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小学戏剧教育范文

小学戏剧教育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小学戏剧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小学戏剧教育

第1篇:小学戏剧教育范文

关键词:教育戏剧背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教育戏剧的教学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以戏剧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增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理解,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亲身领悟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深化学生的课堂学习记忆。

一、教育戏剧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一)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提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教育戏剧的教学方式,充分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在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应重视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学生展开互动,给予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保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教师应重视采取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充分发掘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层次内涵,引导学生透过活动看到本质,理解其中的感情价值。当前的课堂教学提倡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教师应避免使用传统的单一化课堂教学模式,而应重视采取趣味化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1-4]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性通过在小学心理健康的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开展实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比单纯性的课堂知识学习更具有记忆效果。通过利用教育戏剧的方式,让学生作为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根据•62•教育论坛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年第11期(总第732期)活动的主题开展自由创造。在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活动的主办者,自身会对于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进行一个重新的架构,让学生在模拟的过程中加深自己的记忆,注重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体验,产生感悟,让学生学会反思,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三)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发展,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艺术和实际的生活有着强烈的联系,通过在小学心理健康的课堂上应用教育戏剧的方式,让学生模拟一个角色进行表演,通过这样的方式,最大程度上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得到感悟,有一个抒发自己感情的平台。比如在当前的生活中,手机得到了很大的普及,很多小学生也拥有了手机,但与之同时,小学生因为缺乏自控能力,对手机形成了依赖,这一情况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通过利用教育戏剧的方式,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过度依赖手机的坏处,对于学生的日常行为作出规范,让学生学会换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利用戏剧表演的方式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仔细研读校本教材,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利用戏剧表演的方式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利用戏剧表演的方式作为切入点,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利用环境让学生产生感悟,帮助学生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中来。在课堂上,教师应注意为学生灌输主体思想,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戏剧这种媒介,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重视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更为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案,设置更为合适的课程目标,保证心理健康的效果,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念,学会和他人相处。在心理健康的教育课堂上,通过选择戏剧活动,让学生通过小品表演、情景剧、心理剧等方式,充分认识到本节课的活动主旨,让学生在各种主题活动中认识自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

(二)做好热身活动,设定合理的游戏形式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针对小学生的特性,教师可以设定相应的游戏形式让学生进行热身。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产生兴趣,利用兴趣作为导向,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在进行热身活动时,教师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游戏,游戏规则要简单,利于学生上手,同时也应富有一定的趣味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尽快让学生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以“手机依赖”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课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玩一些简单的小游戏,如:猫和老鼠、大风吹等游戏,让学生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放松学生的心情,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调。通过这样的游戏,让学生之间开展互动,让学生放下手机,有和同学进行交流的机会,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通过戏剧导入心理健康内容,选择合适的材料在开展教育戏剧时,有着很多的技巧可以使用,比如说故事、情境表演,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在课堂下查找资料,掌握具体的技巧应用方式。在开展戏剧表演时,教师应注意做好一个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对于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奠定本节课的整体基调。在开展导入环节时,教师可以选择与本节课活动主题有关的问题进行导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促使学生对于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合理想象。例如在以“手机依赖”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活动上,教师可以向学生询问:你们有自己的手机吗?你们大约一天玩几个小时的手机?玩多了手机对于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你们喜欢拿手机玩什么呢?通过教师的询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思考,保证学生能够对于学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

(四)开展创编戏剧活动,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在心理健康活动课堂上,这一部分内容是最为核心的内容。教师应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活动创编,通过选择一些具有矛盾性的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开展创编。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分组,在小组中进行表演,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学生代入到角色中进行思考,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刚进行戏剧表演时,要求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于自己的角色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教师应注意给予学生更多的耐心,充分引导学生展开戏剧创编活动。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以“手机依赖”为主题的创编活动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学生扮演“妈妈”,一个学生扮演“孩子”,通过确定了主要角色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身份围绕主题开展活动,教师可以向学生询问,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么办?如果你是孩子,你会怎么办?通过这样的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戏剧的方式表现出活动的主旨,增强学生的直观性体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悟。

(五)总结反思课堂教学内容,升华课堂教学内容戏剧表演作为一项集体活动,需要学生们之间互相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保证活动的效果。在戏剧活动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发挥自己身上的长处。在学生互相配合的同时,有助于学生加强彼此之间的认识,让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优势和劣势,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为了更好地体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作用,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将本节课的教育内容和实际生活产生联系,让学生站在生活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提升课堂的整体效果。教师可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深思,分享本节课的学习体验,当学生的思想出现了偏差时,可以及时予以纠正。在完成戏剧表演后,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故事中获得感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谈一谈当自己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会采取一个什么样的解决办法。教师应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对于本节课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做出总结,升华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例如在以“手机依赖”为主题的戏剧表演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该怎么使用手机这一工具。有的学生会说手机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只有正确使用,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过度沉迷手机,会导致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迷失了方向。教师应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充分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应重视通过戏剧教育的方式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需要,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出现的不良情绪,解决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为学生以后的人生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夏颖新.教育戏剧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64-65.

[2]马健芳.教育戏剧在小学生健康心理培养中的一般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184.

[3]马利文.运用教育戏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J].中国德育,2018(15):44-47.

第2篇:小学戏剧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戏剧表演;应用对策

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通过富有情节性、语言简单生动的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将戏剧表演法应用到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通过语文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对童话故事内容进行理解,运用戏剧表演形式展现出相应的内容,进而营造出故事化的学习氛围。为此,本文主要针对戏剧表演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一、应用戏剧表演法的积极影响

在基础教育教学阶段应用戏剧表演教学法,不仅迎合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从小学开始就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旨在促使学生可以逐步成长为人格健全的人。实施戏剧表演教学法,不仅需要学生的全身心参与,在表演过程中更需要学生激发出创造性,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天马行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童话教学中采用戏剧表演法,有助于活跃语文课堂气氛,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学习的主人,进而自主学习,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1]。

二、戏剧表演法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一)教师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在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推动下,衍生出戏剧表演法这一新型教学方法,由于该方法起步较晚,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并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虽然戏剧表演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小学语文教师很难准确把握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设计教学活动过程中,无法有效应对出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效以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于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致使戏剧表演法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二)教学模式单一固化从当前大部分教师实际情况看,依然在沿用以往固有的教学模式,很多教师由于缺乏对戏剧表演法的正确认识,片面地认为课堂时间有限,组织学生表演戏剧会压缩自己的讲授时间,同时也难以管理课堂秩序,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戏剧表演对童话教学的积极影响。还有部分教师受到其他现实因素影响,比如学生家长不支持、学校的主观意识等,导致教师很难推进戏剧表演教学法[2]。

(三)教师戏剧表演素养参差不齐站在学校角度,在招收语文教师时,并没有注重考察教师的艺术特长,语文教师固有理念就是讲解的内容学生可以听懂、做对题目,而对于“戏剧表演”这样的活动,更多的是将其当做课余爱好。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基础教育阶段的课业负担较轻,同时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再加上语文课本中一些具有童话色彩的内容,如《小鹿的玫瑰花》《泉水》《雷锋叔叔在哪里》等,都是非常适合进行戏剧表演的,但由于多数教师不具备戏剧素养,而学校也缺乏相应的培训,导致戏剧表演方法很难在童话教学中得到充分利用。

三、戏剧表演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对策

(一)革新观念充分运用戏剧表演法为充分发挥出戏剧表演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革新教育观念,改变以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情况,在讲授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性,以读代讲,促使学生可以深入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而不是一味地讲解。而后,在学生初步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应用戏剧表演法。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应用戏剧表演法并不意味着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歌唱、舞蹈,而是需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文章内容进行编辑,生动地展现出来。可见,必要的朗读以及理解是十分重要的[3]。例如,在学习《小露珠》这一篇童话时,其主要内容是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植物们对小露珠的喜爱,突出了小露珠美丽的心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通读全文,掌握文章基本内容,而后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让学生通过旁白、对话、表演的方式,在表演中感受到“小露珠”美好的行为,从中感受露珠美好的心灵以及高尚的品行。学生通过课堂表演,兴趣得到了充分调动,可以积极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中[4]。

(二)开展小组合作表演童话戏剧小组合作方式的运用,主要是将学生分成多个单位,充分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在组内学生相互探讨、交流,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将其运用到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组织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戏剧表演,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也可以全面促进小学生相互学习,有助于提升小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对学生健康成长起到重要作用。例如,讲到《船长》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人数分成不同的小组,留出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自行在组内分角色饰演课文中的人物,如哈尔威船长、洛克机械师、奥克勒大副等角色。在小组表演前,教师需要强调学生在演绎角色时,要注意思想感情的表达,促使学生通过表演感受角色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更好地理解内容。在学生戏剧表演后,语文教师需要及时进行点评,鼓励小组成员,提高其自信心,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5]。再比如,《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化手法,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帮助学生理解杂草对稻秧生长的危害,巧妙地融合了科学常识,使得童话故事体现出了教育意义。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充分理解文本内容,然后认真琢磨文本内容,组内研究如何进行表演,如何才可以更好地表现出人物特点、表达情感,通过这一过程,促使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三)充分利用多方面资源提升学生表演能力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若想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除了要丰富教学形式之外,语文教师还需要整合多方面教育资源,提升表演的趣味性,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戏剧表演水平,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比如,在戏剧表演中融入音乐、舞蹈等内容,有效丰富表演的多样性,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发展。此外,教师也可以在原有学习内容基础上,适当增加戏剧表演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在欣赏、陶冶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的戏剧表演知识,进而充分发挥出美育功能[6]。例如,教师可以每周利用固定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戏剧表演一小时”活动,让学生从学过的童话故事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进行独演,也可以通过小组进行戏剧表演,而后进行评比,鼓励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在学生开展活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音乐资源、舞蹈视频等,供学生进行选择。在实际表演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感受戏剧魅力,进而不断提升表演水平。学生在进行戏剧表演时增加舞台表演经验,对提升学生艺术修养起到重要作用。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日后童话学习中,能够快速理解童话的内容,有效梳理出童话脉络,对构建高效童话课堂教学起到重要作用[7]。

(四)组织教师进行戏剧表演培训1.定期组织戏剧表演培训教师是学生接受知识的第一传播者,其言行举止、知识水平、道德素质等方面会直接影响学生,所以,学校需要提高对教师戏剧素养的重视度。事实上,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语言、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都是在“表演”,这些方面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戏剧素养。只有教师言行活泼生动、具有感染力,才能吸引学生,有助于构建良好的课堂气氛,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一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戏剧表演法的积极作用,但是并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将其应用到课堂上,对此,学校应当在教师上岗前、入职后进行定期的戏剧素养培养,鼓励教师充分发挥出艺术特长。此外,在条件允许下,还可以组织教师在假期参加相关培训,比如绘画、钢琴、舞蹈等,有效提升一线语文教师的专业性,强化其戏剧表演指导能力[8]。2.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学校提供的培训毕竟是有限的,因此,语文教师若想更好地提升自身教育能力,需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这是教师长久发展的动力。在日常备课、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情不断更新教学方式,积累实践经验,提升戏剧表演法在童话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四、结语

本文基于目前戏剧表演法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应用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具体解决策略,希望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师开展童话教学提供参考。作为教师,自身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升戏剧素养,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戏剧表演法的优点来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进而更好地实现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海艳.戏剧表演法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23(039):148-149.

[2]赵玉萍.戏剧表演法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034(006):122-123.

[3]武小玲.戏剧表演法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文摘版):279-280.

[4]杨琳.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反思[J].金色年华:下,2018,56(12):123-124.

[5]李俊.小学语文寓言与童话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56(09):124-125.

[6]陈婵.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方法探讨[J].考试周刊,2018,56(40):262-263.

[7]李宣平.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反思[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78(02):145-146.

第3篇:小学戏剧教育范文

【关键词】戏剧;小学音乐课;方式; 影响

一、戏剧元素的内涵及小学生的身心特征

(一)戏剧元素的内涵

首先我们要理解戏剧元素的内涵。什么是戏剧元素呢?在教学中,戏剧元素是指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形式,通过情节设计,创设有趣味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表演形式。

(二)小学生的身心特征

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黄金时期,他们对这个未知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敏锐的感知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模仿能力强。有着很大的可塑性。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相比于高年级学生,他们更加活泼好动,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因此,将戏剧元素加入音乐课堂中,对他们的情感引导、情操培养和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戏剧元素在音乐课堂运用的具体方式

1.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学都要有完备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整节课的指导纲要。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上课的内容进行规划设计。教学规划中要确定具体的加入元素及详细的教学环节。2.选取相关表演类型进行观摩和学习。戏剧元素也包括戏曲、曲艺。首先,让学生观看各种表演;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给了学生选择权后,学生的积极性自然高涨,进而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表演中去。3.邀请专业老师指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聘请专门的戏剧或曲艺表演者为学生讲解专业知识和表演的基本方法。在专业的指导下,学生会对作品理解得更加深刻,从而加强戏剧与音乐结合的教学效果。4.营造戏剧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如果加入的是戏曲内容,京剧、豫剧、川剧等,那么就将教室装点上与这些戏剧相关的元素,如脸谱、表演图片、戏曲音乐等,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5.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对两种文化的传授。如对歌曲《我是一个粉刷匠》的学习,除了学生本身对歌曲的解读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表演中的表情和动作,通过这些表情和动作,更进一步地体会到小粉刷匠的乐观和勤劳。这不仅仅只提高了学科的教学质量,同时也是一种情怀的教育,借助演唱与表演,让学生在童年就树立起劳动是愉快的理念。

三、戏剧元素的加入,对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的重要影响

第一,戏剧元素的加入,丰富了单调的课堂。以往的音乐课堂,多是教师教,学生学。课程单一而无趣。而戏剧元素的加入,开拓了小学生的视野,充实了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上课的兴趣。低年级小学生好动的天性是人类正常生长的自然规律。这种好动的天性潜藏着学生对世界的好奇与渴望。而沉闷的课堂往往将他们的这种渴望抹杀掉。戏剧的加入,弥补了这一不足。音乐与表演相结合,给学生更丰富的思想冲击,从而促使小学生对更多知识的吸取和探究。对于这样的学习,他们往往会表现出更多的关注。第二,戏剧元素的加入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借助戏剧的表现力,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教师可以将音乐作品加入戏剧元素,将歌曲变成音乐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为角色设定动作和台词。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很容易被调动起来。除了音乐剧的形式,还可以尝试戏曲与表演与音乐的结合。音乐与戏曲有想通之处,用表演将二者结合起来,既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又使学生得到戏曲的启蒙,同时弘扬了我们古老的文化。第三,戏剧元素的加入,为音乐课堂的教学营造了轻松活跃的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玩乐”中就完成了学习任务。戏剧元素多以表演的形式呈现,而表演就需要学生的集体合作。在这个合作过程中,学生不断地交流分享,不断的研究创造。这就打破了过去沉闷呆板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愿意学”。第四,戏剧元素的加入,使学生真正领会到了多种文化的结合所带来的艺术冲击。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世界的了解是懵懂的,对艺术的概念是陌生的。但是,他们却比成年人更加向往真善美。他们对美和艺术的领悟是超强的。也许他们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艺术的含义,但他们却可以直接用行动诠释出对艺术的理解。戏剧与音乐的融合,为他们又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大门。第五,戏剧元素与小学低年级音乐课的融合,为小学新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使课程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这些都是新课程标准中对音乐教育的要求。而戏剧元素的加入,促进了学科的融合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融合与互动的过程中,又不断引发新的思考,进而促动改革进程不断深入下去。

参考文献:

第4篇:小学戏剧教育范文

关键词:教育戏剧;童话故事;实施路径

一、教育戏剧的概念

“教育戏剧”起源于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两个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学习”和“在戏剧实践中学习”,它区别于传统概念的“戏剧教育”。“戏剧教育”是对戏剧普及和通识的一种专才教育,而“教育戏剧”是将戏剧元素引入教学活动,以戏剧作为一种手段,通过即兴表演、游戏、想象、语言表达等方式,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让学习对象在戏剧实践中达到学习目标[1]。它关注的不是最终的表现效果,而是看重学生参与和体验的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体验和模仿用心感受文本。

二、将戏剧应用于童话故事教育的合理性

(一)故事性无规矩不成方圆,教育戏剧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文本。若是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作为依托,单纯的通过游戏、参与活动等方式,反而会显得课堂秩序杂乱且学生无法学到真正有营养的东西。而童话故事恰好是有一个完整的故事载体的,而且其中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人物设置、情节安排通过戏剧的方式呈现更能集中小学低段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他们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童话中高度的幻想、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他们会将自身代入故事情节中,想像自己是里面的人物,经历着他们所经历的奇闻趣事[2]。很多孩子在小时候都幻想自己是白雪公主,反感恶毒的巫婆、自私的后妈,这个时候他们会有极强的表现欲,在呈现故事的情节的同时,对善恶、是非、美丑有了自己的思考。

(二)直观性对于小学低段的孩子,相比于文本内容的解读,真实的呈现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皮亚杰在研究儿童思维过程中发现,小学低段的孩子还存在“泛灵心理”,童话故事中经常运用“拟人化”的手段,极度夸张的将大树、太阳,甚至是房子、道具等物都看作是可以活灵活现的交流沟通的。这一点与儿童的心理十分契合。将万物人格化时,教育戏剧便有了用武之地,通过安排学生扮演各个角色,其中包括有生命、无生命、能自由活动、无法自由活动的角色。学生通过扮演、游戏等方式将自身代入具体角色参与互动,使他们能够游刃有余的在真实自我和虚拟角色之间切换多角度的看待问题、更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明辨善恶美丑,潜移默化中也成为他们价值观的一部分。

(三)完整性长期以来,中国国内的教育都过分关注智育,而忽略了德育、美育,应试教育培养了一批批“行动的书柜”,“满腹经纶”又毫无创造力。我们不能完全否认应试教育的价值,因为它确实创造了许多各行各业的人才,促进了中国的迅猛发展。但是,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的发育期和人格的完善期,他们仿佛是一颗种子,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激发潜能,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卢梭的“自然教育论”提到: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将戏剧引入童话故事,学生的表演是对文本内容充分了解的结果,这确保了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3];同时,语文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将所学用于实践,用自己的体态和语言展现自己的思想,这与语文学习并不冲突。通过专注、肢体动作、想像、合作方式,积累了语言学习的经验,提高了审美情趣,锻炼了问题解决能力,增强了表现自我的自信心。

三、戏剧在小学语文童话故事中的实施路径

教育戏剧在各个学科中的运用中都有不同的方法,而不能以偏概全的说明每种方法的优劣,只要运用得当,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是生搬硬套,单纯的为了使用某种方法而运用教育戏剧,效果便大打折扣甚至,甚至适得其反。结合童话故事和教育戏剧各种方法的特点,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动静结合、小组讨论这几种方法是适用于童话故事教育的。

(一)模拟情境在课堂的开始阶段,老师可以通过语言、肢体动作或者运用道具等形式将学生代入一个虚幻的童话世界[4]。比如,在上《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老师可以先询问同学们的大年夜是如何度过的,同学们会纷纷说“吃年夜饭”“放烟花”“看春晚”等等,这时,教师在表达共鸣的同时可以将话风一转,说:“西方国家的圣诞夜就像是我们的大年夜一样,应该是充满温暖和幸福的,可是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位远在丹麦的小女孩的世界,在寒冷的大年夜,无家可归,赤着头、赤着脚,又冷又饿,不敢回家,瑟缩在街头卖火柴,同学们,这位小女孩会遇到什么事情呢?”通过这样一个开场白,老师将学生的思维带领到了一个寒冷的圣诞夜,同学们的思维聚焦在了这个无家可归的小女孩身上,奠定了整个课堂的基调,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带着疑问,带着好奇,进入到课文的学习。

(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学生投入到别人的角色世界中,在模拟过程中经历生活,体验社会与生活环境,从角色的形态、内心世界,反观自我、认识自我和体验自我。一个角色的扮演,是学生充分了解角色的形象、心理后结合自己的理解的外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的表现自己,并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思想以及对角色的理解,并加以引导。小学低段年级的学生还十分好动,部分同学可能还做不到一节课40分钟十分轻松的坐在座位上好好听课。即使是坐住了,后半节课的注意力也不集中,这时,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参与,能够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不需要一板一眼将文本当作剧本,师生都可发挥一定的想象力,加入一些主观元素。比如:《皇帝的新装》中,小孩识破皇帝没有穿衣服却听到周围人的赞美声时,它一定由许多疑惑的申请和复杂的心理活动,而皇帝这时的神情动作也有微妙的变化,这些都可以发挥一定的想象空间自如的表现出来。童话的结尾总是留给人们很多想象的空间,在最后,可以引导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进行续编续演,这加深的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丰富了想象力,增强了同伴之间的凝聚力。

(三)定格通过播放器的暂停功能,将生活面貌凝固。师生互动、参与表演、游戏等都是“动”的环节,身心同时参与可以加深理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但若是整堂课都是以这种方式进行,不仅会使课堂秩序混乱,而且会不知不觉中偏离课堂主题。这时,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静”的措施。当需要学生发挥无限遐想的时候,可以暂时停止一些讲解,让他们自己思考和想像,亦或是当故事达到比较深的层次,需要我们思索的时候,我们可以将幻灯片的放映固定在一张图片上,通过图片,进行解读。

(四)思路追踪思路追踪是一种在扮演或定格时向角色提问的手法。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时,教师进行启发性的提问,使扮演者之间的观点和想法能够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加深对于角色和故事情节的理解。借此,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锻炼自己的思维的清晰度、辩证的看待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教育戏剧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各个方法都有其相应的适用范围,教师应该根据文本慎重选择。教育戏剧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元化的能力,教育戏剧应用于童话故事中,对于课堂气氛的渲染,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在童话故事中加入戏剧色彩,其有趣的故事、生动的语言、高度的幻想会深得儿童的喜爱,真正做到“做中学”,使学生好学、乐学。

参考文献:

[1]易蕾.论童话在小学戏剧教育中的应用[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10-15.

[2]贾飞雪.具身认知下小学语文戏剧教育法的行动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6年11-14.

[3]刘建梅.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年18-20.

第5篇:小学戏剧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艺术素质教育戏剧形体教学

当前,教育部非常重视艺术素质教育在各中小学校的普及和推广,在这种大趋势下,北京市教委按照教育部要求,特邀中央戏剧学院参与支持中小学校艺术素质普及教育。为了能更好地完成北京市教委布置的艺术院校走进校园扶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任务,中央戏剧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未来科技城学校联合实施艺术拓展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设立了戏剧试验基地。中央戏剧学院相关工作人员于2016年9月正式走进未来科技城学校,开始了在中学的教学工作。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形体教研室教师担任起了高一五个班的形体教学。作为一名大学的形体教师,这是笔者第一次在普通中学面对中学生教授形体课。

一、中小学艺术素质教育现状

笔者认为,艺术素质教育课在我国中小学校还没有真正全方位普及推广,只是局限于部分学校,更不要说边远地区或乡村学校。学生平时学习压力大,有些学校缺乏艺术教育氛围。很多学校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忽略了艺术素质教育。学生缺乏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课上课下负重很大,没有精气神和朝气,更缺乏艺术审美能力及艺术气质。尽管有些中小学校开设有美术班,但大部分美术班只是兴趣班,并没有真正普及到班级。学校的合唱团、舞蹈团、管弦乐团和交响乐团,大部分都分布在市重点学校或区重点学校。而舞蹈团、合唱团还有管弦乐团基本上也都是在升学时,以艺术特长生考试后录取的。中小学校里的艺术特长生也只是参加本校艺术团或乐团、舞蹈团,只局限于训练和艺术节比赛的演出,素质教育课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在各个学校普及。在普及艺术素质教育这一点上,国外的中小学校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比如,美国的小学生升入中学必须要学会两种乐器(其中必须选择一种管乐器),这就说明他们对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视态度,并带有强制性。所以,国外的中学生交响乐团、合唱团水平也都比我们的水平高很多。法国比较注重学生对艺术的感悟,主要偏重在音乐和美术上。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校会很重视参观和旅行,让学生在参观旅游中用语言描述、画笔记录他们所见所闻。这既打开了学生的视野,也培养了他们在艺术方面的能力,同时提高了他们对艺术的兴趣。

二、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艺术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应该受到各中小学校的重视,并积极推广开来。浪漫主义作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即字母、数学、音符。艺术和科学具有相通性和互补性,这一点在科学家身上就能证明,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就是科学家和画家;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物理学家,还擅长拉小提琴;我国科学家钱学森不仅会弹奏钢琴,还能吹圆号。艺术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中小学生培养创造力、提高审美艺术修养、丰富精神世界有着重要的影响,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还能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对美的认识和对事物的理解、感受能力,培养艺术创造力和表现能力;艺术素质教育不仅提高审美水平,同时还对提高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都有着深远意义。

三、舞蹈基本功与戏剧形体基本功训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舞蹈基本功训练是从多个角度训练舞蹈演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主要是为了演员能更好地完成舞蹈剧目中的技术、技巧而能达到一定的高度而训练的。包括身体的肌肉能力、柔韧性、舞姿的姿态、身体的控制力、弹跳力、爆发力和跳跃翻转能力,以及对音乐节奏感和动作中身体与气息配合的能力。舞蹈基本功训练在每个组合训练中基本都是要按照固定的动作顺序编排的,课堂中从简入深、逐渐加大动作的技巧和难度训练,讲究动作的规范,完成动作技巧要到位。舞蹈基本功训练主要有两种训练形式:一种是芭蕾基训训练;另一种是古典舞基训训练。舞蹈基本功训练是舞蹈学校必修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专业课。戏剧表演是一门形象艺术,形体语言是演员通过形体动作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演员通过形体基本功训练提高身体肌肉素质能力,训练身体的控制力、协调性、爆发力,培养音乐节奏感,提升身体灵活性、柔韧性、感受力、创造力和身体表现力。形体基本功是戏剧表演专业很重要的一门必修专业课。舞蹈基本功训练与戏剧形体基本功训练的相同点都是训练身体肌肉的能力、柔韧性、爆发力、弹跳力,以及音乐节奏感、气息和身体控制力。在戏剧形体基本功训练过程中,有一部分是借鉴了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元素和方法,比如,把杆上的芭蕾基训动作训练、小跳动作练习、柔韧性练习、气息与动作配合练习等都是有相同点的。不同之处就是,戏剧形体基本功训练主要是为表演塑造角色形象打基础的。扮演角色人物形象时的举手投足、行走站立、气愤与开心等都离不开形体动作。在训练过程中,笔者发现学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身体基本条件大多比学习舞蹈专业的学生基础要差,尤其在柔韧性上相差较大。在训练中,除了要求学生尽量做到规格、规范外,更主要的是强调完成动作的感觉和身体的表现力。因为舞蹈基本功和戏剧形体基本功两者训练目的不同,所以,要求点也就不同。比如:芭蕾基训课训练是从双手扶把一位擦地开始的;然后是单手扶把(蹲)练习,或者单手扶把一位、五位擦地;再就是小踢腿练习,循序渐进到后面的一系列练习。也就是说,从把杆到中间动作、从中间动作再到所有的跳、转练习等才完成一堂课的训练。而在影视表演专业形体课教学中,每个教师编排的课堂教学内容会有所不同,都需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编排组织课程,没有规定的统一动作。但是,训练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在这一点上,戏剧形体基本功与舞蹈基本功不同点也是很明显的。

四、中小学课堂教学目的和内容

(一)教学目的

在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教学20多年,尽管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给中学生教形体课这还是笔者从事教学工作以来的第一次。毕竟要面对的都是些普通中学生,并且也不熟悉这些学生和他们的学习环境,这对于笔者来讲还是增添了一定难度。在教学之前,笔者思考的是,中学生是否对形体基本功课感兴趣?北京师范大学二附中未来科技城学校艺术素质课的主要方向是戏剧表演,于是笔者想从教学内容上找适合他们的内容,不能照搬以往教学的内容,也不能按照纯舞蹈基本功去教他们。艺术素质教育课的主要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熏陶、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对艺术的审美,并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通过训练培养锻炼学生在肢体方面的素质及舞蹈能力,陶冶他们艺术情操,使他们在身心上得到锻炼,德、智、体能全面发展。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就不能单一化,内容要丰富,动作上也不能太难,需要综合性。

(二)教学内容

在明确教学目的后,第一步,从学生的基本站姿开始训练。因为学生长期伏案学习,加上随身携带的书包又沉重,长期下来身体容易形成高低肩、驼背、塌腰、伸脖、歪头、缩脖、身体歪斜等不良自然体态。因此,纠正调整身体的基本体态是最初教学的重点。学生分男、女生前后依次站好位置,要求他们每个人身体要挺拔直立、眼睛平视前方、收腹提臀、呼吸自如,在训练行走中也要保持挺拔直立的身体,并在训练过程中告诉他们正确站姿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训练的目的和学习意义。第二步,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比如,身体的变换移动,前即向后、后即向前、左即向右、右即向左、高即低、低即高等。第三步,训练学生的柔韧性。一个人要想做到姿态的优美就需要身体柔韧性好,柔韧性不好必然影响形体姿态。在柔韧性训练上不会占用太多时间,主要是在感觉上去多要求他们,因为艺术感觉对审美认知是很重要的。第四步,训练学生在地面上做一些基础动作。有些动作是和舞蹈训练相同的,主要训练身体与气息的配合,手臂与身体及气息的配合,以及腿、脚部肌肉练习,身体素质能力练习,身体控制与爆发力练习等。第五步,对身体关节、协调性的训练。主要是训练头、肩部、身体躯干等部位,可以借用爵士舞单一动作来训练身体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这部分训练有助于解决学生身体的僵硬、不灵活、笨拙等问题,对提高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第六步,训练学生的空间感和身体感受力。表演需要塑造人物角色,需要用形体动作表达内心,表演离不开形体,形体是表演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翅膀。这方面的训练完全是即兴的。比如,行走中找空间感,感受位置的移动,放风筝、拥抱太阳,迎着太阳奔跑,在规定的停住步法后,同时肢体要迅速做出有爆发力或是非常松弛放松的形体动作。主要目的是训练他们的身体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第七步,训练舞蹈步法,然后组合起来练习。这不是训练成品舞蹈,主要是训练学生群体合作、整体意识,同时感受音乐的节奏、舞蹈的感受力。

结语

一年多的中学教学,使笔者认识到这群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艺术素质修养缺乏,需要提高审美、感知力等。这些都会束缚、影响他们的身心成长,不利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以,艺术素质课走进校园这一决定非常正确,中小学校的艺术素质教育课推广与普及非常重要,学校不光有义务教书,更要重视育人。笔者相信,校园教育不断发展,越办越好,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全方面素质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赵静.综合性院校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研究初探[J].艺术教育,2010(4).

[2]吴建华.艺术教育是开启人类智慧的要钥[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3(12).

[3]文燕.浅谈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现代交际,2010(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