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

关键词:流通体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社会物流总费用;产业结构高级化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加快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能在更大范围内联系生产与消费,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流通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推动流通体系建设,形成覆盖全球、安全可靠、高效畅通的流通网络,流通运行效率和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规划》中推动流通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流通体系建设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部署的战略要求,开启“十四五”时期流通体系建设的新篇章。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如何通过流通体系建设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则成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二者统筹部署这一战略要求的关键所在。基于此,笔者对构建指标分析我国流通体系建设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提出流通体系建设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路径,具体包括产业创新发展、产业集群发展、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协同发展和产业开放发展,并根据理论分析提出流通体系建设背景下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流通体系建设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根据《“十四五”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对推动流通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以成本、效率和质量为导向,发挥现代流通体系在促进国民经济循环中的重要作用。采用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衡量流通体系建设水平这一指标进行分析。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特征是质量更高、效率更高。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否“高的”标准是迈向价值链高端,或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参照现有文献的处理方式,笔者选取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衡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水平。为使测算结果更加简洁有效,具体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第三产业产值和第二产业产值之比进行表示。该指标的数值越大,说明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水平越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从2013年开始逐渐从以制造业为主转向以服务业为主,这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故选取我国2013年之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测算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水平所使用的数据来自相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测算流通体系建设水平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物流统计》和《中国物流统计年鉴》图1为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及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测算结果。从显示的时间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从2013年的18.0%下降到2021年的14.6%。在整个样本期内,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的下降趋势在2018年之后则有所放缓。对此可能的解释是,从2008年之后以高铁为重点的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了国内国际、跨区域间的互联互通水平,使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资源要素的空间流动更顺畅有序,从而导致区域之间物流体系更加高效运转。新冠疫情的爆发迫使各地区采取“封城”、“封路”、断航、人员隔离等防疫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物流成本,但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后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依然并没上升。该指标的测算结果说明,我国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物流体系的运输效率,对流通体系建设形成强有力的支撑。在整个样本期内,产业结构高级化指也呈现增长趋势,但在2020年之后其增长趋势有所下降。该指标的测算结果显示,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水平与流通体系建设水平呈现同步变化趋势。这也说明,现代流通体系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重要支撑。为直观显示流通体系建设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空间变化特征,以我国各省份为样本,运用热力图对新冠疫情爆发前的2019年中国各省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及产业结构指标进行可视化,结果如图2所示。从我国各省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的热力图可以看出,流通体系建设水平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地区逐渐递减的空间变化特征。与之相对应,各省份的产业结构差异也与流通体系建设水平的空间变化特征一致。具体来说,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省市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最低,第三产业占比远远超过第一产业占比和第二产业之比。而河北、山西、内蒙古、新疆、宁夏等省区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较高,第一产业占比和第二产业占比也相对较高。指标的热力图更直观地显示出,我国各省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与流通体系建设呈现同步变化趋势,再一次初步说明现代流通体系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创新+集群+融合+协同+开放”多元发展路径构建

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内涵的表述,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包含产业创新发展、产业集群发展、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协同发展和产业开放发展等5个方面。根据《规划》对流通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及发展方向,流通体系建设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重要支撑正体现为上述方面。基于此,笔者根据经验事实和学理逻辑从以上方面提出流通体系建设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多维路径,并针对不同的影响路径分析其作用机理和机制。

1.以信息和要素充分流动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分析

(1)流通体系建设作为连接供给和需求的中间纽带,既能推动生产环节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又能及时响应需求以促进消费升级。所以,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的信息共享促进产业创新发展。

(2)流通体系建设实现产品和要素在更大空间范围的流动,进而导致市场规模扩大。根据“市场范围假说”,市场规模扩大会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中的专业化分工深化。专业化分工深化有利于生产率提高,从而促进产业创新发展。

2.以降低运输成本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分析流通体系建设助推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并由此创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竞争优势。流通体系建设形成高效顺畅的流通网络降低产品和要素的运输成本,进而有利于实现市场一体化。根据集聚经济学的学理逻辑,市场一体化促进多条相关产业链条上具有关联关系的企业在某个增长极集聚以充分发挥集聚经济效应。这种类型的产业集群使企业在地理上临近能显著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以及促进企业之间的学习效应和技术扩散效应。在宏观层面,产业集群也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进而形成国家竞争优势。

3.以“物流+制造”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分析流通体系建设推动商贸、物流、交通、金融、信用等有机衔接,生产和物流的边界日益模糊。现代流通体系的发展目标就是渗透到所有生产环节,生产过程、物流过程、消费过程密不可分。例如,数字化、智能化的电商、快递等新业态模式,可以融入生产的每一个环节,“物流+制造”的产业组织变革使线性价值链向网状产业生态圈模式转变,使企业间产生更强的学习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从而促进产业高级化发展。

4.以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促进产业协同发展的路径分析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需要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堵点,形成4个环节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1)在生产环节,流通体系建设提高生产物流效率,使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循环往复,动态更新。

(2)在分配环节,一方面,流通体系建设能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创造更多的社会物质财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另一方面,流通体系建设扩大贸易和物流规模,有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3)在流通环节,一方面,流通体系建设能够促进“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形成有机整体;另一方面,能够实现物流环节、物流体系的标准化、智能化和国际化。

(4)在消费环节,流通体系建设通过电子商务、运输服务优化、物流信息共享等方式提升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

5.以信息和数据资源红利促进产业开放发展的路径分析在新发展格局下,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需要实现更高层次的国际产业分工和协作的产业开放发展模式。

(1)流通体系建设实现将国际市场需求信息向国内产业链的精准传递,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2)流通体系建设带来信息和数据资源红利,相关细分行业更容易占据国际分工的优势地位,以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进而助力国内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三、以“五位一体”的策略实现多元发展路径

1.加强流通体系建设的政策引导实现产业创新发展

(1)要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借助我国的制度优势,以政府“有形之手”保障流通体系建设中顺畅运转。具体可以用积极的财政政策精准解决国民经济循环各环节“堵点”“卡点”问题、通过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支持保障重点行业产业链稳定运行、通过免征快递收派服务增值税等措施。

(2)政府需要着重解决流通领域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加大风险投资基金和生态孵化降低流通企业创新创业风险。具体可以通过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作用、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力度等措施。

(3)流通体系建设需要中央政府集中统筹布局,以推动实现区域政府之间立资源共享、责任分担的互利互惠合作关系。具体可以通过创建区域共同市场、通过数字化治理实现政务服务一体化等措施。

2.健全和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实现产业集群发展

(1)要构建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将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引入现代物流体系,实现物流服务各环节资源、信息的共享,发挥现代物流体系的最大功效。具体可以通过数字化转型夯实智慧物流发展基础、以智慧化促进物流业态模式创新、以网络化激发现代物流发展活力等措施。

(2)注重物流服务网络布局建设。要完善城乡多层次商贸网络,让全体国民享受发展红利,从而激活消费潜力。重点是以城市群尺度为空间载体,建立城乡双向物流通道。

(3)健全冷链物流设施体系。关键是加强农产品储存、配送等设施建设,补齐生鲜农产品流通“最先一公里”短板和“最后一公里”冷链物流服务效率。加大冷链物流全流程监管力度,消除“断链”隐患,减少生鲜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损耗。

3.以培育国际物流企业品牌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1)引导我国物流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制定国际物流标准。具体可以通过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制定物流标准,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相应政策法规。

(2)由政府搭台,鼓励优秀物流企业参与和承办世界级物流博览会,提高物流领域话语权。

(3)支持物流企业网络化发展,引导大中小企业基于流通供应链、数据链、价值链开展深度对接,构建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流通新生态。通过将所有企业掌握配送物资、存储物品和实施资源公布在物流信息网络平台,提高物流信息化。

4.以双循环战略思维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1)实行统一市场准入标准,打破市场分割以促进市场整合。这需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战略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

(2)优化商贸、物流等设施布局,构建覆盖全球、安全可靠、高效畅通的现代流通网络,发挥现代流通体系的市场连接和产业组织作用。

(3)推动现代流通企业网络化发展,构筑成本低、效率高、韧性强的流通运营渠道。可以通过发挥企业主体地位,支持流通企业做大做强,并整合运用商贸、物流网络和全球资源。

5.以推动内外贸物流一体化实现产业开放发展

(1)支持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搭建出口转内销平台。具体可以通过支持出口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多渠道支持转内销、依托大型电商平台对中小微外贸企业加大直贷业务等措施。

(2)发展外贸新业态。具体可以深入探讨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支持发展保税进口、企业对企业(B2B)出口等模式,鼓励跨境电商平台完善功能。

(3)通过物流服务渠道整合全球资源,弥补我国产业链对关键原材料的过度依赖,以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四、结语

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通过流通体系建设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是贯彻落实二者统筹部署这一战略要求的关键所在。流通体系建设通过产业创新发展、产业集群发展、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协同发展和产业开放发展这五位维路径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在流通体系建设背景下,应该从加强流通体系建设的政策引导、健全和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培育国际物流企业品牌、推动内外贸物流一体化等方面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

作者:郭旭彬 余谦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中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