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论文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论文

任何知识都有其产生的背景,任何一篇课文都有其创作的源泉。要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个人的阅读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学生对于课文背景资料的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课文的作者生平、写作目的、社会背景等对于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课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课文的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为课文“寻源”,才能使教学结合实际的生活与社会背景,使学生的阅读“有根”。

对于教学活动来讲,穿插课文的背景资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阅读的积极性;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融入到课文营造的氛围中来;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涵,客观评价课文内容;同时可以让学生积累知识,提升阅读的能力。

要让学生的阅读教学取得这样的效果,可以采取的方式主要有:

1、课前了解。新课程教学方式强调让学生自主学习,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电脑网络知识,有一定的课外知识积累。利用好学生这个能力,让学生对课文背景资料进行查阅,能够强化学生学习能力,而且对于阅读质量的提高作用明显。通过课前的预习活动,让学生对于课文的作者生平,创作的目的,创作的背景等进行了解,为提高阅读兴趣,开展高质量阅读打下基础。例如:《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中,让学生观看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展示圆明园的复原图与残垣断壁,让学生课前查阅我国近代的屈辱历史,这样能够激发学生阅读新课文的积极性,并且带上了浓厚的感情色彩。

2、课中穿插。课堂中穿插一些背景知识,这些知识就像佳肴中的调料,百花中的绿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插入的背景知识,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紧密,针对性强,尤其是在一些重难点的教学中,通过背景资料的提供可以帮助学生突破理解的瓶颈,取得良好效果。例如:《》的教学中,在讲解到具体的堵枪眼的紧要关口,让学生观看电影片段或者图片,可以当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文字的精彩。在阅读《圆明园的毁灭》中,及时出现圆明园原来与毁灭后的图片,能激发学生的强烈情感,促进学生阅读效果的提高。

3、课后延伸。阅读后,根据老师的要求再去阅读相关文章,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以本节课内容为基点,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也对本节课内容有了更多的理解。例如:《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后,让学生查阅狼牙山的现状,了解五壮士的真实故事以及其家乡的发展。再如:《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后,让学生进一步网上阅读,去了解威尼斯小城等,都可以让学生阅读得以进一步发展起来。

4、课外补充。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靠课本上的课文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给学生补充许多课外的阅读养料,中国灿烂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优秀作品浩如烟海,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选择最让学生感兴趣,愿意阅读并且能够使学生受益匪浅的篇目,就涉及到一个选择技巧问题。一般来说,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我们应该更多的选择趣味性与故事性强的篇目,将文学常识、历史知识、哲理理想、寓言道理等蕴含在这些故事性当中,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学习,去体现,这些他们的印象会十分深刻,而学习起来也能感觉饶有趣味,达到寓教娱乐的目的。

阅读是学生成长的营养,对于学生的能力发展、知识丰富、情感发展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重要作用。拓展性的背景资料与阅读的良好结合,应该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