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画画基础教学范文

画画基础教学全文(5篇)

画画基础教学

第1篇:画画基础教学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高校;基础化学实验;信息技术

一、信息化教学在高校基础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优势

(一)实现实验教学绿色化

高校基础化学实验涉及大量重金属元素,实验操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也给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这同当下大力倡导实验绿色化的教改目标相偏离,如何尽可能地规避化学实验产生的污染因子,是需要化学教师们深思熟虑的问题。在过去固化的基础实验教学中,产生的有害化学物较多,若是不能及时将这些有害化学物妥善处理,会给自然环境带来不可避免的污染,依靠信息化手段辅助化学实验教学,将一些实验画面以模拟化情境展现出来,一方面可以规避一些危险实验可能引起的风险,另一方面能够从根源处规避这些污染物、有害物的产生,可谓一箭双雕。

(二)强化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依靠信息环手段教学,有助于强化学生对化学课程的感性认识,拓展学生的逻辑性空间,在过去的实验演示中,受实验工具、课堂时间的限制,并不是左右学生都可以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的。而依靠信息技术,可以模拟实验让每个学生都深入到实验探究中,还能给实验教学注入更多多元、立体的活力因子,学生学习探究起来也更轻松,继而在潜入默转中促进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的发展。[1]

(三)节约实验时间

很多化学实验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有时甚至长达数小时乃至数天,想要将实验的全过程在课堂上完整呈现给学生是不现实的,依靠信息化技术可以将化学反应的整个过程加以适当编辑处理,将实验时间适当压缩,讲课时联系实物对比课件中的实验反应现象。总之,以信息化手段一来能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直观精确地观察整个化学反应过程,还可以循环展示反应现象的片段,节省不必要的实验时间,强化实验教学成效。

二、信息化教学在高校基础化学实验中的具体应用

(一)制作模拟动画,突破实验难点

高校化学学科学习难度大,加之化学本质上便是一门兼顾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大部分知识内容要以实验手段才能直观呈现,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也能强化对化学反应、化学现象的辩证认识。过去的基础化学实验课堂,一般都是基于教师的实验操作为中心展开,教师进行实验操作和知识讲解,学生在一旁观察听讲,在这种实验氛围中,学生的感性观念和踊跃性很难被调动起来。受课堂时间和实验器材的限制,通常不能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亲自动手实验,如此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和思考只局限于表面,课上走神、开小差的问题层出不穷。为有效应对这些问题,提高实验教学成效,教师要多多依靠信息化手段助力教学难点的突破,比如说:在学习“样品的干燥方法”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便通过计算机、投影设备、白板等信息化工具将化学实验场景和内容一一呈现给学生。[3]将集聚图片、文字、声音、影像功能于一身的信息化工具同基础化学实验巧妙整合,以多媒体放大展现微观的化学现象,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把原本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如此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才更具吸引力、更具成效性。

(二)添加信息化设备,强化实验演示效果

当下高校基础化学实验课堂上,应用最多的实验工具主要是试管和点滴板,这类化学容器体积小、容量有限,除去前排那些离讲台距离近的学生外,其余学生很难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此时便需要信息化设备的适时应用,比如说:在进行“结晶与重结晶”的实验演示时,教师便可借助带有摄像头的信息化设备,把实验画面放大投射到幕布上,使学生可以直观清晰地观察整个实验过程。

(三)虚拟实验室、仿真实验室的构建

学生实验能力的强化是建立在大量实验操作之上的,但也学注意实验操作需要充足的仪器、药剂和工具,会耗费一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特别是于部分经费有限的高校而言,化学实验用品的消耗是日常开支的大头,加之学生在课下也没有进行实验操作的条件,这些问题是阻碍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有序有效开展的主因之一。在信息化背景下,我们可以依靠一些虚拟实验、仿真实验软件来辅助化学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细化而言,即学生只要有手机、平板、计算机等智能设备,便可以通过虚拟仿真软件模拟进行化学实验操作,以这样的方式,学生除了可以虚拟一些课本上的实验,还能自主规设一些化学实验。[3]比如说:学生在虚拟实验室里做完“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后,还可以自主配备一些“不标准”的溶液,观察错误操作引起的后果和现象,这样的虚拟实验脱离于时空因素的束缚,以理论研究—仿真操作—实物练习的形式展开教学,不但能节省不必要的实验浪费,还能调动学生的实验探究欲,发展学生的实验思维和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助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有序进行,但也需注意,过于依赖甚至完全依靠于信息化手段来演示化学实验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即便信息化实验教学存在一些不可替代的优势特色,但这种实验展示毕竟只能以影像的形式存在。学生只能用眼观察,不能用手去摸,更不能用多重感官去感知实验现象,自然也无法深入到实验探究中,因而很难达成课程大纲强调的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目标。教师需明确,信息技术仅仅是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辅助工具和补充手段,不能取代真正的化学实验,于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信息技术同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辩证关系,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助推化学实验教学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媛,尹志华,梁慧光,王兴民.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15(11).

[2]马丽荣.信息化教学在高校基础化学实验中的应用[J].智库时代,2019(29).

第2篇:画画基础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优化

在新时期的初中化学教学课堂当中,教学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通过合理的教学环节设计,可以使得整个教学流程更加流畅,并充分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现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当中,普遍存在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的课堂气氛十分消极,学生对于初中化学的学习兴趣也相当差,缺乏积极主动的参与性,整体的教学效率非常低。在这样的状况下,如何对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进行充分有效的优化,已然成为了十分重要的内容,需要初中化学教师充分结合当前学生学习的特点,制定最为完善的教学策略,形成全新的教育模式,带动学生化学素养的合理提升。

一、新时期初中化学教学的基础设计方向

1.调整教育方式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当中,教师是化学课堂上的主体,而学生则由于缺乏对化学知识的合理认知,因而并没有实际的参与积极性,实际的学习效率普遍较低。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我国的初中化学也有必要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提供最为合理的学习方式。首先,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注重于学生的实际化学学习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化学知识背记能力。化学,本身是一门服务生活的学科,在初中化学的教材当中有相当多的生活内容,如: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生活等,在对这些内容进行教育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带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如在学习“身边的化学物质”时,需要在生活当中去发现化学物质,然后再展开相应的研究。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相当多,如盐、碱都属于基础的化学物质,而空气、水等都是由化学元素构成的,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去观察和发现这些化学物质,全面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实现较高水平的化学教学。

2.转换课堂主体

在以往的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担当着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需要对化学内容进行直接的讲解,而学生一直充当着被动者的角色,在课堂上认真地进行学习。但是化学学习,本身需要亲自动手实践和参与,如果一直以旁观者的心态进行学习,很难掌握到真正的化学知识。为此,在新时期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转换课堂主体,将课堂上的教学时间和学习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给予他们探讨和实践的机会,逐步提高化学教学的科学有效性。同时,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因而对于化学当中的许多物质,都存在着较大的迷惑。在实际的教学引导当中,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能认为当前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不需要进行深层次的讲解,容易使得学生的学习出现较多的困难。比如,在对“自然界的水”进行讲解时,其化学式表示为“H2O”,而学生对于这个化学概念并没有准确的认知,不懂得氢气如何与氧气形成了水。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结合后期的化学方程式,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电解水方程式讲解,并通过相应的实验进行引导,使得学生能够认识到化学元素的意义和化学反应的趣味性。

二、新时期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

1.积极开展小组合作,促进学生学习效率

伴随着新课改的到来,我国的初中化学教学也进行了教学的多方面改革,采用了一些全新的教学方法。而现阶段的教学方法相当多,教师要尽可能根据初中化学课程的具体开展要求,选择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初中化学的实验开展次数相当多,如“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制取”“酸与碱的反应”等,都属于初中学生接触的主要实验内容。而这些实验内容的开展,往往都比较复杂,很多时候需要考虑相当多的实验影响因素,如器材、操作等。为了保障化学实验的有效开展,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开展全新的小组合作教学,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开展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中,无论是粉末的倒入,还是仪器的连接,都需要两个以上的学生加以配合操作。而在后期的二氧化碳验满过程中,需要学生将带有火星的木棒靠近集气瓶口,观察木棒的变化。在学生的通力协作当中,不仅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还可以推动实验开展的效率,充分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

2.打造全新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在现如今的初中化学课堂当中,开展化学教学的主体办法是实验教学,即通过实验完成整个教学内容,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明确的实验认知,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习惯于观察教师开展实验的流程,而不会主动地进行实验操作。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给学生留下的不良习惯,担心学生可能出现各种实验失误状况,造成一定的损失。但如果学生不能深层次地参与到实验当中去,那么相应的化学知识学习也必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在新时期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化学实验,逐步打造全新的教学氛围,带动每一位学生积极地动手操作,并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现场指导,确保其在安全的状况下合理地完成实验,以充分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实效性。新时期的初中化学教学,必然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进行教学优化,而在教学创新和优化的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需要认识到初中化学教学设备本身存在着相当多的复杂性,给予学生最为切实的关注,全面改善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王伯强.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优化教学设计[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1,(06):2.

第3篇:画画基础教学范文

关键词:基础化学教育;培养;优秀化学人才

“自化学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在标准的指导下,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促进了我国21世纪高中化学课程的发展。基础化学教育在学习化学知识中是属于启蒙化学教育。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充满着化学知识和化学现象,也通过很多化学现象来改变我们的生活。因此,生活离不开基础化学,基础化学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而针对化学方面的优秀人才而言,基础化学就是学习“基石”,只有把基础打牢固了,才能培养出优秀人才从事化学工作。所以,对于从事化学工作的化学人才来说,基础化学的学习越来越被重视。就基础化学教育对培养优秀化学人才的影响来进行探讨。

1基础化学教育

1.1基础化学教育的意义

化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基础教育就是化学教育的基础,是学生对化学教育的启蒙学习。基础化学的学习,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化学知识,让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化学技能,使学生具备运用化学原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基础化学又与高等化学教育是不同的,高等化学教育主要是为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的学生传授更加专业的知识,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好的从事专门的化学工作。而基础化学是为学生的将来打好基础,生活中我们常见到的例如:生病吃药、做菜,都是化学现象。因此,人们离不开基础的化学,化学教育越来越重要,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基础化学教育,为培养化学优秀人才做好准备。

1.2基础化学存在的问题

1.2.1学校对于基础教育的课程安排虽然人们慢慢意识到基础化学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学校教育由于长时间处于为应试教育服务的状态,相对于基础化学教育课程,人们还是更加注重专业课的培养,所以对于基础化学的课时安排在普遍的减少。因此,对于学生化学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

1.2.2学生化学基础参差不齐由于化学课程安排不当,学生基础不统一,加上师资力量的薄弱。导致学生化学水平不一致。目前,学生的化学学习最大的问题就是: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缺少连贯性。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时候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学习很费力。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导致学生厌学。

1.2.3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教师的教学模式,“自新课改以来就成为课程专家、教学一线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2]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师都是照本宣科,使得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加上学生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这就造成化学学习上的“雪上加霜”。因此,教师要通过收集优秀课例,在课例上学习创新的教育技巧。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为主体,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法、互动法和小组讨论法,可以及时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通过讨论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改目标,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基础化学教育对培养优秀化学人才的影响

基础化学教育对于化学人才而言就像地基对于高楼大厦。要建设高楼大厦,那么地基要足够牢固。同理,为了更好的培养优秀的化学人才。基础化学教育必不可少。因此,我们要更加注重基础化学教育。一个人的成就取决于你对知识的储备量,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教师就是帮助学生提高基础化学知识的桥梁,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不断学习补充自己的知识来确保传授给学生最新的知识。同时,为了更好的提高基础化学知识,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巧妙的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基础化学教育对培养优秀化学人才具有巨大的影响。

3结束语

基础化学是为了能够培养优秀人才做的准备,因此,我们更应该注重基础化学教育的发展,只有把基础打牢固了,未来的发展才会锦上添花。但是,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阻碍了基础化学的学习进程,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的利用有限的时间传授给学生更有用的知识。这也倡导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不断地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学生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祖浩.对我国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施和修订的审视[J].基础教育课程,2013,(Z1):57-66.

[2]陈献忠.高中化学必修与选修衔接教学的问题与建议[J].化学教育,2011,32(8):9-11.

第4篇:画画基础教学范文

随着我国现代化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普遍利用“黑板板书”进行教学,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极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而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教师倾向于利用多媒体进行形象、具体的教学。这种现代化教学方式丰富了学生的受教育体验,提高了初中计算机教学质量。广大初中计算机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通过自学或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一、初中阶段开设计算机教学的意义

在初中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学,这既迎合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战略要求,实现了对教育基础课程的有效改革。从宏观方面看,初中开设计算机课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初中生正处于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开设计算机教学有助于培养初中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如今我国正处于信息化、科技化、网络化时代,因此在初中教育中开展计算机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信息化、科技化、网络化的理念,为培养现代化人才奠定基础。从微观方面,初中开设计算机课程教学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如今计算机技能已经成为社会对新人才的评判标准之一,通过初中计算机课程教育,学生能够学习到计算机基础知识,并在实践教学中获得一定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总而言之,在初中阶段开设计算机课堂教学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这既迎合了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又推动了我国信息技术的稳步发展。

二、教育信息化对初中计算机教学的影响

(一)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计算机教学首先,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战略促进了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升。初中计算机教师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信息化,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教师的工作量,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其次,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引入教育信息化模式的最主要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从“纸面化学习”中走出来,掌握高效、良好的学习方式。在教育信息化模式下的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学生需要主动探索计算机知识,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最后,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计算机教学在教师、学生、教学客观条件等方面都有积极影响。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计算机教师需要抓住这一机遇,不断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创新教学模式,进而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推动初中计算机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二)教育信息化对初中计算机教师教学的影响通过教育信息化,初中计算机教师的授课方式发生了改变。教师可以根据事先准备的教学计划,在网络上寻找相应的教学资源,并经过整理和分析,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另外,初中计算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合理地为学生分配课堂任务,这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学习质量。在初中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教学软件,通过视频录制、操作演示、远程教学等方式直观地将计算机操作展现给学生,这更有助于他们理解计算机知识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总的来说,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实现了初中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方式多样化,方便教师进行科学化、系统化、整体化的管理。

(三)教育信息化对初中计算机教学客观条件的影响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计算机教学客观条件发生了改变。初中计算机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来改善教学条件,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学习热情。例如,我在计算机课程的导学课程中,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我国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小短片,学生通过视频能够了解到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应用到各行各业中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被有效地激发出来,全身心投入到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之中。

(四)教育信息化对学生的影响在现代化计算机教学之中,学生已经成为受教育主体,改变了师生间的关系。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师生间有了更为高效的教学交流平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能够利用智能软件进行相互学习。例如,如今微课、慕课等新颖的教学方式十分流行,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实现远程学习,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育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初中计算机教师的授课方式,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计算机学科知识。学生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了解到自己在计算机课程学习中的薄弱点,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三、探讨初中计算机教学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的发展

(一)计算机教育观念需要与时俱进初中开设计算机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和应用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根据我国教育部对初中计算机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教学大纲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作为计算机教学的根本目标。但目前来说,我国大部分初中学校在开展计算机教育时缺乏科学的教学指导,设置的教学目标不符合教学实际。因此,广大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不断更新自己的计算机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力,以科学合理的教育观念来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提升初中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计算机学科与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课不同,其更加偏向于实践操作,不少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机理论,但其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往往相形见绌。初中生要想真正提升自己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必须要通过大量的练习,仅靠“纸面化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初中学校开展计算机教育教学课程的首要目标便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今后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要多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演示计算机操作过程;其次,教师要多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机会,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自主学习能力后,才能够在实践操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技能。

(三)开展初中计算机及时教学模式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计算机教学方式越来越多,其中“及时教学模式”便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水平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及时教学模式能够将学生在书本上和互联网上相关的计算机知识统筹到一起,以拓展学生的计算机知识面。在及时教学模式中,初中计算机教师可以一边授课一边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及时教学模式了解到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并发现自己学习方式存在的不足。通过计算机操作教学,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练习自己的学习薄弱点,以弥补计算机操作方面的知识漏洞,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合理运用网络教学平台据调查发现,多数初中学校开设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比较零散,并且由于中考并不考察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计算机知识掌握水平,这使得初中学生不注重计算机课程教育。部分学校为了增加学生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主要文化科目的学习时间,常常挤占计算机课程的课时。另外,部分初中计算机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味地提高教学速度,这导致初中计算机教学质量低下。为解决当下的初中计算机教学问题,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网络教学平台。在网络教学平台下,一旦连接了互联网,该网络平台便能够为在校初中生提供优质的计算机教学服务,进而实现教育信息化。初中生能够通过网络平台下载共享资源,并通过该平台实现与学生或教师的知识交流。另外,如果初中生在网络平台学习中遇到了学习问题,还可以利用平台向名师求助。教师和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计算机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学习经历、学习感悟以及各种计算机资料上传到云端,学生能够通过网络随时随地下载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计算机课堂教学存在的缺陷。当然利用网络平台教学不能够完全实现教学目标,这种现代化的学习模式的学习效果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网络教学平台存在两面性:其一方面给学生带来了学习自由,能够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降低了教学约束性,如果学生不具备良好的自控能力,便会对自身的学习成绩造成极大影响。总而言之,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社会市场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尤其体现在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方面。而初中计算机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初中计算机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用教育信息化,根据初中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利用创新化的计算机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学习热情,从而有效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质量。广大初中计算机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条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加强计算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泳.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对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思考[J].电脑迷,2017(2).

[2]薛静.网络环境下初中计算机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9).

第5篇:画画基础教学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项目化

随着我国IT产业升级换代的步伐不断加快,企业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要求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必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应具备一定的语言编程、网页设计、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能力,这就给当前的技工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从最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跟踪调查反馈中可以发现,不少学生由于计算机基础薄弱,直接影响到其在企业的上岗能力,更是影响到其后续的职业发展。因此,改进目前技工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已迫在眉睫。笔者学院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逐步确立了项目化教学的模式。通过考核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合格率,以及学生的就业上岗情况,我们发现项目化模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均能得到极大的提升。

一、项目化教学模式

作为技工院校课程体系中重要一环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始终存在着一个“误区”,即技校生只要掌握简单的操作技能即可,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一个完整的体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而项目化教学则是在充分掌握技校生的实际能力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结合不同专业对学生必需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均以实用为目的,理论部分简单明了,应用部分详细实用,这样就使得整个教学体系完整、结构清晰,教学双方可以根据各自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教学,从而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采用项目化模式的现实意义

1.突出了计算机基础教学

技工院校由于其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使学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成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但受制于实际学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则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足够的应用技能。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技校生学好计算机以及专业知识的关键因素。但不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缺乏兴趣,将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实际相结合,以一个个项目任务逐步地使学生体会到完成后的成就感,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的兴趣。

3.理实并举

近年来不少技工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已经发现没有必需的计算机理论基础,那些“时髦”的专业技能终究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我们的每一个项目不仅要包括学生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配备相应的实训内容,这样既能便于教师的备课,还能便于学生巩固知识,更能便于学生课外自学。

三、技工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学实践

1.合理设置项目

在充分考虑当前技校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以及将来就业需要的前提下,我们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考点相结合,分别设置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中文WindowsXP操作系统、应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3、应用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03、应用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2003、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等项目。每个项目都有重点提示和比较经典的习题,便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2.任务驱动

根据技校生的兴趣点,我们在每个项目里又布置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思维的方式以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应用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2003”这一项目中,我们布置了认识PowerPoint2003、掌握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编辑幻灯片、添加幻灯片中的对象、修饰演示文稿、放映与打印演示文稿等任务,并以实例为主线,使学生在应用实例的制作过程中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

3.科学考核

以往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考核主要采用理论考试的模式,有的则采用理论+实训的模式。由于技校生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考核方式采取“分层考核”,区别对待的方法。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考核他们掌握教师课堂所讲授内容的情况以及基本操作的正确步骤;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在此基础上,要有意识地扩展、提高,这样就能实现以考核促教学、以考核促实训的良好局面。

四、小结

相关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