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族预科生灰色群体的学校教育引导策略

民族预科生灰色群体的学校教育引导策略

摘要:灰色群体这个概念的提出,引来众多关注,民族预科生中的灰色群体,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为国家、地区培养合格人才。首先要开好思政课,学习系列讲话精神,用党的理论武装教师头脑,使系列讲话精神进课堂、进头脑,培养出政治可靠、成绩优异的预科结业生。加强师德教育,规范教师言行。教师要立德树人,引导学生静下心来,阅读经典,提升自身思想觉悟。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适时引导研究,树立典型,发挥榜样作用;利用预科生自身需求,进行适时鼓励和激发,使预科生产生努力进取的动力,同时辅助于全方位的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才能达到良好的引导效果。

关键词:民族预科生;灰色群体;引导策略;学校教育

民族预科生中的灰色群体主要表现为:学习上主动性不强,思想上不关心政治,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活动,参与积极性不够,不能从思想高度达到与时代对青年人的要求的高度看齐,政治理论水平低,在知识和政治理论二者之间的倾向性明显,注重知识的摄入,忽略思想政治素质的塑造,行为上回答问题不积极,除非老师提问,很少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或者在老师提问时以“不会”简答作答,对思政课不重视,更不主动阅读思政方面的书籍,对于涉及到民族事务时过分敏感,对课堂、教师、学校抨击意味浓,满意度和认同度低于其他同学。做好民族预科生灰色群体的教育与引导工作,学校教育的层面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开好思政课

1.1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学习系列讲话精神,用党的理论武装教师头脑,使系列讲话精神进课堂、进头脑,培养出政治可靠、成绩优异的预科结业生。做到立德树人,用自己高尚的情操和端正的言行影响学生,贯彻大思政学工机制,每一位教师与思政工作的距离都不远。在教育部党组学习高校政治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时指出,目前高校的政治任务有六,其中之一就是坚持教师和教材两个关键重点把关,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了学生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尤显重要。在教师中大力倡导严谨治学、敬业爱生、乐于奉献的精神,增强教职员工的敬业意识,提高育人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教学理论、学教法,学专业知识。网络的发展,对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把握好新的教学手段并为我所用,是从事教育行业的研究新命题。开展好MOOC,合理使用手机,利用好网络交流平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新的教育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政治理论融入到新的教学手段中,学生容易接受。

1.2加强师德教育,规范教师言行

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基于挑战和个性,对传统的教师一根粉笔、一张嘴的形式嗤之以鼻,认为精彩的PPT和时尚的网络用语肯定能得到学生的好评,然而教师站在讲台上,小到为人,大到为国,一群孩子等着接受教导,你用华而不实、轻佻的态度对待他们良心不会痛吗?还有一些教师,受网络自由言论影响,抓住小处,肆意解构历史,丑化英雄,如何能培养出栋梁之才?如果价值观、世界观有问题,培养出人才又怎能为我所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正流清,教师以身作则,严肃课堂,规范教师语言和行为,并进行有效的监督。对教育工作来说,意义重大。

2大思政视域下的引导研究

2.1立德树人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主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实质就是“大思政”战略。每位任课教师都要树立大思政思想,学校处处都是育人阵地,处处都要把握好。如语文学科的任课教师,担负着传递知识和德育渗透的任务,尤其是民族预科的教师,一线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力极大,因此任课教师作为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立德树人,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用自己的德行和学识影响教育学生,教师并不能只是教,而更要有育的观念,教师与思政工作的距离并不远。将思想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渗透在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高尚健康的人格,发展个体内在的优雅和卓越。是语文的功能,语文老师的责任很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民族预科教育的重点工作,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贯穿民族预科教育的始终,因此发挥科目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或者引导,树立大思政战略思想,目前社会上出现的一些关于学校和教师的负面新闻,已经说明了问题,教师群体中出现了一些为这个群体抹黑的人,所以为教师正名只有高尚的师德、无私的奉献,教师仍然可以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

2.2正确引导

培养合格的预科生要坚持思想先导,为国家、为地区培养优秀人才,如何在预科阶段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是预科教育者始终努力的方向。要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多读经典。(1)引导预科生有选择地阅读。当今人们普遍认为,什么都可以丢,只有手机不能离手,不同程度的手机依赖症患者越来越多,以往挑灯夜读,为了一本好书而废寝忘食的场景难见。学生人人一部手机,谁还会相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大家都是在黑沉沉的夜里,映着手机冷冷的屏幕阅读着碎片化的东西,猎奇着大千世界中匪夷所思的事物,作为自己讲话时的谈资,在聚会的场所,段子满天飞,各种惊世骇俗的观点让人瞠目结舌。那么这样获取的知识对我们有用吗,没有经过实践证明或者是历史检验的经验对我们有帮助吗,年轻人能够有足够的理性来判断这些事物吗,他们会不会被引导到歧路上?令人惊恐的“蓝鲸”游戏在青年中反响这么大,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要关注年轻人的阅读,因为正如总书记所说,年轻人就是海绵,他们只管汲取周围的水,但我们要给他们创造干净的水,而不能让他们去汲取污水。因此净化网络环境,让那些良莠不齐的网络书籍、一些营销号、个人自媒体等遵从正确的价值观,要让网络成为培养青年人家国情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和平台,要让网络成为我们的阵地,成为青年人汲取营养的自留地。(2)静下心来,多读经典。经典是经过检验的东西,是我们认可的对社会有帮助的东西,同时,读经典更能使青年人沉下心来,给自己创造出宁静谐美的理想天地,现在人们都在过“快”的生活,快餐、快克、快点,然而,快的生活让我们只是看到了远处的山峰,却忘掉了路边的风景,没有发现美得眼睛,只有利益,严重的功利心理让大家只关注是否对我有利,或者是多久才会获得利益,谁还会慢下脚步,去读一本美好的书,年轻人需要在最好的时间里多读书,克服浮躁之气,因为“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属于青年”,青年人担负着巨大的责任,他们需要用自己的担当意识,为祖国画出明亮的未来。在迷途中找到出路,但丁在中世纪神学笼罩之下寻找到了“理性”,歌德在文艺复兴后漫长的时间里为迷茫的新兴资产阶级寻找了“自强不息”的精神,而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青年人,要成为一个既能静下心来学习,又可以又不断进取的群体,自觉担当历史重任,并“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

3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适时引导研究

3.1树立典型,发挥榜样作用

在预科生中树立典型,大力表扬在二课活动、社团活动、体育运动、学科竞赛中获取优异成绩的学生,设立光荣展示区,让通过自身努力获取成功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让其他学生感受到成功者的荣耀,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竞争意识,从而营造良好的学风和班风。和招生学校的联系,充分挖掘预科结业生的典型事,通过这些典型事例的宣传,让学生明确努力的目标,向学长学姐们看齐,强化自信心。通过树立学院同一届预科生的典型进行激励,每一届新生入学2个月经历过期中考试后,我们都要进行总结表彰,取得优异成绩的个人安排典型发言,分享个人的学习经验和成绩取得的有效途径,让其他同学学习,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打牢文化基础和增强综合素质上来。

3.2利用预科生自身需求,进行适时鼓励和激发

预科生的自身需求是多元的,因此激励的方式也将是多样的:一是经济上资助。学校要重视家庭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的资助工作,首先是不能让预科生因贫困而辍学,再则是给予孩子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有助于维护其自信心。二是生活上关心。加强餐饮管理,扩建清真食堂,让学生的一日三餐能吃饱吃好;每逢传统民族节日,学校拨出专款组织学生过节,让远离家乡的学子体会家的温暖。三是学习上帮扶。因少数民族学生对来自边远贫困地区,学业功底相对较差学生,学校组织免费的强化班,让学生在预科期间都能取得最大的进步。四是心灵上的交流。在解决预科生自身需求方面,我们以解决实际困难为切入点、把树目标和铺道路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内因作用同时又进行有效引导,多方式并存、多方面满足学生的自身需求。

3.3加强预科生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加强预科生的管理,必须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在既有制度的基础上关键是落实制度、完善制度。一是抓好关键期、落实到日常中。新生军训和入学教育期间是学生预科纪律观念及行为养成的关键期,要重点进行校规校纪的学习和考试,严格组织纪律,强调学校管理的统一性和公平性,使少数民族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内地生活,融入集体,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制度的执行主要在日常管理:建立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数据库,每学期修正,了解学生及其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学习变化等。建立预科生日常规章制度,实行操行量化评定。建立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动态监测体系,形成了由学校、学院、辅导员、学生骨干到学生的监控网络,随时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及行为动向。二是加强法制教育。定期组织形势报告会、开设讲座、召开座谈会,宣讲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法律规定和严禁宗教干预教育的道理,并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两个不得”和“五个严禁”。三是制度的完善与监督,完善已有制度,并监督执行情况。

4结语

把触角深入到预科生灰色群体地带,分析他们的特征和思想状况,有利于培养出优秀的民族预科生;同时,提出高校在对该部分群体教育引导中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机制,以期丰富和完善帮扶这一群体的理论依据;也将有利于丰富对大学生灰色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丰富民族预科教育教学管理理论,为实际的育人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晓阳,刘月晨.关于大学中间层学生的思想教育[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2]乔杉.高校大学生边缘群体及其教育引导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3]贾小佳.高校中间学生管理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

[4]陆志华.当前高校学生工作“边缘化”倾向刍议[J].扬州大学学报,2004.

作者:刘小玲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民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