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当代园林设计范文

当代园林设计全文(5篇)

当代园林设计

第1篇:当代园林设计范文

关键词:景观设计;中国古典园林;应用

1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

1.1中国古典园林存在意义

在中华民族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典园林以它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底蕴为后代景观设计留下了颇深的参考意义。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作为东方园林的代表,中国的古典造园手法辐射影响众多国家,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美学特征和艺术手法。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中,其体系发展表现极为缓慢而持续不断的演绎过程,都是与中国历代朝堂更迭当时所存在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产生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古典园林的逐渐完善过程也为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增加了新鲜血液。

1.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也就是在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所存在最具研究价值的时期,主要经历了从出芽、生长、逐步兴旺的漫长过程,形成了丰富多样不同类型的园林风格。对中国古典园林影响深远的却是道家思想中“道法自然”的哲学观点,这一观点使中国古典园林达到享受自然之风致,享受自然之意趣,融入自然之中,成就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建筑不论多寡,也不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造园者都力求将山、水、植物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的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1]。突出彼此协调、互相补充的积极一面,从而在园林总体上使得建筑美与自然美糅合起来[2]。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境界———“天人合一”的境界。

2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应用

2.1考虑基址现状,合理改造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直存有因地制宜的说法,一方面所考虑的是景观创造中的基址原状,另一方面在整体布局方面进行调整,分配景观主次关系。在中国古典园林大集中,在每个精致错落的园林上都会体现设计者对园林基址全面深入的环境分析。如何既能满足观赏游玩者的视觉体验,又能保持园林自然本色,从而体现当代所高度认可的人文思想,这是古代造园者高明之处。通过布局手法在既定的庭院中营造出虚实相间的艺术景观,却透露出自然风光,又点以亭台楼阁,用有限的空间创造无限的意识形态。

2.2丰富庭院景致,园中理水

在中国古典园林布置中,受道教思想“一池三山”“虚静为本”的影响,理水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孔子曾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水成为智慧的象征。在形式上,水极具可塑性,可静可动,可细水流长连绵不绝,也可波涛汹涌气势磅礴;在作用上,可有利于空气流通,可烘托建筑,可拉伸空间感,可利于植物生长等等;在意境上,可移情寄性,可丰富周边景致,体现自然之景等等。水因其特性在古典园林中,有着连绵不断的感觉,荡漾园林中仿佛整座园林有了灵气,既满足造园中所需的自然景色,又可以寄托园林居住者的精神意境。

2.3赋予自然灵气,植物配置

在极力追求自然景色的中国古典园林上,花木的配置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将一花一木精巧配置并赋花予生命的灵气,这也是中国园林精巧独特之处。古典园林中的植物源于自然,却表达出高于自然的古意。巧妙的利用植物、建筑的搭配关系创造极为丰富的意境,体现了古典园林中趣意观赏和人文素养。植物配置的安放不仅体现出观赏的寓意,也起到了调节庭院中的生态环境的作用,考虑植物自身的生长规律和植物固有的生长特性,满足庭院内植物基本的生态需求,形成较为平衡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持植物较为良好的生长[3-4]。

3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思想表达

在古典园林中,无论是大到错落有致的庭院还是小到花木的配置都有其由来的背景。道家提出的“万物与我为一”的自由境界,认为这种境界即最高的美,将这一切完美融合,即表达最丰富的情感追求。中国式的园林的建造主要是主人的情感寄托,交流的对象不是外面世俗的世界,更多体现一个更为本质的感情。中国式的古典园林将自然风光、诗情画意、景物布局融合在一起。造园时不仅要有移步异景之景,更要有诗人吟诗作画的心境,并讲究隽永深刻的立意,“寄情于景,情景交融”体现着景观情趣与园林主人心心相惜的某种共鸣。

4结语

古典园林存在之久必定是有它独特的价值意义,在当代风景园林设计需求增加之时,可通过不断的深入学习其多样的造园手法和思想内涵,融合现代科技手段和现代思想,充分在当代设计中运用、借鉴,进而提升当代的景观设计作品质量,以更好的服务于现代人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胡立功.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布局[J].现代园艺,2014(20):122.

[2]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北京园林学会.2013北京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文明建设[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4.

[3]徐长贵,张晓娜,苏薇,等.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亭景观研究[J].南方农机,2018,49(22):22.

第2篇:当代园林设计范文

(一)苏州园林的发展概况

在世界上,我国是园林艺术起步最早的国家之一,我国的园林艺术设计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平、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中极具盛名[2]。苏州园林小巧的风格、精致的设计、含蓄而深刻的内涵、如诗似画的意境、美轮美奂的城市景观吸引着世界各国人们关注的目光。自古以来我国江南就是美丽、富饶的地方,很多名人骚客游览了江南后就对江南景色流连忘返。诗人陶渊明的著名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对江南景色的写照。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发明了用太湖石来装点园林的手法,直到明清时代,江南建起了众多的园林,其中以苏州园林最为著名。苏州园林发展至今已经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明清两代已经发展到了顶峰。

(二)苏州园林的建筑艺术特点

我国江南虽然富饶美丽,但是江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口密集的地区,因此,苏州园林的地域范围都比较小。苏州园林在园景的处理上秉承着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体现出较大的变化,虚实结合、移步换景、主次分明。多样化的空间为景观,以水为灵魂的内涵、借景生情的精致景观,处处体现出苏州园林甲天下的风采[3]。例如:苏州的留园、拙政园等。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苏州园林以其小巧、幽曲、含蓄的表现手法向人们显示着这如同一首诗、一幅画的美丽景致。第一,以山水为依托,借景生情。我国苏州园林的建筑艺术特色主要是借助了以山水为题的诗画的启发,在园中穿池构山,达到了有若自然的创作意境。在后期,苏州园林的山水创作发展得到了更大幅度的提升,它通过人们对艺术的认识表现出一种美的意境,表现手法更是自然的园林主题。苏州园林中就水而置的亭台楼榭与周边栽植的花木形成别有洞天的园林风景。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寄情于景,院中景色处处体现出人文情怀。潺潺细流、参差的奇石、幽奇的岩洞、迂回曲折的园中小径共同构成了别有洞天的苏州园林。第二,虽为人做却宛若天成。我国苏州园林的创作指导思想充分体现出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表现自然之美的建筑风格、艺术风格。苏州园林中的每一座山、每一处水流、每一棵树、每一块草坪、每一簇鲜花无不在再现出大自然的规律。苏州园林的设计中既有平坦的小径,又有天然之趣的自然园地。这虽为人做,却宛若天成的设计将人工的美与自然景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苏州园林在总体设计上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高度。第三,艺术门类的多样化体现出设计者的独具匠心。苏州园林巧妙的融合了不同的门类的艺术作品,整体的设计、局部的体现,处处都蕴含着浓厚的艺术氛围。苏州园林在空间布局中将建筑与山水花木进行了水乳交融的融合,例如:其中展现出书法、文学、雕刻、绘画、盆景、工艺美术、音乐、乐曲等各种门类艺术的协调统一不仅展现出设计者们浓厚的文学底蕴,更体现出这些艺术对园林设计的画龙点睛作用。这种综合的表现流露出的是那浓郁的诗情画意,使人们在园林中尽情感受多种艺术风情,在潜移默化中使人们感受到艺术的熏染和大自然的情怀。第四,深邃的意境展现出唯美的艺术水平。苏州园林中艺术意境的创设恰到好处的表现出其高超的艺术水平,表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苏州的留园、拙政园都体现出园林主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与园林景观相和谐统一的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这所表达的意境已经不再局限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复杂的社会背景,更将美学、哲学的深刻内涵刻画的淋漓尽致,苏州园林的艺术创设已经不再简单的追求表面上的形似,更主要的是紧紧把握住了自然内在的本质与神韵。造园者的设计给人一种含蓄、端庄、雅致的内涵,给人以丰富的艺术联想,将每一位游人的思想、情感融入其中,产生共鸣,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园林主人托物言志的思想内涵。例如:拙政园中那块来自太湖的石雕,充分体现出园主人的思想,不甘于现状,想要再入仕途的思想。

二、室内设计与苏州园林艺术的密切关系

苏州园林经过多年历史的沉积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一颗明珠。从园林原来所有者来看,苏州园林大多数都是官员的私宅;从园林所处的位置来看,它们大多处于风景秀美的城郊山水之间,虽然面积都比较小,但是每一处精心的设计和布置,使得景色在有限的范围内创造出无限的景色。传统江南文化是苏州园林艺术的内在精神,园林艺术作为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不仅仅只物化的形态,更重要高的是体现出社会群体心态的精神层面[4]。传统建筑的哲学内涵、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社会伦理思维等都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但是,具体的造园形式在现代更多的反映的是对当代室内设计带来的启示,并通过对苏州园林形式设计上的深层次理解,为当代室内设计提供新的思路、新的方法,为当代室内设计提供一丝灵感。室内设计是一种在室内的人为的设计,人是室内环境存在的主体,在设计时必须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更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人的心理需求的满足需要的是室内环境与居住者内心的交流,使用者通过与室内设计的心灵交流体验出快乐、舒适、满足,这也就需要室内设计者必须借鉴更多的艺术灵感创造出具有特殊意境的室内设计。室内设计艺术的现代感主要来源于传统意义上的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是设计理念的重要源泉与灵感,室内设计作为室内环境所体现出的创意构思、主题、意图,更多的体现的是蕴含在感性形式上的、引人遐想的、帮助人们进行深邃的思考的、给予人们某种心灵上的启示与收获的艺术美。设计者意境的本质就是丰富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例如:很多餐厅在进行室内设计时经常根据本餐厅的风格与特点,借鉴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建筑风格、图形、装饰特点等追求异域文化带来的情调。

三、苏州园林艺术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与融合

苏州园林的创造所体现的不仅仅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创造。物质创造的内容主要包含长窗、纱窗、挂落、博古架、罩、洞窗、漏窗、洞门等。这些物质创造在空间上起到了分割的作用与装饰的效果。这些虚实相间、具有引导性、对比性的设计方式对现代室内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精神层面上的创造中,苏州园林所反映的是造园者的气质、情趣、精神、趣味、情操等,作为苏州园林的汉族人都是各朝代的官员阶层,受到当时社会哲学思想、道德观念、中庸之道等思想的影响,有益的启迪着室内设计的理念与思想。

(一)苏州园林的艺术内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我国自古以来的建筑都是以木质结构为主的,苏州园林建筑更是将各种高档木材运用其中[5]。杏木、石木在经过精雕细刻之后变得更加活灵活现、轻便灵活。形体秀丽的木结构在精雕细琢之后将景致点缀的更加修理,不仅满足了对空间的分割功能,更是将装饰的艺术效果表现得酣畅淋漓。例如:苏州园林中的纱槅又称纱窗,它的使用将原本空旷的空间分割成不同的使用空间,使原本空旷的空间更加具有层次感、灵活性、多变性。如果将纱槅的设计借鉴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在其框内镶嵌有冰纹的彩色玻璃,或者配上浅浮雕图案、书画将大大增加室内设计的文化氛围与气息。这种设计思路可以放在书房。再例如:博古架又称作多宝格。不同的形状、漏空的设计、几何图案组成的不同图形使得多宝格更具有分隔的效果。如果将其引用到室内实际中,可以改变墙面原本单调的状况,在有效分隔室内空间的基础上达到似隔非隔的艺术效果。博古架的选材比较高档、精细,做工也十分讲究,从整体上看具有舒适、稳定的观感。如果将其设计在室内,并在架子上放置一些花瓶、器皿之类的古玩将大大增加室内设计的艺术性、文化性。苏州园林中空间的有限性,使得其需要在小面积内划分出一些空间,因此,院墙的使用较多,苏州园林中的墙大多数是用来分隔空间、遮蔽视线、衬托景物而设计的,是分隔空间、隔物造景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园林中使用的多为云墙,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可以借鉴云墙设计中的波纹线。另外,我们在现代设计内设计中经常会发现一些空间特别是一些公共空间中借助墙、洞门、空窗、漏窗等来划分空间,给人产生一种景深的效果。总之,苏州园林艺术给我们一种意愿、一种情感,我们可以从其中领悟到人生的这里、获得艺术的感染、接受审美的享受。

(二)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在室内设计中的渗透

第3篇:当代园林设计范文

1.布局法

结构布局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需重点考虑的问题,只有在空间布局上把握住景观的分布形式,才能从宏观上体现出园林景观的艺术之美。对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而言,首先,必须要进行合理的地形改造,再进行合理布局,并依低挖湖、据高堆山或适当平整土地,使园林地形富于变化;其次,利用地形组织空间和控制视线,通过与其他园林要素的配合,形成一个自然丰富、优美的空间景域。布局法要求设计人员从局部、整体等双方面考虑造景规划,尽可能使园林区与周边规划区相互协调起来。

2.自然法

园林景观是来自于大自然灵感设计的人造景观,遵循大自然规律是城市景观艺术性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师应当掌握充足的自然元素,根据绿色景观中吸取的灵感展开设计,以保证城市景观规划达到预期的美观效果。这些都是自然法设计应当掌握的生态理念。

3.修饰法

并非所有的园林景观都要重新设计,为了节约城市绿化改造的成本耗资,政府可以采取修饰法进行设计,合理地利用原有绿色景观的空间区域。从绿化属性进行划分,园林景观主要有软质、硬质等两大类别,修饰法在两者间的应用方式略有不同。软质景观主要是自然保留的物质,包括花、草、树、木等原生态植物,设计人员只需对其稍加修饰或扩大空间,便可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硬质景观是人工改造形成的景观区。修饰法在设计时要考虑人工工艺的改造要求,减小手工造景规划的难度。

4.综合法

随着园林艺术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人们对于园林景观设计有了多方面的认识,这也使设计师工作面临着高标准的要求。对于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的艺术性设计来说,设计师必须要懂得如何运用综合式的手段调配景观区域,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景观绿化效果。以水陆造景为例,设计人员先以水景设计为主。选定某个水景区域展开布局之后,再考虑陆地造景中植物配置的相关问题。例如,先设计水域景观的给排水结构,对管道布局详细地考察规划;再对周边配套景观植物实施绿化改造。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改造效果。

第4篇:当代园林设计范文

关键词:愚园古典园林景观设计

一、愚园历史沿革

愚园位于南京市秦淮区老门西,又称胡家花园,是晚清著名的江南园林,享“金陵狮子林”之称。愚园在两宋时属凤台山,明代建园即名“凤台园”,是愚园的滥觞,后多次易主。清同治十二年(1873),胡恩燮辞官归里,购下吴园(在胡恩燮之前,园主为吴用光),为赡养其母而归隐筑园,取名愚园。愚园意在暗指大智若愚。愚园以水为主体,水体称作“愚湖”。愚园在1915年时由胡恩燮子嗣胡光国接手并进行整改,之后又是几经周折。童寯在步行愚园时道:“叠石虽存,然久失修葺,已危不可登。”其所著《江南园林志》记:“清同治后,南京新起园林,今犹存数家,以愚园为最著。”[1]

二、愚园造园手法

1.借景延伸

愚园的地势大致呈东南高、北部低的趋势,造园者根据中国园林“借景”的造园手法,秉承《园冶》中“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造园理念,随形就势,削低垫高,引水成池,筑土为山,以东南为高筑亭榭,在北部平地筑宅地,以中部为低而引水。其中,“因”和“借”为两个重要因素,进而形成愚园的初步态势[2]。据陈植的注释,“因”指依据、根据,有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之意。愚园在选址设计时充分考虑顺势、因时而为,遵循自然地理环境选址,如利用园内东南的自然高地顺势而建。“借”指借景,造园者在造园时对客观环境、自然景物相互利用和补充,形成更加丰富的园林景观。具体来说,园内各个景致如憩亭、小沧浪亭、小山佳处等亭子相互对仗,利用高低错落的视觉差体现出师法自然、浓缩山景的造园理念[3]。造园者在东南高处筑阁,利用人的向上、向高处看的目视习惯,将延青阁背后的树林和天空作为背景,近借凤台山,远借钟山,以丰富园林外在景致的深邃感和无垠感,使其产生宛自天开、浑然天成的效果[4]。

2.堆石叠山

愚园被誉为“金陵狮子林”,是园主胡恩燮因仰慕苏州狮子林,仿狮子林而建。园中的假山叠石空洞,曲径婉转,忽升以高,忽降以低,状若狮子。“金陵狮子林”有石头成林之意,整座假山的脉络呈西高、东低、中为谷的态势,和伏卧其上的亭子互相映衬,勾勒出层次感,假山的道路也因此崎岖。胡恩燮后人胡光国曾以《憩亭》为名赋诗一首:“直壁临千仞,亭悬最上头。我惭腰脚软,到此已三休。”吴楚所撰《白下愚园游记》中说:“方丈之地的假山,目光所及之处,不可求其捷径,需曲折绕行登攀。”[5]这间接表达了愚园看似仅方丈之地,却能给人一种动态曲折、空灵神韵之感。其利用石头天然的轮廓并加以堆砌,再利用瘦、透、漏、皱的山石皴法,加以看似形散的灰石,使其更加玲珑剔透,凸显出愉快之意,又能彰显其曲折起伏[6]。

3.在水一方

愚园的水系大部分集中在南园的愚湖。愚湖以观赏功能为主,其特征还在于映照建筑名称,以产生诗画意境。愚湖以北一馆名为秋水蒹葭之馆,正门濒临愚湖,“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与秋意搭配,映衬出园主胡恩燮对故人的思念万千。将湖水比作秋水,旨在衬托枯叶曼曼、秋水茫茫的氛围,透露出胡恩燮望穿秋水而不得的哀婉之情。为自我慰藉,其只得在园内眺望湖中的“在水一方”聊以释怀[7]。在水一方亭位于愚湖中央,其存在宛如从山顶落下的一抔土,落到水里成了在水一方亭。愚湖中没有路径通往在水一方亭,也隐隐衬托出一种可远观而不可及的惋惜。愚湖周边还有一个隐藏的视觉现象,自北园秋水蒹葭之馆向东南山坡眺望,延青阁连通周边植物,与在水一方亭会形成对角相衬之势。当行至西岸尤其是春睡轩时,山景随即豁然开朗,愚湖掩映树林,自北向南逐级拔高,延青阁居于乔木灌木之中,藏而不匿,看似遗世独立却触手可及。两种视角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延青”意为登阁揽青入园,使愚湖与建筑和植物更加融为一体[8]。

4.建筑布局

愚园建筑主要集中在北园,宅院建筑大致呈四分之三包围,中间为“金陵狮子林”。园子规模较小,但是五脏俱全且精巧。整个北园的核心建筑是春晖堂,“春晖”二字蕴含了园主胡恩燮报答他母亲养育之恩的意蕴,他曾有言:“堂址广方丈,春光周四围。”[9]冠以“堂”之名的,在建筑史上多为等级较高且用于会议等较为庄重的活动的场所。北园建筑呈同心圆式排列,按照建筑等级制度依次划分命名。住宅也同样在命名和实际用途上遵循封建礼教、尊卑有序的规则,体量有别[10]。佣人居舍、主人及其家属居楼、主人所在建筑分为前、中、后三进,前中两进较为低矮;中进建筑是愚园内体量最大的建筑铭泽堂,坐北朝南,居于楼堂中场,高墙灰瓦,明亮宽敞,前设天井,贯通四方,堂内设有匾额和家具为招待归并之用;后进为内宅二层楼房,底楼为园主所居,二楼为其母与女儿居住,两侧厢房小舍为佣人房。整个铭泽堂宅院主体较为突出,前中进既可连接楼、台、轩、厅,方便出入游园,又可作为前景庭院。住宅布局协调,连通园内建筑,变化多样又不失协调统一[11]。

三、古典园林造园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1.注重景观空间的布局与谋划

如今,部分景观设计盲目套用国外设计风格,而忽视了设计与场所之间的内在关系,缺乏对景观的总体规划与历史把握,在落地后与场地格格不入,缺乏特色与创新。任何一处景观,小到庭院,大到城市乡镇,都有其地理环境和人文文化的独特性。但在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部分景观设计者往往忽视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因素[12],导致景观设计缺乏内涵。因此,景观设计者首先可以利用垂直要素和平面要素的相互衬托,统筹规划建筑、道路、水系,使之形成联系性较强的有机整体。其次,景观设计者应当借鉴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分割手法,结合地理、人文等区位因素处理空间,这样既能体现古典园林的艺术内涵,又能满足人的心理需求。最后,设计者还可以效仿古典园林,营造“移步换景”的效果,在有限的景观空间内营造因人而动的变化空间,以小见大,使人产生探索、解密空间的趣味感[13]。

2.注重现代景观设计中文化与实景的巧妙结合

景观设计者可以通过研究古典文学,创作出独特的、具有一定古典文学底蕴的设计。如,王维的辋川别业依山水自然之势而建,融入诗情画意和自身对禅宗的理解,将所见、所思互相转化,在塑造实景美的同时,也注重对美学意境的传达,以追求一种“超脱”的境界。现代景观设计者需要探索地域文化特色,将文化标识元素通过具体的现代设计手法再现于景观上,从而使其更加具有特色。

3.运用人工中表现自然的设计特色

当代景观设计者应该师法自然,感受自然规律并加以运用,浓缩山水景象并移植到园林景观中,而不是盲目改造。当代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是讲究与自然和谐统一。设计者要探索和继承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感知自然的形与意,并融入整个设计,充分了解当地的地域文化,探索人与自然的潜在关系,并以此为指导方法进行设计重构[14]。

4.讲究植物造景的合理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中变化较为丰富的就是植物要素,其有单植、丛植、混植等种植手法,且因环境和气候的不同而产生多种组合,由此园林景观具有由植物带来的群落式的观赏美感。同时,植物本身的寓意也会给景观带来别样的内涵,如,松树代表着刚劲与坚韧,银杏喻示着长寿幸福,等等。同时,景观设计者需要考察当地的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如土壤、地质、水文以及其气候等,根据时令交替变化,利用植物的生长特性、色彩以及造型变化,丰富景观空间内的植物时序景色。

四、结语

第5篇:当代园林设计范文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景观设计;融合思路;实践应用

1引言

中国古典园林是东方园林的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对世界上很多国家园林工程设计建设形成明显影响,其建造技艺、设计方法、设计理念等传承至今日,有很大的学习与借鉴价值。在城市化建设脚步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尊重自然环境,合理应用古典园林设计方法、理念,使现代园林的设计富有实用、美观的双重特性,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与持久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2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

2.1设计空间上,提倡以小见大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实践中追求典雅、精致、小巧、圆润,借此方式呈现出设计内涵,巧用遮景、象征等诸多设计手法,在实践中取得先抑后扬的设计成效。古典园林空间设计层面上又凸显出以小见大的特征,以使古典园林空间层次分明,曲径通幽。

2.2秉持因地制宜原则,借景造园

对中国古典园林建设阶段常用的设计手法,不难发现其重视和园林地形地貌的有机整合,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调配与使用园林周边的山、水等自然元素,即实现借景造园。在构园、造园实践中,古典园林设计重视借景手法的应用,合理应用远借、近借、虚实而借及应时而借等方法,使古典园林设计抵达更高的层次,更富有空间感[1]。

2.3追求自然和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和生态自然贴合度很高,追求自然和人工两者的结合美,力争抵达“虽为人做,倘若天开”的设计层面,优化园林景观设计效果,使园林意境更为深邃。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设计阶段,通常会以自然状态为始发点,提炼并加工园林结构,有针对性的完善景观布局,重视自然与情趣的融合。在多种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支撑下,构筑出的园林景观不仅具有自然山水风貌,还能呈现出浓郁的审美意趣与情感寄托,取得一种自然和谐的设计成效。

3古典园林设计和当代园林设计的融合思路

3.1自然融合

古典园林设计阶段重视凸显自然特色的理念,结合区域内多样化的自然资源,以此为基础进行改造升华,使园林景观设计效果和本地自然景观相契合,且有一定观赏价值。故而,当代景观设计阶段,一定要结合本地自然环境进行设计,例如,结合本地气候条件,科学设计景观的部署结构、选择植被类型及布设功能[2]。也要将以人文本理念渗透至当代景观设计实践中,要从物质与精神层次上迎合使用者的主管需求。求。古典园林设计和现代园林设计的自然融合主要通过建设设计理念与自然环境的匹配关系进行,并合理调控人为因素,进而使古代设计理念在现代设计领域中更充分的凸显出自身价值。

3.2空间融合

古典园林设计阶段强调从整体出发,重视利用与布设整体空间,追求动静、虚实结合,进而使园林景观产出差异性的视觉效果。也应将空间融合因素整合至当代园林景观的设计进程中,提升有限空间资源的利用率,将其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和谐、简约是空间融合设计理念的核心,设计人员应有效把控这一因素,规避游客产生繁杂的视觉效应。

3.3地貌融合

我国地理环境较为多样,不同地理环境中园林设计的设计也有别,这就预示着设计实践中应把握地理环境这一因素,全面解读本地区地理环境的优势与弊端,科学应用地势地貌优势。当代园林景观设计时,也要彰显出古典特色,采用古时的设计理念,使园林景观整体产出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成效[3]。地貌融合设计理念表现出人类对自然的尊重与敬畏,有效应用了现存地貌状况的优势,也实现对本地自然环境的有效保护,和绿色、低碳经济及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观念不谋而合。

4当代景观设计中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实践应用

4.1分析基址现状,科学整改

因地制宜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建造中的常用手法之一,考虑的问题不仅是景观建设实践中基址的原态,还要在布局方面做出综合性调整,科学配置景观的主、次关系。纵观中国多个地区古典园林工程的设计情况,能感触到各个错落有致的园林均凸显出设计者对园林基址环境的整体、深入分析,不仅满足了观赏游玩者的视觉体验,也能较好的维持园林自然本色,进而传递出现代群日高度肯定的人文思想,以上是经典园林造园者实践中的点睛之笔[4]。合理应用布局手法,于既定的庭院内建设出虚实相间的艺术景观,对外流露出自然风光,也能有效点缀亭台楼阁,提升有限空间的利用率,创造出无穷尽的意识形态。

4.2充实庭院景致,园中理水

在部署现代园林景观过程中,受“一池三山”、“虚静为”等道教思想的影响,理水成为工程设计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孔子有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水是智慧的象征体。在形式上,和其他实物相比较,水的可塑性更高,可静亦可动,可细水长流也可波涛汹涌;在作用上,水能促进空气流通过程,对建筑物起到烘托作用,也能拓展空间感,为植被健康生长提供基础物料等;从意境层面上,能够移情寄性,也可以充实周边景致,凸显出生态自然景观的独特性等。水因自身具备特有属性,故而将其用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领域中,能营造出连绵不绝的意境,荡漾园林内好似整座园林富有灵气,一方面较好地满足了、构园造园实践中所需的自然景色,另一方面传递出园林工程设计者、居住者的精神寄托[5]。水是园林的灵性,苏州是举世闻名的江南水乡,水是园林设计建设中不可缺乏的元素之一。苏州博物馆有两处水景,一处为主庭院的大面积水景,另一处为室内莲花池的水景,博物馆的庭院水系和留园有很大相似之处,参照了传统特征对水面进行分割处理,把桥和亭子划分为不同区域,水面与桥面间距很低,有较好的亲水性。图1是苏州博物馆主庭院的水景图。

4.3赋予自然灵气,科学调配植物

中国的古典园林在设计实践中,追求于崇尚自然景色,配置花、木、草等植被是重要的一个环节,精细而巧妙地配置一花一木,并赋予他们生命的灵气,以上同样是中国经典园林工程的巧妙之处,古典园林内的一草一木始源于自然,但其意境却高于自然。在现代景观园林设计阶段,应合理应用植物、建筑之间的搭配关系,借此方式建设出内涵充沛的意境,使现代景观散发出经典园林特有的趣意观赏、人文素养。在安置植物过程中,一方面要传递出观赏价值,另一方面也要使其起到调整庭院内生态环境的作用,景观设计人员要充分分析植物自体的生长规律与固有的生长特性,在满足庭院中植物基本的生态需求基础上,打造出相对平衡的自然生态环境,维持植被较好的生长态势。国内很多园林景观会采用建筑、游廊及墙垣围成小型封闭式空间院落,这样的小庭院中如果由栽花种树,则很可能造成光秃、单调,但是若栽培的花木过于茂密,则将会形成拥塞局面。北海公园地处北方,因为冬季时间较为漫长,气候较为寒冷,和南方的私家园林相比较花木的品种显得更为单一。为打造出四季常绿的景观,经常采用松树或柏树作为景观的主题,还能呈现出朴素苍劲的特征。在植被配置方法上,通常忌规格而追求自然。针对树木的疏密程度应由变化与对比,手法取于自然,密中有疏,大小相间,高低参差有致,进而取得“虽人工栽种,却倘若自然山林”的设计效果。静心斋主景区的植物配置也如此,树木集中被栽种于园子西北部的假山上,南部和西侧的长廊相邻,北贴近叠翠楼,尽管栽种的植物类型与树木不多,但游客远观将有郁郁葱葱之感。在植物类型上,乔木以油松、桃树、海棠等,灌木有紫丁香、迎春等,合理配置海棠、迎春,还体现出皇家园林“玉堂春富贵”的特色。图2为静心斋主景区的植物配置图[6]。图2静心斋主景区的植物配置图

4.4设计空间格局和线路组织

中国的古典园林景观内建造的建筑基本上是依赖游廊与道路组织实现交通,以此为基础构建出扇形、八角形、方形的建筑景观,打造出步移景换、蜿蜒曲折的优美意境,使人们捕获多样化的空间感悟与趣味。现代景观的空间相对有限,可采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三种线路组织方式科学规划景观的空间格局[7]。一是辐射式,该种布局形式呈放射样态,中心景观处于园林工程的中心地位,为景观的重点,使用辐射式的线路组织形式,对周围的景观带形成辐射作用,确保游客经过各线路均能顺利抵达中心景观的效果;二是串联式,该种线路组织形式追求打造富有自然变化和情趣的意境,采用廊道把景观内不同园林景点串联在一起;三是圆形、闭合式的观赏路线,等同于采用内向布局景观,凸显出线路的向心性设计特征,通过于路线周遭规划多种景观样态,打造出一个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景观环境。

5结束语

总之,在整体把握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基础上,在设计现代景观过程中,始终要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精心规划设计景观格局,合理搭配种植植物及布设组织观赏路线等,将文化意趣渗透至景观设计进程中,将文化、审美品位淋漓尽致的凸现出来,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发挥到最大化,最大限度地优化景观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建康,吴芳芳.探析仿古建筑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传承与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2):52~53.

[2]朱科丞.苏式园林元素在博物馆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食用菌,2020(4):13~14.

[3]张弢.刍议中国画与中国古典园林同思同构的转译与呈现[J].大众文艺,2020(7):54~55.

[4]尚先先,郭芮,张跃伟.城市公共园林边界空间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20(1):156~157.

[5]蒋国兵.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J].地产,2019(23):37+124.

[6]张迪妮,闫梦笛.非视觉元素在古典园林中的设计应用[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9(3):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