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儿童美术启蒙教育中个性化的引导

儿童美术启蒙教育中个性化的引导

【摘要】尊重、感受和亲近是教师在儿童美术启蒙教育中实施个性化与创造性思维引导的有效途径。尊重儿童是培养儿童个性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感受情景是个性化审美促进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亲近自然与生活是儿童进行个性化创造的本源,三者密不可分、层层关联,共同为有效实施儿童美术教育护航。

【关键词】儿童美术启蒙;尊重;感受;亲近

儿童在语言文字表达还不是很丰富畅达的时候,美术活动便成为儿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低年级刚接受美术教育的孩子都喜欢绘画、泥塑、手工等美术活动,在孩子们的每幅画里都有天真浪漫、无拘无束的想象,每件手工作品中都透着率真与灵性。在以往的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容易受固有教学方法限制,过多干预儿童创作。教师在讲台上画,让学生跟着临摹,全班学生画出来的千篇一律,美术创作缺少个性的发挥,美术作品也分不出层次。事实上,保护孩子们美术作品中的原创性,也就是保护他们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如果尊重儿童个性和想象力,有效科学地引导学生,儿童美术作品才能绽放个性与创新的光芒。在笔者看来,尊重、感受和亲近是教师在儿童美术启蒙教育中实施个性化与创造性思维引导的有效途径。尊重儿童是培养儿童个性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感受情景是个性化审美促进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亲近自然与生活是儿童进行个性化创造的本源,三者密不可分、层层关联,共同为有效实施儿童美术教育护航。

一、尊重儿童是培养儿童个性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的创作多姿多彩、妙趣横生,有的创作甚至离奇怪诞,出乎想象,有时还会出现一些好像不合理的幻想。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任何一种想象,保护孩子们美术作品中的原创性,也就是保护他们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二年级邬倩瑜同学在《给树画像》一课的作业中,画面画了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并在树杆上画了一个老爷爷的脸,周围画了好几棵树,不同粗细、不同形态、不同色彩,每棵树杆上都画了可爱的笑脸,并写上“奶奶”“爸爸”“妈妈”“小宝宝”,俨然就是一张全家福。画面上还添加了绿色的太阳、红红的小草。画画的过程都很专注,一丝不苟。她画的过程中,教师没去“个别指导”,怕打扰她的“创作状态”。画完之后就和同学们交流,当她看到其他同学的作业和她的作业完全不一样时候,显得怯生生的样子,这时,她可能担心同学们笑她画得怪异。笔者注意到这一情景之后,马上把她的作业拿过来在屏幕上展示出来,让同学们来评价、讨论、欣赏。画面展示出来,立即赢得了同学们的好奇,有夸奖之声,有哄笑之声,有嘲笑之声(笑她的太阳怎画成了绿色)。一阵喧嚣之后又马上安静下来,好像在等待教师的最终“裁判”。笔者当时大力肯定了邬倩瑜画面中丰富的想象和可爱的情景。然后请邬倩瑜同学谈谈为什么要画成像一家人一样的全家福呢?为什么要把太阳画成绿色的呢?她说:树是一家就可以生好多好多的小树,绿色的太阳可以把小树照得更绿呀!在孩子们的眼中,世间万物都是拟人化的,都是有生命有情感的,学生笔下的景与物都是生命力很强的生命。有的孩子画的是紫色的树、红色的草等不符合自然现象的东西,但孩子们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理解,每一种新颖的表现都可能是孩子心中一种美丽的憧憬,或者是一种可爱的意趣。

二、在情景体验中感受个性化审美

每个儿童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因为每个儿童的气质、性格、经历都有差异,所以,他们的想象、创造、表达方式都是千差万别。在美术教学中应重视发展个性,发展自我意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面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笔者侧重于用感情体验来引发儿童的思维。首先笔者让他们欣赏两幅西欧的现代绘画作品,一幅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品《三个乐师》;另外一幅是《多拉•玛尔》,学生看了这些画,一开始简直不相信这是大师的作品,画面只有简单的线条和色块,色块还涂在轮廓线外,与轮廓不相一致。有的学生说:“就这么简单啊,我也会画”;有的同学说:“这样能画出好画吗”?一种是带着惊异、好奇,一种是带着自信、探索的心情,这样,良好的绘画创作情景形成了,笔者让学生像大师那样去画,用色彩涂抹发泄他们的表现意欲。笔者告诉他们,用大号油画笔蘸上浓的颜色画到纸上,一种色、一种色地涂上去,直到整个画纸涂满颜色。然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画面,凭想象看画面有什么图形,这些图形象什么,根据出现及想象的形状,用黑色勾画。在学生作画的过程中,笔者播放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轻松进入作画状态。完全不用担心学生会画出相同的作品,这是因为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都是一个独立的运动着的审美心理世界。学生会自觉地凭借自己获得的知识和内在的心理意识去运作画面,并使之达到自己理想中的状态。即使他们的大脑中都同时记录了某位大师的作品的形式信息,但经过个人情感的过滤或筛选之后,也会呈现出异样之貌。学生作品完成以后,笔者将作品布置在教室的四周,让同学们自己欣赏。学生们惊叹地说“我看到了飞舞跳跃的形状和饱满绚丽的色彩,这简直太美了”“我好象看到了狂欢的场面,听到了无数个声音在歌唱”。在同学们眼中绘画大师不再神秘,他走进学生们的生活。从学生作品可以看出儿童心中丰富的世界,他们开始“想到”自己,真正“发现”了自己,表现出对人的精神世界和个性品质发生兴趣。他们的想象力是如此惊人,又是如此充满个性。这些含有个性的色彩,一旦被使用在作品中,对于激活学生潜在而微妙的情感将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情景体验中才能更好地进行个性化审美教育。

三、亲近自然、走进生活,捕捉创作的源泉

儿童美术教育中,应该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儿童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和个性化审美,来自于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有意识地对自然美的观察。低年级美术课本中与自然美有关的美术课题较多,如《切开的果实》《美丽的花园》《春天的信息》《家乡的绿梦》《群居的动物》等。新课标、新课程中有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理念,课堂教学题材不仅可以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于生活,来自于自然。让美术教学课堂走进社会、走进自然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新举措。在前几个班上课时,没有大胆尝试这种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在讲授与自然美有关的课堂中,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认为学生能从精美的摄影作品中感受自然之美,透过摄影师的镜头,欣赏到更加艺术化的自然之美。但是,在一次室外美术课之后,改变了笔者原以为的观念。在二年级上《美丽的花园》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欣赏精美的图片,然后带学生看看春暖花开的春天校园,找一找盛开的鲜花画一画。学生听说教师要带他们去教室外面上美术课,非常惊喜,还带着半信半疑的眼睛看着笔者,当笔者刚说完“出去排队”,学生蜂拥而出。笔者带着学生游遍了整个校园,初春的校园,只有高高挂在木棉树上的木棉花,正当准备组织学生回教室的时候,学生已经围在小路边树旁,好奇地观察小树顶上的新绿。笔者看到过种情景,想到调整教学内容,于是,立即引导孩子们观察树叶,观察新绿。孩子们观察得兴致盎然,平常也许熟视无睹的景物,在课堂上观察起来也特别专注,回到教室,老师在黑板上写了《新绿》两个字,请孩子们画一画今天在校园里观察的春天景物。有的同学画的是小树苗,有的画的是树叶,叶脉都画得非常清晰,每幅画上都透着春天的气息,透着孩子们无尽的精细、惊喜与想象……个性化审美教育的范围很广,让学生感受艺术美、社会美、自然美,而自然美是美的本源。大自然是美术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审美教育素材,而这些审美素材又是儿童进行审美创作活动的源泉。

四、结语

以美术教育为重要内容的美育在培育儿童创作意识和个性方面有着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独特优势。在儿童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激发儿童创作欲望和绘画兴趣为出发点,着重培育儿童个性,发挥其创造力。因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秉承科学的教学理念,更要突破固有的教学方式,培养儿童的个性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健康茁壮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尊重、感受和亲近是教师在儿童美术启蒙教育中实施个性化与创造性思维引导的有效途径。具体而言,尊重儿童是培养儿童个性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尊重儿童任何一种想象,保护其美术作品中的原创性,也就是保护他们参与美术创作的积极性;感受情景是个性化审美促进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通过重视发展个性和自我意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面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全面发展,获得个性化审美情趣;亲近自然与生活是儿童进行个性化创造的本源,儿童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和个性化审美均来自于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有意识地对自然美的观察,亲近自然、走进生活,捕捉创作的源泉,创造力教育与个性化审美教育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作者:杨正宏 单位:中山市光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