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初中心理教学范文

初中心理教学全文(5篇)

初中心理教学

第1篇:初中心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初中;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学生由于心智的不成熟,容易在不良情绪的驱使下进行不良的行为,如因为心情不好而故意上课走神等。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在学生出现不良行为之后再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导,以至于教育效果不明显[1]。在积极心理学的影响下,教师在“亡羊补牢”的基础上,还应当未雨绸缪,提前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辅导教育,使学生能够拥有健康的思想观念,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一、关注校园教育,建设积极环境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较多,因此能够划分给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时数量较少,而要保证教育质量,教师就不能以理论灌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而是应当为学生建设具有心理方面积极影响的学习与生活环境[2]。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将课内的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到校园中,从校园环境、文化、校园活动、教师行为、心理课程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就需要为学生建设全面的积极环境。在校园层面,教师应当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念,向学校提出要求,将校园的景观设计与积极的校园文化融合在一起,以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内容的渗透教育。校园环境的建设可以从学校与学生两个方面入手,在学校方面,教师可以结合美术教师、语文教师共同为校园的各处场景设计积极的文化主题。比如,学校的操场应当确定健康、拼搏、超越自我等文化主题,并且在围墙、宣传栏等场所应当添加相应的图画。而在学生方面,教师可以联合美术、书法、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师,共同开展主题创作活动,要求学生以积极的思维创作符合文化主题的图片、文字作品,然后由教师将这些作品作为相应场所的装饰。在班级层面,教师应当与班主任和其他教师进行沟通,以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念对班主任等教师的日常管理工作提出相应的建议[3]。比如,教师应当了解任课教师们对学生的日常评价用语,然后对任课教师的评价方式与内容进行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以此增强其他课程评价的积极心理教育价值。总体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当建设能够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环境,以此增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二、关注网络教育,深入学生生活

近些年,互联网通过手机已经深入到了大部分初中学生的生活中,而初中生受到的消极心理影响内容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网络[4]。因此,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当关注网络途径,即通过建设线上教育途径、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资源、发展学生网络学习的意识以及能力等方式,为学生构建以积极心理为基础的思维防线,增强学生在日常的网络生活中自主避免不良信息的意识与能力。在现实中,教师首先需要建设网络教育渠道。教师可以建立微博或者其他自媒体平台的账号,然后将所建立的账号告知学生,并将日常教学的内容制作成推文上传到账号中。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通过这一途径向教师倾诉自己在生活中的遇到的难题、心理困境,由教师给予帮助。为了提升学生应用这一渠道的频率,教师应当演示如何建立新的账号,然后通过不为人知的新账号与教师沟通。如此,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与隐私权,使学生能够放心地积极寻求教师的心理帮助。此外,这一渠道还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对学生而言,网络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教育难以企及的部分。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尝试进行网络教育,让学生通过网络上的积极心理教育对网络学习产生新的印象。在网络教育中,教师融合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学生的网络生活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如,教师可以依据心理课堂的感恩教育等内容,在网络途径上推送相应的视频,以此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三、关注家庭教育,增强针对效果

家庭是初中学生产生不良情绪的一大关键场所,家长们虽然是初中学生的基础,但也是与学生产生矛盾的主体之一[5]。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产生巨变的阶段,这一阶段中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主意识正在蓬勃发展,而许多教师则依旧以对待小学生的方式对待初中学生,以至于家长和学生会在生活、学习等多个方面产生矛盾。因此,教师应当将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念传授给家长,并指导家长也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家庭互动。如此,教师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拓展至学生家庭中。在现实中,教师应当对学生家长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指导,以此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针对性。在理论指导方面,教师首先应当为家长总结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应当避免的措施,以此改变家长的不良家庭教育习惯。其次,教师应当将积极心理学的相应理念传达给家长,使家长能够应用积极心理学策略探索适合自己孩子的家庭教育策略。基于家长接受与应用能力的差异,教师应当着重突出积极心理学中培养学生积极信念的理论,并以实际的案例作为解释。比如,在家长与学生讨论学习时,家长不应当只关注学生的较差的成绩,而是应当关注学生的进步之处以及强势学科,以此树立学生积极的学习信念,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努力的作用。在实践指导方面,教师应当积极组织活动,辅助家长理解积极心理学理论。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体验活动,通过空椅子、头脑风暴、照镜子等活动,让家长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而了解到换位思考与培养学生积极理念的重要性。

四、关注实践教育,发展良好品质

实践教育是较为适合小学与初中的教育方式,教师可以在七八年级开展各类校内外心理健康实践活动,以此拓展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方式。并且,实践教育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之外更好地认知世界,让学生了解学校之外世界的运行情况。在义务教育阶段,大部分学生的时间都花费在课本与网络中,以至于学生对真实的社会情况了解不足,然后导致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6]。而开展实践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从社会人员的行为、生活中感受积极心理,还能够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等思想观念。教师可以开展的实践活动是多样性的,并且可以分布在校园内外之中。以校内活动为例,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沟通,然后开展包括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实践教育活动。比如,教师可以与语文教师沟通,开展积极主题的校园朗诵活动。这样的活动与早读、午读结合,且不具备竞赛性。语文教师与心理健康教师需要先为学生搜集主题积极向上的诗歌,然后提供给学生,以此开展为期一周的诗歌朗诵活动。而语文教师则在每天的教学中,抽出几分钟时间点名一位同学表达自己朗读的感想[7]。如此,学生们才会将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当成语文实践活动的一部分,进而受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学校开展其他的实践活动中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比如,在地理学科的研学旅行活动中,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基于人文地理部分,融入人民与自然灾害抗争的相应事迹,以此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的相应教育。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亡羊补牢式的教育,还是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与未来可能遭遇情况的预防式教育。教师开展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从学校、网络、学生家庭三个方面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能够在上述三个途径中学会以积极、正面的眼光看待社会以及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进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三观,使学生在之后的学习生涯以及人生中都能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陆瑛.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观察,2019,8(42):69-70.

[2]孙中青.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枣庄学院学报,2019,36(3):131-135.

[3]刘什芹.积极心理学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2):38-39.

[4]郭晓霞.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校园心理,2018,16(4):291-292.

[5]刘长林.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索[J].辽宁教育,2018(16):44-46.

[6]贾丛源.自媒体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D].锦州:渤海大学,2017.

第2篇:初中心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研究;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某初中8名语文教师为访谈对象进行研究。研究对象中,六到九年级各2人;教龄10年以下4人,10年到20年之间3人,20年以上1人;大专学历2人,本科学历4人,研究生学历2人;同时兼任班主任的语文教师4名,非班主任语文任课教师4名。

(二)研究方法

采用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使用自行编写的访谈提纲,该访谈提纲经过研究者反复细致的构思,并进行了三次修改才最终定稿。

(三)访谈过程

研究采用个体访谈的形式,分别对8名研究对象进行访谈。访谈由受过专业训练的研究者作为访谈调查员严格按照事先拟定好的访谈提纲进行,在征得访谈对象同意的情况下,对访谈过程通过录音的方式进行详细记录,访谈场所为教师办公室。对每名访谈对象的访谈时间大约为30~50分钟。最后由研究者对访谈录音进行分析研究。访谈内容除访谈提纲所涉及的内容外,还包括研究对象的学历、教龄、学习经历及是否同时兼任班主任等相关内容。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访谈对象基本都能认识到全面渗透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如,在日常生活和各项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家庭及社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从各方面施加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健康;挖掘学科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等。在访谈过程中,访谈对象也都表现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和热情,其中大多数老师都能举出具体实例来予以说明。这说明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并积极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和心理健康。

(一)在语文学科目标的设置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对语文学科目标的认识:大多数老师提出学科目标应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其中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等涉及心理健康的内容;部分老师提出了德育目标的设置,并指出德育目标的设置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所有老师都认为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学科性质使得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更加必要和可行。对语文学科具体目标的设置:访谈对象基本上都指出会将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设置成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并举出一些教学实例来进行阐释;大多数访谈对象谈及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时表示,并不是每次课都设置,而是会视具体的文章内容和教学实际而定。在对语文学科目标的认识和设置方面,访谈对象在认识上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都有一定的重视,并都能有意识地在进行学科目标的设置时设定与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有关的目标,但仍然存在把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德育化等问题。在对这些目标的具体实施方面,访谈对象也都提到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自身能力和课程进度等。

(二)在语文文本的讲授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访谈中,访谈对象都提到了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如何运用这些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访谈对象主要谈到了以下几点:把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对教材内容的讲授中善于设置问题和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就开放式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分析,并能把所学内容与自身的实际相结合加以运用;就所讲授内容的相关方面进行提示和介绍,引导学生就相关方面进行扩充和拓展。在语文教材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面,访谈对象都提到了把所教授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并能举出很多实例予以说明,并且提到形式上可以用讨论、开放式问题和自由发言等方式。在对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挖掘和运用方面,访谈对象大多处于直接挖掘教材内容和从课外及平时的生活中寻找素材,对学生进行学科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上。从对这些内容的利用程度上来看,更注意广度,挖掘和利用的深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在语文课堂气氛的营造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课堂氛围与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方面,访谈对象认为,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的课堂气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肯定、轻松自由、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平等、朋友式的关系,师生共同探索、共同学习的环境,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在自己所教授班级的课堂氛围方面,大多数老师表示基本满意。在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课堂气氛方面,老师间的差异较大,有一部分老师表示自己所营造的课堂气氛是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但是大多数老师(尤其是教龄较短的老师)表示虽然认识到具有上述特点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但是在具体如何营造这种氛围上有很大困难。另外,教师在工作中有自身各种情感及生活工作中的各种压力等问题,很难真正做到十分理智地按上述标准去做,且实施起来会存在各种问题。

(四)在语文教师角色扮演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课堂中语文老师所扮演的角色方面,访谈对象都对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角色应具有的特点进行了描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像父母一样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师生在关系上是平等的,相互尊重,师生共同探索、共同学习,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和人格魅力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可,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从存在的问题中可以看出,访谈对象都能对什么样的教师角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做法上,大多数老师表示要扮演好这样的角色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的积累经验和学习。这也说明,教师的能力和执行力是制约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讨论与反思

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可以看出,访谈对象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渗透,总体上能够有意识地在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在实际操作中也就相关问题做了积极思考,采取了一些措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很多可供其他同事学习和借鉴的实践经验。如,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分析文章使学生的心理发展潜移默化地得到熏陶,采用讲授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明白关于心理健康的道理。在作文、周记等方面,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进行思考,通过课前一分钟演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心理健康的表率,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创造乐学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等。语文教师们对学生心理发展各个方面给予了很多积极关注,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良好的表达能力、思维方式,责任感、意志力的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尤其是青春期异性交往的引导,学习动机的激发,自信心的培养等。从研究结果中也可以看出,学科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其开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1.在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认识水平上,访谈对象大多表现出存在着一定差距。在认识上,大多数老师都对心理健康教育比较重视,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认为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会给教学带来负担,只有少数老师能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科教学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遇到的困难方面,大多数老师也倾向于外归因,而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进行学科渗透的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局限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尚未真正意识到自身素质在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制约作用。

2.大多数访谈对象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重视和再学习,不能很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工作中,仅靠经验来推测学生心理,会导致科学性欠佳和有效策略的相对匮乏。大多数访谈对象都认为,教学经验是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和前提之一,而在考虑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的掌握和应用方面,则很少被提及。大多数访谈对象在工作后极少系统地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访谈对象中大多数人对教育和心理方面知识的认识很片面,重视程度不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十分有限,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有待提高。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更卓有成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知识进行学习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莫雷.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Z].教基(2012).

第3篇:初中心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信息技术;意义;变化;策略

引言:

进入新世纪信息技术已势不可挡之姿融入人们的工作、生产和生活,人们除了借助信息技术上网娱乐之外,还可以依托信息技术开展一些拓展性学习,这不仅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指引我们要不断学习创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就要重视信息技术这一有效元素,同时有效整合推动初中物理教学不断向前发展。成长于新时代的中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信息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心理,而要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分析实践能力,是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核心问题。

一、初中物理教学整合信息技术开展的必要性分析

物理本身是一门涵盖知识面非常广,知识体系相对比较复杂的学科,仅仅着眼于课内知识,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和思考,常常会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很大的局限性,也不利于学生探究创新意识的发展。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效整合信息技术,并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第一,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大大改善课程呈现的方式。传统理念下课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多通过书本和黑板的形式呈现,这种枯燥的呈现方式不仅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因为知识体系相对比较刻板,学生能够自主发挥的空间有限,使得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低。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整合入信息技术,可以有效优化课堂呈现方式,并指引学生系统,科学地来学习知识,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第二,借助信息技术能够促进学生探究思考意识迅速发展。物理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物理学科的很多理论在生活中都能够找到相应的模型,但是学生日常学习的过程中不注意总结和分析,这就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会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信息技术的融入极大地方便了教师以生活化的方式来呈现物理知识,引导学生由理论向实践不断探索,从而更好地提升对物理知识的渗透,加强学生的学习实践意识。另外,结合一些典型案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来设计和呈现,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探究欲望,并指引学生有效反思和总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第三,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很好的指引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课堂呈现的方式,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相应的情景,并进行一些意义建构,鼓励学生以课题为中心开展一些发散性学习。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指引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意识。同时借助多元化的学习资源,还可以让学生有机的开展一些探索、实践、调研、实验等学习活动,指引学生充分运用各类学习资源,实现对物理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有效应用。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声学相关知识、光纤通讯、能源开发与利用等,教师都可以指引学生开展一些调研项目,并运用网络进行一些资源搜集,让学生在小组内部交流和对话,以更好地整合资源合作学习。

二、信息技术整合下初中物理教学的变化

2.1改变了物理概念呈现的方式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多存在于字面,尤其是一些复杂的概念,学生很难把握其本质特征,这就导致学生物理学习的思维非常僵化。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以简约概括的形式让学生来理解物理观念,加深学生的认知。从物理概念的引入开始,教师可以创建生动的物理情境,让学生细致的观察,有效的分析,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积极理解。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领学生思索其本质,并在头脑中对物理概念建立起感性认知,为学生理性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借助信息技术,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物理概念进行全面理解,包括其意义、应用范围、适用条件、概念与规律之间的联系等,都可以让学生开展多角度的探索性学习,从而让学生深度对话进行分析,建立起缜密的问题解决思维。

2.2丰富了习题教学开展的方式

在物理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除了为学生呈现一些知识理论之外,还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习题分析和训练,这不仅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同时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但物理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很多问题,如路程时间的计算、密度的应用、压强的计算、热量、压强、做功、电功率等的计算,以及一些综合性题目,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常常摸不清头脑。信息技术的融入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创新习题课呈现的方式。首先,教师可以把习题的枯燥内容以动态的情景方式呈现,方便学生理解习题探究的重点。其次,结合一些典型例题,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概念图、文字、公式、表格等,让学生从一个题目入手,进行多个角度的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发展更加完善。另外,结合一些优质题目,教师还可以出示一些问题的变式,引导学生有效分析和思考。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表现,进行有效的点评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升华认知,全面理解。

2.3提升了课程巩固的整合的效果

物理是一门逻辑严谨的学科,涉及的零散知识点非常多,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巩固,复习和整理,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有效综合归纳。第一,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每个章节或某个模块的知识点综合呈现,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有效的讨论和分析分析,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升华学生的认知。第二,结合巩固过程中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教师还可以进行一些重点知识的分析和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建立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能够在头脑中构嗯构建起清晰网络的知识脉络,清晰客观的知识脉络。第三,教师还可以在复习课上推出一些诊断性的检测或训练等,帮助学生有效弥补思维漏洞,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信息技术融入过程中,教师可以插入大量的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生动理解。

2.4显著优化实验展开方式

实验是物理学习的一个重要基础,在初中阶段教师尤其要注重学生实验探究意识的培养。依托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更加丰富的实验素材,同时鼓励学生自主确定实验思路,开展实验探究,依托实验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测量类实验为例,初中阶段涉及了测量长度、速度、力、密度、电阻、功率等多个实验,在实验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来自主参与,有效设计,同时结合学生实验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镜头有效记录和整合,让学生在做完实验之后也能有效反思其中的一些细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另外,实验报告也是实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学生对于实验报告的总结非常潦草。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对实验的报告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整理,既让学生明白一些验证性实验的价值,同时更要鼓励学生有效概括,得出结论,使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可以不断发展。

三、信息技术融合下初中物理课堂的再思考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辅助手段,会在课堂上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影响有限借助信息技术指引学生开展进阶性学习,还要探索如何更好地借助信息技术调动学习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学习探究提供更多空间。

3.1探究指引学生多角度思考

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按部就班的为学生呈现知识体系之外,还要为学生学习创新提供更多空间。因此,教师要善于借助多个途径为学生提供有效指引,鼓励他们积极学习创新。如在学习控制变量法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提供有效线索,结合实验为学生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有效思考。在测量电阻时应该用内接法还是外接法,内接和外接会有哪些变化?另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控制哪些参数?此外,结合学生实验的结果,教师还可以引领学生有效思考如何设计理想实验,实验的用具能否进行创新,一些特殊实验学生不能亲自操作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代替等,这都需要教师再进一步思考和引导,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完善学习思路。

3.2有机评价鼓励学生积极进步

信息技术融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之后,很多教师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意识都非常强,但是对于教学评价的开展就不够关注。这就导致学生单纯追求结果,而忽视了对过程的反思和总结,尤其是当遇到一些较难的问题时,学生的个性意识也会变得比较薄弱,学生难以有效对知识内化,并理解和运用。因此,信息技术融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师需要积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关注和评价,指引学生更好地明白科学探究的本质,并让学生自觉参参与到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尤其是对于一些验证性实验,学生不仅要关注实验结果,更需要对实验过程有效反思。当实验出现误差时,不要片面去更改结果,更重要的是要探索如何改进,优化过程以获得正确的结论。教师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向学生进行科学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渗透,使学生可以深度提升对物理探究的兴趣,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做好自我约束。当遇到挫折时也能够积极进步,探索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法。

四、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融合为物理教学带来了诸多变化。教师在教师机要能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这一有效手段,指引学生有效学习和探究。同时还要为

参考文献

[1]杨伟.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学周刊,2019(30).

[2]陈小林.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8,000(008):133.

[3]周奋建.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003(002):P.217-218.

第4篇:初中心理教学范文

1.新课改与传统教学的差异

总的来说,新课改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新课改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传统教育的设计理念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所以大多以课本、教师为中心。而新课改目的在于育人成才,将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首要目的。传统的物理教学也是以传授物理知识为主,着重强调知识的积累,并迫使学生接收性学习。而新课改里要求同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三个目标,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等多样学习方式中成长,促进学生多维度的、可持续性发展。

2.新课改下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理念

教师实施新课改的初中物理教育应首先做好两个方面:一是充分理解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新课改下的物理课堂的目的应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应该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学习与发展的机会。而就物理学科的特殊性而言,应使物理来源于生活,提炼生活中的现象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并学会举一反三,合理利用。二是充分了解初中学生的特点。初中学生的心灵未发展成熟,更容易被趣味性强的事物所吸引,但也容易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能发现其深层原因。而且初中学生容易产生三分钟热度,大多缺乏毅力。但是,他们对新生事物极具有热情,而且学习新事物,吸收新知识的能力较强。总而言之,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认识到他们的需要,从他们的角度进行引导启发教学。

3.新课改下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策略

3.1解读教材,合理优化教学内容

新课改的教材内容具有基础性以及一定的弹性,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进行加工处理,使不同潜质的学生受到适合的教育。教师应充分吸收理解教材,使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将教材转化为初中生易于理解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需合理安排章节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基础与提高培养,科学落实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不被教材所束缚。同时,应注意物理学科具有实验性质,所以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科学探究性非常重要。教师在研究教材时应考虑是否进行科学探究,探究方式及途径,以及预期结果等,全面掌控课堂教学时的情况。

3.2优化学习方式,引导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沟通合作、独立思考的能力,符合新课改的以学生终身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前提。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授滑轮时,由于滑轮分析较复杂,学生如果单凭教师讲述并不能学会新的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巧妙的滑轮组合,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分析思考,然后小组进行讨论,最后让学生合作动手进行实验验证结论。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整个探索知识过程,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及动手能力,并且在讨论中,学生可以学习不同的思维方式,优化自己的思维流程。

3.3培养动手能力,强化自主学习意识

为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新课改要求教学形式具有创新,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图片、影像等,将教学内容直观展现给学生。同时,还应增加实验的比重,使学生主动地吸取知识,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使其能自由的发展自身的才能,这能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3.4改良备课方式,创新教学设计

可以将传统备课方式改变为将共性教案与个性教案互相结合的方式,吸纳集体的智慧,减少不必要的劳动,同时在备课中合理增加个人的教学特色,既能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又能促进新教师的成长。

4.结语

第5篇:初中心理教学范文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阵地,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广大教师高度重视的问题。文章分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以期为同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初中物理

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物理课堂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科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更要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以及物理科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告诉学生,让学生热爱物理。由此看来,让学生具备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为当代物理教学的重点。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探讨。

一、搭建平台,促进学生思考交流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搭建猜想和交流的平台,促进学生思想碰撞,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声音的高低———音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敲击杯子的实验,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散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基。首先,教师可以将已经准备好的七个杯子放在讲台,并往杯中倒入不等量的水,调好音阶,然后用竹棍敲击杯子,就会出现美妙的音乐,针对这一现象,学生难免有疑惑。这时,教师可以充当传道授业解惑者,为学生解释其中的奥秘。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什么比较大胆的猜想?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无论对错。学生交流了多种设想:杯子是否能用其他的东西代替,如锅碗瓢盆是不是可以组成一个“厨房交响乐队”?还有,上述实验中,是用竹棍敲打杯子后发出不同的声音,如果用其他的工具进行敲击,或者不用棍敲击,改为用手指在相应容器的圆圈上摩擦,是否会发出其他不同的声音,发出的声音与之前敲击声音是否相同?更有较为大胆的学生设想:如果利用酒瓶来替换杯子,并在瓶中灌入不等量的水,再向瓶口吹气,是否也能够发出不同的声音?搭建这样的平台,有利于学生在各抒己见中学习、完善、提升。

二、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探究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促使学生敢于猜想,勇于创新。例如,在进行“噪声的来源”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询问学生:知道什么是噪声吗?如果各位同学在认真写作业时,有人在旁边大笑,这个是否属于噪声?然后留出1~2分钟给学生思考,待学生思考结束后,教师可再次提出“令人心烦的声音通常来自哪些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些噪音?”“各位同学生活中遇到过噪声吗?”等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了一番探究。经过讨论交流,学生对噪声就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学生的演示有用铁制品与水泥地板摩擦、两块玻璃片摩擦等。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能主动探究,从而对噪声的来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实验猜想,激发创新思维

实验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意识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在进行实验教学前,教师应关注实验的趣味性与探究性,使学生可以在实验中具体感受物理的魅力。例如,在进行“碘的升华与凝华”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出示烧瓶中的碘晶体,让学生观察碘的颜色和物理特征,然后将盛有碘的烧瓶置于煤油灯上,再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老师给碘加热,碘会变成什么颜色?状态也会发生改变吗?这时学生看到有紫色气体生成,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产生自己动手试一试的欲望。此时,教师再向学生提问:如果停止加热,碘的颜色会不会改变?碘的状态也会改变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猜想写下来,并进行实验验证。

四、课外延伸,拓展创新途径

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发展,教师应想方设法拓展创新途径,开展丰富的课外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完“光学”的相关知识后,引导学生制作简易的潜望镜;学习完“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后,引导学生对家庭用电情况进行调查,并让学生想出节约能源的方法;组织“鸡蛋碰地球”比赛,引导学生思考:把鸡蛋从六楼扔下,有什么办法让它不破碎?引导制作声控开关、光控窗帘、无尘黑板擦、航模、太阳灶等,还可以安排学生课后自己设计一些小实验,设计制作一些简易的实验装置等。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使学生的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锻炼,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总而言之,教师应该突破传统教学理念,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开阔学生的思维,从多个方面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颜学兵.怎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华少年,2016,15(23):124-125.

[2]阚卫国.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数理化学习,2014,22(1):60.

作者:陈玉琴 单位:江苏海安县开发区实验学校

第二篇

摘要:想要在物理教学中融入创新,首先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做出转变,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物理;创新;能力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

1.实行教学民主,摈弃“填鸭式”教学模式

学习活动是课堂的主要活动,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启动者和组织者,帮助学生投入到紧张、高效的学习中,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必要时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让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学习。“填鸭式”教学只是简单地将知识点灌输,没有任何的创新可言,但如果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构建知识网络,获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必定存在创新。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以呈现教学目标、学习情境、活动情境等方式来呈现学生的学习任务。

2.减轻课业负担,开展小组学习

让学生当主角,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从策划、组织到具体实施都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一旁稍加指导。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的创造才能得到充分展示。

3.发挥考试的作用,注重考题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在设置考题时,可以适当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设置一些开放性的试题,允许答案多样化,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勇于创新,创意和得分相对应。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用实验和建模的方法去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通过参加活动,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开拓思维,同时掌握知识。从各个方面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是挖掘学生潜在智慧的有效途径。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借助教学工具,给学生展示一个斑斓多彩的物理世界,激发学生去探寻物理知识的奥秘,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学会思考、观察、探索的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提高想象力。

2.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也可以说是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种开拓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在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且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同一材料中探求不同答案,以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1)通过训练,培养思维流畅性思维流畅,是指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路清晰没有中断,反应敏捷,能够理清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想要达成这个目的,加强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都说熟能生巧,所以,只有通过不断训练,学生才能熟练掌握这些技能,使思维流畅。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面对题目,要力争快速地思考出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2)打开思路,讲究变通打开思路,讲究变通,就是让我们的思维从固定的套路中跳出来,不局限于固定的框架之中,在解题过程中能够从多方面入手解决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将例题、习题做不同的变化,以免学生落入固定的解题套路中,真正解放学生的思维。在我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解题时,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最后给出不同的解题方法。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变通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3.鼓励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打破常规,从问题的反面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方法之一。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习惯根据题设条件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带着问题去分析题目所给条件的作用。就像我们总是习惯将动物关在笼子里欣赏一样,在这种习惯下,我们的思维就像是动物的自由受到了限制。所以我们要打破这种习惯,学会逆向思考,解放思维。

4.提倡“争论”

在进行概念、规律教学,阅读理解练习时,由于学生各自对概念、规律的理解不同,往往会得出不同的见解,从而引起争论,在争论中发生思维的碰撞,擦出知识的火花。无论是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思维的角度来讲,“争论”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提倡“争论”。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学生的“争论”方式,讲究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根据教学的侧重点去引导学生“争论”,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学习机会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展现自我。

参考文献:

[1]陈君达.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初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2(S1).

[2]靳建设.物理学科创新能力结构分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1(7).

作者:陈立福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黄陂中学

第三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普遍提高,信息技术对于高中物理教学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结合现代技术实施高中物理教学,是实现物理教育创新发展目标的必然实践。课程标准提出了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的标准,也给当代高中物理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认可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并灵活使用,才能使物理课堂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物理教学;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丰富了教学手段和内容,从而使得学校的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模式。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育者必须要做好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设计工作,帮助学生进行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信息处理的能力。但就目前而言,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设计发展还未成熟,如何做好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设计是目前物理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大任务。因此,本文主要以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为例,探究信息技术统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设计的有效途径,从而使得高中物理教学取得质的飞跃。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设计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物理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特别是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使得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再加上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逐渐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而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整合设计,结合信息技术来优化物理教学模式,活化了原本乏味枯燥的物理教学课堂,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丰富教学手段。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呈现一般是“一黑板、一粉笔”的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造成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内容少、效率低的局面,严重阻碍了高中物理教学的发展。而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设计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物理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黑板式”教学内容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来呈现,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还能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改的实行,给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设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学生进行物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从而强化学生综合性思维能力。

二、高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应用

1.更新教学思想,创新物理教学。高中物理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是将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的第一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教师只有突破传统物理教学模式的限制,才能接触更加广阔的物理教育天地。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去展示物理教学内容,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都是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机会。

2.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教学设计。讲究高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具体方式,让学生、教师与信息技术、物理知识成为课堂中的有机结合体,才能使物理课堂更加科学、合理。认清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信息技术在服务于物理教学的同时,服务于学生的物理学习,才能促进物理学科的进步。

3.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物理学习情境课堂教学情境的形成,对于课堂教学氛围的改革有积极作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要学习的新知识都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初中物理学习内容相比,高中物理学习内容难度较大。如果教师只单纯讲解,会影响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用信息技术改革物理教学的手段,给学生更形象的物理知识获取体验,能够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4.利用电子白板,优化设计和呈现方式。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的教学内容设计,尤其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存在,电子白板不仅能迅速呈现,而且还可以及时互动。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包括知识和媒体因素,实现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提高教学效率,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在运用电子白板的发展利益,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优势,在课前做好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根据教学节奏灵活调整改造,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5.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要实现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课程的整合,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指导思想,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理念的整合。作为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继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模式。总之,多媒体技术对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具有明显的优势,教师只有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机动灵活巧妙地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肖天成.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赤子.2014.(04):202

[2]王斌文.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2):113.

作者:任俊鹏 单位:内蒙古卓资县卓资中学

第四篇

摘要:在新课标教学体制的改革下,学校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当学生正处于初中阶段,正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好时机,特别是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值得学生工作者认真讨论的问题。本文就主要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

在这个新世纪的号召下,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号召应该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初中物理教学的思维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具有充足的兴趣,才能真正参与进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只有在物理课堂上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才能不断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真正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与进步。为了在物理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教学情境,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探究过程,让学生从学习的接受者和旁观者变为学习的合作者和参与者,不断地调动课堂学习氛围,不断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在老师讲解关于电路的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这时就需要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验素材,比如一些灯泡、线路、插线板、开关等实验器材,然后这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电路的操作的实验,之后再由老师对这些学生进行打分。在这个老师与学生不断促进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也在不断地成长,不断地激发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培养能力。

2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试验

众所周知,初中的物理都是有一些枯燥乏味的,当初中生刚开始接触物理的时候,可能会感觉比较有趣味性,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和知识的复杂,这些枯燥的物理理论都会逐渐让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耐心,并且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那些无理公式以及一些固有的理论,很容易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在一个一个的条条框框中。所以,为了鼓励学生可以冲破知识的框架,积极遨游在物理的海洋中,教师就一定要努力把课堂的环境变得更加轻松和谐,让学生逐渐打消对老师的隔离感。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自由发言,将学生看作是学生的主体,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积极鼓励学生发言与讨论,让学生有不懂的就提出来,要学会敢于大胆地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的看法。与此同时,在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发言的时候,也要有一颗包容的心,不能感觉学生与自己的观点不同或者否定自己的观点,就否定学生,教师要尝试着用学生的心态来看世界。物理老师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对于一些有一点内向,不是特别喜欢说话的同学来说,教师也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慢慢引导,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学生进行初中物理教学的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引导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往往更加重要,不能将学生的创造性进行扼杀。

3多层次开拓知识领域,多角度训练学生发散思维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能仅仅把知识固定在课本,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开拓知识领域,多角度训练学生发散思维,但是,教师也应该注意到,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同时,要注意督促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对于一些问题,也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不能只是局限在课本原有的模式上,要让学生掌握多种技能,积极主动地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运用全新的方法进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生解一道物理题的时候,要注意鼓励学生一题多解,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不能局限在原有的解题方法上,同时,也可以运用一些物理工具,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4积极开展第二课堂,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二课堂是针对一些对物理真正有兴趣的同学,或者是要培养学生物理兴趣的同学,通过第二课堂,学生可以完成对教学课堂的补充,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所以,在初中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开拓第二课堂,不断地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突破教材范围的束缚,让学生通过第二课堂,逐步陶冶自己的情操,锻炼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教师开展第二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同学们制作一些小火箭,让学生利用自己学过的物理知识设计一个能飞起来的小火箭;或者是带领学生做两个半球的实验,把这两个半球之间的空气抽出,让同学们试验一下能否将这两个半球从中间分开。教师通过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进行学习,不仅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积极鼓励学生多想多做,多思考,让学生亲自动手,不断加深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深入,从而可以促进他们产生一些新的创新思维,学到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所以,第二课堂的展开对于广大学习初中物理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锻炼自己操作能力的课堂,学生们通过在第二课堂进行学习,并亲身体验,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不断加深学生对物理课本的理解,不断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和动手能力的发展,不断促进学生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各种运用,增强自己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从而进一步达到教学目标,完成对初中物理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国家的教育目标,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并且,实践出真知,学生们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可以真正理解物理知识,我国的一些古代伟大的发明创造也都是通过一些实践而创造出来的。5小结综上所述,我国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国家的各项发明与创造也都是需要各类创新型人才来不断的完成,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老师更加注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初中物理课堂上进行学生培养的全面发展,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创造,也是我国今后物理老师及其研究者所要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季永建.初中物理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4,32(10):75-76.

[2]王承贵.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8):86-86.

[3]刘伯平.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4,(22):155-155.

作者:李世哲 单位:长春市第六十八中学

第五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综合国力有了明显提升,同时我国也不断加强各方面的建设,教育事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重点发展的对象之一,并且近年来我国不断进行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创新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重点。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简要介绍我国初中物理的教学现状,并提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行之有效的相关措施,以期能够为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提供有价值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众所周知,初中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而初中物理对于很多中学生而言也是较难的科目,除了初中物理本身的学科特点外,也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较大关系。虽然我国近年来一直进行教育改革,并且很大程度上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素质教育方面的建设还未达到预期标准,并且目前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势在必行,但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我国在此方面依然有很大上升空间。

一、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的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并不十分可观,虽然很多院校已经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也不断引进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理念,初中物理教师也不断丰富着自身知识和技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将这些优势发挥出来。导致此现象的原因依然与传统教育理念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深,使得当代初中物理教师依然将成绩作为重点评价标准和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也往往使用海题战术,却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和发展,若此现象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改善,很容易导致初中生教育与当代社会脱轨。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1.改变教育理念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很多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依然将提高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目标,如此不仅使学生的发展受到限制,也导致我国初中物理教师思想落后的后果。因此,今后初中物理教师应充分改变自身教育理念,紧跟时展的步伐,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融入教学中。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承受者,而是具有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的主体,通过学习物理丰富自身知识和技能,同时不忘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改变教学方式

如今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广泛应用使传统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得到了有效改善,因此,在今后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多使用多媒体设施和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十分抽象的学科,仅仅依靠传统教材很难使学生完全掌握物理知识,也会对学生物理知识的创新造成阻碍,通过使用先进技术和设施可以更加直观地将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表现出来,充分了解物理知识后,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题海战术,可以让学生对同一习题进行深入分析,尽量找出更多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案,这对于开拓中学生思维能力起着很大的作用。

3.开展第二课堂

相较于传统教学而言,如今的初中物理教学更具多元化,第二课堂的开展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也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物理知识,同时也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可谓一举三得。开展第二课堂时可以将素质教育作为重点,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重点,如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同一题目作为竞赛内容,如现场制作小火箭,小火箭飞的最高并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如此一来可以提升学生对第二课堂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提升。

4.重视物理实验课

众所周知,初中物理除了理论知识教学外,最重要的是物理实践课,其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物理现象,也能使学生增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物理实践课中往往会存在某种现象,为了学生的安全考虑通常由教师为学生演示实验,这使得学生无法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培养单单依靠理论是很难得到提升的,因此在今后的物理实验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自行实验,学生掌握实验规则和技巧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寻找其他的验证方法,或将此物理现象应用到其他方面,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探索心理。另外,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实验的方式,由教师给定相应题目让学生实验,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也许可以开拓彼此的思维。

5.开阔学生视野

初中物理知识虽然不似高中物理般深奥,但对于初中生来讲也是从未涉及过的领域,在对其充满好奇心的同时如何将此门学科学好也是教师和学生十分困扰的问题。另外,如今的教育理念提倡素质教育,而创新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尽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并且创新能力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动手能力作为基础。今后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讲授基本的课堂知识,也应给学生介绍更多的物理知识和现象,并积极开展适当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物理现象,并对其深入观察和研究,学生有了扎实的基础才能更好地培养创新能力。综上所述,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和发展趋势,教师应积极跟随时展的脚步,使学生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不难发现,如今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传授理论知识,更注重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足够开发,实现全方位培养和发展,无论对学生的学习而言,或是对学生今后的就业而言,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焦西会.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32(11):88.

[2]杨盼盼.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渐进培养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0(9):264-26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