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当代媒介素养教育的价值探讨

当代媒介素养教育的价值探讨

一、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教育体系,大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大学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正规学校媒介素养教育,他们的媒介素养仍处于自发状态。自2004年开始,虽然有高校已经开始有计划地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但多以选修课形式开设。如山东大学从2006年开始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了媒介素养教育通选课程,受到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到目前为止,我国仅有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出版了几本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专著和教材。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媒介素养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社会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不足、教材短缺等。

二、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分析

1、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现状

大学生媒介素养有别于公众的媒介素养,它大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力素养。大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与调查研究能力,具有广博的见识,能够在繁多纷乱的传播信息表象中捕捉到对于大众利益的影响最为重要的事件,并洞察事件背后所隐含的社会意义;二是品德素养。他们应该坚守道德底线,体现出对传播大众的充分尊重,体现出不屈从于任何利益、任何权威的勇敢和客观公正性,体现出对事业、真理的执着追求。香港传媒教育学会主席张志伦博士认为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包括了解传媒产业,解构传媒语码,学习欣赏传媒出现的讯息,在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视野;所用技巧包括观察、解构、分析、价值衡量、批判等;监察传媒的四部曲包括:警觉、分析、自省、行动。但必须考虑到我国大学生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及其他因素所造成的与国外大学生之间的差异,如国外大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已经接受媒介素养方面的教育了,而我国大学生在进大学之前还未接受过任何系统的、正规的媒介素养教育,所以在进行借鉴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起点的差异;再如发达国家的传媒技术以及传媒环境较我国在发达程度上要高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时候必须考虑的因素。现今的高校教育片面强调自主学习与动手操作,在安排仿真实验、开放实验时,没有做到切实的引导与管理,使得部分大学生面对互联网强大诱惑时反而沉迷进去。他们每天都在网上体验着信息时代的传播乐趣,但由于缺乏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他们有可能沉迷于游戏的虚拟世界,有可能醉心于BBS论坛和网络交谈,有可能片面地追求网络刺激,因此必须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培养他们的认识能力、动手能力,使他们在空间和时间的结合上有更多的自我约束,有更多的责任意识,提高传播实践能力。

2、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作为媒介接触的主流,他们的媒介素养状况关系到我国媒介素养的整体水平。在《江苏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及分析》一文中,作者指出,媒介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对被调查者近一周平均每天接触媒介时间的综合计算,得出江苏大学生每天花在报纸杂志上的时间为42分钟、广播30分钟、电视95分钟、互联网131分钟。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四种媒介中,受大学生喜欢程度最高的是互联网,高达56%,互联网已经融入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论年级、专业、性别,网络已成为现代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另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大学生平均每天接触电视的时间是95分钟,但有超过1/3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在最近一周内没有接触过电视,这只是一个平均值。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江苏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的基本特性:(1)媒介,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成为影响大学生生活、学习及思维方式的重要力量。获取信息、娱乐成为大学生接触媒介的主要目的。(2)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接受越来越趋于理性,不再是一味地接受,能够根据自己的判断来选择性地接受信息。(3)大学生对媒介现象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对媒介知识的学习尚处于自我判断、自我接受阶段,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实践。(4)在媒介运用与操作方面,大学生普遍水平较低,制作媒介产品的能力有待提高。(5)大学生的媒介道德规范的认知与自律能力还处于较低的阶段,具有明显的实用、功利倾向,思想上尚有许多模糊认识,在道德评价上存有偏差。这使笔者不得不联想到近期发生的百度“爆吧门”事件。这次事件,由百度WOW吧主导,联合百度其他贴吧,定期定点对某个团体进行集体黑客攻击以及灌水活动,进而愈演愈烈,更成为娱乐报纸头条,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在此次事件中,牵扯进来的成员,不可否认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校大学生。更有甚者,由于“人肉搜索”的风行,导致对某些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这不得不让人对现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感到担心。

3、网络媒介时代大学生的角色

大学生的生活、工作、学习、思维方式、价值观、世界观等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来自媒介信息的影响。然而,媒介时代的任何一所大学都不是与社会隔绝的世外桃源,必然无可避免地受到空气一般无所不在的大众传媒所制造的大众文化(有学者称为媒体文化或媒介文化)的浸染。面对各种媒介信息,面对当今数字化生存方式迅速发展的社会现实,开展针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系统开发高等院校的媒介素养课程,使大学生对媒体有深切的认识,不但要理解媒体是如何运作的,而且要理解媒体是如何沟通信息和传递娱乐的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一方面,大学生毕业后多数会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在2005年3月中旬已经换发新版新闻记者证的近15万名新闻采编人员中,98%以上的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大学本科毕业生最多。而这些新闻记者中,绝大多数为中青年,其中20~40岁的青年人占62%。而现今媒体的恶性竞争,导致一些小报记者热衷于制造“卖点”,采写报道时小事放大,假事化真,也有记者为了创收,报道中有偿可不闻或有偿就有闻,这些都为现在的大学生道德素养教育敲响了警钟。在日常工作中,在与社会的各种交流互动中,他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等多种形式将自身在大学期间习得的媒介素养知识传授给同事、亲朋好友等,实现媒介素养教育从大学到社会的进一步铺延。另一方面,大学生毕业后多数都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在哺育下一代中,这些受过正规媒介素养教育的大学生父母就可以有意识地将媒介素养融入到对子女的教育中,从娃娃抓起,让子女有一个很好的媒介素养启蒙教育。不断培植和强化媒介素质意识和技能,为子女今后循序渐进地发展媒介素养打下坚实基础。这对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的“草根化”运动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必要性的思考

1、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中国教育走向国际化的必然要求

现今,欧美国家已形成了利用大众传媒为个人成长服务提供辅助的教育系统,媒介素养教育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并且发展迅速。这些国家累积的经验是很值得我国借鉴的。20世纪30年代,英国学者为了保护本国的传统价值观念和传统文化而提出了媒介素养的概念;20世纪下半叶,媒介素养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等地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科目;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许多欧美国家便积极开展推广媒体教育的相关研究活动,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媒介教育课程模式;至此,推广媒介素养教育成为各国的共识,而力求全面普及更是各国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全球化和国际化大潮下,教育制度正在进行一场不可避免的变革。面对我国同其他欧美国家在教育理念和方式上的差距,如何在保持自我教育价值的观念上求同存异,将成为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重要课题。而在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方面,从前述的有关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和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来看,正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2、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经济与文明并重,经济建设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的思想正在一步一步得到落实。在新课改下,已经由片面的灌输式教育向自我学习、自我锻炼的目标迈进。网络时代给我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为我们的学习增加了更多的途径和方式。鲁迅先生早就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警言,网络时代纷乱复杂的信息,如何正确的取舍,将是考验当代大学生精神文明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网络巡警”的出现,即是对网络信息的一种很低程度的限制,对某些低趣味和庸俗信息的确起到了某种程度的限制。可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进行大清扫,怎样才能从源头上对这些问题进行整治,恐怕除了法律手段,也只能从精神层面上根治。充斥在网络上的挑逗字眼以及暴力宣传越来越多,在与网络接触时间较多、依赖性较强的大学时代的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更显得尤其重要,它将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维持社会长治久安的有效方法

曾经在网络上流行过这么一句话,你永远都不知道网络的这一边坐着一条狗。这句话充分的说明,在网络这个虚拟的时间与空间里,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与失实性。而与现实社会的新闻不同,网络上的新闻,有时候不一定具有真实性这一基本原则。网络新闻的失实,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造成社会治安的不稳定。例如在2008年四川大地震发生后,网络上时不时会传来某地区出现地震预兆的消息,使得很多轻易相信这种谣言的群众逃离自己的家园,在社会上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作为网络的主要运用者和消息的传播者之一的大学生,如何在获取信息的第一时间做出分辨,并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仅是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应尽的义务,从更深层次上说,也是考验一个人价值观与信仰的体现。

4、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促进个人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

最近在网络上普遍流传的“韩流”与“日流”就是此类文化侵袭的最佳代表,美剧在大学生中广泛流行昭示着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地域的距离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不同地区、不同国度的文化入侵借助网络这个传播媒介快速而汹涌地传入国内。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怎样才能在这场文化侵袭中稳住自己的阵脚不妥协,这就要求全体国民对媒介有理性的认识,大力提高受众的媒介道德水平。三是消除大众传媒对公众的不良影响。近两年来,几个著名的网络事件生发了“网络暴民”现象,对“网络暴民”现象及网络言论自由与保护人格权利等问题的探讨引起了新闻传播学界和法学界的关注。现今学界对此类问题进行研究的论文多是对现象的原因特征的论述或从法律层面寻求解决办法,如何从根本上来减轻这样的负面信息对受众的影响,即将媒介素养教育“草根化”,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则为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途径。从根本上讲,增强大学生抵御不良信息和文化侵袭的能力,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是促进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健康成长、发展的一种有力手段。

四、结语

网络时代纷繁复杂,各种信息对当代大学生造成很大的诱惑,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高校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对这门涵盖心理学、传播学、美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领域复杂的终身教育系统工程提出了挑战,也是推动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动力。媒介素养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的成功推广需要政府部门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等多个部门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需要全社会的支持,更需要每一位现代社会公民的自觉追求和参与。(本文作者:毕华 单位:盐城工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