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卫生环境治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一、农村人居环境存在问题与治理现状
(一)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环境治理工作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环境治理投入较少。虽然近几年来随着资金投入的逐步增加与治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农村环境治理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形势依然严峻,仍然存在如下主要问题。1.生活垃圾乱扔乱放现象严重。在许多农村地区,特别是村寨较为集中的地区,无论房屋周围,还是村寨路边沟旁,普遍存在垃圾乱堆乱放现象。村落大、人口流动多的乡(镇)和村委会所在地,因居住农户多,垃圾问题更为突出。每逢雨季来临,这些垃圾包括死去的牲畜就随沟渠、河流流向下游,导致沟渠及河道堵塞严重、河流污染、影响水质。2.固体垃圾无分类,混和堆积现象普遍。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包括乡镇所在地,还未实行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死的牲畜及家禽、医疗垃圾等混合堆放和焚烧,无任何分类与处理措施,对当地环境及居民生活等造成影响,构成潜在威胁。3.牲畜大小便收集不规范,粪便随意堆放问题突出。据调查,由于长期养成的习俗习惯,牲畜小便任其自流,牲畜粪便则收集起来堆放在农舍及厩圈旁,或是从房后直接排入田地中。因缺少有效的围栏措施,待降雨以及鸡鸭等寻食后,不可避免地导致废液乱流,粪便随处可见,村落街巷臭气熏天,蚊虫多,严重影响村寨环境和公共卫生。4.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突出,导致大河及田地污染严重。据调查了解,绝大多数村寨都只有简易的排污沟渠,存在沟渠小、窄的问题,还有一些地方破损,沟渠里堵满垃圾。每逢雨季,污水和雨水混合排放,溢出沟渠,溢满路面,甚至倒灌进入地势低的农户家中。牲口粪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大河,灌溉河边田地,不少田地不可避免地受到污染,富营养化严重。5.污水混合排放现象突出。在一些农村集镇,特别是边远的乡镇所在地,无论是家庭、饭店,还是学校,都未对污水进行分类,使家庭生活污水、饭馆油污、厕所粪便、牲畜粪便等混杂排放,导致城镇排污沟超负荷运行,污水沟时常堵塞。每逢降雨,街道和低洼处淹水严重,人畜粪便到处可见,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6.农户厕所简陋,环境卫生条件差。基于农户调查以及小组座谈了解到,多数农户家中都有厕所,但受经济等因素制约,多数家庭农户厕所简陋,无便池,随意排放严重,卫生条件差。无厕所的农户家粪便排放更是随意。调查了解到的农户希望建几个公共厕所,解决一些农户的实际问题。
(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现状
为了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的综合治理,原国家环保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规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13万个,累计达到全国建制村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建立健全农村环保长效机制,引导、示范和带动全国更多建制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党的报告提出将“生态宜居”作为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又进一步明确指出,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特别是垃圾、污水和厕所,是人居环境的短板,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农村污水处理作为农村综合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几年来受到各地的高度重视,得到快速的发展。据住建部统计,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率2006年仅为1%,2010年为6%,2014年增长到9.98%。2014年,我国有3821个建制镇对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占比达21.7%。其中,浙江、上海、江苏等发达省市的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2015年住建部曾提出“到2020年,30%的村镇人口得到比较完善的公共排水服务,并使中国各重点保护区内的村镇污水污染问题得到全面有效的控制”;“从2010年起,大约用30年时间,在中国90%的村镇建立完善的排水和污水处理的设施与服务体系。”农业农村部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畜禽粪便、秸秆、地膜基本资源化利用的“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任务。据农业农村部相关人士介绍,2019年中央财政投入70亿元支持农村厕所革命。据初步统计,迄今全国80%以上行政村的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有11个省区市通过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整省验收,近30%的农户生活污水得到处理,污水乱排乱放现象明显减少。2018年全国完成农村改厕1000多万户,农村改厕率超过一半,其中六成以上改成了无害化卫生厕所。
二、农村环境治理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居住分布散,治理难度大
摘要:我国工业化发展的转型进程中,城市环境治理的新理念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随着中国城市化脚步的加快,城市污染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威胁着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为此,要探索转型视域下的我国城市环境治理创新模式和机制,以应对快速城市化转型时期的环境新挑战。
关键词:转型;城市;环境治理;模式
引言
城市是承载现代文明、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在我国大力推进城市化的转型进程中,使我国经济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然而城市化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突显出城市污染的严峻问题,使城市生态环境容量面临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传统的城市环境治理模式已经难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为此,要探索转型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治理创新模式和机制,实现对传统城市环境管理的发展和创新,有效解决传统城市环境管理不足的问题,实现现代城市管理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目标。
1城市环境治理概述
城市环境治理是各方治理主体共同参与、互动协调、多元合作、共进双赢的多元化管理过程或状态,也是城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是要素与整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可以说,城市环境治理是一种公共治理,也是区域治理。其特征主要体现于以下方面:
1.1主体多元性
摘要:学校工作的一切基础就是学生安全,现阶段,随着校园建设的日益完善,校内安全防范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但是校园周边环境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不良的环境影响也日益加重。文章针对学校安全方法和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进行阐述。
关键词:校园安全;周边环境;治理策略
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就是学生的安全健康。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环境就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因素。治理安全、稳定、有序的校园周边环境以及加强学校安全防范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要完善规章制度、学生要提高防范意识,校内安全防范也要日益完善,为学生创建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但是,现阶段的校园周边环境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对学校产生影响的三类环境
(一)环境治安方面存在问题现在一部分学校周边有大型商场、农贸市场,人员流动性大、密集,很容易与学校发生冲突,噪声也比较大,给学校学习环境造成不必要的影响。例如,一部分学校周边有早市、夜市、一些小商贩经常在路边摆摊,人员密集,车流量也较大,校园周边小商铺购买三无食品、社会闲杂人员、小摊小贩、小饭桌、放学管理混乱等,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影响。
(二)食品安全方面存在问题随着我国经济逐渐发展,餐饮类店铺越来越多。但是也出现了更多的问题,如,地沟油、老鼠肉、卫生情况差,店铺条件简陋,没有卫生许可证,没有工商执照等,食品安全无法得到保证,小饭桌内简陋,卫生不能保证(放学管理混乱),一个小房子吃住有几十个学生等问题,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三)交通安全方面存在问题一部分小学位于道路主次干道附近,车流量较大,行车速度也非常快。现在电动车越来越多,肆意穿梭在道路上,礼让行人的现象也不复存在,交通事故时有发生,还有一部分小学位于道路主干道附近,大多数车辆从高速下来,车流量大车速快,应架设过路天桥保证学生上下学安全,同时也给学校也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2015年暑假,笔者有幸参加学校组织的以新农村环境整治为课题的社会调查活动,通过深入农村实地考察走访,亲眼所见所闻,明显感到农村发展变化巨大,令人振奋。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安居乐业,一片新农村的新景象。平江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生态立县、旅游活县”是平江的发展战略。笔者的思考是,实现这一战略,必须正视环境污染问题,持续关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如何突出这一重点?笔者认为必须深入调查、了解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并充分认识农村环境治理的必要性;整体完善农村环境优化的机制,既抓好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推动“物的新农村”,又突出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人的新农村”,两者齐头并进。
1环境污染问题仍比较严重,正视现实、统一认识是前提
笔者所在的调查小组一行8人来到平江县长寿镇大水村,这里80%的村民建起了漂亮的楼房,所有的乡村公路均得到了硬化,并且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只绿色的垃圾桶放置,这是一种提醒,也是一道风景。但遗憾的是,总有一些塑料袋、纸巾和食品包装袋等废弃物品没有投放到垃圾桶中,它们随风摇摆漂移,就像找不到亲人的孤儿在啜泣;总有一些废旧的农药瓶、化肥袋和生活污水等直接丢弃或排入河流,它们随波逐流,就像一个个肿瘤在慢慢侵蚀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壤、水源。在调查中,调查小组发放并回收了100份“关于农村环境污染的调查问卷”,进行了基层走访;就当地居民对人居环境的满意程度和对环境治理的建议,进行了调查和问询,为了得到更加充分的信息,小组又对县环保局办公室和长寿镇创建办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门请教。调查小组统计了调查走访的结果:①关于环保对生活的影响方面,有33%的村民认为生活垃圾对环境影响最大,有22%的村民认为水污染对环境影响严重。②关于家畜粪便处理方式方面,目前只有3%的村民用作沼气,58%的村民用其作肥料,而39%的村民则放任自流、随意排放。③关于对环境的满意度方面,只有14%的村民对环境感到满意,52%的村民对环境基本满意,35%的村民对环境感到失望。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到,目前农村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生产发展与乡村文明不协调,特别是广大村民对农村环境整治有着强烈企盼。
2有管理软弱、村民生活习惯守旧等多方面原因,提高全民素质是关键
在农村物资极大丰富,人们物质享受优越的情况下,环境污染仍得不得彻底根治。究其原因,我认为与农村现阶段的管理软弱、部分村民陈旧的生活习惯、素质不高有着很大的关系。现在环境治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2.1村委会对环境治理不够重视
比如村委会对硬件环境改造比较积极,但对制度管理相当缺乏,村委会的环保宣传不够细致,在村委会的墙上只张贴了几幅环保的标语,并没有关于如何做好农村环保的资料,也没有关于清洁家庭评比的表册等。
摘要:随着全球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加深,环境治理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考验各国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我国环境治理中的难题在农村,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之后备受关注,一时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重点。R村于2015年10月被广西壮族自治区美丽乡村广西乡村建设领导小组评为“绿色村屯”,并于2017年达到了“宜居乡村”的水平,被当地政府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典型。由此,本文选取该村作为实地考察点,分析当地人居环境治理模式取得成效的原因,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模式;多元共治
1问题的提出
农村人居环境是人居环境在农村区域的延伸。目前关于农村人居环境的研究尚未达到一定规模,学术界对其概念尚未达成共识。“人居环境”最早被提出是在1995年“人居环境与建筑创作理论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上,随后,由吴良镛先生创立了人居环境科学,并且对人居环境做了如下定义: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即为人居环境。近年来学界也针对人居环境有了不同的讨论,但大多是围绕治理模式。吕建华、林琪(2019)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政府、村民、第三方组织、企业等利益相关者为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运用权力、资源等相互协作,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清洁美丽,最终达到人类社会和谐的管理过程;王晓毅(2019)指出,为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有效性,应该建立协议机制;袁家军(2018)认为,宜居宜游、优美农村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等,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的三大重点内容,也是将农村打造成新时代“富春山居图”的有效途径;李伯华(2010)等提出,通过完善村庄规划、健全制度保障等措施,可以改善目前治理出现的问题,通过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提高治理意识,规范行为方式,进一步完善治理模式。农村环境治理是由政府、农村自治组织、企业及村民等治理主体,利用政策、资源等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的目标,最终使农村人居环境清洁宜居成为一个稳定健康的良性循环。选取R村作为实地考察地点,是因为R村为所在镇的环境治理典型示范村,并于2015年10月被广西壮族自治区美丽乡村广西乡村建设领导小组评为“绿色村屯”,2017年达到了“宜居乡村”的水平。由此,选取该村作为实地考察点,分析当地人居环境治理模式取得成效的原因,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模式提供借鉴。
2R村基本情况
R村位于县城北部,距县城20km,离集镇10km,与邻县接壤。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共265户1260人,有山林35172亩,水田138亩,旱地51亩,村民主要以种植毛竹、外出务工为主。2010年为建设水库工程,R村进行整村移民搬迁,至2015年完成搬迁至新村,新村规划设计有工业区、移民住房区、学校及村委办公区,总用地面积284.547亩,共规划建房265座,目前已建成256栋新房。2015年R村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村,2017年完成整村脱贫摘帽。2016年为加快产业发展,增加村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于2018年引进某农业有限公司入驻R村工业园区,该公司以该村主要的产业毛竹深加工为主业,占地56亩,总投资2100万元,年加工毛竹近6万t,将完全解决全村竹子销售难的问题。目前该项目一期已完成,正在试产中,已招收20名员工(其中R村村民12名)就业,项目二期的厂房正在进行建设。该公司在解决了部分村民就业的同时每年支付R村工业用地租金14万元,极大地增加了R村集体收入。
3R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