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现代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现代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摘要:本文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标准的改革等方面为切入点,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视角,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进行初步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思政;教学

一、思政元素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融合思政元素,一方面提升课程的内涵和提高课程的质量,切实保证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的政治立场与政治方向,确保“立德树人”的中心目标。课程思政不是游离于传统教学之外的附加行为,是为提升教学质量服务的,是深层次的教学改革。另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融入思政元素,是给知识和能力赋予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形成技术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既育才更育人。引导学生将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人类福祉紧密相连,确保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强化和促进学校“大思政”育人课程体系。

二、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思政建设

推进信息技术类“课程思政”建设,首先,明确自身定位,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充分认识课堂教学作为育人主渠道、主阵地,要承担起“课程思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光荣职责。其次,明确课程目标,优化课程内容,在课程中深挖、总结和提炼隐含的价值范式;再次,规范教学过程。“教育技术课程思政”是以信息素养为基础,从信息素养中引发和专业相连的思政话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效融合,不是在课堂或者课堂结束后,进行思政上的引申和靠拢,而是全域、全息化地融入思想教育的理念。即明白“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真正培育信息素养的同时引领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价值追求,让德育与专业教育同频共振,以达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知识模块重组、广度延伸、深度解读、德育内涵发掘是教学的关键。也就是说要掌握好“课程思政”具体实施的方法和技巧,把握和筛选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思政”元素的节点和情境,做到由一个“知识—思政”点,发展到多个“知识—思政”点;由多个“知识—思政”点,形成一条“思政线”;由多条“思政线”,形成一个“思政面”,与专业知识融为一体。

(一)挖掘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与思政元素之间的共同共融之处,优化教学内容

在信息素养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依据信息素养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从生活中、从学生身边选择教学内容,围绕幼儿园五大教育领域的实践需要,梳理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采取以点带面方式,挖掘出信息素养课程内容与德育素养、学生思想动态的契合点,全面深层次地有机融合,促进信息素养课程内容传授的正能量。

(二)创新教学方法

在正向价值观的引领下,挖掘课程内容的精神实质、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想方法、探究性素材、课程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基于“任务驱动、过程导向、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理念,按照“做中学、学中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设计,重构课程内容。采用项目+任务架构,分解任务,每个任务由学习目标、任务情境、任务分析、任务实施、梳理与讨论、创新实践环节组成。通过分解、重构、实施、反馈、提升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信息素养,达到螺旋式上升。由于在教学实施中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方式,对问题情境素材的分析与提取,解决问题策略的选择与优化,促进了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开展探究式学习和协作学习,培养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态度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推进“课程思政”的稳步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以软件应用教学为主,软件本身容易上手,难的是运用软件与专业课程融合,提升信息素养。专业融合,首先熟悉软件功能,并能举一反三,就要求学生“三多”训练,即“多看”,做有心人,电视、网络等媒体捕捉作品,发现亮点,提高鉴赏能力;“多想”,多思考,为什么这么设计,好在哪里,运用哪些知识点有助于幼儿理解、巩固或扩展所学课程内容;“多练”,做中学,有了想法要付之于行动,练习中巩固知识,不断改进,精益求精创造出好作品,争取达到独立设计制作的水平,达到幼儿教师岗位的需求。例如,观赏公益广告“老爸的谎言”,要求学生剖析情节、拍摄角度、技术处理同时让学生感悟常同父母沟通,关心家人,理解父母;通过学习平台分享自己或团队观点,在平台讨论中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在讨论和引导后形成高尚品格的认同感。随后,要求参照“老爸的谎言”制作开放作业:选取学校或寝室某一个人物的情节制作短视频。对于未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学生来说,要有爱岗敬业精神以及对幼儿身心特点有深刻的理解,同时富有爱心、耐心,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专业,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激发自我认同感,增强自信心。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家国情怀、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很好融入进来,实现思政育人教育目标。通过网络学习扩大视野,学习平台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讨论的参与度。每位学生在学习成为主角,多角度地进行思想创意点的碰撞,在碰撞中有参与、有感悟,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扩大知识视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增强自信心,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三)改革评价标准

采用全过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出勤率(10%)+课堂表现(10%)+平时作业(20%)+终结性作业(20%)+考核(50%)。出勤和课堂表现考查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情况等综合素质;作业考核的是主题鲜明、专业技能、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能力。如终结性作业,要求学生从创作背景、目的、意义出发阐述创作思想,说明运用哪些技术或技巧完成主题创作,是否适合学习者的年龄和认知发展水平,哪些是得意之处,也即是否具有科学性、有价值、有创造、是可行的。例如,微课制作从7方面考查:1.选题是否合理。2.微课的使用者是谁,即学习对象。3.微课主要解决什么问题。4.使用教学策略与方法是基于问题的,情景化、案例化、故事化还是其他策略方法。5.怎样做。6.用何种方式制作。7.特色与创新点在哪里等。微课终结性作品评价标准具体从材料完整性、技术规范、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进行评价考查,既关注学生在知识理解基础上的迁移和运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关注到学生思想道德品德的真实表现。正如在全国教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是根本问题”。作为课堂阵地的战斗员,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坚持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四位一体”的育人理念,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走进学生、亲近学生、欣赏学生。做学生知识海洋的领航者,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真正“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扣好第一颗扣子。

作者:吴燕仙 单位:浙江金华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