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画画理论知识范文

画画理论知识精选(九篇)

画画理论知识

第1篇:画画理论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 绘画课程 培养方式

目前,我国高校绘画教育处于不断发展探索阶段,诸多实验性的课程、新的教学方法正在探索、创新和完善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让学生掌握各种绘画技法与应用规律,还应注重让学生掌握相关绘画理论知识,启发学生自身审美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认知,把握绘画学习中的规律性并逐渐将规律正确、独立地用于绘画创作中。这就要求教师授课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讲究教学的灵活性与开拓性,把握好教与学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关系。笔者以提高绘画教育教学效果为目的,在近几年的实验性教学实践中探索了以下几点教学方式。

一、共性阶段的教学培养方式

此阶段为高校一年级夯实基础时期,是所有美术专业学生所要经历的共性阶段。要较扎实地完成这一阶段,需要在教学中强调以下两点:

(一)通过示范与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绘画专业技术、技法得到提高。具体实施是根据每位学生具体情况做相应的指导,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基础和对知识的吸收并转化为创新的能力不同,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有的放矢的启发性教学,课堂示范这一教学方式与内容也应力求针对具体学生进行指导。

(二)优化原有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合理的课程结构包括开设的课程及其所开设的先后顺序合理,优化各绘画相关课程之间的衔接,使学生通过有序课程的学习获取更多绘画专业所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合理的课程内容指课程的内容安排符合认知学习的规律,合理的课程内容能够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经过优化后的绘画课程设置具备以下三点内容:

1.符合绘画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在明确绘画课程教学总培养目标的前提下,规划课程阶段性培养目标。包括进一步完善课程的阶段性教学内容与教学结构体系,不断更新陈旧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与教材等。根据为达到阶段性目标所需完成的详细教学重难点等内容在每个阶段罗列出具体要求,循序渐进地完成阶段性教学任务,使教师与学生不断更新原有的绘画实践与美术理论认知,在深度与广度上发展自身专业素质。如增加绘画临摹课程课时量,通过直接向绘画大师学习,达到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宽阔且高的专业观察角度,提升学生的专业审美评判能力。

2.改变原有绘画课程设置过于单一的状况,在注重绘画教学专业侧重点安排的同时注重专业课的课程设置多样化。在原有绘画专业学科基础上增强学科建设,建立起一个层次多、类型丰富的课程设置。具体包括拓宽学生绘画创作的题材范围,增加创作的兴趣点,将细微常见且易于把握的生活题材发掘、提炼出来,作为训练创作主题,如在绘画专业课中,除原有的基础静物、人物、人体、风景写生等课程以外加入静物创作课程。课程设置的优化也使整个教学环境适合学生专业方向的深入发展。再如,对于与绘画技法紧密联系的美术理论知识的扩充,“‘重实践、轻理论、理论不能指导实践’一直以来都是很多美术专业存在的客观事实,简略单一的理论课程内容加上重复的实践课程使得学生思维僵化、没有开拓意识”①。所以,教师在绘画实践教学过程中适时更新相关绘画理论知识是必要的。任课教师应帮助学生将诸多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加以熟知,包括使学生了解绘画作品中每一步技法得以实现的本质原因,理解作品背后深刻精神内涵,甚至感悟相近年代画家作品中的互相影响力,知晓其中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使技法知识与理论知识的获取过程相得益彰,在熟练掌握绘画技法的同时补充未知的理论知识,而一定高度的理论认知又支撑着整个绘画习作与创作。长期坚持美术理论与专业绘画技法并重,可以令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法更有效地相结合,并为提升整个课程教学水平服务。

3.转变教师主导型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自主型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师主导型课堂教学中,大多以任课教师的审美为准则,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这极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新性,造成教学效率低下。而在学生自主型教学方式中,除了采用教师单方面的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示范法,还可通过绘画实践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启发、开拓学生自主思维。通过一系列学生自主型技法训练,使学生拥有系统学习与自习能力。即使教学后期,学生脱离教师的全程指导亦能独立运用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创造性地解决学术问题。

二、个性阶段的教学培养方式

本时期是共性阶段后的一个高级阶段。绘画专业学生进入创作环节,需结合前一阶段的学习,在各自创作中凸显鲜明的个性特征,在某种程度上亦是创新性的一种体现。

(一)教师通过这一阶段的授课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出基础扎实而又富创造能力的学生。学生绘画作品创新力度的提升既依赖牢固的基础知识,又要敢于打破惯性思维,学会跳出原有的纯理论的桎梏局限,有针对性地进行取舍。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绘画创作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突破性思维,随着绘画专业课程的深入逐渐形成自己的绘画表达语言,即学会“有破有立”。

(二)鼓励学生多做相关绘画专业理论知识点的研究与总结,并定期举办学术交流等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与兴趣,使实践始终建立在一定高度的理论基础之上,实践与理论始终相辅相成。

(三)专业中不同绘画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实践认知积累的良性循环,最终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拥有完整且个性化的审美能力、理论修养以及个人绘画语言的表达能力与创新力,是当今的教育模式的重点与趋势。

三、以科研成果带动教学实践

讲求教学共长。学生学习的最终效果与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方式、方法有着直接的联系。对教师而言,应注重教师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与不断更新,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注重科研成果质与量的提高,以求科研理论带动教学实践,及时将当下新的研究成果、观念、思维传达给学生,实现科学理论与实际教学实践的共同创新与发展,充分发挥绘画教学中科研理论对具体教学的指导与探索的导向作用。

总之,我们应继续丰富具体课堂实践内容,探析绘画教学课程中的各种创新性教学方式、方法并及时加以转化、提升为理论认知,实现教学共长。继续探索高校绘画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在绘画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总结经验并加以课堂传授进行推广应用,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符合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美术人才而继续努力。

注释:

第2篇:画画理论知识范文

[关键词]视听语言 动画 改革 实践

《视听语言》课程,在很多艺术类院校的动画专业课程设置中,是一门文化课程,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构成电影的基本元素,了解视觉影像和合理听觉创造的方法,掌握电影的镜头语言应用,掌握电影剪辑的技巧与方法等,为创作优秀的动画积累经验和打下基础。大多数院校的教授方式,是以传统的理论讲授为主。考核方式是以考试为主。

以前传统的理论授课方式,已经远远的不能适应动画专业的发展要求,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主要教会学生在快速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并能够实际的进行实践训练,更直接的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完全掌握视听语言课程知识。

一、《视听语言》课程的重要性

随着动画产业以及动画教育的急剧发展,动画片对于视听语言的运用与依赖程度越来越明显,很多动画影片的成功,都得益于动画视听语言在动画片中的合理运用,从动画诞生以来,动画的视听语言模式都是借用了当时代电影电视的视听语言研究模式。视听语言是指影视作品中以画面和声音为质料所创造的视听形象,并由人们的视觉和听觉进行感知的符号、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所构成的表述系统。影视艺术正是凭借着这一生动复杂的符号系统来叙述故事、展开情节、塑造人物、揭示主题,从而充分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丰富复杂性及其本质规律性。对于视听语言的研究,主要围绕三个大的方面进行展开,主要是:影像,声音和剪辑。

对于动画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视听语言至关重要的。视听语言知识在动画影片的创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要把动画影片做好。就必须全面地掌握视听语言知识。

二、传统《视听语言》课程的授课模式分析

1、拘泥于教材,过多的依赖所学教材和社会普遍认同理论

其实《视听语言》应该是一个很灵活的学科,一切知识,都是为了电影的最后效果着想,所以只要能够达到视听要求,所有场面调度和镜头运用都可以随机结合运用。老师在授课时也只是将书本内容传授给学生,这种规范式教学往往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应该将书本看做参考,从实际出发去理解这门课的真实目的。

2、影片分析太过死板和不够深入

在给同学分析电影的时候不需要硬给影片套上个套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在不同人心中,影片所传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而且很多老师在分析电影的时候往往也只是“点到即止”,可能是由于老师认为不需要深入,也有可能是老师分析不下去的原因。其实影片出彩的地方往往就在细节,而细节是串起电影线索的主要所在,所以对于影片分析。就要全方位立体交叉的来解析。

3、DV课程的忽视

由于DV在学生中还不是很普及,所以实际操作课程还不是很常见,即使有一些学校准备了DV提供学生的实践机会,在时间安排上也不是很科学。首先校方应该了解到《视听语言》的重要性,购买DV提供实践所需是必要而且是值得的。在课程开设上也应该让理论授课和实践授课时间得到协调,一般正确的安排应是“大致理论――实践――详细理论――实践”这样的流程,而其中实践的课时应该是理论课时的1―2倍。

三、《视听语言》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1、考核办法改革

传统的《视听语言》考核都是采用书面考核办法,考核内容也只是所选教材的范围,这样就带来很多弊端,比如无法得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运用熟练程度等等,考核从某种角度来讲是为了约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只有将考核的方向定正确了,才能使学生有条理的去学习,有目的的去把握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我们可以把考核分为书面和实践操作考核两类,书面考核主要从对一些硬性知识的检查方面出发,这样可以得知学生对《视听语言》中的一些定义、手段和基本分类的了解深浅。而实践操作则需要同学以小组的形式,团结协作来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实际操作,可以以3―5个同学为一组来完成老师所要求的故事情节的气氛表现,这样从自身操作中,就能更好的掌握自己所学的文字知识,而且会有书本中所没有的新发现。

2、压缩理论讲授的时间

上面我们说到,需要协调理论课与实践课,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DV实际操作课程,但是往往课时都比理论课来的少。而且授课阶段也不是很科学,正确的授课方法应该是,让同学了解到什么是《视听语言》以及如何能做到好的视听要求,这样同学就有了操作方向;等同学们大致掌握了理论知识,再去实践_从实践中加深对书面知识的理解,并且发现理论知识的不足和在操作中所不能理解的地方;下一步就是回到书本,对照自己操作所得到的知识,整理出不足和所学经验,然后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的细节;最后再一次实际操作,加上前次的操作和前面的细节学习,这样才能深刻和完整的了解到《视听语言》的真实魅力和重要性。

也可采用理论实践结合教授,在实践的同时来讲解理论,这样就能更直观的了解书本文字的意思。

3、声画训练

许多同学的作品不能达到所预想的效果就是因为“声”和“画”的不协调,而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中,因为大多数教材都是书本内容,所以无法将声画结合进行教学,而《视听语言》昕耍讲述的就是“视”和“听”调度协调,显而易见,“视”就是画,“听”就是声。

对于声画训练,我们可以采用“看画应声”和“听声作画”的方式,“看画应声”就是给一段无声电影片段或者只是一张画,让同学来配上适合的音乐和音效:“听声作画”就是选一首歌或者一段音频让同学画一幅符合旋律的画或者写一个能对应这个声音的故事。这两种训练方式都能锻炼学生对于声画协调的掌握。

第3篇:画画理论知识范文

整个20世纪都是在针对绘画发出阵阵的宣判声:绘画死亡、绘画时代的结束。人们观察世界总是在某种情景下做出判断,总是以一种宣示来表明立场,即便今天也不例外;即便是做职业的美术史研究,对于绘画也是情感纠结―是肯定其历史的当代意义?还是追随时间的流逝来赞同取代论?而实践的绘画行为也常常因为诸如此类的论说,使作画者无从适应。

好在,世界总是以多姿态、自身所是来存在着,总是以众人的现实状态为第一要务。即便像绘画这样的传统媒介,历经历史的扫荡也并没有褪去它的光彩,唯独的是它不断变换自己的面貌和方式来迎接挑战、接受质疑、重振旗鼓。所谓死亡论与终结论都是某一时期的一种修辞批评,它的要点不在于陈述事实,而是表明立场;它不纠结在是非上,而是阐释一种态度,它的效用是提醒时间的节点和历史的敏感,它作用于艺术家则是取法用宏,志在高远。真正的艺术家永远是打破各种陈规,其中对绘画的种种议论都在被打破之列。

20世纪最后20年又是绘画回潮和重新认识的阶段,但这一阶段的认识不是重归绘画的传统手法,而是在历经20世纪艺术变局之后的新认识,它不等于不经过现代主义的洗礼而习得的那些习惯认识,也并非拿起画笔就自然具有的认识,它是扩大的当代艺术领域作用下的当代绘画认识。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在没有经过绘画现场亲炙的境地下,所谓从文字到文字、从理论到理论的绘画体验,是尤为研究者所要警觉的,因为绘画被误读何其少,而如何懂绘画绝不是一个绘画之事与单纯文字所能承担的。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不在思考层面、不在知识理解力方面拓宽、突破、解放,又何可以在绘画的进取路径上有所作为呢?这两难的窘境折杀着这百多年来的美术历史。迄于今天,又有研究者再次论说绘画的路径和认识,于绘画是再次促进其深化,在绘画知识上是再增加其容量。2011年柏林当代艺术博览会的主题就是“关于绘画”,它们的专题讨论出版成这本《通过绘画来思考》。他们讨论了绘画的物质性,这是经过现代主义洗礼的对象,在后现代主义之下,绘画又再次将物质性超越于二维的画布物质性本身,将二维打散,重新介于在场和非在场之间,重新让画布复活其自身的反思功能和主体功能,但不是为了自我陶醉,而是为了表明画家的在场。这话说的其实也没有特殊,只是经常地被人遗忘或着理解不清,画家自己被俗务纠结住。“画家”面对画布已经不是在为自己取悦,也不是为别人赏析取悦(就这两点而言,大多数画家不都是这么做的吗?),他(她)想让画布变成自己,但不是在画面机巧上下功夫、费力气,机巧也不是不需要,而是画家充满了智慧地让机巧不再是为了机巧,而是为了一切画家的存在需要:破敢于所破,用任何日常所见物象物品,但不拘任何规则,完全在有与没有之间漂移,像侠客任意来任意去。画家有侠客的自由和西西弗斯的意志,才会获得当代的绘画自由和神游。否则,绘画难逃窠臼陈规,俗画俗气横飞。

绘画的当代自由是中国画家需要深思和掂量的,绝不是为了市场的适从而套搬任何流行陈规,这一点多少画家都不能免俗,特别是那些意志不够坚强、识见不够过硬的,更是拜恶俗的形似逼真为第一要紧。对绘画的批评和责备,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都是对恶俗的细腻逼真深恶痛绝,这又是怎样的一种历史情境和情感判断呢?当恶俗流行的时候,意味着缺失了思考的维度,于绘画则匮乏了让画布成为说话的机会,于画画者则失去了担当社会的绘画责任的意义。绘画不怕画内容,怕的是画家不知道内容所在和价值所在;绘画也不怕画形式,问题是不知道形式的本质是内容的建构和视知觉的拓展和试验,更可怕的是把形式简单地理解为几何化或简单的线条化、块面化、飞舞化、宣泄化、机械化。绘画在今天的历史已经不是争历史先进性与否的问题,也不是争是否中国性的问题,而是作为普遍的媒介语言如何使用的问题。如果不在今天这个时代重新学习绘画的认知能力和特殊的视觉传播能力,是无法转换绘画的实践和认识的,也只能在论技术而技术或论画面而画面的唯技术论层面。这不是对技术的蔑视,而是对技术的新的认识,也是在更大地范围内解放画家所需要、必要的,甚至苛刻地说,这是为不甘于自我沉陷在视觉唯美上的那一部分画家所必要的。

第4篇:画画理论知识范文

关键词: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教改

前言

在计算机技术的带动下,三维动画技术得以快速发展,为做好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社会企业逐渐提高了对三维动画人才的需求。但优秀的三维动画人才仅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但在很多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教学中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因此,有必要对此问题展开研究,并联系实际情况提出合理教改措施。

1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方式存在问题

自从我国各大院校扩招以后,教学规模不断扩大,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尽管学习动画设计与制作的人数在增多,但不少学生只懂得理论知识,很少具有实践能力。这样一来就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动画毕业生无法适应企业工作,很多都要重新学习,尤其是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中,不仅需要学生懂得动画知识,还要懂得计算机知识,这样一来就降低了企业的满意度。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与现代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方式存在问题有关。很多学校在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中依然采用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验教学相分离的方式,不少教师错误地认为实验教学是理论知识教学的辅助,所以,很多教师并没有将实验教学作为重点,这样一来就出现了课堂教学效果滑坡,学生学习成绩不高,无法满足社会企业需求的情况。[1]

1.2组织教学存在问题

很多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师在组织教学阶段,只是根据教材编排顺序向学生传播知识,也就是先为学生介绍一下与三维动画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针对某点做详细讲解,整个课程均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程结束后多数学生都很疲惫,所学到的知识也很少。

2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与教改措施

2.1注意新型教学方法的引入与实施

为做好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需要引入新型教学方法。如项目驱动法,让学生参与到项目设计中,转变师生地位,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教师在适当时机为学生提供指导,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将项目目标告知学生,然后将总目标划分成多个小目标,然后划分到各个小组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与实验。这样学生就会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如让学生利用三维技术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动画形象,让学生回忆制作动画形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等,逐步深化学生的理解。[2]最后,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合适的评价方法,不仅要注重期末考试成绩,还要将学生实验课程表现作为评价一部分。

2.2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在开展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时,还应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理论,并能熟练完成有关软件的操作。为此,还应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以便学生能够较好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进而为学生后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按照设计思路,可以在实践教学中安排学生完成三维动画的创作,使学生将获得的材料作为素材进行动画编辑。在教学内容组织方面,应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加强对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的培养,以便学生能够实现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3]而三维动画的制作需要多人配合,所以还需将教学目标细分为多个目标,并将每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多个小“项目”。根据这一思路,可以进行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结构的构建。首先,还应完成工程标准的制定,即结合学生职业任务取向完成三维动画制作内容的定制。而结合课程标准,还应完成知识目标的树立,即利用项目引导法帮助学生掌握动画制作的3DMAX理论,并学会运用数据库知识,从而完成动态网页的制作。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还应树立加强学生运用动画开发工具实现动画设计开发能力培养的目标。在工作任务上,应制定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三维动画设计开发的任务。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完成动画基本理论、开发工具等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能掌握三维动画设计开发的实践知识,并能更好地实现动画定位,从而得到知识的扩展。为确保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这些内容的学习,应将课程总学时设定为90学时,理论和实践各占30学时和50学时,机动占10学时。

2.3做好课程项目设置

想要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开展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还要做好课程项目的设置。在项目选择上,还应确保项目具有实用价值,并能完成课程知识覆盖。结合这些内容和学生培养目标,教师还应对市场进行就业调查,然后结合职业能力目标进行学生职业需求的确定,以确保项目的设置能够起到加强学生岗位职责培养的作用。为此,教师还应随着市场对人才要求的变化而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并进行相应的能力目标设定。[4]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项目设置落脚点,则能在设置课程项目的过程中将知识点和学生需要掌握的部分融入学习过程,进而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项目实践中,并得到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具体进行项目设置时,还应进行小“项目”的实践操作设置,并在其中引入相关理论知识,进而使学生在具备技术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完成知识的学习。而采取该种项目设置方法,则能引导学生完成三维动画设计开发能力的逐步构建,进而使学生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首先,教师设置的项目应能完成情境因素的充分利用,从而完成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进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其次,教师还应以典型三维动画工作任务为例,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该类任务的完成方法。再者,在学生掌握任务方法后,还应进行实践任务的设置,并要求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任务,解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学生完成技术实践知识构建后,则应进行相关理论体系的归纳,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技术理论知识。[5]最后,还应围绕技术理论提出需要灵活运用知识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利用自身技术实践经验和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够成功解决这些问题,说明学生已经完成了能力构建。

3结语

在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项目设置完成知识面的覆盖,并通过构建项目体系完成新的教学布局。采取该种教学方法,需要始终利用问题进行学生的引导,并利用项目实现学生的驱动,进而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项目为载体进行知识的联想和应用,所以能够避免一味进行枯燥理论知识的学习。从以往的教学实践成果来看,采取项目驱动教学方法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妍.基于任务驱动的《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08):111-113.

[2]朱喜基.2+1项目驱动模式在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2(08):230-231.

[3]李丽,刘淑芝.以能力为导向的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5(08):71+73.

[4]曹琨.高职院校3DSMAX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探讨[J].福建电脑,2011(07):195-196.

第5篇:画画理论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实效性

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中,教学实效性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教学内容选择过程中,不但要选择基础的美术理论作为教学内容,同时还要选择绘画技巧作为教学内容。此外,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当做好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的构建,使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里进行。

一、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1.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选择基础美术理论作为教学内容

对于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而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基础美术理论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所以要选择基础美术理论作为教学内容,主要原因是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关系到绘画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能否得到系统的教育。在此过程中,基础美术理论既是美术教学的基础,同时也是绘画教学的重要支撑点,只有将基础美术理论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才能使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得到有效的丰富,使具体的课堂教学能够言之有物,避免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流于形式。因此,选择基础美术理论作为教学内容,关系到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否取得实效,决定了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整体质量。

2.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选择绘画技巧作为教学内容

除了要选择基础美术理论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外,还应当将绘画技巧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具体的绘画教学中,学生不但要了解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必要的绘画方法和绘画技巧,这决定了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整体质量,同时也对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实效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具体的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过程中,应当选择绘画技巧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提高绘画技巧的教学比例,通过教师的演示和系统指导,让学生尽快掌握更多的绘画技巧,并在实际的绘画过程中应用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因此,选择绘画技巧作为教学内容,对提高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3.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将色彩运用知识作为教学内容

在绘画教学中,色彩运用是关键知识,对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对色彩运用知识的了解,在目前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中,应当将色彩运用知识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对色彩理论、色彩运用方法、色彩使用技巧等多方面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对绘画中的色彩有足够深的了解,并且掌握基本的色彩运用技巧,进而在色彩运用过程中更加熟练。因此,将色彩运用知识作为教学内容,是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必然选择,也是关系到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否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做好色彩相关知识的选择和教学,才能够更好地为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服务,使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

二、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做好色彩和绘画技法的教学

1.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

对于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而言,除了要做好教学内容的选择之外,还应当做好色彩和绘画技法的教学,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培养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色彩,并且通过色彩的搭配提高绘画质量,达到有效渲染画面的目的,使色彩教学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绘画服务。因此,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中应当重点做好色彩运用能力的培养工作,通过对学生色彩运用能力的有效培养,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使学生的绘画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关系到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整体质量,同时也关系到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目标。

2.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教会学生基本的绘画技法

进入高校之前,虽然艺术学院的学生对于绘画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所掌握的绘画技法与实际的高校教学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结合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实际,在具体的绘画教学过程中,应当做好学生基本绘画技法的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指导,规范学生的绘画方法,使学生在绘画技法上能够达到熟练的程度,能够按照规范的绘画方法绘制作品,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重视绘画基础知识的教学

结合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实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绘画基础知识的教学。基础知识不但包含色彩运用、美术理论、艺术发展史以及其他的基本常识,同时也包括绘画技法、绘画风格以及其他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对学生日后的艺术成就与绘画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关系到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否取得积极效果。

三、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注重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的构建

1.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构建良好的艺术氛围

对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而言,大学阶段的绘画教学与高中阶段不同,由于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接受能力和活泼的性格特点,在具体的绘画教学过程中,应当构建良好的艺术氛围,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绘画技能,通过艺术氛围的熏陶,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从活泼的艺术氛围中受益。因此,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当构建良好的艺术氛围,并有效地传递给每一名学生。

2.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构建积极的教学环境

除了要构建良好的艺术氛围之外,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还应当构建积极的教学环境,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都能够主动钻研,有效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并且积极进行教学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信赖的教学局面,为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因此,构建积极的教学环境,对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解决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需求的重要手段。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根据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实际需要构建积极的教学环境,才能够满足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实际需要。

3.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把握正确的教学原则

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师应当把握正确的教学原则,不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调整教学方案,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使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还应当把握有效性原则,保证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够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案制订上都达到有效性标准,避免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沦为形式;此外,还应当把握高效性原则,提高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整体效率,用充实的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更好地进行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

通过文章的分析可知,教师要想提高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实效性,就应当认真选择绘画教学内容,并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做好色彩和绘画技法的教学,使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教学方式更加多样。与此同时,还要在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过程中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各项教学活动能够落到实处,保证教师和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谢鸣理 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丁志同.基于多层次灰色理论的高校教师素质绩效评价.统计与决策,2011(15).

第6篇:画画理论知识范文

关键字:传统 自觉

变化章是石涛画语录的第三章,之前我已经分别对画语录一画章与了法章以述论的方式进行了阐述。开启本文之前,我用先概括一下前两章,以便变化章的进一步理解。一画章是石涛画语录的根,也就是本。由根本生发的枝枝叶叶就形成了《石涛画语录》的文脉。了法章是对一画章中"一画"与"一画之法"详细的辨析。我概括为:"论'一画'不论'一画之法',不备;论'一画之法'不论'一画',不明;"二之,则不是。第二章了法章多侧重于通过一画之法去体会"乾坤旋转之意"。而本章的"变化章"则是在法的基础上去谈"化"。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石涛画语录》可谓层次分明,有很强的次第感。故我以分章的方式进行每一章的理解。下文我就开始对变化章进行概述。

古者,识之具也;化者,识其具而弗为也。1石涛这句话从"法"的角度来谈古今之变。古者与化者是从时间的线条上来谈的,而非我在一画章中一直强调的传统。如果对古者之为古者进行理解,就不存在化了。所以石涛后面会说,他常感叹识古而又拘泥于古人的窠臼之中的人。

具古以化,未见夫人也;尝憾其泥古不化者,是识拘之也。识拘于似则不广,故君子惟借古以开今也。又曰"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2此句再次在无法二字下足了力气。"至人"出自《庄子》逍遥游篇:"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石涛把绘画中最高的境界命为无法,但石涛在后面写得很清楚,"非无法也"。这里的就阐明至人的无法不是真的没有法的意思,如果没有法就不会有了法章的存在。而是最终的意识形态的显现不是在法的层面而显现。是在画家的内在精神中的得以显现。固为以一画立本,这才是一个绘画艺术家的根本之法。每每遇到无法二字的出现,我就非常的谨慎。前几章我已经对无法进行了深入的阐述,简言之:"如果无法即无,那么就会有虚无论的气质。而如果讲无法即无无,那么也就把无法落为某一法,也就会使后世画家追求某一法并拘泥于其中。"我认为"至人无法"是在一个理想的层面来谈。在此引一小段我在一画章中对无法的理解。"无法"应该只是形容绘画艺术中最无法言说的那部分,无法非无,但也不是说就有某一法。无法的成立,必先有第一章的"立一画之法者",否则会有虚无的风险。也就是说必须归结到万事万物之中,否则空谈无法。

夫画,天下变通之大法也,山川形式之精英也,古今造物之陶冶也,阴阳气度之流行也,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也,今人不明乎此,动则曰:"某家皴点,可以立脚;非似某家山水,不能传久;某家清澹,可以立品;非似某家工巧,只足娱人。"是我为某家役,非某家为我用有人。纵逼似某家,亦食某家残羹耳,于我何用哉?3由前文"无法"的讨论转化到实处,去论物与画者之间的关系。画则借笔墨写山川之理,格物方可致知。画面的达成也是画者心性的达成。在石涛的时代,很多画家则流俗于形式、内容等绘画的表面,而始终未知其理。此话与了法章从于心者也就连在一起了。绘画的成立也达成自我的成立,只有当艺术家自己知道自己在守的是什么,其艺术的创造力才不会被熄灭。这个流露的是石涛绘画的自觉意识,也就是近代中国绘画精神的自觉。或有谓余曰:"某家博我也,某家约我也,我将于何门户,于何阶级,于何比拟,于何效验,于何点染,于何T皴,于何形势,能使我即古,而古即我?"如是者,知有古而不知有我者也。我之为我,自有我在。4我对古的理解,和这句画石涛对古的理解多少有些不同。这句话流露出石涛绘画对自我的追求。此观点没有错。但石涛为石涛自己的当代,倪瓒为倪瓒自己的当代。而我们都会遇到我们的当代。而如何才能达到石涛自己立的一画,绝非只是个古今之变。古代有一画,现代也有一画。当对一画的义理充分了然时才真的会流露出一个画家的从容。

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纵有时触着某家,是某家就我也,非我故为某家也,天然授之也。我于古何师而不化之有?5变化章最后的几句话都是在点题。其意味在于不断的强化一个画家我之为我的部分。但多少谈的过了些。一个人在任何层面都会在某个方面与某一类人形成某种共性,所有画家更是无法避免。而画家最终不是为了逃脱别人的影响而作画,而是在所有的经历中从于心而已矣。找到自己之后,别人说的就与不就又和自己何关?

石涛的"化"在于石涛早期的师古,但当对传统之为传统了然之后,化其实也就不存在了。夫子说过:"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辈禀赋如果没有前期至于学的功夫可能只会是好高骛远罢了。

参考文献.

1.《苦瓜和尚画语录》,石涛 著 周远斌 点校 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社

第7篇:画画理论知识范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校有统一的规定规范教学进度,主要由教师进行授课,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被动学习的对象,这种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建构主义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处于同等位置的,师生的关系应该变为互助关系。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新的知识只有通过学生大脑中的认知进行加工和改造才能被学生真正理解。因此,学生不应该被动的接受外界灌输的信息,而应该在自己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主动吸取新的知识。建构主义转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的作用,教师不再是讲述书本知识,而转变成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教师在教学中在为学生创建学习环境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以致到最后让学生自由的获取知识,全面构筑学生的认知结构。动画专业的特点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动手实践来领悟所学习的知识。因此,对学生的基本功要求很高,课程的作业量也很大。但是由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基础很好,领悟力很强,一点即通;但也有部分学生是高考前临时学习的绘画,其基础技术水平相对比较薄弱。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动画教学中应该实施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进行教学,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获取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由主要地位转变为辅助地位,在给学生教授知识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程研究,包括动画的基本概念、绘制技法、制作流程等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逐步完成知识的建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引导者和帮助者,通过小组讨论、相互交流的形式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知识,这样就积极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营造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二、营造丰富的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倡情境教学,学习者利用自身原有的知识,进入一定的情境后,借助同伴或老师的协同合作,利用外界信息资源达到意义建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让学生更好的建构新旧知识的联系。这一理论为动画专业的教学打开了新的思路。教师上课应该利用丰富多彩的资源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同时通过赏析动画作品、探究影片的幕后技术与创作理念等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良性循环的学习情境。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创建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心理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内在的潜力。良好的动画情境可以促进学生对动画的理解与感悟能力,提高和激发学生无尽的想象,使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动画的审美体验,让学生从了解动画逐步过度到热爱动画。学生在制作动画时不仅仅要掌握动画技法和动画原理,还要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创造出富有创造力的作品。因此,在动画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动画情境,用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凸显动画专业的特色。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不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实现对动画艺术性与技术性的意义建构。

三、建立协同合作的课堂形式

传统的教育观点以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为主要形式,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中的协同合作是很好的知识建构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互相交流合作对知识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题进行讨论与交流,通过协同合作的方式,学生与老师之间相互交流创作思想,使整个群体共同完成对所研究课题的意义建构。动画作品的创作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每个成员相互协作,每个人都应该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在团队里的作用,使动画影片呈现出较高的质量。因此,协同合作的课堂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在上课时可以让学生们多进行模拟练习,体会预备动作、重心的转移等动作变化,让他们在调动作时有切身经历;同时可以多开设表演课,让大家相互表演,并且仔细的观察表演者,掌握表演方法,使动画影片在合情理的情况下生动感人。通过协同合作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从交流中发现各自的不足,吸取其他同学的优点,让整个群体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四、小结

第8篇:画画理论知识范文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大量的漫画、图片,而生动、形象、幽默是漫画所具有的特点,漫画中往往都会包含着一定的发人深省,耐人回味的道理。如果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利用漫画,科学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定会在课堂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如果能准确找到漫画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融知识点于漫画中,引导学生透过漫画,揭示出教学内容,就会促使学生在品味中深思,在感悟中体味生活。笔者执教“危险的诱惑”时,与学生一起分析、欣赏教材中“危险的诱惑”的漫画,在和学生的共同欣赏和品味及讨论的过程中,升华内涵,最终达到通过漫画培养学生学会拒绝危险诱惑的教学目的。

二、借用漫画,培养学习激情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科学选取符合教学内容的生活情景类的漫画导入新课,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执教“成亦顺境败亦顺境”时,和学生一起品味《东西对比》的幽默漫画,充分利用漫画中的有效信息,组织学生充分参与讨论,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组讨论和归纳总结。在师生的共同的合作探究中得出感性的结论,并安排学生结合生活与学习中所遇到的困境,探讨自己是如何做的,和其他同学共同分享。最后,升华到你会选择在东部还是在西部生活,为什么,引出“顺境对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的促进作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课堂真正起到了既“教书”,又“育人”的功能。

三、使用漫画,深化教学内容

练习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巩固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知识内化能力的重要举措。而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有时候却是枯燥无味的,学生没有兴趣主动参与,如果执教者能充分运用一些十分有趣的漫画,科学设计有启发性的题目,这就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好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使课堂向高效的方向发展。这样的练习会给学生清新、愉悦的感觉,从而改变传统的政治课枯燥的观点。最终既能调动学生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能力,也能起到深化教学内容的目的。笔者选题《生死与共》的漫画,并利用这个漫画讲述“树立环保意识重要性”的知识。画中,松鼠对准备砍伐的工人说:“把我也砍了吧!”工人问:“为什么?”松鼠说:“树都没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这幅漫画,给人很无奈的感觉。我展示完后,学生们兴趣顿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笔者趁机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对话呢?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类似的现象呢?请大家结合所学的知识对自己所见、所闻之类似事件点评。在一节课中,学生分析了“人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自然界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人类要尊重规律”“人类要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等。课后我又安排学生写小论文,他们的论文中体现出对本节课的深刻理解。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我的教学目标达到,也深化了教学内容,还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资源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利用漫画,内化学生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内容、观点理论性特别强,学生学习这些知识时,感觉太深奥,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兴趣和激情。而教师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只是照本宣科或采取“灌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很难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漫画以其画面活泼、寓意深远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漫画的优点,开发教学资源,就一定会使理论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能力,推动思想品德课堂向纵深的方向发展。笔者在执教“远离网吧,科学生活”内容时,利用漫画《网开一面》,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评价网吧给广大未成年人带来的伤害:导致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笔者再结合当前未成年人上网成瘾的例子进行讲授,使学生认识到危害,也意识到有的网吧经营者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从而懂得作出正确的选择,保护自己合法的权益。这样,就把思想品德学科和社会热点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第9篇:画画理论知识范文

【关键词】 中国画、中国画的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一、中国画的认知功能

(一)认识历史的功能

中国画具有记事的功能,我们能从流传下来的画中看出那个时代的各种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性格、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也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绘画艺术的基本状况、作者的绘画风格、师承等问题,从而扩大我们的视野更好地认识历史。

阎立本的《步辇图》反映的是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这是当时历史事件的记载有助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政治现象。

从绘画艺术角度看,作者的表现技巧已相当纯熟。衣纹器物的勾勒圆转流畅中带有坚韧;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如生;图像局部配以晕染,如人物所穿靴筒的折皱等处,显得极具立体感;全卷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这是我们通过绘画了解到的作者的艺术特点。

从中国画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国画的产生与发展是与经济、文化、历史变革密不可分的。这具体表现为中国画在材料、画科分类、中国画的流派、中国画的改革等方面上。从这个方面出发我们也可从中国画在这一时期的现状去认识当时的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

(二)认识真理的功能

中国画讲究“虚实结合”、“计白当黑”。这种布局将人们的视野从有限的画面空间中引向更为广阔的天地。“计白当黑”实则表现以虚映实。这里的“虚“不仅映衬着实,同时又是传达意境的载体。古代画论中说:“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妙在通幅皆灵。故云妙境。”中国画家皆着意于虚境的处理,无画成妙境,以拓展表现空间,无声胜有声,增强艺术表现力。

“计白当黑”源于是老子的道家思想,在老子看来“道”是“有”和“无”的统一,这种“有”“无”思想决定了中国画讲究虚与实。“有”即宇宙之实体,在中国画中谓之实处、有笔墨处;“无”即宇宙之空间,在中国画中谓之虚处,即空白处、笔墨清淡虚灵处。“虚”和“实”作为对立的统一,无虚无所谓实,无实亦无所谓虚。

道家思想是我国古代人们认识事物、总结事物规律的重要思想,它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中国绘画也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而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它的形式、内容等各个方面都蕴含着人们认识自然的规律。从这种意义讲中国画具有帮助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真理、认识人生的作用。

二、中国画的教育功能

(一)道德教育功能

中国画的社会教育作用在中国画论中有许多体现。《孔子家语》中说“孔子关乎名堂,睹四门墉,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扆,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孔子徘徊而望之,谓从者曰:‘此周之所以盛也。夫明镜之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从中可以看出这样一个道理:绘画具有强烈的社会功能,是教化人、启发人的有力工具,能“明善恶”、“诫兴废”。从此中国画的社会教育功能性地位基本确立。

东汉王延寿在《文考赋画》中说“恶以诫世、善以示后”将绘画的教育目的更加明确化。魏晋时期的曹植在《画赞序》中说:“观画者,见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见三季异主,莫不悲惋;见篡臣贼嗣,莫不切齿;见高节妙士,莫不忘食;见忠臣死难,莫不抗节;见放臣逐子,莫不叹息;见淫夫妒妇,莫不侧目;见令妃顺后,莫不喜贵。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这种“存乎鉴戒”的观点带有六朝时期绘画对风骨追求的特点。南齐谢赫认为“图画者,莫不明劝诫,著升沉”。唐代张彦远说:“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与六籍同功。”在他看来绘画的教化作用与“六籍”一样有助于人的发展和伦理道德的弘扬。

从中国美术史中也可以找到不少绘画作品体现绘画的教育功能的例证。比如唐代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刻画了两汉、南北朝至隋代的十三位帝王形象。即: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陈倩、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作品中每个形象都寓有褒贬,在表现帝王的形象时,作者通过人物的面容、眼神、眉宇和嘴唇间流露出的神情,来刻画不同的个性、气质,以表达作者对前代帝王的作为和才能评价。使其绘画起到“见善戒恶,见恶思贤”的作用。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表现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艺术作品表达了艺术家一定的思想情感,欣赏者会从中得到启迪和感悟,艺术作品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不论从儒家思想还是历代评论家那里对中国画的教育作用都是十分肯定的。中国的历代画作中体现作者的品评、价值观的作品也不在少数。中国画家从理论和实践上使绘画道德教育功能更加凸显。

(二)审美教育功能

中国画的教育作用也体现在作品能提高欣赏者的审美、知识、艺术趣味等方面上。一幅好的作品不但能使人悦目,而且会给人以理智的满足,使人更好地认识自然的美,领悟艺术家在美的艺术形象中所要表达的纯真感情,并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教育。

人们在欣赏齐白石的作品时,除了欣赏画家那鲜明的色彩和简洁的笔墨之外,也欣赏那栩栩如生的花鸟草虫的神情和动态,更欣赏画家在作品中所倾注的对生活的爱和淳朴的思想感情,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欣赏者的艺术情趣和生活情趣也受到影响,即从中受到了教育。正如马克思所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艺术美的大众”。

三、中国画的审美功能

中国画作为一种特有的画中它有自身的审美功能。中国画重视“畅神”、“悦情”的作用。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云:“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说明了山水画的“畅神”怡情的功能。姚最的“悦情”、张彦远的“怡悦性情”都是对中国画的审美功能的概说。

中国画重意、重情感的抒发、重外在形式美等方面可以看出中国画有自身的审美标准和审美功能。中国画重视的是概括、明确、全面、变化以及动的神情气势;强调诗、书、画、印并用的形式美;强调以情观景、以理观景、以心观景。中国画把事物的形神传达给观众同时也把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传染给观众。因此我们在欣赏一幅中国画的时候是在享受它的美。

四、小结:

中国画的内容与形式的特有属性是有中国人对自然界认识的哲学原理所决定的。这种显现着真理的本质或典型的现象,也就是艺术的美。而美在一定条件下总是要引起人们的美感,所以艺术的认识功能总要通过审美功能才能得以实现。但反过来说,中国画的审美作用又都包容着认识功能与教育功能,中国画的思想教育作用和道德教育作用也必须通过艺术的审美作用来完成。中国画的认识、教育、审美三种功能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0年版

[2] 《中国美术史》彭亚 张道森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4年12月版

[3] 《论语译著》 中华书局 1980年版

相关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