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初中生物教学策略篇1

摘要: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学科教学的参照,这对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促进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初中生物教师要优化教学思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发多样化的实验活动,锻炼初中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构建起高效的生物课堂。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生物教学的实用性和独立性,抓住生物教学的重难点,提高初中生的整体学习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物;生物教学;生物素养

核心素养是近年来引入的一种教育概念,并且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见识、涵养的统一体。课堂教学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不仅教授教材中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格和实践能力,注重初中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感受,最大限度地提升初中生物课堂的效率。初中是学生接触生物学科的开端,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生物教学应该从初中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关注综合能力的发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提升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在实际生物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理论,轻实践

在当前的生物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依然存在,有些初中生物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生物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眼高手低的现象,不利于长远发展。由于生物教学课时有限,有些生物教师为了将教材内容讲解完,会大幅度缩减生物实验的时间,让学生对生物感到陌生和厌烦,提不起学习兴趣。对于一些需要熟练掌握的生物实验,教师只进行了课堂演示,学生缺少亲身实验的机会,从而打击了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全面掌握生物知识,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二)重应试,轻素质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生物教师在实际教学时会强调学生的生物成绩和课堂表现,并且把学生按照成绩进行划分,导致课堂教学两极分化,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有的初中生物教师在期末考试前会给学生划出考试范围或者重点记忆的知识,这样学生考出来的成绩都会很高,偏离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失去了学习和教学的目的性,导致一些初中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平时不用好好学,只要期末的时候进行突击就可以了。

(三)重结果,轻过程

生物教学以实验为主。但是在日常教学中,生物教师只将关注重点放在实验结果上,要求学生按照既定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不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即使学生有新的实验想法也会受到限制。生物教师对于初中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行为指导较少,将学生分成小组,给小组提供实验任务后就处于旁观的地位,导致有的学生在小组中不发表意见,不参与实验,整个小组的学习氛围不浓,总是活跃的学生在操作。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构建生活情境,积累生活经验。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从生活中学习生物,从生物学习中积累生活经验,是初中生物教师应该思考的课题。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状态入手,吸引学生的参与热情,形成更加直观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情境要生活化,列举生活中的实例,烘托轻松的学习氛围,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从生活情境自然地过渡到学习中,展现出当代生物学科的风采。教学内容要生活化,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生物问题,将其转化为生物教学内容,让学生对生活充满期待。设计的生物实验也要贴近生活,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去实验,不仅锻炼了实践能力,还培养了环保意识。作业练习要生活化,教师要把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明确作业的方向,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生物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促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能力。2.构建问题情境,调动学习意愿。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构建问题情境,对于启迪学生的思维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的意愿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初中生物教师可以用导学案的形式设计问题,使每一个问题都能够反映课堂教学目标和重要知识点,用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本节课需要学什么、怎样学,使学生带着问题不由自主地进入到自主学习中,通过阅读、思考、体验和与学生讨论,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初中生物教学也要走向信息化。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构建教学情境,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新奇的生物现象,在与学生的已有认知间有意地制造矛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运用核心素养,制定教学目标

1.提高教师素质,做好示范教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初中生物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做好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和改变学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日常的教学中,初中生物教师要养成写教后记的习惯,对课堂教学的得失进行反思和总结,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生物教师要注重记录学生的独到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使其成为好的教学素材,使课堂教学更加完善,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生物教师要多去观摩教学和观看教学录像,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和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自己的教学过程,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初中生物教师还要从其他教师身上掌握教学语言的艺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规范的教学语言,为学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给学生做出准确的示范,更好地提升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促使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2.明确教学目标,加强学法指导。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开展的基础,初中生物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在备课环节注重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解读,从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指明方向。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所讲的知识都是分块的、零散的,但各个知识点间却有内在的联系,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分散的知识点不断聚集起来,通过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生物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让学生联系实际问题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还要让学生联系课本插图来进行联想阅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生物学习中观察是学生获得生物知识的主要途径,初中生物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有目的、有顺序、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和认真态度,只有做好学法教育,初中生才能够灵活地运用生物知识。

(三)合作探究学习,落实主体地位

1.开展小组合作,增强探究效果。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生物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缺乏深刻的认知,在小组构建上存在不科学性,使小组合作学习效率降低。为此,初中生物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配原则科学地组建小组,让小组内部成员可以优势互补,相互配合,在合作交流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小组间形成激烈的竞争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中生物教师要结合生物课程主题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内容,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进行小组讨论,也可以从教学实际出发,让学生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具有争议、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初中生物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指导和引领的作用,对各小组进行有效的监督,必要时可以加入小组讨论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纠正,提高小组合作探究的效果,使学生收获到满满的知识和成就感。2.开展项目学习,发挥自身才能。在项目学习实施过程中,初中生物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立项的意义,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或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动力,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执行教师布置的任务,享受完成任务的过程。在项目学习中,学生是项目执行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时地放开双手,为学生创造施展自身才能的空间,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思考,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去解决问题。初中生物教师还要明确教学要求,告知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应该搞清哪些问题、避免哪些误区等,提高项目完成的效果,让学生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促进生物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完善实验教学,锻炼科学思维

1.做好演示实验,强化师生互动。初中生物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学科,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课堂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最常采用的教学手段,通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实验现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生物课堂的凝聚力。初中生物教师可以用趣味性的演示实验进行课堂导入,用出人意料的实验现象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以良好的情绪状态融入学习中。有一些生物知识过于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此时生物教师就可以引入演示实验,通过实验操作,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积极思考,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对生物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掌握,既强化了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2.组织课外实验,拓宽教育范畴。生物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初中生物教师在注重课内实验的同时,也要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实验,拓展生物教学的范畴,让学生在课外也能感受到生物学科的魅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很多实验对时间、季节、时令等具有严格的要求,教师可以将这些实验安排在课外,让学生在课下自主完成,亲身体验实验的全过程,见证生命的成长,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能力,促使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提升一个高度,锻炼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初中生物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自己设计生物实验,通过生物实验验证课堂所学知识或通过自主实验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生物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初中生物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校外组织的各类生物竞赛,一方面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另一方面在竞赛中获得更多知识和技能。

(五)融入信息技术,突破课时限制

1.挖掘生物资源,直观呈现知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可以让生物课堂变得更有趣味、更有活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初中生物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将抽象的生物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地观察到生物现象和生物理论知识的形成过程。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初中生物教师可以运用多维图像处理技术或3D模拟动画进行演示,降低生物知识的学习难度,增强学习效果。生物教师还可以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从互联网上搜集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形式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2.微课翻转课堂,养成学习习惯。微课内容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实现了对传统课堂的精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将微课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可以将二者的教学价值发挥到极致,同时也是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在课前预习阶段,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将知识架构和相关的教学资源等制作成微课,并上传到共享平台中,让学生自主下载观看和学习,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在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可以运用录屏的功能,将重难点知识的讲解过程记录下来,并将其制作成微课件,方便学生在课后反复观看。在复习阶段,生物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构建系统的知识网,让学生对照微课内容进行自主复习。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行,核心素养登上了教育舞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初中生物教师要从核心素养视角去看待教学,进一步优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使初中生在生物课堂上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树立生态意识。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生物实验技巧,提高生物综合能力,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作者:李世飞 单位:甘肃省庄浪县南湖中学

初中生物教学策略篇2

摘要 :生物课程学习不仅能够掌握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了解神奇的自然生命现象,同时还能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和了解生命的意义,激发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对自己会有一个由内而外的全新认识,了解自己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教师要在生物教学中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将生命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环节中,带领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 :初中生物;生命教育;方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在生物教学中带领学生探索生命自然,理解人与生命关系,对于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在生物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生物学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命价值,理解人、生命与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从心底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

一、深入剖析生命结构,增强对生命的敬畏

生命观念明确指出功能和结构相互统一,所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念,需要带领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人体的结构以及功能的相关知识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还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此外,深入剖析生命结构,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视角欣赏生命,从而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和动力,学生不仅能够对生物的完美性、协调性和整体性有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还能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例如,在教学《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时,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动手拼装人体呼吸系统模型,结合生活案例分析:米粒由气管进入人体后的路径,联想呼吸器官的作用。在模型的帮助下学生明确了气体和食物进入人体都要经过咽。于是,有的学生就提出疑问:吃饭时为什么食物不会从气管进入呢?再用模型展示吃饭吞咽时厌软骨的作用,用科学验证古人“食不言”的道理,学生也为人体结构的巧妙而惊叹。此外,还可以带领学生了解鼻子内的构造,让学生了解毛细血管、黏液、鼻毛和嗅细胞的作用,鼻子结构在净化空气、避免鼻腔受外界刺激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再如,分析肺部结构,通过观察以及按压猪肺感知肺部的体积变化,思考气体在肺中的循环路径,明确气体进出肺部的方式,了解肺部的重要功能。教师可以展示肺泡和小肠绒毛的结构模式图,根据小肠绒毛特征推理肺泡功能,了解肺泡的工作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明白净化空气对身体的重要意义,从而在生活中远离吸烟,增强保护自己的意识。将功能和结构进行统一讲解,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生命结构的认识和开阔视野,同时还能引导学生从健康的角度审视生活,发挥生命教育的意义。

二、创设直观生活情境,培养正确生命观念

对于学生而言,书本知识是枯燥乏味的,单纯背诵书本内容学生不可能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想要拉近学生与生命自然之间的距离,就要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利用多媒体创设直观教学情境,一方面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生命科学,理解生命的意义,另一方面也是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更好地启发思维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例如,在学习《菌与传染病》的时候,可以列举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传染病案例。例如,1932年发生的霍乱,利用多媒体视频资料给学生介绍1932年的霍乱,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思考:霍乱的传播途径是什么?为什么霍乱拥有这么强的传染性?面对霍乱应该如何有效预防?结合真实案例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置身其中,更能体会生命的宝贵,理解生命的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生命观。同时,真实案例比单看教材内容更具有感染力,能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自发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认识到学习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性。再如,在学习《生物进化历程》这节课的过程中,课前根据教学要求和内容设计了PPT课件,将生物进化过程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将生物形态和所处时期一一对应,了解生物进化的具体方式和经历过程。这种直观形象的展现方式可以让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意义,同时明白生物进化的结果也具有不确定性,既可能存活下来,也可能随着时间消逝在生命的长河中,如灵长类动物经过演化形成了不同的物种,而恐龙灭绝了,成为化石供现代人研究。经过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也能理解生命的伟大,从而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

三、借助生命美学元素,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人文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就是美育,所以生命教育和美育理应协同开展。教师要挖掘生物教学内容中隐藏的美学元素,借助美学元素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深入探索求知的欲望和动力,让学生感受自然生命的绚烂多彩,从而实现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目标。田间的滚滚麦浪、花丛中的美丽蝴蝶和娇艳鲜花、秋天的红叶等,这些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象在诉说着生命的美好,引发学生对生命现象的深入思考。和宏观世界相对应的是微观世界,在显微镜的帮助下可以看到另外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如小鱼尾鳍血液在哗哗流淌,洋葱小巧精致的表皮细胞,这些在日常生活中无法看见的精美画面会让学生对生命的瑰丽和神奇由衷感叹。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走进校园,采集花朵植物的标本,带领学生自制手工花艺作品,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四、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有效感受生命意义

生物学科的学习离不开实践课程,通过参加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吸收,同时还能由理论上升到实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爱护之情。为此,教师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并渗透生命教育,给学生灌输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例如,在学习《种子的萌发》时,要求学生在课后结合所学知识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为学生准备条件相同的实验种子,在课后拓展活动中,学生仔细观察种子萌发和生长状况,做好实验记录,同时还要将自己的实验感悟记下来,在活动后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活动体验,说一说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这种课后拓展活动,学生更容易感受到生命的精彩和奇特,通过自己的精心照料让种子萌发,幼苗安然生长,这不仅让学生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悟,同时也实现了思想境界的升华,对学生正确人生观和生命观的形成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再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植树种花的课外活动,通过给花草浇水施肥,观察植物生长变化,加强学生对植物生长规律的认识和掌握,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感悟生命,通过植物的生长感受生命的精彩和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之情。总之,在今后的生物教学中要高度重视生命教育的渗透,有效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命教育元素,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精彩。让学生明白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在以后的生活中珍惜爱护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作者:高玉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二中学

初中生物教学策略篇3

虚拟实验是指借助于多媒体、仿真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在计算机上完成实验操作的一种实验.初中生物教学中应做好虚拟实验平台专业知识的学习,将虚拟实验应用于相关的教学活动中.

1应用虚拟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表明,初中生对信息技术兴趣浓厚,因此可考虑运用虚拟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教学中为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眼球结构、眼球中各个部分的作用、眼球的成像原理等知识,可组织学生开展虚拟实验活动,并给学生预留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其其深刻的体验实验过程,尤其围绕实验设计相关问题,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的解答过程,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该部分知识.在虚拟实验平台,使用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模拟眼球成像过程,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可变焦水透镜的注射器模拟的是眼球的睫状体,对水透镜模拟的起调节作用.光屏模拟眼球的.(2)向左移动“F光源”,模拟看远处的物体,此时应(选填推、拉或不动)注射器,才能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物像(向内推注射器水透镜曲度变大,向外拉则向反).(3)在光屏上呈现的物象是倒立的,而人们形成的视觉影像却是正立的,因为眼球获取图像信息后需经过的加工处理才能形成视觉.(4)一位学生在“F光源”和水透镜之间安装一个废弃的显微镜光圈,用于模拟眼球的.由眼睛的构成、成像原理可知,晶状体是一个小巧而富有弹性的凸透镜状结构,被悬挂于睫状体上,睫状体内平滑肌的舒缩引起晶状体的曲度变化,因此水透镜模拟的为晶状体,而光屏相当于视网膜.当“F光源”向左移动时,物体的距离变远,为保证在光屏上出现物像,则晶状体的曲度应变小,即,应拉注射器.视网膜产生的图像信息需要经过大脑皮层的加分处理才能形成视觉.由眼的结构可知,显微镜光圈用于模拟瞳孔.

2应用虚拟实验进行新课讲解

教学实践中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注重采取实验尤其注重虚拟实验的应用,逐渐过渡到新知识的讲解中更容易使学生接受与理解新知识.课堂上注重运用虚拟实验平台应配合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习者展示虚拟实验过程,并抛出相关问题要求学习者思考,而后进行新课讲解.例如,使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图2中的种子均为菜豆种子.要求学习者思考以下问题:(1)结合所学的实验知识,若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编号为的种子进行对照.(2)如果将①和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的变量为,从实验的结果分析,该组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为.(3)③不会萌发的原因为.(4)实验的不足之处是每一组只有一组种子,会因为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论错误.该虚拟实验从学习者熟悉的实验知识切入真实展示种子萌发过程,给学习者带来直观上的认识.同时,鼓励其思考问题,使其能够其透过现象看本质,帮助其更好的接受与理解接下来要讲解的新知识.学习者只要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把握单一变量原则不难回答上述问题.问题(1)温度是变量,应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即应选择②和⑤种子进行对照.问题(2)中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水分,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种子萌发需要一定水分.问题(3)③不会萌发因为没有氧气.问题(4)因实验的种子较少,难免会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教学实践中先为学习者展示虚拟实验,而非直接的讲解新知识,如此更能增加课堂趣味,避免学习者学习的枯燥感.与此同时学习者对实验内容有所掌握,更容易掌握接下来要学习的新知识.

3应用虚拟实验深化知识理解

虚拟实验能够直观的展示相关的实验现象,启发学生思考与理解蕴含在实验现象背后的知识,更好的把握生物知识本质.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是初中生物的重要知识点,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知识本质,可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相关的虚拟实验,化抽象为具体,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刺激,尤其注重在课堂上围绕设计好的问题与学生积极互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课堂上运用虚拟实验平台为学生展示如图3所示的实验情境并围绕相关问题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与学生互动:(1)将阀门①②关闭放在黑暗处一段时间,目的是.(2)阻断叶片间有机物的运输后将整个装置转移到阳光下照射数小时,打开阀门①则透明塑料袋中的气体进入到甲试管,待气体收集满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测气体,木条能够复燃,表明A叶片能进行产生氧气,绿色植物释放该气体的生理活动的反应式为.(3)打开阀门②将黑色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乙试管进行检测,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来自植物的,该生理过程的实质为;(4)试验完成后,会发现塑料袋的内壁附着许多水珠,这些水珠通过植物的散失的.根据所学的植物呼吸与光合作用可知,实验时先将植物放在黑暗处处理一段时间,目的在于让叶片通过呼吸作用耗尽原有的淀粉.当放在光下时,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为:CO2+H2O光照、叶绿体→(CH2O)+O2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其中呼吸作用会释放出氧化碳,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呼吸作用生理过程的实质为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实验中塑料在内壁上附着小水珠是由于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遇到塑料袋内壁会形成小水珠.

4应用虚拟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运用虚拟实验创设相关的实验问题情境,既能够及时巩固学生所学,又能避免学生产生学习的枯燥感,因此课堂上应围绕初中生物重点知识,做好虚拟实验设计,使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回答实验问题,更好的把握实验步骤、实验原理,为其以后灵活的解答生物实验问题奠定坚实基础.课堂上应用虚拟实验平台为学生展示如图4所示的A、B、C、D四个实验步骤,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回答如下问题:(1)该实验的变量为.D步骤滴入碘液的目的是.(2)C步骤放入37℃水浴加热的目的是.若将C步骤水温升高至80℃,则2号试管D步骤的实验现象为.(3)若增加一只3号试管,处理方法为等量的唾液加入馒头块后不振荡,C、D操作步骤相同,则2号和3号试管作对照,可探究的问题是.认真观察两个试管的操作,其中在B步骤中向1试管滴加的是水,而向2试管滴加的是唾液,可知实验的变量为唾液.唾液淀粉酶能消化淀粉,而淀粉遇碘能够变蓝,因此,可使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存在.C步骤中将试管放入37℃水浴加热目的在于模拟人体的口腔温度.当水温升高至80℃时唾液淀粉酶失活,无法消化淀粉,因此,D步骤试管中会因淀粉的存在而变蓝色.若设置实验以是否振荡为变量,将步骤C、D中的2号和3号试管作对照,可探究牙齿的咀嚼与舌的搅拌是否会影响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这一问题.

5应用虚拟实验进行专题训练

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初中生物的重要知识点,是日常测试的热门考点.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是不行的,还需要提高其理解所学以及运用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实践中为使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植物的呼吸作用相关知识,应注重借助虚拟实验组织学习者开展专题训练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澄清其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积累分析问题的丰富经验.实践中可运用虚拟实验平台,为学习者展示如下实验,并要求其认真作答相关问题.图5是探究植物呼吸作用产物的实验装置,根据实验及所学回答问题:(1)实验中A为塑料袋,则应选择什么颜色的塑料袋,为什么?(2)实验过程中具体该怎么操作?(3)实验中澄清石灰水有什么变化,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该虚拟实验难度并不大,目的在于巩固学习者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根据所学可知植物呼吸产生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又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为避免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应采用黑色的塑料袋罩住植物,避免其光合作用.一段时间后,应注重将阀门B打开,用手挤压塑料袋可以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表明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教学实践中借助该虚拟实验开展专题训练活动可大大增加训练趣味性,激发学习者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作者:张漫漫 单位: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古饶中心学校

初中生物教学策略篇4

生物教材中有许多生物教学图表,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和内容.图表是非连续性文本.具有直观、生动和形象的特点,是初中生物教材的一大特点和有点.生物教学图表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有效地利用教学图表对于生物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图表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

初中生物是以自然界的动植物为研究对象的自然学科,研究的生物是许多学生并不熟悉的生物.要帮助学生认识并不熟悉的生物,就需要安排一定的图表来帮助学生学习.新课程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在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图表来帮助学生学习,这些教学图表不仅丰富了教材内容、表现直观,形象式表达出看不见、摸不着的生物的繁殖和生长的生理过程.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学图表,利用直观的图表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生物图表是生物教材的一大特色,具有形象,生动,趣味性等特点,鲜明的图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好奇.教学图表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图表占有很大内容和比例.新课程的生物教材加大了图表的安排和运用.新课程的初中生物教材中,每一册都含有200多幅教学图表,其中以为帮助学生更好学习连续性文本的图解的非连续性文本居多,教学插图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各种类型的教学图片具有语言文字无法比拟的直观、生动、简洁、趣味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新课程的初中生物教学突出了教学的直观性,增加了大量的教学图表.例如,“我们生活的家园———生物圈”这个教学内容,如果仅用文字叙述:什么是生物圈?生物圈中有哪些东西?生物要想更好地生存,还需要哪些物质?这些物质来自于哪里?怎样利用这些物质?学生一下子很难理解,但教材用图表的形式,明确直观地表示了生物和环境之间有哪些关系,环境中的营养物质通过植物进入到生物圈中,再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传递给更高等的动物人类,并被人类消化、吸收后再通过呼吸释放能量所利用.虽然学生不可能将所有知识点说清楚,但凭借教材提供的图表,就可以直观的帮助学生梳理出一幅自然界和谐生活的画面,将散乱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为今后的系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生物图表的利用和教学建议

教学插图在初中生物教材中的占幅都很大,它以其直观、生动、简洁、趣味的特点,用直观视觉形象补充文字内容不足,帮助学生只直观形象的图片的引导下再阅读课文,验证自己的语言文字信息.对于这类文本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教材中有关实验内容的插图,有些是操作图,有些是实验观察结果图,有些是实验装置图.这些图清晰明确,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但初中阶段的实验演示图,实际上是非连续性文本对连续性文本的补充.通过图片展示实验的各个步骤,同时配以连续性文本的介绍.但也有些演示图只是选取了实验中的部分图片,因此学生不易明确具体的实验步骤.尤其是实验装置图,如果能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分析讨论出实验装置图的意义,学生的实验能力必然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在人体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图中,学生很难理解装置设计的原理.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板画于黑板帮助学生分析.如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B试管中是连接空气进口的玻璃管伸进了石灰水中,还是连接呼吸处的玻璃管伸进了石灰水中?为什么不可以两个都伸进石灰水?为什么还要用A试管,起什么作用?当往呼吸处吹气时,吹出的气体是进入了A试管的石灰水中还是B试管的石灰水中?当吸气时,为什么要用夹子夹紧B试管?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学生很快就可以分析出A试管起的是对照作用,呼气时会产生大量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继而得出实验原理: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少,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故验证了人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好实验装置图,最好的方式就是多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快的理解,当然经过几次这样的讲解及训练后,学生慢慢就会自己分析实验装置图,对提升他们的解释、推理、实验探究能力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培养他们科学规范的解题能力很有好处.结构模式图类的教学插图比较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中的一个基本观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该图,应用观察、对比、归纳、联想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观察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过程示意图”其信息内容非常大,学生的分析也很片面,故此时教师的指导至关重要.在观察这幅图时,笔者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消化道不画成直的?消化道中的三种物质在口腔中是什么形态?进入其他消化器官时是如何改变的?在变化的同时有什么物质在参与?小肠中画出的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有何作用?通过这些问题设置,学生就会一步步理清消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大分子物质变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再通过讨论就会知道在变化的过程中需要消化酶的参与,最终会变成另外一种物质,再被吸收.当然,由于图像缺乏动感,学生会孤立地记忆各个器官的名称和功能,而对它们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互联想理解不深,容易产生记忆疲劳.所以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动画或视频演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明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各方面.鉴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对外界信息的接受能力,在初中教学中对结构模式图的理解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如食物链和食物网)、贴图练习(如消化系统示意图、呼吸系统示意图等)、自制模型(如模拟呼吸运动)、模拟游戏等多种新式来进行.

3数据表格类图表的运用

数据表格类文本是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新版)中出现较多的一类非连续性文本格式,这类文本从小学阶段就已经涉及,所以这类文本也是学生最熟悉、最容易理解的文本.用好数据表格类文本,对于初中生物学中实验的记录非常有用.因此,对于这类文本的教学,教师不光需要教会学生理解图,更需要教会学生制图和画图.

3.1思维导图类插图的运用

按照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学生原有知识和表达方式有明显差异,生物学教学中概念数量众多,如果不能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则相近或相似的概念会相互干扰,产生负迁移现象.虽然思维导图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清概念及其外延,但初中生的理性思维才逐渐进入发展阶段,因此,大量的思维导图不仅不会使初中生思维更清晰,不当的思维导图还会让学生走入误区.所以,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中,思维导图的量很少,并主要集中在每章节的最后总结中.教师在呈现思维导图时要采取分步教学,由局部到整体,逐步展示.切忌将一整块概念直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学填写.没有细致地分析,学生也仅会从书上拼凑答案而已.例如,对于呼吸作用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的填写一定要安排在将呼吸作用的所有知识点全部学完并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要先让学生写下: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将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这样,概念层次就立刻变得清晰,关系简洁明了,有利于学生把握复杂的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对程序性知识的掌握.对于一些知识结构更加复杂的概念图,教师必须将其分解成各个小的知识体系,再进行整合,这样填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3.2数学图表类的运用

在非连续文本中文字和统计图表结合是人们常见的文本形式,但初中生对这种非连续性文本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这样的图表以出现在数学等科目中较多,所以帮助学生分析数据和图表时可结合数学内容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阅读图表必须注意的事项为:①标题.标题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②分类、图例.统计图表首先要确定统计的类别.③读数据.统计图表以数据或箭头反映问题,阅读时要进行纵向、横向比较,从中得出结论.④解析.要重视审读配合图表而出现的解释分析的文字内容,图标和文字结合,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把握图表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阅读,通过形象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联想能力、类比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等共同发展提高,教师还应用精练准确的语言讲清内涵和外延,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启迪学生的思维,使有关图像及其含义深深留在学生大脑中,以备提取.教师只有重视非连续性文本,在教学中使用多种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认真利用好非连续性文本,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一定能训练学生思维,也可以让课堂教学更高效.新教材在继承旧教材编排的基础上,紧扣新标准要求进行了完善,有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进行自我发展.同时,作为一线教师,研究教材变化的具体细节,深层次理解其蕴意,有助于更好的挖掘教材之价值,传达教材之精神.

3.3重视实验教学

新教材更加强调探究性实验,更加关注实验目的的指向性和规范性.高中生物学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说—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常见问题是:只讲知识内容,对图表重视不够,实验原理不清晰、缺乏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操作不规范、不能理性分析实验结果等.因此,实验教学中,教师因结合概念教学,发挥图表的作用,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意义.既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又要加强学生实验规范性操作的指导.要破除“假设即事实”的实验思维定式,鼓励学生秉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用批判的态度分析实验结果,实验的目的不是作出预期答案,而是为了离真相更近.实验中的疑惑或问题不应草率解决,而是作为进一步探究的原点,拓展出一系列相关的探究实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还原实验的本真价值.

作者:叶会英 单位:江苏省东海县白塔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