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族声乐教学对越剧演唱元素的借鉴

民族声乐教学对越剧演唱元素的借鉴

摘要:在民族音乐中戏曲作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发展民族声乐艺术具备有效地推进意义。在浙江省越剧属于地方最具表率性的戏曲,由于唱腔优美深受人类的喜欢。本文指出在实践的民族声乐教育过程中,需要对越剧演唱技术强化借鉴,有利于提升演唱民族声乐的表现能力。因此,本文就越剧演唱的概念,分析民族声乐要想有效地借鉴越剧演唱技巧需要从三个方面落实,即唱字、润腔、唱情,对民族声乐中对越剧演唱技巧的具体借鉴策略进行分析,旨在促进民族声乐教学实现多样化标准。

关键词:民族声乐教学;越剧演唱;借鉴策略

一、民族声乐教学借鉴越剧演唱的概述

民族声乐和演唱戏曲间从来都是有着不解的缘分,二者皆是在民族民间音乐基础上获得的发展。在广义层面,民族声乐涵盖戏曲此类传统的声乐体裁,在实践发展民族声乐中,充分借鉴与汲取演唱戏曲的方式。在如今的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施教者通常对培养学生现代化科学性演唱技术比较重视,对于传承戏曲的唱腔与借鉴思想通常很是缺乏。实质上,中国戏曲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戏曲声腔观念长时间的发展当中累积了非常丰厚的专业技术,经过历代表演艺术学家、声乐理论学家的总结和实践。早已产生非常完成的一套艺术系统,若是在民族声乐的教学过程中,戏曲的演唱方法与理念的加以借鉴,定会充分发挥表达民族声乐作品的作用。在浙江省影响力足最大的一种戏曲就是越剧,其还是地方最具表率性的一个剧种,由于其具有优美的唱腔,深受广泛群众的青睐,越剧的演唱优势在于细腻中不乏仰扬顿挫,松弛中不失流畅性。在历史中表演越剧的艺术家在实践挖掘与研究中,越剧自身不断形成一种特殊的演唱风格。在实践的民族声乐教育过程中,若是能够对越剧独有的演唱方式加以借鉴,并对其进行理性地运用、升华及总结,定会非常有利于强化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表现能力与感染能力。

二、民族声乐教学借鉴越剧唱字

唱腔是通过两种因素旋律与诗歌组建而成。其中应以诗歌为本,以旋律传情,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依字行腔”原则,唯有“字正”才能做到“腔圆”。越剧咬字较为提倡唱词当中字头、腹、尾吐字清楚,才能实现演唱中的行腔圆润及顺畅。越剧的演唱对于咬字力度的控制也具有特殊的方式。据专业的越剧施教者曾提出:“越剧演唱咬字如同猫咬老鼠一般,需要保持适当地力度。咬的过重就是将老鼠咬死,咬的太轻老鼠就会跑掉。”所以说,越剧演唱的咬字力度需恰到好处,交代清楚字音。例如,越剧演唱到《葬花》这一段的时候,林黛玉唱词“绕绿堤,佛柳丝,穿越花径”。若是唱词咬字过重,极易对音乐美感造成阻碍;若是咬字太轻,会出现吐字不清晰的情况。唯有适当地控制好咬字的轻重,字头、腹、尾全部清楚,才能做到“依字行腔”,从声音形象方面将林黛玉这一角色进行良好地塑造。在实践的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可从其中对越剧一些观念加以借鉴。若是学生咬字过紧,定会使声音显得太挤,下巴不可放松;若是学生咬字过松,还会使演唱歌词不清晰。所以,教师需要对越剧演唱当中的唱字理念加以借鉴,对学生提出恰当地把握好咬字力度与方式的要求,掌握好轻重缓急,真正做到“字正而腔圆”。这对学生演唱民族声乐当中的咬字大有裨益。

三、民族声乐教学借鉴越剧润腔

戏曲当中具备一种不同于西洋演唱方式的技巧,被称为“润腔”。润腔属于表现音乐的一种手段,其可以呈现出音乐气质与个性,呈现唱腔力度、节奏、速度的变化,修饰与润色唱腔,可以强化唱腔艺术的感染力。例如,越剧当中傅派唱腔,利用润腔方法,让唱腔显得更加起伏跌宕,促进戏剧张力得意增强。傅派傅派唱腔的创始人是傅全香,其所演唱的《梁祝•楼台会》唱段中的“爹爹之命不可违,马家势大亲难退。”其中的不能二字需增加力度,“亲难退”应该从弱渐渐增强,呈现出祝英台当时的无奈心情。此种润腔解决方式更加透彻、细腻的呈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再例如,《梁祝•楼台会》当中祝英台演唱的“此心早许你梁山伯”这一唱段时,袁派唱腔在“此生早许”增加三个委婉小腔,紧接着又唱“梁山伯”,此种润腔的解决与节奏变化呈现出祝英台当时复杂的内心情绪。越剧润腔作为演唱当中非常高难度的一个技巧,正如其对润腔的充分运用能够让唱段显得更为动听,同时还能降角色内心的情感进行合理地展现,若是在民族声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越剧一些唱段进行适当地演唱,并对越剧润腔方法进行学习,对增加学生处理越剧的能力非常有利,让学生在对民族声乐作品进行演唱中,还能在其中合理地运用此种演唱技巧。

四、民族声乐教学借鉴越剧唱情

越剧的演唱比较讲究以词带情,以情带声。准确地演唱每个唱词当中字音的过程中,还要呈现出唱词当中蕴藏地情感,将角色故事性格及故事背景进行结合,真正做到字字情,声声情,感情充沛。在实践的民族声乐教育中,有些学生的咬字及声音技巧等综合方面很不错,然而在具体演唱中因缺乏感情。例如,通过对某高校一位民族声乐演唱专业大四的学生,其声音清脆、明亮,可以对一些中级、高级难度民族声乐作品进行演唱,但是演唱中因情感的缺乏,所以无法打动听众。对于此种状况来讲,教师给这名学生安排练习演唱《葬花吟》作业,有意识让学生对越剧《红楼梦•焚稿》唱段进行学习。《焚稿》作为林黛玉临终之前的一个唱段,通过回忆诗稿相伴往事与一生的回忆,林黛玉如泣如诉的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进行倾吐。从第一句“我这一生都在和诗书作闺中伴,和笔墨结为骨肉亲情”起始,直到“如今已是知音已绝,诗稿怎存”,对学生提出感悟林黛玉当时内心绝望情绪的要求,内心的情感从自怜、回忆变成激烈、悲愤;再到“万般恩情从此断”,从2高音升高至3高音,将内心这种绝望等情绪淋漓尽致的表达;最后在唱段“只落得一弯冷月找诗魂”万念俱灰的情绪当中,凄楚的将整个唱段完成演唱。通过对越剧唱段的演唱并逐字逐句的分析演唱情感与体验角色,学生能够合理地领悟演唱中角色内心表达的情感。这名学生在对民族声乐《葬花吟》这一作品进行演唱的过程中,还能快速捕捉演唱作品中人物内心的情感,针对民族声乐作品具备进一步了解,将先前越剧的演唱中学过的表达情感技巧在演唱歌曲中合理地运用,进而让声音显得更具表现力。

五、民族声乐教学借鉴越剧演唱的建议

1.应该系统性的教授演唱者对歌唱器官、发声理论、训练气息方法、咬字吐字规范、运用共鸣腔等声乐演唱知识加强了解。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此种理论性知识的运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并具有良好地效果,戏曲教育也可以也运用其中。2.美声唱法训练方式的充分借鉴,运用钢琴音阶辅助练声。此种训练方式通常从中央的C开始向上行,老生演唱者可从a音小字组开始向上行;在对练习音阶选择时,可由浅至深,筛选字母需“因人而异”,一些演唱者声音狭窄或是演唱中习惯将嗓子捏起来演唱,针对该群体可以训练他们先开口音,如O、A等音阶;一些演唱者使用气息不恰当,可让他们从“打嘟”开始练习,然后跟随音阶进行“打嘟”。

六、结语

总而言之,据实践表明,在进行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对一些越剧唱段进行合理地选择进行施教,并对越剧的演唱技巧充分借鉴,十分有利于学生学习民族声乐。身为民族声乐教育的施教者,需要的后续教育工作中付出更多地努力,在民族声乐课堂教学中充分地运用越剧演唱技巧,使学生变得更具多元性及多样性,进而推进现代化民族声乐教学流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琼琼.民族声乐教学中向越剧演唱借鉴的探究[J].艺术教育,2016(3):252-252.

[2]何晶.戏曲唱腔与民族声乐演唱的共性研究——以越剧、昆曲唱腔为例[J].戏剧之家,2017(12):71-72.

[3]史倩.越剧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价值认识[J].中国民族博览,2017(9):134-135.

[4]赵杰.浅谈民族民间声乐艺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借鉴与传承[J].文艺生活旬刊,2012(3):184-184.

作者:肖宗恒 单位:河南平顶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