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农村教育培训范文

农村教育培训全文(5篇)

农村教育培训

第1篇:农村教育培训范文

1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必要性

1.1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农业的生产发展、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文明乡风的建设都对农民教育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更需要农民文化素质及技术能力的有效提升,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良好的基础,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在于管理民主,只有通过教育让农民自主增强民主意识,自觉行使自己的权利及义务,切实将国家政策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才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1.2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是促进园艺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农民商品质量意识缺乏,整体素质及能力较低,导致园艺产业发展面临很多挑战。新型技术的使用和推广需要高素质的创新型技术人才完成,只有以提高劳动力素质为突破口,才能有效的推动园艺产业的发展。因此,要注重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培训,通过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培训,提升劳动力的创新性和主动性,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2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教育培训的现状

2.1农民教育培训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教育培训供给不足。

政府、学校及社会作为农民教育培训的主要供给方,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社会环境等影响,导致农民教育培训资源供给存在不均衡、不合理的情况,培训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特别是农村由于缺少培训机构的支持,导致农民教育培训渠道单一。

2.2农民教育培训内容与农民实际需求不匹配。

当前农民教育培训的内容大多为农业技术,而第二、三产业相关的技术培训缺失,使得农村劳动力不能实现高效转移,农村经济结构不能得到调整优化,农民职业同化严重,培训内容上的供求错位使得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不高,进而不利于新农村的建设。

2.3农民教育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农民教育培训时间的规划直接影响着农民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只有切实保障农民的日常生活工作不被影响,并结合农业生产规律来安排培训时间,才能保证农民参与教育培训的有效性,进而满足农民的潜在教育需求。

3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教育培训的对策建议

3.1强化政府行为,进一步加强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

新农村建设需要提高新型农民的素质及能力,通过改善农民参与教育培训的环境,以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当前农村建设的重点,进而充分发挥政府组织职能。因此,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都要求政府必须进一步强化其职能,严格规范行为,在提供支持扶助的前提下加强管理领导。

3.2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大农民教育培训的资金投入。

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保障,政府必须要加大农民教育培训的经费投入,中央和地方政府都责无旁贷,必须大力支持农业开发及建设,并加强科学技术推广力度,实现农民教育培训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3.3加强资源整合,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建立健全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有效缩减培训成本。因此,应加强教育培训网络的建设,通过利用网络平台来实现资源共享。此外,培训机构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能力直接影响着农民教育培训的质量,必须要加强培训机构师资队伍建设,引入远程教育等教育模式,优化农村教育培训的条件,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加强信息交流,从而进一步提升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服务质量。

3.4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民教育培训专兼职师资队伍。

农民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对提升农民教育培训质量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教师的教育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与到实践培训中去,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同时,要完善教师奖励及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到农村教育培训中来,设立兼职教师制度,从而进一步推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朱磊,李严曼,孙守如,等.园艺学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08):33~34.

[2]王未驰.我国园艺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业研究,2020,49(01):71~72.

第2篇:农村教育培训范文

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当前,显得尤为重要。农村实用人才,指能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有一定知识或技能,得到当地群众认可,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当地农业作出积极贡献的劳动者。他们对农民的带动作用最具体、直接,是离农民最近的致富能人,对农村经济发展作用显著,同时是推动农业向专业、现代、社会化转变的生力军。所以,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关键,科技是支撑,特别需要懂技术、有文化等高素质农村实用人才。但是,当前各地农村实用人才存在地区间分布不均衡、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和文化素质偏低等问题。

所以,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具有重要意义。《人才振兴:构建满足乡村振兴需要的人才体系》一书指出,在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是关键性的因素,人才支撑极为重要。该书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引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提供给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以具体化的指导,成为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性参考读物。此书共划分为十个章节。第一章节主要讲述的是准确把握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振兴,包含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准确把握乡村振兴对乡村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创造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等内容。第二章节主要讲述的是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注重“三农”干部培养配备,包含新时代对“三农”工作队伍的新要求、制订并实施培训计划,全面提升“三农”干部队伍能力和水平、拓宽“三农”干部来源渠道。第三章节主要讲述的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包含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创新培训形式、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第四章节主要讲述的是加强乡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如加大“三农”领域实用专业人才培育力度,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加强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加强涉农院校和学科专业建设,大力培育农业科技科普人才等。第五章节主要讲述的是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包含构建乡村振兴科技人才体系、创新科技人才服务形式,完善政策体系、构建乡村振兴科技创新体系。第六章节主要讲述的是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包含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发挥乡土文化人才作用,推进乡土文化建设。第七章节主要讲述的是建立健全各类人才投身乡村的激励机制,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扶持政策,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第八章节主要讲述的是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包含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基本原则、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实施路径、重点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建设、着力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第九章节主要讲述的是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包含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的类型,以及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和使用机制。最后一个章节主要是人才振兴经典案例解读,包含招来“归乡雁”育出“田秀才”、乡村人才振兴的山东实践、浙江发展的最大优势在人才、乡村人才振兴的浙江经验等。

通过通读《人才振兴:构建满足乡村振兴需要的人才体系》一书,笔者将主要从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研究的角度出发,提出有效途径。其一,要增强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市、县两级财政在基础教育方面加大投入,优先安排农村教师工资经费。多层次、渠道及多元化等方式,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筹集资金;上级政府支持县级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在安排资金投入、农业发展项目时,有关部门划出一定比例经费,实现资源开发。其二,区别对待,着眼于农村劳动者。针对于农村实用人才而言,学生是其中的关键性群体。职业技术院校和各职业中学,应当按照市场需求开设专业,积极立足实际,培养复合型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加强农村专业协会、乡镇农技推广站等能力,抓好农村成人技术学校教育,提供农民群众需要的农技服务,增强他们的辐射带动和指导能力。其三,实现多元农村实用人才引进和培训。农业科技带头人引路示范,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乡;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发展。

作者:刘艳婷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

第3篇:农村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是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是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推手,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保障。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中指出:“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整合各渠道培训资金资源,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办法,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提高农民工技能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1]为了贯彻落实党的会议精神,2017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战略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2]。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天津市涉农区县有关管理部门、培训机构、农村企业以及农村劳动力进行了深入调查,在对其进行系统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探寻影响天津市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实效性的因素,为进一步研究提升天津市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实效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和数据支撑。

1有关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的定义

1.1农村劳动力的含义

农村劳动力是指乡村人口中,男性年龄在16~60周岁,女性年龄在16~55周岁,经常参加家庭生产以及集体经济组织活动的劳动力。农村劳动力主要可以分为以下3种:1)从事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和采集业等;2)从事第二产业,包括农村工业、采矿业等产业;3)从事第三产业,包括各种餐饮经营服务业、个体经营等。同时,由集体经费补贴或者支付薪酬的农村干部也属于农村劳动力[3]。

1.2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实效性的含义

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实效性是指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的结果和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这一结果给接受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农业产业、用工企业和国家社会带来的实际利益[4]。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实效性的实现从本质上看是教育培训对象需求的满足程度。

2天津市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实效性的影响因素调查

对天津市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实效性现状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总共设计了2种调查问卷和4套调查提纲。

2.1问卷设计与样本选择

2.1.1问卷设计此次调查问卷设计主要是为了了解3种情况:1)天津市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2)天津市农村劳动力接受教育培训的现状,3)天津市农村劳动力对教育培训的需求情况。问卷从设计之初到成稿选择部分农村劳动力进行了两次试验性调查,在调查中根据自身感受和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对问卷进行了修改补充,增减了部分内容,最后确定此次问卷18个问题。本次调查同时也对天津市部分村干部进行了调查,了解天津市各村干部的学历情况以及教育培训的需求情况,并从村干部视角去了解天津市农村劳动力需要怎样的培训。2.1.2样本选择选取天津市西青区大柳滩村、北辰区线河一村和二村、蓟州区毛家峪长寿村、静海区良王庄乡四小屯村、宝坻区黄庄镇小辛码头村以及天津农学院附近农村劳动力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720份问卷,回收702份问卷,问卷回收率97.5%,其中男性共379人、约占54%,女性共323人、约占46%。对村干部的调查共发放96份问卷,回收92份问卷,问卷回收率95.8%。

2.2数据分析

2.2.1调研对象基本情况2.2.1.1年龄结构在回收的702份问卷中,年龄在30岁以下人员共92人,约占13.11%;年龄在30~39岁人员共181人,约占25.78%;年龄在40~49岁人员共212人,约占30.20%;年龄在50~59岁人员217人,约占30.91%。总体来看,天津市农村劳动力年龄趋于老龄化。2.2.1.2学历情况在所调查的农村劳动力中,有693人回答了这个问题,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有541人,约占78.07%;高中或中专学历人员有112人,约占16.16%;大专学历人员有25人,约占3.61%;本科学历人员有15人,约占2.16%;没有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天津市农村劳动力学历水平大部分都是初中以下学历水平,整体学历水平有待提高。在调查的村干部中,村干部学历在初中及以下的人员有17位,约占18.48%;高中或中专有32位,约占34.78%;大专有31位,约占33.70%;本科有11位,约占11.96%;硕士及以上有1位,约占1.09%。总体看来,村干部的学历层次偏低,需要进一步提升。2.2.1.3户籍情况在问及户籍问题时,共有683人回答了这个问题,其中:农业人口有662人,约占96.93%;非农人口有21人,约占3.07%。在农业人口中,有547人是天津市户籍,约占82.83%;有115人是非天津市户籍,约占17.37%。在非农人口中有19人是天津市户籍,约占90.48%;有2人是非天津市户籍,约占9.52%。2.2.1.4从业情况从调研情况来看,共有695人回答了他们的从业情况,其中:从事种植业的有93人,约占13.38%;从事养殖业的有10人,约占1.44%;个体经营有121人,约占17.41%;给农业经营主体打工的有21人,约占3.02%;给非农企业打工的有261人,约占37.55%;兼业的有32人,约占4.61%;从事临时工作或者无业的人员有157人,约占22.59%。可见,农村劳动力从业在各行各业都有涉及,超过2/3的农村劳动力在非农领域打工,已经脱离了农业生产。2.2.1.5技能情况对于技能情况有592人回答了这个问题。所调查的农村劳动力中,有94人拥有职业技能证书,约占15.88%;有498人没有职业技能证书,约占84.12%;在没有职业技能证书的人员中,有将近50%的人员是有技能但是没有技能证书,针对这种情况天津市应该加强培训发证工作力度,通过证书制度来激励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2.2.1.6收入情况根据问卷统计,共有627人回答了收入情况,其中:年收入在24000元以下的人共有212人,约占33.81%;年收入在24000~50000元的有340人,约占54.23%;年收入在50000~80000元的有56人,约占8.93%;年收入在80000~120000元的有15人,约占2.39%;年收入在120000元以上的有4人,约占0.64%。可见,天津市农村劳动力整体收入较低,超过50%的农村劳动力年收入处于24000~50000元,整体收入水平一般。2.2.2调研对象接受教育培训的现状2.2.2.1接受教育培训情况根据问卷统计,有638人回答了这个问题,其中:有88人接受过教育培训,约占13.79%;有550人没有接受过教育培训,约占86.21%。可以看出,天津市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覆盖人群较少,有待对培训进行全方位普及。2.2.2.2没有接受教育培训的原因农村劳动力是否接受教育培训受多种方面的影响。在550位没有参加过教育培训的农村劳动力中,回答这个问题的有430人,他们没有接受教育培训有多种原因,其中因为时间不合适、没有学习欲望、没得到通知而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员频数较大,分别是133、271、207,因为地点、内容不合适而没有参加的人员频数分别是3、23,因为其他原因而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员频数是19,而其他原因大都集中在自身不了解培训政策、没有同伴、年龄超过培训规定、证件不全、认为培训了也没有用,还有一部分人没有接受培训是因为报名后政府没有通知去上课。2.2.2.3接受培训的内容在接受过培训的88人中,有1人接受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有80人接受过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有2人接受过村干部管理培训,有2人接受过成人学历教育,有5人接受过其他方面的培训,其中有1人同时接受过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其他方面的培训,有1人同时接受过村干部管理培训和成人学历教育。同时调查中发现,农村劳动力对一些市场、社会急需的专业培训需求较高,如养老护理师、育婴师等。2.2.2.4培训的满意程度及原因在接受过培训的88人中,有61人回答了这个问题,其中有51人对培训效果满意,约占83.60%;有7人认为培训效果一般,约占11.48%;有3人对培训效果不满意,约占4.92%。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对培训效果还是很满意的,但也有部分人对培训不满意。天津市农村劳动力在接受过培训后,对培训满意有几个原因,分别是培训后提高了自身技能、解决了实际问题、增加了收入、找到合适的工作、其他等。在一些对培训不满意人员的调查中,他们不满意的原因集中表现在培训方式不合适、培训结束后没给证书、培训后也找不到工作等,这也说明整个培训工作仍需要不断完善。2.2.2.5接受培训的意愿及动力调查中,共有594人回答了关于培训意愿的问题,其中有180人愿意参加培训,约占30.30%;24人对培训兴趣不强烈,约占4.04%;有390人不愿意参加培训,约占65.66%。大部分人员不愿意参加培训的主要原因有年龄较大没有培训动力、没有时间、没有想学习的内容、没有培训意识等。农村劳动力接受培训的动力来源有几个方面,其中提高职业技能(144人)、增加就业机会(112人)、提高收入(172人)是主要的动力来源,其他的动力来源分别是升职转岗、干好本职工作和其他动力。2.2.3调查对象对培训的需求情况2.2.3.1培训内容在调查中,农村劳动力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共有566人回答了这个问题,其中:18人需要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43人需要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8人需要农业经营管理培训,0人需要成人学历教育培训,66人需要其他类型培训,329人不需要培训。对于村干部们自身需要怎样的培训这个问题,据统计,70人需要党的方针政策培训,68人需要法律知识培训,53人需要新型农业技术培训,38人需要农村发展市场规律培训,37人需要经营管理培训,2人需要其他类型培训。2.2.3.2培训时间在培训时间的选择问题上,调查中有185人回答了这个问题,其中:52人认为培训时间应该是农闲季节,19人认为培训时间应该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及时安排,2人认为培训应该选在生产经营的关键时期,94人认为公休时间培训较好,17人认为应夜间培训,38人对培训时间无所谓。2.2.3.3培训地点在培训地点的选择上,调查中共189人回答了这个问题,其中:2人愿意在市里培训,6人愿意在区里培训,22人愿意在乡镇培训,141人愿意在本村或本企业培训,23人无所谓在哪里培训。说明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办学点的建设重点应在村里和企业里。2.2.3.4培训方式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调查中180人回答了这个问题,其中:108人认为课堂面授比较好,25人认为现场会方式培训较好,6人认为电视、广播、网络媒体课程方式培训较好,50人认为多方式结合培训方式较好。大多数农村劳动力认为课堂面授的培训方式较好,他们认为课堂面授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知识。

3结论

1)天津市农村劳动力普遍存在学历水平低、技能水平差、收入少、培训意愿弱、接受培训人员数量较少的“五低”现象。2)在接受过教育培训的农村劳动力中,对培训的满意度较高,说明天津市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效果较好。但是,在访谈调研中也了解到有些培训工作只注重任务指标的完成,而忽视了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在群众中造成了较坏的影响。3)天津市农村劳动力的对培训内容的需求方面,群众和村干部各有侧重,应分别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4)天津市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意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文化基础、教育培训的时间地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等。5)村干部视角下农村劳动力需要的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自身对培训的需求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EB/OL].(2017-02-06)[2018-01-24].

[2]新华社.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3-12-24)[2018-01-24].

[3]郭晓羽,张英,吴秋林,等.湖北农民工就业培训的实效性分析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5(9):97-99.

第4篇:农村教育培训范文

本文描述了河北省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背景,分别对农村妇女教育培训需求和培训内容进行了分析,针对当前河北省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形式和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提出了河北省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对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大批农村男性劳动力进城务工,妇女在村中留守。这些留守的农村妇女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要照顾家庭、承担农业生产劳作、处理乡村邻里关系、参与“两委”班子民主选举和村中重大事项的决策等,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然而,当前农村妇女整体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阻碍了其在农业生产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发挥。因此,加强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研究,探索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的现实路径,对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河北省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背景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大批农村男性劳动力进城务工,留下的农村妇女已成为当前农村劳动力的主体,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也成为河北省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对农村妇女进行针对性地教育培训,提升其整体素质,提高其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经营管理能力,使其成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女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现实选择。早在2004年,农业部、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等七部委就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促进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意见》,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与支持。2010年,全国妇联、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村妇女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的意见》,为农村妇女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指导意见。近几年来,河北省各级政府及社会组织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增强其创业就业能力,发挥其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工作,有力提高了农村妇女自身素质、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及其社会地位。同时,对填补职业教育理论中有关农村妇女培训方面的空白做出了积极探索,为丰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理论做出了有益尝试。

二、河北省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需求和内容

(一)河北省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需求

20世纪90年代,受传统观念影响,农村妇女对男性依赖性很大,她们的文化水平往往低于男性,也很少直接参与生产决策,几乎未参加过教育培训,在种植业中仅扮演无技能的劳动者,学习技术的积极性不高[1]。近年来,农村妇女文化程度有所提高,受教育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其整体素质偏低,调查对象中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比为65.1%。从河北省农村妇女的数量上来看,已经达到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7%[2],这一大批的农村妇女已经普遍认识到,只有通过学习,用知识和技能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早日脱贫致富,数据显示,87.2%的农村妇女希望接受农业技术和致富信息的培训,她们普遍怀有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热情。

(二)河北省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内容

对农村妇女培训内容进行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其群体特征,在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和模式选择上要与农村妇女自身的需求紧密结合,分类别、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培训内容进行科学设计。

1.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农业科技培训是最受农村妇女欢迎的培训内容,需求占比达46.8%。农业科技培训的内容涉及现代农业知识、种植养殖技术、土壤肥料知识、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等基本农业生产的实用技能。通过农村妇女培训基地、妇女学校、科技下乡等形式组织农村妇女学习。目的是通过培训,丰富农村妇女的农业生产经验,掌握具备能够直接从事作物种植、园艺、鲜活食品以及创汇农业、经济作物等附加值较高的农业生产的能力。河北省农业科技培训主要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葡萄种植、肉食鸡牛兔饲养、果树修剪、病虫害防治等。

2.增收致富能力培训此类培训主要针对农村妇女中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能从事产业的“女能手、女经纪人、龙头企业带头人”等女能人发展能力的培训。主要培训内容涉及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储藏运输营销、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等。通过此类培训,帮助农村妇女提高农业产业化能力、企业管理能力、营销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意识。

3.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能力的培训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自2004年启动以来,以“政府推动、单位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原则,调动广大农民和培训机构积极性,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引导性培训、创业培训和农业科技培训”。此类培训重视市场需求,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前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为主,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3]。加强对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能力的培训,具体内容是要帮助她们掌握职业技能和经营管理、法律法规、市场营销等知识,联合政府职能部门与用人单位,开展订单、定向、定点培训,根据用人单位用工需要对农村妇女进行专业培训,促进她们创业就业,提高收入水平。

4.文化素质、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文化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村妇女学习和应用农业科技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农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因此,农村妇女教育培训要重视加强农村妇女的精神文明、形势政策、时事热点、家庭美德、子女教育、健康生活、卫生保健等知识的宣教,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农村妇女能否参与培育行为的基础。通过对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国家基本法律法规的培训,不断增强广大农村妇女的法律意识。

三、河北省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形式与效果

河北省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推动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的号召,尤其是各级妇联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村妇女培训工作。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底,河北省创建的2万多所“乡村女校”运行正常,全省共培训妇女120万多人(次),180多个妇女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基本覆盖全省各县,创建和扶持了698个妇字头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2350个妇女创业就业培训实训基地,帮助和带领约38.5万妇女就业,8.6万妇女创业。目前,河北省农村妇女教育培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政府主导的实用技术培训

当前,河北省参与农村妇女培训的组织主要涉及农业、教育、科技、扶贫、妇联等部门,其中河北省各级妇联组织承担着联合协调其他部门推动针对农村妇女培训的工作任务。以河北省三河市为例,三河市妇联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作用,联合市农业局,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深化实施农村妇女教育培训提升工程,充分发挥乡村女校和农村妇女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的作用,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扩大培训的覆盖面和受益面。三河市通过组织宣传培训活动、发放技术资料、深入村镇培训农村妇女等形式培养了大批有一定技术专长的致富带头人。然而,与一些典型发达省市相比,河北省农村妇女教育培训,无论是在政策措施,还是在培训经费保障上,仍存在很大差距,建立市场化、开放运行的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化新型农村妇女教育培训体系仍有待完善,在政府部门、培训机构和农村妇女之间形成市场调节、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二)依托院校开展继续教育培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河北省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依托省内高等农业院校和职业院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2001年初,河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开始尝试专门针对农村妇女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全省设立女能手、女状元大专班36个,开办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和企业管理三个专业,培训女学员2076人,同时在全省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97个,共培训学员7620多人(女性约占三分之一),并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的新型农村妇女人才[4]。女能手、女状元大专班紧密结合农村农业生产,尽量满足农村妇女渴望培训的需求,坚持学以致用原则,探索出一条集中面授与自学相结合、成人专业证书教育与针对性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增强了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实效性,收到了良好效果。由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妇联牵头,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与正定、元氏、新乐、藁城、晋州等地的职教中心联合举办的农村妇女中专班也是院校针对农村妇女开展教育培训的典型。农村妇女中专班是河北省职业教育“送教下乡”活动的新举措,农村妇女学员在家门口接受中专课程教育,旨在帮助农村妇女接受系统化的职业教育。该班设置了现代农艺技术、动物养殖技术等专业。参加培训的学员学费全部由财政支付,学员完成教学计划课程并达到规定学分,就可以获得国家承认的中专毕业学历证书,并享受有关待遇。河北省针对农村妇女开展的此类教育培训是基础文化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有效补充,为培养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女农民打下基础。

(三)以项目带动农村妇女教育培训

项目培训指各级政府部门为达到特定的目的,通过提供资金支持,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对要求就业或在职劳动者进行培训[5]。以项目带动农村妇女教育培训是要把教育培训的内容、方法、意识纳入项目运作的全过程。河北省农村妇女培训各类项目要在所有项目的设计、实施、评估的全过程中,坚持把对农村妇女的扶贫和扶智相结合、培训与创业相结合,以提高农村妇女适应市场经济的农业技术专业水平和提高妇女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管理能力为重点。例如,河北省实施的“女性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和“巾帼创业小老板培养工程”,培训妇女120多万人,帮助近40万妇女就业、3万多名妇女创业,这些项目就是通过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大力创建和发挥各类创业实践基地、创业孵化园区的作用,引导农村妇女结合县域经济和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实际,开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和手工制作等创业活动。河北省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根据不同内容和要求,把农业、教育、科技、扶贫开发等政府相关部门纳入到项目领导小组,发挥了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有力促进了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的转化,推动了脱贫致富新产业的发展,培育了大批新型女农民。当然,目前现有的专项针对农村妇女教育培训项目资源总量还不足,档次还不高,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项目管理服务体系仍待健全。

四、河北省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对策分析

(一)构建资源整合的农村妇女教育培训体系

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通力合作。建立面向市场、开放运行、政府主导、多元办学的资源整合的社会化培训体系,就要对资源配置进行整合优化,充分发挥培训资源的功能与作用。通过对教育培训内容、培训经费、培训主体、培训模式的整合和科学规划,加强制度、政策层面的引导和扶持,分门别类、有条不紊地按照总体设计,分层次、分类别系统进行,强化交流协作,强调责任意识,避免人力、财力的浪费,增强持久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各级政府要在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中起主导作用,同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要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允许多种机制并存,培训经费共同分担,增加培训的供给。要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院校、技术推广机构、实习实训基地、龙头企业及民间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与学校联动、与企业联动、与服务实体联动、与基地联动的多种培训模式,保证培训多元化有效供给。充分发挥社会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市场嗅觉灵敏的优势,调动其积极性、扩大其参与范围,逐步在政府部门、培训机构和农村妇女之间建立并形成公益导向、财政支持、市场调节的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制度。

(二)农村妇女教育培训要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培训过程中,要了解农村妇女的真实需求、找准农村妇女学习的有效方式。要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满足农村妇女“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的教育培训需求”。各地在开展农村妇女培训时应当注重职业技能培训与人文素养、家庭美德、健康生活观念教育相结合,既提高农村妇女专业技能水平,又有利于农村妇女转变自身保守观念,提高其对新事物、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程度。同时也要注重培训模式的选择,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现代远程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观摩典型示范相结合等,利用多样化、多形式的教学模式,带动学员参与培训,提高培训的有效性。此外,培训机构和组织单位应当合理安排培训时间,避开农忙季节、当地重大民俗节日以及风雨严寒天气,为广大农村妇女参加培训提供一个良好环境,提高培训的参加率,增强实效性。

(三)完善教育培训质量评价管理体系

教育培训质量的监督、反馈和评价,是确保农村妇女教育培训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培训实效性、保证培训效果的重要工作。培训提供者应建设质量信息反馈平台,完善培训监督检查机制,通过定期工作汇报、入户调查、结业考核、网络回访等多种形式,监督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和实施质量。将农村妇女的反馈、评价以及对培训新需求传递给供给者,以此来检验培训质量、评价培训实施效果,为下一次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逐步建立受训学员追踪与服务机制,搞好就业创业的帮扶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村妇女解决发展和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实现一条龙服务,以期达到培训效果的最大化。另外,政府还应当加强对教育培训的过程评价和绩效评价。要加强对培训方案的制定、培训学员组合、技术规范确定、技术迁移应用等关键环节的控制,保证教育培训科学有序进行。绩效评价可以用农民参加培训以后所取得的经济增量或增加的就业比例进行评价,不仅仅要评价教学的直接效果,还要评价教育培训的潜效应,以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标准,进行有效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李小云.妇女与农村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

[2]刘保平.建立政府主导的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纠纷解决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EB/OL].

[3]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09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冀人社〔2009〕91号)[EB/OL].

[4]韩志华,李延春,杨海芬.河北省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3,(4).

第5篇:农村教育培训范文

西方学者泰勒认为远程教育已经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函授模式,以印刷教材为主;第二阶段是多媒体模式,采用印刷材料、录音、录像;第三阶段是电子远程模式,采用音频会议、视频会议、声波通信、广播电视等技术学习;第四阶段是更为灵活的学习模式,采用多媒体、因特网等技术为教育媒介;第五阶段是建立网上自动应答系统。当前的远程教育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等特点,尤其是在农村社区教育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远程教育也应当成为现代农村社区教育的重要手段。

(一)应用社区,促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应用于农村社区教育,一方面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均衡化发展,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另一方面能够综合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贯彻教育部制定的教育方针,实施农村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对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农村学校教育,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学校教育与农村社区脱节的现象,应试教育的思维仍普遍存在,针对这种情况,应当转变落后的应试教育观念,采取开放式的远程教育模式,真正为农村社区教育提供服务。

(二)灵活多样,普及性强。现代远程教育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可以为不同基础、不同经历的受教育者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尤其能够适合农村社区的教育。远程教育的对象可以扩展到农村社区的各类人群,在远程教育中,受教育者对个人的学习进度负责,学习的评价着眼于学习的进展而不仅仅是其考试成绩的优劣。人们为了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实现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为广大农村社区居民的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了条件。

(三)资源丰富,新颖廉价。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在我国教育资源短缺并分布不均的条件下办好大教育的战略措施。虚拟名校,让各行各业的人们感受到专家教授的风范。在高考场上失去了高分,并不等于失去了进名校的机会,通过远程教育,名校对一切人敞开了大门。同时,远程教育利用网络给学习者提供了最丰富的信息,使学习由被动记录外界信息的过程变成学习者主动选择信息的过程。从物质上讲,学校不必为学生安排教室,更不必为学生解决食宿等问题,学生用于交通的时间和费用也可大大减少,教学活动摆脱地域限制,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总之,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社区教育中以其巨大的优势,将会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依托乡镇成校,搭建农村社区远程教育“五点”新平台

由于我国农村社区人口基数很大,且分布相对分散,所以另起炉灶再去建设一个发展农村社区教育的其它系统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应当依据不同的农村社区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经济状况等特点,利用远程教育的优势,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化战略,把乡镇成校建设为农村社区现代化教育的新型平台,成为现代远程教育的站点。

(一)信息,传递资讯。把成校的远程教育站点建设成为“信息点”,传递现代农业新资讯。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资源优势,通过信息反馈、问卷调查等形式,及时掌握基层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引导社区群众随时上网点播,掌握致富信息技术提高科学致富的能力,拓宽发家致富的思路。例如笔者所在的乡镇,有种植蔬菜和花木的传统,近年来通过大棚种植和改良品种,农民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有些种植户还是种植传统品种,收益不高,还存在着销路不畅的问题,制约了农民增收致富的进程。成人学校远程教育点,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系统把农业实用技术直接传授给广大种植户,使广大种植户及时掌握科学种植技术,还可以施行网上销售,提高收益水平。

(二)宣传政策,凝心聚力。宣传好党的富民政策,把远程教育站点建成“政策宣传点”。创建培训新模式,把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与“党员电教育日”“党员学习日”等活动结合起来。对于外出人员比较多的村,利用外出务工党员返乡机会,以组织收看学习、交流座谈等形式,加强对外出务工党员的教育,切实增强广大流动党员的党性。社区建立远程教育站点应当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并建立考勤制度,通过农村远程教育系统,及时宣传党和国家针对农村的最新路线、方针,便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及时了解掌握,进一步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

(三)传授科技,发展经济。把远程教育站点建成“科技传授点”,培育农村社区新人才。首先要培养有前瞻意识的乡村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他们是农村工作的决策人、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人物,起着培养一个带动一片的作用。其次应该对中青年农民进行新农业技术的推广,使他们在继承传统农业技术的前提下,强化先进技术,淡化传统经验,接受现代生物技术、环境科学技术,利用先进的生产手段、新型的材料技术、先进的生产方法,从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远程教育树立起中青年农民在农村创业的意识。并探索“远程教育+专家辅导+基地实践”教学模式,帮助群众解决农业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着力培养有技术、懂市场、善管理的新型农民。

(四)弘扬文化,树立新风。把远程教育站点建成“文化活动点”,塑造乡村新风貌。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与文化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使广大社区成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实现远程教育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解决社区居民看书看戏难的问题,既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又拓宽了农民群众的视野,让农村社区处处展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