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统文化与财经类院校校园文化的融合

传统文化与财经类院校校园文化的融合

摘要:在多元化价值观与网络文化的冲击下,校园文化建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丰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校园文化建设却未给予传统文化一席之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与无知令人担忧。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以多种形式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校园文化;传统文化;融合

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环境中,由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工作、生活、学习中共同创造和形成的一切精神财富,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制度形式、行为方式和物质形态。

1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今世界正处于激烈变革时期,充斥着各种文化思想,不断冲击人们的价值观。竞争的激烈,让大学生感受到潜在的就业危机,因此他们开始通过各种方法来为自己充电,大学校园掀起了一股考研热与回炉热的浪潮,奋发向上的氛围在校园蔓延。从宏观上看,大学校园文化呈现出健康向上的良好局面,但从微观上看,却存在一定的问题。

1.1价值观扭曲

中国在打开国门与世界接轨的同时,西方的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负面思潮也随之涌入。有人曾担忧地说,当代的大学生懂得ABC,懂得美元,却不懂得“四书”为何物。他们已经由过去五六十年代大学生不谈名利、无私奉献,到今天的直接索取,一切行为都被打上了功利的标签,班级、社团、学校的活动有利于自己评奖评优的就积极参加,对自己益处不大或毫无益处的就不予考虑。

1.2崇尚自我,缺乏集体意识

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到大基本都是集各种宠爱于一身,过着被父母无微不至照顾的生活。在新生报到的时候,经常看到很多家长为孩子整理被褥、打水打饭。一些大学生“唯我独尊”的思想在进入大学后,并没有因为集体生活的特殊性而有所改变,也没有学会为别人考虑,为集体着想。他们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个性”,处处为自己着想,不惜铤而走险做各种违背学生守则的事,故而学校每年各种考试都有很多学生作弊,找人替考,虽然学校一再强调,并以争取“零挂科班级”的称号来敦促学生严守考试纪律,为集体争光,但依然有人以身试法。

1.3人文素养缺乏

传统的教育体制与考核评价体制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过于追求考试分数,而忽视对学生心智的培养。对于财经类院校而言,由于专业性质,学生多为理科生出身,一直以来的学习重心就在数理化上,每天埋头于计算题中,较少涉猎课外文科读物。即使是文科生,也被沉重的课业负担所累,无暇顾及课外读物。进入大学以后,学生虽不像以前那样追求分数,却依旧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无视对自身素养的培养。学校开设的关于传统文化的选修课,无法与一些影视鉴赏类的课程相“抗衡”,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认识,也没有多少兴趣。其中部分学生有崇洋媚外心理,他们过洋节,却不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缘何而来。他们认为所谓的传统是已经过时了的东西,与时代相距较远,没有什么价值了。

1.4网络文化冲击

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完全沉浸在手机、电脑所编织的网络世界中,变成了“低头族”与“拇指族”,似乎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手机,离不开丰富的虚拟世界。不想与人沟通,很享受一个人的世界。每天关注那些八卦新闻,追逐泡沫剧,陪剧中偶像一起笑,一起哭,对陌生人的关心远远超过对身边朋友与亲人的关心,对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也毫不关心。

2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措施

传统文化是世界积累的相对稳定的物质与精神遗产总和。中华文明历经几千年的传承,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校园文化中所缺失的传统价值观念,正是传统文化中积极倡导的。传统文化为校园文化提供丰富的源泉,因而在新形势下,建设中国特色的校园文化,必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

 

2.1增加传统文化方面选修课程

以黑龙江财经学院为例,选修课程中多是一些鉴赏类课程,学生多是集中选修影视鉴赏、经典广告赏析等课程。加之部分学生认为选修课只是随便上几节课,修够学分就可以,因而并不重视,依旧沉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几乎为零。为此,我们需要增加传统文化方面的选修课,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爱国爱民、自尊自信、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等思想,能够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样的文化,无疑是在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实现塑造其美好心灵的作用。

2.2挖掘本土文化

文化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即这种文化只存在于某个范围内,与其地理环境、历史遗风、先辈祖训、生活方式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积极挖掘本土文化,让学生在熟悉的文化环境中感受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样就地取材也会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以黑龙江财经学院为例,黑龙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物质生产方式,使这个多民族散杂居的边疆大省积累了丰富的地域文化。如黑龙江地域文化中的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闯关东”的移民文化等,诸多精神积淀造就了黑龙江人爱乡重土、重勇尚武、直爽包容的品质。因此,我们可以以本地文化为依托,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

2.3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我们一点点积累。基于校园文化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媒介,构建弘扬传统文化的校园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正如有位哲人所说,“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学校可利用现代化信息平台,如校园网、微信、校园广播等,开设传统文化教育专栏。还可以在校园的环境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因素,如在图书馆、宿舍、教学楼、食堂、体育馆等场所,以标语等形式呈现传统文化,让学生眼睛所及、耳朵所闻的都是学校的精神内涵。这个措施看似简单,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简单趋同,应注意结合独特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而设计,在优美的环境文化的基础上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人文情怀与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1]吕丽莉,奇伟.校园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706-709.

[2]王凤荣.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对接和碰撞[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2):130-133.

[3]任小平.试论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构建意义[J].辽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13,(03):83-84.

作者:刘影 单位:黑龙江财经学院人文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