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现代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思考分析

现代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思考分析

摘要:文章讨论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区别以及两种教育模式的利与弊。现代教育要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事实证明,短时间内素质教育无法完全取代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也有其发展的需要。因此基于我国现状,应采取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的形式,进行教育改革。

关键词:素质教育;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模式的优劣之争,是近年来在国内教育界热度非常高的话题。毋庸置疑,现代教育要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但我们不难看到,应试教育依然在全国尤其是在一些高考大省有很大的市场。要弄清原因,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而应试教育,通常被视为一种以提升学生应试能力为主要目的,十分看重考试成绩,训练学生的背诵与解题能力的教育方式。虽然还不能说两者就是相对的概念,但二者的区别的确是非常明显的。这个区别并不在于它们在形式上或事实上是否有考试与应试,而在于考试与应试的根本价值取向是否与教育的宗旨和人的健全发展相背离。

从未来发展上看,素质教育肯定优于应试教育,因为它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未来能提供更多的帮助。但为什么应试教育能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从以前的科举考试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全国高考,生命力如此顽强?从根源上讲,是与当下的人才选拔制度有关的。我们现在的大学入学标准,从社会的公平公正角度上说,还难以找到一个比考试分数更合理、更令人信服的依据。加之全国人口众多,以全国高考大省河北、山东、广东等为例,这些省份每年的高考人数高达七八十万,要从如此庞大的人群中选优是非常困难的,把几百万的考生分成若干个等级,实现起来无疑是困难的。而应试教育恰恰能以具体的分数做到这一点。从这点上说,只要大学的现行的选拔制度还存在,应试教育就是一个很高效的、很实用的教育手段,应试教育就有存在的市场。还有就是社会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只要还是以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评判依据,还把分数作为最重要的参考,应试教育就很难彻底消失!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根本任务。素质教育是从八个方面提高人的素质:创造性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培养、社会公德教育、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劳动观念教育、终生学习教育、审美观念与能力的培养,这些对学生日后进入社会有重大影响,是影响学生终生发展的。从这方面说,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手段,是教育放眼长远、放眼未来的举措,所以国家开始大力提倡实施素质教育。

在我看来,北京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好于其他省市,其原因可能是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发展程度较高,资源也较其他省市更为丰富。但即便如此,在北京市内,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差异也还是较大的。以北京市的两所重点中学为例,一所是市重点中学,该校在全国都是名气较大的,每年高考,将近一半的学生能考进全球前150名的高校。这个成绩无疑是对这所学校的一种肯定。该校的教学模式就是素质教育,校内有各种选修课,游泳课、生物解剖等;同时,课外活动丰富多样,如科技节、天文知识竞赛等。学校每个学期都会组织学生出去游玩,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放松,而不仅是学习考试知识。当然,教师并非不管学生,不过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自主学习,教师通常会提供思路,指点迷津。而另一所重点中学是区重点中学。虽然也是一所重点中学,但该校就是应试教育,是以教师讲授、学生“填鸭式”接受为主的教学方法。毕业班学生每天大量做卷子,模拟考试,教师管得很严,每天盯着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低的还会上板报公布等。课外活动较少,形式单一。两所学校都是北京市西城区的重点中学,教学成绩比较起来如何呢?后者以应试教育为主导,按理说,学校管得严,学生的成绩应该会更好,可结果并非如此。虽然在一本达线率上与前者没什么差别,但六七年才出了两个清华北大的学生,能上“985”院校的也是寥寥几个。所以从结果来看,我认为,应试教育虽然能让升学率看上去很“光鲜”,但素质教育能教育出更多的出自兴趣爱好的能力出众者。即使那些因兴趣爱好而影响到考试成绩的学生,也绝不是“蠢材”,他们将来的自立生存能力一定会很强。

素质教育是教育未来想要达到的境界,这种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的教育方式,有一些人本主义的要求,但更主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创造性能力、自学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在目前,让所有的学校放弃应试教育,投入素质教育的潮流中来,显然也不是很现实的。在现阶段,独生子女家庭居多,不少家庭对孩子的过度溺爱,保姆式的家庭教育,造成孩子从小没有好习惯、自控能力差、缺乏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客观事实。如果你确实存在这种情况,素质教育可能会耽误你。因为你缺乏自主性,在不是严格管理的情况下,你就会越来越懈怠,“学习成绩”的下降是必然的。而“学习成绩”的下降,在某个必须以分数作为选拔依据的阶段,就自然引发了家长的极大担忧。于是,逼迫孩子想方设法提高成绩的同时,强烈要求迫使学校重视升学率,这也是素质教育还不能完全被所有家长接受、进而学校不得不重视应试教育的原因之一。所以,在全社会提倡重视家庭教育,将之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统一起来,从小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这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助力。还以北京为例。近些年,在小学阶段推行素质教育,阻力还不算太大。小学升初中,北京市采取的方式主要是划片区“电脑大派位”,有幸进入了市级重点中学大门的,并不意味着都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但初中阶段经过了三年的素质教育,一些“学习素质”不高,也就是不具备创造性能力、自学能力的人,成绩会慢慢下降;而那些“学习素质”很高的人,成绩会越来越好,“分数”上就形成两极分化。而学生能上什么高中,则是由中考分数决定的。因此,那些缺乏创造性能力、自学能力的学生的家长,则自然希望孩子所在的学校能教给孩子获取高分的“秘诀”,渐渐的,有些压力较大的学校慢慢回到了应试教育的路上。同样的情况在高中阶段再次重复。所以在北京市,往往那些名气较大的学校,压力相对小些,素质教育的自主学习教育模式推行起来越容易;反之,那些名气较小的学校,压力更大些,应试教育占的成分就越严重,教师的行为主义就越突出。

每年高考过后,网上总会掀起一股诟病中国的教育模式的热潮,列举诸多应试教育的弊端和问题。反思是进步的前提和基础。应试教育的难退舞台,说明了它还是有一定的存在需要的。有没有一种兼顾两者优点的教育方式呢?在我看来,中国的教育改革在现阶段并非摒弃应试教育,完全推广素质教育,而是要针对学生应具备的素质进行“最适合”的教育。中国的教育无法完全抛弃应试教育,不能完全没有考试;但也不能像现在一样注重的只有考试分数,而是还应该针对学生应该具备的、对学生未来有用的素质进行考核,找到一个既能彰显社会公平公正,又能有效选拔人才的“最佳教育”。教育改革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针对中国的现状,比较有效的就是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学生应具备的素质进行应试教育,不断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工作本领,为担当时代重任厉兵秣马!

参考文献:

[1]陈佑清.“核心素养”研究:新意及意义何在?———基于与“素质教育”比较的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2):3-8.

[2]刘朝晖,扈中平.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对立性[J].课程•教材•教法,2005,(10):3-8.

[3]瞿振元.素质教育: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5,(05):1-6.

作者:朱敬熹 单位:北京体育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