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旅游管理专业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旅游管理专业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乡村是我国贫困人口聚集区,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联合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乡村以旅游为突破口,通过利用资源和文化特色打造精品乡村旅游品牌,势必能形成持久高效的精准扶贫产业模式。乡村旅游是农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方式。在乡村旅游发展战略指导下,高校应积极适应产模式变化,为富民扶贫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培养专业、适用的旅游人才,助推扶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和稳定开展。

一、乡村旅游概念

乡村旅游是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发展成熟的旅游模式,目前人们对于乡村旅游的概念尚没有统一认识。总结乡村旅游的共性特征,可以将乡村旅游界定为:以城市以外的乡村地区为旅游活动场所,以农业资源为核心形成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并以此为旅游吸引物招揽游客的旅游活动。这里关于乡村旅游的定义包括广义概念上的农业资源,既涵盖农、林、牧、副、渔五大产业的相关内容,并不只局限于狭义上的种植农业,但排除在城市内的农业旅游活动项目,例如: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市中打造的现代农业观光产业等。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应该在乡村旅游概念界定范围内,为农村富民扶贫工程做好人才保证,通过培养专业人才推动农村地区旅游扶贫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旅游业处于发展变革时期,乡村旅游起步更晚,乡村旅游专业方向人才的培养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尚不成熟。独立学院虽起步较晚,办学件条件与传统大学相比有客观的差距,但独立学院可以结合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地域优势,利用自身办学机制灵活、办学模式易于创新等特点,准确定位,明确培养目标,培养特色乡村旅游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我国高等院校及学术界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出这一概念,1998年周远清教授将此概念界定为“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和手段”。现笔者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几方面探索独立学院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一)乡村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由于对乡村旅游的认识不足,对自身资源特征、文化特色理解、研究、开发不够深入,所以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普遍趋同,没有突出地方个性化特点。再者经营者以乡村本土农户为主,缺乏旅游市场环境、地方文化特色,没有深入了解旅游消费者心理,也缺乏活动、产品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这也使乡村旅游呈现为“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等简单形式。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向定位上一定要针对乡村旅游发展中急需的人才结构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应界定为:结合地方特色,培养拥有深入农村、服务基层的大局意识,具有互联网及生态环保思维,掌握旅游、民俗文化、农业(农林牧副渔)、经营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以及规划开发、经营管理、设计和创新等技能,并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富民扶贫乡村旅游产业中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开发、设计、创新及经营管理等活动的应用型人才。

(二)任务版块+学科版块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方法

首先,课程设置,独立学院要在学校总体发展定位的基础上,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系统地进行课程设置。我国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课程设置既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渗透,更要注重应用型实践技能的培养训练,并需适当加大实践性课程课时比率,使学生扎实掌握乡村旅游实践活动中所需的应用性技能,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要以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为依据进行课程设置。乡村旅游作为新兴产业,在高等教育专业建设方面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十分有限,所以在课程设置中要探索以产业结构发展需求、岗位素质要求为依据,结合学科本身的逻辑结构特点,系统地建设课程项目。再次,要结合与乡村旅游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特点进行课程设置。旅游管理是一门交叉学科,乡村旅游是旅游专业与更多元化的专业领域交叉发展的探索结果,所以在课程设置中不仅要考虑不同学科课程体系自身的完整性,而且还要充分研究独立学科课程之间的衔接性和融合性。可以采用“任务版块+学科版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设置。即将乡村旅游项目从开发建设到开业运营的全过程解剖为不同任务版块,以解剖后任务板块对专业人才能力素养的要求和学科特点为依据细化课程设置。例如:将乡村旅游项目划分为资源开发建设、项目活动设计、和运营管理三大板块,每个版块对人才能力素养的要求主要集中在旅游管理、农业、民俗文化等专业领域。(1)结合学科版块和任务版块的特点,课程可以被细化为乡村旅游规划开发、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游居环境设计(包括村落、景区、游览通道、住宿餐饮和建筑等)、体验游乐项目设计、旅游产品设计、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旅游互联网技术应用、旅游安全、服务技能与素养等课程板块;(2)独立学院可以结合乡村旅游发展的地域特点开设农业经济、农业生态、动植物学及种植养殖生产实践等课程版块;(3)为突出乡村旅游的地方文化特色,独立学院可以开设民俗礼仪、历史文化、民间艺术、地方风物和风味饮食等课程板块;(4)独立学院可结合各个知识板块开设相应的成功案例实地研究与考察课程,最大限度地实现应用型人才与产业发展的近距离对接,提高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适应性。独立学院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还要合理分配实用性技术能力能课程和理论知识课程的比率,同时还要注意各任务版块在保持各自专业知识体系相对完整性的同时不能相互独立,要以服务于乡村旅游实践为纽带,使各任务板块彼此衔接。

(三)构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条件

独立学院应在实践性、创新性教学理念指导下,为培养应用型乡村旅游人才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1.构建实践性、创新性师资队伍。拥有教师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首要条件,教学团队的构成要突出实践性和创新性。独立学院在建设教师队伍的过程中要打破常规高校教师招聘条件,不能仅以学历和学术背景作为选拔条件,还要把行业背景、从业经验作为重要聘依据,组成一支学术背景深厚、从业资历和技术能力精湛的实践性教学团队。另外,长时间的教学工作会让教师的实践经验和专业能力落后于行业发展水平,因此要构建一支具有实践性、创新性的教学团队,还必须创新教师团队的管理方式。要求教师完成一定量的行业实践工作任务,并以量化的形式考核其实际工作业绩。例如:要求教师参与完成一定数量的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设计工作,也可以要求教师参与完成不少于规定量的经营、管理、服务工作任务,将教师在实践中完成的工作量和创造的行业经济效益作为考核的标准,以及评价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准。通过这种方式推动教师团队不断地在实践中深化、创新应用型教学模式,从而为培养应用型乡村旅游人才创造良好的师资条件。2.构建有利于培养实践型乡村旅游人才的教学环境。从物理环境看,由于独立学院建设发展以自筹自己方式为主,所以在乡村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其仅靠校内模拟实训教学条件是无法实现实践性、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要跳出常规的校内教学模式,与乡村旅游相关的规划、开发、建设单位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运营单位结成人才培养共同体,将相应课程的课堂教学放在行业实践工作环境中进行,利用行业内部领先的信息、设施设备和专业技术长板,补自己的短板,为乡村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创造先进的教学环境,并打通校企相互输送专业人才的双向通道。从心理环境看,独立学院不仅要通过职业道德和职业心理疏导等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而且还要通过专业教师团队和行业专家良好的专业素质能力营造良好的专业风貌,通过成功的职业发展案例引导学生树立职业信心,通过成功的乡村旅游项目实例使学生获得职业成就感。独立学院要克服资金、制度等困难,灵活、主动地调动广泛的社会力量,集全社会优势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于自身,为富民扶贫的乡村旅游工程培养具有实践性、创新性的应用型人才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

(四)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要想为富民扶贫工程培养乡村旅游应用型人才,就要为乡村旅游业发展各环节培养一线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独立院校除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外,更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和行业资历。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打破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收听的传统讲授教学模式,要以调动学生自发思考、研究、参与实践为教学方针,以引导、评价、提出改进建议为己任,把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作为教学宗旨,全面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比如,独立学院可以利用广泛的行业合作教学环境和灵活机动的教学机制,采取以乡村旅游实地环境为课堂的参观调查教学法和现场教学法,以参与乡村旅游项目为核心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典型乡村旅游案例为核心的头脑风暴式的讨论教学法等。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每学期留出一定的课时,安排学生参与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衔接的专业见习。在全部教学任务结束后,安排学生进入乡村旅游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轮岗实习,让学生在校外实践教学方法中丰富实战经验,提升职业素养。传统教学方法的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虽然我国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更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方法,但在实践教学中,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还是不能得到普遍、高效的应用。这与现有教材编写的结构思路、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课堂教学的组织引导、教师教学评价考核标准以及实践教学条件的有限都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独立学院要实现教学方法的根本转变还要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考评体系和学生的评价、考核体系等方面着手,改变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理念。在传统教学方法的转变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比如,缺乏经典的乡村旅游案例教材,使得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遇到案例不经典甚或不足的尴尬教学境地,在教学过程中对案例的剖析和解读也不够全面、深入,这客观上限制了该教学方法的有效开展。再比如,独立学院很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实行严格的教学检查制度,但教学检查却以教师讲课内容的深度、广度,教师语言的运用,教态礼仪、板书,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等为主要考核指标;对学生的考核也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缺乏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实践有效性的长效考核机制,这客观上约束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性、创新性教学方法的发展改革。独立学院必须从实践性、创新性应用人才培养理念出发,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出有经验、有思想、懂技术、敢创新的实用型乡村旅游人才。

(五)改进教学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是检查人才培养效果的有效方式,对于应用型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相关人员需要在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过程中对其不断进行完善。1.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本身优劣的评价,要通过校内校外双向评价的方式进行。首先,检验应用型乡村旅游培养模式是否实用,最好的方式是看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是否能够适应行业人才发展的需要。独立学院要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的方式,对产业内部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及时、系统、科学的调查研究工作,搜集他们对于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价信息,分析目前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在知识能力结构上的优势和不足,并通过调查掌握行业前沿所需要的最新知识和能力素养,对调查结果进行详细总结,指导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调整和创新,保证人才培养模式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此外,教师还要对校内人才培养对象——学生进行调查,让学生从学习角度评价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性,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向毕业生调查所学知识技能对工作岗位的适应程度,从而对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提出改进性意见和建议。2.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价,采用学生职业能力双认证和教师综合评价的方法。可以从学生学习业绩和教师教学成效两方面进行评价。因为教师的教学效果最终也要通过学生的质量体现出来,所以,学生的培养效果是主要的评价方面。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价,可以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中的一项,但要突出“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必须把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的评价作为重要的标准。因此,教师应在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通过两个职业能力认证(即“1”个乡村旅游旅游从业资格认证和“1”个乡村旅游从业经验认证。),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其中,乡村旅游从业经验认证要求独立学院与企事业开展管培生计划,学生进入合作单位,在规定的实习期间内,由校企双方分阶段对学生进行工作业绩考核,并组织专业职业能力考试,按成绩划分职业晋升等级,等级越高,培养效果越好。把学生所获取的具有实践含金量的专业资格证书和从业经验认证按数量和等级量化,作为学生培养效果的评价标准,有利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的落实。对于教师教学成效的评价要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综合评价。可以从学生取得业绩的高低、就业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于教师本身的教学能力、职业实践能力和学术能力也要适当分配比率,将之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因子。

三、结语

乡村旅游是我国富民扶贫工程的重要措施,是农村脱贫致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面对乡村旅游专业人才不足的现状,独立学院应从自身的优劣势出发,利用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的空白点,形成自身的专业发展特色,为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适应型人才,助推乡村旅游模式成为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实现独立学院高等旅游教育服务社会的宗旨。

作者:郑苏丹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