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有效设问语文论文

有效设问语文论文

一、有效设问,生发联想,拓宽学生语文思维发展

现代教学论认为,任何教材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转化呈现。叶圣陶先生曾说“: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当然,课堂上教师提问必须注意有效,既要注重设问的应答广度,更要注重设问的思维深度,还要把握设问的时机效度与方法效度。培育语文思维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上教师的有效设问是一根根“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引线”,学生学习和思维的深入应该借助于这一根根“引线”来进行,这些“引线”其实就是拓宽学生思维发展的“导火索”。事物之间只要构成联系就会产生相互作用,事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联系决定我们必须鞭辟入里条分缕析,以有效设问促使学生生发联想。联想可以分为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联想本身就是思维的横向展开。落实到具体文本解读中,我们可以从题眼处展开有效设问,课题通常是文本的眼睛,有着丰富的内蕴,它有揭示中心,概括课文内容,产生悬念等作用。从课题出发,有效设问,层层递进,纲举目张,能有效地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有的文本,前后形成鲜明对比,这往往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如能有效设问,就可以触及文本之核心,实现由此及彼的跳跃,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思维广度是思维对知识的整合和延伸。有广度的思维就应该可以见微知著、见局部知整体,见个别知全貌,见过去知未来,见已知洞悉未知。如果说知识广度是“量”的范畴的话,思维广度则属于“质”的范畴。语文思维广度从根本上决定了学生的思想视野,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设问无疑是拓展学生思维广度的重要推手。

二、有效设问,引发思考,深化学生语文思维发展

我们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萌发思维,更要注重深化学生思维深度。思维是对存在的认知和反映,思维对某一特定对象反映的准确程度和深刻程度表明了思维个体在该事物上的思维深度。简言之,思维深度就是思考的深入程度。要促进学生语文思维发展,就必须深入到教学内容中深入而具体地进行分析,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有效设问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就应运而生,所以说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卢梭指出“:如果老是由你去指点他,老是由你去告诉他,结果你用这个方法的确会使他变成一个傻子的。如果你用你的头脑去指挥他的手,那么他自己的头脑就会变得没有用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明确质疑不仅仅是教师的权利,更是学生学习的本质需要。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催生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使学生萌生深层次探究知识的强烈欲望。我们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特别是提出好问题。学生要想提出好问题,关键还是靠教师的相机引导与有效设问。有效设问是一种高明的教学技巧,更是一门教学艺术。

三、结语

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这说明了有效设问的重要价值。我们理应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有效设问,做到强化问题意识、归化问题结构、细化问题环节。教师的设问必须突出探究性,让设问成为学生发掘知识内涵的契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通过有效设问可以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质疑,可以对文本课题质疑,听讲中质疑,当然也可以课后质疑。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关键点”,可以巧设矛盾,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可巧用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探索;我们也应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学生质疑的主动性。备课中特别要注意设计有效问题。“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习的过程本质就是不断的“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我们应反复研究文本,找出“设问点”。一般来说,文本内容反复处往往值得推敲,抓住反复手法设问,就能使学生洞悉文章谋篇布局的精妙。不少文本中,有一些表意蕴藉、含义深刻的句子,还有语意双关的句子,最值得我们老师有效设问。特别是一些不起眼的文本细节,如语言细节、服装细节、动作细节等,于此设问,往往能由小见大,窥斑见豹,从而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语文思维发展。有效设问是一个思维转化为语言的过程,它不是简单生成的,而是需要反复强化的。只有如此,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能高效,学生的思维才能灵动,课堂生成才能美丽。

作者:蓝寿军 单位:江苏省南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