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医学科技查新工作定性

医学科技查新工作定性

1.科技查新概述

科技查新是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与对比分析,依据《科技查新规范》,对科技项目的新颖程度做出判断的信息咨询活动和文献查证工作[1]。科技查新是将文献检索、情报调研、对比分析三者相结合,它以文献检索和情报调研为基础,以对比分析相关文献和信息为手段,以检出结果为依据,对查新项目的新颖性进行情报学审查,撰写出有依据、有分析、有对比、有结论的查新报告。因此,查新工作对年限、范围及程序都有着严格规定,对查新结论客观性、鉴证性、准确性和明确性都有着具体要求。

2.医学科技查新的相关问题

2.1用户对科技查新工作的认识不足。科技查新工作不同于单纯的文献检索,为了证明用户研究课题的新颖性,需要对相关课题进行系统有效的查证,通过在庞大的文献信息中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获得客观准确的结论。然而,现状是很多用户对科技查新工作的认识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查新工作的有效进行。其中,主要分为三类人群:其一,客户在提出课题查新申请时,无法准确把握课题的新颖性,缺乏对相关专业的技术要点和研究进展的准确认识。其二,客户在设计课题初期,由于信息检索能力的不足,使得获取相关文献过于盲目,确定课题过于仓促,这些课题在初检时就会被否定,从而增加了查新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查新工作的效率。其三,一些用户在提出检索申请时用词表达故意含糊,人为的给查新人员造成了工作上的障碍。

2.2科技查新信息的资源不足。查新工作信息量庞大,需要对相关文献全文进行仔细阅读,从所查文献的观点、方法、结论等多方面与用户课题进行对比分析,对用户课题的新颖性做出客观、全面的证明。中文数据库对期刊论文的资料相对比较完整,而一些专利文献、会议文献的原文资料就难以获得,往往只有题录和文摘,凭此得到的查新结果难以让人信服。外文数据库方面,检索费用较高,数据库种类及资源有限,原文获得途径狭窄,也给医学科技查新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科技查新信息的资源不足,不但影响了查新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成果,也使得用户产生对查新结果的质疑,降低了科技查新工作的公信力。

2.3科技查新人力资源的调配不当。在科技查新的工作系统中,包含了:科技查新员、查新审核员、受理查新及接待咨询的人员、查新报告整理与提交人员等。查新工作需要各个环节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各行其责,使得科技查新工作形成有效的一体化工作体系。然而,科技查新工作中时常发生人力资源配置适当,专业人员“失位”,非专业人员“篡位”的混乱现象。从查新委托开始到查新报告送出的整个过程中查新审核员都必须进行全程监控,其中对查新报告进行审核,保证查新课题新颖性分析的准确及查新报告的客观全面,是查新工作最重要的一道关卡,也是查新报告质量的最终责任人[2]。

2.4科技查新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医学科技的发展迅速,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层出不穷,医学研究信息量的不断增大,再加上新信息时代,检索方式方法的不断升级更新,使得医学科技查新工作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校开设的文献检索课程,虽然培养了工作人员的基本检索技能,但是课程设计相对落后,更新的速度赶不上检索技术的发展。同时,工作人员也没有符合自主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及时锻炼检索技能的基本要求。所以,如何优化文献检索课程,培养科技查新人员的自我提升意识是解决科技查新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的基本出发点。

3.医学科技查新相关问题的定性分析与工作对策

3.1加强与用户的沟通。与用户进行有效沟通,是医学科技查新工作的必要条件。每次受理课题时,工作人员需要将查新委托要点、查新工作内容及流程向用户阐述清楚,耐心指导查新委托书的填写。此外,查新人员必须在用户提供资料的基础上,和用户进行有效交流,旨在弄懂课题内容的同时确定课题的新颖性,从而为查新工作提供准确的检索词和恰当的检索策略。当查新结果与委托人意见出入较大时,应首先与委托人进行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对于用户要求更改查新结论的意见,应向有关专家咨询后再做决定。要做到查新过程的全面客观,查新结果的有理有据。

3.2完善文献数据系统。完善文献数据系统,对提高查新的工作效率,增强查新工作的公信力有着决定性作用。各查新单位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医药相关信息资源库建设,通过形成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机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医学科技查新的数据资料系统。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大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财政支持,实现网上馆际互借,从而节约检索费用,拓宽信息资源,提高数据信息的利用效率,为查新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提供保证[3]。

3.3优化人力资源调配,强化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有效配置查新工作的人力资源,形成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一般文员为辅的人员构成体系。这样使得专业人员从繁杂的辅助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注意力专注于医学科技查新和审核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另一方面,无论是专业人员还是一般文员,都要对其进行终身的职业培训。不但旨在增强其专业技能,而且注重于培养其主动提升自身能力、乐于并善于交流的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