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会计核算基础范文

会计核算基础全文(5篇)

会计核算基础

第1篇:会计核算基础范文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核算基础;核算方法

一、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的重要性

对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重要性的梳理,有助于相关机构以及工作人员转变思路,真正认识到会计核算基础在整个社会保险基金运营、监管环节中的作用,对于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有着极大的助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保险行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从相关机构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2018年我国保险行业原保险保费收入3.8万亿元,巨大的体量在满足消费者保险需求的同时,无形之中也大大增加了保险行业内部的竞争压力。社会保险基金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在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等领域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为了缓解竞争压力,部分保险公司开始参与到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以及管理过程中。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保险公司在创新社会保险基金服务内容的同时,对社会保险基金内部监管以及外部控制等进行了强化,使得社会保险基金在业务类型、产品结构以及管理方式上发生了深刻变化。而这些变化的产生与会计核算基础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会计核算基础为抓手,保险结构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将社会保险基金与社会保障预算衔接起来,较为全面地反映出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以及支出情况,对于基金的日常管理提供了便利。同时,随着会计核算基础的不断改善,其能够为社会保险基金提供更为完整、更为全面、更为真实的财务信息。对这些信息的处理,既能够实现社会保险基金产品的创新以及服务机制的调整,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范市场风险,避免市场波动造成社会保险基金稳定性的下降,引发社会恐慌。

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梳理、分析相关问题的过程中,在思维层面形成系统化认知,对于后续相关改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向性引导。1.财务信息反映不全面。目前,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并不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出社会保险基金的负债情况,降低了风险防范能力。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对于多数城镇职工而言,其养老保险采取个人缴费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但在实际的会计核算环节,对于两种缴费渠道则采取差异化的处理,以确保养老保险收付实现制度与基金制度的协调。在这种机制下,在收支平衡原则的框架下来开展缴费活动,所有的缴费全部用于筹措社会保险基金。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种收付实现制度所提供的财务数据信息,并不能完整地反映出整改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情况,只局限于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中现金支付部分,对于暂时尚未进行支付的债务无法提供相关数据,甚至还会对部分工作人员产生误导,给后续社会保险基金决策、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影响,从而严重制约社会保险基金自身的风险防范以及化解能力。2.会计核算制度不统一。为了确保会计核算工作在社会保险基金中的合理合法开展,我国制定了《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各政府部门、相关保险机构以及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将其作为规范,约束自身的行为,实现对社会保险的分类管理。并以此为基础,开展针对性的会计核算工作,例如划分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等类型,并进行针对性的会计核算管理,大大提升了会计核算管理的有效性。在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上以社会保险体系为框架,由政府统一管控,进行预算编制,这种处理方式,固然能够保障社会保险基金资金来源的稳定性以及可调控性,发挥其在社会保障环节的积极作用[1]。但这种单独的会计核算,并不能真正有效地反映出社保保险基金预算,在预算过程中,也极有可能引发社会保险会计核算归属不明确的情况,给后续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与其他会计核算工作有所不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在存储、拨付等方面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如果仍旧按照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进行操作,无形之中将会大大增加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难度,无法真正发挥出会计核算的监督、管理作用。3.财务信息可比性较差。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中涉及到的财务信息不具备可比性,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极易引发信息误导,给管理工作的质效产生妨害。现阶段多数地区将收付实现制作为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基础,通过收付实现制度,对各类资金进行确认以及核算。这种会计核算基础实用性较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阶段财务信息工作的相关要求,但是这种处理方式也使得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信息不具有可比性,无法与其他地区进行横向对比,给社会保险基金当期损益的的评估产生了不利影响,也无助于监督管理体系的公开化以及透明化,对整个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的开展质效产生了妨害作用。现阶段,我国逐步进行政府职能的调整,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以及显著改善,势必影响服务型政府建设,对政府形象的梳理以及服务质量的提升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相关部门以及有关机构应当重视起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妥善处理,以确保社会保险基金作用的发挥,构建起完整的会计核算机制。

三、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改善的基本方法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的改善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相关机构以及工作人员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着眼于实际,明确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的重要性,掌握现阶段会计核算基础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手段,妥善处理,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1.强化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为了有效应对现阶段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中暴露出的相关问题,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进行,实际的会计核算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积极转变观念,从整体上对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进行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将其纳入到政府核算体系之中。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社会保险基金具有明显的公共属性,其主要目的在于为社会公众服务,因此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在处理环节,充分吸收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强化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结算的基础,逐步长期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会计核算基础,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弥补收付实现制的缺陷,确保会计核算基础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2]。2.做好会计核算制度的衔接。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基础在于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使用,在现阶段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上,会计信息在系统性、完整性以及真实性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无疑给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妨害,对于社会保险基金决策、管理以及监督造成了不利影响。在这情况下,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对会计核算制定进行必要的衔接,形成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制度,在实际的处理环节,工作人员应当着眼于实际,在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的引导下,进行会计核算制度的调整优化。在这一过程中,以相关法律法规为框架,将会计核算与公共财政机制衔接起来,将其作为公共财政的延伸,以提升会计核算的有效性与真实性,实现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有效监管。3.做好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信息管理。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信息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在实际的管理环节,相关主管部门以及工作人员需要调整思路,从整体上明确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信息管理的重要性,梳理财务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系统化的技术手段,增强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信息管理的效率,实现财务信息的实时获取、快速共享,以财务信息管理为突破口,提升财务核算基础。

结语

为切实发挥社会保险基金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为群众提供更为系统完备的服务,在社会保险基金运营过程中,需要转变思路,做好会计核算工作。本文以会计核算基础为研究核心,在梳理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重要性的基础上,立足于实际,探讨现阶段会计核算基础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吸收过往有益经验,创新核算方法,对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改善的方式进行分析,为会计核算工作在社会保险基金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喻玲.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思考[J].会计师,2018,(5):102-103.

第2篇:会计核算基础范文

1、不能真实的反映收支、结余

收付实现制,正如前面所提,是以实际收到或付出为作账标准,而当出现了收益的发生和实现、费用的发生和支付,其时间不在同一年度的现象,这时如果还是按照收付实现制作账的话,显而易见,不能准确的反映出该年度社会保险基金经济活动会计的真实结果。

2、对债权、债务的控制失效

收付实现制在操作上简单易行,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结果计算准确,但当社会保险基金出现了预付或暂欠款项的行为,如发生了参保单位或参保人员的预缴、欠缴及清欠社会保险基金情况;社保经办机构的应付未付社会保险基金费用等“隐形债务”、“隐形债权”情况时,却不能给予准确、及时的反映、监督和控制,董海松徐豪兰州财经大学甘肃兰州730020从而容易误导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决策。

二、社会保险基金其会计核算基础的发展趋势分析及实施建议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的发展趋势已不言而喻,意在使社会保险基金运营时,所发生的收入、支出和结余的实际情况完整的用会计记录反映出来,避免其不良、弄虚作假的收支现象出现,更重要的是,要将收付实现制暴露出来的问题有效的进行解决。对此,笔者认为应该将权责发生制“引进来”,以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两种会计核算制度相结合的方式来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会计处理。具体实施建议如下:

1、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会计核算处理

如果参保单位或参保人员是按月正常缴纳社会保险费,则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在实际收到款项时,记收入账。如果参保单位或参保人员是一次性预提、预缴多年的社会保险费,则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在其相应的预提、预缴的年度内分别确认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对于确认为当年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借资产类科目,贷相应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科目;对于应在以后各年度分别确认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借资产类科目,贷记“暂收款”科目。到了对应的预提、预缴年度,应确认其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时,借记“暂收款”科目,贷相应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科目。

2、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会计核算处理

如果社保经办机构是本年度发生的费用支出,比如说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的记账医疗费支出,定点养老保险机构的记账养老费支出,在本年度内支付,则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在实际支付款项时,记支出账;如果其支出,在本年度并没进行支付,发生欠付社会保险基金行为时,则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此时,借记“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科目,贷记“应付款”科目;当以后年度,社保经办机构实际支付社会保险基金费用时,借记“应付款”科目,贷资产类科目。

三、结论

第3篇:会计核算基础范文

【关键词】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核算;政府会计准则制度

一、引言

当前我国政府公共基础设施规模庞大,作为满足全社会需要、为全社会使用和为公众提供服务的载体,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支持,对于保障民生有着重要意义。2017年财政部印发《政府会计准则第5号——公共基础设施》(以下简称《公共基础设施准则》)。而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即PPP模式)形成的特殊公共基础设施(以下简称“PPP项目”)则适用财政部于2019年12月印发的《政府会计准则第10号——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合同》(以下简称《PPP项目准则》)。本文以PPP项目为例,对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核算提出了具体思路与建议,为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提供了理论支持。此外,由于本研究主要聚焦于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核算方面,为便于阐述研究观点,主要分析了财务会计分录的编制,与财务会计分录对应的预算会计分录不另行叙述。

二、现阶段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核算的难点

(一)存量公共基础设施会计制度适用问题

我国各行政事业单位已于2019年1月起按财政部统一要求施行了政府会计制度,但在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核算中还存在会计制度转换难、会计核算缺乏政策指引等问题亟待解决。虽然财政部早在2016年起就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政府存量资产的清查工作,但在《公共基础设施准则》出台之前,我国已有大规模的存量公共基础设施,大多未经准确计量;而存量特殊公共基础设施——PPP项目的会计核算与制度衔接问题也现实存在,尤其是存量PPP项目在实务中可能存在多个投资企业,实务中存在应如何进行转换、转换后如何确认公共基础设施会计主体、如何根据会计主体判断相关会计准则的适用与否等问题。此外,如存量PPP项目其会计主体为行政事业单位,但PPP项目运营过程中发生的改建、扩建等工程费用支出由投资企业负责,那么在会计制度转换衔接后究竟由谁负责确认与计量相关公共基础设施的资产变动情况,这一系列问题在实务中都需要进一步的政策明确与指引。

(二)新增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核算问题

针对一般公共基础设施,《公共基础设施准则》规定“谁管理,谁维护,谁入账”,但在实务中应如何确认公共基础设施会计主体存在一定的难度:如多个政府会计主体共同管理维护的公共基础设施,按准则要求应由对该资产负有主要管理维护职责或者承担后续主要支出责任的政府会计主体予以确认,但在实务中,客观存在着政府职能交叉的现实问题,容易导致部门间的推诿。而除了常见的公共基础设施外,随着智慧城市的兴起与发展,新型的公共基础设施也层出不穷,实务中要如何按准则要求对其进行会计核算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现阶段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大多还未对其所管理维护的新增公共基础设施进行会计入账处理。

(三)财政报告编制问题

政府会计制度对于公共基础设施初始入账情况、累计折旧分类与方法、后续计量方法进行了相关规定,也对公共基础设施在财政报告财务报表附注中应披露的信息进行了明确。但公共基础设施总量大、涉及金额大,在实务中如何结合相关国有资产管理报告制度要求对公共基础设施在政府财政报告中进行公开披露与报告仍有待厘清与细化。

三、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核算思路及案例分析

(一)适用的会计准则制度的判断

本文认为在实务中应首先进行公共基础设施的会计主体认定,从而确定适用的会计准则制度,尤其是对于特殊的公共基础设施(PPP项目),应按签订的PPP合同的实质进行会计主体的认定,根据不同会计主体选择适用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或其他相关的会计准则制度。

(二)区分公共基础设施一般会计事项及特殊会计事项

本文将公共基础设施常规会计事项定义为公共基础设施一般会计事项,具体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公共基础设施的取得、维护、计提折旧(摊销)、后续处置以及定期盘查等情况。将公共基础设施非常规会计事项定义为公共基础设施特殊会计事项,具体包括公共基础设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新旧衔接以及公共基础设施重分类等会计事项。区分公共基础设施一般会计事项与特殊会计事项是构建一般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核算模式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在实务中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核算适用不同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因此只有正确区分公共基础设施一般会计事项及特殊会计事项,其后续的会计核算及财务列报及披露才能符合相关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才能进一步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

(三)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

本文认为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核算是构建一般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核算模式的重要手段,具体包括公共基础设施资产分类、明细科目设置、计提折旧(摊销)、期末结转等内容。此外,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列报与信息披露是构建一般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核算模式的重要保证。由于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核算的结果最终是通过其财务报告进行列示与信息披露的,因此需要按国有资产报告制度要求进一步规范公共基础设施财务报告的项目列示,丰富其信息披露内容。

(四)PPP项目会计核算应用案例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应用案例研究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核算思路是否适用于PPP项目。推动PPP项目信息公开是规范PPP项目运作、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信息对称管理、提高公众参与度管理的重要手段。为贯彻落实PPP项目信息公开,财政部建立了国家PPP综合信息平台,部级重要的PPP项目均在该平台上。由于该平台公布的PPP项目具有规模大、项目典型等特点,本文通过综合分析与比较,以PPP项目规模效应大、实施周期长为导向,选定GP水利枢纽工程作为本文具体的案例研究对象。1.会计核算背景资料。GP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确定的首批引进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的PPP试点项目。该工程于2015年10月开始动工,总投资59.19亿元,施工总工期为66个月,经过5年多的艰苦建设,在2020年12月顺利通过由省水利厅组织的下闸蓄水阶段验收,具备下闸蓄水条件。GP水利枢纽工程的特许经营期为35年(特许经营期从该工程最后一台发电机投入商业运营之日的次日起计)。该PPP项目合作期间获得的回报方式主要是在特许经营期内获得省财政安排的项目运营年度可行性缺口财政补贴。经资料收集发现:该工程投资批复总投资为591866万元,其中中央定额补助301450万元,省级投资94816万元,其余195600万元为社会资本资金。特许经营期内获得由省财政安排的每年不超过人民币5478万元的项目运营年度可行性缺口财政补贴金额。为便于研究,本文假设GP水利枢纽工程竣工验收报告中,项目实际投资总额60000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支付场地土地使用权120000万元,社会资金支付设备投资200000万元,财政资金支付水利主体建筑物180000万元,财政资金支付待摊投资支出40000万元与其他投资支出60000万元。其中,待摊投资支出和其他投资支出在交付使用时按规定转入水利主体建筑物相关资产中。同时,基于大型公共水利枢纽工程的战略意义与实际作用,本文假设其功能可得到永久维护,不需要计提折旧(摊销)。假设运营期每年日常维护性支出1000万元,运营年度可行性缺口补贴为5000万元。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因素。2.GP水利枢纽工程主要会计核算思路。经查询公开资料得知,SD二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D公司)于2015年与GP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管理处(以下简称GP管理处)签署PPP项目特许经营框架协议;2016年1月SD公司董事会同意与国开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SL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L公司),负责PPP项目的投融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本文根据其签订的PPP合同判断,该PPP项目的会计主体应为行政事业单位,应按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进行后续的会计核算。而由于该项目属于典型的BOT项目,因此,该工程项目后续应按《PPP项目准则》进行后续会计核算。3.GP水利枢纽工程会计核算示例。(1)该工程财政投资部分按公共基础设施要求入账。在该PPP项目中,如项目资产由政府财政投资,其资产权属归属于政府,建成后将该资产委托给特许经营公司进行运营的属于租赁合同。租赁合同不适用《PPP项目准则》,因此政府方应按《公共基础设施准则》要求进行会计处理。对于GP水利枢纽工程政府投资部分,GP管理处的财务会计处理为(单位:万元;下同):借:公共基础设施——土地使用权120000公共基础设施——水利主体建筑物280000贷:财政拨款收入400000(2)社会投资部分按《PPP项目准则》要求入账。GP水利枢纽工程属于以BOT方式运作的PPP项目,其社会投资部分按以下情况分别进行会计处理:如社会投资部分在《PPP项目准则》实施前已按公共基础设施入账的需进行重分类,GP管理处财务会计处理为:借:PPP项目资产20000贷:公共基础设施——设备投资20000如社会投资部分在《PPP项目准则》实施前未按公共基础设施入账,GP管理处财务会计处理为:借:PPP项目资产20000贷:PPP项目净资产20000(3)运营期每年日常维护费用1000万元,GP管理处无需对其进行会计处理。根据《PPP项目准则》规定,对于为维护PPP项目资产正常使用而发生的日常性支出不计入PPP项目资产成本。(4)每年运营期财政补缺5000万元进行绩效考核,计提时应按《PPP项目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先作负债处理。GP管理处财务会计处理为:借:业务活动费用5000贷:其他应付款5000(5)每年运营期财政补缺5000万元,实际支付时应按《PPP项目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作为收入确认处理。GP管理处财务会计处理为:借:其他应付款5000贷:财政拨款收入5000(6)运营期结束,社会资本投资部分按《PPP项目准则》要求处理。当PPP项目合同终止时,PPP项目资产社会投资部分按规定移交至政府方的,政府方应当根据PPP项目资产的性质和用途,按评估价将其重分类为公共基础设施等资产,评估价与PPP项目资产账面价的差额部分作为当期收入或费用,同时将PPP项目净资产账面余额转入累计盈余。假设在运营期结束时GP水利枢纽工程社会投资部分评估价值为260000万元,GP管理处财务会计处理为:借:公共基础设施——设备投资26000贷:PPP项目资产——设备投资20000其他收入6000借:PPP项目净资产20000贷:累计盈余200004.GP水利枢纽工程财务报告示例。(1)竣工日及运营期间财务报告及信息披露。GP管理处应在GP水利枢纽工程竣工日后期末财务报告资产负债表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确认40000万元,“PPP项目资产”项目确认20000万元,“PPP净资产”项目确认20000万元;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收入”确认40000万元。此外,GP管理处在其报表附注中应披露的PPP项目信息如表1所示。(2)运营期满财务报告及信息披露。运营期满合同终止时,GP管理处应在GP水利枢纽工程当期期末财务报告资产负债表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增加25000万元,“PPP项目资产”项目减少20000万元,在“累计盈余”项目增加20000万元,“PPP项目净资产”减少20000万元。其报表附注中应披露的PPP项目信息格式及内容同表1。5.GP水利枢纽工程政府会计核算注意事项。GP管理处在GP水利枢纽工程每年运营期末时,应及时报告该PPP项目当期有无重大变更事项的发生,如运营期内存在重大事项变更(如发生运营模式改变等情况)的,应判断该PPP项目是否仍适用《PPP项目准则》要求,如不再适用,应及时按《公共基础设施准则》或其他政府会计准则对其进行会计事项的确认与调整。即GP管理处要在每个运营期期末对PPP项目适用的会计准则进行判断及作出相应的会计调整,也要及时在报表附注中作出说明及披露。6.GP水利枢纽工程政府会计核算案例总结。GP水利枢纽工程属于国家财政投资加社会资本BOT混合的PPP项目,GP管理处作为政府会计主体在对该PPP项目进行会计核算时,首先要明确不同投资主体投入形成的资产要适用不同的会计准则,其次是要注意PPP项目在运营期内有无发生重要事项变更,如果该PPP项目已不适用《PPP项目准则》要求的,应及时对PPP项目进行重分类,将PPP项目资产重分类为公共基础设施,后续再按《公共基础设施准则》进行后续会计核算。然后在运营期满、合同终止时要及时将PPP项目重分类为公共基础设施并按规定将PPP项目净资产余额转入累计盈余。最后要注意PPP项目的财务报告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填写与报表附注信息的及时披露。

四、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核算的建议

(一)要进一步拓展公共基础设施会计准则制度理论研究结合上文的研究,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核算涉及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较多,相关的会计核算相对复杂。例如在存量公共基础设施认定中要对公共基础设施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进行区分;在PPP项目运营期满要重分类为公共基础设施等。不同情况适用对应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如在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及相关的应用指南中已就一般公共基础设施会计科目提出了设置“公共基础设施”及“公共基础设施累计折旧(摊销)”等一级会计科目要求;就特殊的公共基础设施(PPP项目)提出了设置“PPP项目资产”“PPP项目累计折旧(摊销)”与PPP项目净资产等一级会计科目的要求。本文认为,财政部门应会同各公共基础设施行业主管部门,按财政部相关的政策要求并根据各行业的业务特点及性质,尽快出台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明细科目设置指导意见或具体要求,以保障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核算的规范及有序进行。因此,现阶段只有进一步加深公共基础设施会计准则制度理论研究,才能从准则制度层面总结出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核算的总体思路与一般路径,为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核算提供制度支持。

(二)要进一步加深公共基础设施的业务模式研究

随着PPP项目的持续推进与发展,公共基础设施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与复杂,建议财政部门应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对公共基础设施业务模式尤其是PPP项目的业务模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尽快形成一批典型案例,为进一步做好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核算提供案例支持。以存量公共基础设施为例,由于存量的公共基础设施数量多、规模大,涉及行业多,再加上政府机构职能的交叉导致在实际中难以直接确定公共基础设施的会计主体,因此本文建议:对于存量公共基础设施的会计主体确认,首先是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权属关系进行界定。如果该公共基础设施权属清晰的,则可直接进行会计主体的确认。如果该公共基础设施权属不明的,应先对其进行资产确权,然后再进行会计主体的确认。其次是由于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核算相对复杂,本文建议公共基础设施确权后应将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基层预算单位作为会计核算主体,以确保会计核算力量。最后是对于有委托他方管理的公共基础设施,要注意区分其委托合同的内容与实质来确认其会计主体。

(三)要不断增强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核算模式的兼容性

第4篇:会计核算基础范文

关键词:公路公共基础设施;政府部门;会计核算

2020年12月,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水路公共基础设施政府会计核算》,对公路管理部门会计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后,江苏省无锡市出台《关于公路水路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核算的实施意见》,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充分认识公路水路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和核算的重要意义。各相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切实落实文件要求,会计人员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中,需要从公路公共基础设施的角度出发,针对其实际情况,提高核算工作整体水平。

一、公路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核算的范围

1.公路用地

按照《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规定,土地使用权属于无形资产的一部分,其中规定了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中可辨认标准之一,是可以从政府会计主体中分离或划分出来,并能独立或与其他部分一起进行出售的部分。从这一规定可知,公路所使用的土地并不在这一范围内。而按照《政府会计准则第5号》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划分到公共基础设施中,但需要明确列出,不需要计提折旧。

2.公路及构筑物

公路及构筑物主要包括:基础公路,桥梁、涵洞、隧道等,这些部分同样是公路公共基础设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公路核算的过程中,会将其算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公路改扩建工程等后继支出列入公共基础设施公路科目核算,日常维修、养护等支出则应列入当期费用进行核算。在实际进行核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借此保证能准确判断其具体所属范围。

3.工程及沿线设施

公路的工程设施主要包括:警示牌、标线、安全防护栏、监控设备、安防设备、信号灯与照明灯等,这些设备能够保证驾驶者的安全,所以应作为公共基础设施核算中的重点。又因为公路安全防护设施和公路本身的功能不同、使用时间不同,所以需要设置详细的账目,分别进行折旧的计提。照明设备等用电设施主要是保证公路功能的发挥,其需要进行单独计价,所以不能算作为公共基础设施,而要作为固定资产,单独进行核算管理工作。

二、公路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核算主体确定困难

在2019年新《政府会计制度》实行之后,虽然将公路公共基础设施纳入到了政府会计核算之中,但实际执行中,确定会计核算主体难以统一。公路事权管理主体多元化,空间跨度也相对较大,会涉及多级不同的政府部门,所以到底是哪一层级政府与部门进行管理工作并不明确。《政府会计准则第5号》进一步明确公路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核算主体:需将承担管理维护职责的部门作为公共基础设施的记账主体。然而这样的执行会带来一定的问题,如按照准则规定实施,核算主体与实际工作主体依然难以保持一致,只能通过上级行政部门明确核算主体,以此防止重复核算的情况出现。

2.初始计量难以掌控

在实际核算过程中,交通部门经管范围内的公路公共基础设施竣工时间,有时会集中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颁布时间附近,二者时间差距相对较小,容易造成公路公共基础设施初始入账口径差异。因为这一阶段距今时间相对较长,所以很难找到相对应的资料,无法保证能够顺利入账。从资产评估方式的角度来讲,当前并没有统一的公路公共基础设施技术参数,所以评估结果需要由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主观判断,其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评估成本法的作用很难有效发挥。从重置成本的角度来讲,因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时间相对较长,很难找到相似标的,导致重置成本可比性差,公路公共基础设施在折旧等工作上未予明确,也会导致其价值判断出现问题。

3.后续计量把握不佳

在实际工作中,计量把握不佳主要集中在路基或路面等是否计提折旧上。《政府会计准则第5号》规定能够永久维护的设施不予计提折旧,但是对其范围却并没有作出详细规定,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容易遇到较大的困难。另外,树木花卉等植物在会计核算中,会作为三级科目列出,属于下属明细科目之一,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中的规定可知,树木等属于公益性生物资产。但在《政府会计准则第5号》文中,却规定要按照明细科目进行折旧的计提,二者之间存在矛盾,这是在实际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公路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核算的优化措施

1.基于事实确认核算主体

在实际展开公路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工作中,因为受到多元化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管理职责划分并不清晰,容易出现工作分为不同部门管理的情况,导致这些部门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加之不同部门在不同阶段职能的变化,工作衔接不顺畅,导致有关公共设施在计量方面出现了断层,产权和管理权限定位不准确,使会计核算工作无法发挥应有的效果。《政府会计准则第5号》对公路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核算主体给出进一步明确:对符合条件的公路公共基础设施,需按准则要求对其负有管理维护责任的政府会计主体加以确认。记账主体按照谁承担管理维护职责,由谁记账的总体原则确定,按照实际情况确认记账主体,保证其不会出现缺失与错位的情况。上级主管部门发挥其监管作用,为公路公共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帮助,提高其整体管理水平。

2.根据方法确认计量基础

按照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新旧衔接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算的通知》的规定,可以采取3种方式来确定存量公共基础设施的入账成本。在实际选择初始计量方法的过程中,首先,遵循现有政策法规的规定,按照构建成本确定初始计量方式,保证构建成本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其出现遗失或是损坏等情况。其次,是运用评估成本法,公路管理部门聘请第三方资产评估机构对公路公共基础设施进行评估,根据评估价格来初步计算公路公共基础设施的初始入账成本。财政相关部门和交通主管部门要按照公路基础设施评估的实际需求,并将国家规定的准则和技术参数作为公路资产评估的标准,其评估费用可以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第三应针对各项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确认折旧年限,借此为重置成本成新率和折旧率提供决策依据,保证重置成本发挥出实际效果,使公路公共基础设施价值判断工作更加有效。

3.按照设计提升计量质量

从现有规定可知,公路公共路面的永久维护需要运用顶层设计方式,落实与贯彻相关法规对路面维护与折旧问题的相关规定,就能使实际工作落到实处。因为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中,植物属于工艺性生物资产,所以可以按照这一规定在会计科目上增加明细科目,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在针对这两类公路公共基础设施是否计提折旧的问题上,依然需要财政部门与交通管理部门之间进行深入的沟通,从整体角度出发,针对其作出明确的规定,使公路公共基础设施后续计量工作的整体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4.提高资产信息披露准确程度

在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公路管理部门能够暂时缓解由于折旧信息不健全导致的信息披露不到位,从而确保会计准则的落实质量和效率。但从长远角度考虑,政府会计主体需要进一步提高资产信息披露的准确度,以此来确保各项资源的合理分配及科学应用;这表示交通管理部门及财政相关部门需要强化对公路公共基础设施的定期清查,并且制定健全的资产保管制度和资产保管相关报表,以此来补充会计准则对应的资产减值内容,从而为资产信息披露提供有利条件,最终推动财政资金的合理配置及应用。

5.对资金费用化与资本化进行区分,规避认知偏差

公路公共基础设施的后续支出主要包括维修养护费用、更新改造费用两种,更新改造费用(扩建、改建)被判定为资本化支出,维修养护费用(日常维修、定期养护)被判定为费用化支出。按照《政府会计准则第5号》规定,与公路公共基础设施后续支出相关的单位或企业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政府会计主体,这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公路公共基础设施成本及价值计量的准确度。但上述规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会计人员判断资本化支出和费用化支出的难度,这表示财政部门与交通管理部门需要进一步明确资金费用化和资本化判断标准,避免会计人员在判断过程中出现认知偏差,确保会计人员能在预算申报时展开科学论证,通过后续支出的重点与用途,找到相对应的费用类别,以此提升后续支出核算的精准度。

6.完善公共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制度

公路公共基础设施是整个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路管理部门履行职能,保障政权运转及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应建立完善的公路资产管理制度,确保财务报表编制信息的全面性。具体来讲,政府会计主体应建立专门的资产清查小组,根据资产实物数据库对公共基础的资产进行财务披露,公路则需要按照公路里程进行披露。应建立和完善公路管理部门相关业务单位与财务管理岗位之间的协同机制,定期对公路公共基础设施进行资产盘点,保证账实相符。这对于后续会计核算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践行政府会计准则的基本要求。

7.明确划分管理主体责任机制

基于《政府会计准则第5号》,能进一步深入理解公共基础设施的理论内涵,使各个政府主体能对所负责的公路公共基础设施进行会计确认,针对多个政府会计主体共同负责承担管理与维护的部分,及由不同政府主体管理的基础设施、维护和管理责任单位委托企业,及其他政府会计主体进行维护和管理的公路公共基础设施,并需要根据不同类型公路公共基础设施制定相应的存量资产价值统计调查方案。具体来讲,交通管理部门需要以会计准则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协调各个部门,完成对公路公共基础设施存量列表的整理工作,在列表中明确各项设施的建设时间、规模、资金来源、责任单位、竣工决算材料、技术交底文件、账面体现等内容;在完成存量列表的基础上,各政府相关部门才能统计公路公共基础设施存量的资产价值,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

四、公路公共基础设施的账务处理

1.取得时需要按成本入账

首先,公路公共基础设施的成本包括建设到交付使用前的所有必要支出,对于需要分别核算的部分,需根据组成部分公共基础设施造价确定成本。若不属于组成部分的公共基础设施,则要按照市场同类情况进行总造价分配,确认各个部分的造价成本。其次,对于其他政府主体移交的公路基础设施,依照原账面价值确定成本,借记公路基础设施,贷记无偿调拨净资产科目。

2.公路公共基础设施的后续支出

首先,为了使其使用效果与使用时间能够延长,而展开的改建或大型维修工程的后续支出,应将其归为公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总成本中,借记在建工程科目,将其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科目。其次,为了保证公路公共基础设施能够正常使用,其工作的费用需归为当期费用。借记业务活动费用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

3.公路公共基础设施处置的账务处理

交通管理部门应根据相关规定对公路公共基础设施移交、损毁以及报废等进行账务处理。首先,需要在移交过程中,按照移交公共基础设施的账面价值。借记无偿调拨净资产或公共基础设施累计折旧(摊销)科目,贷记公共基础设施科目,差额部分借记资产处置费用科目,贷记零余额用款额度等科目。其次,需将已经损毁、报废的公路公共基础设施转为待处置的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公共基础设施累计折旧(摊销)科目,贷记公共基础设施科目。

五、结语

公路公共基础设施政府会计核算的进步,从本质上促进了政府财务工作的发展,对建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有效改善公路管理部门财务管理的实际效果,使公路公共基础设施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人民,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关管理人员应全面、及时掌握政府会计准则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切实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在面对公路公共基础设施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改善其整体水平,使公路公共设施的会计核算工作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封丹.关于行政事业单位新政府会计准则下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核算的探讨.财经界,2020(17).

2.徐慧.浅谈公路公共基础设施的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纳税,2020,14(28).

3.郭龙.政府会计准则下公共基础设施的核算和管理.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14(09).

第5篇:会计核算基础范文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财务风险;措施

一、引言

作为专项资金的社会保险基金,能够更全面地为参保人员提供社会保障,提高保险的服务水平。近几年来,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迅速。其覆盖范围逐步扩大,支付渠道逐步明确,社会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已成为社会保障机制的主流。同时,为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防止地方债务的发生,应把会计工作纳入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过程,并通过会计手段进行有效控制。为了提高社保基金的会计核算能力,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本文通过对社保基金的检查,全面分析其会计基础。

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的重要性

重视社保基金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有助于相关部门和人员转变观念,充分发挥社保基金在整体运作和监督中的作用,更好地开展相关研究。有利于社会保障基金的运作和管理得到加强,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加强了内部监督和外部控制,社会保障基金的事业性质和产品性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的发生与会计基础有关,在核算的基础上,保险机构及有关工作人员可以将社保基金与社会保障预算挂钩,充分反映社保基金的收支情况,方便基金的日常管理。同时,随着核算基础的不断完善,可以使其更加完整,社保基金财务信息更加全面、真实,不仅可以实现社保产品的创新和服务机制的调整,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范市场风险,避免社保基金稳定性下降引发社会恐慌。

三、新《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特点

新《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计科目较多,新法明确规定了保险种类,完善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第二,会计核算多样化;第三,从会计的角度看,新修订的会计制度对参保地、跨地区和参保地的医疗服务都形成了科学的统一标准。

四、企业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实例分析

(一)核算模式分析

以公司为例,社会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各项社会保险由集团公司代收,按规定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保障各项保险福利待遇的实现。基金收支独立核算,保险基金统一纳入公司管理。

(二)社会保险财务管理风险分析

从现实情况看,公司对不同险种采用了不同的管理核算模式,所存在的风险点也不尽相同,特别是自我管理、独立核算,财务风险较大,必须加大防范措施:即加大防范力度。因保险费差异较大,经常发生大量的收支业务,保险资金存款较多。参保者的不断增加,使得各群体的社会福利支出更加频繁,从而导致社会保障基金的欺诈和运作安全问题。例如,违反规定支付超过了保险金额。对于一些异地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的申报和支付,是由多方单位参与审核的,此类业务的风险相对较小。但是,补充医疗保险是属于公司自管的,每年涉及保险报销人员达600人之多,报销金额约150万左右,此业务的内控风险相对较大。对此,主要风险点有:职业非寿险欺诈、补充医疗保险费的不合理增长等,这些都是公司必须承担的风险。

五、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社会保险会计制度因诸多因素而存在一些问题。综合分析有关问题,在思想上形成系统的认识,为今后进一步改进工作提供指导。

(一)财务信息反映不全面

目前,我国社保基金的会计基础工作还不能完全反映其负债情况,从而影响风险防范工作。对于大多数城镇居民来说,养老保险采取个人缴费和社会统筹相结合的方式,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对社保基金进行核算,但在实际核算过程中应区分两种缴费渠道。为保证资产收付制度与基金制度之间的协调,在该机制的框架内,支付活动是按照国际收支平衡的原则进行的,而社会保险基金的全部缴款都是在使用社会保障基金。它仅限于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现金支付部分,而不能提供关于未偿债务的数据,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后续决策、管理等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严重制约了社会保险基金的风险防范和偿付能力。

(二)会计核算制度不统一

为确保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合法、有意义的发展,我国制定了《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作为政府部门、保险主管部门日常工作中遵守的一项制度,对企业职工基本医疗、失业等各类保险的会计核算进行了规范,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针对性的会计处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基础上,以社会保险体系为框架,统一管理和编制政府预算。这虽然能够保证社会保险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对社会保障工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分账核算的方式并没有真正体现社会保障预算的有效性。而且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很可能会带来一些不确定性,给后续管理带来极大不便。

(三)财务信息可比性较差

社会保障资金会计基础数据与财务数据具有可比性。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是现金收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现金收付容易造成信息失真,影响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要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社会保障基金核算基础存在的问题,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功能,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

六、企业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策略

(一)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保险基金收付的会计处理会存在风险,健全风险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建立风险评估流程和风险管理,做好风险评估工作,通过制定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策略,加强风险控制,增强基金的财务可持续性,运用风险防范、风险分担等手段,提高风险监控效果。

(二)加强内部控制

在实践中,应根据会计主管部门的要求和特点,规范社保基金会计核算流程,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细化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实行岗位分离,岗位制约,岗位监管。此外,应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如支出授权控制,社保基金按授权程序支付杂项费用,确保基金的使用价值。

(三)加大财务队伍的建设

从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实践来看,要加强会计管理,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必须不断加强财务队伍建设。对高级会计师以及会计师定期组织培训,不断更新会计知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确保资金的安全合理使用。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的核算基础,应从实际出发,必须以问题为导向,采取相应的措施,妥善处理。

(四)强化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

为解决现阶段社保基金会计核算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确保实际核算过程的正确性,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应积极转变观念,对社保基金会计核算基础进行全面评价,完善社保基金会计核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向政府提出评价建议。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社会保障基金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质,其主要功能是为公众服务。因此,在今后社会保险基金核算工作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核算基础工作,逐步将现金基数与年度划分相衔接。这样,才能有效弥补现收现付制的缺陷,确保账面符合实际。

七、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的执行策略

(一)构建以收付实现制为主、权责发生制为辅的策略

实行社保基金账户时,应在原有现金基数的基础上,完善会计结构。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会计整合的基础。要始终坚持客观、真实的基本原则,按照资金类别,合理地引进认缴基础现金,完善和补充基础现金,建立一个完整的会计框架,综合运用两种会计方法,计算基金的债权债务和基金的负债。基于现金流量表来反映基金的实际运营情况,基金的债权债务和账户都能得到充分反映。第二,进一步完善人事核算体系。在个人账户管理方面,应积极借鉴国外基金管理的经验,坚持审慎、稳妥的原则,运用主体形式,采用权责发生制,以保持和提高基金的价值。

(二)完善管理体制

从我国的情况看,社会保障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企业员工年龄结构的老化特征情况越来越明显。全面落实工作目标、省统筹、国家管理三项制度,从根本上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体制。体现公正性,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实施,统筹协调,推进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工作规范化。

(三)理顺执行渠道

良好的宣传和培训,是保证社保基金会计制度有效实施的条件之一。在具体实践中,要利用移动应用和互联网平台,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组织相关人员学习社保制度,做好制度公关工作,审计人员要做好社保基金新账户制度的分析工作,明确它与旧体制的区别,了解制度的变化,以便更好地适应体制改革,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以及资金管理。

八、总结

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保险基金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为群众提供更系统、更完善的服务,要转变观念,在社会保障运行中做好会计工作。本文以会计为研究重点,结合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基础的重要性,从实际出发,探讨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吸收以往的有益经验,为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张颖.“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8):283.

[2]胡天敏,田晋,汪芳,等.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J].国际教育论坛,2020(07):42-4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