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网站优化论文范文

网站优化论文全文(5篇)

网站优化论文

第1篇:网站优化论文范文

1.1变电站接电网中变电站的工作人员出现的问题

在变电站接入电网时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在没全面检查变电站各种基础设施和供电设备时就接入了电网之中,这样不仅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任,而且也是对自己的生命和其他工作人员生命极其不负责任的现象,一旦接入了电网,那么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电力输送到变电站当中去,如果变电站中的设备不足以承受住这样的电力,或者变电站中的设备出现问题,这些情况都会导致电力在变电站中发生重大的电力事故,事故对变电站和变电站中工作人员的安全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直接或间接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变电站发生事故也会对用该变电站的用户和企业单位造成影响,要知道当今生活大部分都是需要电力来维持使用的,离开了电力就会全部陷入瘫痪之中,间接的损失那也是相当大的。

1.2变电站接电网时变电站中设备的损坏导致的问题

一般来说,现在的变电站建造时间已久,变电站中的很多设备比较陈旧,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变电站一般会定期检查机器设备,然而有时的一些设备的损坏也是人们不能预想的,变电站中机器设备比较复杂,有时一些问题平时检查很难查出来。在变电站接入电网中时发生了机器设备零件的损坏现象,不仅会直接破坏变电站接入电网的进程,而且还可能导致机器着火等事故,这将直接危险到了电力系统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还有可能会使变电站各个系统的稳定造成威胁。

1.3变电站接电网时出现断电造成的问题

在变电站需要接入新的电网时,可能会出现一定时期的断电现象,但是这段时间不会太久,由于一些用户或者企业未能及时收到通知说明要断电的情况,一些用户或者企业在工作时间段发生断电的现象,对机器和企业的效益造成重大的损失,这些问题追究起来都是变电站未能在断电前让用户和企业都能了解到断电的通知。彭宁宁桂林丰源电力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1.4变电站中电力的稳定性影响

变电站对其电力的电流电压和频率的稳定性也是有要求的,一般性的小波动对变电站是没有太大的影响的,然而在通入频率较大的电流时就会对变电站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可能会造成变电站的运行受到影响,出现停运现象,严重的可能会对变电站系统内部的各方面造成损坏,从而会造成变电站系统的瘫痪,造成下路的用户和企业的断电并造成各种经济的损失。总之,稳定安全的变电站系统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二、110kV变电站接电网时接地的重要性

变电站接电网时接地的步骤是必不可少的,接地的作用可以在发生走电漏电时起到作用,有了一个良好的接地系统的保护,变电站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发挥出更稳定更安全的性能。对于变电站接地设计要满足不同安全规范的要求,使其在变电站中防电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三者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接地还可以满足系统电磁兼容的要求,能够有效的提高变电站弱电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具有很重要的影响。造成变电站接地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因素是接地网电阻过大,接地网电阻过大可能是由于施工工艺和施工人员焊接的不好造成的。在接地系统完成后,要对挖出的泥土填埋回去并要夯实,因为不同的土质对接地网的阻值会有重大的影响。而且在不同的温度和季节接地的阻值也会大不相同。在变电站接电网之前要对其进行电阻的测量后再进行。

三、变电站接电网的优化措施

针对变电站中工作人员的疏忽问题,应该在检测机器的重视度上在工作人员之间得到重视,在全面检查过后再接入电网之中去,不能有一丝的松懈出现。在机器的检查方面要多做几次检测,在多次检查过后发现没有问题之后再接入电网之中,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和其他人的生命开玩笑,所以应最大程度上的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针对变电站中设备的自身损坏的问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定期检查中对发生问题的机器零部件进行及时的修理或更换,等到发生问题时就已经晚了。在定期检查时也要按时进行检查,不能疏忽大意,要对机器的每一个部件都进行详细的检查。针对变电站接入电网时发生断电的现象,要提前在用户可以见到的地方贴停电的通知,避免居民的担心,并说明原因和情况,特别是在夏天要尽快回复电力。接地在变电站接电网中也是相当重要的,影响接地的阻值也要进行优化,对于泥土的阻值过高的问题可以采取降阻剂或者进行局部的换土,这种方法可降低接电网附近的土地电阻率,并可以尽量的减少接触电阻。在接地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还可以适当的增设接地体,通过增设水平接地体并且加深深埋垂直接地体从而达到降低阻值的效果。

四、总结

第2篇:网站优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科技期刊;药学;官方网站;新媒体;媒体融合

2015年4月10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1]。意见指出,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把传统出版的影响力向网络空间延伸,是出版业巩固壮大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迫切需要,是履行文化职责的迫切需要,是自身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作为展示科技学术成果的文化阵地,科技期刊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是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趋势,也是科技期刊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媒体出版浪潮滚滚而来,近10年间,科技期刊着力加强新兴媒体融合出版,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App等的数量、质量均显著提升[2-3]。官方网站是期刊树立品牌形象的重要窗口,是读者、作者、编辑和审稿人交流的主要平台,是期刊为读者提供全方位服务的重要媒介。近年来,围绕科技期刊网站建设的分析与研讨也越来越多,如就期刊网站建设的整体情况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2],或者就某区域内或专业领域内期刊网站的不同侧面进行相关研究[4]。本文拟调研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中药学类期刊网站建设情况,并分析《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网站的改版情况,提出药学类期刊网站建设的优化策略。

1药学类科技核心期刊网站的建设情况调研

1.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202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的药学类期刊,共47本。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搜索期刊名,搜寻其官网,并识别其官网是否属于官方认证。调研时间为2020年12月,调研内容包括,是否有官网、服务商、网站类型、期刊基本信息、在线投稿系统及投稿服务、论文资源及开放获取、扩展内容和用户服务等。

1.2基本情况

在所调研的47本期刊,有42本(89.4%)期刊有官方网站,其中41本期刊的官方网站为百度认证网站,即百度搜索词条后有蓝标“官方”二字,官方认证给网站的真实性以保障,有效防止各类钓鱼网站假借期刊之名骗钱、骗稿;另有1本期刊虽有网站,但无百度认证。故调研样本为42本有官网的期刊,其官网的服务商包括玛格泰克(31%)、勤云(15%)、中国知网(15%)、北京仁和汇智(11.5%)、AME Publishing Company(4%)、自主研发(4%)等。

1.3网站类型

调研样本中,绝大多数(92.3%)为期刊网站,即该网站主要为该期刊的读者、作者、编辑、审稿人提供投稿、审稿、查稿、了解期刊相关资讯的服务。另有少部分(7.7%)的网站兼具行业网站的功能,该类网站能给网站访客提供更全面、前沿的行业知识、新闻、信息、数据等,同时网站的建设也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经济、人力 成本。

1.4期刊基本信息

塑造期刊品牌形象,对期刊进行介绍、宣传、展示是网站的重要功能之一,对于期刊基本信息、数据库收录情况、获奖情况、编委会成员、期刊要闻动态等的展示是期刊网站必不可少的内容。被调研的所有42个期刊样本,都在网站首页登有期刊介绍,明确介绍了期刊刊号、主办/主管单位、出版单位、刊期、收稿范围、主编、联系电话、电子邮件等基本信息。有73.8%(31/42)的期刊在网站登出了数据库收录情况,其中有42.9%(18/42)的期刊将此信息放在网站首页醒目位置;有42.9%(18/42)的期刊在网站登出期刊获奖情况,其中有19%(8/42)将此信息放在网站首页醒目位置。有85.7%(36/42)的期刊首页设置了期刊信息动态栏目,绝大部分栏目信息更新及时、频繁,而有少数网站存在此栏目版式混乱,或久未更新的情况。有88%(37/42)的期刊网站刊登了现任编委会成员名单,有些期刊还配上了专家介绍和照片;仅有少数(12%,5/42)期刊网站有编辑部成员情况介绍。

1.5在线投稿系统及投稿服务

在线投审稿系统的开发水平是期刊数字化的重要指标之一[5],期刊网站的投稿指南等内容的设置也体现着网站的作者服务功能,完备的作者服务功能可引导作者正确撰稿、投稿,有效防范学术不端,并最终提高稿件学术质量。所调研的42个期刊官网均设有在线投稿系统,开发方包括玛格泰克、勤云、中国知网、Schlarone等。绝大部分(95%,40/42)网站都写明了投稿要求,从收稿范围、稿件总体要求,以及稿件的题目、摘要、前言、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统计学方法等撰写规范等给予作者详细的撰写指导,有的期刊还针对不同栏目给出了具体的稿件撰写指南。论文模板能够更为直观地指导作者撰稿,有42.9%(18/42)的网站提供了论文模板服务,这其中有些期刊针对不同栏目给出了不同的模板或范文,供作者参考。著作权的转让是稿件正式出版的重要环节,故而绝大多数(85.7%,36/42)期刊网站了版权转让协议文件。学术不端及科研诚信问题已成为当前学术界及出版界讨论的热点问题[6],期刊根据各自学科特点制定专门的出版伦理规范已是势在必行。此次调研中,有31%(13/42)的期刊在网站了出版伦理规范,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界定,并从作者、审稿人、编辑三方规定了出版伦理,规范了出版行为,有效防范出版过程中的学术不端。

1.6论文资源及开放存取

论文资源包括当期目录、开放存取、过刊浏览、在线预出版等,是期刊网站建设的核心部分,关乎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网站点击量、信息传播的效率,以及期刊的社会效益等[4,7]。有85.7%(36/42)的期刊官网及时上传了当期目录,少部分期刊存在目录上传不及时,或没有当期目录。开放存取是出版界利用互联网推动科研成果自由传播的一种出版机制,期刊网站上论文的开放存取程度对论文本身及期刊的学术传播力都有影响[8]。有61.9%(26/42)的期刊实现了论文开放存取,在网上公开全文,供读者免费获取,其中《中国药理学报》作为全英文的期刊,采取了部分国际学术期刊使用的有时限的开放存取,即公开发表一年以后可免费阅读。过刊浏览是期刊为方便读者查阅本刊已发文章而设置的栏目,从文献/图书情报学角度来说,过刊全部上网,对于期刊有重要意义。由于过刊全部上网是一项工作量较大的工作,故被调研的期刊中,仅有35.7%(15/42)的期刊实现了过刊全部上网。在线预出版是针对经过严格“三审制”审查初步录用的、还未确定年卷期页码的稿件进行优先数字出版,目的是加快出版速度,抢占学术制高点和优先刊发权。可能由于预出版的即时性及不确定性,仅有14.3%(6/42)的期刊实现了在线预出版。

1.7扩展内容和用户服务

期刊网站除了期刊基本信息、在线投稿系统及投稿服务、论文资源及开放存取3大模块外,作为一个开放的网络信息平台,还必须具备各种用户服务功能及丰富的信息承载量。调研显示,有76.2%(32/42)的期刊有下载中心栏目,栏目中包括有投稿/审稿流程视频、栏目投稿要求、论文写作规范等文件,供作者下载使用。被调研的所有网站都有友情链接栏目,提供了行业内的资源互通和期刊扩展服务。一些期刊网站还有一些特色栏目,如行业新闻、编辑讲堂、佳文荐读、云课堂、重点文章推荐、E-mail Alert、RSS订阅等。

2《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官网改版过程及效果分析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网站于2020年5月进行改版。原网站为玛格泰克二代系统支持,包括期刊简介、投稿指南、在线投稿、在线期刊等基本栏目。改版后系统升级为玛格泰克三代,重新设计网站首页,设置栏目。首页内容包括本刊动态、期刊数据库收录证书及获奖证书展示、在线审投稿系统、编委会成员、当期目录、过刊浏览、文献点击/下载排行、研究进展、写作规范、研究进展、编辑部风采等。重点改进项目如下:1)参考同类中英文期刊网页设计,将首页显示条主色调统一为淡蓝色,视觉上更清爽、醒目、美观。2)首页头部期刊名下增加期刊数据库收录信息,能够更好地宣传期刊,让作者对此信息一目了然,便于其选择。3)首页布局方面,将本刊动态、期刊获奖证书、当期目录、点击下载排行、研究进展等栏目放在醒目位置,更便于作者掌握期刊动态信息,阅读文章,了解行业最新最前沿的研究进展。4)首页增加本刊出版伦理规范,包括中英文版本。5)首页登出最新的编委会成员信息,并添加编委会成员简介及照片。6)新版网站实现了所有过刊全部上网。7)改版后实现网页可一键分享至微信或微博。经过改版后,网页设计更美观,内容更丰富,突出重点,更全面地展示期刊信息,为作者、读者、审者提供更全面、详尽的审投稿服务和知识服务。期刊于2020年6月完成改版,改版前后(5、6、7、8、9、10月)的网站访问次数分别为4 759、5 293、5 395、5 507、6 956、9 087,可以看到改版后访问量显著提升,说明改版有助于扩大网站影响力,吸引访客,并有助于提升期刊的学术传播力。学术期刊的网站建设渗透在办刊日常的点点滴滴中,期刊虽完成了改版,但仍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和优化。例如:1)新设置的栏目需要更加积极地更新,及时前沿信息动态,如述评文章、指南、共识等;2)应利用更多元化的新媒体传播手段,实现媒体融合出版。

3药学科技期刊网站优化建设的策略

3.1国内药学科技期刊网站建设现状分析

在本文调研的药学科技核心期刊中,仍有10.6%(5/47)的期刊没有官方网站,可能是由于网站未建设、未认证、未备案等原因,应尽快建立或完善完备网站建设,以提高期刊的网络展示度。有部分期刊未在首页醒目位置刊登期刊数据库收录情况和获奖情况,应完善期刊基本信息的展示,加强宣传展示度。投稿服务方面,有部分期刊因为栏目差异性较大等原因,未给出论文模板,应根据不同栏目的要求选定范文,供作者参考文章格式、撰写规范等。出版伦理规范建设是防范学术不端,净化学术环境的重要手段,我们注意到仍有69%(29/42)的期刊网站未刊登出版伦理规范文件,应着力加强出版伦理规范建设,规定出版伦理细则,并公布在网站上。开放存取能够实现信息价值最大化,促进信息自由传播[9],但仍有38.1%(16/42)的期刊还未实现论文开放存取,有的直接链接到知网,需要付费才可以下载。被调研的相当一部分期刊(64.3%,27/42)未实现过刊全部上网,对于创刊时间较长的期刊,此项工作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3.2药学科技期刊网站优化建设的建议

3.2.1提升开放存取比例,加强在线预出版建设。实现开放存取是学术期刊扩大影响力、强化学术传播力的主要途径之一。针对当前部分药学类科技期刊未实现开放存取的问题,首先要提升编辑对期刊开放存取的重视程度,关注期刊开放的连续性、实时性与完整性,实现过刊全部上网,将创刊以来所有刊出文章的题目、作者、单位及PDF全文按照各期目录完整上传至网站,供作者免费阅读。本次调研中,仅有少部分(14.3%)的期刊有在线预出版或最新录用栏目,如《中国药科大学学报》《药学学报》等。此类栏目刊登经编委会审查通过的录用文章,这些文章尚未确定具体刊出日期,其个别内容可能与最后的发表版本稍有差异。在线预出版有助于取得首发权,便于文章的传播和被引用,是增加学术传播和交流效率的有力手段。3.2.2增强内容服务,强化互动交流。期刊网站是纸刊内容的延伸和扩展,完善的网站建设需设置完备的客户服务功能和足够的内容承载量,通过全方位展示期刊相关的信息,以及行业的前沿资讯,为访客提供全面、及时的内容服务。例如《中国药房》《中国新药杂志》网站都是兼具期刊网站与行业网站功能,首页设置了医药资讯、新闻资讯、学术活动、行业热点、佳文荐读、征文活动等栏目,且更新非常频繁,紧跟行业发展动态,以期刊网站为平台,实现行业资讯的流通,有助于期刊和行业共同发展。此外,期刊网站还应加强在线留言、期刊动态、友情链接、下载中心等扩展功能的建设,加强与读者、作者、专家的互动与交流[10]。如《中国药理学报》网站设置栏目,专门感谢各期杂志的审稿人,强化了编辑部与审稿团队的协同 协作。3.2.3加强英文网站建设。国际化和网络化是期刊发展的趋势,加入国际知名期刊集群是医药类科技期刊的一大发展目标,期刊官网的国际化是期刊走上国际舞台,扩大国际影响力的有效途径[11]。此次调研的期刊中,除国内主办的英文刊之外,多数中文刊官网的英文版建设较薄弱,多数仅为将栏目翻译为英文,栏目下并无英文内容,而英文在线目录一般是系统自动识别文章英文摘要生成的。期刊在此次的网站改版中,在英文版期刊网站中添加了出版伦理规范文件的英文版,但英文网站的建设仍较欠缺,应将英文版页面作为一个独立的页面打造,介绍国际学术动 态等。3.2.4借助新媒体技术,实现媒体融合出版。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期刊官方网站作为新媒体出版的形式之一,应与微信公众号、微博、App等手段结合,并与传统出版并驾齐驱,实现媒体融合出版。本次调研虽未对各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应用情况进行统计,但可以看到,有部分期刊在网站醒目位置列出了微信公众号二维码,扫码即可关注。总体来说,本次调研的药学类科技期刊的新媒体技术应用种类较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向走在媒体融合出版前沿的期刊学习借鉴。例如《临床肝胆病杂志》的官网有新媒体集群栏目,从网站可直接获得杂志的微信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抖音、推特等账号的访问链接,通过多种新媒体平台,吸引国内外的作者和读者,有效扩大期刊影 响力。所谓媒体融合出版,并非是摈弃传统出版模式,而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交互融合,此过程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必不可少。本次调研的期刊网站,有的提供了作者投稿、专家审稿等流程的操作指导视频,有的在首页设置了云课堂,可以回放学术会议视频,而真正实现利用多媒体手段多次开发学术资源的期刊并不多,可以借鉴国外一些著名医学期刊的经 验[12]。如《柳叶刀》杂志在网站上为重点推荐文章配上导读、作者访谈录音(20分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定期上传临床医疗视频,供会员使用;《英国医学杂志》对文章内容进行提炼、整合,开发出具有交互功能的信息图。

4总结

第3篇:网站优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渠道;投稿网站;写作技巧;论文选材

一、难

(一)论文产出少

我区农牧区学校采取的寄宿制管理形式,工作的繁忙使得中小学教师进行论文写作的时间少,论文的产量低;其次他们对论文写作的作用存在误区,认为进行论文写作无益于教学和管理工作,写论文是为评职称服务的,因此并未对教学和管理工作作深入思考。由于缺乏自我反思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论文写作上花费心力较少,导致写出的论文数量和质量呈现双低趋势,投稿时往往被拒。

(二)发表渠道单一

西藏地广人稀,各地区之间相距较远,消息流通相对闭塞。广大村镇学校的教师收到外界的消息不够及时,渠道较单一。除了学校订阅的包括《西藏教育》在内的少数教育类期刊外,对多数业界较为知名的教育类期刊、设置教育类栏目的其他期刊了解不多。由于投稿渠道单一,除了从这些纸质版期刊上找到投稿方式外,朋友之间也会相互获知投稿方式,再者就是从网络上寻找投稿渠道,但这种方式风险大,容易遭遇投稿陷阱。

(三)遭遇投稿陷阱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大增加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我区广大中小学教师也往往通过互联网进行论文投稿。由于互联网复杂的环境,他们对网络投稿往往缺乏辨别力,从而遭遇投稿陷阱,损失财物和精力。这类投稿陷阱形式多样,让人防不胜防。

1.盗用正规期刊的刊名

此类非法期刊盗用正规期刊的刊名,随意杜撰非法刊号进行刊印。如在某个网站上,由某某信息中心主管,某某公司主办的期刊《教育》,其刊号为CN50-9238/G,但是在国家新闻出版的管理单位网站上查到的《教育》这本期刊是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其刊号为CN14-1331/G4。即同一本期刊有两家主管主办单位,有两个不同的刊号。显然前一个《教育》是非法期刊,因为按照国家规定,一个期刊有且只能有一个刊号,不可能存在同一个期刊有两种刊号的情况,而期刊真伪是以国家新闻出版的管理单位网站上的新闻出版机构查询中查到的刊号为准。已有多位教师反映他们曾在这个网站上进行投稿,并拿到纸质版的期刊,经反复核查,皆为盗用正规期刊的刊号出版的非法期刊。因此教师们通过网络进行投稿时要提高非法期刊的辨识能力,不给这些非法期刊存在的市场和生存空间。

2.盗用正规期刊的刊名刊号

此类非法期刊盗用正规期刊的刊名刊号,将投稿者的论文进行刊印,假借正规期刊的封面非法印刷期刊的内文。我区部分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类正规刊物接触不多,知晓某些知名期刊刊名,如《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基础教育课程》等,但并未掌握其正确投稿渠道,也从未看过这些正规期刊的纸质版。被不法分子掌握了这些情况后,他们以短信、微信、电子邮件等方式,或者在网上制作非法投稿网站,诱骗急需投稿的教师掉入他们的投稿陷阱,以索要版面费并印制非法期刊进行诈骗,使这些教师既损失了财物,又不能顺利。

3.出版没有备案刊号的期刊

一类是杜撰非法期刊刊号进行收费印刷并寄给作者;另一类是期刊以前有标准刊号,并加入各大期刊来源数据库,后来因停刊被取缔刊号,在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网站查询后出现暂无数据。《世界文学评论》在2012年之前是有正规刊号的期刊,根据国家政策和规定,《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编辑部同长江文艺出版社合作出版的《世界文学评论》集刊于2012年11月1日正式停刊,那么期刊在此之前发表的论文都是有效论文,在此之后如有人盗用其刊号进行刊印,所刊印发表的论文则是无效论文。

4.假借《西藏教育》名义收费

《西藏教育》作为我区唯一一本涵盖所有学段的教育类期刊,为全区教师提供了重要平台。但编辑部发现有不法分子盗用本期刊的刊号在互联网上建立伪网站进行非法出版。因此在网上搜索《西藏教育》的官方投稿系统时,要认真辨别,坚持《西藏教育》与中国知网合作的期刊采编投稿系统作为唯一网站进行投稿。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假借《西藏教育》编辑部名义,采用短信、微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发送不实信息,即关于在2016年参加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远程培训时的教学设计被选登在《西藏教育》2018年的专刊上,并收取相关费用等信息。这种需要缴纳相关费用的信息都是非法诈骗信息,编辑部在接到相关作者的电话举报后立即采取相关手段给予辟谣,并在网络和期刊上了声明,重申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或个人征稿、审稿,也未有2018年国培专刊。《西藏教育》的投稿方式只有官方公布的两种,邮箱投稿和网络系统投稿且《西藏教育》上发文章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版面费等费用。以上都是较为典型的网络投稿陷阱,需要广大教师提高真伪期刊的辨别能力。此外还要注意另一种情况,即将在未加入各大期刊来源数据库的期刊,这类在超星、知网、万方、维普等几大数据来源平台未入网的期刊不能否认其正规性,只是不好进行鉴定。如《明日》期刊入网的文章只有2018年的,那么2017年及以前发表的文章如何验证真伪,这给职称评定增加难度。

二、拓宽渠道

针对难的问题,拓宽渠道是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法。投稿渠道单一、网络环境的复杂化都容易使作者遭遇投稿陷阱。要拓宽论文的发表渠道,首先是要掌握辨别投稿信息真伪的方法,并熟悉正确的投稿途径,提高投稿的成功率。

(一)验证期刊真伪

按国家的相关规定,所有正规出版的图书、报纸、期刊等都会在新闻总署进行备案,因此验证期刊的真伪可以登入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办事服务找到新闻出版机构进行查询。以期刊为例,点击后输入媒体名称进行查询,如果是正规期刊,就会出现与之相关的刊号及其他信息,否则会出现暂无数据。

(二)规避投稿陷阱

在大数据时代,利用互联网查询各类期刊的投稿方式已经较为普遍。然而网络环境纷繁复杂,收费发表文章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产业,市场化日趋兴盛的今天,诸多期刊收取版面费发表文章似乎成了行业内的规则。既已成为市场化产业的一部分,必然也需要有自己的生存方式,版面费是这些市场化期刊生存的重要方面。不法分子正是以此为契机,混迹于互联网,建立非法网站,通过盗用正规期刊的刊号大行违法造假之事,收取版面费后印制非法期刊来谋取利益。通过调查发现我区受此非法产业侵害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因投稿渠道单一陷入这些投稿陷阱中的农牧区教师。他们在浏览这些投稿网站时,一旦联系小窗口跳出的在线咨询,后台工作人员迅速做出回应,并启用制定好的骗术将其一步步引入陷阱。警惕此类情况实属必要,不建议通过第三方网站进行投稿,如果搜索到第三方网站,可以查看期刊的官方投稿方式和编辑部联系电话,确认后再进行投稿。通过网络进行投稿时,会经常性地碰到非法的官方投稿网站,而且网站的建设能够以假乱真。如通过不同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教师教育研究》的非法高仿网站多达3个,这些网站极具迷惑性,常常以假乱真,但《教师教育研究》的官方网站只有一个。在这种非法网站进行投稿后,网站的工作人员会在3-5个工作日内迅速回复,并索要版面费。这种情况需要谨慎对待,因为正规期刊都是实行三级审稿责任制度,一般审稿周期约为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通知正式录用后才会要求作者缴纳版面费,而非法网站投稿和版面费同时进行。多数期刊都选择与中国知网合作,使用知网期刊采编投稿系统进行投稿,可以尝试注册投稿。当然有些期刊有自己的投稿平台,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教育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主办的《课程•教材•教法》等期刊都是有自己的官方投稿系统的。除了网络投稿陷阱外,诈骗分子还通过发微信、短信、电子邮件、邮寄“征稿函”“录用通知”等方式进行行骗,他们盗用正规期刊的各类信息印制非法期刊,从中谋取利益。遇到此类信息诈骗需要提高防范意识,正规期刊是不会以此种方式进行征稿的。

(三)提高真伪期刊辨识能力

要提高真伪期刊的辨识能力,首先要认识了解正规期刊,建议有时间有条件的教师多翻阅学校订阅的各类学术期刊尤其是教育类期刊,熟悉正规期刊的版式设计、栏目设置、论文模板等信息。除了从新闻总署备案中查验真伪期刊外,建议掌握我国几类期刊评价体系如C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减少受骗几率。南大CSSCI期刊(简称C刊)的种类可以在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官网进行下载查看;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到北京大学图书馆查看核心期刊要目,由于核心期刊要目要花钱购买无法直接看到,因此可以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目录》进行查找,可以在很多高校的网站中免费下载查看;关于收入人大复印资料的期刊可以到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进行查看。建议广大中小学教师进行投稿时找到相应的纸质版正规期刊,然后从目录页寻找投稿方式,一般期刊都会在目录页上刊印本刊的投稿方式,包括投稿方式和投稿地址;如果没有纸质期刊,建议去中国知网搜索期刊的名称,搜索出来后打开任意本期刊的文章,在右边页面找到“给本刊投稿”的标识,如果本期刊有使用知网投稿系统则会自动跳转到投稿系统,按投稿指南进行注册投稿即可,如没有使用知网投稿系统再寻找他法;也可在万方上查找要投稿的期刊,搜索出期刊后查看下方的期刊简介,部分期刊会标注投稿方式进行投稿如此等等。

三、提高论文投稿的成功率

在拓宽渠道和成功规避各类投稿陷阱后,提高论文投稿的成功率最重要的还是论文写作本身的质量优化。要从论文写作的选材、写作技巧、逻辑思维等方面培养论文写作能力,提高论文的质量是提高论文投稿成功率最重要的方面。此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投稿技巧,及时关注论文审稿进度,增加稿件的录用率。

(一)提高优秀论文的阅读量

利用刷朋友圈、微博、抖音的时间多阅读本领域内的优秀论文。在这个大数据时代,除了依托纸质版期刊,通过互联网也能阅读到大量优秀论文,关键看是否有决心坚持阅读。阅读论文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应该由浅入深分析研究论文的逻辑思维、写作技巧等,学习论文的研究角度、论据的选取等方面的技巧。好的论文语言也必然通顺流畅,在学习论文写作技巧的同时也能感悟语言润色之美。

(二)优化论文选材

教师奋战在教育战线的前沿,论文的选材较多。但纵观近几年收到的作者来稿,多数论文的题目大而空泛,完全和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相脱节,导致论文写得缺乏逻辑和空洞,论文投稿成功率低。建议广大教师紧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以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中发现的问题、积累的经验、开创的教学新方式方法等作为论文的选材,以实际的案例和材料作为选题的论据进行补充说明,以严谨的逻辑思维进行论证,以此写出来的论文不失为一篇较为充实的论文,能大大提高论文投稿的成功率。

(三)严格投稿规范

投稿的规范性有助于提高投稿成功率,因此在投稿时要严格投稿规范。投稿前需要仔细阅读期刊的征稿启事,研读期刊上发表的主要论文类型,掌握期刊稿件类型需求及稿件格式规范,将投稿论文严格按该刊的论文模板格式进行修改完善,以增加投稿的成功率。从编辑部近几年收到的稿件来看,很多作者的投稿论文格式多种多样,多数不符合编辑部的论文格式要求,甚至还有用PDF格式进行投稿的,这些显然给期刊编辑部处理稿件增加了难度,也导致稿件的录用率降低。因此无论是《西藏教育》还是其他期刊,作者在进行投稿时切记要严格按照期刊要求格式进行投稿,以增加投稿成功率。

(四)关注稿件审稿进程

第4篇:网站优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体育学术期刊;网络传播;网络传播影响力;媒介融合;开放存取;两微一端;微信公众平台;自主型网站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的网络传播影响力成为评价期刊的重要指标。网络传播影响力反映的是学术期刊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情况,网络学术影响力则是学术期刊在网络传播时,学术期刊载文被下载量和引用频次,其是评价学术期刊质量的指标之一。网络传播影响力常用评价指标有web即年下载率、web总下载量、web上网文献数、web浏览数、web访问量、web影响因子、web扩散系数等量化指标[1],也有通过文献计量法研究期刊官方网站建设水平[2]、网络传播、网络出版[3]、版权贸易[4-5]等来扩大纸版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通过对学术期刊网络传播数据的分析和解读作者及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创新纸本学术期刊的选题策划和编辑工作,建构纸本学术期刊在融媒体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纸本学术期刊在互联网时代的学术影响力,重塑其竞争力和发展策略。因此,在媒介融合发展背景下,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评价研究是对以往的文献计量学视角下的学术评价的重要补充。对期刊发文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宏观上,是找准定位,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办刊方向的重要途径;在微观上,可为选题策划、发现高被引论文作者和把握学科研究趋势提供参考。因此,本研究在体育学术期刊网络传播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的网络传播影响力评价现状,为体育学术期刊的网络传播提供理论参考。

1网络传播影响力已成为评价学术期刊的重要指标

在我国现有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中,衡量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的指标在北京大学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年)》和武汉大学版《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评价(RCCSE)》中均有所体现。北京大学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中,web即年下载率、web总下载量是体现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的2个指标。中国社会科学院版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年)》[6]的A刊评价报告中主要从吸引力、管理力与影响力3个一级指标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在综合评价的3个一级指标中,均包含关于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的评价指标。开放获取、下载量、网站建设、线上投稿系统、微信公众号、网络显示度等三级指标可体现学术期刊网络传播情况。武汉大学版的《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评价(RCCSE)》也已将Web即年下载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由此可见,网络传播影响力已成为评价学术期刊的重要指标,见表1。由表1可见,随着学术期刊信息化建设,学术期刊出版和传播方式的数字化程度日益加深,媒介融合发展渐成学术期刊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体现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的评价指标已被部分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先后采用,作为衡量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和信息化建设程度的重要评价指标。

2体育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和互联网传播现状

在体育学术期刊6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在体育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和网络传播的过程中,随着体育学术期刊信息化程度加深,作者的投稿方式、体育学术期刊审稿方式、读者检索和阅读文献的方式在转变,体育学术期刊通过数字化出版和网络传播、自主型网站建设、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实现了纸本期刊出版与网络传播的融合发展,形成了融媒体网络传播模式。

2.1体育学术期刊自主型网站建设

在自主型网站建设方面,多数的体育学术期刊经历了从创建链接网页到自主型网站建设的发展过程。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为例,2002年该编辑部在中国知网上开设网站,但因是只具有宣传和推介作用的单一功能网页,不具有编辑与作者进行线上互动的功能,因此,《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网页浏览量十分有限,被关注程度不高。同时,由于当时的互联网普及程度不足及部分体育学术期刊沿袭以往的邮箱投稿,许多作者囿于当时的互联网不够便捷及对互联网的熟悉程度不高,从而导致中国知网上开设的学术期刊网站多处于闲置状态。部分体育学术期刊鉴于办刊宗旨、期刊发展目标及顺应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趋势,为了实现与作者的线上交互,建立了自主型门户网站,并与专业的信息技术企业合作,采用了网络投稿系统。例如《首都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刊》是较早建立门户网站的体育学术期刊,在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方面具有示范作用。《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等也陆续建立了门户网站,采用了网络投稿系统,搭建了作者线上投稿、体育学术期刊编辑部线上审稿的互动网络平台。网络投稿系统较早显示出来的优势之一便是加快了审稿进度;优势之二是快捷的线上投稿及快速的审稿反馈速度,激发了作者的投稿积极性,进而吸引了更多的自由投稿,从而扩大了稿源;优势之三是网络投稿的无纸化,为体育学术期刊的数字出版与网络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体育学术期刊互联网传播现状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我国的中文体育核心期刊对微博、微信公众号和作者QQ群的运用是学术期刊网络传播渠道的又一革新[7]。部分体育学术期刊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和作者QQ群进行网络传播。在建立作者QQ群方面,部分体育学术期刊将作者QQ群作为建设作者队伍的重要方式,有个别体育学术期刊建有1个或多个QQ群与作者建立线上联系。在微博建设方面,单独开通微博的体育学术期刊并不多,大多附属于主办单位的微博页面中,非定期地有关体育学术期刊的组稿方向、所获奖项、召开学术会议等动态信息。例如,2015年7月27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开通新浪微博,成为体育学术期刊中少数开通微博的期刊之一。但目前因无专人管理和运行,信息和受关注度都不足。在微信公众号建设方面,《体育与科学》是体育学术期刊中开通且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各项功能的期刊之一。《体育与科学》微信公众号不仅具有稿件查询、重点文章推介、科研方法等学术信息的功能,且开设了“作者自白”、创刊四十年专号“我和《体育与科学》”等栏目,且从2016年3月起,微信公众号中陆续视频文件,向用户推送期刊组织的学术工作坊和主题沙龙等活动信息,开启了体育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视频文件的先河。再如《中国学校体育》也通过微信公众号,播放了许多校园体育赛事视频。目前,体育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多已设置网站链接,读者可在手机上登录所链接的网站;有关学术会议通知、重点推介文章等。从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移动互联网传播的发展历程来看,大多数体育学术期刊已实现了媒介融合发展。在互联网出版模式背景下,体育学术期刊还需进一步加强自主型网站信息更新,并要在作者QQ群中建立及时互动,设专人负责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的信息更新,发挥融媒体的信息传播功能。

3体育学术期刊的网络传播影响力评价现状

在体育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评价中,网络传播影响力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已越来越引起文献计量学研究者和体育学术期刊相关负责人的关注。目前,体现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的指标主要有2个部分:中国知网的引证报告中的数据,期刊自主型网站的统计数据。前者根据中国知网的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来源期刊的主题词词频、网站主页及学术期刊的引证报告等的统计数据;后者从各体育学术期刊网站收集相关数据。体育学术期刊自主型网站的相关数据主要通过期刊网站链接、引用频次统计得出。

3.1基于中国知网的体育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的评价

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统计分析平台”的传播趋势分析可体现体育学术期刊网络传播情况,评价指标主要有:web即年下载率、web总下载量、浏览量、各地下载量、各单位下载量、各学科下载量、文献访问量分区分布等。

3.1.1web即年下载率与web总下载量《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每年的各学科期刊的年度学术影响力指标中,web即年下载率和web总下载量是评价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的2个主要指标。web即年下载率是指某个中国知网收录的期刊统计年发文的当年全文下载总篇次与该期刊当年发文总数之比,某学术期刊的web即年下载率能够体现该学术期刊发文当年的论文被下载的情况。web总下载量指某个被中国知网收录的期刊在统计年被全文下载的总篇次。根据最近的统计数据[8]可知,在web即年下载率指标中,《体育科学》居首位;在web总下载量指标中,《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为49万3800次、《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为23万4800次,分别列于第3位和第4位。

3.1.2浏览量“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统计分析平台”的传播趋势分析明细表中可知,论文下载日期、下载量(次)、下载比例、浏览量(次)、浏览比例、论文信息。其中,由读者地区分布分析可知文献下载量、浏览量在各个地区的分布情况,有助于了解论文传播较为充分的地区和欠缺的地区,以及论文在国外传播的情况。例如,从2005年1月至2016年9月,《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的浏览量呈逐渐增长的趋势,2008—2009年间达到一个高峰,之后略有下降,至2016年再次达到新高。2008—2009年论文下载量则相对平衡,保持在15000~25000之间。由读者所属单位分析可知论文下载量、浏览量在各个单位的分布情况,这有助于了解学术期刊的目标读者、潜在读者分布情况。例如《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的论文下载单位中,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的下载量最多,达到9万3422次,占所有下载单位下载论文总数的7.34%;浏览量为6万9236次,占所有浏览单位浏览论文总篇数的6.33%。由《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的论文下载单位分布可知,目前,专业性体育院校、综合性大学体育学院及其图书馆是体育学术期刊论文主要的阅读单位和下载单位,这与数字文献资源的订阅方式和使用现状息息相关。由被访文献所属学科分析可知论文按学科归类后的被下载情况和浏览情况,这有助于了解学术期刊网络传播中的凸显学科。体育学术期刊可以依托这些学科创新栏目和选题。例如《武汉体育学院学报》被社会科学Ⅱ辑中的学科下载的次数最多,占比为92.44%,可见,这与《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开设的教育部名栏“体育人文社会学”有关。由文献访问量分布可知论文按被访问次数归类后的文献分布情况,这有助于了解学术期刊发文中最受用户关注的论文情况,此类论文具有较大的被引用可能。例如《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发文浏览量大于100次的有5211篇,占发文量的68.92%,发文从未被浏览过的有99篇,占发文量1.31%。下载量大于100的文献有5120篇,占所有可下载论文总数的67.72%,但也有99篇论文从未被下载过,其他约30%的论文下载量介于10~100次。由文献海外访问量分区段分析可知论文按被访问次数归类后的分布情况,这有助于了解学术期刊发文中最受用户关注的论文情况,此类论文也具有较大的被引用可能。例如《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发文的海外访问量分布中,下载量大于100次的仅3篇论文,占总发文量的0.04%。而占总发文量29.51%的2231篇论文从未在海外被访问与浏览,大多数论文的下载量介于10~50次。

3.2基于体育学术期刊自主型网站的网络传播影响力的评价

3.2.1点击量和下载量点击量和下载量可体现论文被关注和使用的情况,是体现体育学术期刊自主型网站建设和学术论文网络传播影响力的主要评价指标。目前,从多数体育学术期刊自主型门户网站可收集到摘要点击排行和全文下载排行2个指标的数据。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网站为例,某一年内发文的摘要点击最多为603次,位列前十的论文摘要点击次数介于182~603次,全文下载排行中下载量最多为3509次,位列前十的论文下载次数介于2440~3509次。

3.2.2浏览量在浏览量方面,部分体育学术期刊的自主型门户网站可显示总访问量、今日访问量和网络在线人数。截至2019年4月29日下午4点16分,《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网站总访问量为266万5257次,4月29日访问177次,由网络投稿系统可知网络在线人数4人。《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2刊网站的总访问量为133万零195次。《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的总访问量为181万3976次。《体育学刊》总访问量为1700万2796次。

3.3微信公众号浏览量

由于多数体育学术期刊没有单独开通微博,在此不作分析。在微信公众号使用方面,《体育与科学》浏览量均在1000+,“作者自白”等栏目的篇均浏览量均在2000+。《体育学研究》的“新刊速览”栏目的浏览量均在2000+,《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创刊60载之学术服务”栏目的篇均浏览量均在1000+。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的网络传播影响力可通过查询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统计分析平台”获知:web即年下载率与总下载量、浏览量等指标值。可通过体育学术期刊的自主型网站获知点击量或浏览量、下载量等指标值。可通过体育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获知浏览量等指标值。但是,因部分体育学术期刊尚未建立自主型网站,或是没有开设微信公众号,因此,本文基于体育学术期刊自主型网站的网络传播影响力评价仅对建立了自主型网站和开设了微信公众号的部分体育学术期刊进行评价。

4体育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提升的主要困境

通过分析体现体育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的相关指标发现,部分体育学术期刊还未建立自主型门户网站,并且仍然采用邮箱投稿的方式,因此,本文统计的体育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评价指标的数据存在缺失。对于多数建立了自主型门户网站和微博或微信公众号的体育学术期刊来说,由于缺乏专职的网络信息人员,网站数字化建设还不充分,微信公众号信息更新间隔时间长,这一状况亟待改善。

4.1部分体育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有待完善

笔者从2009年针对体育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的调查中发现,部分体育学术期刊网站的网页打开速度较慢、网站的交互性不强、网站信息更新和建设不够、网站内容单一及缺乏特色,这与体育学术期刊的重视程度有关[9]。时隔十年,即2019年,各体育学术期刊采用了网络投稿系统,例如“玛格泰克”“勤云”“三才”开发的网络采编系统,此类网络采编系统运行较为稳定,自主型门户网站主页中内容丰富,上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随着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的普及,很多体育学术期刊顺势而为,先后开通“两微一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拓展了学术期刊的网络传播途径。笔者经前期的调查发现,目前,在40余种体育学术期刊中,仅有11种开通了微信公众号,而其中大多数为核心期刊[10]。这体现出在发挥新媒体网络传播功能方面,核心体育学术期刊在转变思维,但是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的部分体育学术期刊又存在长时间不更新微信公众号信息的状态,一方面说明体育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也说明部分体育学术期刊受到了微信公众号没有专职信息更新与制作人员的掣肘。

4.2体育学术期刊的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有待加强

如前所述,体育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的部分评价指标值来自各体育学术期刊自主型网站。在体育学术期刊评价中,体现体育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的指标主要由评价单位从各体育学术期刊网站按年度采集有关评价指标的信息和数据,例如下载量、网站建设程度、网络投稿系统、微信公众号、网络显示度等,因此,体育学术期刊需加强自主型网站的数字化建设。目前,多数建立了自主型门户网站的体育学术期刊实现了论文免费下载和阅读,但部分体育学术期刊过刊回溯还不全面,部分体育学术期刊对日均下载篇数有所限制,这对读者的阅读体验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多数建立了自主型网站的体育学术期刊会设置与其他体育学术期刊网站的链接,但有的网站链接无法打开,有的网站链接稳定性不足,因此,体育学术期刊自主型网站设置的其他体育学术期刊的链接应确保有效。还有一些体育学术期刊的自主型网站的内容建设仍有待加强,除了具有网络投稿与采编的基本功能外,还应设置点击量、下载量、浏览量等网络显示度的即时数据和年度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功能。在移动互联网传播方面,有的体育学术期刊虽然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但是对于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处于信息更新间隔时间较长的状况。要充分发挥微博、微信公众号在网络传播方面的优势,定期体育学术期刊载文和投稿有关的信息,吸引读者和作者,扩大体育学术期刊稿源覆盖面,提高体育学术期刊的网络显示度。

4.3体育学术期刊网络信息更新与制作岗位配置不足

据笔者的调查资料可知,目前,各体育学术期刊的自主型网站多已开通了网络投稿系统,实现了当期和过刊的开放存取。而对“两微一端”的信息模式主要分为3种:第1种是由专职编辑制作,例如《山东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体育研究与教育》《沈阳体育学院学报》等;第2种是由外聘实习生制作,例如《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等;第3种是未建立“两微一端”,例如《体育科学研究》等。由此可见,体育学术期刊主办单位多数没有设置网络信息更新工作岗位,多数编辑在承担审稿、编校等编辑出版工作的基础上,同时承担网络信息更新的工作。笔者认为,设置网络编辑岗位是各体育学术期刊在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方面的侧重点。

5体育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的提升策略

5.1加强网络出版和重点论文的“两微一端”推送

体育学术期刊不仅要重视自主型网站主页内容的建设,而且要加强体育学术期刊自主型网站主页内容的“两微”化,加强体育学术期刊自主型网站主页内容在“两微一端”的二次创作。目前,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评价中的指标数据主要是由中国知网和国家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学术期刊数据库出具。例如web下载总量和web即年下载率是体现体育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的较为客观的评价指标。因此,体育学术期刊要提升网络传播影响力就要加强数字出版和重点内容的移动互联网传播,例如强化自主型网站主页信息更新和在相关数据库中的优先出版、加强“两微一端”的重点论文推送。

5.2充分发挥融媒体的网络传播作用

体育学术期刊在由传统的纸本出版向数字化出版转型过程中,并不是由新媒介取代传统媒介,而是多媒介融合的长期共存,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融状态。目前,体育学术期刊要在自主型门户网站与“两微一端”的建设上加大力度,在体育学术期刊发文内容的网络传播方面整合多种媒介资源,充分发挥融媒体在体育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提升中的作用。此外,如果能够建立体育学术期刊联盟,建设我国的体育学术期刊联盟门户网站[11],在体育学术期刊网络投稿系统、体育学术期刊发文数据等方面进行整合,对各体育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5.3完善数字文献的开放存取途径

有研究者对5种开放存取的农学期刊从优先出版和印刷后出版的文献计量指标与其他农学期刊作了对比,发现开放存取的农学期刊的web下载总频次、web影响因子、web即年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6项指标均明显高于非开放存取的农学期刊,说明农学期刊的开放存取是提升农学期刊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手段[12]。目前,采用了网络采编系统的体育学术期刊多已实现了开放存取,例如《体育学刊》《天津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等是较早实现期刊全文开放存取的期刊。论文免费下载和阅读实现了体育学术期刊网络资源的共享[13],可提高体育学术期刊发文的网络可见度与可获取性,对于提升体育学术期刊的网络传播影响力及对体育科研成果的网络具有重要作用。

5.4借鉴国外体育学术期刊的有益经验

从国外的体育期刊网站来看,国外的部分体育期刊在网站栏目设置、开放存取程度、网站信息更新速度等方面有值得借鉴之处。其中,超过90%的体育期刊建有网站,网站导航界面友好,开放存取程度较高,且单篇论文网络出版成为了一种新的现象[14]。国外的体育期刊普遍以DOI号作为数字学术论文资源的标识符[15]。网络出版是国外体育学术期刊扩大网络传播影响力的重要出版方式,也是在国际体育学术交流背景下[16],值得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界思考的一个问题。由国外的体育学术期刊的经验可见,我国的体育学术期刊要顺应网络出版潮流,全面提升体育学术期刊的网络传播影响力。

6结束语

互联网和现代信息传播媒介为体育学术期刊的网络传播赋能。体育学术期刊在融媒体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出现了部分体育学术期刊数字化程度不足等困境。随着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体育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评价指标中除了web即年下载率和下载量外,还增加了微博、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指数(WCI)、总阅读数、平均阅读数、最高阅读数等评价指标[17]。因此,体育学术期刊应加强自主型网站和“两微一端”的建设,最大程度地促进体育学术期刊的网络传播。

参考文献:

[1]万锦堃,刘学东.中国学术期刊网络计量测试报告(2014年版)[M].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2004:51.

[2]吴湘华,吕柔,王亚丽,等.基于用户关注度的百度指数在学术期刊网络影响力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8(11):56.

[3]周仁惠.网络传播对高校学报出版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2):175.

[4]汤小辉.也谈信息时代著作权的法律保护:以电子书的网络传播为观察视角[J].科技与出版,2014(11):48.

[5]邹燕红.网络传播背景下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制度[J].法制与经济,2016(9):90.

[6]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R].北京: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2018.

[7]王相飞,简德平,李爱群.我国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数字化传播转型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7):29.

[8]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R].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2018.

[9]王相飞,李爱群.我国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网上学术影响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9(1):70.

第5篇:网站优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科技期刊;精准传播;邮件推送;智能算法;优化方案

智能新媒体的发展大大延伸了人们接收信息的触角,使得人们的信息接收量呈现爆炸式的增长,所以信息的快速有效传播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科技期刊作为科技信息的一种传播媒体,其传播能力的提升也应受到重视。我国科技期刊以往的数字传播主要依托自建网站和大型学术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这2种方式均为被动式传播,传播效率较低。相关数据公司和部分科技期刊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初级的精准推送方式随之面世,如将当期目录通过邮件批量发送至已建的作者、专家和编委群。虽然该方式实现了由被动向主动(即信息找人)的跨越,但推送的内容不够“精”,推送的对象也不够“准”,致使很多推送的邮件被用户设为“垃圾邮件”,推送效果不好。高层次的精准推送是将所推内容进行精细化划分或加工,并将其通过有效的方式推送给经过专业细分的用户的行为。张慧敏等[1]调查表明:97.57%的读者希望获得专业期刊信息的精准推送。2018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选取了50种高水平科技期刊,开展了“科技期刊精准推送服务试点项目”[2],这说明精准推送已经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业内学者也从内容的精细化加工、推送对象的精准化定位以及推送方式的精心选择方面对精准推送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例如:《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英文版)》(简称《SCPMA》)通过邮件向与文章相关领域的小同行和专家推送单篇文章、专题或虚拟专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逐年提升[3];《计算机工程》基于语义分析和智能分词等技术,将读者—文章—标准关键词进行匹配,通过邮件为潜在读者精准推送与其研究方向相关的最新研究论文[4];《应用生态学报》通过运用大数据和数理统计方法,构建了科技期刊单篇论文推送客体指标体系,通过邮件对读者进行单篇精准推送,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5];《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构建了微博、微信、邮件等多渠道精准传播体系[6]。这些都是值得同行借鉴的案例。然而,目前我国开展精准推送服务的科技期刊数量仍较少,且已有的精推措施还处在探索阶段,有待进一步优化,在此谈谈个人的看法和思考,与同行交流学习。

1推送时间:针对作者的精准推送前置化

目前,多数期刊实行的精准推送多在刊后进行,即刊出一期或几期后的集中推送。笔者认为,精准推送应分散贯穿于整个出版过程中,而不只是某一时段的集中体现。作者在投稿到的整个过程中,与编辑部的联系最直接和频繁,此过程中的推送目标明确、反馈直接、效应明显,所以针对作者的精准推送应前置化。前置化精准推送不仅对提升作者写作水平有极大帮助,而且对提升编辑服务形象有积极作用。编辑可在作者投稿后或退修时精准推送与其投稿内容相关的文献:投稿后的推送对象可以为论文署名的全部作者,推送的文献以专题为主,且专题主要为近2年内质量较高的文献,作者出于对稿件能否录用的探知心理会存在较强的比较阅读欲望;退修时的推送对象为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推送内容作为修改论文的参考,应以高质量单篇文献为主。前置精准推送的方式有2种:一是编辑自主推送,可以在发送收稿回执(针对投稿后)或退修邮件(针对退修时)时附上精推文献。该方式虽然耗费精力,但推送对象更具针对性,推送内容更精准,易被作者接受。二是依托数据公司。该方式比较省心省力,如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开发出了针对作者投稿的前置精准推送服务,其利用精准推荐算法自动向投稿后的作者推送过去3年内与作者投稿最相关的文章。但是,数据公司的推送偏模式化,且相关文献量有时较多,实际推送效果有待考证。此外,即使基于智能算法的精准推送也需要编辑的积极参与和摸索,通过对推送模式的考查、细分算法的检验和推送效果的反馈提出更合理的精准推送方案,在数据公司的辅助下达到有效推送的目的。

2推送内容和界面:注重灵活性和交互性

为解决科技期刊推送内容被“垃圾化”问题,编辑需特别注意推送内容的灵活性和界面的交互性。

2.1推送内容的灵活性

王旻玥等[7]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读者对推送内容的需求有期刊目录及与其研究方向接近的论文、学术会议信息、最新资讯等。目录是大多数实行精准推送期刊的必推项;精选论文、学术会议信息的推送也受到了多个期刊的重视并已付诸实践,如《SCPMA》和《应用生态学报》向读者推送精选论文,《农业图书情报学刊》有时在推送目录时会附上相关会议信息等;而最新资讯的推送比较少见,可能由于一方面最新的专业资讯信息较难收集,另一方面刊后集中精推的时间与资讯时间不契合。张慧敏等[1]调查表明:74.25%的读者希望推送的内容要精炼且图文并茂,这也是数字信息时代读者追求浅阅读的一种体现。然而,目前的精准推送内容以单篇或专题的完整文献或目录列表为主,如何做到精炼且图文并茂,业界尚未见相关报道。一方面,编辑需要对论文的创新点和研究结论进行提炼和浓缩,建议不超过100个字为宜;另一方面,科技论文的图表通常比较多,若全部呈现于推送界面会让人产生厚重和繁杂之感,编辑从中选择1或2个有代表性的图表展示即可。此外,在短视频和听书盛行的当下,音视频已成为能够吸引读者的重要信息元素。近2年兴起的OSID(开放科学计划)不仅为促进期刊的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途径,而且为期刊论文相关音视频信息的上传和收集提供了平台。据OSID实时数据,我国已有1676家期刊社加入了OSID,69359位作者进行了注册(https://www.osid.org.cn/data.html)。可见,OSID的期刊用户和作者用户已形成一定规模。编辑前期与作者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做好音视频信息的上传和完善工作,是开展音视频信息精准推送的前提和基础。需指出的是,提炼的文字、图表、音视频信息(或OSID码)都应直接展示在推送界面中,以便让读者快速直观地获取论文有价值的信息,引导其深入阅读。

2.2推送界面的交互性

1)界面的简洁。简洁明了的界面是让读者获得良好观感的第一要素。首先,布局清晰,通常自上而下依次为刊名、介绍性文字、文献信息(如题名、浓缩图文、音视频、DOI)列表;其次,文字形式有层级,指不同区域和不同要素的文字字号、字体、行距等要有层次之分;再次,色彩稳重,一般背景色为白色,不同要素的字体要有区分的颜色;最后,信息量适中,过量的信息会对读者造成不良的冲击,推送的内容若是专题,建议以8篇以下文献为宜。2)语言的温度。有关推送内容的介绍性文字关系到读者对推送内容的接纳程度,也关系到编辑对推送效果的判断,应以体现人文关怀为原则。例如:针对作者的前置化推送用语可以为“本刊精心组织了**方面的专题论文(或一篇高质量论文),望对您的写作或科研有所启发和帮助”;针对平时联系较少的用户,推送时语言应更为谦和,如“打扰您了”“望海涵”等类用词不可少。此外,编辑可以要求读者对推送内容、推送方式等进行反馈,及时获取读者体验信息,方便日后提供更适合、快捷的个性化服务[8],用语包括“为了进一步提升本刊的推送服务能力和您获取信息的有效性,您对此次推送是否满意,或有任何的意见或建议,欢迎来函告知”“感谢您的支持和帮助”等。3)信息的出口。这是界面交互性和服务人性化的重要体现,当读者对某条提炼信息感兴趣时能够直接找到获取其全文文献或拓展信息的渠道。该功能的实现需依托数据公司,如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HTML邮件。信息出口可以有多种,如通过题名、DOI、二维码等链接至免费获取全文文献的平台。为增强期刊自主数字平台的黏性,建议考虑以期刊自主平台为主要链接指向。值得注意的是,有的科技期刊将链接出口指向数据库平台,目前我国数据库平台针对个人用户均收费,此类指向无疑不利于读者的有效阅读,所以信息出口的有效性不容小觑。

3推送途径:重视期刊网站精推功能的开发

目前,多数期刊精准推送采用的方式是邮件,其不仅可以提供简单易用、高效精准的触发式邮件和批量邮件发送服务,还能提供多维度数据统计,便于发送方及时关注邮件投递结果[5]。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精准推送方式。然而,单一的精准推送方式效果有限,出版单位应结合自主数字化平台(如期刊网站)和网络社交媒体(如开设不同专业、不同学术水平的微信群或QQ群)开展多方位精推服务。其中,期刊自建网站是编辑办公和文献传播最重要的数字平台,作者、专家、编委、读者都会通过期刊网站了解期刊动态,用户量很大。因此,通过期刊网站实行精准推送意义重大。据报道,2015年中国科协所属科技期刊的自建网站比例就已达84.6%[9],近年也在逐渐增多,但期刊网站实行个性化推送的案例仍较少。国外大型期刊集群出版平台如ScienceDirect含有文献自推荐系统。当读者阅读某篇论文时,网页中的Recommendedarticles版块会自动推荐6篇其他相关论文,引导读者继续阅读。我国一些专业集群的期刊出版平台如中国知网也提供了丰富的推送功能,用户在一篇论文的详情页面可以看到内容相近的论文,以及读过该论文的其他读者感兴趣的其他文献,在积累了一定的用户搜索数据后,还会在“我的CNKI”页面为用户推送一些新发表的文献。科技期刊网站可以吸取集群平台的优良做法,实现个性化精准推送服务。目前,“智能算法+学术期刊”已成为创新趋势。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推荐算法有协同过滤算法、关联规则分析、聚类算法、矩阵分解算法等。科技期刊可构建信息数据基础环境,进一步完成动态精准信息推荐,最后以传受关系交互实现长期有效的黏性连接[10]。期刊网站都是依托数据公司而建,数据公司的服务对象包括了多种专业的多种期刊,资源比较丰富,数据比较充实,其作为技术提供方,只有具备开放、共享、互联的宏观服务理念,才能在智能算法技术的辅助之下,不断促进我国科技期刊的整体发展。数据公司可以考虑将专业相近的期刊在后台组成期刊群,各专业的期刊群之间能够实现文献信息的互联和共享,使得用户在查阅某个期刊的某篇文献时网页能够自动推送该专业其他期刊的相关文献。这不仅能够解决目前期刊网站普遍存在的孤岛问题,而且能够丰富用户的阅读体验,扩大期刊文献的传播广度。此外,出版单位也可以通过引入第三方的技术实现期刊网站的个性化精准推送。例如,从事国际出版技术服务的信息公司TrendMD,在全球首次推出“跨平台相关文章推荐服务”。期刊用户在期刊网页上安装该公司开发的“文章跨平台直达推荐”插件,即可将在线出版内容精准呈现给全球高端读者,提高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目前,该公司已与《TheBMJ》《TheLancet》《JAMA》在内的4500多种国际期刊合作;在我国,其已经与包括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国激光杂志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浙江大学出版社学术期刊中心等旗下的200多种期刊(其中英文刊120余种)开展了合作[11]。

4推送实施主体:关注思维转变和能力提升

4.1秉承用户思维

媒体正在走向“用户时代”,没有用户意识的媒体是没有生命力的。精准推送就是以用户为核心,根据其需求和偏好进行细分,将内容以特定的方式准确推送[12]。在实施过程中,编辑不仅要对读者的研究方向有所了解,还要对其所偏好的内容形式和信息接收方式有所掌握。对于读者的研究方向,编辑可以通过用户自己或相关联系人提供、数据库查询、工作单位网站查询等途径获取。学科交叉和研究方向细分是当今科学研究的重要特征[13]。因此,编辑在查询过程中,不仅要看其个人简介,更重要的是看其近几年发表的论文,以便准确定位其研究方向。对于读者偏好的内容形式,编辑需要以读者的视角进行考虑,各个环节都需要细化和完善。对于读者偏好的接收方式,编辑要善于搜集用户反馈并做好记录和整理,以便因人而异地进行推送。

4.2拓展关注面

1)关注新技术应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不仅使得期刊的出版模式发生了变化,也为期刊的快速发行和精准传播提供了保障[13]。HTML邮件精准推送、期刊网页个性化推送等的实现都离不开语言编码或智能算法等技术的支撑。编辑必须适时关注和跟进新技术动态并学习新技术基本操作,不断提高自身的新媒体素养,从而为精准推送的持续完善提供创新思路。然而,不是每种新技术都适合期刊特点和符合编辑预期,且不同数据公司开发的同一种技术也会有不同之处,出版单位需要充分了解新技术原理,结合期刊特点,选择适合的技术手段。2)关注国内外同行的先进做法。编辑需要经常查看国内外期刊集群平台和国内精准推送试点期刊的做法,同时通过数据库查阅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为促进期刊精准推送的发展蓄力。3)关注学术社交媒体。学术社交媒体,如ResearchGate、Kudos、Figshare、Mendeley、Academia、AMiner为学者提供了共享研究成果和关注最新研究成果的平台,吸引了大量学者加入其中。编辑通过这些媒体能够了解学者的关注热点,为推送内容的甄选提供思路;同时,学术社交媒体可以成为科技期刊推送文献或信息的平台,吸引学者的关注。4)关注推送过程的各个环节。Sommer[14]认为可以通过一种整体创新的文化来实现科技期刊的精准传播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合作者、出版商、机构、社会和赞助者需要发挥各自的作用并共同承担责任。就我国科技期刊而言,精准推送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作者—出版单位—数据公司—推送媒介等各主体的配合。其中,出版单位是激发其他主体合作积极性的关键一环,需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主导作用。

4.3加强内容分类和解构能力

精准推送意味着推送内容的精细化加工,要求编辑必须具备提炼单篇论文的核心内容,以及细分、重组同类内容的能力[8]。核心内容一般指论文的创新点、结论等信息,编辑需积累一定的专业知识,以提升对内容选择的敏感性和内容重构的灵活性。同一内容不同提取点的展现可能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如何在大篇幅论文中提取有价值的稀缺信息是编辑开展精准推送服务的关键。细分、重组是将论文所涉及的专业方向进行细化,并将同一专业方向的论文进行归类。编辑要打破以往按栏目归类的做法,对各栏目论文作更细的划分和归类存放,以备随时推送。

4.4加强用户分类管理能力

对用户的分类依据包括行为动态和静态标签2种。前者主要对用户的网页浏览行为(如访问时长、访问深度、浏览次数等)、使用偏好(如高频访问词、收藏内容、内容形态偏好等)、交互数据(如评论、转发、引用等)进行深入分析,在收集和整理海量用户数据后,从不同层面对用户进行标记、分类甚至画像,从而有针对性地推送与之相匹配的内容。这种分类方式是基于大数据技术而实现的,无须编辑过多参与。依据静态标签的用户分类则需编辑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这也是编辑基于邮件实现精准推送应具备的能力。静态标签有研究领域、学术地位、活跃程度等,编辑需不定时对这些标签进行分类整理,并建立相应的邮件列表,以给不同类别的用户推送满足其需求的相关信息。如《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把每期的目录发给学科涉猎较广的大导师,将新思想和新技术的文章发给科研一线的科学权威,将综述文章发给处在学习阶段的研究生的导师[6]。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