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零售业库存管理研究

零售业库存管理研究

一、零售企业库存管理存在问题的案例分析

所谓库存管理,就是对库存商品的管理。其目的在于维持库存量与订购次数的均衡,保证既能维持适当的库存,又能合理运用资金。库存管理包括进销业务管理、库存商品品种及数量的管理、库存成本管理和最佳库存量的管理。重点是库存品种及数量的控制管理,库存控制是对库存进货时间和批量的控制,其目的是通过适量的库存,用最低的库存成本,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保障。本文以一家从事摄影器材的连锁零售企业为案例,分析其在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以此揭示出零售企业库存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该企业在全市共6家零售实体店,一个批发部,一个政府采购中心,一个集中商品配送库房,一个维修中心,三个加盟店,七个外省市的超市。

1、公司库存管理的优势。该企业采用ERP系统时实管理,库房直接同各大厂家的网站订货,公司根据库存量的结构适时地支付采购订单,相关配件由各店根据需求自行采购,库房以进价加点将集中采购的相机镜头类商品调拨给各门店,各门店再以新的售价对外销售,利润总额不变,体现在各门店库房的成本单价是不一样的,因为公司的商品属于价格变化快的电子类消耗品,各门店所在区域的不同、位置环境不同、房租费用不同也造成了各门店的商品零售价不能完全统一,尤其电子商务网站的价格体系更是变化快,实行这样的库存管理可以有效地使各店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能够为公司保证合理的库存结构,加快库存周转和资金周转。

2、公司库存管理的不足。公司目前业务多元化经营,且商品价格变化快,稍有决策不慎便会导致库存积压或形成损失,外地超市进店的库存管理完全受超市的制约,许多编码无法按公司要求进行分类,造成盘点困难,不便于实时监控库存。

二、零售企业库存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可以知道,零售企业在进行库存管理时普遍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

1、库存量不合理。零售企业中往往出现库存量不合理,表现为企业库存量过大或过小。企业库存量过大可能导致:第一,增加了仓库面积和库存保管费用,从而提高了产品成本;第二,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造成资金呆滞,既加重了货款利息等负担,又会影响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机会收益;第三,造成产品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主要体现在由于产品过时、老化使积压品增大,由于减价出售导致利润降低,难以更换新产品及保存过程中的自然损毁或者丢失;造成企业资源的大量闲置,影响企业资源合理配置和优化;第四,掩盖了企业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库存量过小会导致:第一,由于产品脱销而错过销售机会,造成服务水平的下降,影响销售利润和企业信誉;第二,造成销售货品不足,出现延期交货,影响经营销售过程的正常进行;第三,使订货间隔期缩短,订货次数增加,导致订货成本提高;第四,由于紧急订货使物价上涨、物流成本增加;第五,增加了对应产品脱销这种混乱场面的间接人员成本;第六,影响零售过程的均衡性和营销过程的连贯性。

2、缺乏供应链的整体观念。从库存功能可以看出,持有一定的库存是非常必要的。于是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以及零售公司各自持有自己的库存,即整条供应链各个节点都独立拥有自己的库存。虽然各个节点可以使得单个节点本身的库存成本最小化,但是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来看,这种方式并不可取,因为它仅仅是各个节点的优化,而不是整个供应链的最优化,影响了供应链的优化运行。

3、缺乏信息共享。在供应链中,各个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需求预测、库存状态、生产计划等都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数据,这些数据分布在不同的供应链组织之间,要做到有效地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必须实时地传递。但是目前企业的信息系统并没有很好地集成起来,当供应商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信息时,常常得到的是延迟的信息和不准确的信息。由于延迟引起误差和影响库存量的精确度,短期生产计划的实施也会遇到困难。

4、缺乏突发事件时的应急预案及相关处理。在正常的商品经营中,库存超计划或者短缺的原因总结为三点:一是采购量超计划或者短缺,二是销售额波动较大,三是为争取返点从供应商处集中进货。若遇难到相关不可抗力事件时会造成零售企业的库存商品存量不稳定,目前很多零售企业没有建立很好的应急措施,容易造成混乱局面。

三、完善零售企业库存管理对策建议

1、提高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意识。供应链环境下,上下游企业间的对口部门实行全方位的接触,订单的洽谈不仅仅是营销与采购总门之间的事,其它部门也要参与其中,如生产部门要考虑最低成本的流程设计和原材料的供给,财务部门要根据资金的周转来满足订单的及时付款等等,洽谈的订单还包括双方对库存产品的控制、运输方案的设计以及对对降低库存管理成本的规划。因此提高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意识是完善零售企业库存管理的基本保障。

2、实施科学订货。订货管理是经营中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商品流转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合理订货不仅可以保证销售的实现,还可加快库存周转,减少积压和滞销商品存量。因此只有合理订货才能保证库存的合理。一般情况下续订货都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何时订货和订多少货,因此订货不合理无外乎是在订货时机不合适或者是订货数量不合适。对于零售企业来说首先根据商品的销售状况设定不同的订货周期,订货周期确定后就是需要确定合理的订货数量。关于订货数量的计算,基本确定原理为:订货数量=(订单周期+到货天数+安全库存天数)×日均销量×变量系数+最小库存量-现有库存-在途订量在这个补货公式中,尽管能够根据过往的销售数据通过科学的计算公式给出合理的建议,但是变量系数这个因素会因为市场、气候、季节、事件以及促销等原因而改变,因此还需要补货人员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及丰富的经验,不仅要设定合适的变量系数,还应该在给出的建议订货数量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预测分析来确定最佳的订单补货数量。

3、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商品是经过流通过程的各环节到达消费者手中,从而完成由商品形态到货币形态的转化,因此流通是国民经济正常循环周转的大动脉。对于零售企业尤其是连锁经营模式的零售企业,其生存完全靠资金和商品的流动来维持,这两种流动的快慢决定了企业赢利程度的高低。欧美先进的商业企业非常重视供应链的各方(零售商、制造商、分销商、第三方物流等)的紧密合作,追求双赢的战略,从而达到高效满足消费者需求和降低企业成本的目的。要做到这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信息数据共享机制,让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零售商、制造商、分销商、第三方物流等)实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商场的库存。

4、加强库存成本管理。通常情况下,在企业总资产中,库存就占了30%左右,为此,库存管理与利用的优劣,将会使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的运作效率受到直接的影响。科学、有效的库存管理,能使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降低,库存的流转速度以及总资产周转率提高,从而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得以提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库存成本管理:(1)及时清理不可用的滞销库存,以提高可用库存量的比例。(2)选择好的供应商并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可以及时弥补因缺货带来的损失。(3)加强财务部、销售部、采购部及客户之间的沟通,避免因付款延迟、客户项目延期造成的预留库存增加。

5、建立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应急机制对于环境及市场上的突发事件的处理,可以根据经验,总结得出一些可行性的处理措施,不断完善企业的库存管理。对于零售企业而言,库存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库存管理成为零售企业的一项重要内容。零售企业只有采用合适的库存管理方法,实施科学订货,提高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意识,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库存成本管理,这样才能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情况下实现运营成本的降低,提高企业绩效水平,最终提高零售企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