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研究生案例教学范文

研究生案例教学全文(5篇)

研究生案例教学

第1篇:研究生案例教学范文

关键词:教育硕士;案例教学;案例库

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目的,是要为基础教育领域培养一大批“既要掌握某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又要懂得现代教育基本理论和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的理论及方法,具有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1]的教育工作者。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历史较短,在创立之初,既无先例可循,也没有现成方案,导致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定位认识不准确,缺乏特色化的有效指导。回顾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发展过程,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如下:“学术型”倾向明显,与学术型硕士课程区分度不高;课程结构不合理,基础性、理论性课程过多,课程内容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要求脱节;课程实施方式单一,学生主体性缺失,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程评价主体单一,以终结性评价为主[2]。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环节,要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知识建构和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就必须提高课程教学的实践性。案例教学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开展案例教学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在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的领导下,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各培养院校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改革,其中,案例教学的有效性日益受到重视。教育部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中明确指出:“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再次强调:“构建符合专业学位特点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加强案例教学,探究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2015年5月,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教研〔2015〕1号)中明确指出:“为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培养质量,指出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并强调要把案例教学作为专业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的重要内容。”[3]上述文件明确了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改革中的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可见,研究和推广案例教学已经成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的重点工作。

三、案例教学概述

(一)起源发展

所谓案例是指包含问题、内容、情节、过程和解决方法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4]。1910年,科普兰博士最先在哈佛商学院使用讨论法进行工商管理教学。1921年,科普兰博士出版了一本案例集,由此推动了该校教师运用案例法进行教学。哈佛商学院将案例教学法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这些案例来源于实际的工商管理情景,常以书面形式展示供学生自行阅读、研究,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讨论[5]。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案例教学目前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法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学科教学中,成为一种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案例教学最早在师范教育中运用是1986年,美国教育家舒尔曼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组织的一次会议上发出提倡案例教学的呼吁,之后研究者及实践者开始把案例教学引入师范教育和教师培训中[6]。案例教学通过教学组织、材料和手段等方面的集成创新,虚拟或者模拟一种亲验的、现实的环境,使学习者能够有机会系统地将知识和理论应用于实践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

(二)主要特色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国教育硕士目前生源复杂,起点不同,需求各异。部分本科毕业直接报考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学生本科阶段没有师范教育背景,或者缺少系统的教师技能培训和教育实践经验,加上学制两年要在第一年完成所有基础课、必修课、选修课、补修课等课程的学习,学习压力较大,能够补充教育实践和教育技能的时间非常有限,往往缺少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还有一部分在职攻读的教育硕士来自教育一线,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受理论水平限制,很难结合理论指导将自身的教学进一步提升和凝练。事实上,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需要理论基础,一定的理论学习为研究生教学和实践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方向的指引,但是需要在理论与学生原有经验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而传统的理论教学则很难做到这一点。在教育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过程中要有一个相互关联的中间环节,案例教学法无疑是连接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一个有效途径,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2.以现实性为基础。案例教学首先强调案例的真实性,即案例或问题要有现实背景,并有较强的现实感和实践价值,其教学重点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固定的理论原理,还在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专题各层面各角度全方位剥开,引导学生进行系统而具体的探析与学习,可以使学生在经验和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案例教学的应用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使学生能模拟实际的场景,设想可能遇到的真实问题,从而增强设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的能力。因此,案例的选择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如果案例本身过于陈旧,或者与教学对象教育背景、学习需求差距较大,则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或共鸣,不利于课堂任务的开展,难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3.以对话性为导向。通过选择有针对性、现实性的教学案例,吸引教育硕士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有关案例的研讨中,是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与价值的关键环节。案例教学的方法比较灵活,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个人反思、独立解决法,每一个学生根据教师呈现的情境案例进行反思,写一份案例分析报告,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观点和解决办法;二是小组研究讨论法,根据教师呈现的案例在各小组内讨论,然后再由全班学生共同交流分析案例;三是专家(教师组)解读法,请行业专家或教师组成员分析案例,与学生互动答疑交流;四是角色扮演法,由学生分别扮演案例中的人物,体会角色的真实状态[8]。以上方式可以灵活选择,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需要组合运用,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项互动,进行平等对话和讨论,其实质都是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式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处处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运用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学生要敢于对其他学生甚至教师的观点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教育硕士案例库建设

(一)建设必要性

虽然案例教学目前已经成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方式改革中的一个重点,从教育部文件到具体研究生培养方案中都强调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成为研究生培养中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运用中还不够普遍,究其原因,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案例是关键。多数授课教师手头没有充足适当的案例供教学使用,并且国内没有专门统一的教育硕士培养案例库,许多高校虽然参与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但没有建立起较具规模的案例库。因此,建立教育硕士案例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来源多元性

案例库首先要有数量优势,能提供比较丰富的资源。案例的来源可以参与教育硕士培养的高校教师,借助教育硕士实习实践基地等平台,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定期与中小学一线教师交流合作,提供教学工作中能和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的真实素材,收集整理加工编写,撰写案例,纳入案例库建设中;同时,高校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杂志、报纸、参加会议交流等多种形式收集案例资源,并按照案例教学的需要进行加工整理;近年来,精品课程资源、微课、慕课等线上教育信息资源迅速发展,形式灵活多样,也为案例来源提供了优质资源。整体而言,案例编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具有专业性和复杂性,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能力的专门人员参与完成。

(三)定位适切性

1.原则。案例的选择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包括典型性、问题性、完整性、客观性、代表性、启发性等原则。为满足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而选取的案例素材应该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具有代表性,能够启发学习者与之前学过的教学经验建立有机联系,引起思考。同时需要符合我国整体的教育环境、学习群体的教育背景、理论基础、现实需要等因素,这样才能不脱离实际,引起学生的共鸣,起到较好的示范效果。例如,针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建设的案例库中收集了大量有关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案例是否合适。这些案例本身可能很有意义,但却与教育硕士的工作背景和以中小学为主体的未来职业去向相去甚远,缺乏针对性,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难以起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这一预期效果。再比如,我国基础教育正处在变革和发展的历史阶段,很多在以往教学过程中使用过的案例很可能逐渐失去了现实基础,不适合新时展的需要,同时还需要不断补充新的案例,以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2.层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主要针对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因此与之相关的案例库选择应该针对学生的就职去向,即中小学教育教学专门人才。案例的构成要兼顾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等阶段的典型案例。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独特的认知水平、心理状态、学习需求,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学生管理、教务管理等具体的教育情境具有显著差异,对于大部分缺乏实践教学经验的教育硕士来说,只有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给他们分析,才能起到积极的效果。3.分类。案例库由于数量比较丰富,按照教学的实际需要,需要考虑对其进行分类。可以按照学科门类进行划分,以教育硕士领域的案例库为例,可以下设数学、英语、语文、历史等不同学科子库;还可以按照使用功能分类,例如,案例教学精品库、教学问题案例库、教学管理案例库等子库。应该明确一点:建库的目的是为教育教学服务,案例课不等于优势示范课,它既是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而展开的研究,也是运用系统方法发现教学问题、解决问题、评价反馈并不断完善的过程。不论是具有示范性的精品案例,还是具有典型的问题,对于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培养都具有现实意义。

(四)协作共享性

案例库的建设非一日之功、一己之力就能实现,需要统筹规划,逐步落实,协作完成。一是可以自下而上,研究生培养单位可以联合起来参与建设,或者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和研究专长,有重点地研究开发某一领域的案例库建设,从而避免重复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二是自上而下,政府职能部门可以发挥引领作用,组织统筹这项工作。例如,2016年10月,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在广东省佛山市对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试点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各试点单位对试点改革开展一年来的情况做了总结汇报和交流。其中,中国人民大学设计了处级建制的中国社会科学案例中心,目前,入库社会科学案例已达2000个[9]。在教育硕士培养领域,为进一步推动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开发与案例教学工作,鼓励各培养单位积极开发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实现教学案例的共建共享,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于2018年3月组织开展第二届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征集工作。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案例的入库标准,主要考虑案例选题、案例内容、教学说明以及辅助材料等四个方面的要求,具体分为“教育管理类、学科教学类、教育活动类”等三种类型。在规定中提出,案例必须紧密结合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关课程教学需要,符合真实性、原创性、知识性、叙事性、启发性等要求,关注当前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问题。各培养单位推荐上来的案例,通过网上评审、专家组集中评审等方式进行。通过评审并根据评审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达到入库标准的案例,将收录至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库[10]。以上这些做法,对于提高案例库建设的规范性、优质性和共享性都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石长地,白向宁.以课程学习为依托,提高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4):33-37.

[2][3]严奇岩.案例教学与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J].高教学刊,2018(2):153-155.

[4]安世遨.基于案例的大学对话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7(3):83-87.

[5]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75.

[6]李珏.在教育硕士人才培养中案例教学的应用研究[J].职业教育,2015(6):12-15.

[7]李玉栋.论以案例教学为核心的“四位一体”教育硕士教学模式[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6):77-81.

[8]张春莉,权元元.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实证研究———以教育心理学课程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44-48.

[9]张乐,刘俊起.探索规律创新机制加强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1):12-15.

第2篇:研究生案例教学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案例教学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应不同于学术型研究生,对其培养应更注重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深入发展,我国对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制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型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已成为当前高校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问题。土木工程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广和深入,对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与发展战略。目前,高校培养研究生更注重于理论的学习,缺少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与企业的需求还有一定的落差[1,2]。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期待的高级专业人才,应在学生的培养教育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当前,大部分高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模式或教学目标认识还不够深刻,教师授课也并未区分专业型和学术型研究生教学内容的差异。这种传统教学方法若得不到根本改革,将会导致“专业型”研究生蜕变为“学术型”研究生中的差生,难以保证对其培养目标的实现[3]。基于以上考虑,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教学和案例库建设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以此为契机带动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

1案例教学在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以往研究生课堂教学主要以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学方法较单一,教学形式也较固定,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也使得对研究生的培养基本等同于本科教育,造成大部分研究生在独立研究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较缺乏。事实上,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而言,更应偏向实践和应用,更应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把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以实践教学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其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案例教学有助于提升研究生灵活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单向授课,它需要由教师先给予学生特定案例,学生依据要求反馈出相应的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去理解案例时就必然会运用到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研究生经过案例教学的反复训练,其灵活应用专业知识的技能必能得到提升。

1.2案例教学能够激发研究生参与实践的兴趣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实践内容认识不清,对待生产问题不知从何下手。而案例教学给出的案例有较多实际生活背景,且是互动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中要主动去思考解决方案,当真正面对生产问题时,如果学生知道如何下手找到切入点而不再排斥去解决生产问题时,这将有助于提高他们对该环节的认同性和参与实践的兴趣。

1.3案例教学能够引导研究生独立思考

研究生培养相较于本科生培养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研究生需要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和科研能力,而案例教学恰好有助于提升这种能力。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的问答题,答案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位研究生都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解决问题,这样,每位学生的想法和思考都有合理之处,更能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其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1.4案例教学能够促进研究生进行应用创新

传统研究生培养中的创新能力多指理论创新,而案例教学会将学生更多地置于现实生产环境中,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必须思考各方面的因素,而核心目标则是找出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可行方案。案例教学会让学生学会注重方案的可应用性,让专业型研究生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大方向放在应用创新上,而非理论创新。

1.5案例教学能够锻炼研究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与传统课本习题有很大差异,课本习题往往只考察某个集中的知识点,答案唯一,但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往往由实际工程演化而来,包含很多的信息量,这些信息量中既有学生已经接触和掌握的知识点,更有学生未学习过的内容。研究生拿到案例后需要了解所有知识点,这必将促使他们在讨论前进行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整理。

2案例教学在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前景

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培养工作系统而复杂,对于研究生个人而言,我们要求研究生不仅能够掌握理论,而且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真正提高自身能力;而对于高校,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都需要改革创新,切实摸索出一套符合专业学位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对于“十三五”期间规模宏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更需要大批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层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教学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应用前景:1)案例教学能够丰富教学者实践经验,并深化理论。课程案例的编写,需要教师能够将实际工程抽象成案例,并引出问题,这就要求老师及时掌握最新工程前沿和新理论;同时,要求教师能够深入企业,了解或参与企业在实际工程中碰到的问题,充实教学资源。教师通过案例库的搜集和建设,深入思考和分析工程实践中碰到的技术和理论难题,能够增强自身的科研能力。2)案例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运用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实际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通过案例情景引出问题,体现出工程案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而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这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凝练自身的观点,学习相关理论,提升其专业实践技能。3)案例教学和案例库建设有利于校企产学研合作,切实保证理论联系实际。对企业而言,校企产学研合作有利于其工程技术人员的理论学习和技术交流;对于高校而言校企产学研合作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当前工程实际中碰到的新技术、开发的新产品。

3案例教学法在专业学位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方案

3.1研究目标

案例教学法在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实现应以某门专业课为载体,研究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使用案例教学法的适用性和实施方法、如何建设案例库、如何使用案例库、如何将案例库内容运用于教学中等问题。并最终通过案例教学实施,全面改革教育教学手段,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增强研究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切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2实施方案

1)国内外类似高校相关专业调研研究。拟采用网络、实地考察等不同的方式,对国内外相关开展案例教学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的授课方式进行广泛调研,总结其可以借鉴之处,同时结合我校培养方案改进现有授课模式。2)案例教学在专业课程实践中的适应性研究。案例教学法的适应性研究应首先弄清该方法的实质内涵,并充分对比分析其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差异。通过对土木工程学科的特点和案例教学需求的探究,论证其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和适用性。3)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过程研究。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的实施应基于研究生培养方案,理清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给出合理而具体的案例教学实施步骤,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交流,以及教师的引导作用,注重理论知识的实践背景,理论教学深入浅出,实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鼓励同学相互交流,集思广益,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4)案例教学法课程实践。选取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为教学实施对象,通过亲身参与教学,将案例教学理念与方法带入教学课堂,组织实施,并听取多方反馈意见,以提高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5)案例教材与案例库建设。目前对于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大多学校并未将其与学术型研究生区隔开来,所使用的教材也与学硕相同,这使得教授的知识点过分强调理论性,缺乏实践性,针对性也不强[4]。在案例教材及案例库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多的咨询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或是学校其他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并将这些专家纳入到案例的编制体系中去。

4结语

作者拟通过对案例教学和案例库建设的思考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以此为契机带动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且案例教学从本质上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案例教学可以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参考文献:

[1]梁滢,于岩.案例教学在工科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24(5):131-134.

[2]张梁,孙长山,孙晓璐.案例教学法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22):151-152.

[3]牛荻涛,史庆轩,任瑞西,等.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理论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1):10-15.

第3篇:研究生案例教学范文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教育;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对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规模在不断扩大。据统计,2015年我国在校研究生总人数达到191.1万人,而2000年在校研究生人数仅为30.1万人。[1]在短短的15年间,在校研究生人数增长了160万人。而对于理工农医专业的研究生来说,实验室将是他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由此伴随而来的是实验室开放时间和使用频率不断增加,而研究生使用实验室的安全问题也随之日益凸显。实验室的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高校学生的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高校的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谐。如今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高校、社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2-3]因此,对医学研究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同时建立合理、规范、科学、高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方式对于确保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高校师生的人身安全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医学研究生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现状

研究生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4]研究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化学品,包括易燃、易爆、易腐蚀甚至剧毒物品,有的实验需要借助于先进的仪器或者需要相对特殊环境和条件,例如高温、高压、超低温、真空等,[5-6]这些实验给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另外,对于医学实验室来说,实验还时常涉及生物材料,如细菌、病毒、肿瘤细胞等,如果对这些实验室安全知识不了解,那么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可能会对自身及他人造成巨大的伤害。[7]同时,由于研究生大多以自主实验为主,他们使用实验室时间较长,有些实验甚至时常需要进行反应过夜,但是却未能保证有人在场,这些都给研究生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8]如果实验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相关制度建设缺位、管理疏忽,就容易出现安全隐患,最终有可能会演变为安全事故。2015年12月18日,清华大学化学系实验室发生一起爆炸事故,一名博士后在实验室内使用氢气进行实验过程中发生爆炸,导致死亡。[9]2016年9月21日,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一实验室发生爆炸,由于实验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导致三名学生受伤,其中两名学生伤势较重。[10]这些惨痛的实验室安全事故教训表明了研究生的自主管理方式在实验室安全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根据一份针对医学高校实验室安全的调查结果,高校医学实验室都没有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仅17.4%的学生反映经常接受实验室安全培训,而25%的学生从未接受过培训。同时,部分学生对安全通道、设备,实验室规章制度,废弃物的排放处理以及易燃易爆品和灭火器的使用不了解或不熟悉。[11]因此,对于这些使用实验室最重要而特殊的主体而言,认真分析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十分必要而紧迫的。

二、我校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校医学科学实验中心成立于1993年,是一个集科研、教学、临床检测于一体,以高端仪器和先进的生物医学研究技术为平台,大型的对外开放性实验室,承担了我校大多数研究生的科研课题的研究。前期我校针对医学实验室进行了一次安全教育和管理方面的检查,发现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两个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在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着安全意识相对薄弱以及安全教育不到位导致应急处置能力较差的问题。首先,安全意识相对薄弱:部分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对于危险化学品储存和放置不遵循安全相关规定,将不同药品随意放在一起,有引发爆炸的危险;部分学生随意处置实验过程中的有害试剂或者药品,直接倒入水槽进入市政排水系统,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部分实验室由于学生比较多,而面积相对紧张,存在冰箱或者仪器占用安全消防通道的现象。其次,安全教育不到位导致应急处置能力较差:由于研究生的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学生不能根据平时所学的知识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例如,部分学生不知道所在实验室的逃生路线,也不会使用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存在着实验室缺少主要责任安全员以及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首先,实验室缺少主要责任安全员。在安全管理上,部分实验室没有设置主要责任安全员,在当前实验室人员较多,教学和科研任务较重的情况下易于导致安全责任模糊。其次,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由于部分实验室固定电源插座分布不合理,导致部分实验室需要使用移动插座才能满足使用需求,但是移动插座的电线分布较乱,有可能产生安全隐患。另外,实验室缺少洗眼装置等应急设施。最后,由于实验室尚未建立相应的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置方式,实验室还存在着不规范处理废弃化学试剂的现象,导致污染环境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模式探讨

学校应针对即将进入实验室开展科研实验的研究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及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可以采用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的方式实施,对学生的安全思想、安全常识、安全技能操作规程进行培训和指导,同时结合安全演习实践,使学生能够立体全方位地掌握安全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过程。

(一)课堂教学指导

课堂教学是最为基础的一种安全教育教学方式。教师应以实验室安全相关教材为基础进行课堂培训,系统讲解实验室安全知识;对实验室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做基本的讲解,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并要求他们掌握基本的实验室安全常识及应对方法;课程结束后对实验室安全知识进行考核,为实行严格的实验室准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举办安全知识专题讲座

相对而言,安全知识专题讲座比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分析和讲解相关的知识。例如,针对某实验室发生爆炸的原因做出分析,并引出哪些危险化学品属于易燃、易爆或者易腐蚀的,哪些化学品放在一起是易于引发爆炸的的,对于操作可能发生爆炸的实验需要在实验前进行哪些安全防护准备。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种类繁多的废弃物(化学品、药品、生物材料等)的妥善处置开展专项培训,如剧毒、致癌的化学试剂或药品需要分类弃置,生物材料如动物尸体、器官和血液标本必须放入医疗废弃物专用包装袋,由专业的医疗垃圾处理机构进行处理等。

(三)安全演习实践

安全演习实践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立体结合,从而成为安全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这使学生能够通过演习实践检验和提高安全教育活动的效果,同时提高学生在突发紧急情况下的应对和处理能力,以及在危险中逃生和救护的基本技能。从某种程度上讲,课堂教学与演习实践的有机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完成一次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升华,符合认识论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比如,模拟火灾发生现场开展消防器械使用的演练以及人员疏散的演练,使学生掌握灭火器的使用以及基本的安全逃生技能。

四、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践

要全面保障实验室的安全,仅仅有安全教育是不够的,实验室自身的管理也同等重要。我校实验室针对目前研究生使用实验室的安全现状,结合近年来的探索和管理实践,制订了相对应的安全管理策略,全面防范和排除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保障实验室的安全有序。

(一)建立高效的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

管理一定是与责任相对应的,只有建立科学的责任体系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具体到安全管理,那就是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责任体系。我校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在学校层面上做好顶层设计。一是学校委任主管校长全面负责我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全面监督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工作;二是学院院长负责我校医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三是各实验室主任负责落实实验室的具体安全事务,并将具体事务落实到个人;四是每个实验室的每个房间、每台仪器均指定有实验室安全主要负责教师,同时签订岗位安全责任书,从而明确安全责任职责和范围,增强责任心。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尽管实验室从创立之初就建立有安全管理制度,但是有的制度条款并不符合本实验室的实际需求。所以,医学实验室领导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管理法规及政策,结合我校医学实验室的具体情况以及实验室运行的特点,重新修订了本实验室的安全制度、操作制度、火灾和消防制度以及化学试剂管理制度等一整套与实际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展示于各实验室的醒目位置上。所有研究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认真学习规章制度,在经过严格考核并达到要求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开展科研实验。

(三)投入经费确保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部分实验室固定电源插座分布不合理的问题,学院领导向学校申请了专项经费,对本实验室中的电源开关的布局进行改造,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洗眼装置等应急设施也在筹划当中。同时,学院对实验室的水、电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抢修,消除安全隐患。

(四)建立定期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机制

尽管实验室在废弃物分类放置以及医疗垃圾的清理方面都能够严格遵照相关规定规范执行,但是对废弃危险化学试剂的处理问题,之前未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直接导致了大量废弃危险化学品堆积在实验室,甚至有不规范丢弃危险化学品的行为发生。学院领导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并通过与本地环保公司协商的方法,建立了由第三方定期处置危险化学品的机制,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而且做到了对环境的保护。

五、结语

实验室作为医学研究生学习、工作的一个重要场所,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这需要我们不仅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安全教育,也必须重视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只有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理论上不断加强系统性的安全宣传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安全操作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制度上不断完善实验室的管理、行动上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才能真正建立起实验室安全的长效管理机制,及时排除和防范实验室安全隐患,从而为研究生创造一个安全适宜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全国年度统计公报[EB/OL]

[2]叶秉良,汪进前,李五一,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8):419-422.

[3]方堃,赵旎.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8):486-488.

[4]李广艳.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278-281.

[5]朱育红,周健,叶肇敏.高校化工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措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6)6-8.

[6]金雪明,魏永前.关于推行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5(30):245-247.

[7]刘学芳,张娜.中医院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23):100-101.

[8]徐静年,郭奋.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4):37-39.

[9]贾敏.清华实验室爆炸校园危化物品安全管理不容小觑[N].北京科技报,2015-12-28(36).

[10]张香梅.东华大学实验室爆炸3学生受伤[N].北京青年报,2016-09-22(A14).

第4篇:研究生案例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职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95后;性格

安全工作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乎到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和高校校园的和谐稳定。高职院校学生性格特点突出,个性较强,近年高校安全事件频发,为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因此,必须以高职院校学生的性格特点为突破口,不断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完善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和方法,探索出一条有效的安全教育工作途径[1]。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性格特点及成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95后”学生的性格特点

笔者长期从事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发现高职院校的安全事件往往和学生的性格特点有着必然的联系。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急功近利,缺乏务实态度。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大多为“95后”,他们成长在飞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时代,能够便捷的获得各类信息,而不受时空的限制。他们功利心强,爱慕虚荣,追求金钱,追求权利,尤其盲目追捧网络中的成功人士和案例,却不知成功背后的付出,缺乏脚踏实地的执着精神。2.乐于挑战,但无法承受挫折。“95后”的大学生喜欢追求新鲜事物,敢于尝试各种挑战,他们努力接触社会,积极融入大学生活。近年,各高校自杀案件频发,大多是因为“95后”大学生抗压能力弱,无法承受挫折,缺乏独立处事、随机应变的能力。一些学生长期处于父母的溺爱之中,当他们背景离乡步入大学校园,需要独自处理学习和生活事务时,往往欠缺安全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一旦遇到问题或者挫折,就会手足无措,压力倍增,甚至会一蹶不振,引发心理疾病[2]。3.过于自我,欠缺责任心。“95后”的高职学生往往过于重视自身的主观感受,过于追求自身利益的获取,而欠缺对他人的奉献精神,责任意识较为薄弱。他们习惯了独自思考、独自做事,在班集体中,只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甚至会走向“唯我独尊”的误区。当他人侵犯自身权利时,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引发争执或冲突事件,易走极端,不留余地。

(二)高职院校学生性格特点的形成原因

1.家庭环境的影响。多数“95后”大学生都出生于“六加一”模式的家庭,他们的成长受到了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父亲、母亲六位长辈的关心和爱护。缺乏兄弟姐妹的“95后”自我意识强烈,不懂得如何为他人付出,再加之父母的溺爱更加塑造了他们家庭“中心”的地位。家长的“越俎代庖”,剥夺了“95后”独自应变、自我管理的权利,也使他们丧失了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战胜挫折的勇气。2.社会环境的影响。“95后”大学生生活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极度丰富的时代,在享受丰厚成果的同时,也给他们带了极大的诱惑。尤其网络媒体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和生活环境,大多“95后”都利用网络来进行获取知识、交友沟通、信息查询、娱乐游戏。网络确实给成长在信息时代的“95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便利,但网络的多元性也可能会阻碍主流意识的传播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网络的虚拟特性也极易使他们丧失现实感,弱化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产生双重或多重人格[3]。3.教育环境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环境是“95后”学生性格形成的催化剂,我国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型阶段。但现阶段,尤其是中小学的教育领域,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学习成绩仍然是衡量学生能否进入知名大学的最重要的标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老师和家长都会将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首位,而忽视了对“95后”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很多学生安全知识匮乏、自救能力薄弱。一些高职院校的教育也同样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面对就业率的压力,很多高校也选择了“重知识轻德育”的教育模式,这也极易引发“95后”大学生价值观缺失,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继而引发更为严峻的安全问题。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安全问题

(一)防火安全问题

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学生规模逐渐增加,很多院校的教育教学设施、寝室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高校教学楼、寝室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高密度区域,再加之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防火安全意识薄弱,缺乏防火安全知识和火灾自救能力,一旦发生火灾将影响到学生的生命安全,也给高职院校的防火安全工作带了巨大的挑战。

(二)食品安全问题

由于“95后”学生对于物质水平的要求较高,并且处于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只有少数学生在干净卫生的高校食堂就餐,而一味追求口味或时尚的需求,选择在高校附近的小吃街或通过网络渠道购买食品,难以保证食品的卫生和质量,从而导致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危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三)心理安全问题

基于“95后”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抗压能力弱等性格特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异常比例逐渐增加,当学生遇到失恋、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关系矛盾、家庭变故等问题时,往往无法承受压力,更加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易自暴自弃,甚至产生心理问题,引发极端事件。

(四)财产安全问题

近年来,高校学生财产安全问题频发,公交车、商圈、教室、寝室等地点都是学生财物丢失的高发地,由于“95后”学生长期处于父母长辈的溺爱中,而自我管理能力低、财物保护意识薄弱,手机、手饰、金钱等财产物品频繁丢失,从而给自身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五)就业毕业安全问题

就业是每位学生和家长极为关注的问题,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自身就业知识的匮乏、父母的压力,往往会使“95后”高职院校学生在面临就业选择时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只关注招聘企业的关于职位和薪资的信息,而忽视对企业合法性、经营领域等重要信息的查询和收集,也有部分学生缺乏招聘信息真实度的辨别,从而误入非法企业组织或从事非法岗位,甚至会遇到人身安全问题。

三提升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效果的对策

(一)建立规范化、常态化的安全工作和教育工作管理模式

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和安全教育工作应该规范化、常态化,多数高校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都是在安全事件发生后才得以高度重视。高校始终应该把学生的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建立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实施,定期检查,落实责任。安全教育工作更应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安全知识应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长期渗入,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4]。

(二)以案说法、亲身体验,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

课堂上枯燥的安全知识传授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95后”高职院校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乐于挑战的性格特点,在安全教育工作中,可以将真实的案例融入其中,开展防火、逃生学习、安全知识情景剧比赛、安全知识问答、安全知识论坛等多种方式的活动,让学生融入其中,亲身体验,使安全教育工作更有影响力和说服力。

(三)突出重点,根据学生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安全教育工作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内容繁多,因此,必须突出重点,根据学生性格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教育工作。一是要以学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预防心理异常等方面为工作重点。二是要以学生为对象,有区别地开展教育工作,例如: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要通过严格的制度甚至法律手段来引导和规范其行为,以防止打架、、酗酒闹事等事件的发生;对于家境贫困、身体残疾、突发家庭变故等特殊学生群体,要时该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对于女生要进行正确的恋爱观引导及性知识的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防止性侵害。

(四)抓实施、抓落实,建立上通下达的信息联系网络

安全教育工作必须抓实施、抓落实,学校领导、教师、辅导员、安全员、保安、寝室管理员等各个岗位的人员都必须各司其职,落实责任。同时,通过手机、QQ、微信等方式建立上通下达的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校、学校与家长的信息联系网络,有利于发现安全问题及时上报、迅速解决,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的人身财产损失。

(五)提升教育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工作能力

加强教育工作人员的管理,提升教育工作人员的能力直接关乎到安全教育工作能否顺利有效地开展。各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应该在日常工作中重视自身安全知识的学习,教师应该增加自身安全知识地储备,并将安全知识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辅导员应该不断提升自身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言传身教,让学生耳濡目染;寝室管理员、安保人员、实验员应该随着学校仪器、设备的更新,不断更新自身安全知识,定期进行安全设备的检查,及时上报,防患未然[5]。

参考文献

[1]李薇.地方院校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及培养策略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17):69-70.

[2]郭锋,张丽楠.民办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研究[J].北方经贸,2013(2):51-52.

[3]薛力猛.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4):196.

[4]刘学泳,岳明.低年级大学生安全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社会科学,2008(9):128-131.

第5篇:研究生案例教学范文

为了提升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水平,高校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专业的安全教育,促进其强化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一书针对校园公共安全、学习安全、生活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创业就业安全、户外运动安全等领域的安全教育问题进行了详尽阐述,既有理论层面的解读,又有经典案例剖析,行文简洁,内涵深刻,书中内容与建议注重实用性。大学生认真阅读此书,将对校园安全有更深刻的认知,同时也将掌握更多安全知识与技能。该书作者认为,大学生若想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和职场,则需要广泛接触社会,因此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安全风险,所以需要学会更好地辨别风险、保护自己。随着大学与社会的互动更加频繁,大学生不仅要注意防范校园安全风险,还要学会应对来自社会的各种安全风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娱乐的模式,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风险。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学习与生活都离不开移动互联网,但同时大学生也是互联网安全事故的主要受害群体之一。例如,有的大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时不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导致个人资料泄露,被网络犯罪分子利用,从而成为网络欺诈的受害者;有的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未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导致无法顺利完成课程和学业,甚至被学校劝退;有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寻找兼职,本来是抱着通过自己努力工作赚钱贴补生活的美好愿望,却意外陷入各种兼职陷阱中,导致财产损失。

在传统的校园安全教育管理中,互联网安全主题教育方面的内容较少,而且互联网安全教育内容更新速度很快,高校若要针对大学生开展互联网安全教育,还需要与时俱进,通过最新的互联网安全事故案例来进行解读分析。以情感恋爱为例,部分大学生情感经历单纯,很容易成为网络情感陷阱的受害者,一旦遭遇网络情感骗局,不仅损失钱财,而且情感方面也会深受其害。笔者强调,新常态背景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需要采用创新方式,以大学生熟悉和喜好的方式开展安全教育。

传统安全教育主要是采用课堂教学方式,由于缺乏教学情境建构,教学效果并不好。当代大学生喜欢将观看短视频作为一种娱乐方式,高校安全教育主管部门可以设立官方账号或平台,然后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内容做成趣味性、知识性、警示性等不同风格的安全教育短视频,大学生在娱乐休闲的时候,通过观看短视频的方式就可以接受安全教育。学生可以自主决定观看安全教育的时间与地点,利用碎片化时间即可完成安全知识学习,而且安全教育内容剪辑成短视频之后,往往会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强,更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