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艺术教育发展思考(6篇)

艺术教育发展思考(6篇)

第一篇:艺术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变革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国家颁布了扩大大学对于艺术生的招生计划等政策,也在一些综合型大学开展艺术类的专业。为了符合现在的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对于艺术类的教育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探究更加科学有效的艺术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是教育工作者和高校老师的重要责任。

【关键词】艺术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改革

一、坚持正确艺术发展方向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利于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因素,纵观古今音乐作品,真正能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音乐精品并不多,目前,在很多情况下,高雅的音乐作品被赋予低级世俗的因素,尤其是在网络如此发达的当今社会,有些网友为了博取点击量不惜玷污传统高雅优秀的音乐文化,对青少年以及社会均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音乐的教育。所以为了有效的发展音乐教育事业应注重提高全民的音乐素质,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相关教育部门应时常引入高雅文化走进学校、社区,组织高水平音乐团体为学生和社会人民表演优秀作品,并开展相关艺术讲座,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音乐的真谛,提升其艺术鉴赏的能力。另外学校也应该坚持正确的文艺发展方向,秉承着对社会,学生负责任的态度,生产出高价值的作品,争取创造出正能量的作品感染学生,感染社会。

二、理论结合实践,开展实践性教学

国内外,在艺术的教育机构选择艺术教师中,不光看中教师的艺术知识,而是更加重视其实践能力,所以在正式聘用之前会了解其艺术实力和影响力,提倡理论结合实践的新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具有丰富艺术实践经验的教师来说,在参与艺术交流的过程中会提出很多有实际应用能力和时效性较强的教学计划,正是在这样的教学计划的推行下会使艺术教育越来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艺术的实践性教学也存在特殊类型的规律,一般采取小班制为教学单位进行授课,并根据学生的资质和能力水平设计个体化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并进行个别的针对性辅导,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眼,手,脑的协调能力,在讲述知识的同时结合实际进行实践教学,比如可以定期在社会上开展歌唱比赛,让学生在熟练基础乐理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得到进步,激发创作的灵感,在实践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分析艺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可发现,艺术教育通常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将知识逐渐应用于实践,教育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变成一种技能,相关理论知识也不断的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对于艺术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三点:1.教师亲自示范,教学艺术的实践性;2.教师需有在唱片公司工作的经验,且曾创作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作品;3.定期开展学生的音乐创作等实践活动。教师也应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吸取经验,根据文化的发展潮流制定与时俱进的教学计划,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学生的教学实践的环节,并不断提高其教学能力和质量。

三、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所谓应试教育就是以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为目的,但是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国家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就是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以及做人,做事等方面奠定了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院以及学校中开展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思维的发散,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与传统的逻辑思维教育相结合可促进学生的思维创新,尤其是师范类学院教师的教育更是重要,一些中小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你音乐教师,更是需要一个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人才,可在生活,做人等方面对学生有个正确的引导。

四、完成学科建设,形成特色教育

在现代艺术文化的研究中,“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是在不同的学科之间进行结合,在结合中形成新的具有生命力的学科,传统的单一专业学科已经很难适应市场的发展。在艺术教育中加入创新因素以及结合具有社会应用性的特色项目,形成特色教育,使特色教育与专业教育共同平行发展,可推动艺术类教育的发展和繁荣。比如教育内容仍是以本校的优势文化和专业作为基础,结合当代文化环境以及社会宣传的理念进行教育,使艺术知识更加服务于社会,并科学的预测新的艺术文化的发展方向。目前,新的社会环境下,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繁荣,一些新的学科要求不断出现,很多学院为了配合社会的发展培养新型人才,不断的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调整学科的结构。为此,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在优势专业和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符合社会要求的新型学科,走上特色教学的道路,推动艺术教育的发展。综上所述,政治经济和文化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相应的大学教育也在发生着变革,其教育理念和模式正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结合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模式和理念进行分析和认识,进而反思,创新有利于推动艺术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邵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发展策略探析[J].江苏高教,2014,3(6):60-62.

[2]杨小晋.艺术教育的新趋向:儿童中心论-DBAE-VCAE[J].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2015,6(11):99-100.

[3]旦知草.农牧村小学开展艺术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7(23):150-150.

作者:王常俏 单位: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

第二篇:多元化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伴随新世纪艺术教育的变迁,多元化的艺术教育理念不断地被引进,如:视觉文化、社区文化、后现代文化、跨文化等理念,像雨后春笋般地在国内蔓延开来,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该先立足于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通过高校艺术教育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围绕着和谐德育,落实科学发展观来推进一个长期的,战略的,系统的工程,它具备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提升高校教育质量的作用,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1当代艺术教育的特点———多元化

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全球化的后现代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由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差异,所形成的文化也是多种多样。即便是在一国之内,各民族、各地区之间也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倾向。后现代的文化已经从过去那种特定的文化圈中走出来,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后现代的艺术教育将知识化为能力,将社会科学、语言、数学、自然科学、多元文化、种族、艺术界等与人文环境加以整合。在变动的社会环境中,各种不同群体的特质会慢慢呈现出来,文化提供了对信仰、价值和生活的了解。所以多元文化教育的整体目标是要增进学生的自尊及对社会上其它群族的理解与欣赏,它是兼顾认知、情感和技能等方面的。

2多元化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多元文化现象不仅出现在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多元文化充斥着校园文化,如:大众文化、流行文化、女性文化等等。而多元文化的涌入校园文化是有利有弊的,一方面,多元文化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接受了更多的外来文化理念。另一方面,一些新进的大众化、通俗化艺术导致某些学生情绪化。大学生艺术欣赏的情绪化是相当实在的,这种情绪化表现为对欣赏内容的情绪化追求,他们已经成为流行艺术、通俗艺术欣赏的主力军,没有将高档的艺术推向社会,却在艺术欣赏上混同于一般世俗,对于这一些弊端需要艺术教育来规范。艺术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自身的实践活动;它又是人类能动的、创造性的实践力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能够使学生性情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促进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缺乏艺术教育的高校校园文化是不完整的,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之一,也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校园文化是多元化艺术教育的载体,起着传承和发展的作用,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协调的。

3多元化艺术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构建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

随着科技资讯的发达,全球高度竞争的强势消费文化及人类社会结构的大转变,多元文化充斥这整个世界,继DBAE(Discipline-BaseArtEducation)、后现代思潮的探寻、批判及重新思考艺术教育的内涵后,我们要重新审视多元文化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从而提出构建新时期校园文化的设想。

3.1多元化艺术教育对校园文化的作用

艺术教育具有教育、认识、审美三大社会功能,它们和艺术的真、善、美的品质是契合一致的。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主要内容和手段不仅可以陶冶性情,而且影响着人的世界观,增强自觉性,求得自我解放。它和说理教育相比具有恳切真挚的情愫,所以能摈弃强制性,牵动人的心灵,起到积极主动的教育作用。在社会发展的今天艺术教育是世界多元文化的表达方式之一,因此也就赋予艺术教育有新的内容、新的思想。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艺术呈现出西方和东方、现代和传统、外来和本土文化的相互冲突、兼容和并存的状态,社会巨大的变化对国内艺术教育的明显滞后提出了挑战,高等学校教育学生,既要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也要理解他人的文化背景和其他国家的文化。在这个地球村中,必须培养学生树立一种多元化的国际观点。随着越来越广泛的文化交流,我们一方面在不同文化中汲取养料,兼收并蓄,另一方面全球化态势又激发起我们强烈的寻根意识。联合国将2001年确立为“文化对话年”以期望通过多元文化教育促进世界和平,中国在以后的几年里陆续开展了“中俄文化交流年”,“中韩文化年”……等。通过交流,两国之间增强了友谊,使民族艺术得以传播,加强了和世界的联系。体现了艺术教育越来越走向世界性。艺术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艺术教育注重“尊重”和“共享”。惟有透过艺术教育,才能真正的让人了解彼此,尊重彼此,让人类文化在普遍化的主流趋势中,能拥有多面向的关照与包容。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是人类文化的结晶,透过艺术人们可分享源自生活的思想与感情。从后现代的艺术教育中,高低艺术的界限被打破,不再只有传统的精致艺术,大众生活的艺术成为学生所关注文化之一,学生开始从周遭的艺术对所有文化的欣赏与尊重。

3.2构建多元化艺术教育下的校园文化

3.2.1准确把握校园文化的内涵高校校园文化倡导正确的文化观念。准确把握校园文化的内涵,才能全方位建设校园文化,引导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形成健康独立的人格,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作用。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是指高校校园内所呈现出的一种特定文化氛围,它是以大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生活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依托,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现象。究其本质就是广大师生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3.2.2以多元化艺术教育建设为切入口,针对我国面临的问题,提出落实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性针对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现象的实际,建议开设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开放式平台,既可反思性的注意美国艺术教育理念———DBAE(以修养为基础的艺术教育)对学生实施校园文化活动,DBAE是一种综合的,具有人文学科特点的艺术教育方式,扩大全校学生的艺术知识面,了解与艺术相联系的特定的文化内涵,用视觉艺术来进行思想交流。有针对性地通过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开展审美活动。

3.3促使校园文化多元化

(1)艺术节。高校的艺术节在国外已有多年历史,哈佛大学的艺术节声势浩大,共有200多项活动在哈佛大学的剧院、音乐厅、图书馆、教堂、露天剧场、校园广场和草地上同时举行。活动的种类既有音乐、舞蹈、魔术、戏剧、电影等节目的演出,也有雕塑、陶瓷、图片、绘画、文学作品的展览,还有艺术技能的展示和教学。令人高兴的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在艺术节上也得到了展现:哈佛燕京图书馆举办了香港从1841年到1997年的历史图片展,亚瑟•萨克勒美术馆举办了中国宋代山水画展览,波尔斯坦大厅组织了中国书法和剪纸的培训活动。这一切充分地表现出哈佛的校园文化和美国文化一样,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我国高校的文化节、艺术节则是近年来出现的新事物。

(2)高校校园文化国际化。在国际信息化的时代,艺术呈现出独有的多样丰富的表现特性,她不但能捕捉人性的共同特质,也能讲其转化为每个人都能分享的共同语言。当学生透过艺术的桥梁超越国界和文化圈的屏障认识异文化后,也能藉此反观比较自己的本土文化,养成不同的态度来检视自己对世界多元化的信念与价值观。以此让学生在校园文化中来定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校园文化因此不再是线性的、封闭式的而是开放式的,逐渐走向生活化,更加的贴近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艺术社团———艺术社团的管理者和组织者都是学生,这是学生自己的一方天地。中国传统文化话剧进校园,京剧进校园,曲艺进校园等这些演出都受到热烈的欢迎,使师生欣赏了民族艺术,也使演员们受到鼓舞,只要将这种文化交流坚持下去,也会使校园的演艺社团更加丰富多样。

4总结

社会文化艺术事业要与校园文化沟通,才会产生源源不断的知音和后继者。任何艺术文化一旦疏远了教育,必然使知音老龄化,缺乏生机以至萎缩。学校教育在弘扬民族文化方面负有使命,这与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传播,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是一致的。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高校多元文化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必将提到一个新的日程。

参考文献:

[1]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教育出版社,2000.

[2]张小鹭.现代美术教育学[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第六届海峡两岸美术教育交流会论文集[M].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广州市少年宫美术学校,2006.

[4]黄壬来.艺术与人文教育[M].桂冠如数股份有限公司,2002.[5]尹少淳.走进文化的美术课程[M].西南师范大学,2006.

作者:李娟 单位:厦门安防科技学院

第三篇:高校党建工作艺术教育新途径研究

【摘要】大学生党建工作历来是高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对于新时代条件下的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日渐式微。本文立足于当代社会发展的时期情况和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将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党建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新时代条件下的大学生党建创新模式。

【关键词】艺术教育;大学生;党建工作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青年人中知识较为丰富、思想较为敏锐的群体,是民族的希望,而大学生党员又是这一群体中的精英,也是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中的新鲜血液,承载着中国共产党未来发展的重担。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2014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底,全国共有8779.3万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其中学生党员数量为224.7万,约占总数的2.6%,是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经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积极培养和严格考察,近年来发展的大学生党员绝大多数都是品学兼优的,他们在学校中都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但是,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大学生党员教育存在问题,即现阶段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的理论及方式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脱节。传统的大学生党员培养和教育基本上就是党课培训,这种灌输式教育并不能使其对党有全面的认识,不能激发其对党强烈的情感。因而,如何在高校大学生党员中开展党建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探索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新途径,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养,直接关系到新的教育方式的变革。

本文在结语以往党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将党建工作与艺术教育相结合,探索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新途径。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速,人们对获取信息的方式就要求更加快速和便捷,逐渐产生了一种称之为“快餐文化”的了解和收集信息的方式。快餐文化导致了大学生更倾向于浅阅读,习惯于用看图、听音乐或者看影视剧的方式替代读书来获取相关信息和知识。大学生们在一定程度上对文字尤其是大段的文字缺乏阅读的耐心和兴趣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且不论这种现象和状态的好坏,它毕竟已经成为一种现实。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曾经说过,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这就表明它的存在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我们只有面对现实,才能解决现实。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大学生党建工作,就要充分利用这一现实特征。堵不如疏,既然大学生们更容易接受图画、音乐等艺术形式,我们为什么不善加利用以收获更好的效果呢?因此,本文立足于这一现实和时代特征,把艺术教育与党建工作相结合,把党的发展史和相关理论、方针和政策等以音乐和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将其作为学生党员教育的一种方式,从而增加对党的认识和理解,更加的热爱党组织。这种方式将成为他们可以接受的一种新探索,艺术教育可以为党建教育开辟新的天地。

音乐是能够激发情绪的一种最为直接的方式,音乐作为一种特殊声波,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产物,是一种艺术。它擅长表现人的情绪。其他任何艺术都没有音乐对人情绪的影响更为强烈迅速。不同情绪色彩的音乐,能使听众产生或喜或悲的情绪活动并进而影响人们的行为。音乐自身所具备的情绪感染力,要远远超过任何形式的艺术和语言。通过收集并整理有关党的发展的歌曲并加以适当说明和评论,以其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一部分,将会增强学生的热情并加深对党的理解和认识。图画书为图文合奏的一种艺术,图画与文字共同承担叙事的责任,建构图画书的文本意义由于图画书的叙述主体是画面,文字一般相对简洁,因而要求图画本身具有非常强的表述能力而图画书的细节设计和隐藏是增强其表述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隐喻的叙事功能的途径。通过细节的刻画,图画往往可以提供比文字更为丰富或者文字不能提供的信息。将党的发展史和相关理论、方针、政策和路线以图画的形式呈献给想要加入党组织的学生,会使其对于党的认识更为直观、更为深刻、更加易于接受和理解。

事实上,将艺术教育中的绘画艺术、歌曲艺术与党建工作相结合并不是当代的原创。在我们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这样一种党建方式,并对于党的不断壮大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不过在当代大学生的党建工作中,这一方式和方法被忽略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这类题材数不胜数,但是将其与党建工作结合起来并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教育的新途径,还没有真正的开展起来,而这也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任务。因此,以这种理念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党建工作,一方面会使非党员大学生更容易了解党的相关知识,从而加深对党的各种方针和政策的理解,不断的向党组织靠拢。另一方面又会使入党积极分子和大学生党员加深对党的理解,从而能够更加的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努力奋斗,力争成为新时代的合格共产党员,以不断推动党的事业向前发展和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符国伟.“快餐文化”与现代阅读方式之嬗变[J].图书馆界,2010(5):11~13.

作者:刘红琳 乔明明 单位: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第四篇:艺术教育中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摘要:在当今艺术全球化语境下,培养教育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艺术人才是当代艺术院校最首要的课题。本文浅论了当代艺术院校对传统文化教育学习的缺失与不足,当代艺术交流中文化身份丢失的尴尬性,以及艺术教育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学习与创新转换,为中国当代艺术的现代化转型构建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艺术力量,而这也正是我们当代艺术教育中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当代艺术

近年来,中国的当代艺术创作与展览交流在主动地与传统发生对接关联,创作方式都展现出不同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比较单一浅显和被动的“身份认同”,而是主动地与西方现当代的表达方式拉开距离,在传统传承的基础上,智慧地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元素,用当代的艺术形态进行转换,呈现出一种新的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精神特质和价值取向。而我们知道,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当代艺术一直在和西方借鉴模仿、碰撞交流中寻求发展,虽在“反传统”与“接轨西方”的文化策略下具有相对的历史合理性,但也带来了及其严重的“去中国化”。西方现代化的进程,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对艺术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使国人的艺术观念、范畴、趣味、标准被不同程度置换,甚至失去了文化自信。而中国的美术院校同样受其这股风潮的影响,传统的艺术以及审美教育完全被西方教育所覆盖,特别是被西方写实主义所覆盖,传统文化的艺术教育在艺术院校中形同虚设,更无传统艺术的系统精神修炼方法,在油画、动画、新媒体材料、新视觉传达等专业更是受其西方艺术的牵引,缺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教育,而与传统接近的中国画专业也失掉了传统文化中那宁静致远的精髓,传承着的也只是纸、笔、砚、章的物化形式。中国传统经典只是静静地躺在图书馆里沉睡,没有人教授这千百年来先贤们留下的智慧文化,艺术教育与传统的人文教育产生了严重的断层,在艺术创作教育上,由于西方现代文化的介入和经济资本对艺术的渗透,艺术教育也增加了“功利”与“竞争”的影响。

现在的艺术院校,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着重技法、轻理论,重形式、轻内涵。为了跟随西式的潮流,进行的是一种“快餐教育”的教学方式,专注于西方的样式翻新、材料奇特和视觉幻迷的技术性堆砌。而对于自我传统文化的关注,艺术创作中作品内在的文化精神的建构性表达是不足的,特别是对于传承与创新的艺术实践更是严重缺失的。院校中开设的艺术理论和文化课程也主要倾向为西式的,而开设的中国美术史课程,也只是停留在叙述事件上而没有真正的审美以及思想教育,在学分的比重和考核的量化比上太小,学生只是为学业而对付教材。同时,由于社会竞争大,学生也想尽快有所作为不免急功近利,不愿花时间静下心去加强文化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的吸取和经典的阅读更是欠缺,认为太古董老旧不时髦新潮,只注重创作的标新立异和轰动时效性。这样一来,我们培养出的艺术人才虽是当代的,但却是西化的;虽是技术高的,但却是匠人化的;虽是新潮的,但却是平庸的。艺术创作如果失掉了自我文化的传承性和内在的精神性,那就会使我们培养的艺术人才从一开始就失掉了自我文化的根基,他们在未来的艺术创作和在国际艺术展览交流下,其文化身份会陷入尴尬的境地。再者,因中国的当代艺术从开始就不是从传统文化中自然延伸与生长出来的,它的视觉观念资源主要还是来自于西方,由于丧失了自身文化语境和价值观的空无,使得中国当代艺术在30年的历程中,先后遭遇了“文化焦虑”“身份焦虑”和“语言焦虑”。而在当代艺术语境中,应该怎样传承和发展属于我们民族的认知方式、情感体验、理想境界和精神追求,是值得我们艺术界和美术院校要好好思考的。中国的传统艺术一直都是建立在内心体验基础上,以心为源、以物为象、心物合一,在探寻人的精神家园和灵魂寄托上,中国传统艺术比西方艺术要走得早、走的远、走得深,而今天人类视野意识到东方传统艺术的重要性,寻找文化源头并从源头开始整理是当下文化重建最重要的工作。同时,要站在国际化的高度来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价值,发掘传统文化的优势,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并转换成有效的资源和力量,使他重新成为促进文化艺术发展的因素。所以,培养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艺术人才,首先是通过文化艺术教育来传承,通过对书籍经典的阅读、交流和实践来抵达。

在艺术实践和创作中,构建自己的话语和价值观语言,必须具有新的自我文化根基的,从源代码开始就确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方式,美术院校的教学,要改变单一的西式写实主义模式,要大力加强传统艺术文化的学习,让学生在历史长河中吸取养分,在传统艺术文化和朴素的地域性艺术元素中,感受传统的生活方式、文化状态和民族力量,使学生从中把握艺术的根脉,倾听历史的声音,体会传统文化的创造智慧。艺术教育依托于传统文化,不仅可使其理论更加完备、深广,还可使其教育理念达到一个更高、更新的层面,在其当代艺术多变的“形式”中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艺术教学的转变要以中国美学和哲学为支撑,将中国精神的审美经验作为艺术创作教学的出发点,将生态美学的诗意栖居、家园意识、环境想象及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的审美观作为艺术思想的理念基石。在艺术实践中,加强传承与创新的结合并举,注重传统符号的当代转换,增加中国绘画语言与媒材的创新,一要体现当代艺术形态下一种经过转换的材料与形式而呈现出新的语境,二是这种语境新变必须艺术地具有自我传统美学文化的内在精神性。真正优秀的艺术应具有文化的共同属性,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迹和创新语言,这也是传统与当代的内在联系。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能直接成为新的文化,但其内在的文化精神却可以经过批判、改造、继承、弘扬而再度成为新的文化生长点。百年树人,教育为先。当代艺术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艺术院校的教育,而培养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内涵的艺术人才,更是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学习。只有坚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坚持注重具有中国文化内在精神的表达,在今天多元文化并存和全球化艺术语境下,才能真正的确立具有中国精神的文化身份,才能为中国的当代艺术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构建坚实的艺术力量。

参考文献:

[1]顾友仁.《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

[2]成都当代美术馆.《历史之路:威尼斯双年展与中国当代艺术2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3]于学文.《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西方模块》.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4]聂振斌.《艺术哲学与艺术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5]蒋安平.《写实主义的百年梦魇与谎言》.艺术广角,2014(02).

作者:张宏伟 单位:重庆三峡学院美术学院

第五篇:独立学院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摘要]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致力于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其课程组成、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及人才培养模式都经过教育部的批准,其办学方式灵活、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高校办学的死板,并依托名校教学资源,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艺术行业的人才。本文以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作为切入点,分析了艺术教育和人才创新能力的关系,并阐述了艺术教育在独立学院教学中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优化独立学院的办学效果,全面提高培养人才的素质。

[关键词]独立学院;艺术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我国“独立学院”开设的艺术设计专业较多,其学生人数占据的比例较大,但是杂实际的办学过程中,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表现出艺术理念较差,缺乏实际的工作能力,同时其创新思维的能力不足,当学生走人到工作岗位后,很难适应岗位的需求,这暴露了当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缺乏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缺少针对性的实践训练和技能训练,学生难以发挥其专业优势。

一、艺术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关系

艺术是一项高雅的实践活动,其需要创作者拥有较强的艺术感官和创造力,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抽象思维能力来源于人脑左半球的思维活动,语言、逻辑、数学及符号等信息的产生和处理都源于左脑活动;而空间关系、艺术形象则来源于人的右脑活动,开放右脑对于提高艺术创造力至关重要。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其人才培养要侧重于艺术教育,激发起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当前,艺术教育的作用和功能较多,创新能力是艺术设计的源泉,无论是艺术鉴赏或者艺术创造都离不开个性思维的培养。独立学院艺术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要重视创新思维的启迪,让学生把创新思维融人到艺术设计中,提高其对实践艺术的认知,从而提高其对艺术的感知力。

二、独立学院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一)艺术教育塑造健康的人格

塑造健康的人格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艺术审美教育的机电,艺术教育开发人的艺术创造力,同时可以让学生沉浸于艺术氛围内,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起健康、积极性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端正审美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的艺术思维习惯。艺术教育与学生专业学习息息相关,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其专业特点体现了显著的艺术性,这就要求教育者以塑造学生的艺术感染力和健康的人格,以端正的思维方式探索艺术真谛,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我的艺术认知,完成对艺术设计的深层理解。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德智体美劳是衡量人素质全面的标志,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其在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基础上,要强化对审美能力的培养。所谓的审美是指在审美过程中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评价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观,其对于相同的艺术会有不同的审美感受,但是很多学生对艺术审美仅仅停留在基础的欣赏水平,无法深层次的挖掘艺术的美感真谛,更谈不上艺术创新性。而艺术教育则逐步培养学生感知美和评价美的能力,培养自我的审美能力,形成独一无法的审美视觉,同时艺术教育可以促使学生用艺术的思维来看待艺术设计专业,从而在专业学习中提升自我的审美能力。

(三)推动教学活动进行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教育是一个系统,教育中各个要素的相关性是教育得以发挥特定功能的桥梁。许多理论工作者都认识到五育的一致性和相互联系。各育既可独立地自成体系,又可渗透于“他育”之中起强化作用。艺术教育对于其他诸育的推动与促进作用表现在:艺术教育渗透于德育,并且比道德教化更易于被人接受;艺术教育与智育相结合,有利于发展全面思维,促进创造力的培养;艺术教育在体育中运用,可以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地健康发展;艺术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可以养成个体劳动的习惯,促进效率的提高。艺术教育对其他诸育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充分说明了它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三、“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性教学中艺术教育针对性不强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往往会侧重理论教学,但是其理论教学中艺术教学侧重性不强,学生往往侧重于强化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没有形成良好的艺术感知力,更谈不上用艺术感知力和理论学习结合,学生理论框架体系中仅仅枯燥的知识点,无法体现艺术设计专业凸显的艺术性。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艺术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缺乏艺术性思维对于学生实践操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影响其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实践能力培养侧重点不足

实践能力不强是当前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独立学院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实践能力是衡量其素质全面性的重要标准,但是很多院校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设置实践性质较强的课题任务,大多数的教学工作仅仅停留在课堂内部,学生缺少走出去的机会,其结果就是导致其艺术理念和艺术创造力得不到发挥的空间,无法在实践中践行灵感,一旦进人社会对实践工作表现出力不从心。

四、“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策略研究

独立学院为社会输送了大批艺术设计人才,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艺术创新性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社会就业,因此独立学院要致力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尽早完成学校学习和社会工作的接轨,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人才培养遵从市场导向的原则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要以市场以导向,针对市场的需求设置特色教学课程,以艺术设计为基础,实现多元化的课程设置,明确市场对艺术专业人才的足球。同时要侧重于知识结构的完善,包括对基础知识、艺术审美水平、艺术创造力、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估,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艺术形式等融人到专业设置中,扩宽人才培养的辐射面,构建完整的教学培育框架。再者要合理设置艺术类、理论类、实践类课程的比例,确定高质量的公共基础课程的同时,增设艺术类和实践类课程,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践行艺术思维,打破传统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界限,在艺术设计框架内完成艺术和实践的整合,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转变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习、实训环节是学生提升自我能力的关键所在,独立学院艺术类专业要致力于达到科学的实习实训体系,结合企业的岗位需求设计模块化的实践教程,针对学生的基础能力进行实践强化,同时将学生由理论学中逐步引导到课题实践设计中,在实训模块中穿插艺术教育,增强学生对专业课程以及课程作业的综合把握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者要制定培养计划,包括实践课程的内容、目的、意义、安排、作业要求及评分标准等,把课程学习和实习实训结合在一起,及时发现实训中的艺术问题,完善实训的模块化培养体系。此外要设置竞赛环节,学校要组织竞赛课题,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参与竞赛,以比赛的方式敦促学生主动学习,同时将竞赛纳人到课程学习中,教师给予学生艺术思维引导。应用型人才培养要重视和企业的合作,以企业的课题作为竞赛内容,增强学生对企业状况的了解度。

(三)完善教育资源配置

独立学院要充分发挥其所依托的高校资源,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专业学位制度,解决其师资结构相对单一的问题,首先要加强教师引人,提高对教师的资格审查,优先聘请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扩宽教师来源渠道,从行业或者企业一线聘请讲师进行授课,加强对教师授课质量和实践指导能力的监督,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后盾。再者要完善教师培养制度,制订系统的培养计划和制度,在学历、职称和专业技能等各个方面形成一个综合的培养体系,着力提高教师的艺术教学能力、理论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的融合,打造高素质、深层次的教师队伍,完善教师科研能力和横向课题研究能力。最后要强化人才培养的硬件设施投人,学校可以和企业联手打造实验室基地,将最新的设计理念及时转化为产品实体,实现科研成果的及时产出,实验室基地发挥其实习实训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推进3+1培养模式、完善评价体系

独立学院应当推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学生利用三年的时间完成相应的理论学习,利用最后一年的时间来进行实践操作,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整合,并深层次的挖掘艺术感染力,提高艺术思维创造力。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让学生尽早接触到工作环境,及时发现自身素质方面存在的不足。再者要强化教学评价,教师和学生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整体,教师要重视艺术教育和实践引导,让学生表达自我的艺术见解,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组织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同时要把课题研究纳人到评价体系中,修正教学计划,敦促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五、结语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专业学科的特点的要求,学校要重视学生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培养学生发现美、感知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同时要把理论知识学习、艺术能力培养及实践操作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艺术创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社会贡献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文中如有不当之处,还望相关的专业人士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孙大鹏.浅析加强“独立学院”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田.社科纵横,2010(04).

[2]唐亚凌.关于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几点思考田.继续教育学院,2008(05).

[3]洪莹.培养应用型人才对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影响田.亚太教育,2016(04).

[4]刘金萍.论独立学院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田.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3(01).

[5]张怡.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田.设计,2026(07).

[6]束霞平.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田.民族艺术研究,2011(04).

[7]李斌.增城市A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回.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l0)10.

[8]束霞平,张蓓蓓.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田.民族艺术研究,2011(12)28.

[9]张舟.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某学院为例田].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05)01.

[10]商伟.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性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为例[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4(05)22.

作者:唐丽雅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第六篇:公安院校艺术教育内涵及路径研究

摘要:研究公安院校艺术教育内涵及路径的目的,在于通过了解艺术教育的实质与重要性找到适合当下公安院校开展艺术教育的途径。本文介绍了公安院校艺术教育的内涵,并提出开展公安院校艺术教育的路径:意识上重视;机制上完善;手段上丰富。

关键词:公安院校;艺术教育;内涵;路径

艺术教育是开展新课改以来作为素质教育最重要组成的教育内容之一。美育和德育是艺术教育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是当代各类院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均衡发展合格大学生的渠道,也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审美能力的途径。对于各级各类院校来说,在日常专业教学中加强艺术教育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进一步完善个人道德品质,而且在提升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及环境适应性诸多方面大有助益。

一、公安院校艺术教育的内涵

(一)实质

基于美育和德育同为艺术教育培养内容与目标的原因,公安院校中开展艺术教育的实质乃是在于提高学生在思政道德方面的整体素质。培养合格大学生的前提正是塑造其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不断提高大学生在思政方面的意识、品质。任何一种艺术教育模式中,思政性都是指导和灵魂,这也是为什么当前对于艺术类作品创作总是不断强调“主旋律”、“正能量”的原因。这里的“主旋律”与“正能量”恰恰代表了艺术创作和教育等领域对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受众的思政性的正确引领和熏陶。

(二)重要性

如上所述,艺术教育在公安院校中首重对学生思政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仅如此,艺术教育还能通过美育、德育提高学生个体的艺术修养、人文素质,而这正是实现大学生人格操守不断完善的重要举措。公安院校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专业院校在开展教育过程中往往偏重于理性、客观、严谨、逻辑性强的专业教学内容,这样的教育氛围下培养出的学生不乏思维缜密、一板一眼的专业人才。但从另一方面看,过于理性的专业化培养造就的人才常常在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有所欠缺。而在当下的社会发展大背景下,创造性地开展学习和工作却经常能够实现在专业上的突破性发展。即使是在如公共安全这类涉及政治、法律的专业中,由于社会发展复杂程度的不断加剧,很多时候需要突破寻常的思维定势,以不拘一格的想法开展工作。同时,艺术教育还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情商。公安及其相关工作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面对和人的沟通与交流时,很多时候需要能够察颜观色并适时地调动或控制情绪。收放自如的情绪调控能力在不少情境下甚至能够起到稳定局势、控制局面的作用,这对情商有很高的要求。除了面对他人,公安院校的学生毕业进入职场后,由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质,学生经常需要承受普通职场人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这对于学生的自控力、解压力同样充满挑战。具有较高情商的人面对压力时不仅懂得疏解,而且能够选择正确的方法,较少“钻牛角尖”,对压力的释放也更加有效。

二、开展公安院校艺术教育的路径

(一)意识上重视

态度决定行动。现实中艺术教育之所以难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成效,主要根源之一乃是管理层缺乏足够的重视。包括公安院校在内的不少专业院校从校领导到具体的教师群体中真正能够从意识上给予艺术教育足够重视的比重并不高,很多学校开设艺术教育课程时或安排一位课任老师任多个班级甚至年级的课堂教学,或者大量使用兼职老师进行艺术课程教育教学。这种实质上缺乏重视的后果就是从上到下都对艺术教育表面重视、内在忽视,如此教学难以取得良效。因此提高艺术教育有效性的前提就是先从思想上纠正错误认识,真正给予艺术教育以关注。

(二)机制上完善

思想上的重视是公安院校开展艺术教育的内在保障,制度上的完善则是外在保障。基于多数专业院校学生在中学阶段接触完整的公共艺术课程的机率极小的现实,公安院校至少需要有1至1.5学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的安排。通过机制上的完善帮助学生认识到美育、德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基础层面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思想。而一旦有了基础,学生就可在已经掌握的艺术鉴赏基本方法、原则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提高的基础和机会,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日常自学都不再是从零起步。

(三)手段上丰富

丰富的教学类型和内容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在当下信息与网络时代,陈旧的教学手段极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公安院校开展艺术教育不妨更多结合包括多媒体教学在内的教学手段,比如利用音视频资源开展艺术教育。国内外不少影视素材中有很多涉及公共安全领域的内容,比如《沉默的羔羊》、《鹈鹕案卷》、《刑事侦缉档案》、《反恐24小时》等。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也是开展课内外艺术教育的极佳素材,比如小说《福尔摩斯探案》、《洗冤录》等。如果条件允许,学校还应当开设更多的艺术鉴赏课程,比如对古典音乐、现代音乐的赏析,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会一种乐器等。

三、结束语

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主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个性、情操方面具有较好促进作用。公安院校开展艺术教育有助于开拓学生眼界、提高想象力、创造力。良好的美育、德育除了能够提高学生思政素质外,面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时,较高的情商经常能够辅助智商提升工作效率、获得更好的生活感受。

[参考文献]

[1]宋晔,隋新.谈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建设的新思路[J].艺术研究,2010(4):17.

[2]程军.当前高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J].艺术百家,2010(5):8.

作者:程瑾 单位:江西警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