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美术教育问题及对策浅谈

高校美术教育问题及对策浅谈

摘要:为了真正促进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我国高校积极采取创造性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手段,不断实现教育机制的有效改革,通过这种形式为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提供更大的助力。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美术教育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美术教育中的重要阶段,高校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意义重大。该文结合我国目前高校美术教育的现实情况,进一步分析该学科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问题产生根源的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我国素质教育的落实提供更多的依据。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问题对策

部分高校美术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忽略了对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培养,导致现有的美术教学质量水平有待提高。在推动新教学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课程开始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使美术课程成了高考中的热点和难点,美术教育相关行业和艺术设计专业备受学生的青睐。因此,为了能够保障美术教育符合时展的要求,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我国高校开始扩大美术专业的招生规模,但是招生质量有待提高。以往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难以促进新课程改革。对此,高校必须要积极考虑各类影响因素,了解目前美术教育存在的不足,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心理完善为切入点,更好地保证美术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定位较模糊

素质教育使社会公众对美术教育越来越关注,高校也开始将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美术教育实践的研究当中,但是部分高校难以站在宏观角度明确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策略,难以结合时展的要求和不同行业的人才需求明确培养目标,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过于模糊。除此之外,部分高校的美术教育忽略了对学生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美术专业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部分学生放弃了本专业的继续深造,这不仅导致大量教育资源被浪费,而且难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如果从更加微观的角度分析,可以看出部分高校关注专业设置的全面性,没有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最终导致现有的美术教育定位过于模糊,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符合美术教育实践的具体要求,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基础的美术知识,学习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个人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有待提高。

2.理论课与实践课设置失衡

在推动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全方位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紧密对接,保障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实践,实现知识的举一反三和学以致用。但是,以往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师过于关注理论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现有的教学设置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教学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占据的比重较小,理论课与实践课设置失衡,甚至有一些学校直接省去实践教学。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设置不仅不符合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而且与综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难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地学习和自主研究的机会,学生难以掌握美术创作的核心技巧、操作要领,只能进行机械简单的模仿,个人的创新能力、审美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作为高校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内容设置是教学实践和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与指导,是影响教育质量、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部分高校在安排美术专业课程的过程之中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切入点,导致大部分的课程内容以理论课为主,实践课程相对较少,难以保证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发挥能动性与学习热情,实际的学习质量也不容乐观。

3.忽略了文化课的建设

新时期下高校美术教育涉及的内容更为复杂与多元,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还应该立足于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在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引导下加强对学生技能的教育,积极落实文化课程的建设和实践。但目前部分教师过于注重个人绩效考核工作,学校将大部分的教师评价与学生个人的绩效挂钩,严格考核学生的技能水平。其中,技能水平与个人素质相比,实际的评估难度较低,部分高校在文化课教学过程之中没有严格要求学生,只要求学生掌握具体的考试内容,不管是考试方法还是考试形式都与其他专业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考核模式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将个人的精力放在文化课课程的学习中,难以真正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不可否认,要想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我国高校必须要积极落实文化课程教学,但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文化课的重要性和价值,大部分的文化课程的课时设置较少,许多学生难以真正了解美术学习的内涵与魅力,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受到了限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美术教学实践面临着挑战。部分教师的教学内容以基础专业理论知识为主,关注学生的绘画技巧,少有针对学生的文化思想的引导,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难以在教师的帮助下更好地体会美术学习的内涵与精髓。较为浮躁的社会风气和文化氛围导致学生难以深入学习专业理论与实践,影响了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改善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策略和措施

1.根据社会需求确立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保障高校美术教育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前提与基础,只有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准确性,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各类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必须结合时展的现实条件,通过对美术专业和领域人才需求与标准的分析,准确定位美术人才培养目标及任务。部分学生只掌握了一些绘画技巧,难以真正提高个人的创造性思维,这不符合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初衷,难以真正促进素质教育的落实。对此,高校除了要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的操作技巧之外,还需要在提高学生绘画技能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审美能力,以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实现个人的个性化和长远发展。与其他教学环节相比,高校美术教育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高校需要将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培养,积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审美习惯。高校还需要及时了解社会的需求与发展动向,掌握社会对美术人才的应用标准,以此灵活调整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保障专业课程设置能够真正与时展保持同步,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树立需要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依据。每一名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感悟能力有所区别,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消化能力差异较大。对此,教师需要在考虑社会需求、时展等宏观因素的前提下,通过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保障目标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可行性。

2.改进教学体制,完善课程设置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对此,我国高校美术教育需要将数量与质量的提升相结合,积极关注美术领域的发展动向,形成良好的艺术文化学习氛围,将教学体制的改革和办学模式的创新相结合。从目前看,我国美术高校教育机制过于单一,招生制度和学科分类比较陈旧,办学理念较为机械,导致学生难以自由成长、挖掘潜能。因此,我国高校要以教学体制改革为切入点,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与文化素养,为学生提供相互探讨、相互合作的机会,鼓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高校美术教育需要以发挥自身的教育特色为切入点,以社会的实质需求为具体方向,有目的、有计划地正确引导学生,保障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好地参与美术教学活动。

3.将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结合

我国许多高校在落实美术教育实践的过程中积极结合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不断地将各种网络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实践。其中,美术教育实践教学在艺术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如果直接将网络课程替代实践课程,那么将难以真正体现实践课程的优势。在美术教育改革过程中,高校必须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保障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实践意识和实践习惯。高校要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切入点,将学生的社会实践水平融入现有的考核机制,保证学生深刻体会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主动接受教师的引导和教育。美术院校必须鼓励学生创新与实践,其中美术教育十分关注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科学、合理的实践活动能够确保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将个人所学的美术知识应用于实践,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保障学生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实现个性化发展,更好地理解美术学习的精髓与内涵,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个人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健.高校美术教育发展方向.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2]王子宝.构建美术教育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4).

[3]谢云中.关于普通高校美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6).

作者:章凯 单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