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农村信息范文

农村信息全文(5篇)

农村信息

第1篇:农村信息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农村经济;经济发展;促进作用

河南安阳市地处山西、河北、河南三界交汇处,比邻太行山、东接华北平原、北接邯郸南邻鹤壁。地理优势显著,有“七朝古都”之美誉。这里资源丰富,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只是在全社会信息化建设大潮中,信息化建设相对缓慢。

一、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信息化建设

农村经济建设要实现“互联网+”发展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信息化建设渗透到各个领域,保证经济的不同组成得到综合发展,做到齐头并进,避免发生偏颇。

1、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信息化建设生产链建设模式下的农村经济需要种子、化肥、农药供应商,以及负责种植的农户、技术支持部门、粮食深加工单位、终端销售市场等共同来发挥作用,确保精准对位,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特别是在绿色农业、精确农业思想指导下,信息化建设成为关键。

2、资源管理需要信息化建设农村经济建设中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管理需要信息化建设,确保乡镇和行政村、行政村和行政村彼此连接紧密,使农村发展获得农村信用社、农技站、农机站、畜牧管理部门的全面服务和指导,解决农村创业者的资金、技术以及人才问题,驱动新农村建设。对于单独行政村来说,做到财务公开,也需要互联网以及智能终端的参与。

3、农村法律建设需要信息化建设农村经济发展涉及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法律建设同样需要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可以建立法律援助平台,为农民提供法律援助,并通过微信公众号输出法律知识,提升农民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能力。

4、农村教育需要信息化建设农村经济建设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21世纪之后的教育是信息化教育,需要在农村建设互联网实现村村通,确保当地教育资源和网络教育资源对接,提升教育水平,使农村教育公共服务项目能快速进入基层,让农村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

5、旅游资源推广需要信息化建设安阳农村当中的原生态手工技术,例如绢艺、安绣等是当地的旅游资源,该项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样需要信息化建设。要通过互联网使这些资源能够吸引游客,从而塑造民族文化、民俗文化旅游,增加农村经济收入[1]。

二、安阳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以及问题

1、农村还没实现网络全覆盖安阳市农村信息化建设中首先已经存在了“安阳信息网”这一百姓平台,可以供当地人员发信息实现个人之间的交易,也可以招商信息,是安阳地区服务百姓的最权威媒体。该媒体需要互联网作为支撑,才能使其深入农村,为农村发展助力。而目前安阳市农村经济建设中,互联网建设相对薄弱,各大运营商的经营网络还没有将所有农村覆盖。

2、农村群体的信息化思维没有建立农村当中的红枣、山楂、核桃、无公害小杂粮等产品都是很好的商品资源,但是因为农民缺乏网络思维,不能通过互联网市场带来巨大收益。绢艺、安绣等特色民宿产品也不能通过互联网得到大力推广,与苏绣在知名度上存在很大差距。农民不重视信息化建设的原因是旧思想影响,而且农民本身对于信息化软件等不熟悉,就算安装了电脑也不能上网获取知识,就更没有人通过互联网去寻找销路。很多人使用智能手机除了平时的电话功能之外,只是用来进行休闲娱乐。

3、信息化建设中存在政绩思维政绩原本是上级政府绩效考核,通过政绩审核使有能力有水平的干部得到重用。然而其带来的负面作用也较大,容易形成新旧交替的“遗留问题”,对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信息化建设有着不良影响,容易出现虎头蛇尾。

4、技术部门媒体意识不强农机站、种子站、农技站、畜牧站、林业站等不能形成先进的媒体意识,没有推出官网来提升影响力,没有利用互联网对接农村群体提供指导。很多地方采用的还是传统的集中培训、下乡指导,效率低。

5、农村信用社信息化建设不足除了农业银行和政策银行之外,为农民提供贷款服务的只有农村信用社。其目前服务水平还较低,没有充分融入信息化建设,不能有效推广贷款产品。而且其对贷款的要求较高,需要担保包括资产担保和信誉担保,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6、农村教育信息化不普及安阳市农村教育享有的公共服务比较薄弱,信息化教育还没有大面积实现,当地教育资源和网络教育资源不能对接,降低了当地教育水平,影响经济建设。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受经济基础影响的时也反用于经济基础。

7、农村医疗没有实现信息化安阳市的农村医疗和信息化建设还处在割裂阶段,农民看病报销存在很多环节,手续复杂,导致很多人大病不想看小病不愿看。农民的康问题和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紧密,医疗系统和农村市场对接实现信息化管理成为关键[2]。

三、安阳市信息化建设提升措施

1、鼓励当地新媒体发展要积极激励当地新媒体发展,由政府主导给予各大运营商一定的激励,使互联网建设下沉到行政村。只有保证互联网网络健全,才能使农村经济建设拥有网络施展平台。

2、提升农村经济建设各主体的互联网意识要积极组织互联网技术宣传队下沉到乡村,指导和宣传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乡镇建立培训班,对农民进行培训。为了促使计算机进入农民家庭,要给予一定补贴。另外,乡镇政府扶持农民形成电子商务销售,将本地优秀的农产品转移到各大电子商务平台销售。

3、做好前后届对接上级政府要积极面对下级政府领导换届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审核农村经济建设中信息化建设前后届对接,避免烂尾工程。为了确保这一点的实现,有必要利用信息手段来动态跟踪换届,做好交接审核。另外,需要积极改变传统政绩审核,要将工作交接作为其中一项指数。

4、技术部门建立政府网站乡镇政府要积极整合农技站、农机站、种子站、畜牧站、林业站等部门建立当地政府官网,全面渗透教育,为各村创业者提供技术指导,为农民提供栽培教育,实现实地指导和在线指导相结合。这种形式为农业产业链、绿色农业等提供了坚实基础。另外,政府要积极促进农机站培训GPS、GIS、RS智能农机,提高土壤管理、肥力管理以及灌溉管理,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5、健全农村征信系统当地政府要积极联合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面对当地农民、创业家庭提供相应的贷款。积极推进农村征信系统,确保当地金融市场向健康方向发展,改变以往贷款难问题。

6、落实信息化教育县级政府要积极落实信息化教育,要求各村各乡镇推出相应的教育基金,普及计算机、互联网,并在其他公共服务方面提升能力,确保农村人口享受到相应的公共产品。还要推出良好的人才吸引机制,确保本地学生毕业后回村镇就业,发挥知识经济的作用。

7、加强农村医疗信息化建设安阳市政府要全局考虑,将农村医疗改革纳入进来,实现医疗网络全覆盖。确保农民看病可以实现跨区报销,同时确保医药费报销合理。将以往报销后费用虚高情况进行集中治理,加大可报销药品范围,从各角度来降低农民治病压力[3]。

四、结语

农村经济建设依赖信息化建设,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生产工具,对农村建设速度和质量有决定性作用。围绕信息化建设需要积极地在政府建设、金融建设、技术建设、人才培养、医疗建设、销售渠道等方面深入开展工作,使得农村经济获得多点支撑,平稳发展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满仓.影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因素分析[J].农家参谋,2018(2):11-11.

[2]杨艺.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成因与发展对策研究[J].情报科学,2019,37(5):53-57.

第2篇:农村信息范文

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以使其能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实施有效的分层教学,对于那些学习基础好,日后想要继续升学的学生则应当更深入地进行教学,教会其更多的计算机信息知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除此之外,教师在设计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时候,也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心挑选合适的教学内容。对于农村初中学生来说,需要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会使用办公工具,熟悉Windows系统的操作等内容。

二、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

程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在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使其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计算机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还应当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软件层出不穷,学生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软件应用方法,为使其在社会中能够应对各式各样的计算机软件,学会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则必须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其能够自己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自主地去研究和探索。为此,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快速地适应新时期的社会发展环境,从而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困境。

三、结束语

第3篇:农村信息范文

关键词:信息时代;农村幼教;素养提升

一、信息时代下我国农村幼师的群像

(一)专业素养不够,知识缺乏

农村幼儿教师,出自学前教育专业的比例不高,幼教的专业素养也不太高,其知识结构相对欠缺和不完善,也没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呈一种消耗多、吸收少的状态。在他们当中,教育教学知识、理论知识、心理健康等等专业知识尤为缺乏。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农村幼儿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另外,许多农村幼儿教师观念陈旧,缺乏对幼儿独立人格意识的培养,加之信息闭塞,缺少主动学习意识,使农村的幼教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幼教能力得不到提高。他们在教师活动中很少组织幼儿开展“动手”“动脑”“动口”的教学活动,更是不能妥善地处理幼儿之间的小矛盾,常常使用命令或者是批评的口吻来否定幼儿,严重制约着农村幼师素养的提高。

(二)教育理念落后,重保轻教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目前许多在农村从事幼教的工作人员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已经远远地落后于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为:幼儿教师就是照看幼儿,只要能保障幼儿的安全就行;幼儿园教学就是教幼儿认字,算术、唱歌或者跳舞,很多的幼儿教师认为简单的汉字和算术自己就能教,根本不需要对外学习。在农村的幼儿班中,教师们多数不会唱、不会跳,更是不懂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对幼儿的教学,重保轻教的现象十分严重。

二、幼儿园运用现代化技术的现状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乃至世界发展的主流,以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也成为开拓人类思维能力的工具。对于幼儿园来说,中小学的信息化教学开展得较早一些,受关注的程度也比较高。但是对于农村幼儿园来说,其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快,近些年来,从普通的黑板演变到高清的触控黑板,再从传统的课堂模式走向网络化的远程互动教学,多媒体数字教学的覆盖和转变让许多的幼儿教师们措手不及,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信息素养有待提高。

三、顺应信息时代提高农村幼师素养

(一)更新观念,提高农村幼教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在信息时代,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幼教素养,还需要新的观念和理论去审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领域,幼儿教师的观念层面化是实现现代教育化的核心思想,对于一名农村幼师来说,要及时更新观念,不能穿新鞋走旧路,从而提高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

(二)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意识和态度

幼儿教师只有具备了正确的信息技术的意识和态度,才能积极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有效性,并确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终身从教的观念,掌握信息技术以及与网络有关的通讯技术,不断地开发和设计出优秀的教学资源,才能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为幼儿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提高幼儿教师的幼教信息素养和幼儿的学习水平。

(三)信息技术对幼教职业的新要求

现代社会中的信息技术对幼儿教师也有了新的定位和要求,信息技术将大型图书馆以微型化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世界上无数本图书走进了课堂,搬进了家中,同时信息时代地到来也改变了教师对知识认识的观念,使得新旧知识不断地叠加,信息时代下的信息技术其实是一种不断选择的过程,网络和对媒体技术成为了教育教学的中介。教师通过多媒体发送信息,幼儿通过多媒体接收信息,并通过声音和图像等多种演示形式,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幼儿的学习从一味被动接受逐渐变为不同程度和不同空间的自主选择。综上可知,信息时代下的教育教学是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了生机,同时对教育的改革、发展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也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全面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卢政婷.农村学前教育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与改进路径研究[D].渤海大学,2015.

第4篇:农村信息范文

作物生产信息。主要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烤烟、中药材、水果、茶叶及其它等作物的种植计划及落实、农资备销及价格、生产动态进度、田间管理、苗情长势、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产量形势分析预测等调查统计信息。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情况。结构调整情况即粮食和经济作物结构调整和品种结构调整情况;产业化经营情况即对市场、农产品加工、批发市场,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订单农业有多少,从事的人员有多少,订单的品种、面积、产是、收入各是多少要进行了解。自然灾害情况。主要指干旱、洪涝、风雹、低温冻害、病虫害等灾害的发生程度,对各种农作物造成的受灾面积、受灾程度、产量损失、经济损失,灾后生产补救恢复等情况。思路、主要措施。各级对开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思路及采取的主要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工作经验等要有文字说明、情况反映。农村热点和难点。要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影响农民对农业投入的原因以及农产品市场价格等情况进行反映。

二、明确农情信息调度工作的任务及重点

农情信息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各种农情信息,对上准确反映各地政策落实、工作进展、生产动态、形势预测等重要行情、民情和灾情,对下提供政策、生产、市场、品种、技术、经验等信息服务。根据农情工作基本特点,在工作重点上,突出“四个强化”,提高工作水平,增强农情工作的系统性、时效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1.强化农情体系建设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农情工作手段,提高农情服务能力。一是加强农情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农情工作需要,积极争取同级财政或部门领导支持,配备电脑、传真及必要的农情观测仪器设备,满足农情信息采集、数据处理、数据传输等基本需要,改善农情部门工作条件和手段,逐步实现信息采集标准化、传输处理自动化、分析预测智能化的新型农情信息采集体系。二是拓宽信息处理收集渠道。建立农情信息定点调查制度,确定一批县、乡、村、户农情联系点,围绕大宗作物和特色作物,在集中产区和生产基地确立定点联络员,跟踪相关信息,真正确立起布点合理、管理科学、动作高效的农情调查点,增强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三是加强农情队伍建设。针对县级以下农业部门没有统一的农情信息机构状况,县级农业部门要明确主抓农业生产的机构负责本地区的农情统计与上报工作,乡级要明确熟悉农业生产情况的业务人员1-2名作为专职农情工作人员。加强农情人员专业技术培训,将农情人员培训纳入“知识更新工程”培训范围,提高农情人员工作水平,建立一支组织有力、反应迅速、工作高效的农情队伍。

2.强化农业生产动态监测

根据农业生产季节,及时掌握生产进度和生产情况,为领导决策和指导生产提供依据。一是认真填写农情调度月历表。农情人员要随时查阅省农情信息调度系统,了解当前应该填报的相关农情信息报表及文字信息上报内容及时间,认真填写并及时上报。信息数据统计要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增强农情数据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准确性;认真研究筛选所获信息资料,科学分析判断,兼顾实用性、实效性、前瞻性和指导性;对农作物布局变化、农业结构调整趋势等要多渠道开展农户种植意向调查,确保准确掌握变化趋势。二是加强关键生产阶段工作动态调查。在春耕生产、夏收、秋收秋种以及主要农作物的关键生育阶段,除了农情调度月历表规定的内容外,要及时掌握本地区的工作措施进展、农民田管动态、苗情、病虫害等发生情况。要深入基层、广泛调查,对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进度以及产量形势等要有准确判断,及时形成简要文字材料,及时上报。三是加强农业生产指导,在准确掌握生产动态的基础上,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加强与相关业务部门沟通,全面掌握农业生产信息,通过召开专家会商会等多种形式,及时制定生产管理技术措施,指导农业生产。

3.强化农业灾情监测指导

农业灾情监测预警是农情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重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情信息在灾情监测、指导抗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构建农业自然灾害预警体系。一是加强灾前监测。加强与气象、水利、民政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协作,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提前预测预报,加强灾前预警信息的搜集与,及时提出灾前防御措施。二是加强灾情进展调查。灾害发生后,农情部门要立即启动灾害应急体系,及时掌握灾情发生、农作物受灾面积、受灾程度、抗灾措施落实等情况,及时按要求上报灾情。发生区域性重大灾害时,要设立值班制度,并对灾情动态一天一报。灾情上报要坚持实事求是,既不能夸大灾情,也不能隐瞒不报。三是加强灾后补救。要根据灾害发生情况,及时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和专家会商,研究制定抗灾救灾措施,指导农民开展灾后生产自救。根据受灾程度合理制定救灾物资分配方案,协助开展救灾物资发放工作,力争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区损失。

4.强化产业发展调查研究

针对种植业产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开展针对性调研,增强农情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一是加强主要农产品供求形势和种植效益分析。密切当地主要农产品生产变化、市场价格变化动态,分析供求形势,为领导决策结构调整和指导农民合理调整布局提供参考。分析主要农作物、不同种植方式等种植效益,分析种植业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二是开展专题调研。对政策落实、种植业专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高效种植模式、生产方式变化等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专题调研。三是认真完成各项突出调研任务。对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安排的其他专题调研,认真组织开展,切实了解真实情况,及时形成调研报告。

三、建立健全农情信息调度工作保障机制

农情信息调度工作涉及面宽、要求高、工作量大、时效性强,农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农情工作的新要求,建立健全农情信息调度工作保障机制,为农情调度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使其更好地履行职责,扎实工作,确保农情信息工作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1.加强农情信息工作的组织领导

做好农情信息工作,关键在于领导重视、责任明确。农业部门特别是县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情信息工作,把农情信息工作作为掌握农业生产动态、宣传农业典型、树立部门形象的重要抓手来抓,明确一名分管领导负责农情工作,实行农情工作领导责任制,对本地区上报的农情信息数据负责把关,确保农情信息的准确性和严肃性;科学制定农情体系建设规划,把农情体系建设列入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与农业年度工作同安排、同布署;完善农情信息工作制度,明确农情信息工作机构和人员的相关责任,稳定农情工作人员队伍,特别是对乡(镇)农情工作要定岗定人,把农情信息工作落到实处。

2.加大对农情工作的扶持力度

县、乡农情信息体系建设总体来说处于起步阶段,与现代农情信息体系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偏僻山区县,多数乡镇农业部门无办公场所,更谈不上有专门电脑,缺乏现代化信息沟通手段,致使数据、信息传输反映缓慢,严重影响县级及时汇总上报。县级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情信息工作的扶持力度,对上级下拔的农情经费要专款专用,同时要积极争取财政对农情的投入,把农情信息调度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县、乡农情工作设施装备;同时也希望上级主管部门在农情信息工作经费投入逐步向乡级倾斜,帮助配齐乡镇农情人员的电脑设备,实现乡级与县、市、省信息传输网络化。

3.建立农情信息工和激励机制

第5篇:农村信息范文

1.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1国内生产总值方面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的经济形势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农业国内生产总值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下降,从1978年的28.1%下降至11.7%,此后也必将逐年下降。除此以外,农业生产总值更是从1239.44亿元增长到了273856.12亿元,实现了增长翻百倍的目标。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农村的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差距较小。进入新世纪以后,农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日益扩大,当前,我国农村生产总值正在稳步的追赶当中。

1.2农村人均收入方面

我国农村人均年收入现在呈现逐年上升的良好态势。我国农村人口的人均纯收入日益增加,农村居民的荷包越来越鼓。但从统计数据直观来看,虽然我国整体经济社会形势一直向好发展,但是城镇居民可以支配人均收入仍还是较高于农村居民可支配人均收入。

1.3非农业方面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实施以来,我国农村非农产业方面在几十年之间飞速发展。几十年间,成长出不少有实力的乡镇企业,并乘着改革的春风,快速成长,现已逐渐成为了农村支柱型企业,并为当地政府解决就业问题覆盖2826万人。乡镇企业的崛起,为农村居民带来的多元化的收入方式,提高了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并解决了大部分农闲时期的劳动力走向问题。非农业产业的收入现已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十分重要的支柱之一。

2.当前农村会计信息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不足

2.1农产品成本详细核算资料缺少

根据研究调查显示,现阶段我国尚不能提供完整的农业农产品成本详细核算资料,并且资料中存在着较大的空白数据,为提供完整的农村会计信息服务造成了较大的困难。比如:农场雇主与承包农户之间的关系仅仅体现在农场主向承包农户收取租金的过程,并未完善农场的整体会计信息服务系统,管理体制存在欠缺。因此,造成了农产品成本详细的核算数据缺失,并不能完整表达农业农产品所需的成本,有时仅仅通过一些较为简单的农产品汇总报表数据来体现,系统整体略显单薄。

2.2对农业产业发展缺乏适应性

我国当前已从计划经济体系转变成为市场经济,由市场的需求促进产品的生产。因此,当前我国的农村农业生产活动早已不是计划经济中进行农业生产后,由政府统一进行农产品收购的农产品生产模式。为了适应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经济体系,农村农业经营管理模式、农村经济管理方法和生产活动都较之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可以看出,原先计划经济时代的农村会计信息服务体系并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农村农业生产模式,同时,也不能很好的满足农村农业产品的生产相关自身需求。

2.3农村会计信息统计存在偏差

当前,由于数据统计指标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态势的变化等多种原因,使会计数据因数据统计指标的不同而造成了一些偏差,因此,农村会计信息也受到了这一原因的影响。同时,农村农业产品的生产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变化影响,因此,统计数据的过程中导致的数据不准确,记录不准确,统计不有效等情况的发生,最终影响到农村的会计信息数据,导致存在偏差。除此之外,农村居民自行承包土地,并自行进行农业产品生产活动,农产品成熟后自己消化或者流入市场进行售卖等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影响着农村会计信息的统计准确程度,最终使农村会计信息统计出现偏差。

2.4农村会计处理方法较落后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计处理方法与技术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变革与创新,较传统的会计处理方法存在较大的变化。根据实践的结果,将当前变革、创新后的现代化会计处理方法应用于农村会计信息服务中,将较大的提高农村会计信息服务效率,从而提高当前我国农村会计信息的服务质量与会计从业者的工作质量。同时,采用现代化的会计处理技术与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村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如果仍存在数据信息的不准确,也有较快的方法进行及时的修正。

2.5促进农村会计信息服务农村经济社会的措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