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企业市场经济范文

企业市场经济全文(5篇)

企业市场经济

第1篇:企业市场经济范文

1.科学安排时间原则:企业为了防止出现筹资过早导致资金闲置和筹资过晚而错失机会的情况,会采用一些预算方法来进行对资金需求时间的评测以减小资金筹集和需求量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尽量避免资金的浪费。

2.低成本原则:企业为了寻求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和空间,会根据其具体发展情况综合考察每种筹资渠道所面临的风险和难易度,选取最优方案以减少资金不必要的浪费从而可以进行低成本经营。

3.低风险原则:在筹资过程中综合选取多种筹资渠道,把长期资本、流动资本、现有资本等有机结合在一起,以求可以规避筹资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减少企业的损失。

二、企业筹资的状况

 近年来虽然经济迅速发展,但企业筹资状况并不乐观,贷款问题仍是一大难题,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受制不小面临重重困境。现阶段企业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筹集资金:

(一)内部集资

内部集资是指企业为了满足其生产和经营活动的需要,向职工筹集资金的行为。但因其规模和数量比较受限制,所以只能作为企业筹资中一种辅助性的筹资渠道。

(二)外部筹资

外部筹资,其实就是企业筹措的外部资金。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企业发行新股,另一种是发行企业债券,但发行新股的成本较高。对于老股东来说发行新股可能会稀释收益并导致股价下跌;而发行债券通常需要抵押和担保,而且有一些限制性条款,企业普遍难以承受。

三、企业筹资渠道

 企业筹资渠道是指企业筹集资金来源的方向与通道,体现了企业资金的源泉和流量,其取得途径不外乎两种:一种企业的资本金,即现有的资金;另一种是企业的负债,即借入的资金。筹资渠道从筹资的来源来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企业的内部渠道和外部渠道。

(一)企业内部筹资渠道

企业从内部获取资金的方式被称为企业内部筹资渠道。在一些情况下,企业都愿意并尽可能选择的这一渠道,因为它不仅保密度高,而且企业不用特地去筹措资金,不必向外支付借款成本,可直接由内部转移而来,所以风险很小,可以为企业节省下了一笔可观的筹资费用。它有以下三种主要形式:

1.企业自有资金:自有资金是指企业可以自由使用分配并不需要偿还的为了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所经常持有的那部分资金。它与借入资金是相对称的。

2.企业应付税利和利息:企业应该交付的但实际尚未交付的税后利息,实质上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

3.企业未运作的专项基金:企业除通过生产和经营活动获取的资金以外的,从特定方式得到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专项基金大多由企业内部形成。一部分是靠提取成本获得,如职工福利基金;另一部分则由企业留利形成,例如福利基金。

(二)企业外部筹资渠道

外部筹资渠道是指筹集的来源于企业外部的资金。企业外部筹资快捷、灵活、筹集的资金量大的,所以,一般情况下是企业筹措资金的主要渠道。但外部筹资渠道保密度低,成本高,风险性较大,因此企业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高度注意,谨慎操作。

1.资本循环:企业通过生产和经营活动使资本循环来积累内部资本,让资本发挥最大作用,这是企业最基本的筹资渠道。资本循环不仅可以开展好商品经营,从市场获取资金用于企业的发展壮大,还可以在经营的过程中获取利润,弥补流动资金的缺陷。

2.国家财政:企业资本可以由国家拨予的款项而形成,还可以有一些由国家制定的特殊政策形成。如,税款的减免,税款的退回等。虽然这些国家投入的资金,其产权也归国家所有,但资金量大且风险小,所以是企业筹资的不错选择。然而现阶段仍有不少企业无法获得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资本由国家财政拨款而形成的大多都是些国有企业。不过对于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企业,还是可以申请国家财政投资的。

3.银行信贷资金:在中国,银行信贷资金一直是企业流动资金的主要来源。不仅如此,股票,债券市场都非常发达的美国,银行信贷也是非常受欢迎的。我国的银行有专业银行和商业银行,通过银行授信渠道取得各类资金,如流动资金贷款、个人按揭贷款等。银行信贷不仅资金充足,而且方式灵活,以后将是企业筹资的主渠道之一。但是信贷资金的运用得当与否,也是需要企业关注的内容。

4.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非存款性金融机构有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小额信贷公司等。它是以发行股票、债券和提供保险等形式筹措资金,并将其用于长期性投资方面。非存款性金融机构放贷灵活、办理手续方便快捷,适合资金快速筹集要求的企业选择。

5.股权筹资:股权筹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筹资渠道。它以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筹资,是股票作为持有人对企业拥有相应权利的一种股权凭证。发行股票虽然可以筹集资金,分散经营风险,但股票也不是被误认为的“不要还本付息的长期资金”。发行股票一方面是向社会交出些许企业的资产所有权,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公众可以有对企业经营的公开监督的权利。如果企业经营不善,社会公众虽然没有足够的投票否决权,但也可以把持有的股票抛出,使企业的股价快速下跌。

6.债券筹资:随着我国市场结构日趋完善,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债券筹资作为企业主要渠道之一,应该受到企业的重视。企业债券按偿还期限可分为短期l年以内的与长期l年以上的这两种,偿还方式可以分期偿还,也可以到期一次性偿付。企业需要从经营情况出发,慎重作出决策。

7.基础设施项目的BOT方式筹资:政府给予企业某种带有一定期限的专营权利,允许其筹资建设经营指定的基础设施,此外,企业还可以向用户收取相关费用或出售相关产品来收回成本赚取利润;当国家限定的期限届满时,则须把基础设施无偿移交还给政府。BOT的节省投资、便于管理、业主体验和最大化的完善系统节约能源,避免能源浪费的社会效益等优势使它成为一种有效的企业筹资渠道。

8.民间资金和外资: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进行了市场经济改革,我国不仅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同时也集聚了大量的民间资本,如民营企业的流动资产等。不仅如此,其他国家地区包括港澳台地区以从事经济社会活动为主要目的来中国大陆的,在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并遵循市场规则条件下,也可以在本着互利互惠的基本原则下进行独资、合资和参股等市场活动。

四、结论

第2篇:企业市场经济范文

关键词:市场经济;经济体制;竞争;发展形势;具体模式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创新经济管理模式的意义

1.能够促进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环境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正是处于深度调整时期,经济处于转型过程中,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想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必须要进行经济管理模式的调整,并合理对各项资源进行配置,遵循市场规律,全面把握机遇,如此才能够推动自身收益的全面增加,增强改革效率,与市场发展相符合。另外,市场经济环境是处于不断变动中的,企业如果一味地采用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势必会导致自身发展落后,无法满足新形势的发展需求,所以企业合理对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十分必要,如此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

2.能够更好地对资源进行整合与配置

企业合理对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能够对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且能够与时代同步发展,这就能够促进企业运行效率的全面提升。同时,创新经济管理模式,还能够对企业的各项管理流程以及管理方法等进行优化,这就使得企业运行的成本得到有效降低,更好地对运行风险进行管控,从而促进资源与目标全面整合,推动企业更为良好地发展。另外,科学化的经济管理模式可以对内部结构进行有效调整,并根据具体的工作目标合理配置各方资源,这就能够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企业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

二、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面临的问题

1.缺乏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制度

当前虽然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了经济模式创新的意义,并积极构建了科学化的经济管理体系,然而多数企业管理者在进行管理制度制定的时候,并没有全面分析自身的发展需求,仅仅是对现有的模式进行照搬,制度缺乏新颖性和操作性,这就无法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有利作用。还有很多企业领导过于注重生产,不注重经营管理,无法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业务情况进行管理制度的制定,也使得企业的内部管理较为混乱,无法为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提供重要条件。这里我们将石油企业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我国很多石油企业在实际发展中都将重心放在了石油的开采以及生产方面,而并不注重石油的销售,所以其也没有根据企业内部运行情况构建系统化的管理制度,现有的经济管理制度具往往是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2.组织模式缺乏灵活性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很多企业都没有合理对自身的组织模式进行划分,部分企业存在内部管理结构复杂的现象,无法全面落实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这不仅不利于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开展,而且还会导致企业的竞争力降低,从而无法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还有很多企业的内部组织模式较为固化,各个部门的统筹工作缺乏弹性,财务、销售、经营、人力等各个环节的责任划分不清晰,没有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这就无法对企业的内部运作进行控制,也不利于企业更好地完成目标。

3.人力资源管理不够科学

在企业发展中人是最为主要的部分,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因此做好人的管理尤为重要。然而,当前我国很多企业领导在实际工作中都不注重人的管理,所运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并不科学,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首先,多数企业比较注重自身的发展,对于经济效益过度关注,而不注重员工发展,无法为员工有效开展培训,对员工的投入较少,无法满足员工的发展需求,如此容易导致员工流失;其次,很多企业不注重内部文化的建设,无法对员工进行有效激励和引导。且没有构建科学化的激励制度,无法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导致员工工作效率低下,无法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创新经济管理模式的具体对策

1.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对于企业内部控制而言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充分分析各个方面的内容,制定一套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对自身的整个经济活动进行立体化、全方位监督。第一,企业领导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了解和分析国家新出台的政策,并对优秀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借鉴,制定与国家规定相符合的,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管理制度。第二,合理开展精细化管理,对企业运行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等都进行科学化管理,实现管理内容的清晰、管理过程的规范。第三,构建科学化的监管机制,对各个部门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跟踪,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只有如此,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才能够更加科学。

2.完善组织结构、灵活组织模式

对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进行完善对于企业而言具有十分大的意义,当前我国很多企业所采用的仍然是计划经济组织结构模式,这种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将会逐步被淘汰,因此企业必须要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积极对自身的组织结构模式进行调整和创新。企业领导要对市场动态进行分析,掌握更加全面的信息,并研究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走向等,结合这些因素对自身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以便促进自身的结构与市场需求更加符合。同时,还要确保组织模式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能够及时根据市场情况以及企业业务情况等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确保组织结构模式具有较高的弹性。

3.做好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做好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企业更好地发展,所以企业必须不断促进自身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第一,在招聘人才时,尽量招聘综合素质较高、技能较强的人员,以便能够为企业贡献更多的力量,引领企业更好地发展。第二,注重对内部员工的培训,定期为员工培训一些新知识或者新技能,帮助老员工丰富经验,带动新员工更好地融入企业发展中,共同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第三,及时与优秀企业进行沟通与互动,通过互动、交流等学习其人才管理的经验,提升人才管理的有效性,为经济管理模式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第四,构建科学化的激励措施,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并做好奖惩,促进员工更积极地开展工作,不断提升工作热情。还要定期与员工进行沟通,共同分析内部管理模式的利弊,听取员工的意见或者建议,及时对制度进行改进。

4.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建立

在当前不断激烈的竞争中,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必须要注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提升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如此才能够促进经济管理模式创新,因此企业领导要制定科学化的内部控制体系。在制定内部控制体系的时候要做好全面分析,确保所制定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涉及企业运行的各个方面,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财务内部控制是重要方面,企业应当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对自身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进行健全和完善。另外,还要制定相应的监督程序,如此才能够为内部控制体系的良好实施做好支撑,才能够为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提供应有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管理模式的作用。

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阻碍,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激烈化,所以企业必须要对自身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只有如此才能够适应时代需求,推动自身更加长远地发展。一方面要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对内部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另一方面还要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另外还要建立科学化的内部控制体系,如此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管理模式与自身以及市场的发展相符,而且可以保障企业的高效运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梁,徐少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9(08)

[2]杨伟杰.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

第3篇:企业市场经济范文

关键词:市场经济;企业;统计;影响;策略

一、市场经济发展对于企业统计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对企业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还有具有一定的预见性。此时,运用现代化的系统管理手段,能够大大提升企业在制定决策时的科学性。运用现代化的研究手段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企业统计改革相比较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问题。这种问题主要出现在企业统计指标的制定上。其选取的统计范围较小,信息来源的渠道较少。市场经济给企业发展带来了较多自由,企业缺少了计划经济的控制,必然要在企业统计上有所表现。

1、企业统计工作职能的转变

当我国企业处于计划经济时期时,其统计工作主要关注的是检查和监督,观察企业的国家计划指标任务的完成状况。企业统计的日常工作,就是自下而上地完成规定的报表。这种方式就很容易导致统计工作受报表的限制,无法发挥能动作用。在计划经济发展的时期,企业的统计指标就不能全面地显示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统计指标更不能满足实际要求。因此,企业统计变革势在必行,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企业统计的职能转变为直接性的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从现在有效的企业统计指标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统计企业各项工作的劳动成果;②分析企业现有的劳动条件情况;③对一段时期内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状况进行统计。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反映的是企业的内部情况,如内部增量、存量,以及流量状况。但是对于市场的实际情况的关注却较少,这是导致企业统计指导性、预见性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现有的企业统计改革当中,我们要增加有关市场统计指标的内容,增加市场在企业统计中所占的比例。转变以往以生产为统计核心的观念,将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市场竞争等放在同等地位,都加入到统计指标体系当中。将企业的统计职能由以往的监督,转变为全方位的、综合性的管理。

2、企业统计范围的扩展

在我国以往的企业设置当中,企业统计的主要工作一直都是以企业内部,以及工作之后的统计为主。统计的对象,主要固定在企业工作的劳动成果、企业获取的经济效益分析上。而且主要是对企业发展中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总结,了解企业内部情况,却缺乏对于市场部分的考察,对市场的变化反应迟缓,就无法对企业进行合理定位。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要从整个市场的角度着手,转变传统的企业统计理念,增加企业统计管理的范围,增加对于同市场竞争的横向对比。除此之外,还要着重关注市场经济的文化、思想“软环境”,这是全方位掌握市场发展动向的重要内容。企业统计关注市场文化思想的变化,能够为企业提供即时的市场条件发展动向。企业统计在不断扩大空间范围的同时,不仅仅要关注企业事物的事后总结,还要多关注事物开展之前的计划、事中行为等。增加企业统计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最终建立有效的预警和监测系统。

3、企业统计的资料来源与统计方式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在执行统计工作,资料搜集的主要途径是分层级的报告,简而言之就是“自上而下布置、自下而上报告”的单一层级报告模式。这种层级报告的模式,因为都是以报表中的内容为准,因此导致统计的范围受到限制,无法满足企业实际发展的要求。在实际的发展中,探究了一些扩大信息渠道的方式,如:①尽可能扩展企业调查式资料的来源;②尽可能开发间接统计信息的来源;③可以向民间的一些优秀统计单位求助,寻求最新、最全面的信息。在企业统计工作当中,所搜集的统计信息的准确性、综合性有很大影响价值。科学的、真实的、量大的信息是保障企业统计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要转变以往一套表制度的观念,转变企业下层机构被动接受信息搜集任务的状况。从信息搜集的角度出发,激发企业统计职能的科学性、预见性价值。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的变革具体策略

1、企业统计要从以往的计划检查,转向于能动性的经营管理

现在提倡的经营管理统计手段,其实就是企业调动统计职能,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活动当中,对企业发展的劳动成果、经济效益进行量化处理,反应企业现在的发展情况,完善企业现有的经营管理状况。从实际的工作性质来说,企业经营管理所运用到的指标,与企业统计报表质变有较大的区别。其中企业统计报表指标,主要是企业上级部门报表体系在企业各项职能当中的延伸。其中存在的问题就是,重视企业内部发展,忽视企业在市场整体环境中的发展,重视对于企业事务的事后总结,忽视对于企业发展过程的分析和归纳。重视企业经济效益的量化统计,忽视企业经营活动各个环节中的变化。这就要求企业统计人员,从企业发展的方向、计划着手,创建出一套适用于现阶段的统计指标体系,充分考虑市场信息、企业效益数据,对企业各项技术活动的观察,并配合有效的企业经营预警体系。与此同时,还要及时向企业的决策者汇报情况,让他们掌握实时的企业生产要素配置状况。对企业现有的物资存储数量、市场销售额进行量化处理,制定样的数量界限,尽可能降低企业发展的物资消耗,为企业发展寻求最大的经济效益。此时,还要充分关注国家出台的有关于企业发展的政策,关注同市场竞争对手的生产经营状况,关注市场经济下社会思想文化的变化。只有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认识,才能为企业的科学管理提供有效依据。

2、企业统计要实现从政府性向企业型转变

从长期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企业的统计主要关注的是统计报表的填报情况,以统计报表展示的数据,制定企业发展目标,是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盲目性的。而且,企业统计往往会忽视数据分析、市场状况预测等,企业的统计工作逐渐成为企业上级管理部门的“派出机构”,导致企业统计的时效性得不到发挥。近几年,我国企业发现这一问题之后,虽然采取了一定的改善措施,但是企业统计的设置仍然是为向国家,或者企业上级汇报的工具。在现在的市企业各级的生产、经营、管理人员提供真实信息为出发点。及时准确地向企业提供有效的内部管理、市场发展动向信息。为企业生产、经营策略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信息。将以往的“政府性”的企业统计报告,转化为“企业型”的市场经济统计。

3、企业统计要从静态分析型向调查统计型转变

调查统计型的企业统计,指的就是以市场经济条件为基础,采用市场实际市场调研的方式,为企业各个阶段的发展和经营,提供有效的市场情报。除此之外,还要采用有效的动态分析型统计。运用现代化的预测统计办法,辅助运用有效的统计策略、评价方式,对现代企业的经营全过程进行追踪调查,不断增强企业在制定发展策略时的预测能力。上文已经提及,现在的企业统计主要采用的就是层级汇报的情况,首先,层级汇报获取信息的途径较少,而且时效性较差,在报表层级传送的过程中,各个企业阶级由于受到利益的驱使,导致报表的真实性削减,不能客观地反应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状况。除此之外,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企业发展所面对的外部情况较为复杂,企业要想仅仅依靠全面调查的方式获取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对外部和内部信息进行调查时,可以有效采用非全面调查的方式,如抽样调查法等。这种调查体系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另一方面能够突破专业指标以及体系的限制。

三、结语

在长达半个世纪以来的计划经济的影响下,我国的企业统计已经形成了一种较为固定的统计模式。不可否定,这种模式曾经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是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统计模式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企业要想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先进性,就要转变原有的统计模式,增加统计的预见性和科学性。我国各个企业的领导,以及相关的研究者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方针中的有效内容的指导,根据市场经济的状况,建立一套适应于企业发展状况的统计模式。

参考文献:

[1]孙祥斌.我国企业统计理论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J].中国统计.2016(07)

[2]杨晓华,杨晓娜.新形势下企业统计创新的分析[J].商.2015(14)

[3]王莉.企业统计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4(02)

[4]王佥.新经济对企业统计的挑战与改革方略[J].民营科技.2011(07)

[5]王红英.搞好企业统计促进企业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02)

第4篇:企业市场经济范文

在国际市场上,根据经济竞争机制的不同,我们通过政府对竞争干预的程度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状况,把经济管理模式分为企业竞争型管理模式与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

1.1企业竞争型的经济管理模式

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增强,不同国家的不同企业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竞争。面对不同的竞争方式,各国企业在经济管理上的才差异很大。利用竞争型经济管理模式的企业,普遍分布在发达国家。其经济管理的特点是国家调控手段用得比较少,非常依赖于市场的调节作用。企业竞争的经济管理模式要求政府根据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尽量减少对市场的宏观调节,给企业以更大的发展空间,以保证其正常发展。

1.2政府调控主导型经济管理模式

在政府主导调控经济管理模式中,政府往往对企业的资源配置起了关键性的主导作用。主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性调整,对企业经济方向进行规划,以达到对产业分配管理的目的。在我国,政府调控型主导经济管理模式扮演了及其重要的角色,经过我国多年的市场经济探索,逐渐对政府调控主导型经济管理模式有了新认识,特别是近几年国有支柱企业在政府调控主导型经济中的出色表现,更是把这种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发挥到了极致。

二、微观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

通过对不同行业的市场竞争进行考察,我们会发现市场经济管理模式的多元化特征。而把这些不同的特征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经济管理模式。

2.1以知识为主导的经济管理模式

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知识经济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以知识为主体的经济管理模式适应了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体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为了站在竞争的有利位置,所有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都开始向知识型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变。知识型经济模式,要求各个企业重视知识,对企业的知识学习机制进行改革,积极引进高科技人才,把企业的知识化和专业化落到实处。要想达到企业的知识化与专业化则必须要求企业的网络化和全球化。企业要以市场竞争为基础,进行企业内部的柔性管理。知识型经济管理最早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提出来的。这要求我们的决策层必须对基层科研技术人员予以重视,要给这些科研人员也要有一定的决策权力。如今,知识型经济管理模式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加大了人性化管理力度,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案。特别是那些高新技术产业,更需要重视知识型经济管理策略。要想比其他技术企业更具竞争优势,就必须大力研发企业的核心技术产品。这也要求在这些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的时候要突出人才的重要性。要利用理性竞争,理性管理,以基层科研水平的加强和提高为目标,最终突出自身的总体竞争优势。

2.2以财务为主导的财务经济管理模式

财务型经济管理模式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仍然非常重要,任何一个企业组织,只要在成本和财务资源管理上出了纰漏都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如何以生产成本和财务管理为基础,进行企业资源的优化,获得最大可能的经济效益成为财务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又往往需要多种要素的共同作用,要把效益优化与公司利润最大化以及股东的价值分配结合起来,共同实现财务经济管理的有效性。根据以上分析,我把财务型经济管理模式分为以下几点来研究。

2.2.1不同组织方法的财务型经济管理模式

财务型经济管理模式根据不同的公司状况有着不同类型的组织形式,如集权性较高的财务经济管理模式。这种财务型经济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上面的总公司进行统一的财务管理,以达到控制企业经营运作的目的。主要特点就是,所有的财务管理权限都在总公司的手里,旗下各个子公司要服从总公司的配给,缺少自主权。因此,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灵活性较弱。虽然这种模式对降低财务上发生风险有好处,但是阻碍了下属分公司的主观积极性。所以我们在进行集权度比较高的财务经济管理模式中要注意放开手脚,增加企业的灵活性,达到提高公司效益的目的。而与此相对的,是分散性财务管理模式,优点在于分公司的有了一定的决策权力,但同时企业的财务风险也提高了,致使财务管理非常容易出现问题,往往缺乏一个主心轴对企业整体运作进行一个完整的经济规划,这可能成为导致企业效益下降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我们需要把两种财务管理模式结合起来,对其边界状况的考虑,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2.2.2财务型经济管理的未来

财务型经济管理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虽然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仍然要看到它的一些局限性,这些局限性是造成企业最终目标不能实现的重要原因。所以改革财务型经济管理,是企业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要加强财务型管理的开放性,增加透明度,让企业的财务运转清晰可见。这也便于进行针对性的比较,总结财务型经济管理的改进措施。此外,要充分利用市场的客观规律,把财务管理与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把财务管理与市场金融相结合,从市场发展反观企业财务,达到市场与企业的有机结合。

三、信息型企业经济管理对策

第5篇:企业市场经济范文

关键词:市场经济;企业;经济管理

毫无疑问的是现代化的管理对于企业是至关重要的。而企业管理中,又属经济管理占了一个先行地位。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一个能把经济管理做到极致的企业,想必其企业本身也不会逊色。相反,如果企业做不好经济管理,哪怕暂时成功,也不能长久。

一、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企业经济管理可以拆开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经济和管理。从经济方向来看,则注重于企业的生产力、销售模式、经营状况,而如果从管理方面来看,则注重于企业的各个方面资源的调配情况、员工分布情况。只有在经济和管理上同时入手,才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在市场经济模式下发展的企业中,经济和管理方面都成功的,寥寥无几。如何做到经济管理都成功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注意:

1.企业经济管理分工不明

对于企业来说,追求经济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则可能导致疏忽了企业经济管理分工的问题。一旦疏忽了经济和管理的整体性,就意味着把企业从根本上分裂,导致企业发展必然存在着偏颇,各个部门面对着问题时也无法判断责任担当。长此以往,问题无法得到解决,部门间的矛盾逐渐加强,企业将进入恶性循环。反之,如果企业重视经济管理的分工问题,严格归属责任划分和下达准确的任命。则无论对于激发员工的能力,刺激员工的工作激情,或者对企业建立其牢固的经济管理系统,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2.企业经济管理没有团队精神

当代人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个性化太足,自私自利已经不是个人现象而是普遍现象。经济管理应该依附于大家的共同努力,而不是凭借一个人或者两个人的努力就可以完成的。如果企业中没有团队精神,则经济管理可能只是表面功夫,大家都只在意自己的工作能不能更轻松,不管别人能不能承担过重的负担。一旦有这样的想法,企业经济管理的效率可能降到非常低的地步,大家你推我、我推你,事情常常拖延不能完成。一旦目前的市场经济情况产生变数,则企业的经济管理运作良好的表面现象可能会被打破,显露出衰败的迹象,这也并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

3.经济管理相关制度发展不完全

相关制度发展不完全,在短期可能没有太大影响,但长期来看,必然影响企业发展前途。如果企业中产生了工作次序混乱、部门沟通不足,甚至生产力也受到影响,那么可能是由于没有建立完全的经济管理相关制度,没有确定设立职位的责任。而如果制度发展不完全,更可能招收到不符合企业发展期望的应聘者,对于企业的定位和发展都有严重的影响。

二、建设企业经济管理的具体措施

1.企业经济管理文化突破

理解概念是采取行为的前提。经济活动以及管理活动的实施,都是以经济管理的概念为指导进行的。要促进企业的发展,先进、科学的经济管理理念是首当其冲的。与此不同的是,一旦其文化程度弱,则会阻碍企业发展。从上述情况中,我们发现,只有结合了企业发展的特征以及企业所在领域的前景,同时采用了优越的企业经济管理文化,才能帮助企业建设有标准,有成效的管理体系。在建立体系之后,企业进行相关的推广活动,使每一位员工都在企业文化的包围下进行发展。既可以促进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又可以促进企业内部氛围的建成。通过举办员工研讨会等种种方式,一方面是引导员工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通过这种方式,诱导员工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创建紧张的气氛。在面对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情况下,让每一个员工都充满着危机意识和进步的自我督促意识。在他们树立合理的管理方法和培训出强烈的竞争制胜意识的那个时候,深入开发每一位员工的潜力,促进员工在大环境下与时俱进。当员工们开发新的市场时,也要组织员工实现每一项日常工作都不拖延不懈怠。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企业也需要专业的能力测试,更需要专业机构进行预测每一项目企业所需要承担的风险。只要把高效的经济管理方案用于企业管理中,确定管理活动中的每一处要点的同时还能增加经济管理的预算,从各个方面协调均衡的来提高企业经济管理能力,才能实现健全企业经济管理体系。

2.建立经济管理相关制度

企业应该在管理方面进行分明的奖惩制度。例如,对于明显付出了自己劳动而使得企业得以快速发展或者在企业的经济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员工,企业应该在年终奖或者其他方面对员工进行金钱或者是其他方式的褒奖。与此相反,如果员工在工作中消极怠惰,疏于工作,对于分配的事情无法处理周全,则企业应当进行培训工作,甚至予以开除。企业中最忌讳因为人情世故而疏于管理,轻则影响企业内部的威信力,重则破坏企业在行业中的名誉以至于无法顺利招揽人才。如果企业能严格遵守定下的制度,执行相关的规定,则对内具有威信力,对外则展示企业文化魄力。可以肯定,只有一个企业拥有着良好的管理制度,那么这个企业未来才可能有行业中的立足之地。

3.改进企业经济管理方案

企业在刚开始发展时,由于企业中人数少,部门数量低,则容易采取由上至下的单一模式进行管理。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部门和人数的不断增加,则可能此模式不再适合于企业的经济管理。一旦企业形成一定级别的规模,那么企业就难以从单一模式中保持稳定发展,不利于上对下的监督,也不利于下对上的认知和理解。只有采用多方面评断的模式,设立出能够起到监管以及投诉等其他方面的部门,才能有利于企业的和谐发展和稳定进步。

参考文献:

[1]王立云.论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3(22):54-55.

[2]瞿淦.浅谈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J].中国商贸,2011(30):101-1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