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国际金融危机范文

国际金融危机全文(5篇)

国际金融危机

第1篇:国际金融危机范文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形势;金融危机对策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已经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地减轻了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影响。但及时的应对不能长期避免经济衰退的局势,为了保持我国经济的增长,面对金融危机应该全面分析其影响,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努力寻求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手段。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发展有利有弊,是一把双刃剑,在阻碍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良好地应对金融危机可以抓住机遇为我国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1国际金融危机概况

在全球经济不断进步发展下,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处于全球化发展阶段,多少会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全球经济体系是一个整体,任何的变化和发展都会对这个整体中各个国家的经济造成影响。目前,全球经济的发展处于高速阶段,其特点为不平衡、高增长、低膨胀。特别是经济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对国际经济的影响尤为明显,像美国、日本这样的经济大国,国家内部经济的问题很有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受到影响,从而爆发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不仅对美国和与其联系密切的发达国家经济带来严重影响,包括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实体经济也明显下滑,我国也不例外。

2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1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会导致我国出口贸易下滑,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重大,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渠道。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各个国家的财务紧张,居民经济水平下滑。我国出口贸易的特点就是对外依存度较高,若我国对外贸易的总额不变,或随着全球化发展增大,那么经济水平低,消费能力下滑的国家增多,会严重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进程。研究证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会导致我国出口达到最低点,随着金融危机状况的减缓才能回升出口贸易。要解决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就应该拉动内需,减少对国际化的依赖。

2.2对国内就业率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我国经济不可避免地下滑,企业的生存及发展会受到影响,中小型企业若没有做好应对金融危机的准备,资产规模、技术支撑和产品结构不能适应金融危机,常面临停产或倒闭的惨状。大多企业为了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持续发展,会进行大量裁员或减少薪酬待遇,从而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各大企业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为了节约资本对人员的需求量会减少,这样的情况会使许多员工失业,并且难就业,对应届大学生就业也是一种挑战。

2.3对我国投资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银行造成了严重损失,对我国投资市场造成了影响。银行资金缩水,需要控制对外投资并进行贷款才能维持银行有序发展。不仅是国内银行出现这种现象,世界各大银行内部资本都不够充足,我国企业融资难,对外投资也受到限制。金融危机导致企业的经营效益降低,国内企业家密切关注金融危机的发展,为了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在关键时期有效避免风险,减少投资能够更好地维持企业经营,因此企业家对投资的决策更加谨慎,使国内投资市场得不到发展,我国经济水平无法正常增长。

2.4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居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工作薪酬,金融危机导致我国经济整体下滑,失业率的增加、工资报酬的降低直接影响了居民消费水平。大众的消费理念、消费结构有所改变,虽然对大众基础的温饱生活影响不大,但消费行为趋于保守,中高档消费品所占比重缩小。国际金融危机让我国经济发展阻力加大,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大众收入增长随之减缓,消费能力也会发生变化。

2.5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虽然金融危机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民的生活,但在防控金融危机影响的过程中也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由于金融危机的压迫,许多中小企业运营极其困难,在行业中占据资源优势的国内企业可以利用发展低谷进行并购,达到资源的吸收利用。针对我国能源资源供小于求、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的状况,借此机会利用所储备的外汇吸收国外的资源。我国外汇储备量较大,金融危机状况下可在国际中获取有力的话语权、主动权,别国货币受到冲击时,减轻对我国货币的影响,提升我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利用、流通价值。

3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的对策

3.1实施就业、创业政策

中小型企业抗金融危机的能力弱,但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社会价值较高。可以接纳劳动力,稳定就业,能够保证居民生活质量的稳定,是青年人创业的形式。为了减轻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率的影响,应该积极出台政策予以干预。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够切实降低就业难度,可在税费、信贷等方面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让国内中小企业得到资金支持。相关部门指导和帮助应届生和其他待业人员,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有利创业的政策,为创业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降低创业启动难度。为就业人员提供人才培养政策,提高待业人员的就业实力。

3.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变革

要想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保持我国经济稳中求进,应改进经济发展方式,将调整经济结构作为重心。经济发展的重点着重于国内民众,注重改善民生。政府制定有效的产业发展计划,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企业也应该把握政府政策,利用扶持资金进行技术创新,优化转型产业结构,这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3促进我国内需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了全球经济,使国内外的经济状况紧张,进出口贸易的效益不佳。为了解决出口难的问题,要着力于扩大内需,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国家应该以政策保护大众消费能力,多个渠道改善居民收入状况,从源头解决消费问题。缩小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差距,扶持贫困阶层,加大低收入人群的经济收入,促进农村消费水平的提升。以政策支持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员工的收入稳中上涨。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注重产品的质量,体现物有所值促进居民消费欲望。从医疗改革、求学问题、住房压力等方面做好保障,降低居民的生活压力和危机感,从而调动居民储蓄资金促进消费行为。

4结论

总而言之,金融危机的波及范围特别广泛,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入,世界各国经济都受到了极大冲击。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处于增长发展阶段,应该正确认识到金融危机具有两面性。首先,不可避免地感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大众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影响,面对冲击应该综合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弊,提出科学使用的解决方案,减轻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同时不断摸索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利用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有针对性地从稳定就业率、产业结构、拉动内需方面化解国际金融危机下国内出口、消费、投资的低迷状态,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唐春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7(24):292,294.

第2篇:国际金融危机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思考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国际金融局势都产生了巨大变动,全球贸易甚至出现了急剧下滑的趋势,不仅危害了新型国家经济市场的出口比例,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我国的国家利益。因此,为了改善这一局势,需要不断拉动内需,主动提升我国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在满足对外贸易需求的情况下,促进我国经济市场的繁荣发展,为全球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1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局限

自从改革开放,我国推行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一直是以出口为导向的,这一战略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其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不仅严重威胁了国内经济市场的发展,也不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出口导向战略的生命线就是不断扩大出口,因此所有业务的展开都需要以贸易自由化为基础,同时兼备满足国际市场中的经济需求。这就决定贸易战略的局限。首先,推行这一战略就决定了国际上一些国家对国际规则的依赖。尤其是在当今经济局势的影响下,这些国家能够从经济市场中获得预期经济效益。但是一旦国际经济局势发生变动,就会使这类国家承担较大的经济风险,导致出口贸易战略受阻。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推行出口导向战略一般是根据国家经济需求标准建立的,生产的产品结构也与国际市场息息相关,一旦国际市场对该类产品不再需求,就会导致后期的出口受限。再加上长期发展的产业结构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良,因此会导致国内产品剩余,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其次,出口战略一般主要强调出口,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为进口国带来经济效益,但是越来越多的进口产品流向国内,造成国内同类产品竞争激烈,逐渐影响到本国生产的产品基础市场,不利于本国的生产平衡,甚至容易使国际间的摩擦增大。最后,出口导向战略虽然具有先进性,但是却无法在世界范围内稳定推进。因为在国际经济形势发展稳定的情况下,推进该战略会为部分国家带来可观的效益;一旦国际经济局势发生变动,或者多数国家都推行这一战略,就会对别国的生产结构产生强烈冲击,不利于国际进口形势的发展,甚至经济全球化的建设带来负担。

2金融危机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

2.1国内经济问题

首先,我国的经济产业结构急需升级。我国出口导向战略一般以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为主,但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并不能有效吸引我国其他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导致经济市场的发展极不平衡。甚至一些政府为了能够吸引更多外资,只能优先考虑劳动力丰富的产业,以发挥国内经济市场中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但结果却是吸引的外资和出口数量虽然较多,但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也越来越多,不利于国内产业的简化升级[1]。其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空前繁荣,很多专家学者将这种结果归结为我国劳动力过于廉价,所以吸引了大批国外投资商的关注,才取得了当前的成绩。但是通过深入研究却渐渐发现,我国的劳动力成本虽然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优势,但是却无法真正构成对外贸易发展的基础。一旦我国没有认识到劳动力的重要性,一味推行廉价劳动力出口策略,将不利于经济的建设和对外贸易的长远发展。再次,我国的对外贸易出口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但是经验的借鉴却存在片面的误区。例如,韩国、日本等国家在推行对外贸易战略的过程中,重视的是自身的建设,也就是在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内需,对外出口。但是我国在推行对外贸易的时候,一味地争取外投资金,没有重视自身经济市场的建设。虽然市场开放的程度远远大于其他国家,但是却没有保护好自身生产的产品,对于市场的保护也十分欠缺,无法达到预期想要实现的效果。最后,以出口为导向的战略加大了我国的环境和资源压力。在以出口导向战略思想的引导下,我国生产加工行业大多以工业为主,存在高污染、高能耗、劳动密集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可持续性生态建设的法规。再加上出口量与日俱增,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日益严重,使得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除此之外,我国以低廉的价格出口产品也得到了国际上的抵制和谩骂,损害了国际间经济平衡的发展趋势。

2.2面临的国际经济压力

首先,我国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居多,但是国际社会对于这些产业结构的需求却日益锐减。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数量不断下降,其中以加工业最为显著,不仅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不小影响,同时也冲击着国内市场的稳定性,导致大量加工产品剩余。除此之外,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具有可替代强的特性,我国的出口优势逐渐被削弱,竞争力也在不断缩小。其次,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对生态建设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也给予了更多关注,这就导致国际社会中不断出台新的非关税措施。这些环境壁垒、技术壁垒以及行业标准等成为制约我国产品出口的关键因素。再加上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技术保护和技术歧视,因此要求我国对外出口贸易战略需要不断作出调整,以适应这些措施的变化。最后,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萌芽。在国际社会经济平稳发展的阶段才存在自由贸易,一旦经济局势动荡,经济危机涉及面广,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贸易保护现象。在经济危机爆发之后,世界各国为了恢复本国经济,减小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大多采取了贸易保护措施,尤其是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出口大国,在措施落实之后,严重损害了我国的产品出口战略计划,因此不得不制定拉动内需的计划促进产品销售[2]。

3金融危机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分析

3.1不断拉动国民内需

首先,政府需要保证居民收入的涨幅与财政收入幅度相一致,逐渐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同时,企业也应该注意,每年利润的增长也需要与员工收入保持同步,不能一味向企业自身发展倾斜。相关部门应该制定有效措施,防止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更要避免出现行业垄断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国民收入分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从而达到拉动内需、缓解危机的目的。其次,应该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出口贸易战略规划的一大问题,就是我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因此,为了扩大内需,相关部门就应该不断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在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同时,建立完善的制度法规为人们提供社会福利。同时,还应该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员工、企业员工以及公务人员的职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落实人们的社会保障体系。最后,要建立相关的配套设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如汽车购置税减半等拉动内需的措施,但是效果甚微,无法达到预期拉动内需的效果。因此,相关部门还应该建立相关的配套措施,将政策和各项基本设施联系起来,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着想。

3.2全力发挥竞争优势

首先,应该不断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更应该利用品牌价值优势,获得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当前阻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等。因此,为了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实力,就应该发挥我国产业结构在国际中的竞争优势,增加对自主研发工作的投入力度,从而有效扩大我国创新性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其次,要促进外资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我国可以利用自身产业结构的发展优势,与国际上一些名牌企业联手,不断适应国外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满足国外市场的发展动机。同时,还可以依靠国内一些资金扶持政策,挖掘具有潜力的创新型科技企业,使其在满足自身建设发展的基础上,能够迎难而上,主动接受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从而获得国际认可。最后,要有效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我国政府应该认识到金融危机对经济市场的破坏性,并努力为经济的平稳运行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的环境,不断完善经济法律的建设;对于一些本身具有发展潜力但是却刚刚起步的小型高新技术产业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并有效保护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与安全性;政府还需要始终维护和培育好高新技术型人才,加大对教育的支出,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等[3]。

3.3逐渐促进贸协调

首先,应该积极转变贸易的增长方式。应该不断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对外贸易道路的建设,转变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集约型经济。这样既能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其次,全力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推行贸易自由化战略。在严格遵守WTO相关规定的同时,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刺激我国经济的发展;坚定我国贸易自由的立场,运用协商与和谐谈判的形式解决一些国际贸易争端,勇于承担国际责任。最后,应该积极推进贸易市场的多元化。我国所坚持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应该做到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一视同仁,全力发展对外贸易关系,并不断拓展国际经济市场,始终维护好整个国际社会的利益,从而为经济的建设和国际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4结语

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对外出口贸易造成了不小冲击。因此,我国应该积极制定相关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不断拉动国民内需,逐渐促进贸易协调,全力发挥竞争优势,通过发挥财政政策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在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推出创新性产品,不断提升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实力,从而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黄安.新时期中国外贸转型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2]袁青峰.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思考[J].国际商务财会,2010(3).

第3篇:国际金融危机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会计制度;改革

中国的会计制度改革是建立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之上的,当然,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金融会计制度改革更是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分不开的,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了现阶段我国金融会计制度改革的进程,虽然,面对当下的一轮新金融危机,中国所受的影响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比较小,但是由于本身我国金融体系的建设就不健全,那么对于,整个金融会计制度来说肯定是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可是,我们必须要注意到是会计制度的国际化是当前会计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虽然对于金融危机的恐惧还没有完全散去,但是,我们金融会计制度的国际化进程仍然还是要不断的继续下去,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中国的金融机构提供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核算体系,才能够为中国金融机构的迅猛发展提供强大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本文主要就是从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金融会计制度改革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具体问题,对待这些问题并且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出比较有建设性的改进方法和策略,以期望可以实现我国金融会计制度改革的目标。

一、我国金融会计制度的基本现状

对于我国金融会计改革研究来说,必须要先了解我国以前金融会计准则的演变,其中,我国金融会计制度的准则颁布经历了2次,首先,1987的专业银行和人民银行的分类,虽然当时的分类有利于实现金融会计制度的专业化,但是由于本身的适用范围比较狭窄,导致基本的业务处理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不能够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最为重要的还是要说由于本身制度存在问题,导致整个金融行业竞争有问题,利润分配混乱;接着,为了不断改变原有制度的不利之处,财政部又在1993年颁布了新的金融会计核算准则,该准则与旧的准则相比,其国际化和规范化的现象更加明显,更加符合金融会计制度改革的目标,基本形成了现阶段比较常用的一些核算方式,例如使用国际上公认的会计要素、基本的会计核算准则以及通用的报表形式,可以说这次的金融会计制度的改革基本确立了现阶段的会计核算制度的雏形,对其以后的改革做好基本的框架准备。这样使得整个金融会计制度更加的国际化,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最终成为了现代中国金融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金融会计核算的发展历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二、金融危机对于金融会计制度的强大冲击影响

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金融危机将会极大的影响着一个国家的金融会计制度的改革,美国也例外,金融危机为对市场经济有较大的冲击影响力,因此对于依赖于市场经济的金融会计制度必然会受到相当大的冲击。面对不断全球化的金融市场,这次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对中国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这些影响力度已经在最近几年开始显现出来了。对于中国证券市场的不理智行为,导致最近几年股票市场的大起大落正是对于金融会计制度的极大挑战,因为,原本用来正确评价企业市场价值的金融会计制度,却反而成了一种摆设,一种引导混乱的机制,因此,这次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的金融会计制度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其冲击力也的不容小觑的。

三、我国金融会计制度改革的策略和方法

金融市场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有效的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必须加强对于金融会计制度的改革力度,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会计改革经验,不断增强我国金融会计制度的抗压性和科学性。(一)建立全面合理的贷款准备金制度由于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基本是其主要的盈利项目,对于其贷款的准备金额度要进行详细的规定,防止出现较大的资金短缺问题,尤其是出现较为严重的呆账和坏账,增强会计的严谨性,当然通过这样的制度建设可以有效防止低估成本费用,高估利润,这将更加符合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编制要求。(二)确定收益时体现会计的严谨性金融机构其特殊的盈利方式,必须要确立不同会计收益确认形式,防止出现较大的收益确认问题,当然,为了体现收益确认的严谨性有时导致会计的核算原则有误,但是,我们必须要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基本要求,因为金融会计制度的独有特性,必须要改变原有的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这是现实所必须的。(三)加强信息的披露,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大多数的金融机构本身就是为了稳定整个国家经济的平稳发展的,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其信息的披露力度,提升会计监督的职能,为增强人民的信心也要加强金融信息的披露力度。这样对于金融会计制度的改革和推广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通过不断的信息披露可以有效的提升整个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转效率。

四、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发现现阶段我国金融会计制度的不足之处,并且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能够有效的了解其改革的方向,我们要坚信新的金融会计制度改革将会使我国的金融市场更加健康有效的发展,不断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金晓燕.对我国金融会计制度的思考[J].北方经贸,2004.

第4篇:国际金融危机范文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我国在这一轮美国次贷危机中也受到不小的影响,但是略小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国际金融危机在通过各种途径冲击我国的实体经济,主要表现在俩个方面:一个是我国在海外的投资严重缩水,一个是国内资本市场下跌,房地产等支柱企业不景气,外国热钱流出等。具体的说:

(一)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我国深层次矛盾凸显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这次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引爆点的国际金融危机更加重了我国深层次矛盾凸显。首先,我国是出口导向型国家,商品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这样的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本次经济危机的爆发就严重打击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致使很多中小型出口企业纷纷倒闭,主要集中在玩具和纺织等领域。另外,很多国家制定新的环境标准,使得我们国家的出口产品遇到了绿色贸易壁垒,威胁了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我们国家的经济必须转变这种以依赖资源的消耗,以破坏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经济模式,不然谈不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我国经济还缺乏有效的引导拉动消费增长的机制。一个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市场的资金从中国撤离,国内市场感到压力并且投资信心不足,导致民营资本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引导,另外,虽然经济不断发展,但是城乡差异依然很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消费提高不多,农村的消费市场没有很好的得到启动,而城市居民虽然收入提升,但是随着房价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开支不断的加大,城市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抑制。

(二)我国经济结构不平衡,金融发展滞后,致使经济危机发展迅速,没能很好的起到导向的作用

我国因为在外国有上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随着这次金融危机的缩水而缩水,此外我国国内找不到优质的投资项目使得外汇储备无法投资,而由国外直接引进的投资项目又要支付巨大资金给海外投资人,这就导致了国内金融市场发展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处于劣势,国内的商业银行因自身存在很大金融风险,在为非金融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方面也受到一定制约。国内金融市场在发展大方向上呈现滞后和不景气的现状。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重点

国际金融危机为我国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使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目前居民存在金融机构中的大量存款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资本充足,劳动力过剩,因此需要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及时调整和完善,建立良好的并适合中国市场的经济运行机制,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使我国经济找到新的增长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转变贸易模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改变原有贸易增长模式,使其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调整贸易政策及发展思路,从全局出发,协调进出口关系,对进出口商品结构进行调整优化,使贸易更具竞争力,实现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一批有竞争实力的在国际上能叫的响的大的民族品牌,增加产品自身的科技含量和付加值,提高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引进外资方面要调整引进政策,重视技术含量,优化外资服务,以此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整合优化。在加工贸易方面要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延伸其产业链,加速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同时实施绿色贸易增长战略,创新绿色产业发展战略,制定相关政策,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推进产品的环境标志制度,实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并鼓励企业注重环保技术,研发绿色产品,开拓绿色环保的新市场。

(二)建立并完善我国经济体系中有效扩大内需的制度和相关配套政策

国内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基点,因此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消费拉动和投资驱动是扩大内需的两个要素,二者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在国内经济增长上起到了重作用。实现有效的扩大内需一方面要扩大投资,要加大投资力度,实行积极、相应宽松的财政及倾向政策,制定有效的扩大内需措施,优化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尤其是要加强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如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的“民生领域”的投资以及如节能减排等的企业技术项目改造的投资。另一方面要刺激消费,重点是提高城镇居民、农民及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强化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农民各项负担,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农业生产农村建设的财政补贴和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完善农村养老和医疗体制改革。

(三)加强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

国际金融危机是并不是全球经济化的终结,市场经济制度和金融自由化仍然是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方向。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们认识到,国际社会经济要在国际货币体系重构和加强国际金融监管方面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我国做为国际社会中重要的一员,也要在经济危机中吸取经验教训,审视我国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劣势,加大金融改革开放的力度,实现金融政策的主动性、预见性及可控性。同时要在交易机制、市场结构上加强对金融的监管,创新金融产品及金融衍生产品,扩展资本市场规模,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改善金融结构,化解金融风险。深入推进交易机制市场化改革,深化融资融券等制度的改革及有效创新。

第5篇:国际金融危机范文

关键词:本科院校;国际金融课程;在线教学;教学模式

1引言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承担着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重要任务,需要教师结合专业课程的实际特点,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实现专业课程的创新教学改革。国际金融课程的任课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重要性,并结合该课程的实际特点与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打造一个在线课程教学模式,以推进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的创新变革[1]。

2教学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国家对于金融人才的需求越来多,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高校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也开设了金融学课程。为了适应金融业的国际化开放发展需要,各金融部门、企业单位对金融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国际金融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国与国之间的货币金融关系,属于理论性和实务性均较强的专业课程。学习该课程可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3]。国际金融课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开设符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可培养出适应国际化经济社会需要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只是目前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并不高,面临着一些比较明显的教学问题:首先,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先进性不足,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下国际金融课程人才培养教育的需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对国际金融知识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其次,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够高,导致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活力不足[4]。尤其是国际金融课程本身就具有极强的综合性与理论性的特点,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不强,并不利于保障学生在这一课程教学中的学习成效。最后,国际金融课程的实际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教师更多地只是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却很少能够让学生站在现实生活的角度来剖析金融现象,理解国际金融课程的知识点及相关问题[5]。长期以来,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问题难以得到妥善的解决。因此,教师可迎合网络化教学的发展态势,引入在线教学模式,对现有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进行创新改革,让国际金融课程教学能够适应新时代的教学需要,焕发出不一样的教学活力。

3在线教学的优势

在线教学是以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的线上教学模式,将其引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之中,可发挥较佳的教学优势:(1)在线教学模式可支持教师开发更丰富、多元的教学资源,让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内容得到有效的补充、更新与丰富,有利于系统地夯实学生的国际金融基础知识。同时也可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外汇交易、国际金融市场相关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建构更全面的国际金融知识结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国际金融理论知识水平。(2)在线教学模式可支持教师运用科学的网络技术手段来直观展现一些不易于学生理解的知识点,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使其克服一些可避免的学习障碍,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国际金融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效率[6]。同时,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增强,会更主动地探索国际金融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知识点之间的本质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的深度学习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3)在线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金融工作的全貌,可让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懂得从网络渠道获取具有时效性的信息,从中了解国内国际金融形势。当学生在此基础上展开进一步的学习时,他们对国际金融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会得到很好的提升,相应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强化。(4)在线教学模式使学习安排更加灵活化,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上网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实现随时交流、及时反馈、问题讨论、学生互评、老师评价、与传统课堂优势互补。因此,线上教学所具有的灵活性,使学生在时间安排上不会无所适从,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教学网络化、信息化的特点。为了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质量,教师可打造一个在线教学模式,推进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的创新变革。

4在线教学的建构与运用

4.1课前预习

翻转课堂也被称为颠倒课堂,可支持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外,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有利于科学地调整课内外的教学时间,让学生更高效率地开展学习。就国际金融课程而言,这一课程的知识点繁多,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并不足以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把握好一节课的知识点[7]。因此,教师可在网络环境下引入翻转课堂模式,从课前预习入手,初步打造国际金融课程在线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前就初步学习国际金融知识点。例如教师在开展“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的教学之前,可通过思维导图学习工具建立起本节知识点的思维导图架构,并将其传送到学生的移动网络终端设备中,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在移动网络环境下展开自主的课前预习,尝试根据自己预习的重要知识点,对该思维导图架构进行完善。教师还可以建构一个以“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为中心词的思维导图,第一层级的思维导图内容可包括“长期动态的政策目标”、“短期静态的政策目标”。教师可鼓励学生围绕这两种类型的政策目标展开自主的探索与学习,然后建立起第三层级的思维导图内容[8]。学生可通过网络渠道积极地搜集与这部分内容相关的网络资料,如“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相关的网络学习资源,并将其与课本内容相结合,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的本质。然后将其归述到思维导图内容之中,再进一步深入分析开放经济下内部政策目标与外部政策目标之间的平衡性。根据学生的自主分析结果,学生可继续完善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在新课教学开展之前就初步建立起知识结构,可奠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好相关国际金融知识的基础。

4.2重点知识内容

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微课”是比较重要的教学模块,它可支持教师制作精品微课程,展开在线的精品微课教学,可提高在线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9]。因此,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微课”教学模块,对学生开展线上教学。例如在“国际短期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一课的线上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这一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制作相应的课件,然后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在正式开展教学前,引导学生根据微课的重要知识点展开高效率的自主学习。比如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可包括“货币危机产生的原因及传导机制”、“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启示”、“投机性资金流动的内在规律”等等,教师可分别制作三个短小精悍的微课课件,并将其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中,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观看这些微课内容,鼓励学生进一步搜索相关资料[10]。比如学生在学习“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启示”这一知识点时,可随时随地进行网络连线,通过线上查询的方式了解东南亚金融危机时的真实情况,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国际金融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性,并搜索真实材料(如: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危机国的汇率变化及国际收支情况),将其运用到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后果,提高学生在线上学习中的自主学习效果[11]。

4.3在线互动教学

在国际金融课程的在线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互动性强这一特点,加强在线教学中的互动教学,让学生通过在线互动教学活动更深入、更高效地学习国际金融知识。以往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缺乏足够强的互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枯燥乏味。尤其是国际金融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理论性,学生难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若是教师将在线教学与互动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则可以有效改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效果[12]。因此教师可积极利用在线课程互动模块展开活跃的互动教学,让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互动性的讨论与交流之中。例如在“汇率决定理论”这部分内容的在线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合理设计一些具有研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线上互动活动中积极展开自主的思考,并与同伴展开知识问题的研讨与交流。比如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在某段时间内汇率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关键的影响因素?该怎么解决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若是面临金融危机,该如何走出金融危机的泥潭?”学生可自主地在互动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接受其他伙伴的提问或者其他学习小组提出的质疑,展开比较深入的互动交流,有利于学生获取更深层次的国际金融知识,最终可有效保障国际金融课程在线教学的质量。

5结束语

在线教学模式是当前备受各校教师关注与重视的先进性教学模式,它可支持教师灵活运用网络教学手段展开先进性的教学[13]。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国际金融授课教师将其引入到自身的课程教学之中,可显著改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效果。教师应立足于国际金融课程的实际特点,真正打造科学可行的在线教学模式,保障新时期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应用型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佳珂.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金融”课程研讨式教学模式探讨.黑龙江科学,2017(15):96-98

[2]刘震,谢玉梅,郭建伟.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国际金融学教学体系研究.教育现代化,2019(90):102-103

[3]倪琳.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国际金融》课程改革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17(20):174-175

[4]屈波.“互联网+”时代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河南教育(高教),2017(06):74-76

[5]卢敏,李建浔.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创新研究.当代经济,2016(15):108-111

[6]邵金菊.《国际金融》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基于学生兴趣与能力培养目标.轻工科技,2015(10):149-150

[7]凤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国际金融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人才资源开发,2016(22):158

[8]唐志强.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河西学院学报,2009(03):117-120

[9]谢远松.基于微信的高职国际金融课程微课程资源的开发初探.现代经济信息,2015(21):399,401

[10]高山.以兴趣为导向的高职《国际金融》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5):49-50

[11]巫雪艳.金融国际化背景下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趋向探讨.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22):160-161

[12]李全中.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智库时代,2019(26):204-20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