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初中阶段教育范文

初中阶段教育全文(5篇)

初中阶段教育

第1篇:初中阶段教育范文

班级个例分析了解:当教师新接任一个班级时,首先必须对班级情况作认真了解、细致分析,除了对班级组成、学生以前学习方面、体质方面的情况作了解,还要对学生家庭情况、行为习惯、思想状况等等方面作详细的了解,特别是对以前出现的个别或普遍的不良行为和现象作深入了解,并作进一步的原因分析。让自己的后期工作做好计划与预案,做到有的放矢,特别是在开学之初就会做到忙而不乱。

2讲究德育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2.1说服教育,以理服人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师晓喻的道理和提出的要求,只有在学生心悦诚服时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要求,进而产生道德动机推动道德行为”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绝对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形式讲大话,讲空话,甚至进行训斥。如果学生对教师讲的道理不能理解和接受,压制和强迫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结果,还会产生负效应。所以教师应当采用启发和引导的方式,晓之以理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行为准则和思想意识,主动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和错误的认识观念。可以充分利用好“入学教育”“、主题班队会”“、思想品德课”“、座谈会”等形式进行。

2.2重视“班风”、“学风”建设,形成正能量

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时空绝大多数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因此其道德品质一定程度上是在校风和学风这一特定而典型的道德氛围中形成的,一个有着良好班风和浓厚学风的班级,会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多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学生会从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良好的班风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教育影响作用,是因为在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对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能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荣辱;同时,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体舆论,这种舆论对每个学生具有某种威慑作用。在这种健康舆论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的道德行为不断扩展与发扬光大,使错误的道德行为受到谴责、抑制甚至消除。由此可见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是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的关键所在。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是一个良好班级的正能量。

2.3实践活动,体验锻炼

德育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而应当是一种行为的体验。学生有各种实践活动中,道德认识水平得到提高、道德情感得到激发、道德意志得到锻炼,行为习惯得以养成,并且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深化与完善提高。同时由于中学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我在实践中也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然后以探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法,最终得出一定的道德评价。

2.4给予尊重,理解包容

第2篇:初中阶段教育范文

一、改善阅读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不同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阅读教学的质量。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初中阶段语文老师总是习惯在阅读课上采取自己主讲学生听课的教学方法去进行阅读教学,这样的过程大大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让阅读教学课堂成为死气沉沉的教学。老师应该结合授课对象的特点以及阅读材料的不同,改善教学方法。比如说,有的时候很多学生会在阅读课上感到困倦,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对阅读素材进行朗诵阅读,这样既可以提神,又可以对学生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又如,还可以实行小组合作教学。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性格特点,将学生分成几个综合实力相当的小组,将教学任务分成几个均等的部分,每个小组完成一个阅读教学任务,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力,让每个小组全力以赴地去学习阅读内容。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因为竞争因素,会积极地进行思考。不会的问题互相之间会充分讨论,互相补充,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够让学生之间互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同小组之间为了让自己小组获得胜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这样以整体的积极性带动个别不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以达到提高整体阅读有效性的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初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提高初中语文阅读的有效性,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初中阶段语文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的同时,不仅要按计划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还要积极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让习惯带动学生去不断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这些都是在阅读习惯的养成中所收获的。作为初中语文老师,首先要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老师首先要给学生树立一个优秀的榜样作用,起到带头作用。老师还可以给学生多推荐一些优秀阅读素材,或者是,每周的课堂上,老师可以选定一个特定的阅读时间。在阅读之后,老师还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互相给对方推荐自己阅读过的内容,或者聊一聊自己的感想。久而久之,阅读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会成为学生的习惯,习惯从而逐渐成为本能。这样的过程,不仅仅是阅读量积累的过程,也是学生自己知识丰富升华的过程。作为初中阶段语文老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阅读习惯带动学生去学习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提高初中生阅读的整体水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提高初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这需要初中语文老师的积极思考,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及时转换教学方式,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阅读习惯,让兴趣和习惯带动学生去进行阅读,从而提高初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教学目标,还需要广大初中师生的共同努力和探索。

作者:陈莉月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第八中学

第二篇

1初中阶段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实,真正的语文阅读并不是一味的读书,更多的时候包含着感悟。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首要的是教会学生“因文悟道”的方法,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究探讨中悟出课文内蕴的文义文理,在教学探究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原有的知识基础,通过观察和分析,产生联想、想象,将课文中的生活画面、人物的喜怒哀乐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衔接,开展创新思维活动,让学生通过奇思妙想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拥有知识和思想的快乐,从而进一步强化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培养创新思维。上课过程中,教师要放开手脚,让学生开动脑筋,不要怕学生暴露问题,要解放学生的身心,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即使一些看似错误但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火花的回答。也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学生设计出的办法、方案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都应予以肯定。这样的课堂,少了不该有的条条框框,多了应该有的自由与宽容,多了促进自主学习应该有的自信和勇气。当然,放手学生并不是盲目地放,而是先帮着学生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摸索,教师在必要时作适当的引导。这样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还会让学生在探究中实现质的飞跃。教师可以在新课教学后,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维、想象,使他们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当学生在自由自在、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挑战的开放学习中得到发展。事实上,教学中如果教师的心思不只是放在教材、教案这些既定的内容上。而是更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在变动不已的课堂中发现、判断,并自觉地尊重、理解、接纳和充分利用这些“创造性资源”,就必然能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拓展思维的空间,促进高质量课堂的形成。新课改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转变教育思想,优化教学措施,培养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在全面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个性,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

2热爱生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不容否认,语文教学不仅担负着教会学生识字、理解并进行写作的责任,还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之中,而要深入挖掘生活中一切与阅读有关的内容。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而存在,而是要长期以生活为向导,以热点问题为着眼点,教会学生品味生活百态,让初中生能够从象牙塔走向真实生活,从而认识社会,了解世界。现代社会,信息爆炸充斥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电视、报纸、杂志的信息巨大与迅速让我们目不暇接,与此同时,网络正在以一种让人瞠目结舌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媒体便是时代的脉搏,信息就是生活的频率。语文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这些特征,找到融人生活的切人口和源头,将世界的风云变幻、周边的生活热点、发人深省的奇闻逸事等纳人阅读教学中来,给语文教学注入强大的生命力,给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正确的引导。因此,我们要带领学生走向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品味知识、道理,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对于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重视阅读方面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阅读氛围的构建;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生活化的指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真正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张波 单位:江苏省泗洪县石集实验学校

第三篇

一、当前初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在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注重设计的外表,不注重实质。很多教案设计得非常新颖,但实效性不大。特别在设计阅读教案的过程中,应注重设计的合理化、情景化,师生在阅读过程中衔接的要完美,可是许多初中语文老师设计的教案,利用了很多先进科学技术,教案过于美观,课件含金量很高,利用很多现代化教学手段与科学技术,思维没在学生阅读的关键所在,没有应用到实处。

二、如何提高初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情境搭建平台,为学生阅读提供条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创建平台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设计等,这样可以弥补一些年轻教师的经验不足,提高阅读能力。例如教学契诃夫《变色龙》一文,通过让学生了解变色龙这种动物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色的特点认识不清,然后去了解奥楚蔑洛夫性格中的可怜与可悲。一段关于自然界中变色龙的录像,可以迅速帮助学生进入为何称奥楚蔑洛夫为变色龙的情境。

(二)根据教学目标,强化课型创新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前,建立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这个目标。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过程中,每一学期要有一个大目标,每单元、每节课要有个小目标,目标都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宗旨。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每节课都要有所创新,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今后更好学习打下基础。

(三)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

学生养成好习惯是成功的关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掌握哪些词是会背、会写、会用的,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拓宽学生学习的层面,课堂上一些好的词语,教师让学生会背诵。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去读课文,在有些课文中,让学生充当不同角色,有感情地去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每学期都要推荐学生阅读2本以上的国内外名著,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知识积累都有一定帮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培养都有一定的益处。

(四)阅读教学要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在培养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多搭建平台,创设情境,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充当不同角色,有感情地去朗读课文,在读课文同时,教师要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课文中查找,或进行思考,创造性地去学习,开拓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对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思维起到一定启蒙作用。

(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优化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模式上要进行改革与探索,从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模式,转变为学生是课堂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建情境,搭建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下充分展示自己。课前要给学生留预习作业,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可以采用分组形式进行,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充当不同角色,培养全能特色,有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增强了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了学习文化课的本领。

三、结语

第3篇:初中阶段教育范文

一、如何让初中阶段语文课堂具有生成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花结果。新课程改革不仅给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带来生机,而且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思考。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如何才能具有生成性,是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更关系到初中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和学生能力的提高。初中语文的生成性不仅指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多少能力和有多少情感认知上的进步。让初中阶段语文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是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我发现要让课堂具有生成性,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教师的备课要具有生产性因素

教师的备课是教师进行授课的蓝本,授课是教师备课的反应。教师的教学成败关键在于备课是否充分,让教师在教学中体现教学的生成性,教师的备课中就必须具有生成性的因素。所以,教师的备课要包括生成性因素,并制定有效的措施和方案。在备课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生活学习的环境,课前预设为生成留下余地。为教学的生成性制定目标,并为这一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机制,保证生成性目标的实现。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不但要备教参,还要努力扩充与教材相关的知识,更要对教材有深入的挖掘,有教师自己的理解,可以说教师的备课过程是教师结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进行的二次创作。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备课中就应考虑到学生,把学生当成重要生成性资源对待。具有生成性的备课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心理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这是有效实施生成性课堂的前提。

2.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的生成性需要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作为保证,这是因为课堂的生成性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充分地进行交流互动。学生在课堂上如果有问题就要积极提出,让课堂成为一个学生敢发问的课堂,这有赖于教师营造的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如果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是紧张的,课堂教学就会显得沉闷而无生气,学生就会失去提出问题的意愿和勇气,导致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互动不充分,教学的生成性就无从谈起。

3.创设生成性的课堂要从教学问题入手

具有生成性的课堂是一个问题连连的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探究性课堂。这样的课堂教学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产生一探究竟的学习冲动。教师通过把教学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具有逻辑性的教学没问题,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再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充分地进行教学交流,使得一个个教学问题得到顺利解决。这样随着一个个富有逻辑性的问题的解决,学生不仅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更亲自经历了知识探究的过程,不仅获得了语文知识,更获得了能力。重视学生的问题,就能利用好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同样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使课堂具有活力。活跃的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自主的参与探讨、研究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参与的乐趣、找到自己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结语

所以,具有生成性的初中阶段语文课堂必须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和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参与的热情。

作者:郭灵芝 单位:冀州市南午村镇中学

第二篇

一、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敢想、敢说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动的结果,尤其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今天,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是不可能实现高效课堂构建的。初中阶段语文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如何落实,笔者认为关键是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可以与常理不同,甚至相悖,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要打破传统课堂中教师地位的神圣性,让学生敢想、敢说,迸发自由的火花,让语文课堂生动、活泼。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春酒》一课中,我首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出影响作者童年的事件,以便分析文中的人物的性格特点。在仔细阅读后,绝大部分学生找出了喝春酒、喝会酒等事件,学生脸上洋溢着自信的表情。紧接着,笔者继续问,有没有忽略了的事件呢?这时课堂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学生纷纷开始讨论,但就是没有统一答案。然后我启发说是不是还写了过年的情景,那要如何归纳呢?最后,通过进一步启发,学生们总结出了描写人物的方式和词语,对本课有了清晰的认识,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増加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知识面

学生知识面的宽窄也会影响到高效课堂的构建,因此要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的方法来训练。课外阅读训练方法有多种,其中讨论法对学生具有特别的作用。农村初中的图书馆藏书较少,质量也不高,这就影响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因此,我们在要求学校购买图书的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将自己阅读过的名著和文章进行讨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另外,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做好笔记,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书评。阅读内容要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笔者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们分享自己阅读过的文章,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然后,其他学生对此进行讨论、各抒己见。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锻炼了学生的口才,更锻炼了学生在同学面前的胆量,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

三、对学生松绑,正确评价学生

古代人们将老师叫做"先生”,将学生称为“后生”,即允许学生在课堂中出现差误,甚至错误。对于这种情况,教师的评价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是更多的采用批评还是表扬要视情况而定。笔者所处的学校是农村学校,而农村学生一般来说胆小且自尊心强,过多的批评会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有可能影响学生一生。因此,对于这类学生,笔者一般应以表扬为主,批评时应尽量采用中性语言,避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才会更有自信。让学生在宽松、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同时在课堂中,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感,提高学习兴趣,构建高效课堂。

四、结语

总之,高效课堂的构建必须以学生的充分发展为教学理念,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媒介,以多元的学习方式为中介,让农村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焕发生机。

作者:毛慧梅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清源镇星光学校

第三篇

一、初中阶段语文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课堂中所提出问题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科学的、有层次的、富有一定艺术性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促进和谐课堂的营造。课堂提问对促进初中阶段语文的发展具有绝对的重要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五点:第一,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提问的实质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有效沟通,如果教师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教材讲解,只会使得语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进行提问,能够吸引学生对教材的注意力,而科学的提问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课堂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学习。课堂提问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思考、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文章解读。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更能够激发出对文章的探索欲望。第三,课堂提问能够对学生起到督促作用。有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如果没有一定的课堂提问进行督促,往往会在课堂学习的十五分钟之后逐渐丧失对文章的注意力,学习效率逐渐变低。而课堂提问则是督促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通常教师在提问之前都会用一句过渡的话告知学生自己将要进行提问,学生往往在听到这句话的同时,瞬间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即将提出的问题上。第四,课堂提问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内容。在课堂即将结束之时,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能够帮助学生复习课程的总体内容,对整个课程的重点、难点再次进行归纳,加深记忆。第五,课堂提问能够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能够实时地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测,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来调整自身的授课内容,这样的互动问答能够有效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1.仔细推敲问题,吸引学生兴趣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如果问题内容没有仔细推敲,没有紧密结合课程知识的重点,不仅会浪费课程时间,还会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反感,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一定的打击。所以,课前教师要进行充分精心的准备,深刻剖析课文知识,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设计,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达到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1)所提问题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提的问题只有符合学生的口味,他们才会对其产生相应的兴趣。初中语文课程中涉及到许多学生们感兴趣的知识,如亲情伦理、故事小说、自然科学等,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巧妙地提问,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喜爱。

(2)所提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难度性。在初中阶段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太过简单,不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就会导致学生思考问题过于机械化,无法达到提问的目的;而如果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学生需要思考的时间就会增加,这就阻碍了课程的进展。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全面考虑每一个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这些问题与教材的紧密度,力求能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3)所提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如果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千篇一律,同样也无法吸引学生的眼球,无法活跃整个课堂氛围。对于学生而言,日复一日面对着同样的问题,不仅会对语文学科产生排斥心理,也会阻碍发散性思维的养成。

2.因人而异,所提问题要有层次

由于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等方面有所不同,在语文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和成绩也大相径庭,所以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注意提出的问题有层次、有区别,这样既不会让成绩较好的学生感到无趣,也不会让成绩欠佳的学生感到自卑。

3.抓准时机,在恰当的时候提问

在初中阶段,很多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容易出现开小差的现象。提问可以有效帮助学生集中精力,但提问也讲究时机,教师要在恰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提问,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好的开头相当于成功了一半,如果教师能够在语文课导入的时候,进行适当的提问,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此外,教师可以在学生疑惑的时候对他们进行提问,然后与学生共同解决难题。这样的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于难点的记忆和理解,对于学习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当然,在课外创新活动的时候也要适时提问,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探究精神。想要保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简单随意地提问是达不到效果的,需要教师能够抓住课堂教学的节奏,运筹帷幄,精心准备好问题,在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逐步加强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4.注意提问的方式,旨在引导启发

第4篇:初中阶段教育范文

关键词:初中美术;人文素养;内涵;教育

新课改要求在初中阶段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适当的培养,并对初中美术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初中美术课程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还需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在初中教育阶段开展美术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新课改对初中教学的要求。从现阶段初中美术课程教学开展情况看,其人文素养教育相对较为薄弱。因此,现阶段在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深化人文素养教育是重中之重。

一、初中美术课程中人文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美术教学是一个比较好的途径。但是,从现阶段初中美术课程教学情况看,其人文素养教育不容乐观。1.教学目标中没有纳入人文素养教育尽管现阶段大部分初中学校已经开展美术课程教学,但是美术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初中的美术学科教学目标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学校没有在学科教学目标中纳入人文素养教育,只是培养学生简单的绘画技能。这样的美术课程教学目标设置实际上与初中阶段开设美术课程的目的背道而驰,没有充分地发挥初中美术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这也是初中美术课程教学开展多年,其人文素养教育效果不理想的根本原因之一。2.学生不能够发挥主体性从现阶段初中美术课程教学开展的情况看,部分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以往的教学方法,单纯地将绘画技能传授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与初中阶段教育推行的新课改目的相悖。部分学校虽然在美术课程教学中进行人文素养教育,但是在实际行动的时候没有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在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有很多美术鉴赏课,在进行美术作品鉴赏时,部分美术教师自顾自地讲解,不能够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对学生的审美情趣也没有进行适当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影响了初中美术课程的人文素养教育。3.教学评价中缺乏人文素养价值取向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直接影响教师能否有效调整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率。现阶段,部分初中的美术教学评价并没有包含人文素养这一评价要素,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只是对学生的绘画技巧和绘画品质进行适当的评价,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样的评价标准与新课改的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从侧面体现出现阶段一些初中美术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相对较为轻视。缺乏人文素养价值取向的教学评价难以给初中美术课程人文素养教育提供较为准确的指导意见,所以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初中美术课程中人文素养教育策略

1.初中美术教师注重自我人文素养积累初中美术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人文素养教育,首先要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初中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初中美术教师在追求更高的人文素养的时候,应该实现自身与社会的和谐相处,理解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学习多种学科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中美术教师不仅要学习美术学科知识,还应该学习文学、舞蹈和音乐等其他学科的知识。除此之外,美术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还需要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教学热情,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教学素材,只有这样,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够从多种角度激发学生对人文思想等的追求。2.改变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现阶段,一些初中美术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初中美术教师所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能够将学生的美术个性挖掘出来,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其他学科知识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引导学生鉴赏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创作的美术作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在指导学生欣赏雕塑作品的时候,美术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这样学生在赏析作品的时候对作品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入,从而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加勇.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美术教育研究,2010(6).

[2]李艳辉.新课标下初中美术教学探究.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

第5篇:初中阶段教育范文

关键词:农村区域;初中与小学教育;音乐;教学衔接;问题探究

一、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衔接问题的现状

我国农村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实际的开展过程当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解决,若想改变现有的不足之处,便需要针对其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其一,小学阶段教学水平的差异化。初中阶段是学生全新的开始,然而,在具体的学习生活中依然会受到小学教育的影响,当前我国的初中音乐课堂上便存在着因小学阶段的音乐基础知识薄弱,进而导致学生到初中后无法适应初中音乐课堂的具体问题,这不仅仅为初中音乐教师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对音乐课程的兴趣形成。其二,学校和家长的认知错误。农村地区的学校和家长们往往对于教育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颇之处,唯成绩论,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学习,而忽视了音乐、美术等丰富学生们情操的课程,因而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安排中对于音乐课程的设置有所忽视,这便会直接影响小学与初中的音乐课程的衔接程度。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实性问题,相关教育教学单位必须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培养社会发展所需求的综合型人才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方向,对音乐课程采取高度重视的态度,进而促进初中与小学的音乐教学工作实现更加顺利的衔接,也为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学科基础。

二、改善衔接问题的措施

(一)对于学生的心理特征区别对待

初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实际年龄和心理年龄上都不尽相同,因而,音乐教师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质,进而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来制定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模式、思考教学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帮助学生在不同的心理阶段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比如: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进行课堂设计,善于发现初中生和小学生在现阶段所喜欢的音乐类型,以及可以从音乐中所获取的积极力量,进而展开教学工作,这样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促进衔接工作更加顺利,促进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持续提升。

(二)根据学生原有的音乐基础设立练声曲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中,教师们往往会采用陈旧的、保守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对于学生而言已经老生常谈,因而无法引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因此,新时期的音乐教师便需要考虑这一问题,对于传统的课堂模式加以创新和发展,比如:可以将音乐课堂中传统的“问答模式”更替为以音乐的形式进行师生问好、课堂交流,这样便可以促进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与此同时,由于农村地区的学生在音乐基础方面相对较差,因而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音乐基础设立练声曲,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来。比如:在学习《东方之珠》这首歌时,给予学生课堂练习时间,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后,学生基本可以完整演唱这首曲目。在学生不断练习和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其它的练习曲,进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音准水平。

(三)提升学生的听音和认知力

要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听音和认知能力,在进行C大调的学唱过程当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们进行音阶的练习,并在熟练的基础上展开对于学生听音能力的训练。其中,针对农村地区在小学阶段未进行过听音练习的学生采取简单听音练习的教学模式,层层提高听音难度,使得学生在由易入难的听音练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听音水平,并且产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热爱感。同时,也可以采取小组PK的形式,进一步增加学生练习的热情,进而使得听音练习课的课堂效果不断改善。

(四)研究掌握教材

音乐教师应该充分注重不同教学阶段音乐教材的研究与掌握工作,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课程开设的目的,以及在音乐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学习到终身受用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为了进一步的为社会发展培养综合型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也要在研究与掌握音乐教材的具体过程中进行深入的思考,结合自己实际的教学经验,将教材中的细节内容进行深入把握,以此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培养音乐能力,使初中与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工作在衔接过程中的问题不断缩减。

(五)加强教师间的交流

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离不开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这不仅仅局限于本阶段教学工作中的教师,还包括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师,教师通过丰富的经验交流和问题沟通能够及时地解决实际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针对我国农村初中与小学音乐教学衔接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初中阶段的教师可以与小学阶段的教师展开具体的交流,了解小学音乐教育与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挑战,以及学生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具体表现和实际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整体上的把握,这对之后的初中音乐课程的开展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师也可以在交流中获知学生们步入初中之后的具体情况,以及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所表现出的不足之处,从而在了解问题之后,根据具体的问题在实际的小学音乐课堂上进行教学改进,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适应初中的音乐学习。

(六)摸清学生的底子

要及时地摸清学生的底子,从而认识学生,并了解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在第一堂课中歌唱自己喜欢的歌曲,不限制曲目、不限制类别和唱法,在学生演唱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积极观察和认真记录便可以充分地了解学生的音乐能力,在摸清底子之后再进行教学,便可以更加具有针对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在本文中主要针对我国农村地区的初中与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衔接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展开了分析和思考,进一步凸显了我国初中教育与小学教育在衔接过程中的重要性。由于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与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工作之间需要良好的衔接与顺承,并且衔接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因素颇多,因此,学校以及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与此同时,还应该高度重视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工作,进而充分发挥音乐课程在学生成长之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平.农村小学与初中音乐教学的衔接问题探讨[J].北方音乐,2015,06.

[2]朱炜炜.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J].新课程(中学),2010,11.

[3]邱靖.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课程中理论基础知识教学初探[J].戏剧之家,2017,0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