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功能

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功能

摘要:作为我国文化瑰宝,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无穷的魅力,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培育学生良好审美素养和能力。基于此,阐明了高职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性,分析了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发挥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功能的措施,以期为增强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职语文;美育功能

教育部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统一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的覆盖面。国务院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并对传统文化美育提出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育精神,充分发挥文化的美育功能,实现传统文化与高职教育深度融合的新要求。对此,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深刻认知传统文化的美育功能和意义,积极推进传统文化进课堂,促进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高职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

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开始,语文就是重要的学科体系,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进入新时代,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改革,高职教育树立内涵式发展目标,在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审美教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向大学生实施美育,对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塑造大学生的正确审美观念,增强其审美能力,还可以净化大学生心灵、培养其高尚道德情操[1]。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中涵盖大量文学作品,其中包括作者创作背景与心路历程,透过文学作品可以感受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变化,是塑造大学生健全完善人格的重要素材。高职院校实施审美教育的本质,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当代大学生心灵美与行为美;实施美育对大学生的思想、情感、性格与意志均有深刻影响作用,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思想价值观念,陶冶情操、升华心灵。鉴于此,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加大美育力度,循序渐进渗透审美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对语文知识、文学作品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其内在情感共鸣,感受语文独特的价值与魅力,通过学习语文提高自身审美素养与能力,形成良好的审美品质。

2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余年历史,其内涵博大精深,是建设文化强国、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因素。然而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西方文化不断传入我国,深刻影响当代青少年的思想价值观,使得大学生对西方文化十分了解,对我国本土传统文化了解甚微,这些均是亟须改变的现状[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具有传承性等特点,使其成为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对厚植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情怀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自觉承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和责任。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是人文素养类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将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传统文化的美育功能,可以涵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审美能力。

3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现状

近年来,不仅国外快餐文化盛行对我国文化产生巨大冲击,而且网络短视频的快速崛起和发展,使得当代大学生已经习惯于短、平、快的信息传播方式,对于需要集中注意力阅读和深入思考理解的文学作品,普遍表现出学习兴趣偏低的问题。同时,高职院校长期强调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将侧重点着重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动手能力,使得高职学生缺少良好的文学素养。虽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不断加大高职美育工作支持力度,但仍受到种种现实因素影响,导致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运用并不乐观,更难以发挥传统文化的美育功能[3]。

3.1传统文化教学重视度低

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高职院校、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度是影响学生对传统文化吸收和了解的关键性因素。首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仍有部分高职院校未深刻认知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难以转变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思想,语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实施计划等均强调教授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而不是提倡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其次,由于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效果难以被准确、有效的评价,高职院校很难了解传统文化的美育效果,使许多语文教师则削弱重视度,不仅没有增加传统文化相关内容,而且现有的教学内容十分滞后。即便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有一定兴趣,教师也不会耗费过多时间深入讲解,久而久之,学生便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欲望。最后,在部分高职学生的固有认知中,传统文化枯燥无趣,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不强,对此,高职院校并未采取有效措施,使得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教育效果不理想。

3.2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甚微

当代大学生普遍对传统文化了解甚微,加之社会发展速度较快,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接触诸多新鲜事物,传统文化因其历史久远,很难真正吸引到当代大学生。因此,大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的认知相对浅薄。另外,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内容设置不利于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内涵,难以发挥传统文化的美育功能[4]。传统文化知识体系均围绕教材和书本展开,很少涉及拓展阅读内容,如古典诗词等,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仅仅是为获取优越考试成绩。然而在此过程中,学生并未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文化背景、思想情感,在被动记忆大量古诗词以后,仍然无法内化吸收。

3.3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存在偏差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正处于认知发展阶段,极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存在偏差,主要原因是受到各类改编影视作品的影响,这类影视作脱离原本含义,经过改编后已经难以彰显传统文化内涵,甚至会造成学生认知产生极大的偏差。例如,小说《封神演义》讲述了纣王昏庸无道,姜子牙等人为捍卫正义做出诸多除恶扬善的故事。但该作品经过现代改编以后,故事情节却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其中妲己成为红颜祸水,因爱恋姜子牙而不得,最终祸国殃民。这种严重脱离实际的故事情节改编,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而且对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发展产生了极大不利影响。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存在偏差,加大了传统文化教育难度,削弱了审美教育效果。

4发挥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美育功能的路径

4.1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

为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功能,高职院校应调整语文课程设置,加大传统文化课程占比,拓展课程的覆盖面,选择具备传统文学或文化背景的专业教师授课,增强语文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和融入课堂,这是发挥传统文化美育功能的基础前提[5]。对此,应结合高职学生特点、专业、学情和需求,尽可能选择贴近学生专业的教学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兴趣。教师应选择具备审美价值的教学内容,以此传递美、展现美,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养成对传统文化之美的赏析能力,继而自觉在实践中弘扬美。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在语言描写中,作者以“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一片叶子和花上”,用一个“泻”字,将月光挥洒至人间的美描写得淋漓尽致,通过精练的语言凝聚美、表现美。用类似这样的文章作为高职语文审美教育的素材,可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增强美育效果。

4.2引入经典篇目,实现以情动人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既是至关重要的文化传承载体,又是蕴含审美价值的教育内容。但由于大部分学生对古典文学学习兴趣不浓厚,高职语文教师很少将其引入课堂教学。对此,高职语文教师应了解学生对古典文学学习兴趣不浓厚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了解学习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使其可以理解古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情感。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感情一般具有共通性、永恒性。例如,古典文学中的经典篇目《诗经·蒹葭》,表达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以及坚持不懈的追求。这种经典且篇幅较短的文学作品,即便学生不具备较高文学素养,也能够理解其蕴含的深刻情感。因此,高职语文教师在运用传统文化实施美育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篇幅较为简短,字词理解难度较低的篇目,带领学生共同分析和解读,克服学生对字词理解的畏难情绪,并引发大学生内在情感共鸣,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调动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审美教育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6]。再如经典篇目《乡愁》,诗中通过“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几个时序语贯串全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这些实物,将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作者通过“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表述,表达了对祖国的绵绵怀念。由于大部分高职学生是跨省、跨市来到大学校园,所以会产生思乡情绪,而《乡愁》这一经典篇目可以深深引发大学生情感共鸣。因此,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引入经典篇目,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中,培养学生情趣,提升其品味,从而达到美育的目标[7]。

4.3阅读经典文本,感悟形式之美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内在含义是指达成教育目标仅依靠兴趣是难以实现的,而乐是关键,要充分认可乐的教化作用。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不只是音乐可以体现出教化作用,诵读同样是教化的有效手段。通过带领学生诵读经典文本,学生可以理解其中深层次情感表达,将经典文本中所承载的文化理念、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渗透学生内心,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古典诗歌以“平仄规律”形成独特的语言美。在指导学生诵读经典文本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古典诗歌的朗读示范,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体会古典诗词的音韵美、感悟作品形式美,发挥古典诗词等文本的美育功能[8]。

4.4结合专业实践,实现教与学的生活化

当前,大部分高职学生都能认识到传统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但在实践中普遍认为传统文化与专业无关联,难以对自身专业实践起到任何帮助,加之高职的人才培养理念强调实践,使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论学习兴趣偏低。面对这类现实情况,高职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将传统文化作为独立理论讲解,而是应结合学生的专业实践,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体验感、参与感及获得感。以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为例,高职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挖人文景观背后的文化意义与价值。在此过程中,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学生布置相关作业,使学生利用假期、周末时间,采集家乡人文景观的资料,深挖文化内涵与价值,并在课堂中展示成果。这一举措不仅将传统文化审美教育与学生专业实践融合,促进了教与学的生活化,缩短了传统文化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传统文化,并打破了高职语文课堂教学局限,使学生可以在生活与实践中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9]。

4.5结合学生兴趣,弘扬美育精神

兴趣是学习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当前高职学生虽然对传统文化学习兴致不高,但对国潮衍生事物却有着浓厚兴趣,如汉服、故宫文创、国风舞蹈等。因此,高职语文教师应广泛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传播传统文化,为发挥传统文化的美育功能奠定坚实基础。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设沉浸式体验氛围,选择当下大学生喜爱的且具备审美教育价值的影视作品、短视频等,在课堂中共同观看赏析。例如,教师可以从网络平台下载汉服制作的视频供学生欣赏,并与古典文学讲授相结合,从而实现文学与艺术欣赏教育的协同,使古典文学讲授不再枯燥无趣,循序渐进地提高高职学生审美能力与审美素养[10]。

4.6加强师资建设,增强美育能力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发挥文化的美育功能,对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有较高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大语文教师选拔与培养力度。首先,在高职语文教师选拔过程中,应着重考察语文教师的文化修养,并将其设置为固定门槛。同时要保证引入师资队伍中的语文教师均具备较高的传统文化修养。其次,在语文教师培训过程中,可以开设传统文化研习课程,使语文教师循序渐进地提高文化修养与美育能力[11]。最后,高职院校可以派遣语文教师外出学习进修,或聘请传统文化研究领域专家和学者到校,面向语文教师组织文化讲座、座谈会等,不断深化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培训与讲座中,要着重强调传统文化的美育功能,使语文教师养成基本的审美素养和审美教育能力,以便更好地胜任语文教学,发挥传统文化的美育功能。

5结束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当今时代背景下,加大高职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力度,可以使大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内在价值与魅力,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积极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在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提高传统文化教育重视度,广泛整合文化资源,发挥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价值,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传统文化的美育效果,助力高职院校培养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韩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语文教学的融合研究[J].科技资讯,2022,20(8):172-175.

[2]吴婧.中华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课程中的渗透[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2(4):77-80.

[3]雷红秀.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3):113-115.

[4]张雨彤.浅论中华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育中的美育功能[J].汉字文化,2021(24):48-49.

[5]杨若诗.浅论中华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育中的美育功能[J].汉字文化,2021(20):173-174.

[6]丛何,杨迪.教育生态化视阈下高职“大学语文”课程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33(5):147-149.

[7]叶春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的融合与传承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6):275-276,284.

[8]康国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J].课外语文,2019(7):160,162.

[9]徐京魁.高职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路径研究[J].商业故事,2018(19):172.

[10]余海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教学融合发展研究[J].前沿,2017(9):96-99.

[11]张立英,朱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J].语文建设,2015(35):26-27.

作者:马雪萍 单位: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