的音准感训练儿童的声乐技巧。培养音阶感是提高音准的基础,这对清楚认知每一个音符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初次学习声乐的儿童而言,当遇到比较难唱准的音时,教师可以先从简单的稳定音教起,让儿童进行模仿练习。随后教师再循序渐进地加入有难度的教学内容,让儿童进行较为复杂的单音练习,这样便能让儿童更快更好地唱准各个单音。当步入学歌的环节时,教师可以多让儿童进行听唱以及对比,以此培养儿童先听后记再唱的好习惯。正式教唱歌曲的过程中,教师则可以通过改变歌曲伴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做到从整体单音伴奏到只首句伴奏再到无伴奏。针对歌曲中音域变化较大的地方,声乐教师可以让儿童使用母音来代替;至于歌曲中曲调较为相同的词句,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灵活的教学手段训练儿童对乐曲音高的敏锐度,最终达到训练儿童的节奏感和音准的目的。其次就是教师要加强儿童声乐基本功的训练,为儿童未来的声乐发展打好基础。声乐演唱中,呼吸、气息的运用程度直接影响着音准和节奏的好坏。通常,儿童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都较低,但模仿能力却极强[3]。因此,当进行复杂而抽象的声乐技巧教学时,声乐教师还应根据儿童的性格特点科学地制定教学方法,尽量使用能够吸引儿童的生动语言来引导其进行声乐学习,使儿童维持呼吸的稳定性以及合理地驾驭自身的气息。如此一来,音唱不准以及无法把握节奏的问题就能快速解决。

(三)加强心理建设

在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师除了要着重培养儿童的声乐技巧外,还需加强儿童的心理建设,让儿童拥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儿童的心理素质较低,当站在舞台上时,即使平时表现很好也会因为紧张而导致声音不准以及乱了节奏。这时,声乐教师一定要做好儿童的心理教育工作,让儿童能够用平常心去对待每一次演唱。在具体的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师还需多用和蔼的态度去鼓励表扬儿童,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声乐,儿童就会充满自信并且敢于开口唱。只有敢唱、愿意唱,才能进一步唱准唱好。相反,如果声乐教师过于严厉,则会让声乐课堂死气沉沉,严重的还会让儿童产生畏惧心理并因此不敢开口唱,这种情况显然不利于儿童的声乐学习。另外,声乐教师还应该组织开展一些演唱活动,为儿童提供更多的上台演唱机会,如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声乐演唱比赛、班级晚会等,以此提高儿童的心理素质,让儿童充满自信心并发挥出最好的演唱水平。

(四)选择合理曲目

选择合理的歌曲是有效训练儿童的音准和节奏的良好基础。鉴于每个儿童的年龄、性别、性格、声带发育程度等不同,所以对声乐技巧的运用程度自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声乐学习中,过高或者过低的音调都会影响儿童的嗓音发挥以及声带的正常发育[4],再加上儿童本身的年龄较小,无法对声乐作品做出有效合理的判断,他们大多依靠教师来进行选择安排。因此,教师在选择歌曲时,一定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来针对性地选择,避免因超出儿童音域范围而影响儿童学习声乐的效果。针对儿童的年龄,其音域可被分为三个阶段,其中4岁到6岁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是儿童声带的发展初期,所以要为儿童选择音调简单、音域单一且内容简短的歌曲,如《两只老虎》《八只小鹅》等;7岁到10岁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声带发育较为稳定,对于较为复杂的音,儿童也能适当掌握,教师可以为儿童选择音域、难度适中的歌曲,如《拔萝卜》《茉莉花》等;11岁到变声发育前则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通常都掌握了一定的声乐技巧,其对自身也有了较多的了解,能够明白自身的需要和需求,这时教师就可以为这些儿童选择音域较宽、内容较长且较为复杂的儿童歌曲,如《童年》《让我们荡起双桨》等。当然,除了年龄外,还要根据儿童的性格和音色来选择合适的歌曲,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出儿童自身的优势,也有利于调动儿童声乐学习的兴趣。儿童声乐教学中音准和节奏的训练过程不仅复杂,而且涵盖的内容非常宽泛。前期教学中,首先需要儿童具一定的声乐天赋,其次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让儿童掌握正确的呼吸、节奏、演唱技巧等。而所涉及的这些内容虽然形式不同,但相互之间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旦其中一项内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儿童声乐学习的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声乐教学中一定要从根本上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采取把握歌曲律动、科学训练技巧、加强心理建设、选择合理曲目等有效训练途径。通过这些途径,从源头上提高儿童的音准,让儿童能够快速把握正确的节奏,进而促进儿童声乐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奎.小学音乐课堂中音准与节奏的训练[J].艺术评鉴,2019(04):126-127.

[2]王芳.浅谈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教育观察(下旬),2019,8(03):131.

[3]李丽佳.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重要性与方法探讨[J].北方音乐,2020(03):188+190.

[4]顾阳卿.少儿声乐教学中音准节奏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9,39(16):201+205.

作者:高洁 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