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医学培训教学范文

医学培训教学全文(5篇)

医学培训教学

第1篇:医学培训教学范文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医学检验科;教学培训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先进的实验应用技术与高端检验仪器的不断普及,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了更多更新的检验项目[1],同时对检验人才的要求也更高,而人才培养是推动检验专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为临床提供正确诊疗决策的基本保障。如何做好人才培养是医学检验临床教学面临的难题之一,本院作为重庆医科大学的附属临床教学医院,教学的责任重大。以往传统模式的临床带教对实习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硕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生(住培生),无论学历层次高低,进修生无论来源单位的规模大小以及自身工作经历长短,均用一种教学方法进行带教,其教学的弊端表现在因生源不同、基础不同,对老师讲解的领会能力相差甚远。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教学诉求,教师难以权衡带教内容的难易度,学生不能取得有效的学习效果。为改变这种传统单一模式的教学方法,本科室在2018年的教学培训计划中提出了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分层次教学法是依据人员在知识基础、能力结构、自身素质存在差异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评价活动,让各层次的人员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手段和方法[2-4]。

1方法

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同时根据科室设置的临床血液体液、临床生化、临床免疫、临床微生物、临床分子生物等不同亚专业组的特点,采取各具专业特色的教学方法,主要分为学历教育和毕业后教育两块。

1.1学历教育教学

学历教育教学以实习生为教学主体,教学重点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定位,教学重点侧重于岗前生物安全培训、实践操作能力、全程质量保证等方面[5-7]。

1.1.1教学方式和内容实习生分为本科和专科,教学以常规工作和小讲座相结合。常规工作包括生物安全培训,检测项目的原理和方法学,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检验报告的临床意义,室内质量控制,仪器的基本操作及维护保养,危急值报告,传染病疫情报告等多方面的教学培训,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小讲座每月举行两次,为保证小讲座质量,科内对讲课教师实行准入制,通过试讲及考评,合格后方可进行带教。本科实习生设置了毕业课题带教,包括带教师资开题报告遴选、实习生课题中期汇报、课题毕业答辩及指导文章撰写4个阶段,对本科实习生的科研思维能力进行培训。鼓励专科实习生参与本科实习生的课题活动,组成课题互助小组,协助本科实习生完成课题计划,了解课题的研究过程,培养初步的科研思维能力等个性化教学。

1.1.2教学效果评估

专业组轮转完成后按理论(40%)和操作(60%)两部分进行出科考核,评估学习效果。由实习生对带教师资进行满意度评价。比较2017年本科、专科实习生(41名)与2018年本科、专科实习生(32名)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1.2毕业后教育教学

毕业后教育的教学分为专硕生/住培生和进修生等继续教育培训。

1.2.1专硕生/住培生依据医院对研究生管理的相关规定要求,科室建立同质化课程体系,将专硕生和住培生进行并轨培训,同质化课程体系可使专硕生和住培生在课程培养方面具有统一的目标和标准[8],培训更规范,内容更深入,同时对带教师资的要求更高。(1)教学方式及内容:本科室是部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专业基地,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相关要求,实行中级职称以上人员住培导师和住培助理导师准入制,对专硕生/住培生实行导师负责制,一对一进行带教。除学习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基本要素,规范临床实践过程,了解医学检验全面质量保证的重要性外[9],根据各亚专业组的特色,重点开展形态学模拟技能培训(以科室的形态学图谱库为基础进行培训)、疑难病例分析和讨论(用临床常规工作中发掘的病例,培养在疾病的诊治中医学检验和临床的多学科诊疗理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典型报告分析和讨论(认识在疾病诊疗中检验方法的局限性,检验方法的干扰因素,提出改进思考)、临床查房和巡诊(住培导师定期带领学员参加临床查房和会诊等巡诊活动,培训实验室与临床沟通的技巧和能力[10])、科研能力培训(论文立题和撰写技巧)等特色教学内容。(2)教学效果评估:以建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为基础,由科主任、高级职称住培导师、住培秘书组成住培导师指导小组,每年度对住培导师和助理导师教学质量进行考核和评估。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结构包括:科室主任评(15%),住培导师指导小组评(25%),住培导师和助理导师自评(10%),学员评(50%)。对学员以各亚专业组为教学培训单元,根据轮转计划进行住培带教,每个专业组轮转培训完成后,进行理论(40%)和操作(60%)的出科考核,每年度进行技能年度考核,评估学习效果。学员轮转出科时,住培导师和住培学员在毕业后教育APP系统360评估体系中进行互评。比较2017年专硕生/住培生(28名)与2018年专硕生/住培生(35名)满意度评价结果。

1.2.2进修生进修生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临床知识,教学重点应强调行业规范化操作培训、检验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通过进修学习使其成为基层医院的临床专业型骨干人才。(1)教学方式及内容:通过临床技能、临床思维、临床沟通、工作中疑难问题处理措施(如室内质控失控的处理方法)、仪器性能验证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使进修生能胜任常规工作的同时,掌握临床沟通技巧,对实验室检测结果应有全面的临床思维来正确解读检验报告。为提高对传统检验技术在临床中的诊断价值的认识,体现检验人的工匠精神[11-12],既要传承传统检验技术精髓,同时也应学习和运用分子检验、质谱检验等现代检验技术,让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良好地融合。依托于重庆市质量控制中心和重庆市细菌耐药监测中心两个平台,以现场教学和网络培训教学相结合,进行各类特色培训教学活动。临床血液体液组重点强调形态学检验的价值,以“金显微镜”形态学培训品牌为基础,每周以微信形式进行培训,并定期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临床微生物组以部级细菌耐药监测网培训基地为基础,以理论培训、实践操作、多学科会诊病例分享、WHONET软件统计功能的运用、科研启发等多个版块进行培训教学。分子生物专业组对检测技术人员以理论课和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分子检测技术上岗证培训教学。(2)教学效果评估:进修结束后,进行理论(50%)和操作(50%)的结业考核。由进修生对带教师资进行满意度评价。比较2017年进修生(56名)与2018年进修生(63名)满意度评价结果。

2结果

2.1学历教育

通过对《实习生问卷调查》满意度(很好和较好)进行分析,分层次教改后,不同层面的实习生对带教质量总体评价由85.4%提高至96.9%、带教讲解及操作示范由82.9%提高至87.5%、实习收获满意度由87.8%提高至93.7%,见表1。

2.2毕业后教育

分层次教学实施后,专硕生/住培生的满意度调查评价由85.7%(24/28)提升至94.3%(33/35),专硕生/住培生执业医师考核通过率达93.8%,结业考核通过率达100.0%。进修生的满意度调查评价由91.1%(51/56)提升至95.2%(60/63)。开展分层次个性化培训让重庆及周边省市的基层进修生学到更规范和全面的检验技能,推动了基层检验科的能力提升,进修生招生人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由56名/年升至63名/年)。

3小结

医学检验技术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临床学科,对临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我们“因材施教”开展多层次的教学培训,有效解决不同层次的学员间的差异问题,通过合理制订分层培训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考核标准,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学员的积极性。借助本科室是“部级住培专业培训基地”、获得“ISO15189质量体系认证”、重庆市“金显微镜”品牌以及“两个中心”等多个特色平台,对不同层次人员进行了多样化的教学培训,有效提升了不同层次学员的临床实践能力,增强学员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人员获得了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其临床实践能力达到更好的培养目标。在实施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并不断改进和完善,比如应制订更合理的分层教学大纲、培训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公平的考评机制以及对不同层次教学师资的遴选规则等,均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真正体现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吴志奇,凌芸,谢而付,等.新形势下检验医师的实践探索[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9(15):1923-1924.

[2]张蕾,孙雯,卞冬萍,等.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实验课程分层教学的思考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23):103-104.

[3]包世健,江金兰.从岗位需求出发的高职实践课堂分层次教学设计与实验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5(4):254-255.

[4]李学会,王飞清,夏英,等.医学检验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探索[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7):1083-1085.

[5]全裔,李云秋,蓝秀华,等.新形势下构建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本科一体化多层次实践教学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26(4):544-547.

[6]张望明,黄亚梅,吴文涛.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教学改革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3):254-255.

[7]邓懋清,吴定昌,邱群凤.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临床实习的带教体会[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5,33(6):811-812.

[8]孙卫斌,谢思静,吴丽,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专业学位教育双向接轨的研究[J].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17,1(1):13-15.

[9]于淼琛,许朝晖,马晓露,等.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指导下的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能力培养[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24):3512.

[10]陈柯霖,吕虹,方芳,等.检验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临床沟通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9):1-2.

[11]张斯元.职业教育过程中工匠精神培养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11):30-31.

第2篇:医学培训教学范文

上世纪90年代,计算机和虚拟仿真技术迅猛发展,美国METI(medicaleducationtechnologiesincorporation)公司先后研制出HPS、PediaSim、ECS等智能模拟人,并被应用于临床医学教育,临床模拟教学从此诞生,并成为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模式之一[1]。挪威Laerdal公司2009年成功研发出高端智能模拟人SimMan,其外形与真人类似,具备呼吸、心跳、血压等基本生理特征,对临床操作能够作出相应反应,且不存在伦理问题和医患纠纷,高端智能模拟人被广泛用于临床实践培训,开启了情景式临床模拟教学新篇章[2-3]。本单位从2016年开始,全力推进模拟训练中心建设,先后打造了自助考核教学管理系统、数字化临床思维培训系统和混合现实训练系统,并开展了大量临床思维和模拟训练、临床抢救医护联合训练、急诊抢救医护联合训练和保健特色技术训练,既创新了教学培训模式,又提升了医务人员应急应变能力,强化了医疗作风养成。

1临床模拟教学背景

1.1临床模拟教学的设计初衷

医学是生命的科学,具有“零容错率”属性,医疗活动事关患者生命健康,在临床操作中少犯一个错误,患者的安全就多一份保障;医学也是实践的科学,需要经过反复操练和通过临床病例积累大量经验,才能不断提升诊疗水平,成长为一名合格医生[4]。如何破解“零容错率”和“实践性”之间的矛盾,培养合格的医生,一直是医学教育者想要破解的难题。高端智能模拟人的出现,很好化解了二者之间的矛盾,既不牺牲患者利益,又起到了实战练兵积累临床经验的效果。临床模拟教学的精髓主要包括以下3点:一是以学生为中心,临床模拟教学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二是以问题为中心,临床模拟教学会围绕一个临床实际问题,利用高端智能模拟人等教具设置特定的医学场景,受训者依据所学知识,作出初步诊断,并施以相应救治措施,实现解决某个临床问题的教学初衷[5];三是以实践为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机会是临床模拟教学诞生的内在动力,“做”是临床模拟教学的核心教学思想,同时“做”也是积累临床经验、提升临床操作熟练度必不可少方式,只有在“做中教、做中学”,学生才能有更深的感性认识,才不会纸上谈兵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1.2临床模拟教学的主要方式

临床模拟教学,顾名思义通过模仿和拟定,使特定现实场景在一定程度上重现,让老师和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观,从而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行之有效的实现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种。

1.2.1实验动物教学用实验动物或动物肢体进行临床技能训练,如用猪肉进行外科切开缝合训练,用实验小鼠尾巴进行动脉吻合培训,利用家猪等动物进行腔镜训练等。这种模拟方法,优点是手感真实,模拟度高,缺点是涉及伦理问题且费用高昂[6]。

1.2.2标准化患者(Standardizedpatient,SP)SP,即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患者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或患者。这种模拟方法优点是更接近于临床实际,能够准确反映临床症状与体征,且标准化患者能够作为评价者对受训者做出真实客观的评判;缺点是训练“模拟患者”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人力成本较高[7]。

1.2.3模具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依托于各式教具开展临床技能培训,如利用计算机交互式训练模型开展切割、缝合,利用高端智能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训练等,可见教学模型不一定需要特别复杂,简单到一个橙子都可以,根据教学目的选取合适教具即可。但涉及到复杂性、系统性临床问题,特别是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时,高端智能模拟人是不可缺少的选择,也是我们单位开展老年医学实践技能培训的最主要方式。

2临床模拟教学在老年医学培训中的意义

临床模拟教学在临医学生或医生培养中,具有病种自设、即时可用、情景真实、便于实操、允许出错且无医患纠纷隐患等优点,被许多医学院校广泛应用于临床技能培训[8-9]。除了在医学教育中的通用优点外,临床模拟教学在老年医学教学培养中还具有以下几个特殊优势。

2.1增加临床操作实践机会的良好平台

老年医学科大多为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肿瘤科等内科医生,接诊的患者也都以内科疾病为主,临床技能实践锻炼机会相对较少,不常用的临床操作技能容易生疏。模拟教学为老年医学科医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训练平台,创造了大量的锻炼机会,有助于老年医学科医生不断锻炼和提升临床操作技能。

2.2提升临床医生诊疗水平的客观需求

许多保健医院或社区医院,服务保障对象人群相对固定,医生在日常诊疗过程中遇到的常见病种相对单一,导致老年医学科医生难以快速有效积累临床经验,限制了医生诊疗水平的提升。以高端智能模拟人为代表的模拟教学,能够通过编程设置某种特定病例场景,培养医生对该种疾病的诊疗水平。随着模拟疾病种类的增加,老年医学科医生临床诊疗能力也能够不断得到提升。

2.3确保老年患者医疗安全的现实

需要老年医学科常面对高龄老人患者,伴有多种共病,且身体基础条件差,对临床操作特别是有创操作,要求更精细、更不允许失误,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老年医学科医生更需要拥有精湛的临床操作技术,才能确保基础医疗安全。为此,通过模拟教学来提升老年医学科医生临床诊疗水平十分必要。

3临床模拟教学在本单位的建设应用情况

本中心老年医学和健康医学排名常年高居全国前列,60余年建设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在继承优良育人传统基础上,本中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探索形成了以高端智能模拟人为代表的新型教学培养模式,在老年医学人才培养上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3.1模拟训练中心建设

3.1.1自助考核教学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高端智能模拟人训练系统的自助预约、自助考核、自动评分、自动建档,受训者可根据评分及录像回放,查找自己操作处置有误之处。软件方面,利用综合管理软件系统为参训人员建立电子训练账户,实现各功能区域训练数据汇总,并与后台管理评分系统实时互联;硬件方面,利用人脸识别、高清相机、互联网计算机等,实现训练考核自主预约、自主实施、在线评分,训练数据生成、精品课程录制和远程教学等功能。

3.1.2数字化临床思维培训系统挑选、制作适用于老年医学人才培养的经典大内科及辅诊教学经典案例与视频学习资料,形成内容丰富、方式灵活的多媒体临床思维培训系统。还可根据学科专业及培训阶段为各级医师定制个性化学习内容,通过交互式临床思维训练和分类分级抽组考试促进学员主动思辨互动并检验学习效果,助力各级医师及培训人员培养临床思维、提高综合诊疗水平。主要具有以下4个功能:案例解析,案例库包括高龄患者经典病例、心电图案例、急诊案例、超声、病理等经典病例解析,每一病例都拥有知识点注释、检查结果分析和专家点评;技能操作视频学习,涵盖了临床执业医师24项基本操作技能标准操作、神经系统学习、内外科基本操作规范视频;临床思维训练考核,将真实病例的问诊、查体、检查、诊断、治疗过程以数字化形式呈现,后台对受训者每一步操作进行量化评分,根据专业方向及职称高低分科分层,评价临床思维病例学习系统学习效果。

3.1.3混合现实训练系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VR)与现实模型匹配结合,进行混合现实(mixedreality,MR)模式教学,最大程度实现多维视角与操作反馈的结合,实现在VR设备立体影像下在模型人上完成经口气管插管、经皮气管切开、胸腔穿刺、腰椎穿刺、骨髓穿刺、腹腔穿刺、心包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实际操作与训练,还可利用VR和MR直观性强、交互性好的特点开展患者术前交流。

3.2教学队伍建设

按照严格进出机制,遴选业务素质好、教学热情高、责任心强的老年医学一线医务人员,组成由指导专家、教学组长、考核教员和考核秘书构成的教学指导组,其年龄、专业结构合理,注重老中青搭配结合、各主要专业覆盖。教学指导组主要负责中心的各项教学培训活动,开展模拟教学中心建设、模拟培训与考核、教学督导检查工作等,还负责向年轻老师传授带教经验和模拟教学技能,确保本单位教学队伍能力水平的不断提升。

3.3临床模拟教学

应用依托教学指导组,利用新建的模拟教学中心,组织对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训练,重点包括以下4个方面。一是临床思维和模拟训练。利用临床思维训练软件和智能模拟人训练病例,结合老年多病共患、救治常存在矛盾特点,组织对副高及以下专业技术人员分层次、分阶段进行训练考核。二是临床抢救医护联合训练。围绕临床急危重症和常见问题,重点遴选30项训练项目,每周二下午医务部和护理部联合组织对副高及以下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医护联合救治训练考核。三是急诊抢救医护联合训练。围绕30项训练项目和急救绿色通道项目,节假日前组织对参加急诊值班、听班专业技术人员,重点开展急救基础技能、急诊情景模拟、急救绿色通道及急出诊实战演习等训练。四是保健特色技术训练。根据各科室上报的老年复杂疾病诊疗、疑难重大疾病诊治、老年诊治及护理先进技术、保健关键技术及大数据应用分析等“一招鲜”特色专项技能,依托大学科建设和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平台,组织专业论坛、专家示教、模拟演练。

4老年医学临床模拟教学几点思考

4.1经验启示

从本单位近几年模拟教学实践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收获。一是创新了教学培训模式。不同于书本式、填鸭式教学方式,高端智能模拟人培训考核就像演兵场、磨刀石,教学小组就像“蓝军”,进了考场就像进入了“战场”,在这种实兵对抗情况下,能不能取得胜利,就要看受训者真本事。通过这种培训模式,受训者能够快速弥补技术短板,增强独立处理诊疗的信心和能力。二是提升了应急应变能力。老年人由于基础疾病多、身体底子差,住院患者的病情往往不会按照既定脚本,也不会出现单一病情变化,通常牵一发而动全身。而利用高端智能模拟人开展的模拟教学,具有可编可控可评的先进性能,教学组通常可以临时改变场景、随时变换顺序,并根据培训考核情况现场提问、现场纠正、现场示教,极大锻炼了受训者的应急应变能力。三是促进了医疗作风养成。不同于实际临床带教,某种不常见病例可能隔段时间才能重复见到,而模拟教学能够不断重复,能够实现用同一病例反复锤炼受训者,经过多次实际操作和教员现场纠正,受训者能够将严谨规范的流程与标准深深印刻在脑海中。同时,教学组专家的言传身教,也帮助受训者学习和感受到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和严谨的医疗作风。

4.2有待改进之处

第3篇:医学培训教学范文

关键词:医学检验;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

住院医师培训是使医学生有能力胜任医师工作必经之路[1-2]。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制度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的德国,目前已得到世界各国医学界的广泛认可[3]。在我国,2012年中华医学会了强制性住院医师培训标准,长期以来探索建立的住院医师规培制度已逐步走向成熟。但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住院医师培养起步较晚,且各地培养细则有较大差异[4],如何更好地进行检验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已成为检验科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我科自2014年被认定为第一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起,承担检验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6年来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本文就如何培养高素质临床检验医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以及今后规范化培训过程需要进一步提高完善的制度措施进行探讨。

1重视职业操守的培养,先育人后成才

在检验医师的培养过程中,临床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若忽视医德医风教育及职业素养培养,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可能会形成严重的后果。随着互联网及自媒体的迅猛发展,患者对医学科普知识、自身权利认知和维护意识日益增强,对医生的要求也日益增高。近年来,随着医疗商品化对医患关系的影响,近年来针对医生的恶性暴力事件有所增加[5]。在医学本科教育课程中缺乏对伦理学等社会学科的重视,检验医师直接面对患者及家属的机会较少,不易体察患者及家属的痛苦及需要,相对缺乏沟通经验和沟通技巧,容易因沟通不畅引发不必要的纠纷。因此,有必要在培训期间向培训学员强调树立敬畏生命、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的重要性,培养学员视患者如亲人,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职业操守。培养住院医师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优秀检验医师。在本基地培训过程中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医德医风相关内容讲座,组织住院医师积极参与院内及科室举办的科普宣传、义诊等活动,利用情景教学等方法,模拟临床真实情景,让学员在与患者及临床医护的沟通实践中获得真实体验,有助于学员提升自我职业素养,增加沟通经验。同时在日常考核、年度考核评优中医德医风评价均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我基地培训学员多次收到住院及门诊患者的感谢信、锦旗,也增加了培训学员的工作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今后正式迈入医师行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专业基础知识培训兼顾不同起点培训医师

参与检验基地规培的住院医师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专业型医学硕士学员,这部分学员本科学习的专业一部分为临床医学,一部分为检验医学专业。二是单位委培学员,三为社会人学员。首先,由于学员培训前的专业不同,其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有较大差别,例如临床医学专业的学员对于检验项目、仪器工作的原理知识几乎为零基础,而检验专业的学员则对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内容了解甚少。其次,学员的起点学历不同。部分委培学员可能为硕士或博士学历起点,而多数专业硕士及社会人学员为本科学历起点,造成学员的知识架构体系有较大差异。再次,学员的思维模式不同。临床医学专业与检验医学专业学员在遇到相同问题时往往思考解决问题的路径是不同的,另外有过临床工作经验的学员,与刚刚本科毕业进入规范化培训的学员,其思考方式也有很大差别。要兼顾平衡学员这些差异,就需要指导教师在常规计划的小讲课、教学查房及日常指导中根据不同学员特点来设计、调整讲授内容。例如在实施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中,需要根据不同基础学员准备不同问题,并在课前安排不同学员查找不同相关资料文献,充分调动各类学员积极性,补充其相对的基础知识或专业技能缺陷,这大大增加了指导教师的工作难度和强度。也对指导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基地非常重视对指导教师的培养,除了在科内进行定期集体备课,开展教学研讨会,积极为指导教师提供外出学习交流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国内高水平交流会议及培训学习班,目前所有指导教师都接受过省级以上的规范化指导教师的培训。这些措施有利于指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学习利用新的教学平台,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从而全面提高带教质量。

3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教育相结合,培养住院医师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教育模式主要由科室制定统一的培训内容计划及细则,学员在规培基地各专业组进行轮转,由指定的指导教师进行带教[6]。同时亚专业进行定期的教学查房、疑难病例和疑难问题讨论及其他教学内容。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更多的是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讲授和专业技能的操作演示。学生多数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本基地在学员轮转过程中,更注重为学员提供实际动手的机会,让学员在工作中,将学过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动手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指导教师的监督协助下,鼓励学员对异常检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对检验前、中、后各影响因素的分析或与临床医护人员进行主动沟通后结果,提出合理解决方案。在当今的住院医师培养以及住院医今后的个人发展中,能力的培养提升亦不容忽视,其中以自主学习能力最为重要。网络教育的便捷性、无时效、地域限制性和快速更新都更适应自主学习。本基地创办了公众号,会不定期上传各类科普知识、最新版指南建议文件以及与临床沟通问题总结等内容。此外,还将某些罕见检验结果或病例制成课件,借助网络授课平台实现多年度学员的共享。培养一名合格的医师,除了要使其充分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拥有解决临床问题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在目前的培养体系中,普遍存在着重临床轻科研的问题[7-8]。科研思维的培养一方面有助于学员在今后工作中可以学会利用循证医学观点解决临床问题[9],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鼓励学员勇于打破常规,这点也是现在我国医生普遍缺少的。针对规培学员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基地每周举行文献抄读汇报活动,学员轮流将自己读到的最新文献进行讲解,同时指导教师进行点评,通过这一过程让学员了解最新的医学进展,掌握文献检索、问题分析总结能力,也提高了学员的教学水平。同时,将所有培训学员及指导教师组建成微信群,汇集最新业内动态,国际国内线上会议培训消息,有利于学员接触学科前沿进展,开拓视野,拓展思路。微信群的建立也方便出现问题,大家共同讨论,教师及时协助指导,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

4注重规培期考核,从成绩中找不足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住院医的培训效果和规培住院医师的能力,本基地学员在每个专业轮转培训结束后需接受出科考核,包括医德医风考核、日常工作情况考核、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在每个年度,全体规培医师还要接受全院统一的年度考核。通过对每次考核成绩的分析,查找本基地培训内容的遗漏和学员不易掌握的知识点,通过补充培训内容,改变培训方式等方法在今后的培训中进行更正。随着基地培训体系的不断完善,培训学员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3年结束培训的学员全部取得规培结业证书,近5年的培训学员全部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取得资格证书。当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大多数的考核内容基于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指导文件,多数侧重于过程测量,如疾病的最低病例数要求和程序性的技能要求。而缺少描述在专业、患者沟通、团队合作、质量改进和学术领域更广泛的医生能力评估[10]。尽管中国在住院医师培训方面已经有了较大进步,但建立基于能力衡量的考核体系仍然是今后工作的重点,保证通过考核的规培学员真正能够胜任医师的工作[11-12]。我们也尝试在这方面作出改革,例如在技能考核中,添加了利用模拟接待临床患者情景考核,将专业知识的考点融入其中,这样在考核时既考察规培学员处理临床疑难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核学员的医生职业素养以及与患者沟通能力和技巧。

5制定合理奖惩制度,调动住院医师积极性

为了充分调动住院医师在规培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基地制定了详尽合理且可执行性强的奖惩制度。包括能否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是否按时参加医院及基地组织的培训学习,工作中能否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操作,是否能够与岗位教师、学生合作完成工作等各方面内容。对于违反规则的学生首先给予批评教育,如屡教不改或不能正视自己错误的按规定扣除日常考核成绩,造成严重后果的还要在当月扣除一定金额的津贴。鼓励学生认真做事,勇于创新探索,对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向指导教师或岗位工作老师请教,查找相关专业书籍、文献,可以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将自己的观点形成综述发表,或将科学假说设计成科学研究方案,进而进一步进行研究论证。这些取得的成绩在考核中都有相应的加分体现,最后也作为住院规培医师的评优依据。综上,规范化培训的检验住院医学员是我国医疗检验工作的储备力量,培养其高尚的医德医风和精湛的医疗技术是胜任日常工作的基本能力,培养其良好的科研思维是未来医疗事业快速发展的基本动力。目前我们的检验住院医规范化培训体系虽然还存在着不足,例如由于医疗安全等方面的考虑,缺少轮转门诊的安排;缺少对不同年资的规培学员逐年上升进步的要求,考核体系中对评估能力水平的体现不足,等等。相信随着今后国家和本基地的培训制度的不断完善,将为国家培养输送更多优秀的检验医师,为全面提高检验科服务质量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2]王晶,曾志嵘,占春旺.我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历史演变与现状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6,37(3):59-61,封3.

[3]马妮娜.我国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6):4-6.

[4]贾音,黄韦华,孙懿,等.检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9(2):246-248.

[6]仇实,梁静.医学检验毕业生参与规培的经验探讨与反思[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5):67-69.

[7]杜华安,熊培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临床科研思维的培养[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15):2411-2412.

[8]武宁,白冲,李强,等.医学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1):59-62.

[11]应争先,胡汝云,厉伟民.基于住院医师核心能力培养的规范化培训考评体系建设[J].中国医院,2016,20(10):前插1,1-3.

第4篇:医学培训教学范文

关键词:微信;授课;基础教学法;全科医学;教学质量

全科医学在国内最早引入于上世界90年代,加快发展全医科学及培养全科医生是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全科医学具有内容涵盖故广、技术性要求高等特点,依靠传统机械化的“以授课为基础教学法”教学法(LBL)并不能调动学员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1]。我院在全科医学教学培训中实施了微信联合“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PBL),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9~2019年5月期间参加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42名,按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21名,男11名,女10名,年龄26~31岁,平均年龄(27.64±1.07)岁;研究组21名,男12名,女9名,年龄25~31岁,平均年龄(27.71±1.12)岁。两组基础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

参照组实施传统LBL教学模式,由带教老师带领各组学员对典型病例进行病房内查看,完成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性资料搜集,后进行病例讨论,总结归纳相关知识点,解答相关疑虑问题,分析制定合诊疗及护理计划等内容,课后要求自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撰写相关论文。研究组实施微信联合PBL教学模式:首先实习教学前,由各带教老师组建微信群聊,上传特殊病例治疗至群聊内,后依照全科医学思维设置对应问题,要求各学员以小组为单位,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文献资料查证,讨论并提出相应疑问。带教人员于群聊内适时回答相应问题,发送图片、视频资料等对案例资料进行简单讲解,与学员共同进行问题分析讨论。培训课上,指定一名代表扮演“全科医师”角色,要求其进行案例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辅助资料搜集,后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并制定诊疗计划和护理方案。要求学员课后进行相关知识点查证及文献资料查阅,借助微信群进行问题讨论,最后撰写论文。每周由带教人员组织已授课内容、下周授课提要、疑难问题及解答汇总、操作视频等,保持同学员和带训人员之间的及积交流、讨论。

1.3观察指标

[2]考核成绩评定共包含理论知识、理解记忆、临床应用、综合分析及总得分。教学质量满意度调查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包含教学方法、教学态度、课前准备、课堂气氛、亲和力等基本内容,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级,培训结束后分发于学员匿名填写并回收。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处理,(x±s)表示变量数据,t检验;(%)表示无序分类数据,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考核成绩得分对比

研究组理论知识、理解记忆、临床应用、综合分析规各考核项目得分及总得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两组教学质量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教学质量满意度为95.24%(20/21),参照组教学质量满意度为66.67%(14/21),差异明显(P<0.05),见表2。

3讨论

当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不断督促现代医学模式发生转变。但是当前国内仍然未建立相应完善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全科医学教学实践重视程度低、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急需进行全科医学教学思路的转变及教学目标的完善[3]。微传统的LBL教学模式多以被动填鸭式灌注为主要教学方法,并不能激发学员学习的主观积极性,势必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微信联合PBL教学是一种更为注重教学质量和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微信平台作为辅助教学的媒介工具,挺高了全科医学培训的学习效率,并实现了个体化和群体化的协调处理。带教人员可借助于微信平台图片、动画、视频等内容,采用该种形式将原本抽象化知识信息转变为具体化、直观化的图文信息[4]。且微信工具增强了各人员之间课上、课下的互动交流,利于实现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本次对研究组实施微信联合PBL教学结果显示,研究组考核成绩及教学质量满意度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另有陈洁[5]等人在PBL教学法在全科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中指出,PBL教学法在全科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促进实践成绩、理论成绩及总成绩的提升,且实施PBL教学后教育方式满意度为92.5%,高于对照组,同本次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且另有研究显示,微信+PBL教学方法在全科医学培训中的应用,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利于进行学生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亦可增加医学院学生从事全科医学专业的意愿[6]。综上,微信联合PBL教学法在全科医学培训中的实施作用显示,可提升考核成绩得分及教学质量满意度,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唐君玲,石敏,黄纯兰,等.微信联合PBL教学在全科医学培训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10):17-19.

[2]曾红春,郑维喆,周元,等.PBL教学法在全科医学超声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5):6-8.

[3]朱洁云,王霄玲,钟枝梅,等.PBL联合翻转课堂在社区全科基地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9,40(8):1925-1927.

[4]陈洁,王延峰,寇毅.PBL教学法在全科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2):27-28.

[5]黄亚芳,杜娟.以EBM为导向的PBL教学在本科全科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3):34-36.

第5篇:医学培训教学范文

[关键词]急救培训;混合教学模式;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

应急救护是指发生意外或急症时,在医护人员未到达前,第一“目击者”以一般公认的医学原则为基础,利用现场人力、物力对伤者施行的初步救助或救护。良好的应急救护能极大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伤者病死率[1]。许多发达国家急救知识普及率高于10%,而我国却低于1%,公众自救、互救意识仍较为薄弱。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虽然是高知识、高素质群体,但仍非常缺乏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在发生意外时,可进行及时、有效的现场施救,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挽救生命,减少伤残[2-3]。因此,让急救培训走入课堂,不仅贴近大学生的需求,也是开展生命与安全思想教育的需要,对培养具有科学施救意识与勇气的高素质人才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培养具有生命关爱理念和专业急救技能的大学生,也有助于其毕业后在生活、工作中传播急救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急救意识的全民普及。因此,在非医学专业高校开设急救培训课程,普及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灾害逃生等急救知识与技能势在必行[4-5]。《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指出: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重塑教育形态,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推动教育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创新,进入“互联网+”教育新时代的中国大学必须积极应变[6]。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逐步实现信息化教与学应用的师生全覆盖,推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服务教学全过程[7]。2018年6月,教育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各高校要建设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等不同类型的“中国金课”,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要体现先进的教学模式[8]。本文基于中国新时代高等学校本科教学需求,结合“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进步,针对目前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自救、急救基础知识薄弱、技能低下的现状,探索建立适应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培训要求的混合教学模式,旨在改变急救培训教学结构、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学生高质量掌握急救技能的学习目标。

1急救培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医学背景知识缺乏影响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培训效果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未学习过相应的医学科目,医学背景知识不足,对急救原理理解不到位,很容易造成急救操作不当,有可能加重患者伤情。例如,在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时,若不能将手掌掌根准确定位于胸骨下二分之一段,有可能因按压位置不准确,造成肋骨骨折、内脏出血等严重后果;在学习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时,不清楚气道、食道生理解剖结构,很难理解海姆立克急救手法的基本原理,无法找准腹部冲击位置,有可能导致操作失误,贻误宝贵的抢救时机。针对此类情况,应考虑在授课过程中,适当对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普及急救相关生理知识、医学原理,加深对急救知识的理解,以便更好地掌握急救要领。

1.2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及技能训练时间不足影响培训质量

急救培训属于实践类技能课程,教学过程包含教师讲解、操作演示、学生训练等。授课过程中,教师讲解涉及内容较多,包括生存链、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9]。如果讲解时间较长,学生很难长期集中注意力去详细理解知识细节和要点,后续操作实践有可能出现操作错误。同时,急救基础知识讲授占用大量课堂时间,导致教师指导学生训练的时间减少。这种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效率较低,既淡化了学生急救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又不利于学生形成急救思维模式,而且学生操作训练时间大幅减少。缺乏有效的培训指导、操作技能训练时间不足,必然无法保证急救培训的质量。目前,诸多学者对急救培训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思考。例如,有学者提出对培训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进行全面建设[10];构建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互联网+”心肺复苏培训方案[11];评价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生急救培训中的应用效果[12-13]等。也有学者综述了多种急救培训课程教学方法,除传统课堂授课外,还包括网络授课、滚雪球式学习、自助观看视频、人工仿真、采用虚拟环境模拟训练场景等方法[14]。尽管各种方法对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理论知识的提升有很大帮助,但依旧存在无实践操作、无教师面对面指导、训练时间有限、难以保证培训质量等问题。如何在急救培训课程教学中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兼顾教学时间,切实提高学生急救实践能力,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2急救培训课程网络教学现状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数字化、网络化等学习方式越来越普及,大型开放式在线课程(MOOC)作为基于互联网的在线开放课程模式,具有学习方式自由开放、教学资源丰富、学习成本较低等优势,受到了学习者的普遍欢迎,掀起了教学变革浪潮[15-16]。目前,部分网络平台已有急救培训等相关MOOC资源,为学生带来了学习便利和全新体验,但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不具备医学基础知识,可能会导致个性化学习深度不足,对急救知识要点理解存在片面之处。严格的高质量急救操作技术训练(如心肺复苏技术、止血、包扎等)是急救培训核心内容之一,然而MOOC资源无法实现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一对一的操作培训与指导,无法实现实际操作技能培训,致使学生学习质量无法保证,难以达到培养急救技能的核心学习目标。同时,网络教学方式有可能限制师生交流与互动,不能及时纠正学生操作错误,如胸外按压定位位置、按压深度与频率不正确等;不能促进关键知识点的理解,如心肺复苏术原理、体外自动除颤器原理与操作流程等,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在急救过程中的团队协作能力。急救培训MOOC学习成绩评定方式多为线上单元测试、课后作业、在课堂交流讨论等。这些方式虽能一定程度提升学生急救理论知识掌握水平,但无法实际考核学生急救操作技能水平和评定操作技能培训效果。由于MOOC等网络教学资源在急救实践操作培训存在不足,因此从课程特点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的知识背景出发,促进急救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急救技能的训练,探索急救培训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尤为重要。目前,关于急救培训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极少,如何将急救培训建设成有深度的金课,是亟待开展的教学研究课题。

3基于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

(SPOC)的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培训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由于MOOC资源及传统课堂在急救培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探索将传统学习模式和线上学习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既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鉴于此,本文构建了全新的急救培训“MOOC+Class-room”教学模式(Classroom表示小容量学生实体课堂教学),即在线教学与实体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深度学习和教学模式[17-18],可极大提高成果导向教育(OBE)教学质量。该课程模式中,教师提出学习计划,学生按计划学习线上内容。学生课前自主线上学习易于理解的基础知识,教师的课堂理论授课时间适当减少,从而可以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对学生的心肺复苏术、创伤救护等个性化技能训练中。与此同时,学生可以集中精力观察教师操作,理解规范操作要领(如心肺复苏术中胸外按压、口对口吹气、开放气道等技术动作),由被动的知识灌输对象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本文构建的基于SPOC的急救培训混合教学模式技术路线见图1,具体分述如下。

3.1急救培训课程线上教学设计

3.1.1SPOC平台内容设置利用已有的MOOC资源(自行建立的资源或网络精品MOOC资源等),设计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培训课程紧密相关的线上学习知识要点视频。结合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专业背景,选择大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线上MOOC内容。每章节后设置在线微作业、在线测试、课程相关话题讨论等模块,结合视频观看在线统计功能等,明确成绩评定成分权重与评定方法,并将以上要求传至资源平台。根据专业急救机构培训内容和考核要点设置在线测试内容,如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HA)相关指南设置心肺复苏术测试内容等。

3.1.2学生自主学习与测验首先,学生完成注册,注册时提供自己的专业背景介绍、先修课程等信息,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便于针对性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其次,学生完成在线选课后,登陆SPOC平台学习,在教师设定时间内完成学习和相关测试。

3.1.3师生交流与反馈教师可在SPOC课堂讨论区,针对测试中错误率较高的问题发起讨论,也可针对潜在的知识难点发起讨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正确理解知识点。学生可在讨论区未能理解的知识点、测试疑问等,教师在线解释与答疑。学生也可将未能解决的问题带至课堂,与教师和其他同学面对面讨论。

3.2急救培训课程线下教学设计

3.2.1知识要点和难点的讲授针对知识要点,如胸外按压位置、按压深度及频率,开放气道的方法,口对口人工吹气的要求等,可结合解剖学、生理学知识进行精讲,同时进行操作演示。针对学生线上学习反馈的疑难问题,进行归类讲解,确保学生正确理解知识要点。

3.2.2操作训练示范与讨论教师依据教学进度,在课堂内设置训练题目,布置操作内容,如以2人为单位进行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气道异物梗阻等急救技能训练。教师严格观察每位同学的每项操作,记录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等,再次进行讲解与示范,随后进行一对一操作训练指导。

3.2.3课堂评价与考核考核可分为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技能训练效果2个部分。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可采用与SPOC绑定的“慕课堂”等相关软件,随堂测试学生对线上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随时监测学生学习效果。就错误率较高的问题也可以测试问卷,发现学生认为的难点问题,及时进行课堂精讲。考核技能训练效果时,可以以小组形式,展示各项技能的操作过程,学生间互相评价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操作质量和训练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实时纠正操作中的不规范及错误之处。最后,教师与红十字会专业培训督导人员对学生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操作合格者,可颁发红十字救护员证。

3.3优化与完善基于SPOC的急救培训混合教学模式

在线上与线下教学基础上,全面总结学生专业背景、先修课程、学习需求,使用SPOC平台的熟练程度,结合各类数据分析结果,对知识背景不同的学生,尽可能实现分层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结合学生完成线上作业的质量、线上测试的成绩、参与讨论的效果、自主观看视频等的次数及频率等数据,完善SPOC平台对教学的支持功能,同时再次优化线上线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提升急救培训课前教学准备、课上训练、课后知识巩固等环节的效果,最终驱动教学方法的改进,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小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