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旅游经济管理范文

旅游经济管理全文(5篇)

旅游经济管理

第1篇:旅游经济管理范文

一、循环经济的含义

美国学者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循环经济。他认为,循环经济不同于旧有的过分依靠资源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模式,而是建立在资源循环运用基础上的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实现了资源的合理运用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它要求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综合利用资源,使经济系统有机融合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循环进程中,从而使得物质资源在不断循环运用中得到充分利用。总而言之,循环经济是高效、污染低的一种可持续增长的经济发展方式。

二、我国旅游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不健全

我国旅游业发展非常迅猛,旅游经济管理市场建设严重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比如,我国还没有全国性旅游行业组织机构以及现代企业制度,一些地方政府旅游经济管理模式单一化。当前,旅游主管部门已初步意识到旅游经济管理不仅仅是单项事务的管理,还涉及城管、交管、物价、劳动、卫生、工商、消防等部门。因此,需要成立一个多职能单位兼收的管理委员会,专项并有针对性地对我国的旅游经济进行管理。另外,许多地方旅游管理部门管理模式单一陈旧,缺乏创新,忽略旅游经济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导致其管理水平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难以形成强大合力,实现有效的旅游经济管理。

(二)旅游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旅游经济管理中存下着旅游经费投入不足及不合理的情况。1.旅游经费投入不足。旅游行业产业链比较广泛,涉及人们的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而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庞大,难以组织财政资金投向旅游设施建设,导致旅游市场基础设施不健全,无法发挥优质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比如,外部交通、旅游步道、排水以及垃圾处理系统建设落后等。总而言之,旅游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旅游基础设施不健全,从而制约了旅游经济管理的效益。

(三)重开发、轻保护现象严重

为了短期利益,有些旅游经营者盲目开发旅游资源,违背自然资源发展规律,不考虑自然资源的承受能力。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旅游资源开发初期,而且在已经开发的旅游资源利用中,也存在这种不注意资源保护的做法。这种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模式,根本谈不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种行为后果必然要以高昂的治理费用作为代价,甚至是旅游资源的永远破坏。

(四)旅游产品缺乏个性

许多旅游景区的产品缺乏个性,采用旧有的产品设计方案,满足不了游客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新颖性的需求,难以吸引回头客,旅游经济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些主题公园虽然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产品,但是由于缺乏个性,并没有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导致游客数量不断减小。

三、基于循环经济视域下的旅游经济管理创新

(一)系统观创新

旅游行业是综合性强的行业,涉及人们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产业。旅游行业存在政府部门、旅游经营开发者、当地居民等利益主体,涉及资源、环境、人文、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等要素。因此,旅游行业应该在“五位一体”发展指导下,构建系统管理和控制的系统观。系统观要求旅游行业发展要考虑供求规律,从整体出发,整合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品牌景区,用品牌景区带动区域旅游行业的整体发展。旅游行业的开发与管理要尽量实现市场化操作,有效融合旅游资源,增强旅游产业的整体合力。另外,规划旅游行业时,要以系统观为原则,考虑影响旅游行业发展的所有因素,规划旅游行业,以促进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观创新

经济观创新指的是旅游行业要根据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理论,优化旅游行业资源,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益,在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时考虑环境的承载力,以促进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经济管理时,要考虑环境的容量,以保证旅客有一个舒适和愉快的旅游体验。同时,旅游行业的经济观要求,在保证旅游资源质量以及自然资源不危及未来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取得最合理的经济利益。也就是说,旅游行业的开发和经济管理过程中,要避免对自然资源的过分掠夺,在自然资源可以承载的范围内开发和利用,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环境伦理观创新

环境伦理观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宣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以外的物种存在于世界,也具有其生存价值。人类作为自然界进化的最高物种,对地球其他生命体应该承担伦理责任。基于循环经济视域下的旅游经济管理要尊重生态环境,肩负保护环境的伦理道德,并且将环境伦理观运用于旅游业的开发和经济管理,运用于保护环境的实践。

(四)生产观创新

循环经济视域下的生产观要求在生产过程中节约生产资料,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样,在旅游行业开发利用中,运用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和绿色生产等生产方式,提高技术含量,加大知识等非自然资源物质在旅游市场中的比重,减小旅游行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实现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快旅游行业国际认证,按照国际标准化ISO14001的标准,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益。

(五)消费观创新

第2篇:旅游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意义;措施

随着人们旅游视野的不断扩大,近几年,对生态旅游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生态旅游已经普遍成为世界各地人士的旅行选择,各国政府都越来越重视生态旅游,生态旅游能够满足人们返璞归真的心理期待,在物质富足的阶段,追求绿色生态环境成为一种流行时尚。生态旅游改变了以往破坏生态圈的游乐形式,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保护自然。通过生态旅游享受安静自然的环境而产生精神愉悦,已经是人类的共识。然而,搞生态旅游必须加强经济管理。经济管理的失误或缺位会直接导致对生态旅游资源的破坏和浪费。生态资源的使用是不可逆的,一旦破坏了就很难恢复。在人的文明程度没有达到普遍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经济管理成为了生态旅游的硬性要求。科学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规划能够使自然资源停止进一步的恶化,这样看来,对生态旅游经济管理进行维护才是我国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生态旅游的意义在于既能满足现代人对自然原生态的向往,又能保护生态环境为后世留一片碧水蓝天,在利用环境时确保环境不受破坏,维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内涵

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内涵首先是它的旅游价值,人们在大自然中欣赏美景,感受天然氧吧,探索自然的神奇,自然赋予人脱离城市的清新感,人与自然在和谐的气氛中共融。人赋予自然以感情,感受自然的美好,性情得到陶冶,增进健康。其次,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注重生态价值。生态旅游与普通的旅游最大的不同就是可持续性,通过对生态的保护和观赏来达到旅游目的,而不是通过开采、破坏等手段获得愉悦。生态旅游能够维护生态圈的自然运转,生态旅游能够增强人的环保意识,在对自然产生情愫之后,获得审美愉悦。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第三个层面就是实现旅游的经济价值。既然是开发性的旅游,就必然跟经济联系在一起,旅游区要增加经济收入来更好的促进旅游管理。旅游经济管理就是把旅游所得收入的相当一部分用于生态的维护,比如修复植被、修剪、灌溉等。

二、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措施

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是生态管理、经济管理和旅游管理相结合的产物,实际上是一门交叉学科。生态旅游经济研究的是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因此,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就要通过人为因素使地区管理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以转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政府适当介入来协调各部门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第一,地区管理要适应环境承载力。从哲学上讲就是主观能动性要符合客观规律,任何生态环境都有一定的承载力,一旦超过了环境的承受限度,造成的破坏将无法挽回,即使获得了短期的经济利益,但损害了长远利益,会造成资源耗竭和无法再生。生态旅游经济管理不同于一般的经营管理,这种管理要建立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来进行旅游空间的开发经营,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相适应。实际上,生态旅游的开发会增大生态环境的客流量,增加环境压力,或多或少的造成植被的破坏;另一方面,要采用科学的经济管理满足不同层次的旅游需求,保证旅游资源的经济利用率。成功的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是将生态环境容量与地区经济效益完美契合,在环境的承载力下搞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第二,政府适当介入,因地制宜的开展经济管理。政府介入地区旅游经济管理能够站在宏观层面使旅游开发的利益多元,政府介入的生态旅游经济管理使旅游资源产权和使用权界限更加明晰,还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污染和消耗,通过制定旅游法规、规章保障因地制宜的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在经济上支持生态旅游收入的增长。第三,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有助于传播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人们在生态旅游的过程中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在精神享受中自觉的保护自然环境,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按照资源优先原则,在发展生态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满足人的消费需求。但更为科学的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应该是能够实现生态资源与游客旅游需求的动态平衡。在旅游区,有关部门更应该宣传优秀的管理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助力。生态旅游管理强调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标准,这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相一致。“可持续”并不意味着放弃经济利益,而是用经济收入来支撑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再利用优化的自然环境来拉动经济效益。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现实意义在于为后世造福,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实行旅游经济管理,在当代人追求旅游利益的同时不会对未来社会造成环境危害,让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子孙造福。

参考文献:

[1]王少华.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河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与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5)

[2]冯国杰,严贤春,冯明义,李文路.嘉陵江流域四川段主要旅游景区生态位[J].生态学杂志.2013(09)

[3]许峰,秦晓楠,张明伟,漆睿,李静.生态位理论视角下区域城市旅游品牌系统构建研究——以山东省会都市圈为例[J].旅游学刊.2013(09)

[4]陈娟.生态位理论在区域旅游竞合中的应用研究——以大理、丽江旅游区为例[J].林业经济.2013(05)

第3篇:旅游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意义;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自然而然也打动旅游业发展。其中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因而也成为全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过分高度关注经济利益必然会引发生态旅游经济区高负荷运转,忽略环境保护,违背生态旅游最初意义。所以做好现存管理机制下的生态旅游经济对促使该行业更好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能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最重要能实现人和环境和谐相处,进一步推动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朝着健康、标准、规范等方向快速发展。

1生态旅游经济管理重要意义

1.1生态旅游社会生态价值链

大自然是科学发展的最大资源,为科学研究提供环境,因为可以从自然中找到工程科学、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等法则,旅游资源还为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等相关人文学科研究场所。众所周知,无限制的资源开发和频繁的大型人类活动必然会破坏环境,生态旅游有利于保护生物、水资源、人文形态、游览观光、原始环境、历史古迹、土地资源的保护,一定程度能有效避免因人为因素引发的各种灾害。

1.2保护不可再生资源

如果从资源架构角度分析,旅游景观是一种有限的自然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无法复原。不管是交通工具、科学、人口等发展或经济全球化都冲击了旅游发展,再加上地球上有限的自然资源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过大的消费都使旅游资源逐渐匮乏。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地球循环系统中的一部分即物质循环,但地球岩石圈含有较大的物质惰性,所以在一定时间内会抗拒人为物理变化。

1.3满足人类生活品质需求

旅游活动则涵盖在自然环境、文化环境中欣赏人文景观,能达到锻炼体魄和适当运动目。因为生态旅游活动过程中属于休闲类活动,能净化人的心灵,从而满足心理和生理等不同层面需求。再加上人类的生活在繁忙的工作学习中也需要借助生态旅游进行有效调剂,所以当前很多人都愿意花钱外出旅游,满足精神物质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1.4传承延续优秀历史资源

西方文化的侵蚀会逐渐丧失传统民族特点,也会失去属于中国的旅游资源,如果无法借助生态旅游理念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保护,必然会造成文化没落。众所周知,旅游资源是民族祖先运用智慧和血汗铸造而成的,更是前人留下伟大的遗产之一。在旅游过程中能充分感受到历史变迁,这些痕迹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教育作用,更是留给后代子孙最为宝贵的精神物质财富。

1.5有利于经济效益提升

生态旅游在一定程度上能直接或间接对经济效益产生影响,例如常见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产生的消费,能起到带动经济发展作用。或旅游者在旅游中增加行为支出,总而言之,加强生态旅途经济管理对推动区域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目前生态旅游行业存在问题

2.1盲目开发生态资源

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很多生态景区都没有经过前期缜密科学调查分析就开发利用资源。为了急于追求经济效益,在开发新景区时缺乏总体规划和科学事实论证,严重浪费部分不可再生资源,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目前我国在对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缺乏完善执法力度和监督管理机制,极大威胁自然环境。

2.2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生态旅游是建立在自然环境基础上,但很多生态旅游景区都开始修建娱乐场所、索道、宾馆等设施,除了会使生态景观和建筑设施之间格格不入,还会使自然景观失去原有的风格,破坏生态平衡。

2.3缺乏有效管理机制

随着旅游资源所属产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旅游经营者和管理者常常会采用粗放经营方式谋求更高的经济效益,严重破坏自然资源。再加上我国旅游行业在发展中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长期以往形成管理漏洞。部分生态旅游景区存在严重的监督机制欠缺和管理人员能力不足情况,种种因素均会抑制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3加强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措施

3.1完善生态旅游管理机制开发特色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和其他旅游资源不同,需要做到科教、自然、保护、创收等多种条件于一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生态、经济等效益的相统一,而决定此方面因素在于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所以生态旅游管理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管理模式,必要时可借鉴国内外先进生态旅游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争取从政策、机制、法律、体制、监测、基建、宣教、科研等多方面建立相对科学完善生态旅游管理机制。此外生态旅游管理内容不单单局限于自然景观中,可从环境保护、环境容量、旅游市场、旅游设施、社会区民、旅游者、导游、经营者等方面多加考虑,严格控制生态景区游客量并监督人类对自然影响,进一步优化生态旅游景区管理。此外在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应充分考虑因地制宜因素,发挥地方优势特色,由此一来就需要深入研究景区覆盖的自然资源,从而吸引更多地旅游者,提高景区经济效益。

3.2加强景区规划评估工作提升景区服务质量

生态旅游开发人员在建设景区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当地景观构成要素和相关资源,从而制定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方案。一般生态旅游资源明确强调,在保护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旅游。因此开发者要评估旅游资源并在报告中明确阐述不同资源发展趋势和附带的优越性,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目的,最重要是避免因盲目投资影响生态旅游业未来发展,可以说科学评估和规划工作能保障开发模式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此外还需提升生态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培养景区服务人员良好服务态度。毫无疑问,旅游者除了注重优美的景观,还十分注意旅游服务态度,要求景区服务人员热情、耐心、诚恳的解答旅游者疑问,以准时、公正、高效的服务精神换取旅游者满意。同时对旅游景区通讯设施、电力、水等供给水平进行大力改善,进一步提升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交通设施水平,必要时可引入信息化网络建设,提高景区服务质量。

3.3贯彻生态旅游创新理念实现合理布局规划

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最终目标为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创新管理。①创新管理制度;生态旅游景区可定期培养生态旅游人才,可运用会议和专题讲座等方式,促使工作人员提升自身技能,实现生态旅游景区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和标准化。②创新管理;生态旅游景区管理人员可充分借鉴国外内先进景区管理经验并结合区域特色对生态旅游景区内部结构进行优化,实现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此外生态旅游管理人员应贯彻保护环境思想,做好开发规划,一方面能保证开发成功,另一方面能避免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所以在编制旅游区总体规划时进一步认真调查当地生物资源、地质资源及各类环境质量资源,有利于针对因旅游活动带来对环境的影响做好准备并采取积极的控制措施,保证生态旅游环境质量品味。

4结语

总之,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是经济发展、旅游管理以及生态环境管理三者相结合的产物。快速发展的经济无疑对生态旅游产业形成一种挑战,因此就需要生态旅游管理部门根据当前经济发展情势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方案,积极完善管理机制和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做好生态景区规划与评估,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为大众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由此才能更好地推动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宝鼎,刘佳.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内涵、原则及发展路径探索[J].商业经济研究,2013(36):127~128.

[2]吕莹,王树国.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内涵、原则及发展路径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4(13):409.

第4篇:旅游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旅游管理

现代社会发展新时期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旅游管理来说,要开展国际化经营,铸造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靠拢,结合我国国情以及旅游业发展实际出发,积极探寻科学且可行的旅游管理途径,这就有助于改善旅游管理成效,带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一、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旅游业发展过程

(一)由政治接待向经济事业型转变的改革。在这一阶段下,强调政企分开,旅游业开展企业化经营,外联权逐渐下放,以更好的适应旅游业发展,外联权之间下放至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各地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不仅如此,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得以逐步推广,大锅饭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得以推进,这就为旅游业的现代化发展创造了优良条件。(二)自1986年到1992年十四大召开前,按照国际管理改革旅游业管理体制与管理制度。在这一阶段下,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被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旅游业逐渐转向经济事业型,旅游业的深化改革方向得以明确。在管理体制方面,对成立旅游企业集团和本国饭店管理公司给予支持和鼓励,这就有助于落实旅游业行业管理,骨干企业作用得以发挥。在管理制度方面,星级饭店评定和管理制度得以建立,这就促进了旅游涉外饭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在管理技术手段方面,电子计算机信息系统得以应用,旅游业联网得以实现,现代化管理水平也明显提升。

(三)自1992年十四大召开至今,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推进旅游业改革。这一阶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得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得以提出,这就对旅游业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方面,需要对政府职能进行转变,对政府机构和冗员加以精简,确保与国务院要求相符合。要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法规,实现简政放权,将一二类社经营范围的限制取消,突破了旅游型体制改革,并对旅游企业股份制给予支持和鼓励,建立旅游社营业保证金制度,促进旅游业深化改革。

二、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旅游管理经验总结

2.1坚持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新时期下旅游业的发展,要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式,科学开展旅游管理,要在改革开放大环境下,以《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为支持,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出发,强化对于宏观管理与调控的认识,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政府需要积极转变职能,不是放弃宏观管理,而是要将以往管得多、管得死加以转变,要科学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落实宏观管理与调控,依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出发,对机构加以精简化,转变管理方式,旅游企业要遵纪守法,并灵活经营,服从政府宏观管理,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2.2坚持维护国家利益和国有经济利益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旅游管理,要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从宏观层面上开展分析,考虑并维护国家的利益,维护固有企业的利益,维护本单位、本部门的利益,以避免给国家造成损失。

2.3坚持以经营旅游业为主的行业发展方向现如今旅游业快速发展,并表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对旅游业的发展给予肯定,通过多种经营来增强旅游企业的经济收益,其应变能力也得到有效锻炼。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掌握好行业发展方向,以经营旅游业为主,促进旅游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并保证国家的旅游外汇收入。

2.4坚持既按照国际管理又结合我国实际办事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旅游管理,需要依照国际管理出发办事,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保证配套措施的完善化。也就是说,要依照国际管理和我国国情出发,对配套政策措施加以科学制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顺利实现,促进旅游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旅游业发展对于经济具有一定带动作用,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与世界国际旅游市场相接触,因此要遵照国际管理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总结旅游管理经验,优化管理体制和制度,确保与国际旅游市场相适应,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军含.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和措施探究[J/OL].山西农经,2018.6.8.

[2]王慧娴.中国旅游政策的经济效应及空间分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3]张东祥.旅游信息服务系统构建研究[D].燕山大学,2014.

第5篇:旅游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智慧旅游;生态旅游;管理体系;优化设计途径

当前我国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在此情况下,我国旅游事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旅游形式也从传统形式转向了生态旅游形式。生态旅游逐渐成为旅游行业的重点,而生态旅游管理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它对应的主要工作就是改善生态环境并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随后“智慧旅游”理念提出,为生态旅游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基础支撑,并丰富了生态旅游的内涵,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1智慧旅游的基本内涵

智慧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层面的概念,其主要内容即将当前的旅游过程同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当前最为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对景区信息进行有效收集和分析等,从而相关旅客能够通过手持移动终端获取旅游景区的详细信息,从而为旅客在旅游全程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服务,比如自主性旅游规划等,由此提升游客的自主性和个性化旅游提升旅游体验。对于该旅游形式来说,它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并通过移动终端来传达景区信息给游客,从而推动游客对于景区的详细情况的深入了解,帮助游客自主选择旅游服务产品等。此外,依托大数据技术来为游客提供数据分析服务,从而为游客的旅游路线规划设计提供数据支撑,帮助其制定最佳的旅游线路等。此外,智慧旅游的推出实现了景区的管理能够通过游客的自助式开展旅游活动,不仅提升了旅客的旅游灵活度,同时为景区的规范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从而推动产业发展。

2生态旅游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模式和信息更新滞后。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其由于推广时间不长,导致其在传统旅游模式中的植入根基薄弱,由此使得生态旅游管理环节出现了很多问题,其对于旅游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产生了严重影响。对于出现的问题可以从如下三个环节来探讨:首先,在旅游管理中,由于管理模式未充分考虑生态旅游的真实状况,导致在创新工作开展中难以摆脱传统思路的影响,因此导致管理工作无法得到实质性改善,落实到旅游层面就是没有有效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由此导致了旅游发展受阻;其次,在旅游管理中,缺乏行之有效的旅游管理工作制度,导致管理中无法形成有效的约束,尤其是管理人员行为的管控缺乏约束力,由此导致管理局面混乱,管理效率低下;最后,在管理工作中,相关的信息的更新延时,导致管理过程缺乏时效性,尤其是为旅客提供旅游信息的过程中这一情况的出现会导致整个模式缺乏可靠性,由此失去了其本质的价值。2.2智慧旅游理念淡薄且基础设施不足。旅游理念的淡薄导致整个管理体系构建缺乏基础支撑,同时相关管理部门也很难及时关注到景区的实际状况,这种状况使得管理部门管理力度不强,对于紧急事件的处理时效性不佳,导致游客对该景区缺乏信赖度,长此以往容易对景区的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基础设施不足并且状况低下,尤其是信息基础设施方面,容易使得对应的管理中难以实现对景区管理信息的即时获取,因此游客在旅游中也难以有效利用景区提供信息来构建科学的旅游规划,甚至会误导游客,导致实际的旅游体验不佳。2.3缺乏景区系统平台且旅游管理不完善。景区系统平台作为生态旅游管理体系构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没有在管理体系的构建中得到关注,因而造成了景区系统平台的缺失。这一情况导致的局面就是游客同旅游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即旅游管理部门难以有效通过平台来宣传景区,而游客无法通过平台来实现旅游反馈,因而导致的问题就是管理过程严重脱离管理实际,导致管理工作开展的作用有限。在此情况下,游客得不到较好的旅游体验,由此导致景点人气持续降低,最终影响景区的旅游发展。

3智慧旅游视域的生态旅游管理体系的优化途径措施

3.1树立智慧旅游理念,进行管理模式创新。对于这一措施来说是构建和优化该类旅游管理体系首要措施,其详细内容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确立管理工作创新观念,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该管理体系,从而转变旅游管理理念,并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工作模式和内容创新,由此改善管理局面;其次,以多元化视角来注目生态旅游管理体系构建工作,由此提升认知,并充分意识到智慧旅游对于生态旅游管理体系构建的作用和意义;最后,结合时代背景和发展实际,依托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挖掘旅游潜力,构建信息化旅游管理体系,从而提升游客旅游体验,促进景区旅游发展。3.2构建景区平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生态旅游管理体系构建工作方面,首要工作在于构建景区系统平台,由此能够为相关管理部门的旅游宣传以及游客的旅游反馈提供渠道,其对于加强景区管理层面同旅客的联系,由此推动人性化旅游服务建设,对于景区的可持续化发展提供重要基础支撑。此外,景区需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同智慧旅游联系紧密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方面。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就是能够为游客旅游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共享提供基础支撑。这两个方面主要侧重于景区的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的建设,以此能够在智慧旅游的框架下开展特色的旅游服务,为游客提供多元化个性化数据服务,这对于景区的管理工作的推动有着积极作用。3.3构建完善的旅游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职能。构建完善的旅游管理体系是促进旅游管理工作水平提升的最有力手段,其通过制度化来约束管理行为及其活动,对于规范化管理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对于这一方面,即要立足于智慧旅游视角,结合前文中阐述的工作内容来构建,以智慧旅游为基本点,来实现旅游管理体系的职能划分,并由此明确各个管理环节。结合实际情况,在智慧旅游的基础框架下,明确工作界限,避免重复管理和管理盲区的出现,从而构筑一种科学的无死角的管理体系,为景区旅游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结论

生态旅游管理,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并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其对于我国的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本文基于此,立足于智慧旅游视域,重点探讨了生态旅游管理体系的优化相关内容。本文从智慧旅游的基本内涵开启研究,基于此探讨了生态旅游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如管理模式和信息更新滞后、智慧旅游理念淡薄且基础设施不足以及缺乏景区系统平台且旅游管理不完善,并就智慧旅游视域的生态旅游管理体系优化方面,提出了树立智慧旅游理念,进行管理模式创新、构建景区平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构建完善旅游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职能三个重要措施,以期推动我国生态旅游事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波林,李东和,钱亚林,等.智慧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趋势———基于现有研究成果的综述[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7):781-78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