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研究生案例教学范文

研究生案例教学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研究生案例教学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研究生案例教学

第1篇:研究生案例教学范文

关键词:教育硕士;案例教学;案例库

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目的,是要为基础教育领域培养一大批“既要掌握某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又要懂得现代教育基本理论和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的理论及方法,具有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1]的教育工作者。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历史较短,在创立之初,既无先例可循,也没有现成方案,导致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定位认识不准确,缺乏特色化的有效指导。回顾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发展过程,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如下:“学术型”倾向明显,与学术型硕士课程区分度不高;课程结构不合理,基础性、理论性课程过多,课程内容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要求脱节;课程实施方式单一,学生主体性缺失,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程评价主体单一,以终结性评价为主[2]。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环节,要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知识建构和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就必须提高课程教学的实践性。案例教学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开展案例教学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在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的领导下,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各培养院校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改革,其中,案例教学的有效性日益受到重视。教育部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中明确指出:“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再次强调:“构建符合专业学位特点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加强案例教学,探究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2015年5月,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教研〔2015〕1号)中明确指出:“为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培养质量,指出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并强调要把案例教学作为专业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的重要内容。”[3]上述文件明确了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改革中的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可见,研究和推广案例教学已经成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的重点工作。

三、案例教学概述

(一)起源发展

所谓案例是指包含问题、内容、情节、过程和解决方法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4]。1910年,科普兰博士最先在哈佛商学院使用讨论法进行工商管理教学。1921年,科普兰博士出版了一本案例集,由此推动了该校教师运用案例法进行教学。哈佛商学院将案例教学法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这些案例来源于实际的工商管理情景,常以书面形式展示供学生自行阅读、研究,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讨论[5]。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案例教学目前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法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学科教学中,成为一种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案例教学最早在师范教育中运用是1986年,美国教育家舒尔曼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组织的一次会议上发出提倡案例教学的呼吁,之后研究者及实践者开始把案例教学引入师范教育和教师培训中[6]。案例教学通过教学组织、材料和手段等方面的集成创新,虚拟或者模拟一种亲验的、现实的环境,使学习者能够有机会系统地将知识和理论应用于实践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

(二)主要特色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国教育硕士目前生源复杂,起点不同,需求各异。部分本科毕业直接报考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学生本科阶段没有师范教育背景,或者缺少系统的教师技能培训和教育实践经验,加上学制两年要在第一年完成所有基础课、必修课、选修课、补修课等课程的学习,学习压力较大,能够补充教育实践和教育技能的时间非常有限,往往缺少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还有一部分在职攻读的教育硕士来自教育一线,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受理论水平限制,很难结合理论指导将自身的教学进一步提升和凝练。事实上,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需要理论基础,一定的理论学习为研究生教学和实践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方向的指引,但是需要在理论与学生原有经验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而传统的理论教学则很难做到这一点。在教育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过程中要有一个相互关联的中间环节,案例教学法无疑是连接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一个有效途径,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2.以现实性为基础。案例教学首先强调案例的真实性,即案例或问题要有现实背景,并有较强的现实感和实践价值,其教学重点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固定的理论原理,还在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专题各层面各角度全方位剥开,引导学生进行系统而具体的探析与学习,可以使学生在经验和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案例教学的应用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使学生能模拟实际的场景,设想可能遇到的真实问题,从而增强设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的能力。因此,案例的选择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如果案例本身过于陈旧,或者与教学对象教育背景、学习需求差距较大,则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或共鸣,不利于课堂任务的开展,难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3.以对话性为导向。通过选择有针对性、现实性的教学案例,吸引教育硕士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有关案例的研讨中,是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与价值的关键环节。案例教学的方法比较灵活,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个人反思、独立解决法,每一个学生根据教师呈现的情境案例进行反思,写一份案例分析报告,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观点和解决办法;二是小组研究讨论法,根据教师呈现的案例在各小组内讨论,然后再由全班学生共同交流分析案例;三是专家(教师组)解读法,请行业专家或教师组成员分析案例,与学生互动答疑交流;四是角色扮演法,由学生分别扮演案例中的人物,体会角色的真实状态[8]。以上方式可以灵活选择,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需要组合运用,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项互动,进行平等对话和讨论,其实质都是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式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处处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运用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学生要敢于对其他学生甚至教师的观点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教育硕士案例库建设

(一)建设必要性

虽然案例教学目前已经成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方式改革中的一个重点,从教育部文件到具体研究生培养方案中都强调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成为研究生培养中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运用中还不够普遍,究其原因,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案例是关键。多数授课教师手头没有充足适当的案例供教学使用,并且国内没有专门统一的教育硕士培养案例库,许多高校虽然参与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但没有建立起较具规模的案例库。因此,建立教育硕士案例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来源多元性

案例库首先要有数量优势,能提供比较丰富的资源。案例的来源可以参与教育硕士培养的高校教师,借助教育硕士实习实践基地等平台,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定期与中小学一线教师交流合作,提供教学工作中能和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的真实素材,收集整理加工编写,撰写案例,纳入案例库建设中;同时,高校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杂志、报纸、参加会议交流等多种形式收集案例资源,并按照案例教学的需要进行加工整理;近年来,精品课程资源、微课、慕课等线上教育信息资源迅速发展,形式灵活多样,也为案例来源提供了优质资源。整体而言,案例编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具有专业性和复杂性,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能力的专门人员参与完成。

(三)定位适切性

1.原则。案例的选择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包括典型性、问题性、完整性、客观性、代表性、启发性等原则。为满足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而选取的案例素材应该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具有代表性,能够启发学习者与之前学过的教学经验建立有机联系,引起思考。同时需要符合我国整体的教育环境、学习群体的教育背景、理论基础、现实需要等因素,这样才能不脱离实际,引起学生的共鸣,起到较好的示范效果。例如,针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建设的案例库中收集了大量有关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案例是否合适。这些案例本身可能很有意义,但却与教育硕士的工作背景和以中小学为主体的未来职业去向相去甚远,缺乏针对性,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难以起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这一预期效果。再比如,我国基础教育正处在变革和发展的历史阶段,很多在以往教学过程中使用过的案例很可能逐渐失去了现实基础,不适合新时展的需要,同时还需要不断补充新的案例,以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2.层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主要针对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因此与之相关的案例库选择应该针对学生的就职去向,即中小学教育教学专门人才。案例的构成要兼顾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等阶段的典型案例。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独特的认知水平、心理状态、学习需求,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学生管理、教务管理等具体的教育情境具有显著差异,对于大部分缺乏实践教学经验的教育硕士来说,只有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给他们分析,才能起到积极的效果。3.分类。案例库由于数量比较丰富,按照教学的实际需要,需要考虑对其进行分类。可以按照学科门类进行划分,以教育硕士领域的案例库为例,可以下设数学、英语、语文、历史等不同学科子库;还可以按照使用功能分类,例如,案例教学精品库、教学问题案例库、教学管理案例库等子库。应该明确一点:建库的目的是为教育教学服务,案例课不等于优势示范课,它既是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而展开的研究,也是运用系统方法发现教学问题、解决问题、评价反馈并不断完善的过程。不论是具有示范性的精品案例,还是具有典型的问题,对于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培养都具有现实意义。

(四)协作共享性

案例库的建设非一日之功、一己之力就能实现,需要统筹规划,逐步落实,协作完成。一是可以自下而上,研究生培养单位可以联合起来参与建设,或者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和研究专长,有重点地研究开发某一领域的案例库建设,从而避免重复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二是自上而下,政府职能部门可以发挥引领作用,组织统筹这项工作。例如,2016年10月,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在广东省佛山市对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试点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各试点单位对试点改革开展一年来的情况做了总结汇报和交流。其中,中国人民大学设计了处级建制的中国社会科学案例中心,目前,入库社会科学案例已达2000个[9]。在教育硕士培养领域,为进一步推动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开发与案例教学工作,鼓励各培养单位积极开发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实现教学案例的共建共享,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于2018年3月组织开展第二届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征集工作。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案例的入库标准,主要考虑案例选题、案例内容、教学说明以及辅助材料等四个方面的要求,具体分为“教育管理类、学科教学类、教育活动类”等三种类型。在规定中提出,案例必须紧密结合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关课程教学需要,符合真实性、原创性、知识性、叙事性、启发性等要求,关注当前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问题。各培养单位推荐上来的案例,通过网上评审、专家组集中评审等方式进行。通过评审并根据评审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达到入库标准的案例,将收录至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库[10]。以上这些做法,对于提高案例库建设的规范性、优质性和共享性都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石长地,白向宁.以课程学习为依托,提高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4):33-37.

[2][3]严奇岩.案例教学与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J].高教学刊,2018(2):153-155.

[4]安世遨.基于案例的大学对话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7(3):83-87.

[5]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75.

[6]李珏.在教育硕士人才培养中案例教学的应用研究[J].职业教育,2015(6):12-15.

[7]李玉栋.论以案例教学为核心的“四位一体”教育硕士教学模式[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6):77-81.

[8]张春莉,权元元.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实证研究———以教育心理学课程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44-48.

[9]张乐,刘俊起.探索规律创新机制加强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1):12-15.

第2篇:研究生案例教学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案例教学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应不同于学术型研究生,对其培养应更注重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深入发展,我国对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制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型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已成为当前高校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问题。土木工程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广和深入,对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与发展战略。目前,高校培养研究生更注重于理论的学习,缺少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与企业的需求还有一定的落差[1,2]。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期待的高级专业人才,应在学生的培养教育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当前,大部分高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模式或教学目标认识还不够深刻,教师授课也并未区分专业型和学术型研究生教学内容的差异。这种传统教学方法若得不到根本改革,将会导致“专业型”研究生蜕变为“学术型”研究生中的差生,难以保证对其培养目标的实现[3]。基于以上考虑,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教学和案例库建设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以此为契机带动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

1案例教学在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以往研究生课堂教学主要以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学方法较单一,教学形式也较固定,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也使得对研究生的培养基本等同于本科教育,造成大部分研究生在独立研究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较缺乏。事实上,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而言,更应偏向实践和应用,更应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把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以实践教学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其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案例教学有助于提升研究生灵活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单向授课,它需要由教师先给予学生特定案例,学生依据要求反馈出相应的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去理解案例时就必然会运用到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研究生经过案例教学的反复训练,其灵活应用专业知识的技能必能得到提升。

1.2案例教学能够激发研究生参与实践的兴趣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实践内容认识不清,对待生产问题不知从何下手。而案例教学给出的案例有较多实际生活背景,且是互动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中要主动去思考解决方案,当真正面对生产问题时,如果学生知道如何下手找到切入点而不再排斥去解决生产问题时,这将有助于提高他们对该环节的认同性和参与实践的兴趣。

1.3案例教学能够引导研究生独立思考

研究生培养相较于本科生培养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研究生需要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和科研能力,而案例教学恰好有助于提升这种能力。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的问答题,答案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位研究生都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解决问题,这样,每位学生的想法和思考都有合理之处,更能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其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1.4案例教学能够促进研究生进行应用创新

传统研究生培养中的创新能力多指理论创新,而案例教学会将学生更多地置于现实生产环境中,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必须思考各方面的因素,而核心目标则是找出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可行方案。案例教学会让学生学会注重方案的可应用性,让专业型研究生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大方向放在应用创新上,而非理论创新。

1.5案例教学能够锻炼研究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与传统课本习题有很大差异,课本习题往往只考察某个集中的知识点,答案唯一,但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往往由实际工程演化而来,包含很多的信息量,这些信息量中既有学生已经接触和掌握的知识点,更有学生未学习过的内容。研究生拿到案例后需要了解所有知识点,这必将促使他们在讨论前进行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整理。

2案例教学在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前景

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培养工作系统而复杂,对于研究生个人而言,我们要求研究生不仅能够掌握理论,而且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真正提高自身能力;而对于高校,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都需要改革创新,切实摸索出一套符合专业学位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对于“十三五”期间规模宏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更需要大批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层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教学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应用前景:1)案例教学能够丰富教学者实践经验,并深化理论。课程案例的编写,需要教师能够将实际工程抽象成案例,并引出问题,这就要求老师及时掌握最新工程前沿和新理论;同时,要求教师能够深入企业,了解或参与企业在实际工程中碰到的问题,充实教学资源。教师通过案例库的搜集和建设,深入思考和分析工程实践中碰到的技术和理论难题,能够增强自身的科研能力。2)案例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运用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实际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通过案例情景引出问题,体现出工程案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而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这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凝练自身的观点,学习相关理论,提升其专业实践技能。3)案例教学和案例库建设有利于校企产学研合作,切实保证理论联系实际。对企业而言,校企产学研合作有利于其工程技术人员的理论学习和技术交流;对于高校而言校企产学研合作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当前工程实际中碰到的新技术、开发的新产品。

3案例教学法在专业学位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方案

3.1研究目标

案例教学法在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实现应以某门专业课为载体,研究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使用案例教学法的适用性和实施方法、如何建设案例库、如何使用案例库、如何将案例库内容运用于教学中等问题。并最终通过案例教学实施,全面改革教育教学手段,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增强研究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切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2实施方案

1)国内外类似高校相关专业调研研究。拟采用网络、实地考察等不同的方式,对国内外相关开展案例教学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的授课方式进行广泛调研,总结其可以借鉴之处,同时结合我校培养方案改进现有授课模式。2)案例教学在专业课程实践中的适应性研究。案例教学法的适应性研究应首先弄清该方法的实质内涵,并充分对比分析其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差异。通过对土木工程学科的特点和案例教学需求的探究,论证其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和适用性。3)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过程研究。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的实施应基于研究生培养方案,理清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给出合理而具体的案例教学实施步骤,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交流,以及教师的引导作用,注重理论知识的实践背景,理论教学深入浅出,实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鼓励同学相互交流,集思广益,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4)案例教学法课程实践。选取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为教学实施对象,通过亲身参与教学,将案例教学理念与方法带入教学课堂,组织实施,并听取多方反馈意见,以提高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5)案例教材与案例库建设。目前对于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大多学校并未将其与学术型研究生区隔开来,所使用的教材也与学硕相同,这使得教授的知识点过分强调理论性,缺乏实践性,针对性也不强[4]。在案例教材及案例库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多的咨询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或是学校其他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并将这些专家纳入到案例的编制体系中去。

4结语

作者拟通过对案例教学和案例库建设的思考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以此为契机带动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且案例教学从本质上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案例教学可以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参考文献:

[1]梁滢,于岩.案例教学在工科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24(5):131-134.

[2]张梁,孙长山,孙晓璐.案例教学法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22):151-152.

[3]牛荻涛,史庆轩,任瑞西,等.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理论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1):10-15.

第3篇:研究生案例教学范文

关键词:面向对象技术;编程能力;计算机专业;案例教学

0引言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掌握相关技术的从业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从业人员需要的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计算机技术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来编程技术和编程语言的日新月异,更新换代极快,导致编程技术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研究生紧跟时展,掌握最新的编程技术。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研究课题大部分是面向实际应用的算法研究,在提出或改进算法的同时,必须编程实现该算法,以验证所提算法的正确性和优越性。因此,编程能力对于研究生两年多的课题研究也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编程能力普遍较差,分析原因主要包括:①很多学生从三本院校考来或由其他非计算机类专业调剂过来,原有的编程基础较差,没有掌握基本的编程思维和方法,无法满足未来学习和工作需要;②很多学生为了考研,在本科阶段只注重考研理论课程的学习,缺少编程训练和实践。此外,不同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兴趣点和熟悉的编程语言各不相同[1]。因此,如何合理安排教学,提高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整体编程能力至关重要。面向对象技术是目前计算机相关行业使用最广泛的编程技术,很多最新的编程框架都是以面向对象技术为基础[2-3],面向对象技术也是计算机专业研究生阶段所开设的与编程最密切相关的一门课程,因此,通过面向对象技术课程建设,提高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编程能力,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1课程改革建设内容

1)开展分类教学。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编程能力普遍不强,而且存在较大差异,有一部分学生的编程基础较好,而个别学生编程能力很差,几乎是零基础。目前一门研究生课程的课时为32课时,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兼顾各类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反映,由于基础差,原有的讲课内容不好理解;而有的学生则反映讲课内容应该多讲实际案例和最新的编程技术。为了提高研究生的整体编程能力,有必要开展分类教学。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和课下自学两部分,解决课时不足和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课堂讲授内容是要求大部分学生能掌握的编程技术。课下自学部分主要针对学生基础和个体能力不同的特点,开展高低层次学习:①将最基础的编程技术课件、视频和学习资料放到课程教学平台上,要求编程基础差的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按照计划提前自学;②将最新的编程技术学习资料放到课程教学平台,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课后自主选择学习。2)更新教学内容,紧跟最新编程技术发展。面向对象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产生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方法。虽然这些年也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但远远跟不上技术的发展速度。因此,有必要对授课内容进行梳理,除了讲授面向对象基本分析方法和编程技术,还有必要针对目前流行的Web开发框架、手机App开发和微信小程序开发,讲授相关的编程知识,提高学生对新技术的了解,掌握使用新技术的编程能力。3)探索新的课程考核模式。虽然除了采用传统的笔试外,还可以通过课程作业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整体上还存在无法真正度量学生编程能力、考核不及时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考核模式,探索“定期交流汇报—实践过程监督—最后答辩汇报”的考核新模式。通过交流汇报不仅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可以增强学生间的学习。通过中间实践环节文档和编程结果的审核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最后要求学生就所做的课程实践内容进行答辩汇报,既考核了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上台汇报课题能力。4)以实际项目开发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实际编程能力为目标,通过案例教学[4],提高研究生的编程实践能力。编程能力的提高要靠实际项目训练,因此有必要在课程的内容设置上,以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项目为案例,采用最新的面向对象技术,传授最新的编程技术(web开发框架、手机App开发、微信小程序开发、EChart可视化技术等技术),通过编程实现实际项目的一部分功能,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际编程技能。通过对比分析实际可运行系统和自己编程实现系统之间的差异,学生能真正体会如何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编写好的程序代码,从而找出自己不足,提高编程能力。5)建设课程的在线学习和分享平台,实现课程自学和编程技术的开放共享。根据课程的实际需求,开发设计课程在线学习和分享平台。首先,可以将提前准备的课件和视频资料放到平台上,供学生在线自学;其次,实现一些资源分享,包括最新技术介绍、优秀代码分享、历届研究生课程作品展示等。

2实施方案

2.1课程结构安排

课程结构安排的主导思想是通过减少理论授课学时、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系统设计与编程能力,而且实践环节选择的内容应该是最近大家比较熟悉、比较热门、可以采用最新技术实现、学好后能够推广应用的课题,从而让学生有兴趣投入精力学习。笔者在有限的32学时内,安排讲授18学时、案例编程实践12学时、课程考核2学时,其中讲授内容又分为基本理论教学10学时和实际编程技术教学8学时;另外安排22学时的自学内容,其中简单内容8学时、高级内容8学时、案例自学6学时。课程教授和实践内容以目前主流的Web开发为主,以手机App、微信小程序开发为辅。案例编程实践安排3个内容,其中第1个案例为简单案例,所有学生必须学会,占用2学时(多余任务由学生课余时间完成);第2个案例为基本案例,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简单系统,所有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为中等难度案例,占用10学时;第3个案例为较复杂案例,作为自选任务,鼓励部分学生完成,占用8学时。

2.2讲授内容安排

在课程讲授的18课时安排上,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概述、软件编程技术发展、面向对象概况和核心概念、面向对象基本思维模式和分析方法、简单多层框架开发模式、MVC模式、SSM(Spring+SpringMVC+MyBatis)框架,以及结合MVC框架需要的基本编程技术。在讲授内容的间隙,要求学生自学一些内容,同时安排案例教学内容,保证理论教学和实践的交叉进行。

2.3自学内容安排

在自学内容安排上,首先面向原来基础较差的学生安排8学时的简单内容,包括Java集成开发环境、调试和部署,面向对象基本语法,前端开发技术JS的基本概念语法等;其次面向编程能力水平较高、学有余力的学生安排8学时较复杂内容,包括EChart可视化技术、App应用开发、微信小程序开发以及手机App和微信小程序应用实践学习。

2.4课程考核模式研究

整体考核分为两个部分:笔试(50%)和案例实践完成情况(50%)。笔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技术的掌握以及对整体项目设计思路的掌握能力,分为填空题、选择或者判断题、简答题、设计题、论述题。案例实践考核又分为3个部分:简单案例1(20%)、基本案例2(30%)和复杂加分案例(10%)。简单案例1是一个基本的实践要求,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安排在课程中期,主要目的是通过中期的简单案例,了解各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设计编程能力,从而督促学生进一步学习,指明学习方向,同时适当调整后续课程内容。学生在规定期限完成案例后,教师逐个检查并打分。基本案例2是一个真正培养学生编程能力的案例,要求学生基于基本需求,扩展内容,设计程序框架,并编程实现一个功能相对完整的系统。学生上交项目文档和源代码,并到讲台进行汇报,汇报项目的主要功能、实现的技术特点、项目的心得体会等。教师对每个项目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供全班同学学习与讨论,学生也可以针对项目提问题,鼓励学生相互之间交换代码学习。教师根据汇报情况和项目资料进行打分。复杂加分案例是在基本案例2的基础上,提出更多更难的功能要求,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根据完成情况加分(0~10分),但加分后总分不超过100分。整体上采用实践过程监督(简单案例1)和最后案例汇报(基本案例2)来考核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和上台汇报能力,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更多的实践任务,鼓励学生相互之间学习。

3结语

本文的教学方法改革已经在天津工业大学实行。从最终的实施情况来看,大部分研究生的编程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都能做出一个较为完整的应用系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曹佳.综合实验为驱动的教学法在研究生网络编程类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6(5):44-47.

[2]廖湖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6(3):99-102.

[3]阿不来提•吉力力,艾则孜•阿不都艾尼.“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面向对象程序实践课程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3):113-114.

第4篇:研究生案例教学范文

[关键词]MPA教育;公共价值;案例编写;案例教学

与同类院校专业硕士教育相一致,桂林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MPA教育在开办之初就十分重视案例教学。几年来,我校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在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公共管理案例库中的MPA案例入库数位居第六批全国MPA培养院校前列,也有一支MPA研究生队伍入选中国MPA研究生案例大赛全国百强。这些成绩是我校承担MPA教学任务的全体授课教师与历届MPA研究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全校教师在授课中注意将西方的公共管理理论与中国基层治理场景结合起来,全体研究生则将自身实际工作中的治理案例和疑惑带进课堂,通过多轮、多课程案例教学实践,学院专业学位教育逐渐形成了以公共价值为导向的MPA案例编写与教学实践模式。本文从梳理和界定MPA案例教学中的公共价值出发,系统梳理学院实现上述目标的具体教学全过程,并提出践行这一导向应遵循的原则。

一、MPA案例教学的公共价值导向

案例教学由于打破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界限而在专业学位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贯穿了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技能培养、学习评价等学习全过程。[1]在MPA办学初期,学院MPA教育中的案例教学存在缺乏中国场景案例、案例数量少、案例与学生工作实际联系少等突出问题,为了提高MPA案例教学成效,学院逐步探索出一个公共价值导向的MPA案例教学模式。践行公共价值导向,是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公共管理研究范式演进、追寻公共价值源于实践层面应对行政事务中“棘手问题”的需要。[2]新公共管理运动无论是在应对财政困境和政府信任危机、提高公共部门行政效率,还是在促进公共部门改革和创新上,其实践价值和理论优势都得到了充分体现。[3]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新公共管理实践面临公共价值分配与冲突的严峻挑战,公共价值理念逐步进入公共管理学科的各个层面。追寻公共价值既包含新公共管理的传统努力方向,又充分考虑公共部门实践的绩效水平,从而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议题。践行公共价值导向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内在要求。关于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问题的重要论述对我国的专业学位教育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4]桂林理工大学历届MPA研究生基本来自基层政府一线工作人员,提高这支队伍的能力和水平,既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改善基层治理绩效的现实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从人才培养来看,MPA研究生不仅要学习现代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还要清晰自身的价值定位,即时刻牢记为群众服务的宗旨和使命,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具体到工作实践中,MPA研究生不仅要关注工作任务达成、行政效率提升,更要关注群众的获得感和满足感,以群众的满意作为工作的根本性指导。作为一线公务员重要的继续教育形式,MPA教育应在这个方面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因此,将公共价值理念融入案例教学全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践行公共价值导向是MPA一线教学实践的迫切需要。在新时期,公共领域社会复杂度和不确定性的增加使基层公务员的日常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寻找更加科学的处理办法是基层公务员选择继续接受教育的重要推动力。MPA研究生重新回到大学课堂后,将对复杂问题的思考以及对问题解决的迫切心情带进了课堂。能否教会学生系统地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是否能教会学生运用上述理论和方法分析和处理现实问题等是衡量MPA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向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MPA授课教师想要以有效的方式回应上述问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就要在讲解理论、开展案例讨论和辨析中将公共价值导向的理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教师从学生的工作实践中挖掘的各类公共管理“素材”,也为教与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储备。案例教学不仅回答了MPA研究生在当前工作实践中产生的困惑,也为其今后的工作实践提供了分析工具和思考指引。此外,作为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模拟和体验公共管理工作中各个利益主体的思维方式和应对策略,从而兼顾公共效率和公共价值分享等多个维度的诉求。

二、公共价值导向的MPA案例教学实现过程

在MPA案例教学实践中,遵循合作、可持续、产出导向的教学理念,践行公共价值导向贯穿了案例教学全过程。合作实现了教与学的深度融合,可持续推动了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产出导向满足了人才培养的直接需求。桂林理工大学MPA教育在践行公共价值导向的MPA案例教学实践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有机统一的维度和层面开展。在课程建设上,坚持MPA案例多方合作开发。与传统案例合作开发不同,学院在MPA案例合作开发特别是在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中,将践行公共价值导向作为十分重要的筛选指标。如某位学生提供了有关社会组织年检难的案例线索后,教师便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关注案例本身反映的社会组织管理问题,还积极引导学生思考现有社会组织管理模式对政府管理、服务群众生活、提升社会公共利益等多个维度的影响差异,从而将公共价值导向融入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公共价值导向的工作理念。例如,某位教师调研某地机构改革引发的社会冲突案例,在案例编写与分析讨论中,围绕去行政化改革,帮助学生理解当前事业单位改革的难点,也增强身处事业单位的MPA研究生对当前改革的理解,这本身就体现了公共价值导向的现实要求。此外,MPA案例开发还有很多是教师、学生联合对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公共治理实践的调研成果。针对这些案例,教师引导学生从多重利益维度进行思考显得更有必要。在教学改革中,探索MPA案例教学的可持续开展。公共管理的复杂性要求MPA案例教学与时俱进。学院在MPA案例教学实践中,专业教师非常重视对案例的持续改进,不断强化学生的公共价值理念。例如,在涉及某扶贫小额信贷项目的扶贫案例中,第一年教师带领学生调研、编写了某省的扶贫实践案例,该省扶贫的主要模式是政府主导、与企业合作、行政推动,快速实现了上级下达的扶贫工作目标。在具体分析研讨中,学生提出了很多疑问。带着这些疑问,第二年教师带领学生调研了另外一个省的同类扶贫项目,此时,政府推动扶贫项目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群众的满意度也有所提升,但同样忽视了金融监管要求。通过持续调研和案例分析中的强烈对比,学生加深了对扶贫项目领域公共价值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学院还非常重视同一案例在不同课程中的对比分析。从不同视角、不同理论对同一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改变了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让案例变得更生动、更形象。例如,教师在公共政策学与社区治理等两门课程中均使用了某老旧社区改造的案例,分别从渐进式决策、社区营造两个维度对其展开讨论与分析,都呈现了旧城改造中多方利益主体的诉求冲突,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公共价值的理解。在人才培养上,坚持MPA案例教学的产出导向。学院在MPA教学中,深刻领会案例教学只是一种手段和方法,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公共管理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其对现实公共管理议题的分析能力和应对复杂治理问题的处置能力。学院在MPA培养中,一是重视以赛促学。学院将参加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作为MPA研究生在读期间的一项必修内容,以此引导学生挖掘工作周边的公共议题,邀请教师、学生等共同参与案例调研、编写。学院进入全国MPA案例大赛百强的参赛案例就是来源于某MPA研究生对其实际工作的思考和调研。尤为重要的是,挖掘优秀案例的过程对拓展MPA研究生的思想视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调研成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学生的实际工作,深受学生欢迎。二是注重MPA案例编写、分析与讨论在课程考核中的比重。学院实行专业过程案例教学全覆盖,相应地在课程考核中,将案例调研与编写或案例分析报告撰写与讨论等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考核中,学院将是否践行公共价值导向作为最重要的一个考核点。也就是说,学生在考核成果中可能理论、过程分析都很精彩,但如果其忽视了公共价值取向,没有处理好利益相关方等多维利益诉求,就难取得好成绩。三是注重毕业论文中案例分析型论文的比重。在毕业论文选题中,学院优先引导学生将工作中的典型公共议题作为选题来源。在论文写作中,学院邀请MPA研究生所在单位领导、同事参与对论文的指导,形成对公共议题分析的多维思考,间接践行公共价值导向。从毕业论文的调研反馈看,学生对案例分析型论文的认可度高,这也有利于其对实际问题的思考,提升其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应对能力,帮助其树立基于公共价值导向的思维模式。上述三个方面贯穿MPA案例教学和培养的全过程,有机统一。其中,MPA案例开发是基础和起点,不断深化MPA案例教学改革是推进过程,培养学生的公共价值意识是努力目标。

三、MPA案例教学践行公共价值导向应遵循的原则

MPA案例教学不是漫无边际地践行公共价值导向。MPA案例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求,严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适应新时期专业学位教育的新要求与新趋势,从而实现专业学位教育的新境界和新跨越,具体应遵循如下原则: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公共管理领域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对公共管理学界提出了新的历史使命,那就是将公共管理基本理论与中国治理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讲好公共管理的中国故事。一是注意总结我国在公共治理领域的成功经验,推广应用,促进全面提升。如最近几年的“最多跑一次改革”,2020年的“智慧抗疫”等都是在实践中出现的典型公共治理案例。教师要及时调研和挖掘,形成成熟的教学案例并引入MPA课堂,加快将成功治理实践推广至更多区域,服务好更多群众。二是注意对治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思和改进。教师在总结经验同时,也要关注治理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推进公共价值提升为导向,查找阻碍公共部门提升的关键短板,挖掘群众关心的迫切议题,对其进行科学分析,精准治理,形成长效机制,也是推进治理实践的重要方式。三是注意治理成效的制度化。总结经验和问题反思都是为了推动治理改进提升。学院以典型案例开展教学,其隐含目的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将成熟的治理思想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形成常态化的治理机制,降低治理成本。落实课程思政要求,牢固树立“四个自信”。MPA案例教学所选案例往往围绕公共管理议题中的矛盾和冲突展开,对这些议题的分析遵循什么立场对MPA研究生价值观影响巨大。学院在案例教学中,要坚决落实课程思政要求,以国家大政方针为指引,以树立“四个自信”为最终目标,坚持改革中的治理问题和短板是改革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故只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不断提升基层公务员队伍的能力和素质,公共治理效就将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也必将同步向前迈进。换个角度来看,公共管理的专业课程非常适合作为课程思政的现实载体。教师将现实中的公共议题作为教学案例,在案例调研、编写、分析讨论过程中,只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就会促进MPA研究生思想的升华,达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协同育人的教育目的。落实新文科教育理念,推进治理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将新文科教育理念落实到MPA教学实践中具体包括:一是适应新时期公共治理方式和方法变革,教师在案例编写与教学中要重视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公共管理实践领域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公共治理的前沿理论与方法。当然,治理方法的改进和创新不会否定传统的管理理论,其主要体现在实践形式的变化;二是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在MPA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公共管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学会运用多个学科的分析理念和工具方法来指引治理实践;三是注重MPA案例教学对治理实践的引领。教师要以公共价值为导向,学会预判和发现引领公共管理新方向的新思想、新路径,从而编写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公共管理案例,以此帮助学生适应未来基层治理的实践需要。

参考文献:

[1]熊华军.专业学位研究生“四贯通”案例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4):24-30.

[2]郭佳良.应对“棘手问题”:公共价值管理范式的源起及其方法论特征[J].中国行政管理,2017(11):111-117.

[3]包国宪,王学军.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源起、架构与研究问题[J].公共管理学报,2012(2):89-97.

第5篇:研究生案例教学范文

关键词:教学案例;土木工程;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西安工业大学

引言

案例教学法是指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模拟或重现生活中的场景,把真实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分析思考的案例,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为一种获得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目前,课程设置中的学位课主要应是学科基础课及学科专业基础课,注重基础性、宽广性。在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过程中更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授课过程中对于专业型和学术型研究教学内容的差异未进行相应的区分,使得“专业型”研究生蜕变为“学术型”研究生中的差生。以往研究生课堂教学主要以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学方法较单一,教学形式也较固定,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造成大部分研究生在独立研究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较缺乏。事实上,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而言,更应偏向实践和应用,更应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把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以实践教学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基于以上考虑,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教学和案例库建设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以此为契机带动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的全面改革。

一、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理念与定位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应不同于学术型研究生,对其在培养方式和培养过程中应更加注重职业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随着“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建设的快速推进,西安工业大学(以下简称“西安工大”)地处丝绸之路起点,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研究方向,紧密结合了土木工程行业的特点和西安工大的实际,这些可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在该领域某一方向上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管理等能力,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构建以导师群主导的案例教学模式

在教学案例的准备和实施阶段,成立多学科导师组成的指导小组,充分利用各导师的专业优势,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完成教学案例的设计和实施。在导师群建设过程中,引入企业导师。企业教师来自于企业单位的高级技术与管理人员或科研单位的技术管理人员,全部都主持和参与过企业技术研发与生产管理工作。经校企双方商定后,由学校(或学院)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干部中聘任,并签订指导合同。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可成立指导小组,共同研究和解决学生专业知识和企业实习阶段的各种问题,总结和积累指导经验。充分发挥企业导师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积极作用,为教学案例提供丰富的素材。结合校内导师专业理论、教学方式上的优势和企业导师具有丰富工程经验优势的基础上,由校内导师针对所教授专业课,理清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提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知识点,企业导师根据校内导师所提供的要求,搜集和整理案例素材,提供给校内导师,并与校内导师共同讨论和完成教学案例的编写,提出针对案例核心知识的工程现状、针对案例核心知识的工程问题,讲解案例核心知识的基本原理与典型工艺过程原理的演示。

三、案例教学的开展

在实践环节保持校学分要求的基础上,在大纲内要求结合案例教学,课程内容上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课外主动吸纳学生进课题组参与实践课题研究,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工程实践活动及竞赛,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按照新修订的培养计划,增加、完善课程内容和课程大纲,在某些专业课程大纲上增加案例教学部分内容和要求。针对培养计划中的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充分对比分析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差异。通过对土木工程学科的特点和案例教学需求的探究,论证其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和适用性。基于研究生培养方案,理清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给出合理而具体的案例教学实施步骤,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交流,以及教师的引导作用,注重理论知识的实践背景,理论教学深入浅出,实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鼓励同学相互交流,集思广益,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过程实施当中,应先对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整合;确定各课程案例教学知识点内容;进而对各案例内容进行组织和设计(包括:工程现场状况、实际工程问题、课堂理论知识的讲解、各工程典型施工工艺原理及过程演示);通过多媒体播放案例涉及的工程现场情况;以实际工程为载体提出案例要解决的问题;结合工程视频和大量工程图片,以课堂理论教学方式概要讲解该案例涉及的知识点;最后,重新审视上个案例要解决的工程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完成针对上述问题的技术报告。

四、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领域核心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

以培养计划修订为契机,重点解决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使用案例教学法的适用性和实施方法、建设案例库、使用案例库、将案例库内容运用于教学中等问题。选取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和《工程结构抗震学》为教学实施对象,通过亲身参与教学,将案例教学理念与方法带入教学课堂,组织实施,并听取多方反馈意见,以提高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在案例教材及案例库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多的咨询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或学校其他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并将这些专家纳入到案例的编制体系中去。最终,建立起一批具有针对性的案例教程,建立案例库教学体系。一个比较典型的工程案例应该具备以下条件:完整的工程背景,施工工艺及流程具体、清晰,选取的案例要具有代表性且与知识点有很好的切合度,工程效果明显,工程时效显著,施工及工后档案完整。一般情况下,选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典型工程事故案例和工程破坏案例,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且会留下深刻印象。项目参与人员在实施过程中,初步提出案例教学的方案,采用二级学科例会、导师群讨论的形式共同探讨,提出课程案例教学优化方案,促进案例教学的实施,并通过学生对案例教学效果的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案例及教学过程。最终,使研究生能够将学到的土木工程基础理论与方法用到实际工程中,解决工程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