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艺术教育的整体性认识与创造思维

艺术教育的整体性认识与创造思维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欣赏美、发现美、追求美的要求也更加多样化,从而使人们对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使命。艺术教育对我们教育事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艺术修养能力。艺术教育是一种慢艺术,一种正面的引导力,引领学生求真、向善、至美。学生对艺术的认识也是无止境的,在生活中总有新的东西尚待发现,面对伟大的艺术作品,可以打开孩子的心扉,丰富其内心精神世界,捕捉每一个暗示,感受每一种内在的和谐。所以,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艺术教育,发散孩子艺术思维,用创新和探索的精神开创艺术未来的新局面,才能使艺术教育价值充分展示出来。

关键词:艺术教育艺术思维探索创新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激发他们想象力、创新性思维能力是每个老师重要的任务之一。然而,由于文化课程任务的繁重,学校对于美术课的课时数逐渐减少,导致许多美术知识和课本上的知识缺乏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学校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改变以往的以知识为主的传授模式,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发散式思维的指导,塑造他们健康向上的人格,激发他们潜在的审美素质。艺术教育如同一把金钥匙,是启迪学生心灵和情感大门的关键,同时也指引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笔者从一名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硕士生再到一名教师,

一直徜徉在艺术教学中,发现由于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现阶段的艺术教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一、艺术与教育相互依存

杜威非常重视艺术与教育的关系。艺术和教育共同的基础是经验的改造和塑造。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概括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教育即生长”“从做中学”,其根本立足点就是生活、生长、实践及情感,而这正是艺术的特征。因此,杜威明确指出:“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为教育提供给良好的环境,同时还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人的知觉。通过艺术进行教育,使人最广泛地参与到艺术中来,让每个人的生活充满爱,拥有丰富而敏锐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艺术内在的是教育,教育也是可以成为艺术。学生在艺术修养的长河中只有克服不幸、失败、厌倦,通过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才能达到审美状态

二、艺术教育引导学生走向求真、向善、至美

艺术教育应该从应试教育转向心灵的教育。柏拉图就曾经说过:“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这个转向不是转向孩子们,而是转向爱心满怀的心灵,追求实实在在教育的踏实感。如果急功近利地求得浮于表面的成绩单,以成绩论成败,以智商论高低,让那些努力过了,学习方法不对、没有开花结果的同学何以自处?难道只因为一张简简单单的成绩单就可证明拥有高尚的美好道德了吗?显然不是,张空谷就是个例子,应试教育已经让他成功的变成了考试高手,三次考上清华北大,周边人都用羡慕的眼光来看他,然而考上名牌大学的他,自认为可以为所欲为,最终因逃课、网瘾等问题的出现,导致了他无奈地退学。这种结局是可悲的,然而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结局?毫无疑问是因为心智的不成熟,不懂得什么是真、善、美,周边的人只关注了他是个“天才”,而未重视过艺术人格的培养。他努力过,也奋斗过,也留下辛劳的汗水,但是他却未获得真正心灵上的解放,从不思考人生的奋斗意义到底是为了什么?他显然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教育应该是生命的艺术、心灵的艺术,这种教育是启迪学生心扉的教育。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则包括了精神世界的真,自我的真实,内心的真诚,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追求人生的真理,人性本善,坚守本心,自然功德圆满。教育使得学生珍爱善端,存心养性,挖掘人的潜在本质,以善孕育真美。美则滋生感性的生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直接或间接表现创造活动的感性形式特征的出现而引起人情感上的共鸣,美好的情感也就自然而然产生。心灵的教育艺术,是一种启发学生心智的艺术。当学生出现行为上的无助时,请教师们的步伐慢一点,回头聆听他们的声音,让他们重新鼓起勇气,勇敢地调整状态。要让他们知道,内心的强大,是人成长道路上的良药,心灵的力量才是学生一生的财富。当然,正确的引导,对学生而言是探求真、善、美的最佳途径。

三、为艺术而教,在创新求发展

传统的艺术教育将艺术混同为专业知识或是技能,忽视了艺术是一种美。艺术所追求的是美不是直接的实效,通过对各种艺术现象的分析可知,在艺术之间共同的东西是一种特殊形式。艺术的美是一种对象化了的人的本质能力,一种客观化了的人的主观体验。艺术教育正真的目的不是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而是可以帮助我们尽快获得知识能力与智慧,因为艺术本身涵盖了智慧,发散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探索未知的世界,才是艺术教育真正的目的。在传统艺术实践中,为了上课,为了考级,学生必须学习在其今后的生活中可能没有价值的大量知识,这些知识或许并不能在未来得到实践运用,那么这些知识对学生而言是无意义的。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收获具有艺术生活价值的知识,形成一种网状体系,这些艺术形象在不同的场合中被整合起来,帮助我们有效的解决问题,形成一种解决方案,一种创新意识,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静态的知识技能迅速与人类的情感、意志、思想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将知识技能转化为人的生命紧密相连的智慧。那么,艺术教育就能为我们的生活做好准备。因此,何种艺术教学方式对学生而言才是有效的?毋庸置疑,只有能够让学生的内心真正希望理解的事情,而不是囫囵吞下打包好知识,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形成全局性理解,让学生产生独特的“认知方式”,这种认知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的进行重组,形成一种“为自己而理解”的学习认知方式。这个过程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而传统艺术教学中灌输式的美术知识。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具有生活价值,我们必须更新认知方式,建构业余的艺术知识体系来增强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

四、艺术是情感世界的再现

书记曾指出:“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艺术是情感的表现。但并非所有的情感的表现都是艺术。也就是说,表现不仅是表现,而且是一种有意识的、反思的活动,正因为它是这样的活动,才是一种创造力的表现。艺术作为有意识的活动,它能够把人的情感同艺术生命相统一,关心每个艺术生命,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快乐,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艺术家,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们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通过绘画的方式,来疏导孩子心理压力,让他们积极健康的成长。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心灵脆弱的问题,也许因为成绩的低下,就会产生自卑感;也许因为周边同学的一句嘲笑,就会产生无形中产生伤害;也许因为老师的某句偏激的语言,就能让孩子一生无法从阴影中走出来,影响孩子的成长以及以后的工作和生活。这种打击是致命,这使我们不得不去想,身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该如何通过绘画的方式来抒发情感?我国的艺术教育往往忽略了艺术思想、情感,传达信息的功能。事实上,艺术教育的本质是提高人文素养,通过艺术教育,抒发学生的情感,倾听他们的声音。依稀记得,小时候,一堂美术课结束了,但是笔者还黏在椅子上不走,画纸上一片空白。美术老师说:“啊!太漂亮的雪花了”,笔者说“我什么都没画啊!”她却笑了。“随便画个线当作路灯,照亮雪花,会非常漂亮。”猛然抓起毡头墨水笔,在纸上潇洒地用力一戳,“这里”,然后老师把纸推到笔者的眼前,淡淡地说:“现在,请签上你的名字”,“好吧,我会签上我的名字,但是我不会在画了”。过了一天以后,老师居然把画在课堂上进行了展示,当时心里莫名的激动,说不出来的开心。从此以后,在笔者内心滋生了对艺术的热爱,这就是一种抒发情感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汉宝德.美学漫步[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

[2]张文质.教育是慢艺术———张文质教育演讲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美]戴维•珀金斯.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M].杨彦捷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作者:许雪妮 单位: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