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统体育文化论文

传统体育文化论文

1传统体育文化的结构

1.1传统体育文化的时空结构

时间与空间作为我们认识传统体育文化所必需的基本尺度之一,毕竟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传统体育文化就会呈现不同状态。因而,时空特性必然会渗透到传统体育文化中,共同形成文化的时空结构。首先,时间结构决定着传统体育文化的盛衰更替,任何一种传统体育文化都有其产生、发展以及走向衰落的时间节点。例如,产生于中国古代的蹴鞠运动曾在北宋时期盛行一时,但宋以后蹴鞠的发展逐步走向衰落。此外,任何一种传统体育文化业都有其表演或完成的时间规定或需求,例如我国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大都是以习俗节日作为载体的,而不同的传统体育项目也都有其开始、高潮以及结束部分的时间需求。作为“国内惟一的、保存最为完整、最具原生态特质的溱潼会船,始终固守着“选船”、“试水”、“铺船”、“赴会”、“赛船”5个特定的程序,数百年来基本不变,其中“赴会”是溱潼会船的主体活动,经人们精心装扮的各类会船云集湖面,等待赛船口令的开始。“赛船”则是溱潼会船的高潮部分,参赛的篙船每两船结对比赛,两船对齐后,开始扬锣,随着竞赛号令发出,参赛船只如离弦之箭发出,蔚为壮观。其次,空间结构是承载传统体育文化开展场景的物理场所,具有一定的自然属性。不同的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具有相对约定俗成的表演或完成空间。有些传统体育项目是在陆地上,有些是在水中;有些是在农村的田间地头,有些是在城市的舞台广场;有的需要的表演空间很开阔,有的则只需要狭小的空间。例如,作为中华武术的组成部分,“江南船拳”就是一种较为独特的武术拳种,顾名思义就是在船上打的拳术,广泛分布于江、浙、沪地区。船拳的起源与古时太湖流域渔民保卫家园不被侵犯相关,是内陆地区的武术与江南渔民文化交融的产物。由于船头面积仅为一张八仙桌大小,决定了船拳的招式不能像其他武术套路那样大面积地蹿、跳、蹦、纵、闪、展、腾、挪。小小的船头、潺潺的河流等共同组成了船拳的表演空间,极具江南水乡特色。当然,时间与空间结构实际上是紧密联系的,共同构成了传统体育文化开展的时空结构,赋予了传统体育文化存在的自然属性。

1.2传统体育文化的符号结构

在哲学家卡西尔看来,文化哲学或人类学哲学最要紧的问题是:“我们寻求的不是结果的统一性而是活动的统一性;不是产品的统一性而是创造过程的统一性”。卡西尔强调,哲学所要研究的既不是抽象的文化,也不是抽象的人,而是要研究具体的、能动的创造活动本身。那么这种创造性的活动现象卡西尔认为是“符号现象”,这种活动也就是“符号活动”,并且“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是人类生活中最富有代表性的特征,并且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依赖于这种条件”。尽管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带有强烈的唯心主义色彩,但符号作为人的外化、对象化的哲学观点确实开拓了人们的理论视野。此后,关于符号的研究逐步深入,并形成了一门学科。从现代研究的语境来看,符号是指代表任何实体、事物及语言元素等的记号,任何社会的文化体系都是由社会的象征性符号来表现的,并成为连接人们内心文化观念的纽带。在索绪尔的术语系统中,符号是指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相连结所产生的整体,能指即符号的表达面,而所指则是符号的意义面。能指与所指是符号的一体两面,它们之间不可分割,但是它们的关系又具有随意性,并不存在本质必然的联系。从符号学的角度讲,一些传统体育文化就是由一系列仪式程序、表演动作、语言文字、衣着装扮等符号组成的系统,各种符号相互联系,有序排列,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抒发着内心的复杂情感。在这其中,能指则是指各种传统体育项目的可见、可听、可感的形式存在,如龙舟竞渡的船、鼓、旗子等等;所指则是传统体育项目存在的概念、意义等等,如龙舟竞渡项目的开展是祭祀屈原仪式的重要内容,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一种怀念之情。当然,符号系统的能指与所指是随着环境的变换不断变异的,在不同的时代或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或意识形态下,同样的能指符号可能具有不同所指意义。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进步,许多传统体育项目的所指发生了变异,除了具有传统的符号所指,更多地演变成为人们追求愉悦身心、健康快乐的重要方式。

1.3传统体育文化的心理结构

我们通常所讲的心理是指人的大脑机能,从社会学角度来讲,心理则是指客观世界在人的意识中的反映,是人的思想与感情的表现。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必然会调动心理作用,并通过它固有的各种表现形式与创造对象发生关系,特别会把思想、意识、情感和精神赋予对象之中,这样便有了文化的心灵范式。而这种范式正是人特有的心理结构在文化中的反映和复制,称之为文化的心理机构。传统体育的文化心理结构既包括表层的心理结构,还包括深层的心理结构。传统体育文化的表层心理结构是社会意识的浅度反映,同样的传统体育项目在不同的社会时期,所承载的文化意蕴是有所不同的。以龙舟竞渡为例,龙舟竞渡经中国的龙舟竞渡在以往是零落松散的仪式活动,寄托着人们对屈原的思念之情,如今龙舟竞渡经过现代体育赛制的包装,融合了人类现性的元素,反映了人们社会心理的转变。传统体育文化的深层心理结构是社会意识的深度反映,也是人类表层心理的升华与沉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影响力,往往对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如广泛存在于我国东部民间的大刀舞,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大刀舞的整套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传说典故、忠义廉耻、礼仪规范以及纲常伦理等,是一个体系相对完整的文化系统。

2传统体育文化的功能作用

传统体育所具有的多重文化结构决定了传统体育项目在多个层面都有着重要的功能作用,既包括直接地作用于人们的身体心理,起到健身愉悦的强身健体功能、休闲娱乐功能,又包括间接地作用于人类身心,寄托人类信念诉求的信仰寄托功能,还包括作用于人类社会,并被合理运用,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地方社会秩序的功能。

2.1健身御敌的功能

人们在习练传统体育项目的过程中,肌肉与骨骼周而复始的重复这些规定动作,逐渐变得发达与结实,因而身体也日渐变得强壮。事实上,传统体育项目所具有的强身健体功能进一步提升了项目本身的存在价值,也成为一些传统体育项目传承至今的关键因素。而一些传统体育项目,比如说各类拳术、技击套路就是人们对战斗搏杀中的成功经验和实效动作的总结,成为一种服务军事实战的技艺!无锡一种民间传统舞蹈风格比较迥异,称为“渔舟剑桨”,剑桨外形看似渔民们行船的划桨,但不同的是桨柄中暗藏着一把锋利的宝剑。平时渔民们用剑桨练功习武,强身健体,危机时期就成为抗击散兵流寇、湖匪恶棍侵害的工具。此外,摔跤、石锁、飞钹以及大刀舞、盾牌舞等等,也逐渐被引入到军事训练与战争中,成为抵御外敌、保卫家园的重要途径与方式。

2.2休闲娱乐的功能

传统体育文化来源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是人们生产、生活的真实反映。古时的人们以生产生活为基础,在劳动的过程中,人们巧妙对各种生产技术、技能进行提炼与升华,创造了各种各样的传统体育项目,在使身心得到愉悦的同时,也改变了枯燥乏味的生活状态。如江南水乡的“摇大橹”,表演时各个角色之间互相逗趣,配合默契,表情丰富,在行进中逢店必唱,唱词随着店铺行业随机应变,即兴发挥,幽默诙谐,体现了水乡人们的生活情趣。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人们闲暇时间的日益增多,传统体育文化的休闲娱乐功能更加凸显。特别是对于历史上比较注重祭祀、信仰功能的民间舞蹈、仪式等等,人们也加入了越来越多的娱乐元素,逐渐由娱神、敬神转向娱人、娱乐的群众活动,成为集祭祀、娱乐、旅游、消费等于一体的理性文化形态,例如各地出现的传统体育文化节等等,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载体与平台。

2.3寄托信仰的功能

传统体育文化所具有的符号结构以及心理结构决定了传统体育项目必然与人类的价值观念产生关系。事实上,信仰的行为调节和意义寄托,赋予人们生活的秩序和价值取向,通过庆典中信仰行为的尽情投入,人们在这非常时间里,以仪式的庄严和节日的欢腾见证和感受,生活因此变得有念想、有追求、有敬畏、有荣光。一些传统体育文化就产生于古人的庆典仪式,如各种民间舞蹈、各类龙舟竞渡等等,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讲,传统体育文化从本质来看就是社会群体的文化行为,这种行为往往带有约定俗成的因素,寄托着人们驱避灾疫、祈求降福的信仰与追求,并经过代代相传,最终形成现在的各类传统体育项目。所以,一些传统体育项目的存在是人们寄托信仰的重要手段,如我国各地都有的民间傩舞,如常州的“跳五猖”,该项目始于西周,是在祭祀神灵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一种民间舞蹈。五“猖”是指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神灵,也称五方帝君,一般在春节期间表演,表演时,身着古装的村民按各自角色挑篮、扛旗、敲锣、打鼓,鞭炮齐鸣,一派欢腾景象。虽然目前我国受现代体育文化的浸淫,但一些传统体育文化仍然承载着人们的价值追求与信仰寄托,成为传统体育文化能够在现代文化立足的内在动力。

2.4维持秩序的功能

民俗具有社会调节与控制的功能,它通过自身所具有的不成文程式化规矩属性,对其流行范围内的群体成员的行为和意识有约束作用,通过对社会各种关系和行为及意识进行规范,来维护这种民俗所流行区域内的民众群体利益。社会人类学认为:“无论是强制性的还是非强制性的社会控制,都通过外在强制和内心觉悟两个途径达成”。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大都产生于中国的封建社会,在封建统治阶级无力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的时期,由于传统体育文化具有一定的心理结构,是社会精神与意识的体现,代表着人们对这些行为的认同。这种情景下,传统体育项目所具有的价值信仰体系、符号象征体系,都能形成对人们行为进行约束的作用机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社会成员的自我觉悟,从而弥补统治阶级管理的不足,有效维持地方的社会秩序。例如礼、德一直是传统武术传承方式的法定规则,“未曾习武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这种礼仪也成为封建社会调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天地关系的重要形式,有利于调节生活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结构与功能范式下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路径

3.1营造文化生态环境,保障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时空机会

由于传统体育文化具有一定的时空结构特征,因此赋予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时令空间”,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是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我国的节假日制度开始在春节放假的基础上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等法定假期,由于我国一些传统体育文化,如赛龙舟、舞龙舞狮等是以节日为载体存在的,法定节假日制度的制定为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了发展的时间保障。地方政府可以立足具有本地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为这些项目专门设立时间、节令,促进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走向周而复始的连续循环。《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在“十一五”期间,确定10个部级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较为集中的区域,实施整体性保护。对于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所需要的空间环境,可以根据分布情况建立传统体育项目的“生态文化保护村”、“生态文化保护园”等等,为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空间,这样既可以为传统体育文化设立最安全的保障,又能将传统体育文化的本真状态保存在其所属的环境之中,使之成为“活文化。

3.2建立活态传承机制,促进传统体育文化的原生态性保护

传统体育项目的表演不仅仅是简单的肢体动作,往往还凝聚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因此,只有通过对传统体育文化的“活态”表演,才能保护传统体育文化的原生态性、整体性。正如吴文科委员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就是‘活态性’,必须进行活态的保护而不是博物馆式的保护”。构建活态传承机制首先需要寻找及培养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人,“只有拥有自成体系的传承人队伍,才能使文化遗产更好地保持‘活态传承’状态。”一方面,针对已具有传统体育项目表演技巧的传承人,政府应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与精神奖励,减少他们的成本开支,提升他们的传承工作的意识与热情;另一方面,针对传承人缺失的传统体育项目,政府应积极遴选适合传承工作的人员,并对他们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尽快掌握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表演技巧,主动参与到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其次,政府需要提供一定的政策制度支持,包括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与保护的政策文件,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资金配套以及监督、评估机制等,只有构建不断完善的活态传承机制,才能使传承体育文化具有的“能指”与“所指”符号被世人所了解,利于其传承与发展。

3.3重视精神内核建设,积极提升传统体育文化的社会认同度

事实上,我国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太极拳、龙舟竞渡等等,经过多年的文化凝练,早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的心理文化品质,逐渐成为一种民族生活方式。所以,传统体育文化在保护过程中更要重视对项目的精神结构,发扬其所承载的忠义廉耻等精神内涵。现实中,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忽视精神内核的因素,陷入盲目追求比赛成绩的境况,使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有其形”而“无其核”。因此,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更需要重视其精神内核建设,并不断提升传统体育文化的社会认同度。首先,需要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导向作用,广泛介绍传统体育文化的源与流,以及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品质,提升社会公众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认知。其次,建立传统体育文化的志愿宣讲队伍,以传统体育项目爱好者或传承者为基础,广泛向社区居民、学校学生等宣传或示范传统体育项目,提升传统体育项目在公众中的认同度。再次,还需要鼓励体育文化研究专家与学者积极介入,充分挖掘与研究传统体育文化,在提升自身知名度的同时,还能进一步丰富与完善传承体育项目的精神意蕴。

作者:张红 刘红建 单位:南京晓庄学院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