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初中音乐课堂范文

初中音乐课堂全文(5篇)

初中音乐课堂

第1篇:初中音乐课堂范文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艺术教育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音乐教学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课程,对于学生的综合成长有着很大影响。器乐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欲望,强化学生的音乐体验。下面就初中音乐教育中强化器乐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初中音乐;器乐教学;策略;有效性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快速发展及积累知识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逐渐从感性学习过渡到理性学习。初中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学生的情感、情绪也更加丰富,对外界的感知比较敏感,十分看重他人对自身的看法,同时初中生正处于变声期,这些因素导致很多初中生不敢唱歌,不愿唱歌,担心受到外界的嘲笑,而器乐教学则可以很好地改变学生不敢唱、不会唱的情况,学生可以在演奏器乐的过程中感受到美妙的音色,这样既能缓解学生的唱歌焦虑,又能增强学生的音乐自信心,同时有助于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初中音乐器乐教学的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初中教育中,音乐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艺术修养及审美素养的提升。器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关键环节,初中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开展器乐教学活动,能够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提高学生兴趣

对于不喜欢唱歌或先天歌唱条件较差的学生来说,器乐可以为他们表现音乐提供新的方式,器乐的类型多样,演奏方式多变,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器乐的热情。学生在器乐演奏过程中能获得良好的成就感,这对于音乐学习有很大帮助。同时器乐演奏水平的提升还会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自信心,最终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强化学生音乐表现力

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器乐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音准、和声、节奏等音乐素养的提高,学生也可以借助器乐来强化自身的音乐感知、音乐体会,在学习各种乐曲时体会到不同音乐的风格、魅力,调动起自身探索多元音乐文化的热情。学生借助器乐开展音乐实践,能产生更加深刻、准确的感受,为音乐表现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三)强化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及技能水平

器乐教学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能够深化学生的音乐理解,并且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学到的音乐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在开展器乐演奏时,需要做到全身配合,这对学生大脑的开发十分有利。学生在器乐表演过程中会提升自身的感官灵敏度,从而促进观察、思考能力的发展。器乐表演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特别是多器乐合作表演,对学生整体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有很大帮助。此外,器乐教学还能推进学生与他人的沟通交流,推动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五)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对初中生来说,他们学会器乐表演后,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参加各种音乐活动,或者借助乐器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这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其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学生借助器乐能够很好地丰富自身的课余生活,陶冶自己的情操,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提高初中音乐器乐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强化学生器乐学习兴趣

1.从最近发展区入手兴趣是学生渴望获得知识的心理表现,初中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器乐学习兴趣,才会主动开展器乐学习、训练,并且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从而很好地缓解学习的紧张感。初中生对于生活周边的事物具有很高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提起学生所熟知的事物,学生就会表现得兴致勃勃,甚至会主动与教师进行讨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从学生已知的事物入手,让学生的学习可以化难为易。有的音乐教师认为器乐教学难度较高,器乐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专业性,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同时器乐演奏需要耗费学生长时间的练习,而初中生却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训练。对此,初中音乐教师在开展器乐教学时,可以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构建与器乐学习相关的情景,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器乐,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2.选择适宜器乐在初中音乐器乐教学环节,器乐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同时器乐本身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如果教师选择学生喜欢的器乐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就会在课堂上表现得很积极,反之学生则表现得很一般。学生通过器乐表演,能够在无形中提高自身的节奏、识谱、音乐鉴赏等能力,甚至可以将器乐与自身的情感融合起来,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十分有利。在教学实践中,初中音乐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兴趣来选择器乐,当然也要结合学校的具体状况,如口琴价格低廉,简单易学;手风琴音准音色都比较好,有固定音高,表现力强;木琴有固定音高,技巧性比较强,容易演奏。初中音乐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特征,选择学生喜欢的器乐进行教学训练,从而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器乐选择过程中,初中音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选择适合多数学生、演奏技巧适中、音色优美的器乐,最好有固定音高。初中生具备一定的自主思维,不愿意长久练习太简单的器乐,会感觉没有挑战性。同时音色单调的器乐也无法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美。所以教师要选择音色美、演奏技巧适中的器乐,便于学生主动参与到器乐学习中来。(2)结合学生的特长来选择器乐,每个学生的器乐基础是不同的,在器乐的学习兴趣上也有所差异,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等来选择器乐,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投票选出喜欢的器乐,然后根据大部分学生的意愿来确定器乐教学方向,这样学生就不会感觉器乐学习是教师强迫他们学习的,学习主动性也会进一步提升。3.选择适宜器乐曲初中音乐教材中收录了很多经典的器乐曲,这些作品蕴含着浓厚的时代特征、饱满的思想情感,值得每个学生去学习。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音乐元素也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音乐更是十分重要的调剂品,初中生大都喜欢旋律性较强、时代感浓郁的流行音乐,教师要注意不能一味排斥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可以选择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将其与器乐教学结合起来,指引学生开展器乐练习、表演活动,消除学生对音乐的畏惧心理。教师还要注意选择的器乐曲不能太长,要做到旋律优美,尽量以国内外知名器乐曲、民歌乐曲为主。同时教师选择的器乐曲要尽可能是多声部乐曲,这样可以强化乐曲的表现力、美感、层次性。对学生来说,器乐曲不需要演奏多少,只需要演奏好每首学过的曲子就可以。教师还需要关注乐曲中的情感教学,要以情感为引导,让学生对器乐充满情感,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器乐曲表达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器乐的魅力。

(二)提高学生器乐演奏技术

器乐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内容,需要学生长时间的练习,如果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只是学会了相应的器乐演奏技巧,而忽视了课后练习,容易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必须指引学生不断进行器乐巩固练习,强化学生的演奏技术,促进器乐教学有效性的提升。1.重视基础练习器乐演奏需要在相应演奏技能的支撑下进行,才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初中音乐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需要帮助学生打好器乐演奏基础,引导学生稳步提升。教师如果忽视基础训练,直接引导学生开展器乐演奏活动,不仅会影响器乐教学的效果,还会带给学生一种器乐学习难度极高的感受,容易削弱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初中音乐教师在器乐教学环节要充满耐心,认真为学生讲解器乐构成、音高音位、演奏技巧等知识,时刻关注学生的基础技能练习情况,从而助力于学生顺利开展器乐演奏活动。2.选择适宜练习曲初中音乐教师在学生开展器乐曲演奏的过程中,还应该针对学生的个性、认知需求等,选择学生喜欢的乐曲。在器乐教学中,教师一般会选用简易乐器,练习曲多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主,很少专门创作器乐练习曲,这容易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学生的练习主动性。对此教师可以创编练习曲,结合班级中学生的器乐学习状态,结合学生在器乐学习中的不足,针对学生的欠缺之处创编练习曲,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器乐演奏能力。3.突破演奏困难器乐学习本身具有一定难度,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诸多困难,加上器乐学习涉及诸多复杂的演奏技巧、多样化的练习乐曲,学生的学习热情会逐渐降低。所以初中音乐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引导学生积极突破演奏过程中的困难。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加以指引。当学生获得一定成果后,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努力,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同时初中音乐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如果是知识性问题,教师需要耐心讲解相关知识内容;如果是技术性问题,教师则要亲身示范,或者帮助学生开展练习活动,促进学生器乐表现能力的提升。

(三)合理设置教学过程

1.注重演奏热身练习初中生在音乐课刚开始时,身体相对僵硬,在器乐演奏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所以初中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相应的热身练习活动,提升学生的肢体灵活性、气息平稳性。首先教师要规范学生的器乐演奏姿势,正确的姿势可以将学生的精神面貌更好地体现出来,有助于学生正常演奏水平的发挥。其次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开展无声练习活动,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能发出声音,避免器乐声对音响效果造成影响,无声练习以学生观察、聆听为主,对于学生熟悉乐曲节奏、音位、指法等有良好的帮助。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预备练习,让学生调整自身的呼吸节奏,保持稳定状态,并提供简短的小乐曲让学生展开练习。2.由浅至深完成教学初中音乐教师在器乐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浅到深开展教学活动。器乐学习要从乐器最简单的部分开始,逐渐增加器乐学习的难度,让学生能在递进式训练中提高自身的器乐水平。首先在旋律上要做到从易到难,教师先训练学生简单的旋律,做到节奏准确、音准正确,在演奏无误的基础上增加旋律难度,直到整个作品演奏完成。其次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开展多声部练习活动,当学生可以很好地演绎旋律声部时,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对伴奏声部进行演奏;当学生可以完整地演奏伴奏声部后,教师先让学生一起演奏主旋律,然后指定一部分学生对伴奏声部进行演奏,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感受音响效果。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丰富演奏形式,让学生尝试用多种方式进行演奏,如多声部演奏、轮番演奏等。3.及时反馈及评价初中音乐教师在器乐教学中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评价,这样学生就能更加准确地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从而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调整,这对于器乐教学效果的提升十分有利。初中音乐教师应在每节器乐课上都对学生进行评价,并且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如在预热练习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坐姿、演奏姿势等进行评价,检查学生是否学会了所讲的知识内容;在学生完成了一整首曲子的演奏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演奏音响效果、音准、节奏等进行评价;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在器乐教学评价中,教师要注意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如口头测试、团队表演等。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用器乐独奏,甚至可以鼓励学生自我创编器乐曲,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在自主探索中强化器乐演奏水平。同时初中音乐教师还可以在器乐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展示活动,一方面实现对近期学习成果的检验,另一方面还可以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成果。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小组合作互评等,使学生能通过自我评价、合作互评等更好地了解自身及他人的演奏情况,同时做到取长补短,这对于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是十分有利的。

三、结语

器乐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艺术素养提升的关键。有效的器乐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节奏、音准、识谱能力,对于学生歌唱、欣赏、创作等能力的发展有很大帮助。器乐学习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存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音乐实践机会,提升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灵活应用多种方式开展器乐教学,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王秀娟 单位:甘肃省静宁县阿阳实验学校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篇2

当今时代,社会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鉴别各种信息的能力,对美作出理性评判。初中生由于身心条件尚未成熟,对外界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在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时,很容易对信息失去辨别与分析能力,从而迷失自我。为此,新课程改革将审美教育列入各学科的教学任务之中。音乐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每一个音乐作品中都蕴含着美的元素。所以,音乐学科要肩负起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任,利用音乐美的元素陶冶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追求,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牧区初中音乐教师要结合地域特色,对传统的音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使音乐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符合牧区教育发展需求,让学生学会理性地认识美、追求美、践行美。

一、美育在牧区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实施现状

(一)美育理念缺失,对美育不重视

初中音乐课堂中实施美育是伴随着社会发展和教学改革应运而生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音乐课堂的美育功能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到位,缺乏对美育的系统认知。牧区初中音乐教师虽然学过美学课程,但因为缺少专门的审美教育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美育教育,而将音乐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乐理知识的讲解和音乐技巧的传授上,忽视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在教师的影响下,很多学生也习惯了灌输式教学,在音乐学习中缺少自己的思考与创新,以至于在面对优秀音乐作品时往往显得茫然失措,无法从作品中得到美的体验和美的熏陶。学生处在美的环境中却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导致音乐教学失去了应有的美育功能。

(二)忽视学生心理,美育效果不佳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只有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初中音乐教学也是如此。初中生正值青春期,自尊心和自信心逐渐增强,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与尊重,渴望独立自主,不愿意受过多的管束,容易出现叛逆任性、追求个性的心理,但独立性和自觉性还不够强。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少有教师会主动走近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大部分地区的音乐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都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设计的,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会高估学生的水平,提出的问题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有时也会低估学生的学习水平,提出的问题没有挑战性,无法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欣赏作品时,有的学生刚进入欣赏境界,产生独特的感想,教师就急于给出点评,打破了学生探究美的乐趣。长此以往,音乐教学中的美育实施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还会影响师生关系。

(三)缺乏有效指导,审美感知匮乏

初中阶段的学生容易被一些音乐作品所打动,但有时也会出现盲从的现象,这就需要音乐教师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然而,牧区音乐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并不是很到位,在音乐作品的鉴赏教学中,有些学生已经对作品内容产生了美的感知,却没有得到教师正确的引导,导致学生无法投入全部的情感,以至于达不到审美的深度。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的惰性,过度依赖教师的讲解与分析,而懒于投入自己的感情,以至于失去发现美的眼睛。此外,有些牧区的初中音乐教师不重视对音乐鉴别方法的指导,学生对课外音乐的鉴别力不足,容易受到一些不良音乐资源的影响,导致学生的音乐审美出现幼稚化、低俗化现象,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美育在牧区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一)品味民族经典,体悟音乐之美

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为了培养高尚的人。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牧区音乐教师要加强民族音乐的学习,让学生品味民族经典,从民族经典作品中体悟音乐之美,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民族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中很多作品所体现的都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与劳动中的情感体验与情感积累,展现了生活的美。初中音乐教材中收录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民歌,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通过聆听这些歌曲,去感受和了解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差异与特色。例如少数民族的民歌具有记录神话、历史传说和故事的作用,初中音乐教师在让学生欣赏民歌时,可以为学生讲述这些民歌所蕴含的故事和创作的背景,让学生对民族经典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产生深刻的感知,并能从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牧区音乐教师还要挖掘教材中的民族器乐作品,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不同的民族器乐的音色特点和演奏形式,还要让学生了解民族器乐的悠久历史和高超的艺术水平,以聆听、欣赏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民族器乐声音的优美,增强学生对各民族文化的热爱,引导学生树立起平等的文化价值观。民族经典除了民歌和器乐作品外,还包括说唱、戏曲、歌舞等内容,牧区音乐教师可以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拓展相关欣赏内容,将一些经典曲目和民间歌舞引入课堂之中,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并利用视频播放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知经典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情,充分感受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鉴赏音乐内容,提升个性体验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美感和陶冶艺术情操的主要方式,也是初中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和心理都处于积极发展状态,对新鲜美好的事物具有强烈的追求与渴望,但由于音乐鉴赏能力不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不深,很难发现其中的美育元素。为此,牧区初中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上要把音乐鉴赏作为对学生开展美育的重要途径,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鉴赏活动,提升学生的个性体验,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美的感受与鉴赏。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对音乐有着自己的想法和偏好,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统一标准已经很难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音乐教学中,牧区音乐教师可以创新音乐教学模式,将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相结合,除了让学生鉴赏教材中的音乐作品,还可以引入一些热门歌手的具有正能量的流行音乐作品,从学生喜欢的音乐入手激发出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对音乐美的感知。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音乐主题,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设和主题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跟随律动哼唱音乐,强化音乐内容的表现力,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与感悟,把握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美。牧区初中音乐教师还可以开展对比教学,将同一音乐作品用不同形式进行演绎,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与思考,从而得出不同的学习体验。此外,音乐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音乐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不同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感情,以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使学生在音乐鉴赏中获得更多美的感受。

(三)走进音乐历史,增加人生感悟

音乐具有较强的浸润作用,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音乐家渗透其中的情感,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还可以品味到中华民族音乐的魅力。为了促进音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开展和历史相关的音乐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音乐的发展史,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史,感受中国音乐文化的无穷魅力,增强学生的人生感悟。在教学中,牧区音乐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了解,将教材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同时注意不同阶段的音乐作品的融合,让学生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的音乐文化之间的联系,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创作背景,牧区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音乐的创作背景进行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将音乐的主题背景用视频、图画、音频等形式呈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情感。有些音乐作品以叙事为主要内容,教师可以从网络中搜集与之相关的文字资料或影视片段,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与品质。牧区音乐教师还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课后利用报刊、书籍、网络等去搜集与音乐创作者或音乐内容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影视资料等,然后在课堂上展示收集到的资料,同时对音乐作品进行交流和讨论,以丰富学生的精神内涵,让学生懂得美的真谛。

(四)开发校本音乐,突出地域之美

传统的音乐教学以教材为蓝本,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是以教材为主,然而,由于教材在编排设计时更多考虑的是不同地域的学生的共性,在地区的差异性方面体现得不够充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家乡音乐文化的认知。牧区不仅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还有着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地方音乐文化资源。为此,牧区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的优势,立足于地方音乐特色和地方音乐背景知识以及著名音乐人物的介绍,汲取当地民族音乐的精华,选取不同内容的代表性音乐作品作为校本教材内容,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校本音乐课程,使校本课程成为音乐教材的有益补充、拓展和完善,从而拓宽学生音乐学习的范围,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牧区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查阅书籍、民间走访等形式搜集文本资料,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的信息,使音乐资源更加多元化,使本土音乐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让学生感受到家乡文化的美。教师除了广泛搜集,还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使校本音乐课程的开发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增强校本课程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整合资料内容时还要注意体现校本内容的科学性、地方性和前沿性,突出校本课程的地方音乐特色。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欣赏和演唱地方民歌、编排地方特色舞蹈、学习地方乐器演奏等课程内容与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音乐文化的美,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此外,牧区音乐教师要认识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仅凭教师一人之力是不够的,还要鼓励学生、家长、社会人士、音乐专家等加入进来,使校本课程设计更加科学化,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音乐学习资源,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五)开展音乐实践,提高创造能力

音乐实践活动是实现音乐教学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充分体会到音乐作品或音乐旋律中所包含的深刻意蕴,真切感知音乐作品的本质和精髓。为此,牧区音乐教师可以组织合唱活动,以合唱的形式表现歌曲中所描绘的情景,通过多声部演唱来丰富歌曲的意味,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合唱中感知音乐学习的乐趣和音乐作品的意境美、旋律美。初中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牧区音乐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空间和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举办的各种文艺汇演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还可以开展音乐知识竞赛活动,以音乐理论知识为核心设计竞赛题目,在活动参与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可以从专业化的角度去感受音乐之美。每个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点不同,牧区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将嗓音条件好、爱好声乐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建立声乐小组,将喜欢音乐欣赏的学生组成鉴赏小组,将爱好乐器演奏的学生组成器乐小组,将爱好舞蹈的学生组成舞蹈小组等,以发挥、培养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可以“术业有专攻”。有共同爱好的同学聚在一起,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能够增强音乐学习的活力,同时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美。牧区音乐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音乐剧表演活动,让学生将教材中一些叙事性的音乐作品编排成音乐情景剧,通过表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使其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总而言之,音乐本身就是一门美的艺术,任何形式的音乐都有各自不同的美。牧区初中音乐教师应当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入手,以体验为主要教学方式,营造美的视听环境,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教师还要结合教学实际,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将音乐教育和美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音乐教育中渗透美育教育,利用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达到以美启智、以美育德的教学目的。

作者:陈娇 单位: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学校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篇3

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异曲同工之意,是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家国情怀体现。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应当充分利用爱国歌曲、民歌、传统曲艺等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国传统艺术的同时,了解到中国千年曲艺发展,培养学生对中国千年灿烂文化的认同感、荣誉感,让学生拥有民族自信,在与世界交流过程中拥有平等对话的底气。家国情怀的培养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家国情怀教育涉及日常教育的方方面面,运用民族歌曲、爱国歌曲、曲艺歌曲来适当、适时、适度引导学生,于无形中向学生传递爱国情怀,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受到家国教育,树立正确的三观,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滋润其健康茁壮成长,将其培养成爱国、积极向上的少年。

一、利用民族歌曲培养家国情怀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不仅要教会学生文字知识、音乐知识,还应将道德教育、家国教育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我国民歌传承千年,记录着中国千年的文化变迁,历史沧桑。因此,充分利用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民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千年历史文化发展,培养其爱国情怀,不失为一种优秀的教育方式。

(一)学习民歌过程中感受祖国壮丽河山

我国地域辽阔,拥有高山、河流、平原、高原等多种地貌。一方地域养育一方人,每个地区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四川盆地孕育了闻名遐迩的巴蜀文化,黄河和太行山和合围形成了燕赵文化,还有齐鲁文化、关东文化等。不同的文化,孕育了不同民俗音乐。民歌承载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播。中国民歌拥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包含了深深的人文价值、历史价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阶层、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区域都会用民歌来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因此,我们在学习民歌的同时,可以适当了解民歌产生的背景、历史、社会状态。例如:八年级上册音乐课本中的《天路》,这是由屈塬作词、印青作曲、韩红演唱的一首歌曲。天路本来指的是青藏铁路。早在2001年,北京市著名作曲家印青和词作家屈塬在青藏铁路施工现场采风的时候,发现藏族人民群众和青藏铁路的施工人员将青藏铁路比喻成天路,印青和屈塬有感而发创作了著名的歌曲《天路》。这首歌以抒情为主,具有鲜明的旋律,是典型的西藏风格,音乐词曲简单而又凝练。但是印青并没有照搬西藏民歌的旋律,而是重新排列了音调的长短与高低,使得歌曲听起来不仅清新明快,而且新颖别致。《天路》在印青的设计下,打破了歌曲的常规,设计得犹如神山奇峰拔地而起。歌词也同样进行了精心设计,在相同节拍速度下,产生不同的节奏、语感变化。每个音乐语句使用重复的音调,在歌曲的首尾安排不同的起音和落音,让歌曲听起来荡气回肠。天路所处的自然环境艰难困阻,有海拔4800米的纳木错湖,有海拔4500米的当雄左尕村,还有海拔4700米的那曲,高原带来的剧烈反应,春季依然天寒地冻,可以想象青藏铁路建造的艰难困苦,也表现出青藏铁路工人的不畏险阻,勇于奉献。在歌曲传唱过程中,更多的人感受到青藏铁路工人无私的奉献,也感受到中国人民创造奇迹的不屈精神,中国人民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面对任何困难,绝不低头,克服种种困难,让西藏人民拥有通往全国各地的铁路线,让全国人民相连相拥。这首激情四溢的民族歌曲,让我们感受到了民族的力量,也感受到了中国雄伟的高原,油然而生起热烈的民族感情与家国情怀。

(二)学习民歌过程中学习民族文化

古往今来,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如浩瀚星辰,不胜枚举,为初中音乐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土壤。在众多音乐歌曲中,可选择适合的歌曲开展家国情怀教育,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成长。例如:七年级下册的《龙船调》,这是一首湖北民歌,将利川民间划龙船唱腔作为主体。《龙船调》这首民歌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歌词不仅通俗凝练,而且浅显质朴,在活泼的唱腔下,描绘出了一个即将回娘家的美丽少妇,在渡口请求艄公带她渡河的画面。这首歌曲的特色在于拥有起伏的旋律,节奏自由、腔调婉转高亢、音域比较宽,因此,在抒情的同时,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在歌唱这首歌的时候,学生能够感受到湖北的文化特色,从而对湖北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探究湖北民俗文化的同时增强爱国情怀。再如河北民间乐曲《小放牛》、广东民间乐曲《雨打芭蕉》、山西民间乐曲《老鼠娶亲》等将不同地域民间风土风情以欢快的乐曲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使听众从乐曲的旋律当中切实感受到中华大地不同地域的民风。拿《小放牛》来说,这段流行于河北民间的歌舞小戏将村姑与牧童之间俏皮生动的对答场景以明快的节奏和富于表情的演绎呈现出来,在抒情的民歌色彩和浓郁的田园风格中,村姑和牧童的天真活泼情态被表现得淋漓尽致。《雨打芭蕉》的旋律同样是以流畅明快为基调,表现出人们的喜悦之情,在短小的句幅、顿挫的节奏和并比排列的乐句中,声声弦音如同雨打芭蕉的淅沥之声,气氛热烈,人们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学生在如此流畅、活泼、清新的乐曲风格中受到心灵的感染,更加增添对地域文化特色的感悟和对祖国广阔河山的热爱。

二、利用爱国歌曲培养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指的是每个中华儿女对国家的忠诚,对国家文化的认同,对国家历史的尊崇。多年以来,我们国家诞生了许多爱国歌曲,如初中音乐教材中的《保卫黄河》《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过雪山草地》等,是具有强烈家国情怀的歌曲。家国情怀是千年以来人们对自己国家的深情,在滚滚历史长河中,家国情怀艺术作品不胜枚举。初中音乐教师应充分利用音乐教材中的爱国歌曲,来展开家国情怀培养,培养初中生的道德情操。音乐教育相比其他教育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音乐教育是在轻松自由享受的情境下展开,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爱国教育。政治教育中的家国情怀,更多的是政治说教、道德灌输,而音乐教育则是心灵上的享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例如:九年级下册音乐课本中的《保卫黄河》,这首歌雄浑壮烈,我们在歌唱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抗日战斗中中华儿女的爱国情绪激荡飞扬。这首歌的词作者是光未然,曲作者是冼星海,在国难当头时,他们写出了国人内心的怒吼,激励国人为国家战斗,这是光未然的理想,也是冼星海的信念。这首歌采用了齐唱和轮唱混合的方式,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族歌曲,激励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到抗日战争中,被抗日军民广泛传唱。这首歌将广东狮子舞与民间打击乐相结合,让歌词歌唱起来轻松、豪放、明快,整个音乐形象节奏鲜明,民族风格浓郁。《保卫黄河》这首歌,唱的既是保卫黄河,又是保卫国家,唱出了全国人民共同抗日的决心、斗志,激发了广大国人的爱国热情。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战斗口号,铿锵有力的节奏,让整首歌充满了力量,描绘了游击英雄们使用大刀长矛、土枪洋枪与敌人抗击的形象,在山林中、草丛中,与敌人周旋的情景一一展现。《保卫黄河》虽然歌词简单,但是字字透露着对国家的热爱,对黄河的热爱,让人振奋激昂,每个中国人都热血沸腾,誓用自己的力量来保卫祖国的大好河山。光未然与冼星海在短短半月时间,就完成了这首歌的创作,从歌曲中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浓浓爱国情,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伟大,先烈的壮烈与激情,对祖国产生强烈的依恋,主动承担起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革命历史歌曲,歌曲以山丹丹红艳的色彩作比兴,以信天游粗犷跌宕的曲调为旋律,歌颂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带来革命大转折,生动再现中央红军与陕北根据地的革命历史,唱出了陕北人的精神生命与黄土地的炽烈情怀。学生们在学习和传唱中被陕北信天游曲调所感染,感受高原特有的粗犷辽阔和壮丽,同时在音乐老师的带领下,重温歌曲的创作背景,回想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更加体会到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仁人志士的坚定信念,他们的精神像山丹丹一样红得胜火,艳得壮观。值得注意的是,通过音乐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不仅是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也是艺术自身的要求。能够用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歌曲,不仅有《保卫黄河》,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七子之歌》《军民团结一家亲》《东方之珠》《我的中国心》等,这些歌曲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的爱国情怀,通过音乐这一艺术手段,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在传唱过程中去理解感受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家的社会状况,从而激发爱国情怀。音乐教育就是利用音乐旋律去感染学生,去教育学生,在哼唱歌曲的过程中,不断树立远大的理想,激发爱国的情怀,培养优秀的品质,提高审美情趣。音乐教育中的家国情怀培养,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渴望,在如今幸福和平的年代,学生在享受美好生活的时候,不能忘记历史的屈辱,要做好社会国家的接班人,为祖国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初中音乐教师应充分利用初中音乐教材,将初中生培育成人、培育成才。

三、利用传统曲艺培养家国情怀

初中音乐教材中还有传统曲艺。传统曲艺是中国传承千年的艺术瑰宝,其中京剧作为中国“国粹”,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京剧因其表演成熟、行当全面、气势恢宏,已经成为中国汉族剧种的代表。《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就是传统京剧的优秀代表作,该唱段截取自《智取威虎山》。这一革命剧讲述的是,1946年的冬天,我国解放战争刚刚打响,在东北的牡丹江地带,人民解放军参谋长少剑波带领只有36人的追剿队,灭掉奶头山土匪后,乘胜追击,势必灭掉座山雕等一众匪徒。杨子荣作为侦察排长,在得知座山雕回到威虎山后,主动请缨,及时将消息上报给少剑波。少剑波发出指示,要求杨子荣继续侦查,最后在黑龙沟会合。座山雕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杨子荣通过群众得知匪徒的秘密联络图,并核查威虎山地形,得知威虎山不仅工事复杂,而且易守难攻,因此不应强取,只宜智取。因此,杨子荣主动请缨,化装成土匪胡标,以贡献图纸的名义混入威虎山。在维护上,杨子荣通过了座山雕的多次试探,最终获取座位山雕的信任。座山雕还将杨子荣封为“老九”。杨子荣在与座山雕对弈中,多次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智慧。少剑波带领的追剿队及时赶到威虎山,剿灭全部匪徒,无一遗漏。《我们是人民子弟兵》就是少剑波深山问苦的片段,“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红旗指处乌云散,解放区人民斗倒地主把身翻。”句句显示出中国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带领劳苦大众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决心与意志。曲艺是中华民族的说唱艺术,诸多优秀曲艺作品都融入了爱国情怀,通过精彩的故事、生动的艺术表现,将英雄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不仅弘扬了民族正气,还让学生深受感染。学生在学习、传唱民族曲艺的时候,坚定了自身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自立、自强精神传承下去。古往今来,民族曲艺弘扬的都是民族精神、中国精神,将中华民族的儿女凝聚起来、团结起来。社会主义文艺,根本上来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传统曲艺的学习,让学生学习的是民族精神,是爱国情怀。学生们通过学习传统曲艺作品,将爱国信念深植心中,将服务为民的精神扎根心中。传统曲艺沉淀着历史的痕迹,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需要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呕心沥血传承教育,让新一代青少年树立崇高的理想,立下兴邦之志。总而言之,初中音乐教学应当注重家国情怀的培养,爱国情怀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坚守的道德底线与价值准则。民歌、爱国歌曲、传统曲艺都是将爱国理性转化成艺术感性,为家国情怀的培养增添艺术色彩,让初中生从兴趣出发,发自内心地愿意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通过脍炙人口的音乐来提升初中生的艺术审美,激发其内在的爱国情怀,自觉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中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时候,还应充分利用音乐创作的背景、音乐音调的教育来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德育教育,让家国情怀的培养于无形中渗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在演唱爱国歌曲、传统曲艺、民族歌曲的时候,会不断感受音乐带来的心灵震撼,享受音乐给人带来的心灵享受,优美的歌声让爱国情怀、道德教育跌宕起伏,让道德教育滋养灵魂,激发学生对音乐新的人生感悟。“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未来的音乐教育的路途还长,需要一代又一代音乐教育者持续付出,让音乐教育为爱国教育服务。音乐以其特有的表达形式,让爱国教育变得轻松,为祖国培养未来合格的接班人,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作者:李倩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篇4

一、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让音乐教学“有声”

(一)“歌声”是音乐教学的核心内容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一种表现形式。教师通过模唱、视唱、小组唱等形式,让学生进入唱的环节,并进行评价。笔者以乐谱视唱为例,开展小组激励模式。笔者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设组长一人,在视唱乐谱环节,让学生与学生之间更直接地交流学习,同时设置组与组之间比拼演唱的环节,激励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敢于演唱,表现自己,唱得好的小组有一枚“成功章”,到学期末,哪个小组获得的“成功章”最多,综合素质评价分数就有加分。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合作和竞争,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要关注音乐的歌唱性,不可过分地用文学化的语言解读音乐,因为音乐学科的专业性在于音乐的感知和体验,而非语义性的描述。如在讲授《图画展览会》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唱《漫步主题》;在讲授《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学唱《江楼钟鼓》主题旋律。针对欣赏类作品中重要的音乐主题,教师可以让小组自主学习视唱,通过小组内部相互合作,实现能力互补,以歌声凸显音乐课的学科属性。

(二)“节奏声”是音乐教学的良好支架

歌曲的旋律由节奏和音高组成,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上完音乐课后对音高的记忆更深刻,而对歌曲的节奏把握不够准确,导致歌曲的演唱不够完美。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节奏规范学生的演唱,节奏框架搭好了,演唱也就简单多了。在教学中,教师应用节奏导入法、节奏朗读法,通过拍手、跺脚等肢体动作,运用铃、鼓等打击乐器或小组自制打击乐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尤其是在创编游戏节奏的时候,学生往往能深度参与,积极体验。如在讲授《缤纷舞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听辨圆舞曲、探戈、波尔卡三种不同风格的舞曲,再根据作品的难易程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圆舞曲的节奏比较明显,在聆听《溜冰圆舞曲》时,教师可以提问:“大家能听出这首乐曲的伴奏节奏吗?谁能模拟一下节奏?”然后把节奏演示出来。探戈的节奏有点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手拍一拍欧洲风格探戈和拉丁美洲风格探戈的节奏,然后听辨《蓝色的探戈》中出现了哪个节奏?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对节奏拍打往往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小组间合作的时候,一个学生唱主旋律,另一个学生伴奏,能在互帮互助09ZHISHICHUANG94学科空间中,体验音乐的律动性和愉悦感。在评价环节,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让学生从节奏游戏中提高基本音乐技能。

(三)“讨论声”是音乐教学的实用策略

良好的教学互动是指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师指导和课本内容,转移到与所学内容的互动上。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参与教学内容互动,而好的合作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结精神。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个小组布置学习任务,随后在课堂上进行提问。为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的内心需求,做好参与交流讨论的准备,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学相关内容,或查找相关的资料和信息,集思广益,扩大信息和思维的容量。在讨论时,学生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还要学会质疑,乐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勇于暴露自己的问题。此外,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组织分工,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当小组长,及时概括组内意见,代表小组发言。如在讲授《青春舞曲》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用何种方法来演绎更合适。在课前,学生做了精心的资料准备,通过讨论形成方案,然后进行拓展实践。在最后的实践环节,很多学生用乐器、用舞蹈、用歌声来表现作品,每个小组都表现出了各自的特色,课堂完成度非常高。

(四)“欢笑声”是音乐课堂的优质调剂

音乐是令人愉悦的艺术,所以音乐课堂的学习氛围应该是积极正面的,人在快乐中学习,学习会更加主动,接受知识更快,有欢笑声的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也会更高。因此,教师要以积极的情绪投入音乐教学中,努力做到让课堂中充满笑声。如在讲授《图画展览会》时,教师应遵循自愿上台的原则,在每个小组中邀请两个学生模仿《图画展览会》中胖子和瘦子的音乐形象,相互比拼表演,当学生跟随音乐做出各种有趣的动作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经常用鼓励、赞扬激励学生进入兴奋的状态,并针对不同的学生创设不同层次的问题情境,努力让不同乐感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些“欢笑声”会激活学生沉淀的潜力,使教学内涵更加丰富,师生教学互动更为融洽,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让音乐课堂“有色”

(一)导入要有特色

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一般一个星期只安排一节音乐课,特别是初中生面临着一定的升学压力,如何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短短的一节音乐课中有所收获,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所以说,导入部分能否引起学生的注意,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一节课成功与否。如在讲授《青春舞曲》前,教师可以运用节奏导入法,利用辅助道具铃鼓,先从简单的节奏开始,让学生模仿,然后逐渐增加难度,最后引出新疆维吾尔族歌舞节奏特点,这样比直接引入更让人印象深刻。又如在讲授《雪域天音》时,教师用歌声代替了录音,演唱了歌曲《天路》,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愉悦的音乐氛围,产生了演唱的欲望,最后发展到师生共同演唱。在讲授乐谱基础知识时,为了区分几个常用音符的时值长度,教师可以让学生有一个形象的认识,教师用纸杯搭了一个立体图,一个纸杯代表一拍,是一个四分音符,然后以此类推,把声音、图像、肢体动作和辅助工具灵活运用在导入环节中,使整堂课的教学特色更加明显。

(二)表演要有亮色

艺术表现是艺术活动中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情感、展现艺术美感的实践能力。表演环节是音乐课中最受学生喜爱的一个部分,在一节课中,通过前期的学唱,学生熟悉了歌曲之后,教师就会组织学生进行艺术表现。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小组合作机制,发挥组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作品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在讲授《青春舞曲》时,学生要用不同的表现方法演绎歌曲,在课前有所准备的情况下,通过歌唱、乐器、舞蹈、戏剧等形式表现作品。音乐课堂变成了学生自由展示的舞台,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还让学生获得了良好的音乐体验。

三、探究小组激励模式的长效机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一)以趣味的游戏激励学生

古人云:“并逐日竞,对辩日争。”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同样需要合理运用竞争的激励机制,适时地在课堂中引入富有情趣的小游戏,在游戏中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分组比赛的过程中,理解和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如在讲授《两个犹太人》时,教师可以分别让两组学生上来表演,其他学生评一评哪组学生表现得更好,从而在竞争中获得审美体验。在参与游戏过程中,学生不断体会音乐作品的内涵,又能通过肢体动作加深印象,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表演欲望和艺术潜力。

(二)以优质的互动激励学生

教师虽然是教学的主导者,但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下,课堂教学应该在包容的氛围中开展。教师不能采用“一言堂”教学模式,而是要鼓励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敢于互动,勇于表现。同时,教师要活用教材,不必拘泥于教学内容,可以听取和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点,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的资源优势,让学生有多元化的学习体验,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中,积极引导学生开拓思维,与教师的教学内容和风格形成良性互补。流行音乐是学生比较关注的音乐领域,教师在圆满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情况下,每月给小组任务单,让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制作演示文稿,介绍自己喜爱的音乐家,然后分享这些音乐家的作品,甚至演唱这些音乐家的作品。这样一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会形成良好的互动。如在班级互动中,学生精心制作了演示文稿,介绍了泰勒·斯威夫特、周杰伦、肖邦等古今中外的音乐人物,然后挑选了三首他们的经典作品与大家分享,学生会不自觉地跟唱起来,现场气氛非常活跃。这样的课堂互动模式,迅速引起了班级中其他学生的兴趣,他们纷纷表达了想要参与此类活动的意愿,在班级中形成了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

(三)以完善的评价激励学生

第2篇:初中音乐课堂范文

关键词:初中教学;音乐教学;声乐艺术

通过教育观察,教师发现部分初中生对于声乐艺术的认知十分片面,提起声乐艺术,很多学生仅仅知道是唱歌,但是对于声乐艺术的发声方式和声乐艺术的类别都一无所知。在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声乐艺术进行教学引导,尝试为学生打造一个趣味十足、内容丰富的音乐艺术课堂,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结合声乐艺术训练,实现个人眼界的开阔和声乐艺术表现能力的提高。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凭借歌词朗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和基本思想,借此激发学生的声乐艺术参与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律动演绎的活动,为学生的声乐艺术学习增添趣味,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教师可以通过演唱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声乐发声的基本技巧,使得学生以正确的歌唱形式增强对音乐艺术的把握。教师还可以通过合唱演绎活动,邀请学生参与声乐艺术,借此强化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

一、初中音乐课堂中声乐艺术教学的意义

在初中音乐教师开展声乐艺术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对声乐艺术教学的意义进行详细分析,只有准确把握其教学意义,才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一)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其对于声乐艺术的认知十分片面,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声乐艺术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通过音乐艺术鉴赏和音乐知识学习了解美声、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等不同的声乐艺术形式。这些丰富的知识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还能够丰富学生的个人知识,使得学生对于音乐艺术产生更为深入的认知和了解。

(二)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通过教育观察,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在参与音乐艺术活动的时候,都会因为音准不好、节奏存在问题等音乐艺术表现缺陷而缺乏音乐活动的参与自信和主动性。通过声乐艺术活动的组织和实践,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纠正声乐艺术表现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表现能力,帮助学生以良好的声乐艺术表现技巧投入到音乐艺术演绎当中。

(三)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通过声乐艺术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学生不仅能够主动参与音乐艺术知识的学习,还能够在反复训练中磨砺出持之以恒的可贵品质。更为重要的是,声乐艺术训练能够给学生更多台前展示的机会,这对于学生个人自信心的树立是十分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最后,声乐艺术训练需要大量的视听练耳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由此可见,声乐艺术训练能够完善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

二、开展声乐艺术教学的有效策略

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音乐基础进行声乐艺术训练的组织和实施,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声乐艺术学习环境,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经过教师的指导,取得良好的声乐艺术学习效果。同时,一口吃不成胖子,教师需要通过循序渐进地教学引导开展声乐训练,保证学生稳扎稳打,不断进步。

(一)歌词朗读,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思想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邀请学生进行歌词朗读,尝试借助这种形式帮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为了更好地把握歌词的朗读情感和节奏,学生需要对歌曲的背景和思想进行详细了解,因此在此过程当中,学生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共情意识,这能够为后续的声乐艺术演绎奠定良好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流利清晰的咬字是声乐表演的重要保证,因而歌词朗读是声乐艺术训练的重要步骤。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爱我中华》这首歌曲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后续声乐艺术训练,就要求学生以歌词朗读的形式掌握歌曲中的主要内容。在参与朗读之前,教师发现,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凭借知识预习,将自己查找到的与《爱我中华》这首乐曲相关的创作背景和思想进行资源共享,且能够在此过程中实现爱国主义思想的深入感受和理解。接着,在理解歌曲的思想与情感之后,学生投入到了歌词朗读中,能够充满感情、像朗读诗歌一样进行歌词的朗诵。通过聆听,教师发现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朗读中展示出自己对于祖国的热爱,且能够以饱满的热情、高亢的声音完成歌词朗读。最终,学生以清晰的咬字、流畅的朗读完成了对歌词内容的认知,对于后续的声乐训练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律动演绎,掌握乐曲的节奏和旋律

为了增强学生在声乐艺术表演中对于音乐节奏和旋律的准确掌握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趣味化的律动演绎邀请学生参与。教师请学生一边拍手一边按照歌曲的节奏与旋律进行哼唱。律动演绎能够为声乐艺术训练增添乐趣,也能够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促使学生在轻松的范围中投入到乐曲节奏和旋律的把握训练中。最终,学生将凭借律动演绎形成良好的乐曲节奏和旋律把握能力,且有效感受到声乐艺术训练带来的快乐。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我爱你,中国》这首乐曲的时候,通过律动演绎的形式邀请学生参与趣味活动。一开始,教师将这首乐曲分成了几个乐段,然后邀请学生借助第一个乐段进行律动演绎。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能够一边拍手,一边进行歌曲的哼唱,且能够在这种趣味化的互动活动中感受到声乐艺术演绎的快乐。经过律动演绎的活动实践,教师发现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完成乐曲节奏和旋律的准确掌握。同时,经过律动演绎的训练,教师发现学生不仅能够准确把握乐曲的节奏型,且能够更好地借此发挥音乐作品的感染力。趣味化的律动演绎伴随着全部乐段的实施顺利完成,每一名学生都在音乐课堂地参与中实现了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以及对音乐节奏与旋律的准确把握。

(三)演唱教学,增强对音乐艺术的把握

在演唱教学组织中,教师需要通过声乐艺术发声的基本方法、呼吸的控制方式对学生进行详细讲解,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掌握正确的声乐艺术演唱技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理解问题,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教育演示的形式反复对学生进行指导,直到每一名学生都完成对声乐艺术演唱技巧的正确掌握。详细地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声乐艺术自信,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音乐艺术的把握效果,使得学生以准确、科学的声乐艺术发声方式进行艺术演绎。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我的祖国》这首乐曲的时候,凭借塔瓦河这位捷克著名音乐家进行详细介绍,并伴随着这首乐曲的背景,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在其中蕴含的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精神。在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声乐艺术训练,帮助学生以正确的呼吸和发声方式进行艺术参与。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呼吸训练。在呼吸训练中,教师通过教育演示的形式引领学生深呼吸,帮助学生掌握呼气的基本方法和吸气的重要要领。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发声训练,通过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演示,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自己胸腹联合的发声力量。经过教师的指导,在后续的音乐艺术演绎中,教师发现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有意识地应用这种呼吸和发声方式进行声乐演绎,且能够在反复训练中逐步掌握正确的呼吸与发声方法。

(四)合唱演绎,强化音乐艺术的表现

当学生形成良好的声乐艺术歌唱能力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合唱活动邀请学生参与。合唱比独唱更具难度,因为考验的是一个团队的艺术表现与默契配合。在合唱训练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音色特点进行声部划分,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团体中发挥自己的个人特色,展示自己的声乐特点。经过详细的分组,教师引领学生参与合唱演绎,鼓励学生在多样化的音乐组活动中展示团队的音乐艺术表现力。最终,学生不仅在合唱中实现了音乐艺术素养的完善,也达成了合作意识与品质的健全。例如,经过反复的声乐训练,教师发现每一名学生都具备了基础的声乐发声能力。于是,教师就以三声部合唱的形式邀请学生练习音乐作品《黄河水手歌》。针对班级中学生的声乐艺术特点,教师将学生分别安排在三个声部当中,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发挥能力、展示声乐艺术表现力。同时,教师邀请学生以各个声部分别训练的形式进行基础训练,在完成本声部训练之后,教师邀请学生进行三声部合唱。反复的训练不仅没有降低学生的信心,反而使得学生愈挫愈勇,再接再厉,共同呈现出了气势磅礴、拥有西北粗犷民风的艺术作品。最终,教师带领学生带着这首作品,在校声乐合唱比赛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且展示出班级合作的默契和声乐艺术素养。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凭借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促使每一名初中生凭借声乐艺术活动实现能力的锻炼与提高,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和艺术素养。经过教师的积极帮助和学生的认真配合,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投入到多样化的声乐艺术训练中,且能够凭借声乐艺术参与开阔艺术视野,提高表现能力,完善艺术素养,以良好的审美能力投入到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当中。由此可见,初中音乐教育中的声乐训练不仅是学生生命中重要的艺术经历,也是培养学生认真学习、持之以恒、互相帮助等良好品质的重要教育手段。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将声乐艺术训练融入音乐课堂,尝试借助声乐活动,为学生营造不一样的音乐氛围。丰富的声乐艺术训练,将为学生的学习生涯注入不一样的色彩,也能够帮助学生在愉快的艺术训练中实现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莉.论声乐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J].智力,2020(35):85.

[2]王朦朦.初中音乐课堂中声乐教学的策略探究[J].黄河之声,2020(13):39.

第3篇:初中音乐课堂范文

关键词:初中音乐;师生互动;问题分析

新课程理念的不断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该将课堂交还给学生的方式逐渐在各科中显现,初中阶段的学习更应重视这一条件,在对于音乐学科的学习,老师也应该明白,学生是课堂的核心,只有真正在课堂和学生产生互动,课堂氛围才会活跃,才能进行有效的授课。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主动产生思考,并表达出来,让老师进一步对学生的状态有所了解,才能针对性的制定学习方案,使学习事半功倍。

一、初中音乐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必要性

人与人之间因为有交流,思想行为才会产生交流,进而形成互动。所以师生之间也不例外,只有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才能带动课堂的有效性和积极性。对于音乐课堂的特殊性,教师必须创设情境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音乐的背景和魅力,更多的时候,音乐课堂会表现出抽象性,学生对于音乐课的理解仅局限于对于音乐的聆听,评价也只能停留在好听与不好听的认知水平,所以师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肢体行为交流,语言交流,眼神交流,以及思想情感的交流,使学生对音乐的本质,对音乐的创造条件,对音乐人,音乐背景都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帮助音乐课的有效进行,使课堂更加积极和美好。师生之间强有力的互动可以是表现在对音乐的前期了解,老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回去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感情,并对音乐的创作条件是怎么样的,做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并让学生在下一次的课堂做出讲解,让学生与课堂产生积极的互动,与老师和同学自身不断的交流沟通,既让学生了解了音乐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课后还可以让学生们对于音乐的不同见解,用听后感的形式写出来,在书面上与老师形成一个互动交流,让老师在准备下一门课堂的时候可以更贴近学生的思想,不断缩短与学生的距离感。

二、课堂中师生互动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向不匹配在初中阶段的音乐课堂中,可能会因为老师备课的不足,出现专业性的错误,对音乐的教学产生偏差,使授课内容与课本内容无法更好的联系起来,这样很容易让学生的课前准备,无法运用到正课上,从而对课堂产生消极的态度,致使师生之间的行为无法因为课堂内容而有所交流沟通的表现,使师生之间的隔阂增大,不利于课堂的长期有效教学;再者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容易比较跳跃,可能老师在讲到这个关键点,学生的思维跳跃到另一个方面上,并因为学生的表现行为,打断老师原有的上课思维,是课堂内容不严谨。这种情况不仅要求老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充分的备课,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做出及时的反应,还要照顾学生的感受,在处理突发问题的同时也要有能力将课堂拉回正轨。这种对课堂的控制力,也是老师应该不断加强的地方,只有在课堂和学生之间良好的转换,才能让学生与课堂,与老师有一个良好的互动环境,作用于高效的音乐课堂。

(二)对课堂的资源丰富化在课堂内容部分,要允许课堂出现不一样的声音,鼓励学生们对于音乐或者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出不一样的表达,积极配合学生的问题做出回应,也可以有意的创设环境,让学生产生不同的想法并积极的表达出来,让学生在思考中变得积极。当然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免不了采用到课外资源,课外资源的运用,需要教师好好把关,保证课外资源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及对学生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否则容易产生使课堂脱离控制,使学生不知所措,想表达的东西不能准确的表达,混乱思维等现象。

三、加强师生互动的策略研究

师生互动是一个不断加强和进步的过程,不能是一蹴而就,必须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接触而加强的一种亲密关系。为了更好建立师生关系,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意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开口发言,让学生在可控的范围内,提出自己的疑惑,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并且在课堂内容讲解完毕的情况下,还可以选取一些课外的音乐播放,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音乐,喜欢音乐,并主动去接触音乐,对老师产生一种敬佩之情,利于之后更好的教学。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老师应明白,弹奏和乐器的使用不是课堂的全部,真正的教学目的是教育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所以,老师要通过运用合理的资源,是学生与老师的思想逐步接近,由心出发,感受音乐,去赞美音乐,和欣赏音乐,这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由师生相互表达相互感知的能力,只有让师生之间产生共鸣,学生才能体会老师的感情,并学会对音乐欣赏和喜爱。

结语

在我国传统模式的改革下,音乐课堂逐步得到重视,家长和老师逐渐明白学生的兴趣爱好,综合素养与学习成绩同等重要,音乐课堂渐渐被大众所接受,培养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兴趣,对音乐的喜爱,使学生全面的发展,对学生今后的生活百利而无一害。多方面的接触知识,使学生的综合素养明显提高,也能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静.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艺术浅谈[J].教育教学论坛,2010,(10).

[2]邓珊珊.关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问题的分析[J].音乐时空,2016,(02).

第4篇:初中音乐课堂范文

【关键词】传统戏曲;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京剧

《初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学科综合,也就是促进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以及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其他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其他学科的综合。另外新课标强调,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要注意弘扬民族文化。因此将传统戏曲融入到初中音乐课堂,符合新课标的要求。那么应该如何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有效开展传统戏曲教学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以京剧为例,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

一、辨别京剧角色造型

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首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京剧的角色造型。相较于演唱和表演,这一部分的知识较为容易,也更为有趣。教师将其放在开始部分,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引导学生辨别京剧角色造型时,教师可以引入《唱脸谱》这首歌,让学生进行角色分析。比如这首歌中提到“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对这几个人物的印象。有的学生提出关羽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忠诚,有的学生提出曹操最突出的特点是性格上的多疑、狡诈;还有的学生提出张飞最大的特点就是刚直不阿。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将这些脸谱与人物一一对应,就可以促进学生对京剧角色造型的深刻认知。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积累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学习京剧,促进了学生对京剧知识的掌握,也使学生获得了成就感,这为学生之后深层学习京剧做好了铺垫。

二、分析京剧唱腔特点

在了解了京剧中的人物造型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京剧中的唱腔特点。京剧中的唱腔主要分为西皮和二黄,其中西皮起源于秦腔,是汉剧的主要唱腔,二黄则是徽剧的主要唱腔。教师在引导学生辨别两种唱腔时,可以先为学生播放汉剧和徽剧的视频,并指明两个剧中的主要唱腔,然后让学生总结两种唱腔的特点。在汉剧与徽剧中,这种唱腔的特点被进一步放大,学生很容易就发现西皮的唱腔更加明快、活泼,一般来展现热闹、喜悦的事情;二黄则节奏更加稳定,速度和缓,旋律平稳舒展,唱腔凝重稳健浑厚,一般来展现悲愤、忧郁的情绪。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播放京剧的片段,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和判断。这种方式使得学生对京剧唱腔有了更加细节的了解,进而促进了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教师以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唱腔的细节特点,有效促进了学生对京剧唱腔的认知。

三、表现京剧演唱技巧

另外,教师在开展京剧教学时,还可以为学生表现京剧的演唱技巧,引导学生进行练习。许多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与京剧接触的机会比较少,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另外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引导学生互相督促、互相帮助。例如在《我不挂帅谁挂帅》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讲述了一些京剧的演唱技巧,像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字正腔圆,需要有字头、字腹、字尾三个部分的表现。比如“庆生平朝堂内群小争进”中,“平”的拼音是“ping”,字头是“pi”,字腹是“ing”,但如果字尾落在“ing”上就不够了,所以最后要落到“eng”上。在讲解之后,教师就要求小组学生就这一句进行练习,直到熟练的发音。因为互相监督、互相纠正,学生的学习质量就得到了有效提升。教师循序渐进,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一些京剧的演唱技巧,促进了学生对京剧的深刻感知。

四、模仿京剧表演动作

所谓“唱念做打”,在京剧中,表演动作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京剧教学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模仿一些京剧的表演动作。比如许多学生其实对打袖比较感兴趣,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演示打袖的动作,还可以解释其代表的含义:表现人物怒斥或不悦情绪的动作。另外为了增添趣味性,教师还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活动:在学生学习完动作之后,播放京剧中的相关片段,要求学生背对视频,根据其他同学的提示做出对应的动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逐渐加深对京剧的了解,感知京剧的魅力,进而传承京剧文化。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辨别京剧角色造型、分析京剧唱腔特点、表选京剧演唱技巧和模仿京剧表现动作四个方面,就基于传统戏曲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教师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开展传统戏曲教学,不仅促进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继承和弘扬,也给予了学生一定的启发,对于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产生了积极意义。因此希望本文的一得之见,可以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建议,以促进传统戏曲在初中音乐课堂的落地生根,进而使学生在传统戏曲的熏陶下提升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成林鸿.基于传统戏曲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探究———以昆曲为例[J].黄河之声,2020,(18):86-87.

第5篇:初中音乐课堂范文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思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教育质量。所以,笔者以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为基础,重点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方案进行详细研究,从而对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思路展开了以下的分析和探讨。

一、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思路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专业素质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思路研究时,我发现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初中音乐教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特别是在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教学方式的使用,缺少对学生专业课的耐心以及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音乐学习兴趣等等。

(二)不注重学生的个性与兴趣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教学质量,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兴趣的培养。特别是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对于音乐教学不重视。而音乐教学是促进初中时期学生内心世界变化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三)忽视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

很多初中音乐教师一般只会采取传统音乐的教学方法,不会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忽视如何利用音乐课堂来创设教学情境。这大大阻碍了我国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热度以及延缓了我国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缺乏完善的课堂教学方案

在完善教育制度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种类的问题。例如,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师分配不均匀以及没有一体化的音乐教学管理制度等等。所以,随着音乐课程不断被广大人们所重视,解决目前我国所出现的初中音乐教育问题迫在眉睫。

二、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存在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

(一)重视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重视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是研究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实践思路最基本的原因。第一,初中学校在招聘音乐教师时,一定要注重对于教师的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检验。尤其在教师的专业素质方面,一定要安排应聘教师“实验上课”,设置实验小课堂,让学生提出自己对于音乐学习这方面的问题,让教师回答,从而提高教师上课过程的心理素质能力以及应对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处理。第二,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对于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各方面的素质都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提高。第三,教师要注重初中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爱好,了解班里学生的音乐基础以及声乐的练习方法,从而结合学生所出现的问题来进行科学的音乐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另外,教师也要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案。如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兴趣爱好以及学习氛围。

(二)注重学生的个性与兴趣

在进行分析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实践思路的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去学习、去观察、去实践,按照学生独特的个性以及兴趣爱好,“因材施教”,解决初中学生对于音乐课堂所产生的疑惑。首先,在进行音乐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学生不同的音乐基础进行教学,全面了解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程度、个性的发展以及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不能对于所有的学生都一概而论,这是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其次,教师要按照现在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抛弃传统型音乐教学的缺点。同时,教师要根据现在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音乐教学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外,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采用丰富教学内容以及课程环节的多样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学校也要注重对音乐教学进行一定的宣传。音乐是我们人与人沟通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所以,我们不能只重视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同时也要注重使用音乐和创造音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三)注重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

教师要重视分析音乐课题与其他学科的不同点,注重课堂过程中的情境教学。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生活的一种形式。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及学习方法。所以,我从以下几点来着重分析如何创设教学情境。第一,借助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及方案,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教师应重视学生对于音乐技巧的使用以及理论知识的了解,并着重强调: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案来进行强行灌输理论知识以及音乐技巧,应该运用科学性的音乐教学方案来教育学生学习音乐,培养其兴趣,增加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感、艺术性以及创造性等等,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音乐所带给我们真正的乐趣以及兴趣。只要让学生先从理论上了解和认识音乐课堂的重要性,才能够更快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第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创建教学情境。以八年级第一单元青春的旋律《青春舞曲》为例。在上音乐课之前,教师要提前准备好课件。课件内容要多注重对于音乐学习的技巧以及音乐学习内容的制作,让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创造音乐。同时,也要让广大中学生对于国内外音乐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解。特别注重我国从古到今音乐的发展史,让学生更加了解我国音乐的发展史,同时也能丰富学生本身的知识内涵,为以后更好地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教师应多选择图片教学和视频教学,让学生多看一些著名的音乐剧,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音乐情操,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更大限度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及思考力。这是创设教学情境最关键的因素。

(四)建立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方案

首先,学校方面,要注重音乐教学的课程安排,按照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另外,学校也要注重师资力量的投入,对音乐教学方面也要进行一定宣传。其次,教师方面,要分别从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优化教学方面等来分析如何建立一体化课堂教学方案。指导思想要从音乐教学的利弊入手,且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对于音乐的看法以及音乐的兴趣爱好,才能“对症下药”,制定合理、科学的音乐课堂教学方案。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音乐思想的宣传,让广大学生更快、更好地与音乐融合。而且,在优化教学方面,教师要重视从课程安排、多媒体教学、音乐专业技巧等方面切实提高音乐教学效率。教师要关注国内外初中音乐教育的课程和科学化的课堂教学方式,注重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以提高初中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为目标,吸引学生热爱音乐课堂以及音乐。最后,在建立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时,教师应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基础,吸其精华,弃其糟糠,并借助国内外音乐教学的先进方式,加以融合,就能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我国音乐教育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康佳琳.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思路[J].中华少年,2015(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