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医学教学管理范文

医学教学管理全文(5篇)

医学教学管理

第1篇:医学教学管理范文

1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东方医院临床医学教学管理系统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公立医院.2001年成为同济大学的附属医院,目前承担着来自同济大学等多所院校的临床各专业本科、研究生以及留学生的理论见习课程和临床实习轮转带教任务.目前,在院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600余名.医院成立教学办公室作为专职的教学管理机构.

1.1需求及其难点分析

东方医院临床医学教学管理系统在进行信息化改造的过程中有以下需求:①需要对学生和教师的全流程行为进行跟踪管理;②需要保障教学质量并进行量化评估,实现教学管理任务过程的可视化;③需要通过信息化改造进一步提升医学教育的效率,即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同时不增加人力资源;④建立临床教学管理相关数据的科学性管理体制,挖掘临床教学管理的数据价值.该系统在信息化改造方面有以下难点:①临床课程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课时数多,排课难度和工作量大.近年来,东方医院的教学业务范围扩展迅速,接收国内多所医学院校、多个专业的理论授课和实习教学,且长、短期实习的留学生众多.其临床教学系统的课程复杂,涉及学科多,课程类型复杂,包括理论教学、见习、PBL授课、CBL授课、教学查房、小讲课、技能训练等,课时数庞大,每年完成56门课程授课,总学时达3000以上,人工排课效率低且易出错.②各专业实习轮转和实践课程同步进行,管理难度大.该院实习生来自多所医学院校,专业多、人数多,实纲和实习进度不统一.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例,学生需要进行内、外、妇、儿多个科室轮转实习,且各个院校进出实习日期不一致,实习轮转计划和实践课程制定须在符合实纲的基础上,兼顾多个教研室实习人数的均衡性.③学生成长轨迹可视化分析需求.医学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长轨迹可视化分析是教育转型实践的新探索.在信息化助力下,系统自动生成各种数据统计图表,形成多维度成长档案,包括过程记录、师生互动、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考核、技能操作等方面,学生的成长不再是枯燥的分数,而是全面成长的轨迹.可视化的数据分析,使教师因材施教更加科学.④智能化教研室及教师绩效管理需求.通过教学轨迹跟踪,系统即时动态生成教研室及教师的教学绩效.通过数据的专业解析和深层挖掘可以找到各个教研室及教育管理中的潜在问题,对已经发现的一些教育问题,可通过数据分析找出症结.

1.2该方案微服务架构的特征

根据实际调研结果,以及综合评定各种微服务技术方案的具体特点,结合用户需求,我们选择了基于Docker容器技术的Kubernetes微服务框架,通过利用Kubernetes等技术将东方医院临床医学教学管理系统的各种应用跨主机编排在一起,实现弹性、易扩展的架构,从而轻松应对不断变化的临床医学教学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中,Docker容器是资源分割和调度的基本单位,并封装整个软件运行的环境.它是一个跨平台、可移植并且简单易用的容器解决方案,可在容器内部快速自动化地部署应用,并通过操作系统内核技术为容器提供资源隔离与安全保障.首先,该系统架构设计了能力支撑微服务层,包括三方面:人脸识别微服务、图像转换微服务和消息通知微服务.其次,在能力微服务层上面构建了应用微服务层,包括学籍管理微服务、考勤管理微服务、课程管理微服务、实习轮转微服务、教学互动微服务,以及数据分析微服务.第三,该架构的最顶层是客户端层,支持PCWeb浏览器、移动端浏览器、手机微信客户端、手机APP这4种直接访问方式,客户端层通过http、websocket、noGtification这3种轻量级通信协议与应用微服务层相联并获取所需数据.另外,该系统架构还设计了数据库微服务,包括教师数据库、学生数据库、考勤数据库、教学数据库4个数据库,共同为该系统其他模块提供数据库服务.

2东方医院临床医学教学管理系统的具体技术方案

2.1主要功能

该系统有六大功能:学籍管理、考勤管理、课程管理、实习轮转、教学互动、数据分析东方医院临床医学教学管理系统的特点如下:高效化:提供考勤、轮转、评价、考核等功能,提高了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专业化:遵循顶层设计、分级管理、过程管理的原则,紧扣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难点,统一管理教学培训数据,使管理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通过引入多项人工智能技术,系统实现了医学教育信息化系统的智能化改造,完善了教学工作中的数据记录与分析功能,挖掘出了医学教育环节中的数据价值.采用基于容器的微服务架构进行上层应用开发,并进行个性化应用及需求的弹性扩展与开发,该系统有以下创新点:①引入“睿眼”人脸识别引擎,成功实现人脸数据的采集及自动识别;②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和深入分析,建立临床医学教学大数据分析及能力,对于医学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改善教学环节中的薄弱环节;③采用统一的数据采集平台,构建分布式基础数据库,实现各种数据文件的共享.

2.2人脸识别考勤功能的实现

基于人脸识别的考勤是该系统主要创新点之一.为解决考勤问题,在能力微服务层引入了人脸识别微服务.通过1080P高清网络摄像头对进出人员进行人脸检测,并通过“睿眼”人脸识别引擎进行人脸数据的采集及自动识别,识别成功率高达99.83%,有效提高了课程考勤的效率人脸识别考勤功能的实现步骤如下:步骤1:RTSP视频流.摄像头对着闸机持续进行视频流拍摄,所生成的RTSP视频流经局域网传输给图像转换微服务模块.步骤2a:定时抓取图像.图像转换微服务模块从RTSP视频流中定时抓取图像,发送给图像转换微服务模块.步骤2b:视频图形数据.在执行步骤2a的同时,图像转换微服务模块还将视频经局域网发送给位于PC客户机上的Web浏览器,供管理员用户进行随时查看.步骤3:检测人脸.采用“睿眼”人脸检测算法,人脸检测微服务模块负责从图像转换微服务模块所传送来的图像中检测人脸信息.步骤4:通知检测到人脸.人脸检测微服务模块一旦检测到人脸信息就立即将该消息传给WebScGoket消息通知微服务模块,WebScketo消息通知微服务模块会通过WebScketo接口将该消息立即传给位于PC客户机上的Web浏览器,提醒管理员用户及时查看.步骤5:人脸识别请求.位于PC客户机上的Web浏览器向人脸识别微服务模块发出人脸识别请求.步骤6:人脸识别结果.采用“睿眼”人脸识别引擎,对数据库中原有人脸信息进行比对,人脸识别微服务模块对人脸信息进行识别,并将识别结果发给位于PC客户机上的Web浏览器,供考勤人员实时查看.

2.3应用效果

该系统在东方医院的实际应用效果十分明显:①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系统的应用真正帮助教务管理人员从繁杂的教务事项中解脱出来,缩短了排课、整理数据等时间,能够一键生成学科、科室、教师、学生的过程化管理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高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管理的方式落后、事务繁杂且易出错等问题,进而真正达到教学管理的系统化、信息化和智慧化.②网络化系统是临床教师教学的有力保障:通过系统,教师能够在手机上随时查看教学、实习进度,并收到系统的定时提醒,不仅促进了教师队伍信息化素养的发展,而且还可以通过查看学生个性化成长轨迹进行因材施教,有效保证了临床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③个性化信息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学生可随时通过系统在手机上查询学习、实习进度,在课堂、实习之外与教师进行互动、反馈,通过个人成长轨迹及时调整学习目标与计划,不仅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增强了学习归属感,而且节约了教学成本,提高了学习效率.

3结论

利用微服务架构所具有的小型化、自治性、轻量级通信、技术中立、灵活部署等特点,也利用容器技术的优点,我们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临床医学教学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够以智能化的手段实现临床医学教学管理的各项功能,还具有部署灵活、管理简便、容易维护和扩展等优点.另外,在教学数据的可视化方面进步明显,用户体验优异.总之,该技术方案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综合性附属医院临床医学教学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的难点,而且性价比很高、智能化突出,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严丽云,杨新章,何震苇,等.运营商业务平台微服务化方案[J].电信科学,2018,34(11):166G174

[2]王子勇,王焘,张文博,等.一种基于执行轨迹监测的微服务故障诊断方法[J].软件学报,2017,28(6):1435G1454

第2篇:医学教学管理范文

构建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体制,实现资源共享,统管共用,合理调配,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体制和制度保障。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不断深入,基础医学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要求医学实验教学理念也应随之转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融合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构建新型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可使开设融合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成为可能,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使学生建立初步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之,有利于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有能力、敢创新的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二、建立新型管理模式的基本目标和思路

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建立新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基本目标是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合理配置的基础上,努力构建能促进学科之间相互交融的实验教学平台,不断深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为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提供条件保障,更好地促进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层次,保证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基本思路是: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和实验内容分群建设,统管共用,全面开放,采取多样化灵活有效的手段,鼓励各学科课程负责人之间进行学术交流,共同探讨跨学科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开设,同时基础医学实验中心也要引进高学历的专职实验教师,促进跨学科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开设,最终形成以实验中心牵头,各学科参与,共同完成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实现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

三、基础医学实验中心的结构体系、人员配置与职能分工

三峡大学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包含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平台和科研平台两部分。目前教学实验室平台分为病原学、机能学、化学与生物化学、形态学四个功能实验室模块。每个实验室模块按课程配备有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共12人,主要负责全院的实验教学准备工作,模块内的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教学准备工作中相互协作,实行既有专业分工,又有相互合作的工作模式。同时每个实验室有一个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的日常实验教学管理工作,包括安排各课程的实验准备、实验材料请购计划的制定以及实验室管理等相关工作。科研平台目前分为2个部分(见附图),一部分是部级中药药理三级实验室与省级药理学实验室研究平台,该平台设有独立的实验室主任,受医学院直接管理;另一部分包括省级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平台、形态学研究平台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平台,由基础医学实验中心管理,配备有3名专职的实验技术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以及实验室的安全、卫生等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职能是为学校所有教师、研究生和学生的科研需要服务。同时也对外单位的科研需要提供服务,发挥服务地方的社会职能。

四、新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初步成效

基础医学实验中心成立以来,新型管理模式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管理模式下的诸多困难,解决了实验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初步显现了新模式管理的优势。首先是在教学实验室的建设方面体现了优势。新的管理模式可以集中财力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实验室建设;可以对现有的资产进行实质性整合和统一再分配,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减少浪费,杜绝重复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开支,使有限的教学经费得到了充分利用,极大地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比如通过集中财力一次性解决了解剖学骨标本严重不足的问题;一次性购买了实验教学急需的病理学和组胚学切片、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涂片等等,改变了以往凑合着用的局面,解决了实验教学的燃眉之急。随着教学实验室的不断建设与发展,这也必将导致实验教学改革步伐的加快,有利于我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水平上台阶。其次,新的管理模式对科技工作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验中心成立之后,在充分论证和调研的基础上,对实验室进行了大的调整,将原来各学科分散的科研用房集中,腾出6楼、7楼和部分3楼实验室作为科研平台,并按学科和功能分区,建立了药理学与中药药理学研究平台、免疫学研究平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平台、形态学研究平台以及肿瘤研究平台等,所有科研平台均对全校的科研需要者开放,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便利的科研条件和管理有序的研究平台,极大地促进了我院的科技工作发展和研究生教育教学水平。此外,由于实验室用房的有效利用,在很大程度上还有效改善了科研用房和教师办公室用房,使医学院原本紧张的用房条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五、基础医学实验中心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3篇:医学教学管理范文

关键词:医学类院校;网络环境;教学管理信息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网络信息技术也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类院校教学管理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但是由于网络环境本身的复杂性,在给医学类院校教学管理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医学类院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在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类院校教学管理要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减少和杜绝网络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医学类院校的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可靠保障。

一、当前网络环境下医学类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管理信息化制度不够健全。虽然很多医学类院校结合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发展建立了相应的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且为了确保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水平还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这些教学管理信息化制度的制定是为了配合信息化管理方式而制定的,没有考虑到医学教学管理实际与信息化建设管理的相融合问题,很多医学类院校实行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这成为网络环境下医学类院校发展受到阻碍的主要因素。

2.没有树立科学的教学管理理念。没有树立科学的教学管理理念是指目前医学类院校的教学管理理念无法满足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对医学类院校发展提出的要求。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类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涉及医学类院校教学、管理和运维的各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但是目前很多医学类院校没有认识到整个问题,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网络环境下的管理系统建设缺乏战略性,开发的层面较浅,没有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医学类院校发展和管理目标进行统一,使得教学管理系统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3.教学管理系统存在问题。当前医学类院校的教学管理系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医学类院校使用的教学管理系统与其他本科类院校是一致的,但是医学类院校与其他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和办学模式是存在不同之处的,相应地,在教学管理方式以及工作流程方面也存在相当大的区别,因此目前医学类院校使用的教学管理系统并不能完全适用于自身的教学管理实际,教学管理系统的适用性不强。其次,教学管理系统中各个板块或者说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兼容性不够,管理系统建设缺乏相应的统一的规划,各个子系统,如教务处、学生处等这些系统之间存在较大的资源和数据冗余,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学管理系统的科学性。

二、网络环境下医学类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健全基于网络环境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制度。为了确保网络环境下医学类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科学发展,医学类院校必须成立相应的信息化管理机构对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建设。首先,要制定相应的制度确保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医学类院校专业教学和发展相适应,确保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统一性和协调性。其次,要建立符合医学类院校教学特点的教学管理信息化管理制度,这是确保医学类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有效发展的重要保障。

2.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信息化管理理念。网络环境下医学类院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需要医学类院校的管理者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要及时认识到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从战略层面对医学类院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首先,医学类院校的管理者要与时俱进,探索网络环境下教学管理的新方式,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推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其次,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创新管理模式,将先进技术和先进理念充分融入教学管理过程中,并且在教学管理中充分尊重教师、学生的权益和地位,运用人性化的管理手段,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科学性。

3.加强教学管理系统开发建设工作。首先,要结合医学类院校的办学特点研究适合医学类院校实际的教学管理系统,可以与相应的技术公司进行合作,建设符合医学类院校办学模式、管理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其次,加强教学管理系统中各个板块、子系统的兼容性,减少系统数据冗余,促使教学管理信息平台的统一性,强化教学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另外,医学类院校还应当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能够对教学管理系统进行及时的更新,针对问题不断地改进和优化,促使医学类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医学类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目前医学类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无法满足网络环境发展对医学类院校教学管理提出的新要求。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不断优化网络环境下医学类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医学类院校办学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陶永进.网络环境下医学类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

[2]季保启.浅析网络环境下医学类院校教学管理的现代化[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

第4篇:医学教学管理范文

【关键词】实验教学管理;课程改革;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是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并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实验技术手段,观察某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获得实验结果的教学形式。在医学院校的教学中,实验教学环节不可或缺,其对于医学生实践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等方面至关重要[1-4]。因此,首都医科大学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整合教学资源组建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包括医学生物学、医学机能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医学形态学等四个实验室,并于2010年成为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实验教学管理(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教学进度等)、实验教材的编写或选定、实验教学运行、教学质量评估、考核评价体系、实验教学研究、实验室管理、仪器设备管理等[3-4]。因此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涉及方方面面,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切实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1实验教学的影响因素影响实验教学的因素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

1.1硬件包括实验教室的面积及其是否满足教学需要、实验仪器设备、实验的开出率以及实验经费等。

1.2软件

包括实验室各项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实验技术人员状况、实验教材、实验教学质量评估、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新实验的开发等。

2实验教学的课程改革

自学校组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以来,以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室为例,将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三门课程的实验技术内容融合,开设新的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程,新课程打破原有实验格局,是一门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以临床感染性疾病为主线,将病原感染与免疫的实验内容有机融合的综合性实验课程。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密切联系的桥梁课程。本课程淡化学科的系统性,强调以临床问题为核心,以相关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基础。课程涵盖经典的基本性实验,学科融合型的综合性实验和学生参与的设计创新型实验三种类型。同时为充分满足各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针对不同学制、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本实验课程分为4个层次——课程A(45学时)、B(36学时)、C(27学时)、D(18学时)。实验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验证和巩固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科研创新意识[5]。新的课程改革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的实验基本操作训练,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常见临床感染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和技术,建立生物安全的概念,熟悉无菌操作规范;通过病例讨论和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使学生将理论课所学习的相互独立的各学科知识、学科内各章节知识在实验课中彼此衔接、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对病原感染、人体免疫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有较为完整的综合认识,为将来的医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实验教学的科学化管理

科学完善的实验教学管理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

3.1转变观念

本科教学改革的方向是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全面型人才。“以学生学习成长为核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为目标,以内涵发展为基础,推进人才培养”是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题。在此方面实验教学平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实验教学的核心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如开设学生为主角的病例讨论课、设计性实验课、综合性实验课等。同时针对教学中的某些实验环节进行改革,开展了基于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创新性实验教学的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实践性、创新性。

3.2建立制度

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为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建立如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制度、实验室开放制度等。为保证教学质量,建立如教学例会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及详细的备课记录、试讲制度(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助教试讲由主任和全体教师参与并讲评)、检查性听课制度(教研室主任、督导团教师听课)、培训制度(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助教授课前进行实验技术培训及预试验)、教学研讨制度等。对于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室,还有生物安全制度、生物安全培训制度、感染动物及污染物品处理制度等。

3.3明确责任

实验室由主任主管教学各环节的协调、统筹,教学秘书主管教学的具体安排和落实,实验技术组长主管实验准备工作和仪器的日常维护。每一项实验都有专业实验师负责,从实验前期准备、预试验、实验材料、试剂等,到课后污染物品的处理。大家分工明确,各尽其职。

3.4完善档案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室教学档案由教学秘书负责,制度健全。全部档案由电子版和纸质版两部分组成,所有教师可以共享电子版档案。档案的计算机化管理使教学档案实现最大限度地共享,同时也便于主管部门的检查监督。教学档案包括教学文件及资料。如与教学有关的各种规章制度、教学大纲、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简介、任课教师一览表、教学工作总结、教学进度表、实验教案、考核评价标准、试卷、试题质量与成绩分析、教材、教学参考书、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相关材料、听课记录及实验培训记录、教改立项、教改论文、成果、教研活动记录、教学评估材料等。

3.5评估总结

每学期末教研室要开教学总结会议。根据学生座谈会的反馈意见、同行听课的意见以及任课教师授课过程中反馈的意见,对实验教学工作进行评估,评估制度可以有效的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4结语

实验教学是医学高等院校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探索符合现代教学特色的实验教学方式是深化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不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实验教学的管理,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创一流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目标[6-7]。

参考文献

[1]汪华侨,潘实清,吴忠道,等.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2):70-73.

[2]龚文涛,唐秋莎,李新荣,等.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172-174.

[3]唐雅玲,危当恒,尹蔚兰,等.创建医学院校基础医学实验中心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10):839-842.

[4]李云,赵红梅,李轩,等.高等医学院校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2):122-124.

[5]梁楠,张晓.医学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94-96.

[6]郑卫红,赵云,张世忠,等.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研究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42-43,119.

第5篇:医学教学管理范文

关键词:动物医学;临床教学;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动物医学专业要求学生以成为兽医人才为目标本专业毕业生应是具有在兽医医疗兽医技术服务兽医教育等相关部门从事动物医疗检验检疫疫病防控等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1]而临床教学正是动物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动物医学专业是吉林大学的品牌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近年来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来看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薄弱如何通过完善动物医学临床教学进而提高动物医学专业临床教学质量达到社会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要求是目前面临的首要任务

1目前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各高校动物医学专业的临床实践教学主要存在理论与实验实践脱节实践教学资源不足教学体系不规范和临床教师教学水平相对较低等几方面问题[2-3]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现阶段学生的临床医疗虽然能够达到100%集中实习的基本要求但由于学院临床教学动物医院规模小病例数相对较少临床医师数量少等一系列原因无法保障学生的临床医疗实践的需求而校外合作的动物医院由于距离管理经费和生物安全等一系列问题无法接纳大批学生进行临床教学和实习实践因此完善动物医学临床教学管理和提高动物医学专业教学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2完善临床教学管理相关对策

2.1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动物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要要培养合格的兽医师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掌握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国家动物疫病防控人兽共患病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出口检疫等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动物保护与福利的相关理论知识等掌握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技术动物疫病与人兽共患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与防控技术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技术兽药使用技术等根据以上人才培养的能力和知识要求制定了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主要临床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教学实验和临床实习2个部分主要临床兽医学专业教育课实验包括动物尸体剖检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外科手术学兽医产科学中兽医学兽医影像诊断技术及兽医临床诊断技术实验等可以看出制定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临床类课程要求的实验学时比例增高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诊断能力实验教学学时占临床课程总学时的1/3以上在实习实践环节增加了临床兽医全科训练和临床兽医大实验临床实习要求必须在动物医院或大型动物饲养场的兽医部门完成主要集中于校内或校外合作的动物医院从而达到培养兽医师的目标

2.2加大建设力度

校内临床教学的动物医院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实践基地为满足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和学生实习实践的需求学校和学院应积极建设校内临床教学医院努力按照建成面积不小于1000m3至少配备10人以上的专职执业兽医师具备候诊诊疗处置化验检验取药手术等功能诊疗设施齐全设有动物住院部年门诊病例数与在校生数之比达到50颐1以上的临床教学医院的目标完善临床教学医院的规模设备和部门设置从而达到满足学生临床实验实习实践的需求符合兽医师的培养目标同时努力争取达到国内一流教学医院的标准面向国家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需求集动物医疗动物福利等教研一体的现代化教学基地在硬件设施上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引进现代化的操作和诊疗技术是首要条件曰在管理机制上参照医院企业管理模式和国外动物医院的管理模式结合校内临床教学医院自身特色是必经之路

2.3改革教学模式

吉林大学动物医学专业为5年制本科教学采用野2+2+1冶的教学模式[4]根据这一教学模式针对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的临床教学特点梳理临床实验和实习实践课程内容根据各类课程的具体要求采取野先理论后实验再临床冶的三段培养模式将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应用于临床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动手能力利用实时病例合理利用临床教学动物医院的教学条件针对门诊病例对学生进行现场实时病例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认症辩证的能力确立动物医学专业特色的校内校外实践方式一是校内实践通过确立实习制度和导师制度带领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临床的常规技术训练课程实验综合大实验和医疗轮训等要求学生要在临床专业教师和执业兽医的指导下在动物医院的各科室进行轮转实习结束后提交实习报告或答辩二是校外实践即集中时间安排学生分批到校外合作实践基地进行临床和专业实习实践如动物疾控中心动物医院大型饲养场的兽医部门等进行疫病检测与防控医疗综合实习等实习完成后需要提交实习报告实习单位出具实习合格证明及反馈意见核算相应学分

2.4加强临床教师技能培训

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建议学校提供足够的职位保证临床教学团队的稳定和科学发展鼓励教师到国内外临床教学先进的高校或动物医院进修学习不断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得到转变完善临床教师的技术能力提高临床教师和兽医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健全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和考评体系学院要求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野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大赛冶或野中青年教师双语教学大赛冶曰临床兽医学系的新进青年教师需在临床教学医院进行医疗实习轮转3个月以上方可参与其他教学活动学院层面上也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到国内外先进的动物医院兽药研发和动物疫病防控等部门的生产一线上进行实践锻炼鼓励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于临床教学

参考文献

[1]郝景锋李国江张秀峰等.培养应用型动物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兽医杂志201551渊5院105-107.

[2]武军元.动物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渊3院322-333.

[3]王青蝶.加强临床教学管理提高临床教学质量[J].基层医学论坛201515渊9院971-97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