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初中历史教学思考论文(10篇)

初中历史教学思考论文(10篇)

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应用

摘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课堂教学因素。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广泛应用史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史料教学 初中历史 教学应用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使得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发生很大的变化。无论是从课堂教学内容,还是课堂教学形式,都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无论怎么变化,史料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都十分突出。

一、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所谓史料,指的是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根据的东西。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宝贵财富,各种各样的史料如典籍、图表、碑文、口述等都是帮助还原历史的重要工具,因此,史料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史料的充分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热爱历史。而史料的充分应用能够为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很大的帮助。如教师在进行洋务运动这节课程的讲解时,通过对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等人的个人资料进行全方位的梳理和补充,并通过幻灯片等方式把江南制造总局、京师同文馆等史料还原出来,直观地把洋务运动中的一些历史背景展示出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对相关内容的认识。

(二)史料的充分运用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可操作性。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的补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实际操作。教师结合各种史料可以扩大教学内容的涵盖面,使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不感到枯燥。如教师在讲授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相关内容时,教师除了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外,也可以补充对于参加过抗日战争老战士的口述史料,并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各种有关抗战战争题材的影片或者纪录片搬到课堂。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补充,使其对抗日战争有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操作更灵活,无论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来说,还是对学习一般的学生来讲,这些内容都能满足他们学习的需求,从而使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不断提升。

二、如何将史料更好地应用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

(一)细分史料类别,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正确地使用各种类别的史料。所谓史料分类,一般指的是口述史料、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有针对性地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对史料进行利用。如课堂教学内容比较轻快活泼,相关图文比较多,教师应该多增加一些文献史料,帮助学生全方位地学习。如教师在讲授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相关知识点时,可以适当地增加如科学知识的文献史料,让学生更全面地学习。而对于抗日战争、朝鲜战争等内容的讲解,文献史料和口述史料的增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真正了解相关内容。而对于现代史方面的讲解,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结合一些实物史料,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二)充分利用信息化多媒体教学工具来准备史料。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惠及每一门课程,历史也不例外。初中历史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信息化的教学工具进行史料准备。一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整合史料内容,使史料更全面丰富,更好地服务初中历史课堂。二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制作各种图文、音视频效果的史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直观地感受到史料的魅力,更愿意利用史料对历史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三)重视教学反馈机制。初中历史教师在将史料引入课堂教学时要重视课堂教学反馈,因为教学反馈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了解史料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否合适,是否能够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效果。所谓教学反馈,一是要结合教学测验等形式进行总结。二是要对学生进行不定期的沟通交流,让学生真正表述自己对于史料运用的体会。

(四)要善于把握史料运用的“度”。所谓史料运用的“度”,指的是教师不能以增加史料就是增强教学为出发点进行。有的课堂设置已经比较充分,过多使用史料反而使课堂教学过于臃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语

初中历史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历史知识的积累和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运用史料,让史料成为帮助学生更好掌握相关知识的一个重要利器,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及历史知识领悟力能力的提高,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开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汤滢.史料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7.

[2]王娅.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史料教学法培养历史思维的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2.

[3]任艺霞.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索与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4,16.

作者:朱茜茜 单位:兰州市第六十六中学

第二篇:初中历史创新教学探索

【摘要】在中学推广的创新教育中,每个学科的教育方式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板块。而这其中的历史学科由于其特殊的知识架构、结构体系和教育作用,使得它在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个性品质等许多方面起到了突出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 探索 创新

引言

中学的历史教师首先自身应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虽然历史学科已经具备了多种益于学生创新教育培养的因素,但是鉴于其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创新教育不能够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受到重视。所以说传授知识、训练学生应试技能成为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同时陈旧的教学设备和落后的教学观念都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新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学怎样实现从传授知识教学转变成创造教学成为中学历史教育者要深刻讨论的问题。

一、创新性教学的展开背景

传统教学带来的局限性。中学历史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传授和基本技能培训,形成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育,老师经常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作被动的接受者,建立学生学习的独立地位无法顺利进行,更不用说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培养创造性思维了。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被认可的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内容必须能够随时了解和掌握,还有历史的发展和变化,驾驭更高水平的教材,而不是按教材照本宣科。在过去十年中,对历史的高度有效的研究,初中历史教师应该从历史上看到最新研究趋势的重要历史现象,正确应用于教学历史。这种认定知识是不变的真理所产生的知识、书籍的迷信者,以迷信权威和固定的观念看问题,旧的经验在处理新的问题会阻碍创造力的发展。一个好的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有学术动态跟踪历史和学术研究。这同时也是实施优质教育,不断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其全面发展能力的前提和保证。

二、学科特点创新历史教学

学校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当代中学生历史知识的学校过程中展现出很多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其中最突出的有两个方面:1.重历史外表而轻本质。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增长,各种电子媒体已经非常流行,大大增加了学生理解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事物的能力。在进入中学学习之前,学生主要通过历史影视的各种各样来了解历史知识。但由于学生的识别力和判断力受到限制,造成他们不能确定哪些属于历史的真正事实,即“再创造”艺术家导致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中缺乏严肃的历史认识。学习只重视历史现象的外表,只对生动、视觉和叙事的历史知识有浓厚的兴趣,而对历史背景的分析很容易感到无聊,对历史知识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掌握非常困难。2.重记忆而轻理解运用。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很少能意识到历史知识也可以通过理解和运用来掌握知识,他们不太关注相似的历史的认识归纳方法,不将已知的方法应用于认知相似的历史事实中,缺乏有效的方法来学习和掌握知识,陷入死记硬背的怪圈。历史中的人物、时间、地点和历史事件名称等一系列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牢牢记住,但更多情况下我们应该考虑怎样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感情认知和价值观,怎样加强训练学生学习历史相关知识的过程中的自我思考能力,引导他们学会掌握的基本知识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在历史知识、创新精神和具有一定文化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学习,扩大思想空间来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掌握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学习分析历史现象,最终学习历史知识,分析历史数据,历史事件,正确解读历史,这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的。

三、创新历史教学的方法策略

1.角度创新。历史老师对流行了很长时间的结论分析,探索结论的“角度”或“观点”,并激励学生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不应局限于一个固定的角度或观点,应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或观点分析历史现象,自然会得到不止一个历史结论,然后帮助学生评估、完善结论。

2.重视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创新型人才,往往思维不局限于现有结论,不相信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不屈从权威专家、学者。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适当对学生引导,并对某些教学传统的固定结论分析探索,看它根据原则或理论推理,是否严谨、是否完美、是否“普遍”。专题讨论,教师的作用表现在指导学生辩论。在广泛征询学生的意见的基础上,教师确定一个争论话题会引起学生矛盾点并产生争鸣。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不断发问,不断沉淀自己的历史知识,对其从表象到内里产生深刻的认知。

四、结论

加大力度来培养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的创新精神,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中学历史教学不再沉闷而变得活跃起来,这种教学方式相比于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窘迫,无疑是一剂良药。然而,要想最终全面落实中学历史的创新性教育,最大力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则是一个长期并且浩大的工程,它需要所有的中学历史教育者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大家共同努力正确让历史教学的创新之路越走越远,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越来越宽。

参考文献:

[1]张天水.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之我见——立足根本培养学生学习历史[J].课外阅读:中下,2012(2).

[2]罗金花.培养能力激发创新——民族地区新课标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浅议[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2(16).

作者:郑勇 单位: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私立宜宾育才学校

第三篇:初中历史教学中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影响

[摘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使用好交互式电子白板,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历史 交互式 电子白板 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进入课堂,促进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影响。

一、恰当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若教师只是依赖一本教材、一支粉笔来组织课堂,学生将不会对历史学科产生兴趣。因为历史课本对人物和事件的介绍特别简单,没有详细资料的交代。同时初中生身心发展还未完全成熟,很难做到整堂课注意力集中。而电子白板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帮助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且不谈图库中丰富多彩的图片和神奇有趣的多媒体样式,也不必说白板中形式多样的填充效果及神通广大的链接功能,单是最简单的交互工具,就让学生产生无限的兴趣和好奇。聚光灯突出重点,魔术笔随写即消,幕布将重点遮盖,笔能随意变换颜色与粗细,可对不同内容做不同的标记……学生可以在白板上写、画、讲、演,其他学生纠错、批注,课堂教学愉快生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被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生的知识空间在拓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提高。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历史课堂上愉快地学习并掌握知识;教师也因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兴趣而更积极主动地完善自身的教学活动,师生关系融洽,身心愉悦。

二、恰当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增强学生特定的情境体验

历史学科曾被人误认为是一门靠背诵的“死读书”的学科。不少历史课堂,关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对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对学科考试成绩的评价,而鲜有人关注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体验感和认同感。上课时,教师与学生都是学习内容的“旁观者”。比如学习《血腥的资本积累》一课中“罪恶的‘三角贸易’”时,师生共同分析出“三角贸易”的背景、路线、影响及作用等,然后学生记忆所谓的历史结论。因为学生缺少特定的情境体验,没有认同感,记忆效果可想而知。而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憾。同样以“罪恶的‘三角贸易’”这部分内容为例。在教学黑奴贸易产生的原因时,教师可以播放《罪恶的“三角贸易”》视频素材,变无声为有声,化抽象为具体,黑奴的惨状让学生感到恐怖,路线也非常直观地呈现在大家面前。因为三角贸易的路线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所以在看过视频后,教师可以借助“页面记录”中的“播放”功能,让学生凭借记忆在“三角贸易”示意图上标注路线并播放给其他学生观看。视频原本就已经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渲染了历史教学的氛围。教师趁热打铁要求标注的线路图播放时更是显得直观动感,而且可以让多位学生在白板上演示。学生参与劲头足,体验感强,学习和记忆效果自然就好。

三、恰当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历史课堂教学手段太过简单,学生大多是“听众”,能担当“演说家”的寥寥无几,课堂的参与率低,教学效果不佳。后来使用PPT,有声有色,但都是教师预设好的,不得做修改,否则就会打乱教师设定的教学过程,所以学生其实还是“被动学习者”。现在白板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为一体,更重要的是,白板的交互功能给学生提供了到讲台前练习、展示等机会,学生可以自由地在白板上书写与图画,在电子文档上标注,对画面进行讲解……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动学习者”。比如教学美国经济的发展、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这三部分内容。在新授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的投影、视频的播放,将课本内容相应地拓展,让学生了解这些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等本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又设计了表格,利用白板的幕布及添加单元格阴影或者是动画中的淡入、淡出等功能,让学生去比较各自经济发展的原因、概况、结果、产生的影响及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启示,然后逐个地淡入或点去单元格阴影。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复习并比较了这三部分内容,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反复的训练,使学生将重点知识掌握到位并印象深刻,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四、恰当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培养学生正确情感

学习历史知识不是历史学科的唯一目标,更不是最终目标。因为历史是一门含蓄的导向型的学科,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帮助人们提高思想境界和认识社会现实的能力,提升个体的人文素养。所以历史教学中思想教育仅凭教师的语言描述很难触动学生的灵魂,使之产生情感共鸣。直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电子白板能为学生营造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比如在教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时,教师穿插《南方讲话》和《邓小平》中的部分剪辑视频,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让他们接受思想的熏陶。教师还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各方面的变化用图片的形式进行比较,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张军 单位:江苏如东县岔河中学

第四篇: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更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效果和能力,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该模式可以很好的实践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所倡导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创新理念。本文尝试通过具体的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和应用案例等实践,初步探讨“翻转课堂”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实践探究

一、“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

近年来,自美国兴起“翻转课堂(TheFlippedClassroom)”引起国内广泛关注,已有多地中小学在各学科中尝试实践翻转课堂模式。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究竟是什么?简单说就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图示来具体理解。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新知识,教师的角色是知识传播者,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复习,以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迁移到其他相关情景之中;而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中,这个学习流程发生了翻转,学生们在家中按自己的步调观看教学课件,并通过在线方式与同伴及教师进行交流,然后带着问题在课堂上参与讨论,合作学习,教师起引导辅助的作用。总的来说,翻转课堂是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它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其他教学方法和工具在含义上有所重叠,都是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翻转课堂”形式上是一种教学操作流程的变更;从本质上讲是自主学习与问题解决结合的一种学习方式的运用。.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是翻转课堂学习模式的两个关键的组成部分,下图是翻转课堂的理论框架:通过上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创建教学课件和视频,并利用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交流支持,翻转课堂还为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等各种活动学习提供机会,而且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共同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环境,使得学生们在课堂外能够自主学习,在课堂内能够协作学习。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模式,利用丰富的现代化信息化资源,让学生逐渐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角。随着翻转课堂的推进,将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和实践

1.初中历史教学翻转课堂实验的实施现状。目前,翻转课堂在美国等国外的很多学校受到欢迎,但在中国却刚刚兴起,以重庆聚奎中学和北京、南京等地学校为代表。从研究现状来看,翻转课堂文章相对较少,不成体系,大都停留在理论阶段,实践层面研究较少。可见在我国研究翻转课堂的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广泛的实施。同时在各教学网站和微课网站上出现的和翻转课堂有关的学科主要为数学、物理等理科课程。文科涉及较少,初中历史学科就更少。通过网上查询发现,一些教学网站和微课网站上有少量初中历史的微课视频,但数量少、比较零散,没有发现系统的初中历史翻转课堂的内容,更没有独立的历史微课网站支撑翻转课堂的实施。

2.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课题: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中国古代的科技巨著》学生:初一(12)班,人数共48人,分为8个学习小组。2011版课标要求: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科技著作,了解明代科技成就及影响。学习目标:表格归纳《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的基本内容。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互动,进一步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的内容,思考这些巨著对社会的价值和影响。讲述李时珍和宋应星的故事,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翻转设计:教师课前准备教学资源(微课视频、参考书籍、相关专题学习网站推荐)其中微课制作是核心内容,上传到网站供学生课前学习。结合本校的小组合作特色,布置学生小组任务: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自制《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准备课堂交流的内容。了解《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和《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的简历和小故事,课堂讲述并总结他们有什么样的品质帮助他们的成功。课堂讨论《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的社会价值。教学实践:由于实际情况,本校大多数学生无法在家完成课前视频学习部分,改为教师组织在学校电子阅览室学习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完成自主学习。翻转课堂实践情况如下:(1)自主学习汇报:每一个学习小组提供一份自制表格进行展示,其他组的同学就表格形式和内容进行点评,教师引导评价。从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是设计的表格项目不完整和对这两部著作的主要内容描述或是不简洁或是概括不全。讨论后每个同学对自己设计的表格加以修改完善。(2)故事讲述评比。分为讲述组和评价组。讲述组通过课前准备,讲述了李时珍开棺救人、亲自尝试曼陀罗花毒性等故事。评价组根据讲述人的表现进行点评。(3)课堂讨论《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的社会价值,每组都举出了具体的实例证明。其中较有特色的是一组带来了山药等《本草纲目》中提到的药材与书中描述相印证;五组拍摄了弹棉花的传统工艺照片与《天工开物》中的插图作对比。由于学生准备充分,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

3.来自调查问卷的反馈。课后教师向全班48名同学发放了调查问卷,就学生对翻转课堂的了解、课前学习资源完成、翻转课堂的成效与不足等进行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的态度、接受程度以及相关意见。调查显示,学生中大多数之前不了解翻转课堂,但通过本课学习,愿意以翻转课堂方式学习的达到78%以上。82%的学生认为该模式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同学、老师的交流增多,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在“课前是否能完成学习老师提供的教学资源”一项中,62%的学生表示如果没有老师组织到学校电子阅览室学习,则无法完成。原因有语数外作业过多,放学回家时间太晚,家里无法上网,自觉性不强等。还有个别同学指出课堂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或展示中,有的同学没有积极参与,滥竽充数,懒散的态度影响了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

三、实践“翻转”后的总结与思考

翻转课堂利用信息技术把简单的记忆、理解、运用放在课下,核心理念是“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将课堂时间充分进行高层次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让学生得到教师个性化指导,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性化课堂。翻转课堂拓宽了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渠道,丰富了学生感知历史体验,使知识学习和素质教育都得到了保障。这对于实现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推进有巨大意义。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翻转课堂是个性化学习的发展趋势。笔者通过课堂实践、案例的呈现与观察及调查问卷的反馈,结合目前我国的具体教育实际,对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和实践情况进行了总结,认识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还有许多现实问题需要冷静思考和理智面对。

1.信息技术支持问题。从教师制作教学视频、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到个性化与协作化学习环境的构建都需要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实验的学校需要给授课教师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并在制作授课录像过程中形成流程化的范式,为后续教学视频录像提供经验。对于一些缺乏硬件条件的学生,学校应该提供相应的设备支持,例如学校机房和电子阅览室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

2.学科的适用性问题。目前,国内外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试验的学科多为理科类课程。理科知识点明确,其学科特点便于翻转课堂的实施。而像历史这样的文科课程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情感上的沟通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模式是对教师的一个重大挑战。解决问题的大致思路为精心设计教学视频,提高教学录像的质量,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推进教学改革。

3.各学科协调问题。初中历史教学实施翻转课堂也需要学生在课后花费一定时间观看教学视频,完成学习任务,但在中考的升学压力下,很多学校仍以应试教育模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在中考各学科的分数比重上,我校所在的成都市中考历史只占20分,因此,大多数学生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分值比重更大的语数外学科上,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课后完成历史学科的自主学习任务。或许可以考虑将一周两节的历史课拿出一节的时间组织学生在学校机房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4.学生自学能力与信息素养问题。翻转课堂是建立在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基础上的。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通过教学视频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在网络中进行资源检索,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沟通交流。对于自律性和意志力都还处于形成阶段的初中学生,更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信息素养的提升。

5.教师专业能力问题。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高效地应用在教学之中,教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录制高质量的教学视频、与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安排学习时间、组织课堂活动。因此要加强对教师信息素质能力的培训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转变观念,提升教师专业能力,适应翻转课堂下对教师的需求。

6.教学评价方式问题。翻转课堂涉及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个人时间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等,以纸质笔试的传统测试方式无法完全测试出学生在翻转课堂中全部的学习效果,只有转变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方式才能更好推进翻转课堂的实施。然而评价方式的改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政策体制上的支持。总之,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虽然有诸多问题的制约,但在信息化背景的时代下,若能借助网络平台,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做到课前的学习和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益,进一步推进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陈怡.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

[2]张金雷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3]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

[4]彭青红.初中历史翻转课堂的现实构建与实践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6,18.

[5]张志荣.翻转课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11.

作者:陈子斌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实验学校

第五篇:初中历史课教学的改革

摘要:长期以来农村初中的历史教学是教科书加粉笔,近几年教学条件改善了,要利用好电化教学,丰富历史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历史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化教学;教学改革

“电化教学”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集文字板书、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组合成一体的教学过程,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最终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效果。采用电化教学可以使历史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电化教学条件下初中历史课教学关键在于课前做好准备工作,上课时利用好电化教学条件,为了提高历史教学效果,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1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国主义热情

课前做好历史课有关的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的剪切工作,做好PPT特别是搞好超链接,上课时充分利用好电化教学设备。象七年级教材中的“秦王扫六合”秦始皇陵兵马俑、长城、“秦汉文化”地动仪,把下载的对应的图片、动画及电影片段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耳闻目睹祖先的发明,就会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当讲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后,中华民族危急,插播对应的电影片段。讲到南京大屠杀时,插播下载图片(包括保存下来的珍贵历史照片、幸存慰安妇对日本政府的控诉的影视片等等),学生看后会受到深刻的教育,激发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恨,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从教育的角度上说,百闻不如一见,直观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对于初中学生,直观教学是最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教学形式。当我们讲述地方历史时,利用好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基地,课前教师用相机录成视频资料,在课堂上放演,要么直接带学生参观较近的教育基地,进行直观教育,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同时深化了对学生的爱国教育。在讲述《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一节时,对于“行”可以让学生观看不同时期的交通工具的图片和一小段视频,例如:古代的轿子、马车、帆船;近代民国时期的人力车、自行车;新中国成为“自行车王国”;改革开放后摩托车、出租车、私家车大量涌现。通过视觉吸引,使学生对这几个时期的交通工具的变化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从而加深了对交通工具变革的印象。

2调节好师生关系达到和谐民主

在电化教学的条件下,对学生要多鼓励多赞美,少批评惩罚,对学生而言,许多时候鼓励远比惩罚更有效,多赞美有助于师生之间产生亲和力。师生之间亲和了就容易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记得有这样一位女学生,叫她上课回答问题,先答错了,在我的诱导下才慢慢答对,我当场却表扬了她,她以后在我的课堂上认真听讲,做笔记,上课积极发言,考试成绩一跃而上。可见赞美和鼓励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教师不能带情绪上课,带情绪上课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师产生坏印象,容易导致部分学生与教师产生对抗情绪,不利于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如果你心里有什么不快,就要课前老师自己化解。

3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因为它比其智力因素更重要。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许多小时候表现聪明的人后来人生表现得并不是那么好,是因为他们的意志力、性格的坚毅程度等不够,没有在后来的生活中多下力,所以就没能为社会作出多大的贡献,相反小时候表现不很聪明的人能够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刻苦用功,最终取得重大的成果。初中课中提到的方仲永就是例子,相反的例子有童第周、爱因斯坦等人,小时候表现不好,但以后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经过对比,我们得出非智力因素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更为重要。

4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动手动脑

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动,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在传统教学中,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由教师操纵,导致学生缺乏自动思考问题的意识,缺乏思维活动,这样下来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发展被忽视了。要改革为让学生主动提问,老师重在启发。我们还可以由学生来主持一些历史竞赛活动,以班为单位确定一些选手,分成几组,比赛由学生来主持,让学生来参与,教师只起策划作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调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动了脑运用了历史知识,运用了的知识就难于忘记,并且得到了理解。

5灵活采用一些教学技巧和方法

A、对比法:例如讲解“百家争鸣”的概况时,就拿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家的主要人物代表、主张观点进行对比教学。让他们在对比中学习,要求学生说明不同思想容易为社会哪个阶层的人群所接受,最后我要求学生列个大表,学生在列表填表的对比学习中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识,这样做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B、采用编顺口溜等多种记忆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兴趣,才能学好,引导学生多用记忆法如:口诀记忆法、字头记忆法、谐音记忆法、顺口溜记忆法等。对于有些难记的知识也可以编成口诀。例如秦国灭六国的顺序为:韩、赵、魏、楚、燕、齐。加深记忆的口诀可为:喊赵薇去演戏。这样化繁为简、就能很轻松地掌握一些知识点,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要求学生自主编顺口溜,学生有兴趣,既动了脑子,又记住了知识。C、巧用课堂提问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有效的教学方式,它主要是能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动嘴,在动的过程中练就技能,提高了能力,如引发学生讲话,学生要想讲出一些清晰而生动的观点,学生就要想象、思考,在脑袋里还要条理化,如果学生回答的问题是正确的,即得到老师的表扬,那么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课堂就变成学生主动进取、施展才华、走向成功学习之路的场所。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进行纵横联系,一步一步拓展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在思维中把握事物的本质,长期这样诱导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提问把学生引到历史教学中来,师生在历史课堂上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全心参与教学,动了脑子,教学效果大大提高。课堂提问的优劣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可以说历史教学中的如何提问是一个技巧,掌握了这个技巧,就在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总之教学方法是多样的,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党的历史教学方针,不断探索适合当地的现实情况的教学方法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来。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56-58.

[2]《中学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0-6-1.

作者:符建斌 单位:湖南省衡山县江东中学

第六篇:初中历史体验式教学探索

【内容摘要】体验式教学就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或者说,通过能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地传授知识。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

【关键词】初中历史 体验式教学 研究

1.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越来越被老师和家长所重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越来越多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出现给了老师们很多选择。传统的历史教学主要以讲授书本内容为主,老师担当者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全部都是来自于书本,来自于具体的历史常识。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十分被动,只有靠被动的学习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历史这门课的学习。传统的历史教学有其自身的优点,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比较强,对书本内容的记忆也印象深刻,在短期内有利于历史成绩的提高。但是传统的教学太局限于书本学生对历史的学多只来自书本和老师,从长远的角度看不利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养成,同时也违背了我们国家素质教育的理念。这便是我们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2.体验式教学概况

体验式教学主要是指教室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模式和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融入到学习中来,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变单调的课堂为多彩的课堂,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而不再是老师一味的传授知识。总之,体验式教学就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或者说,通过能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地传授知识。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体验式学习也会给学生带来新的感觉、新的刺激,从而加深学习者的记忆和理解。因此笔者认为,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式教学的方法来让学生自觉学习。

3.初中历史体验式教学应用情况

随着素质理念的提出,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将来全国各大中小学都将会普及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模式也越来越受到大家所重视。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教学模式其中便有体验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以其创新的教学模式深受广大师生好评。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知,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认知力。就初中历史教学而言,体验式教学处于起步阶段。各个中学体验式教学模式普及率不高,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和老师还是依旧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学生的能力和学习的兴趣。更多的学校仍然是按部就班的开展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方法只在少部分学校开展,其效果正在逐步展现。就体验式教学的前景而言,其前景应该是光明的,能够培养学生对初中历史这门的课的热爱,联系历史教学实际来说,体验式教学模式也是极为重要的,学生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来对整个历史进行认知,这是远远不够的。

4.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4.1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作为初中历史课的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历史教学观念,不再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的形象为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应该转变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进行,老师应当会转变为一个“引路人”的形象,老师应当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去学习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只有转变了原来传统的教学观念才能在课堂上推广体验式教学,这个创新的教学模式。只有将课本中的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历史学习成绩的提升。

4.2设置真实历史情景引人入胜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在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时,应当充分准备,合理的去设置历史情景。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历史视频、历史图片,有机会的时候也可以向学生展现历史资料,尽可能的还原历史,营造一个充满历史气息的情境。通过体验教学这个方式,让学生真正的走近历史中来,要学生正视历史,真正的去了解过去所发生的,而不仅仅局限于我们的书本,不仅局限于老师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设置真实的历史情景,可以通过体验式教学这种模式将学生真正吸引到历史中来,让其引人入胜,让学生真正的发现历史的其妙。通过真实的情景来进行体验式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历史背景,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影视文化产业也出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随之而来却是许多扭曲真正历史的影视作品,使影视市场鱼龙混杂难以辨别。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去了解历史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去明辨历史,去伪存真。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去感悟历史所给予我们的东西。

4.3将实践与历史教学法相结合

将初中历史与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性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博物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发现我们身边的历史故事,促进学生感受历史对当代人生活的影响。让学生脱离书本,从实践的实际中,生活中去感悟历史,去增加自己对于历史的认知。老师鼓励学生去做实践记录,将自己学到的东西用来整理记录,回到课堂上与同学一起分享。通过实践经验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同时,也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完成了体验式教学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尹琦玲.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2:145.

[2]邹新元.试析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4,04:47.

[3]牟加阳.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探索及尝试[J].课程教育研究,2016,07:63-64.

作者:夏兆梅 单位:江苏省泗阳县众兴中学

第七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摘要人们在迅速发展的社会潮流中受到的诱惑越来越多,很多人为了追逐名利、钱财而抛弃了自身的道德观念,甚至不择手段,只为达成自己的目标。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历史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特别是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本文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社会责任感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实生活中的诱惑越来越多,不少人为追逐名利而不顾自身的社会责任,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初中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其道德素质直接与未来发展水平挂钩,但初中生的道德意识还很薄弱,未能树立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历史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息息相关,因此做好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工作要从初中历史课堂着手。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法进行研究:

一、课堂上有意识地渗透历史责任感与自我的关系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首先要引起学生对历史责任感的注意,通过将历史责任感与学生自身关系联系起来,提升学生对历史责任感的重视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如果用形式化、简单化的课本内容陈述方式则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要注意课堂设计的技巧。要能启发学生从宏观角度把握历史脉络,对历史总体发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要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剖析。学生通过深层次的思考,就能揭示教材中隐含的知识点及其与相关历史事件的联系。教师要让学生能自己体会到历史发展规律及历史责任感与自身的价值关系。例如,在讲解初中历史人教版“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章节,学生通过学习可以知道我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老百姓功不可没,教师可以就此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如果没有军民团结一致,共同御敌,那么战争就难以取得胜利。结合现在社会,如果如今所有人都只想着自己,社会如何进步,没有大家的齐心协力如何达到社会经济水平的全面提升?通过对比与联系,提升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切身体会到社会责任感对个人的重要性。

二、运用历史事件激励学生产生社会责任感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也要对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改革,要多角度、多维度地扩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对知识掌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同时这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综合知识、对知识点进行比较抽象概括的具体化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历史事件进行讲解,从而激励学生产生强烈社会责任感,将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涉及的其他内容多角度地进行分析、剖析,让学生能全面了解到历史事件,深入分析其中的规律,进而结合现实生活由心生起社会责任感。例如,在讲解初中历史人教版“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章节,这一章节中描述了我国人民饱受欺凌与压榨的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日本侵华军队在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尤其是在“南京大屠杀”中,杀害了我国三十多万同胞。但在这最动荡的年代,中国人民没有屈服,为了自己的国家奋起反抗,战斗从没间断过,无数的革命同志前赴后继,誓死捍卫国家。正因为有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用自己的热血挥洒出了如今我们的幸福生活。教师通过讲述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刻感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民的社会责任,透过事件看本质,看到历史中光辉的人格力量,从而激励自身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三、开展历史性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

当下社会要求理论结合实践的创新型人才,要想学生能深切地体会到社会责任感,光靠理论教学还不够,还要让学生结合社会实践深刻体会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他们才能感受到社会责任感的本质,才能在为社会奉献后产生愉悦,内心才会充满正能量。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只局限于教材课本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历史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文化水平,在课堂上,除了讲授课本上的内容,还要告诉学生一些其他的历史知识。这能扩宽学生眼界,对学生将分散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也有很大帮助,还能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在课后,学生也可以自行去博物馆、图书馆、革命先烈纪念碑等地方了解详细的历史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后开展历史性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组织学生去养老院看望、帮助鳏寡孤独的老人,去退役军人家里慰问,去打扫烈士园林。学生在经历了这些后,能由衷地感受到自身的责任,明白自己身为社会的一员应该怎么做,做什么是有意义的。同时,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历史英雄的作风,以英雄为榜样,在心中树立为国为民的远大志向。综上所述,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研究首先要在学生心中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教师可在课堂上将社会责任感与学生自身联系起来,引起学生注意。其次,要激发学生心中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讲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让学生深入到历史事件中,看透事件,发掘英雄人物的光辉人格。最后,要在课后多实践,从实践活动中感悟社会责任感带来的影响。

作者:唐兰凤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实验学校

第八篇: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分析

摘要:本文就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依据、原则以及当前存在的缺陷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对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改进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为我国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创新;教育

一直以来,我国致力于推广素质教育的发展,各个学校也相继加快应试教育的改革。为切实让我国教育整体上一个层次,只有在教学制度上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完善。作为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历史课程的改革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历史是一面镜子,绝不能忘记历史。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其显然已经跟不上节奏。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激发不了新一代学生的激情和潜能。如何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历史,从枯燥乏味的课堂向有吸引力的课堂的转变是当下教学模式的一个改革方向。探究性的学习初中历史能够提高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根据

初中历史探究学习性能够让学生们在学习历史及相应的理论时,将学生们引入到当时的情境,让同学们“设身处地”的考虑历史中发生的一些问题,站在多个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方法既可以深刻的掌握历史,又可以强化运用这种探究学习的方法。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等情况,可以将所学的初中历史内容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探究性学习初中历史的原则

探究性学习初中历史的原则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其一,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选择符合初中生心理变化及特点的内容;其二,稳步的推进探究性学习初中历史,不能,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后,在探究性学习的初中历史过程中,安排难易适中的内容。

3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当前存在的缺陷

当前,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依然有一定的缺陷,需要进一步改善。其主要缺陷有如下几点:第一,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培训和外出参加会议交流的机会少,致使自身的专业素质得不到提高,知识储备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从而无法满足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需求。第二,在探究性的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过激做法,比如完全放弃了过去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遇到了不懂的问题无法进行分析时,历史教师没有及时的去给学生讲解,从而大大的降低了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质量。第三,历史不同于其他学科,能够将历史学好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去校外一些历史古迹以及图书馆等进行实地研究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事实依据。相反,目前大多数高校探究性学习初中历史过程中掌握的信息依然来自书本和网络。

4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改进措施

4.1强化学生的自主性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予以学生适当的指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历史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力,教师可以运用典故的方式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举出一些自己平常遇到的问题以及在实施解决措施过程中的遇到的一系列困难。然后,教师可以解释商鞅变法的典故,当同学们了解到秦国的商鞅变法使得国家强大,但变法的过程中触犯了太子等利益集团而惨遭处死的历史事实。结合现实,引据典故,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历史。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或者悬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向学生提问最激动人心的三大战役是哪三大战役,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去查资料,了解先辈的抗日英勇事迹,激发爱国情操,并记住了辽沈、淮海以及平津三大战役。

4.2在探究性学习历史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初中历史的探究学习中去,比如在讲解南京大屠杀时,可以让学生们先预习,然后收集相关的影像资料及图片,通过视觉上的直观刺激,激发学习的爱国情怀,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促进学生主动去思考南京大屠杀的原因,站在多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正确的答案。再比如,教师在讲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圆明园遗迹的图片通过ppt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充分了解那段屈辱史,深刻的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促进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与责任感,更加注重历史知识的探究性学习。多媒体技术的充分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章节,拓展思维,从深层次了解历史,掌握历史知识,强化了初中历史的探究性学习方法。

4.3培养并强化初中生探究的能力初中历史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初中历史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等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演讲比赛或者是辩论赛等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并去查资料,引导学生在演讲比赛以及辩论赛等活动中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进一步的激发初中生的激情,营造轻松的探究氛围。

4.4强化反馈工作,提高初中历史探究学习的质量。反馈工作是对课堂上探究学习历史的质量进行汇总,初中历史教师在讲授相关的历史知识时,要设计相应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鼓励初中生独立完成资料的查阅与整理分析,并就历史事件去进行角度的分析。初中教师要大胆的进行探究性模式的开展,与学生一起做好反馈工作,改进和完善历史探究学习的方法,提高历史探究学习的质量。

5结论

当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开展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在历史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针对具体的现实情况,综合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安排适当的内容,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循序渐级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历史知识的学习。本文希望广大初中历史教师要敢于挑战,定期性的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红色革命根据地学习等。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历史探究学习的方法。在历史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去考虑问题,另一方面也要及时的解答学生不懂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强化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推动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

参考文献

[1]孔翔宇.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研究[J].政史地教学与研究,2016(44):123.

[2]李绍春.探析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15(06):95.

[3]郝建彬.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8(04):115-118.

作者:连洋 单位:江西省宁都县黄陂中学

第九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摘要:对于历史研究者来说在研究的过程中必须要树立批判性思维,即在研究历史事件的过程中既要正确对待这一历史事件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也应该认识到任何历史事件背后都有其消极因素。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也应当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在看待某一历史事件时不能只看到表面所反映的东西,而应该通过对这一事件的批判看到历史事件背后深层的含义,批判性思维在初中历史中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我们便对其进行深刻探讨。

关键词:思维;初中;历史;研究

引言: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求学生们应当培养一种批判性思维,在学习的过程中带着这种批判性思维来认识各种知识背后的含义。批判性思维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在意识形态领域日趋复杂的今天,学生们只有培养批判性思维,才能够对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做出自己的判断,从而避免自己走向错误的深渊。

1批判性思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现状

传统的历史观念中,历史教师强调学生必须扎实的掌握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件,而没有强调学生们应当了解历史知识的真实含义,即这一历史事件为什么发生又有哪些影响进行研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教师们认识到只有将批判性思维引入到历史教学过程中才能够使历史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

1.1批判性思维的含义:

批判性思维其实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学习某一历史事件时必须辩证来看这一历史事件,既要看到这一历史事件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也要看到这一历史事件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因素;批判性思维的另一重含义是指学生在认识历史的过程中应当采用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方法,进行创新式的研究。批判性思维在近十几年来的初中历史教学中越来越受到初中历史教师的重视,他们认识到只有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才能使得学生们看到历史发展的真实去向,才能够用做到“以史为鉴”。

1.2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批判性思维注意事项: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历史教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时必须按照学生自身历史知识掌握的程度来设计历史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历史批判性思维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教师发挥其历史教学的主导性作用,也需要学生能够建构起完整系统的历史知识结构,只有在双方的配合下教师才能够将批判性思维引入到历史课堂中来。

1.3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进行有意识的培养,能够增强学生们研究历史的能力,从而能够使得学生们在真正意义上认识某一历史事件,增强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促进他们历史成绩的提高;对于历史教师而言,在培养学生们历史思维的同时也能够深化自己的历史批判性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来看待自己的教学成果,从而有助于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

2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运用历史批判性思维的具体措施

2.1历史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

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们掌握不同于以往的历史研究方法,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对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应当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历史教师自己抛出一个历史问题,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来进行解决。例如在学习《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这一课时,由于这一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且分散,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一部分分为“衣、食、住、行、用”这五个部分,分配给五个小组让他们对这一节课进行预习和学习,到了讲课时让五个小组各选择一名代表来进行讲解,这样既加深了学生们对这一堂课的理解,也更够使他们认识到学习历史不单只是依赖于教师,还应当依赖学生自己,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2.2建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的融入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步骤走,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这里指的学习氛围不但包括学生的日常学习氛围还包括学生上课时候的氛围,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创设一个平等、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影响下,学生们才能大胆的提出自己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见解,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才能被带动起来,从而对课本上的历史知识进行拓展。

2.3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确立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主要扮演的是指导者和研究者的角色,教师不应该代替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应该尊重学生课堂主人公地位。众所周知,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占据主导性作用的,而教师如果想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就必须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只有感受到自己在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被尊重后,才能有动力对不同的历史知识进行探究,从而促进其历史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也增强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历史成绩。历史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使得那些真正有历史研究天赋的同学在日后的研究道路上走的更有自信,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历史研究人才奠定基础,有助于我国史学事业的发展。

2.4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思想主要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教师通过教学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进行积极的合作,共同探讨出较为合理的答案。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充当课堂的主角,学生属于从属地位。在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下,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探究。比如在针对李鸿章人物评价的时候,教师不要直接对历史人物做出评价,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和学习水平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从评价历史人物角度去多方面的总结李鸿章的功与过。让学生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进行分析,然后请小组代表进行发言,教师不要直接去点评学生的回答,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点评。教师通过分析诱导,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额外补充,从而让学生得出更加精准的结论。针对学生的回答,初中历史教师做出最后的课堂总结,同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颠簸,从而更好地进行课下学习。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们的历史批判性思维,这样能够使得同学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一历史事件这一单一角度,而是能够全面的看待历史问题,从而有助于学生历史成绩的提高,也为我国输出历史研究人才奠定基础。

作者:温永春 单位: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上徐各庄中学

第十篇: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历史教育工作者要不断革新教育方法,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文主要介绍了选用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运用的原则,并进一步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融入历史故事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故事教学 策略

一、选用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运用的原则

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如何在课堂中运用丰富的历史故事,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在选择历史故事时,应遵循一些原则。

1.内容生动形象

教师想要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关键的是了解学生,不能单纯地以自己的想法衡量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在历史故事的选择上,要了解学生的喜好,选择一些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的故事,内容更有积极意义,传递向上的情感,这样更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语言作为思维的表现,思维是语言的内在,在历史课堂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再滔滔不绝地、以“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授课,而是让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积极为学生创建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让学生有更大的讨论的空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秉承这样的原则,历史课堂才能更加丰富有效。

2.明确主题

选择历史故事的前提是它需要服务于某个主题,在这样一个主题之上,做到层次清晰,表明讲解故事的意图,如果没有特定的主题,就会导致听者产生思维混淆,学生越听越糊涂,长此以往对历史课就没有了兴趣。所以,保证故事具有一定的主题,让学生在听的时候可以从中感悟良多,这才是讲解故事的真谛。

3.紧密围绕教学大纲

教师在选择有关历史故事时,要和教学目标、要求紧密联合,最好紧扣课堂的重点与难点,让这些内容通过故事的形式表现,以此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师在讲授故事时,可以进一步设置一些情景,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让学生要学习的知识点环环相扣,达到层层递进的效果,真正活跃学生的思维,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探讨

1.设置“悬念”

好的开端可以说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有一个好的开端或者一个激动人心的序幕,就不会移开视线。所以,好的课堂如果拥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自然就会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尤其是初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课堂中设置故事,提出一些问题和架设,就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对于课堂有一份求知心理。课前设置带有悬念的历史故事,通过历史故事充分地吸引学生,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讲《伐无道,诛暴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讲一讲秦始皇“扫六合”统一天下的壮举,并设置一些悬念引得学生注意,例如,秦朝都城市场上为什么鞋子没人买,拐杖却被抢售一空。接下来就可以讲秦始皇惨无人道的统治,例如修建阿房宫、修长城和沉重的赋税与徭役给民众带来的惨绝人寰的生活。最终就导致了农民起义。随着这种问题的一步步深入,利用设置悬念的方式鼓励学生发问,学生会越来越感兴趣,在了解教材方面会更加深刻。这就是历史故事融入的优势和方法。

2.在教学中穿插历史故事

初中课堂一般一节课是40分钟,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保持充沛的热情是很难的,如果单纯地讲述课堂知识,学生就会没有兴趣。在教学期间,适当地加一些故事,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十分有必要。一方面扩大了学生对知识接受的领域,另一方面活跃了学生的情趣。例如在讲《甲骨文与青铜器》这一课时,由于这节课是一节单纯的知识性介绍,如果一味地灌输知识,学生肯定就不会有太深刻的印象,且课堂气氛不活跃。笔者发现了一个关键的物件———司母戊鼎,备课的时候,笔者就搜集和司母戊鼎有关的故事。在司母戊鼎发现与保护的过程中,有一些小故事。它于1939年在河南省安阳市出土,而这个时候我们国家正面临着抗日战争,为了防止国宝落入日本人手中,文物保护者几经多长,甚至想将鼎砸烂然后分块运走,但是钢锯的锯齿都拉平了,大炉上却只有几道浅浅的划痕。后来人们还尝试了用铁锤砸,砸掉了一个鼎。在这样的过程中,方鼎受到了损坏但是也以赝品的名头躲过了日本人的掠夺。学生对青铜器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对文物保护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初中年级的学生,适当地融入一些课堂故事十分有必要。初中学生是否对历史感兴趣,很大程度上和教师授课方式有关系,所以,初中历史教学,尤其是低年级的历史教学应以故事导入为主,让学生对课堂充满热情。拥有越积极的上课状态,在上课时问题会越多,课堂教学效果必然会很好。八年级学生大多学习近代史,有诸多理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师应注入一些历史故事。但是在具体的上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课堂只有四十分钟,要牢牢把握故事穿插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张大瑞.历史故事引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6,05:133.

[2]王成芬.情感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培训,2016,04:264.

[3]刘统娟.关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5,18:42.

作者:杨学梅 单位:敦化市第一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