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有效性教学下小学数学论文(4篇)

有效性教学下小学数学论文(4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一)精彩导入,激活思维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精彩的导入既能创设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情趣盎然,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又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从而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5的乘法口诀》时,笔者利用低年级学生喜欢猜谜语的特点,让他们猜谜语:“十个丫丫,分成两家;光会干活,不会说话。”学生很快猜出。笔者说:“我们的小手上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你们发现了吗?”这时,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从一只手有几个手指入手,让学生填表:一只手有多少个手指?两只手有多少个手指?三只呢?四只呢……并试着说出算式。当学生说出一部分后,笔者再让全班学生一起动笔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这样情境像磁铁一般,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有效地学习,为后面编制5的乘法口诀奠定了基础。

(二)充分预设,有效生成

构建有效课堂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教师首先要有生成意识,善于抓住和筛选有效的生成资源,反思教学行为,及时调整预设方案,促进学生深入探索,让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在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笔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哪些条件有关?学生们情绪高涨,有的认为和底有关,有的认为与底边的高有关,有的认为与斜边有关。但一个学生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相邻的两条边的夹角有关。”尽管超出了原有的预设,但笔者没有立即予以否定,而是及时调整方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验证。这样,巧妙选择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恰当引导,促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掌握得更为牢固。

(三)动手操作,探究实践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诱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通过动手操作不仅能够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促进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思考、用数学知识思维。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时,笔者让学生用手中的长方形纸来折一折、分一分、画一画等,让他们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并借助图形语言去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件。这样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愉悦,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有效练习,提高效率

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知识的积累、素养的积淀,精心设计新颖有趣、多元化、个性化的练习,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学习了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的知识后,笔者让学生制作一份2014年的年历卡。

(1)圈一圈,在年历卡上分别圈出父母和自己的生日。

(2)看一看,父母和自己出生的那个月各有多少天?

(3)想一想,从出生到现在,你碰到过几个闰年?分别是哪几年?这样有意识地将现实生活和数学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结语

总之,有效性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追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教师应本着为学生发展服务,促进学生自身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学力的提升为根本,将新课程理念具体化为现实的、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形态,并不断加以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作者:林丽 单位:玉林市博白县博白镇第二小学

第二篇: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研究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注入强劲的动力

教学情境对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无论是导入环节,还是课堂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等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的诸多环节,都需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也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尽管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也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但是一些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更多的只是流于形式,走过场,情境的创设不根据教学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实际而进行,不重视创设情境在教学实施中的实效性,这样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没有对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有多大的帮助,相反,还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实施.例如:在教学的实施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来创设教学的情境,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对新鲜的事物兴趣比较浓厚,对枯燥的事物很难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尽量地创设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教师在教学的不同环节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这些有趣的游戏不仅可以使教学充满吸引力,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学们不仅在数学的学习中学到了更多的数学知识,还在教学中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的数学教学事半功倍,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是数学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教学方式,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这种教学的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较,存在着很大的优势,通过小组合作的有效实施,同学们由“单打独斗”式的学习方式变成了一种共同提出问题、共同发现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学习方式,同学们在小组合作学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表达,学会了交流与合作,学会了创新,学习的效率在有效的合作中事半功倍,促进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从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情况来看,在一些学校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得到了普及,但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不强,学习的效率不高,缺乏实效性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不能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教学环节的开展.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合作学习开展的实效性,在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尽可能地做到深思熟虑.例如:在讲解“面积”的教学内容时,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是最恰当的,理由是可以通过多种巧妙的合作探究方式来开展教学,让同学们对面积这部分内容能够很好地理解的同时,也为后续的面积知识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面积教学的有效实施.结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教学效率的问题研究对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对相关的问题展开尝试性的探讨是极其必要的.

作者:于维妮 单位:庄河实验小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思考

一、紧抓数学学科层面,彰显教学有效性

数学学科并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并不能仅仅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进行引导,让学生建立数学思想,并能够拥有数学化处理问题的能力,达到数学化地思维。这才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那么该如何在教学中彰显这一本质目标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新课标明确了数学的基本目标,其中除了基本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还包括有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何谓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如何来理解这个概念呢?这是指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思维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这种经验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猜想、验证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而后进行分析、概括、归纳等思维活动,由此建构数学概念,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互相帮扶,让学生之间互相结对子,大家有良好的分工,也能够从中发现对方的优势所在,这样就能够丰富学习小组的活动经验,也给深入展开数学探究做好了铺垫。

2.把握数学思维的基本方法

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会就某一道题而讲解,讲来讲去,离不开题目的解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获得的只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没有得到本质的东西———获得思维方法。数学学科是一门思维的学科,要让学生学得知识,就是要学会运用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为此,教师要从思维形成的角度来展开教学,分析建构概念的思维过程。每一个数学家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他们总将所有的问题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运用数学化的态度来面对生活。这种态度有有效的,正因为如此才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隐蔽的问题彰显出来从而使之获得解决。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问题,并从中抓住抽象事物的规律,帮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将生活原型建构为数学模型,并积累丰富的表象,将表象进行抽象概括,从而让学生获得抽象思维的方法,提高数学思辨能力,训练数学思维。

二、加强学生参与,实现小学教学有效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参与课堂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只有遵循认知规律,寻找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起点,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才能实现学习的个性化和多样化。这就需要从原来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改变之前教师讲太多,学生不会说的课堂现状。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个模式,小组内合理分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取长补短,每一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主要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都会给予支持。这种宽容的教学氛围,将给让学生获得独特的课堂体验,由此激发学习兴趣。另外,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差异化教学。像有的学生性格不喜欢表达,尤其是在课堂上不太容易交流自己的想法,这给课堂教学制造了一定的障碍。教学可以采用鼓励和课下谈心的方式,树立他们的信心。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精心组织每一个学习活动,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并将学生的每个意见都总结起来,小组集体论证。这样既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实现了数学活动的全员参与性。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有理念和方法,有数学思维和数学目标等多个方面协力才能完成。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探索才能丰富这一教学实践!

作者:郑兆胜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分析

一、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教育教学活动是小学生进行学习的关键方式,活动有效地统一了客体和主体,是学生提高认知的直接性渊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当中去。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连加知识的时候,划分成为观察—发现—操作这几个层次。先是要求学生对黑板上的图片进行观察,图片上画了2只大熊猫在吃竹子,然后教师将画着4只熊猫的图片贴到黑板上,它们正在往2只大熊猫的方向走去,最后的时候,教师将画着3只熊猫的图片贴到2只熊猫的后面。要求学生对这个操作过程进行观察和思考,然后提问学生:“这个时候一共是多少只大熊猫在吃竹子呢?”学生能够迅速地说出原先是2只,后来又来了4只,又来了3只,一共是9只大熊猫在吃竹子。教师以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设计适宜的问题教学情境

实践证实,教师教授学生新知识应当立足于学生固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为此,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思想,灵活、有效地处理教材知识,积极地开发教学资源,创设适宜的问题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立足于固有的认知基础,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灵活。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如何计算梯形面积的时候,需要明确学生已具备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经验,进而为学生创设下面的问题情境:

(1)你想通过怎样的方法来计算梯形的面积呢?

(2)想一想怎样的两个梯形可以拼接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呢?因为学生业已具备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够拼接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经验,所以学生在思考和操作之后,能够发现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能够拼接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并且能够发现梯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1/2,进而能够迅速地获得计算机梯形面积的方法,最终实现了新教学模型的建构,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结语

总之,要想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务必以学生作为核心,认真地设计教学问题,通过自学、探讨等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使学生参与到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去,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最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者:王文 单位:吉林省洮南市大通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