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财务科管理范文

财务科管理全文(5篇)

财务科管理

第1篇:财务科管理范文

关键词:财务会计信息;财务管理目标;政府监督;会计监管

一、引言

时代的发展,经济运行的不断深入,让人民生活不断获得红利的同时,也让经济环境中的参与者——企业,面临着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各类竞争压力。为了更加高效地占据市场有利地位,不断提升营利能力,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日趋严峻。在发展过程中,从获取有效的细分市场份额,到稳定增长率的经济利益流入,一步步的经营成果积累,都离不开优秀的财务管理举措来提供保障,即需要企业不断加强企业内控制度建设工作,不断夯实财务信息基础,强化风险防范等,从而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助力。在企业充分认识到开展较高水平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必要性时,立足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一种回归,更是一项有效保障。

二、财务会计信息的相关影响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从国内整体社会发展在“疫情”下暂停键的无奈启动,到社会使命、社会责任的一步步稳妥执行,无论是坚守第一线的医护工作者,还是我们每一个宅在家里的普通人,都是在用自己的言行来同国家共命运、同呼吸。社会突发事件的出现,让人们再一次对于“秩序、制度、执行”有了敬畏;与此同时,对于初衷的坚持也逐步引发更多的思考。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的,投资者创立企业就是为了“营利”,其他外延的多重目标也都是在这一基本目标兑现或者预期会兑现的基础上实现的。无论是基础的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还是股东财富最大化,都具有的共同目标集中在了——在兼顾投资时间、投资风险、投资规模等基础上,企业财富增加越多,就会越接近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在坚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基础上,财务信息真实这一基本属性,显得虽合理但不够充分。财务信息,主要是基于会计数据,通过系统的分析方法所形成的反映经济活动的各种信息,基于基础的会计信息,也同步承载着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其他信息等。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财务信息所具有的“可共享性、生产和使用中具有不可分性、不同一性、对技术的强烈依赖性”这四个特征,让这一资源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意义重大。

三、财务信息真实的重要作用

从狭义的会计信息出发,基础的定期财务报表中,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及其分配等会计信息,数据就已经直观地反映了企业与债权人、与内部职员、与所有者、与国家等不同对象之间的财务关系、经济利益区分情况等。面对数据所赋予的重要作用,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财务信息真实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还记得那个成立仅不到一年零七个月,就快速迎来敲钟时刻的“瑞幸咖啡”在纳斯达克上市时,IPO发行价定在每股17美元,整体市值接近42亿美元。辉煌时刻的快速到来,却无法让其更为快速的退市有所减缓。在知名做空机构浑水研究的做空报告中,针对“瑞幸咖啡”存在财务信息失真的情况,以数据、调查取证为依托进行了全部阐述,让这一快速的记录,在2020年4月2日有了“瑞幸咖啡承认财务造假”的定论。面对现有市场相关业务的高额多重索赔诉讼、企业品牌信用灭失、财务数据造假的相应追责等多重夹击,这一恶性事件也对其他中概股企业产生了极大的造假阴影。如何有效确保财务信息真实,有力防范财务信息造假事件的发生也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四、确保财务信息真实的举措

(一)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强化内部控制、内部监督

立足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现阶段的股权结构在逐步优化过程中,众多企业通过再融资的方式对股权进行着优化。目前,配股和增发新股的方式适应性较强。在有效保证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前提下,才能够防范部分企业通过虚假财务信息进行圈钱,从而保障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也会进一步为再融资创造利好效应。配股与增发新股主要是对象不同,即配股以原有股票持有者为发放对象,形成一定的范围限制;而增发新股以社会上的所有投资者为对象进行股票的认购行为。上述方案中,增发新股可以有效增加新的投资主体,从而令股权结构多元化愈发明显。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引进新的投资主体已经成为优化公司股权结构的有效手段。在新股东的成功参与投资下,可以形成多个规模化股东共同控制、管理公司的规模,形成有效制衡后,更加有利于公司的统一经营决策管理,也会在法人治理结构上,变得更加完整、健全。此外,投资者的良好发展也会在被投资单位的治理完善、内控建设等方面形成好的模板借鉴效果。从所有者到治理层、管理者,只有在具体的管理活动实践过程中,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有效的监督制度两个方面来引导、相互约束,才会让整体的经营管理活动形成严谨并高效的运作方式。在制度的有效管控下,不正当的经营行为、失真的财务信息、无效的内控环境等都会得到治理与控制。只有优化后的股权结构,在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时,才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上风。

(二)提高政府监管机构的会计监管效率

为了平衡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一直以来,政府监督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个范畴,无论是财务管理领域还是市场运行方面。只有明确了政府在财务管理中会计监督的工作定位,才能更好地促进政府监督落地。从政府直接立法、制定相关法规性文件以及从间接角度引导、协调行业团体的自律规范角度,政府会计监督都需要立足于保障会计信息的生成、披露都真实、有效,并且从规则制定角度切实履行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以促进各类型市场参与者积极参与经济建设,促进资本市场活跃,经济管理活动有序、协调运转。从的制度建立入手,相关的政府监督管理机构的自身建设情况也在影响着政府监督的实践。针对制定规则、协调关系、保护经营主体、促进市场经济,政府以国家的代表为根本,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顺利制定,监督运行,来促使各行各业的会计信息都能够以完整、公允、真实、有效的基本要求,来进行高效披露,实施数据运用。作为会计监管体系中外部角度的监督管理者,需要将行业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引导、协调,才会让各企业都能够自律规范开展财务管理活动。以维护真实透明的会计环境为主旨,政府监督以促进财务信息市场得以健康发展为根本,不断改进资源配置,从而实现根本财务管理环境的优化。本着依法治国的根本国策,政府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得以进一步提升就需要根据日新月异的经济市场运行情况、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同行业的特异性发展轨迹等,在坚持基本的行政管理目的基础上,及时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规来引导市场行为,保障市场有序、向好发展,从而更好地完善我国政府监督的法治体系建设。立法在政府监督给予全力保障的情况下,本身的政府监督也需要法律来约束,这样才会对执法者形成更好的行为要求准则,在充分履行市场秩序保障的使命下,有违必惩、有法必依必然会成为社会公众的共识,才可以更好地树立起严格、公正、守法的政府监督社会形象。政府监督在保障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过程中,通过被监督者、社会公众、企业法人等对政府监督行为的评价,使政府监督产生双向促进的趋益效果,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反馈与修正从而形成更好的后期行为走向。在对政府监督执行者的监督与约束目标下,通过逐步建立一套合理的评价机制来对政府监督执行者进行反馈、考核,必然会促使政府监督更加高效、合理,促进市场经济发展。评价机制的建立维度可以从评价对象、评价事件、评价范围、监督管理效力及评价方法等,结合相关案例阐述的形式进行单项案例评价,在大数据资源整合的情况下,将同类案例进行归纳总结,梳理出属于相关案例的政府监督管理方式,从而成为后期工作中的可用经验。

(三)会计监管相关法律的强化与完善

从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企业的自身股权结构建设,到外部监管机构的政府监督,这些属于客观动因,对其进行了优化升级后,最为关键的就是需要针对整体的经济运行环境来展开分析,为了更好地保障财务信息真实,促进市场经济稳健发展,会计行业的相关监管法律、法规的不断强化与完善是十分重要的。在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整体趋势下,市场经济发展迅猛,国内、国外经济参与者纷繁复杂,财务信息多样性、复杂性不断升级,财务管理诉求不断提升,都在反映着现阶段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为代表的财会监督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的优化趋势。为了更好地促进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助力市场经济发展、提升财会监督成效、有效遏制不法的财务管理行为,会计监督法律相关的多部门之间需要逐步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明确职责分工、有效划分权利义务,齐力并举,多方监管,权责明晰地开展会计监督工作。在逐步完善《会计法》等会计监督相关法律、法规的目标下,针对防范财务违法行为、遏制财务信息失真等展开一些阐述。

1.防范财务违法行为

《会计法》的适用范围是整体的市场经济中所有相关的参与者,对财务人员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依法执业的保障。财务违法行为的发生,往往不是单独事件,在利益驱使或权利挟持下,依托相关部门的信息误导、偏驳提供有关资料等都会促使财务违法行为发生。前文提到的“瑞幸咖啡承认财务造假”事件,根本目的与上市估值的利益驱动无法剥离,最终以财务造假来定性,也是面对市场经济行为管理的一种侧面选择,从根本上动摇不当行为的发生才会有效地将不法行为予以遏制。会计监督过程中,法律武器的多方并举、协作执法必然会对市场行为产生极好的引导与约束。立足防范财务违法行为,可以从相关的市场经济违法行为的遏制入手,从基本的定价政策、行业防垄断机制建立,上市公司的准入、准出机制完善,惩罚机制的不断多维化建立,中介机构的有效参与等都可以从不同角度给予会计监督助力。与此同时,会计监督中对于各企业的内控制度建设等,也可以进行引导、要求。只有建立健全各企业的规章管理制度,合理保证财务工作间的监督、权力制约等,切实做到科学管理、规范管理,才会有效防范财务违法行为。主要有: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结合各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有效、具有很强操作性的财务管理制度及其实施细则,这样必然可以有效防范财务违法行为。

2.遏制财务信息失真

财务信息真实,是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更是市场经济高效发展的保障。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有效防范舞弊行为,必然要有力确保财务信息真实。财务信息,作为各企业发展的通用信息,对外部了解企业、企业自身有益发展、行业发展、状况测评等都有重要意义。从会计监督角度上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需要明确财务舞弊单位和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在惩罚相关法人机构的同时,需要建立起针对相关人员进行民事法律责任认定的制度。通过企业负责人和其他财务舞弊责任人共同承担民事法律责任,计入违法企业财务信息造假企业黑名单或者计入公民诚信档案等方式给予惩戒。其次,会计舞弊企业与相关责任人员的违法所得界定,在实践中需要从既定法律事实与涉及的社会不利影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以惩罚性为重点考量指标进行司法实践。只有有效提高犯罪成本,才会让犯罪动机产生利弊考虑后的谨慎。最后,会计监督一直以来就是一项全方位、多角度的常态化行为,在制度、行为准则等基础方面进行有效引导后,也同样需要整体社会意识形态上的否定财务信息失真,才可以取得整体合力,从而遏制财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的营利性目标,是一种可持续的、长期、相对稳定的营利,不应是短期既得利益的篡夺,只有本着合理、有效运营的原则取得的营利最后才会形成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

五、总结

第2篇:财务科管理范文

关键词:创新创业理念;财务管理教学改革;创新思维

一、财务管理课程融入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要实现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财务管理课程,首先要明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专业教育的目的在于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专家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启迪思想为主,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是一种人本主义教育。无论是专业教育还是创新创业教育,它们都是要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所以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在一起是可行的。本文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决不能割裂开,它们二者应该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载体,离开了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容易成为“空中楼阁”。反过来,创新创业教育又可以引领和促进专业教育:在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运用创新创业的思维方式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创新创业的理念,训练学生专业中的创新意识,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双赢。本文将创新创业思维融入财务管理课程是二者有机融合的积极探索。

二、财务管理教学融入创新创业理念的必要性

1.财务管理教学融入创新创业理念是课程与时俱进的要求。传统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比较成熟,也基本固定,以公司为研究对象,围绕其筹资、投资、营运资金、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和在此过程中形成的财务关系展开。大部分教材的主要章节也都大致相同,一般都包括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筹资管理、项目投资管理、证券投资管理、营运资本管理、收益分配管理、财务分析与评价等内容。但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工具不断涌现,企业创新创业活动越来越活跃,企业实际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在不断演化、扩展,财务管理教学内容却没有实现与企业实际需求同步。所以,为了满足时展和企业的需要,财务管理学必须与时俱进,融入创新创业理念,“以变应变”。2.财务管理教学融入创新创业理念是提高授课质量的要求。财务管理学的内容非常需要实践能力,但实际上各高校更重视该课程的教学理论性,课程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成为课程学习的“主角”(课堂大部分时间被教师讲授占用),教学的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缺乏在实际工作中的体验,所获得的知识何时用、如何用等疑惑并没有得到解决。这种授课方式与当代学生个性鲜明、自主性强、与以兴趣为导向的学习特点形成了矛盾,不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大大降低了学生自觉运用财务管理学知识解决企业和个人理财问题的能力,并没有达到预期应有的授课效果。3.财务管理教学融入创新创业理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一个学生无论学会多少知识,最重要的还是对知识的应用,是遇到问题可以找到恰当解决方法的能力。对于财务管理课程来讲,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虽然也会加入一些案例,但许多案例教学的背景都是大型的上市公司,甚至是国外的公司,离学生接触到的实际企业相去甚远,案例选取过难,分析过程过于理论化、模型化,学生收获不多。给学生也会布置思考作业,但一般都是对于教材中公式、原理直接运用的练习题,缺乏对于知识的深层次思考和体验,导致培养出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面对企业实际问题时不会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三、财务管理课程融入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授课内容。目前,绝大多数财务管理教材主要以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为主要内容,而创新创业活动一般发生在初创的小微企业(许多学生毕业后就业于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并不适用于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内容,所以应该结合实际,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授课内容。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减少纯理论性的抽象知识,增加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财务管理知识、方法和工具,丰富授课具体内容,培养具有合作能力、强烈求知欲和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2.运用创新思维,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旨在教授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自觉运用创新思维方式解决问题。作为教师也应该自觉运用创新思维重构自己的课堂教学,转变教学思路,改变过去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一些知识点灵活采用体验式教学、小组讨论、案例教学等方式,从而使学生实现从原来知道知识是什么到现在自觉内化运用知识的转变。3.调整考核方式,关注学生能力培养。改变以一次期末成绩作为最终成绩的做法,更注重学生平时的表现。课程成绩应该兼顾期末考核成绩和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可将考勤、课上讨论发言质量、参与教学活动的活跃度、小组作业的完成质量等综合评定。

四、融入创新创业理念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实践

1.教学内容。对于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践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针对管理类专业开设的财务管理课程进行内容改革,另一方面针对全校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创业财务管理公共选修课。对于管理类专业财务管理学课程的授课内容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将一些较为深奥的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进行删减,同时加入创新创业活动教学内容。(1)第一章财务管理概论中,有一重点章节是关于财务管理的目标。按照原有教学内容,财务管理的目标有利润最大化、每股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实际上这只是针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对于小微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其财务管理目标并不是利润或企业价值最大化,而是企业现金流的均衡,让企业能够很好地运转,生存才是第一要务。讲到企业价值最大化时,涉及企业价值的确定,对于初创企业并不适用一般的价值确定方法,而初创企业的价值评估又非常重要,此时可以介绍一些初创企业的价值确定的简单方法,作为补充。(2)第四章筹资管理中,要对企业常用的筹资方式进行介绍,一般来讲包括银行借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传统筹资方式。随着信息化的来临,其实有许多新的筹资方式可以选择,尤其是小微初创企业。传统筹资方式对筹资方的要求较高,初创小微企业一般很难获得所需资金。而新的融资工具早已出现,在企业实际筹资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天使投资、风险投资、U2U网络借贷、众筹、创业基金、供应链融资等都可以成为企业融资的可选方式,对于这些新的融资方式,有必要及时补充至财务管理教学内容中。(3)在讲授收益与风险的内容时,一般授课内容包括收益和风险的概念、种类以及收益风险的衡量,这部分可以加入创新创业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以及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如何处理风险等内容。(4)财务管理核算模式。按照传统教学内容,企业一般实行集中控制或分散控制的财务管理模式,而现在许多大型集团已经出现了“财务共享中心”服务模式,许多中小微企业也在使用“共享财务服务”降低成本,这些新变化、新模式应放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了解到最新的财务知识。对于公选课创业财务管理,虽然课题组查阅了许多资料书籍,但大部分涉及创业财务管理的资料内容实质上与一般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区别不大,并没有完全针对创业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的财务管理内容,所以课题组经过多次调研和讨论,设计了以创新创业活动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创业者需要具备的基本理财知识为依据,适合创业企业的财务管理课程。课程框架为:第一章是创业财务管理概述,主要介绍创业企业组织形式、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创业活动与财务管理;第二章是财务管理的基本理念,包括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与收益、创业企业风险;第三章是读懂企业财务信息,包括企业财务报表解读、企业财务能力分析、创业者需要关注的财务指标;第四章是创业预算管理,包括全面预算的基本理论、现金预算、创业企业预算编制;第五章是创业融资管理,主要介绍影响创业融资的因素、创业资金需求量确定、创业融资方式与融资成本等;第六章是创业投资管理,包括创业投资基本理论、创业项目遴选方法;第七章是初创项目估值,主要是初创企业估值方法的介绍。2.教学方法。在讲授财务管理相关知识时,对于不同的知识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重视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比如:在讲到筹资方式时,首先会要求学生搜集目前比较常用的以及最近兴起的筹资方式,并实际调研了解身边的企业使用的筹资方式都有哪些,随后大家进行讨论,并在教师引导下对这些筹资方式和渠道进行总结,课后根据总结出来的主要筹资方式,每一小组负责收集某一具体筹资方式的相关资料、案例和关注点,并制作演示文稿,最后在全班对该筹资方式的相关内容进行展示和讲解。通过这种方式既提高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又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团队协作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在讲到时间价值计算的知识点时,除了让同学们理解时间价值,掌握时间价值的计算,还让他们体验时间价值对于企业和自己生活的巨大影响。以一个毕业生的现实生活财务问题作为小组作业,小组通过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决策,这个决策不仅用到时间价值知识,还需要考虑自身财务状况、国家相关调控政策、房产走势预期、住房公积金政策、银行贷款率变动等多种因素。小组作业属于没有固定答案的开放性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恰当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考核方式。课程的考核方式以期末试卷成绩加平时表现综合评定,平时表现包括考勤、小组作业和课后作业。考勤主要使用APP工具进行,考勤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反映了本课程对于学生的吸引程度。财务管理学课程涉及许多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应用,这些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可以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得到反映。小组作业在平时表现中所占比重较高,其评分不仅关注最后上交的小组作业的内容,而且关注小组作业完成过程,如小组作业的分工情况、讨论的次数、讨论的具体内容,都要在提交的作业中进行记录反映,都作为小组作业的评分依据。如果是需要在全班呈现的小组作业,主要以教师和其他小组的打分进行考量。

五、财务管理学教学改革成果

第3篇:财务科管理范文

发展,本质上是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环境和人口等方面的相互协调。科学发展观对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各项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企业管理尤其是企业财务管理中,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必须转变传统的理财观念,进行创新思维,才能与时俱进,符合知识经济时展的要求。在当前知识经济大背景下,传统的财务管理已不适应企业的发展,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冲击与挑战,财务管理应在管理观念、管理目标、财务运作、管理手段、评价指标等方面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冲击着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对财务管理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分配,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财务管理是贯穿整个企业经营活动始终的一条生命线,面对当前新的理财环境,企业应全方位更新财务管理观念。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财务管理观念 创新

一、财务管理观念发展概况

我国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分别是会计与财务合二为一,会计与财务一分为二,和现代财务管理学的确立三个阶段。现代财务管理学理论的确立,促进我国财务管理观念不断得以更新,财务管理职能与内容进一步转换和变革,财务管理的方法体系日趋完善。财务管理观念是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的价值观,是思考财务管理问题的出发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已经来临,并带来了许多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原有的财务管理观念在许多方面已显示出不适应性。面对行业竞争和风险的加剧及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突破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全方位更新财务管理的观念。而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有相当部分由于其资本和技术构成低、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大,企业仍处于传统的实物财务管理阶段,对知识经济到来的影响估计不够,管理思想僵化落后,制约了财务经营观念的形成;另一方面,由于资金方面的限制,有些企业没有能力购置计算机、网络设备、财务管理软件以及拥有相应的财务人员,使得会计核算方法仍然十分落后。有些企业管理者由于其自身的素质原因,片面追求产值规模,缺乏现代财务管理及经营观念,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鉴于当前财务管理观念的现状,企业急需破除旧观念,提出新的思想,同时必须居安思危,并能把危机感转化为具体的创新策略,而企业财务人员必须树立新的财务管理观念,树立人本化理财观念,在财务决策和日常管理中,要不断增强善于抓住机遇,从容应付挑战的能力,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同时也要正确处理和协调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财务关系,使各方的经济利益达到和谐统一。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邓小平和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努力把握发展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它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要相互适应,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是指发展必须保持持久性和承续性,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正确处理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既要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又要改善、优化结构,提升增长质量、提高增长效益,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也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三、科学发展观与财务管理创新的内在联系

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为根本要求的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最少资源、最低代价、最短时间,取得速度最快、标准最严、质量最好、最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与管理创新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二者均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即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内在价值理念,就是强调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便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进一步发挥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具体体现;坚持以人为本,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指导方针,也是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2.二者均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既是一种新颖、独特、先进的思想、观念、理论、概念的精神活动,也是一种发明、创造、研制新产品的物质活动。其特点是由精神活动所产生的思想、观念、理念等以及由物质活动所发明、所创造、所研制的新产品等。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动力就是由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创新要素构建的全方位创新的动力系统,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迅猛发展,永葆活力。而从管理创新角度来看,创新是管理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总之,不管是科学发展观还是管理创新均把创新摆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均强调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3.两者均强调系统的重要性。科学发展观强调在看待和处理问题时要坚持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环境的适应性原理。而从管理创新的角度来讲,任何社会组织都是由人、物、信息组成的系统,任何管理都是对系统的管理,没有系统就没有管理。管理学原理基础上的管理创新更是如此。总之,在进行管理创新时一定要用科学发展观来作为指导,抓住其核心,在全面系统的基础上寻求创新。

4.两者有着共同追求目标——以最少的资源获取最大的效率、效益。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追求以最少资源、最低代价、最短时间、最少成本获取速度最快、标准最严、质量最好、最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发展。而管理创新本身便是追求效率和效益的过程,效益是管理者追求的永恒主题。从经济学角度来思考,管理创新便是要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通过有效的管理,节约交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信息成本和监管成本,减少组织间摩擦,加强生产和竞争优势,从而产生一种联结效应,聚集效应和系统放大效应。所以在既定的要素条件和水准下,科学发展观与管理创新两者在最终目标上有相似之处,即均强调以最少代价谋取最大利润、最大福利。

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财务管理观念的创新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不仅赋予企业自主理财的权利,同时也将现代企业理财置于瞬息万变、高度风险性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这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观念也要结合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建立起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理财新观念。

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观念。人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主人,企业的每一项财务活动均由人发起,操作和控制,其成效如何也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和智慧以及人的努力程度,美国已故钢铁大王卡内基曾称“把我所有的资金、设备和市场全部拿走,只要保留原有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四年之后我仍将成为一个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此番言论充分说明了人的智慧和创新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核心作用与价值。因此企业转变理财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知识化、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大胆使用那些有知识、有责任心、对工作充满热情的人,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能量。要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会计工作,认真履行会在观念转变方面,一方面,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创造企业财富的主要要素由物质资本转向知识资本,企业理财也就不能只盯住物质资产和金融资产,必须转变理财观念;另一方面,对包括知识资本在内的企业总资产进行市场化运作和管理,这项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和超前性,用管理有形资产的传统手段是难以适应的。

2.树立财务风险管理的观念。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企业会受到世界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金融市场等的冲击,使财务风险更趋复杂化,如果企业不能卓有成效地规避与防范各种风险因素的话,势必会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境地。由于风险加大,风险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将大大提高。在投资决策所依赖的信息有误或不及时等均会加大企业投资风险;其次,由于创新金融工具的出现,使企业筹资投资渠道、时空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加大了资本筹资投资风险;再次,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既加大了企业存货风险,又加大了对产品设计和开发的风险等等。因此,企业在不断追求创新和发展的同时,要树立财务风险管理的观念,做好风险分析,加大防范和抵御各种风险的力度。由于风险的复杂性,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势在必行。企业应加强风险防范观念,善于捕捉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并可以有预见地系统地辨认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有预见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把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3.树立竞争观念。“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竞争为现代企业带来活力,也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带来活力,创造了机会,但也形成种种威胁。优胜劣汰的原则则使每一位财务管理者尤其是财务负责人必须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新世纪市场经济必然进一步发展,市场供求变化价格的波动时时会给企业带来冲击。财务管理者应当对这种冲击作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强化财务管理在资金筹集、投放、运营及收益分配的决策作用,并在竞争中不断增强承受和消化冲击的应变能力,使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一步一步提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力求脱颖而出。

4.以人为本,树立人才价值观。知识经济时代,面对行业竞争和风险的加剧及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知识经济的拥有量是竞争成败的关键。企业要把知识看作效益增长的源泉,树立重视知识、重视科学、重视人才,树立知识效益观念。知识将超越物质资源而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首要经济资源,传统财务管理将财务资源的范围界定为企业的物质资源,而这种界定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时代显然不合时宜。人是知识的载体,对知识的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将成为决定企业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复合型人才有助于增强企业理财的市场前景的预测力和判断力,提高理财战略决策水平,制定出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最大化的竞争方案,从而使财务管理能更适应信息时展的要求。所以,人才是知识经济的制高点,是新的竞争焦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心应从传统的物质资源管理转向人力资源管理。构建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机制。企业只有通过专业人才与物质资源相结合,才能有利于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为企业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和知识含量,获取超额收益。

5.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观念。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是信息社会对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有“信息经济”之称。入世后,国际市场风云变幻,企业能否把握信息,抓住机遇是企业驾驭市场的关键,企业财务管理要想有生命力,就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并适应国际市场对企业的要求。在预算编制方面应以提高资产和资本经营效益为目标,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编制起点和编制重点。在预算管理和控制方面应具有较强的灵敏度,根据企业特点和市场信息,超前提出计划,有步骤实施财务决策,落实预算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的控制和约束能力,企业各部门在生产营销及相关的各项活动中,要充分考虑财务预算的可能,提高预算分析的工作效率。同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分析,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落实财务政策,强化财务控制,将财务预算制度和经济责任有效结合起来。建立预算分析岗位责任制,将预算分析制度化、规范化、表格化,明确各部门、各环节、各岗位的责任,并指定专门预算分析人员,建立预算奖惩制度、避免预算的执行流于形式,促使各预算主管部门和相关人员加强责任心。

6.树立科学发展观念。理论与实践要相结合,当前财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理论热、实践冷的现象,今后应更多地把研究国内外先进理财理论和方法与国内企业实践相结合,促进财务管理科学化。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及财务管理观念是当务之急。企业在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方法中,应以自主创新为主,即使引进国外方法,也要结合国情加以改造,而不能照搬。要注意多从实践中总结我国企业特有的方法,使之不断创新并加以巩固,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五、结语

科学发展观对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各项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企业管理尤其是公司财务管理中,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必须转变传统的理财观念,进行创新思维,才能与时俱进,符合知识经济时展的要求。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不仅赋予企业自主理财的权利,同时也将现代企业理财置于瞬息万变、高度风险性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这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应此财务管理不能仅局限在狭小的圈子里,财务管理观念也不能停滞不前,要破除观念,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

参考文献:

[1]王俊玲、高歌.论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基于知识经济冲击的思考[J].鲁行经院学报.2005年12月.

[2]郭淑芳.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观念和内容面临挑战[J].会计之友.2001年第07期.

[3]李新光、徐灿.以科学发展观推进管理创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第02期.

第4篇:财务科管理范文

关键词:微课财务管理课程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人与人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微课程(以下简称“微课”)随之应运而生。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2008)提出微课(Microlec-ture)概念,认为教师应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联系起来,在相应的作业和讨论的支持下,极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能力,微课将取得与传统长时间授课相同的效果。2013年,微课在我国得到重视并迅速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相关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但目前对微课并没有形成统一而标准的定义,研究尚处于理论分析阶段,缺乏学科的实践研究。胡铁山(2011)率先提出微课的概念,即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教与学活动中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微课的设计与运用对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财务管理是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一门实际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能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所以,本科院校应当不断改进财务管理的教学方法。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科院校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优化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引入微课技术,针对财务管理各个知识点和教学环节,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以视频为载体呈现给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程内容。所以,本文基于微课对财务管理课程进行设计研究。

二、微课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运用现状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某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微课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运用现状。调查过程中,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8份。

(一)学生对微课的认知情况

1.学生对微课的了解较少。从问卷的结果来看,64名学生对微课不了解,占比超过50%,说明微课的宣传和推广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对微课有所了解的学生中,对微课的认识可归纳为以下几类:微课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某一个知识点,较有针对性;形式新颖,以相关视频为主;可做课前预习,帮助知识点的掌握;反馈及时,拓展知识面。从学生对微课的认知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微课有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加强推广。2.微课时间不宜过长。问卷调查结果表明,51.92%的学生认为微课时长在5—10分钟以内较为合适。微课时间较短,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抓住课堂重点,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3.微课在线平台参与度低。在本次调查中,有13.46%的学生会在课下通过微课在线平台学习,在微课资源的网站中,选择网易公开课和新浪公开课的居多,选择国外公开课的相对较少。在通过何种途径接触到微课的调查中,近30%的学生是教师推荐的。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方式选择中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二)微课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使用效果

为调查微课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使用效果,问卷设计了五个问题(见表1),包括微课的应用是否有助于明确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目标、微课能否激发学习财务管理的兴趣、微课是否有针对性地解决财务管理学习中的重难点、微课是否有助于提高学习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由表1可以看出,70%的学生认为微课的应用有助于明确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目标。对于微课能否激发学习财务管理的兴趣调查中,有59.32%的学生认为非常能够激发学习兴趣,25.42%的学生认为相当有帮助,4.24%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对于微课是否有针对性地解决财务管理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13.56%的学生非常认同,42.37%的学生认为相当有帮助,40.68%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在微课是否有助于提高您的学习财务管理的效率方面,5.93%的学生非常同意,44.07%的学生认为相当有帮助,45.76%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方面,80%以上的学生认为能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18.64%的学生不认同。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微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解决学习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效果显著。但是,对明确教学目标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还有很多学生认为微课的效果并不显著。

(三)微课在财务管理课程设计中的改进方向

针对微课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发展前景调查结果表明,34.75%的学生认为发展前景广阔,48.31%的学生认为有较好前景,17.8%的学生认为发展前景一般。在选择何种微课视频的调查中,学生普遍认为应选择与专业相关的考证类视频,如CPA和中级职称考试视频。在开放式问题中,调查学生对运用微课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感受。学生认为:“学校应为广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微课教学资源”;“微课学习应该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去观看视频”;“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同进行微课学习,通过案例、习题讲解来理解课程内容,为学生答疑解惑”;“课题讲授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微课和教师的教学共同展开,以教师讲授为主、微课为辅”。在进一步改进方面,学生认为:“微课质量存在问题,画面不够清晰,音质需要加强”;“对于课程的重难点,教师讲授的速度应该适当放缓”;“即使进行微课视频讲授,也应加强师生互动的环节”;“微课需要教师的引导,以学生为本,但以教师为主”;“需要加强教师的技术培训力度,增强微课制作能力”。

三、基于微课财务管理课程设计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微课教学的优势在于较短的时间内,教师针对单个知识点而设计教学活动,以微型教学视频为载体,将教学内容情景化,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微课更符合时代的特点,更有利于教学相长。因此,针对财务管理教学目标,合理进行微课课程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财务管理微课导入环节的设计

导入的方法很多,可以开门见山进入主题,可以设置一个疑问、悬念等引入主题,也可以从之前的基本内容引入主题,还可以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入主题。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关联。微课教学时间有限,导入环节不应花费太多时间。所以,应迅速切入主题,力求方法新颖独到。以介绍“普通年金现值”这一节内容为例,首先要了解普通年金的定义,在导入定义时,可以截取某些新闻或报道中的片段,运用实际生活中的资料进行导入。比如:家庭每个月的等额偿还买房买车贷款,每月等额领取的养老金,等期等额赊购等。通过观看这些微型视频,让学生自己归纳普通年金的定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有一个更加直观的印象。

(二)财务管理微课教学过程设计

微课是针对单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的教学方法。因此,对财务管理教学内容进行微课设计时应突出重点,由浅入深,可以运用案例引导、问题回答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1.案例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财务管理微课教学中,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选择引导的案例,应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现在或将来会面临这样的问题,这样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对学习内容有研究和学习的欲望。如“普通年金现值”微课中可以给学生小刘买车的案例资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买车的人越来越多。付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全款一次付清,另一种三年年末等额付款。在银行利率已定的情况下,小刘应该如何选择付款方式?由此引出普通年金现值的概念。2.答疑解惑,分析重点和难点。微课的时长较短,一节微课主要解决一个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正是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如“普通年金现值”的计算中,有两个方面会让学生感到学习困难。一是对普通年金现值系数的来源感到困惑。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复利现值,可以帮助学生通过例题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分析出普通年金现值系数和复利现值系数的关系,既达到巩固学习的目的,又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联想记忆。二是普通年金的期数和现值的概念容易出错。可以通过时间轴的讲解,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找到普通年金的期数并更加形象地理解现值的概念,分清现值和终值。在掌握普通年金现值的知识点以后,回到小刘买车的案例,学生和教师共同为小刘做出正确的选择,寓教于乐,把枯燥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巩固练习,拓展思路

一节好的微课还要做到巩固练习,拓展思路。如“普通年金现值”微课结束时还可以给出某公司的投资决策资料,使学生了解到普通年金现值的计算不仅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还可以应用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让学生站在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结合该知识点的学习,为该公司做出是否投资的决策。

四、结束语

基于微课开展财务管理课程建设,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会计专业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微课是时展的产物,会计专业教师应充分利用微课优势,选取合适的内容进行设计,不仅能够增强课堂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展师生线上交流,及时答疑解惑。目前,我国将微课应用于教学当中尚处于起步阶段,微课课程设计包括哪些内容,如何进行微课设计,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王飞.基于微课的基础会计教学构想[J].财会月刊,2015,(3).

[3]李雪梅.普通年金现值的微课教学设计[J].现代经济信息,2014,(19).

[4]于玲燕.基于学生视角的微课在高职院校的应用效果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2).

第5篇:财务科管理范文

【关键词】财务共享;科研经费;高校财务;中台

一、引言

科技创新为经济增长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和挑战,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科技项目的政策支持与投资力度,不断改进和完善科研项目管理。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提出优化科研经费服务方式,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2018年,《关于开展解决科研经费“报销繁”有关工作的通知》(国科办资[2018]122号)指出,要树立服务理念,优化管理流程,建立便捷高效的科研经费报销管理机制;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改进财务报销管理方式,推进科研经费无纸化报销试点。高校作为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重要活动主体之一,各级政府的财政类科研经费投入与其他企业的非财政类经费投入近年来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年)的数据,2020年我国高等学校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882.5亿元,较2019年增长4.8%,R&D人员全时当量61.5万人年,较2019年增长8.8%。随着高校科研资金收支活动的逐年稳步增长,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也变得日益重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财务工作由业务系统间数据共享的互联网管理阶段不断向智能化转型。《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年)明确提出,积极推动会计工作数字化转型,探索建立跨平台、结构化的会计数据共享机制。新形势下,高校需要改革与创新服务方式,抓住信息化发展机遇,建立健全高校项目负责人与责任单位、职能部门共享的信息平台,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和便利化程度,实现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与经费收支过程规范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经费来源多样,纵向与横向科研经费投入持续增长,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责任主体明确,科研、财务、资产、招标、审计等职能部门通过建立各自的管理系统严格履行职责。但在完成一项科研项目过程中,项目负责人面对种类繁多的业务仍然需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流程,较低的智能化水平导致总体效率偏低。

(一)流程方面:跨部门协同运作导致环节多、手续繁

根据职能不同,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学校、项目所属院系、项目负责人、科研部门、财务部门、资产部门、审计部门等按职责权限对科研项目进行协同管理。在接受学校与项目所属院系监督管理的同时,项目负责人需要负责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和决算,按照财经法规与批复的预算和合同(任务书/协议书)规范使用科研经费,并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在此过程中,科研人员往返于科研部门、财务部门、资产部门、审计部门等职能部门,填写表格,撰写报告,与工作人员反复沟通政策,办理手续。以科研设备报销业务为例,如果设备金额较大、数量较多,需要按流程先办理招标手续,项目负责人需要将设备采购计划交由所属院系和科研部门审核,审批通过后持立项报告、项目呈批件及项目完整资料向招标部门申请招标。设备验收合格后,项目负责人再到资产部门办理固定资产建账手续,录入资产信息,如单价、数量、使用年限、购入型号、经费情况、经办人、使用人、存放地点等具体信息。最后项目负责人持已购买设备的发票、合同、资产验收单、招标审批表、中标通知书及其他相关资料到财务部门报销,支付设备款。这一过程中项目负责人需要带着纸质资料在多个职能部门走流程、办审批、传递信息,程序繁琐、费时费力,不利于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二)系统方面:独立的架构导致信息孤岛与数据标准不统一

目前,大部分高校已建立独立运行的财务、科研、资产等管理系统。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一般包含预算、财务核算、学生收费、个人收入、决算、财务查询等常用财务功能模块,实现财务部门内部信息共享;而高校的科研、资产等管理部门则分别使用其他公司开发的管理系统,独立运作。这些不同的管理系统虽然内部结构完备,有独立的数据存储和服务模块,但各系统之间相互独立,缺乏一致的数据化处理规则和一体化的数据转化流程,仅依靠集成接口相互联通。数据沿着错综复杂的集成关系网在系统间转换与传输,资源共享程度低,数据交换质量差,大量的资源浪费和数据损耗造成管理成本高昂却工作效率低下。

(三)制度方面:制度多、更迭快导致科研人员掌握信息不充分

科研人员对制度信息掌握不充分体现在:其一,制度多,除了国家出台的导向性政策制度,各类科研经费均有对应的经费管理办法,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管理办法》《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监督管理办法》等,各个高校还有自身需要遵照执行的财务制度。科研人员需要在众多规则中根据自己项目和业务的类型判断哪个适用,增加了科研人员的事务性负担。其二,更新快,随着一系列针对项目预算调整、开支范围、结余经费等方面的“放管服”政策出台,各地对新政策的落实程度不同,但由于单位规模、学科专业、所属地区的差异,不同的高校难以达到统一的实施标准,不同的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对政策的理解也难以保持一致。其三,不熟悉,科研人员并非专业的财务出身,尤其是首次申请到科研项目的教师,对高校财务报销流程和制度规则缺乏系统培训和指导,很难一次就将报销所需材料准备齐全,科研人员不得不与各个职能部门反复沟通,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还制约了科研经费报销的执行进度。

(四)人员方面:报账人员流动性大,财务人员配比少

一方面,高校教师与学生是频繁参与科研经费报销的主体。对于没有将项目经费报销业务固定由一人负责的项目团队,频繁更换报账人员会由于项目执行过程中信息不对称而导致报销超出预算支出范围、经济事项的分类不准确等,不同的报账人员就同一项目与财务人员反复沟通,占用报账人员大量的项目研究时间,影响科研项目的进度。另一方面,随着高校科研经费不断增长,经费管理日益向规范化和精细化发展,科研经费报销的业务量不断提高。加之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所带来的影响,财务人员的会计核算工作量大幅增加,但由于部分高校对岗位编制规模的控制,造成财务人员配比不足,这无疑增加了财务人员解释制度流程和处理单据的工作量,延长了账务处理的工作时间,增加了工作压力。

三、科研经费管理引入财务共享的可行性分析

(一)放管服政策与会计改革趋势的驱动

为了不断规范我国科研经费在预算调整、开支范围、结余经费等方面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科研人员“松绑”和激励,国务院以及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科研项目和经费全过程管理,推行一站式服务,促进建成涵盖项目管理、经费管理、网上审批、财务报销、信息查询等的一体化管理,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科研、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共享的信息平台,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和便利化程度。同时,会计工作面临数字化转型,探索建立跨平台、结构化的会计数据共享机制。高校构建科研财务共享平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财务共享的技术支持

根据2019年中兴新云与《中国会计报》、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对我国96家央企所做的调查研究数据,已有一半的企业已建立或正在建立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共享服务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同时,较高的高校信息化普及率为构建高校财务共享平台打下了基础。根据2017年中国教育研究院对中国高校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82.9%的高校已建立财务管理系统,60.5%的高校已建立科研管理系统,已有33%的高校正在建立系统融合的共享方案。

四、构建科研财务共享服务平台

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快速发展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智慧校园网络,建立科研财务共享服务平台,集成原本独立运行的信息管理系统,重新规划和梳理基本业务,将原本分散的、重复性高、易于标准化的业务活动进行集中化处理,优化组织结构,简化科研经费管理的复杂流程与手续,使科研人员“少跑路”,实现信息共享与业务财务融合,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压缩财务人员的业务工作量,减少对简单、重复工作的人工处理,使其逐步转入科研项目的财务数据分析、风险控制等管理型工作,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科研财务共享服务平台(见下页图1)由向前的科研财务自助服务平台、向后的业务集成服务平台以及衔接前后的中台系统构成。科研财务自助服务平台向前面向科研人员,及时、准确地对其需求做出反应,并记录所有业务过程;业务集成服务平台向后面向财务、科研等职能管理部门,打通所有业务线,流程规范、管理制度严格,为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中台系统则将“前后”串联起来,利用“共享”和“复用”的特点实现互联互通,更加顺畅地协同运作。

(一)科研财务自助服务平台

科研财务自助服务平台是面向科研人员的前台客户端,是实现用户与科研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信息交互的门户。科研人员根据业务类型提出业务申请,科研财务自助服务平台根据收到的实时需求,组合和调度中台部分的不同业务能力,共享实时数据,实现不同业务板块能力的融合一体化办理,获取最大效能完成用户需求。该部分设计应当全面、合理地统筹科研人员(包含教师和学生)、院系、各职能部门等多种角色的业务需求,梳理业务流程,去除以往繁琐复杂的程序,合理规划出友好便利的服务界面。按照申报、立项、执行、结项的科研项目管理流程,明细划分出项目申报、成果申报、项目信息确认、经费入账、预算设置、预算调整、经费报销、资产与招标、账务报表、预算项目汇总、执行进度、经费审计、成果验收、绩效考核等功能,聚合各职能部门业务,便捷高效地实现用户业务需求。除此之外,根据科研人员不同的需求增加信息服务模块,进行全面、专业的政策推送、制度宣讲、业务指南,并及时、有针对性地解答科研人员发起的咨询或讨论。

(二)中台系统

中台系统是科研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核心部分,衔接前台客户端与后台管理系统,通过打通底层数据,实现数据实时共享,用数据赋能业务,内嵌制度,最终成为数据建模平台,使独立的各个后台管理系统转变为各种服务支撑下的前台客户端应用系统。这不仅能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提升数据采集和数据转换的效率和质量,为数据存储和数据管理带来便利,还将“共享”和“复用”业务能力,提高对用户需求的反应速度。中台系统包括数据区、业务区、规则区和辅助区。数据区抽取来自各个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业务数据、财务数据、大数据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汇入数据池中进行萃取、整理、存储计算和分析挖掘。数据区按类型不同分为项目、合同、资产、指标等模块,实现统一、集中的分类数据管理。业务区根据科研项目管理的实际业务情况,梳理财务的全业务流程,对同一性质的业务按小组归集,筛选并提炼出标准化、复用程度高的通用能力与适应性强、价值高的核心能力沉淀并组合。通过数据建模形成的服务化数据应用,能够根据前台提出的具体业务申请,将数据融入业务场景中,基于丰富的数据模型开展场景化应用,并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现数据分析应用的结果。规则区一方面将科研经费相关管理办法及财务制度内嵌于信息系统中,并随政策变化实时更新,使科研人员在办理业务时有明确的规则限定,实现实时控制,减少业务沟通时的信息不对称及制度理解偏差;另一方面结合各类财务管理办法设定计算公式及逻辑判断,系统可自动检查,如根据科研人员填入的基础信息自动汇总计算出报销金额、剩余预算额度等。辅助区包含银校互联、税务管理、影像管理、电子档案、票据管理等业务辅助功能,用以帮助科研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提高和完善服务水平。

(三)业务集成服务平台

业务集成服务平台是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涉及的职能部门管理系统的集成,提供服务支撑和实现内部的管理要求,包括财务、科研、资产、招标、审计等信息化系统。后台通过严格的权限、管控规则和流程规范等实现内部的管理要求。业务集成服务平台与中台系统相对接,通过内部数据总线进行数据抽取,根据统一的数据标准与规范,完成数据的融合和加工,萃取数据业务价值,转换后分类存储于中台系统中的数据区,实现数据交互。

(四)科研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预期效果

一是科研财务共享服务平台融合了经济业务与会计管理,重新规划科研项目管理业务,能够简化流程,实现一体化平台,减少重复办理,使科研人员“少跑腿”,有效提升科研财务报销效率。二是为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提供沟通与交流的智能平台,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矛盾,同时为科研人员提供多种方式的宣传和培训。三是对平台记录的业务过程进行大数据分析,针对科研人员不同的需求进行精准化和智能化服务,提高服务效率,促进财务工作向管理型升级,确保科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五、关于科研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思考

科研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为高校改革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提供了极大便利,与此同时也应关注其局限性,辩证地看待和应用信息共享平台。

(一)科研财务共享服务平台需要充分权衡便利性和应用性

信息共享平台需要将原本不同的线下流程集中整理并合理规划,最终转化为客户端的界面和按钮,通过数据传输方式实现便利性。而且这些便利性是以详实缜密的逻辑规则为基础实现的,需要程序开发人员在后台模拟不同角色设置,高的便利性往往对应复杂的实践应用。如果单纯提高便利性,会造成程序开发难度增大,填写内容、申报环节复杂冗余等问题。因此,在科研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实务设计中,需要充分权衡便利性和应用性,既要尽可能简化流程,提升报销效率,保证平台顺畅运作,又要兼顾功能实现的难易程度。

(二)财务人员要做好“台前”向“幕后”的转型

引入信息共享平台之前,科研经费管理通常依靠财务人员在审批、填报、核算等重复性工作流程中进行人工处理,效率较低且占用财务人员大部分的精力。科研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极大地节省了财务人员的人力投入,能够提高经费管理工作的效率。财务人员要做好“台前”向“幕后”的转型,为科研项目的账务规范、科学管理发挥保障作用,深刻理解和把握政策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对各项经济业务做出分析和判断,由简单重复的账务核算功能转向科研财务数据分析、风险控制等经费管理功能。

(三)从根本上健全制度和规范管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