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专业技术管理范文

专业技术管理全文(5篇)

专业技术管理

第1篇:专业技术管理范文

[关键词]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教学管理;实践

一、“一村多”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特点

(一)学生身份特殊

“一村多”招生对象是具有高中(含职高、中专同等学力)文化程度,年龄在45岁以下,政治素质好,身体健康,有培养前途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后备干部和农村优秀青年。这批学生高中毕业后大多数多年没有捡起“课本”,基础差、学习习惯也不太好。绝大多数是家里“顶梁柱”要为家庭生计奔波,大多数还是村干部或乡村企业职工,不少还是“当家人”。

(二)学生技能需求差异大,课程针对性强

“一村多”招生对象来自咸宁市的城市、农村的各行各业,有工人、农民、个体户、村两委班子等等,这些学生目前从事的职业和今后工作打算千差万别,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各异,加之咸宁各县市农村发展和农业产业也不尽相同。如何最大限度上满足学生技能需求、满足农村工作和农业生产需求,就必须在充分调查咸宁农村农业特点和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融入现代农业技术,构建符合现代农业特点、咸宁农村经济基础和基层工作需要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农村基层工作、技能学习、职业技能培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公共素质模块;满足学生农村工作、农业生产必需的科技、文化和农业基础知识设计通识技能模块;满足学生所在地特色农业生产项目和不同学习诉求的生产技能模块,学生根据自身需求从观赏植物生产、果蔬生产、茶叶栽培与加工、特种经济植物栽培、畜禽养殖和淡水养殖6个生产技能模块选择至少两个子模块学习。

(三)教学方法与普通专业差别大

“一村多”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强调个性化的技能培养和农村基层工作能力的培养,它与其他高职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实验实训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其课程体系设置的不像普通高职专业的系统性强,专业课程教学实施不同于普通专业课程一周一次的安排,一般采取分段式、周期性、季节性模式,专业课程按某项农业生产的阶段性生产环节安排教学。

二、“一村多”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在教学管理的构建

“一村多”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特殊、学生身份特殊、技能需求特殊的特点,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教学管理过程中,根据“培养目标设定契合咸宁农村农业人才要求、课程体系设置针对咸宁农村发展特点、教学管理兼顾学员工学矛盾、专业教学同步农业生产周期、专业技能培养对接学生学习需求”五大原则,探索构建了“模块教学、阶段培养、周期训练、分类指导”教学模式。

(一)模块教学

将全部教学内容分成四个模块:公共素质模块课程培养学生农村基层工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正确的“三农”世界观;通识技能模块课程培养学生农村工作、农业生产需要的科技、文化和农业基础知识;生产技能模块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生产技能,本模块分成观赏植物生产、果蔬生产、茶叶栽培与加工、特种经济植物栽培、畜禽养殖和淡水养殖6个小模块,学生根据自身发展选择至少两个子模块进行学习;岗位实践模块安排学生生产工作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阶段培养

培养过程分为校集中教学、在岗实践和毕业实践三个阶段。校集中教学、在岗实践为脱岗学习阶段,根据农时季节灵活安排,让学生阶段性的在校集中教学和在岗实践。学生经过两年的脱岗学习后,第三学年根据自身发展方向或业已从事的工作岗位,由校方和市委组织部联合制定毕业实践计划,学生到相应岗位上按照规定的内容进行实习实践,学校安排专职教师巡回指导。

(三)周期训练

专业课程教学根据农业生产规律,按动植物生长周期和季节进行安排,实行全周期教学。

(四)分类指导

根据学生选择的生产技能模块情况,给每一位学生聘请一名企业生产经验丰富的技术员指导学生开展农业生产;同时从农业科研院所或农业企业聘请专家组建“专家团”,与选择相应技能模块的学生对接指导,为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三、“模块教学、阶段培养、周期训练、分类指导”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使用要为学生提供展示各种能力的机会,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有利于学生需求信息的反馈。需根据学生特点、课程特点,针对性的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目的性,加深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服务农村发展、进行农业生产、带领广大民众创业的能力。如课程实践教学中,请“一村多”种植养殖大户现场示范讲解;打造“田间课堂”,让学生到田间地头和养殖场地学技能;农业政策与法规、社会管理等课程,请“一村多”学生的“两委”干部、创业先锋或优秀后备干部来现场谈新农村建设经验和理解。

(二)升级实训条件,注重培养农村工作和农业生产实践技能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建设高水平现代化高职院校和高水平特色专业群的重要内容,是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针对“一村多”学生千差万别的农业生产技术需求,在各县市建立了大量教学实践基地,特别是依托咸宁农业科研院所和种植养殖大户,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重构基地运行与管理机制、创新管理实施办法,培养学生生产技能力,服务“三农”建设。

(三)优化师资队伍,组建专业教学团队

1.内培外引组建教学团队

由于“一村多”现代农业技术专业面向“三农”,我校现有的专业师资力量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管理的需要,为提高“一村多”专业的教学质量,采取了“内培外引”的方针,组建由校内专业教师、企业技术员和专家团“三结合”的教学团队。“内培”是从全校选聘教学业务能力强、与“三农”工作相关的教师,通过参加省、市专业培训、“暑期顶岗”和“双百工程”逐步实现转型;“外引”是从省市畜牧、林业、农业系统中聘请一批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农村农业政策的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同时从企业聘请一批技术骨干担任讲师。

2.实行“四导师”制

一是给一个班选配一名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干部任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学业导师,组织教学活动、外出参观,进行学生管理;二是给每一位学生聘请一名企业生产经验丰富的技术员,作为学生的技术后盾,指导学生开展农业生产;三是从农业科研院所聘请与咸宁农业生产相关的专家组建“专家团”与学生对接,随时为学生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四是将学生分组,选配一名创业导师,指导学生创业和参加各级创新创业比赛。

(四)改革考核模式

普通高职教学中,教学考核评价机制重结果轻过程,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导,很难检验“一村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基于此,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即把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企业技术人员、行业专家评价、学生取得生产及工作业绩和参加创新创业比赛活动等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在校学习、在岗实践、毕业实习的考核评价。

(五)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

“一村多”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少、农村农业相关内容多、学生需求广,单纯的在校学习和专业指导不能完全满足广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可以满足各位学生不同时间对不同知识技能的学习需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产技能和农村农业知识。

(六)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健全教学管理机制

教育理念规范着教学工作全过程,制约着教学管理行为模式、实施手段和运行效果。确立基于“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的整合集成教学管理思想。基于“一村多”的特殊性,我们以教学、管理为突破口,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制定和完善面向“一村多”学生的规章制度。如“一村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制度、“一村多”专业学分管理制度等,实行特色产业班教学、推行奖励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实行开放式课堂管理、建立“一村多”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实训基地、实行“四导师”制、试行“一村多”学生生产及工作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等。

参考文献:

[1]张海兰,刑伟平.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构建探讨[J].财会通讯,2013(10):40-41.

[2]李立申.“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3-15.

第2篇:专业技术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课程体系;创新教学

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高职教育的责任与目标则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本位结合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培育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所以新时期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必须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完善的技术技能课程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培育质量,才能够满足社会及用人单位的多元化发展需求,进一步推动物流行业可持续发展。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及目标确定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是高职教育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特征,高职院校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与地域特色,所以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当充分考虑院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特点、该区域内的物流行业发展现状,结合上述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岗位群,例如所处的地域是内地还是沿海,例如在内地时可以考虑以公路运输为主的企业需求,或者是铁路运输的需求,如果是在沿海,则考虑码头与港口物流人才的需求。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课程体系构建应当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职业工种为依据,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且根据物流行业标准以及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科学合理的分析物流行业各职业岗位能力,摆脱传统理论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束缚,可以在班级原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职业基础与职业核心、职业拓展课程这三门课程整合为物流专业技术课程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举办丰富多样的技能大赛,加强三位一体的课程考核,进一步促使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有效改革创新。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课程改革策略

(一)科学合理选取教学载体,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课程改革过程中,应当将运输配送作业与管理、仓储作业与管理、物流综合作业与管理这三门课程有效融合并且加强工作需求与实际工作岗位的对接,将工作的具体内容与项目搬入教学过程中,实现企业与课程的有效对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针对化和具体化引导,做到通过多轮的实践与论证,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优化课程教学项目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与发展。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进行改革过程中,应当以工作需求和工作岗位为出发点,并且以市场多元化发展趋势为导向,进一步优化项目内容设计。结合多元化货物工作内容,有效整合教学项目,并且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项目,通过设计具体的操作步骤与流程配备理论与实践教学步骤,完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条件,确保技术技能课程的有效实施。

(二)构建知识与能力、素质于一体的课程考核体系

为了确保物流专业技术技能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应当构建知识与能力、素质与一体的课程考核体系,通过优化课程考核指标与方法,确保考核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在人才培育中,将考核指标分解到具体工作任务与环节中,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生互评,或者是学生自评、竞赛评价与教学评价等各类方式,对学生日常学习与实习中表现出来的知识情况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与职业素养等展开量化评价,客观准确的评价学生的课程表现情况,在课程考核中有效引入竞争机制,并且科学合理的构建评价档案,通过针对性考核,有助于提高人才培育质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加强校企合作交流

传统的人才培育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所以在新形势下物流专业教学应当结合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举办丰富多样的技能大赛,通过优化课程项目教学挖掘技术技能课程,设置仓储配送作业与作业管理、运输作业与作业管理、综合作业与作业管理,在课程考核过程中加强岗、课、证有效融合,并且引入竞赛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操作水平,更加符合企业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当前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创新物流行业也在快速发展,物流管理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是突飞猛进。企业难以招到高层次人才,而且也难以与企业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导致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的用人计划有所脱节。所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课程体系构建中应当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与企业实践的教育优势,物流管理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也要掌握隐性行业技巧知识,所以必须构建高素质且具有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教师队伍,企业也能够应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展开员工培训与进修等,进一步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在新时期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进行创新改革,应当进一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观念,结合社会及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完善的技术技能教学体系,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有助于促使学生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苏炜,马卫.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体系构建——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职教通讯,2016(27).

[2]刘灿亮,陆改红.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高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构建——基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

[3]何梅芳.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构建研究[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5(3).

第3篇:专业技术管理范文

现阶段,设计管理课程一般呈现两种形态:其一,将设计管理列为现行管理课程的一部分;其二,将管理注入设计课程。现行复合式、交叉式的设计团队人员组成往往存在以下问题:设计师被指派为设计项目的负责人或设计经理,但他们往往缺乏管理技能和训练,不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企业环境;而管理人员作为设计项目的经理或设计经理时,却往往不具有设计决策的能力。因此,在设计教育中,一方面要加强传授设计人员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要深化管理人员的设计认知。因此,针对不同人员开设的设计管理课程的目的是不同的。针对市场管理人士开设的设计管理课程,其内容包括:增加视觉的感知度,传授设计程序的知识,培养设计管理技能,如设计审查与设计规范。而针对设计师开设的设计管理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介绍管理概念、工具和技巧,如竞争者分析与企业策划,了解管理角色,洞察管理语言等。

二、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制订教学计划

各高校因设计的学科背景不同,培养的对象不同,使得同门课程对知识的权重有所不同。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学习设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设计人员的管理知识。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实战指导环节,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学会应对不同的设计项目,寻找各种方式进行有效的沟通、高效的管理并制订合理的策略,使得对各种资源的使用能够达到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生设计管理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具体包括拟定设计策略、撰写设计文案、选择设计师、界定与分析设计问题等。教师要培养学生通过出色的设计推动经营策略的实施,提升企业的整体价值,提高设计项目的完成质量和效率。教师要让学生深刻明白设计管理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以及未来对自身的社会成长所起的作用。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特点,教师普遍重视设计技能,重视计算机的操作和手绘技能练习,而对设计理论的教学兴趣不大。而设计管理课程在设计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应该与市场学、消费心理学等课程一样,属于理论类课程,尤其增加了管理学方面的知识,知识讲解过程会相对枯燥。如何在设计管理的理论讲解过程中引起学生的兴趣,无疑是一个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上,笔者将知识讲解、课堂讨论、外出调研、项目汇报等多样教学形式纳入教学计划。

三、设计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

1.专业教师和设计管理人员共同授课

专业教师与设计管理人员共同授课,是设计管理的教学方法之一。专业教师与设计管理人员各有专长,专业教师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讲解逻辑性较强,有一定的前沿理论思想,但缺乏设计管理经验;而设计管理人员能弥补这一缺点,他们没有授课的经验,但有配合设计工作的案例讲解,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实际工作。以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三年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管理课程为例,采取专业教师与设计管理人员共同授课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改善。课程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和装饰设计公司的老板、设计师组成专业的教师团队进行教学,专业教师讲解设计、管理、文案等相关理论,之后设计管理人员讲解项目设计流程、案例、公司和团队管理等具体内容。学生听课状态良好,课堂讨论进行顺利,效果显著。

2.结合企业项目,以小组讨论的方式

进行角色模拟基本理论、案例讲解之后,就是学生的实训项目阶段。由学生自己策划组成一家公司或承接一个项目,教师团队为投资方或老板。学生分成三到五人的团队小组,在小组中,要有主要负责人、策划人员、组织人员、设计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的主要分工。每个小组的组长就是这个团队或项目的负责人,组长要做到统筹管理,使各部分工作顺利衔接。学生从执行市场调查、分析项目工作流程、做计划书、设计企业整体形象到最后的室内设计装修,都需要自己动手动脑并以团队的形式完成。学生在完成企业项目或虚拟项目的过程中各自扮演产品设计、市场、生产、企划与财务各科人员的角色,并执行设计与开发新产品、生产、管理、销售等不同的任务。这样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会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和竞争的精神。

3.给导师团队做总结性汇报

第4篇:专业技术管理范文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专业;高等教学;案例教学

1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效果较差的原因

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普遍较差,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都不尽相同,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第二,教学计划不科学,课时严重不足,教学进度过快,教学内容过多,学生难以消化和吸收。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疲于应付,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系统性指导。第四,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认为高等数学难学,概念较多,计算量较大,难以理解,没有意识到高等数学的重要性。第五,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脱钩,教学方式单一。

2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能够从设计好的教学情境中客观反映出教学内容与要求,这是一种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教学模式,能够设计出生动又贴近实际的数学情境,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交流中来,让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和见解,建立出最贴切的数学模型。案例教学法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在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第一,使数学学习情境具体化。案例教学法使教学情境更贴近生活实际,使现实教学与专业教学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让学生能在学习和研究中深刻了解到高等数学的重要性,意识到经济发展离不开数学。第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案例教学法能够将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变得生动化,让学生了解概念的意义和来源,避免产生负面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第三,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教学模式多样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幅提升。

3实施案例教学需遵循的原则

3.1适量性原则

适量性原则是指要在教学案例中设置合适的课时数,并依据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其中,讨论环节应占整个课时比的20%。

3.2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要对接触到的数学概念进行细化,然后让学生进行资料查阅。在布置案例的过程中,要有计划性和目的性,让学生将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概念应用到教学案例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3适用性原则

适用性原则是指选择的教学案例要浅显易懂,使学生能快速消化吸收,能够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在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案例的选择要尽量贴近现实,不易选择理解难度较大的案例。

4经济管理类高校高等数学教学的改革策略

4.1更新教学理念,改良教学内容

不同学生的素质和学习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如果继续沿用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在教学标准和要求上就会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原则相违背,会直接影响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要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将学习内容划分为基本学习内容和高标准学习内容,基本学习内容要求全体学生必须掌握,高标准学习内容可让基础较好的学生有选择性的进行学习,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教师要突破高等数学课程上的编排限制,课程难度要由浅入深,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果。

4.2引入高数典故,培养学习兴趣

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如果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沉闷,就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了缓和这种教学氛围,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策略,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度引入些许数学典故,如陈景润刻苦钻研数学定理、哈密斯对四元数的研究贡献、微积分理论的诞生,这种情感力量可以成为学生学习高数的动力,会使学生对高等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3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建立课程体系

高等数学是经管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因此,要全面提高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授课内容和知识体系。教师要对高等数学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工具进行详细研究,逐步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

5结语

高等数学课程对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授课时,应选择切合实际的案例,并根据案例设计教学情境,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案例教学法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任明川.哈佛案例教学的形与神[J].中国大学教学,2008,(04):58-59.

[2]王华荣.以案例教学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04):91-92.

[3]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张民杰.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务[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

第5篇:专业技术管理范文

关键词:会计转型;财务共享;企业财务管理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想要使财务会计工作更好的适用于这个新时代,需要将会计模式进行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管理者需要改变自身固有思维,在财务会计中融入信息技术,使其向管理会计发展,想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改善传统财务会计的工作内容,脱离原有的工作模式,并且提升其对于信息数据的分析能力,从根本上改善其中存在的弊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企业管理会计转型在财务共享形势下的挑战

(一)管理会计人才不足,需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就当前来看,在培养会计的过程中,大部分高校均是以培养传统会计人才为主,以至于会计市场出现普通会计从业人员饱和,但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缺少的现象,很多企业也是致力于改善这一问题,想要培养出管理会计人才,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导致最终效果不佳,也就是说,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有待加强。

(二)企业忽视管理会计转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模式下的财务会计已经无法满足当代企业的需要,所以说,为了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需要实现向管理会计的转型,从字面来看,管理会计就是侧重为管理服务的会计,属于新兴模式,但是想要开展新模式,必定会对企业的内部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企业管理者为了保持现下稳定,不顾长远发展,忽视了管理会计转型所带来的影响,从而阻碍了管理会计的发展。

(三)不健全管理会计制度难以保障信息安全管理会计起源于西方,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的,其主要工作是通过分析企业内外部的各类数据,查找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优势和劣势所在,并且对此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建议,从而达到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的目的,就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来看,其处于起步状态,相关机制有待健全,管理会计转型也是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这样一来,很可能导致信息安全问题的出现,从而滞后管理会计转型发展。

二、财务共享形势下企业管理会计转型的优化措施

(一)完善企业管理会计的组织架构体系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各大企业也是随之发展,在此过程中,企业想要不被时代所淘汰,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会计组织架构,因为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是支撑经营决策主要内容,也是企业内部各类信息的融合,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主导作用,所以说要做好这一工作,当然,相关单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准备:第一,企业管理者要对管理会计有一个深入认识,打破传统观念,并且将其在公司中传播,争取实现企业内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树立起全体员工的管理会计理念;第二,企业内部可以通过成立相关部门的方式,借助相关部门来完成组织结构的建设与强化,这一过程中,需要明确工作人员权责,并且要与其他有关部门做好信息沟通工作,实现资源共享,为后续的管理会计转型打下坚实基础;第三,其内部要不断完善管理会计的体系建设,改变传统模式,将财务管理决策从其中分离,财务人员还要不断强化工作能力,做好财务信息的分析工作,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注重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我国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秉持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信息技术是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所以说注重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使企业管理者能够充分的掌握市场信息,是保证管理会计的工作效率,带动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的重要环节,企业内部想要强化信息化建设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其一,管理人员要对管理会计工作进行规范,尽可能提升其工作效率,因为在转型过程中,财务管理模式需要进行改变,需要由传统的信息核算转变为财务信息提供,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对其加以处理来完成数据的分析及整理,实现数据的规范化;其二,企业管理者要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通过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对管理会计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处理,尽可能的将其软件化,达成各个环节之间的资源共享,从根本上提高管理会计的工作效率,通过信息技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精确的数据,为企业后续发展做好保障。

(三)提升制度有效性,优化人员管理水平国有企业可以使用管理会计制度。国有企业应该根据现有的国有企业基础情况建立适合国有企业发展的制度,否则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因此,国有企业制度的建立要从合理性和科学性两个角度出发,并且要提高公司员工的水平及人才培育状况,使制度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得到融合。对于现阶段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的状况,要从管理会计制度的思想进行考虑。比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对岗位上的员工进行观察,观察员工与岗位是否契合,并应用于现代管理开机信息技术计算员工的工作效率,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使用效率进行计算。伺候,可以根据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对人员岗位进行调整。除此之外,以管理开机成本管理的思想为基础,进行员工培训,这样就可以将提高企业员工水平和人才培育两项工作联合进行。

(四)结合大数据的应用特点,增加管理会计效率在进行管理财务会计模式转型的过程当中,要严格把控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实现吱声价值,管理会计人员要通过大数据运算,分析各种经济案例,对其案例的特征进行记录,为后期决策与管理提供实际依据。传统的管理会计工作,各种资料和数据来源比较狭窄,数据及案例分析只能通过个人进行分析,这种管理开机工作方式不经工作效率非常低,还有很多数据闲置,无法被利用。因此大数据在管理会计当中的应用是现代化企业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将管理会计与电算化相结合,形成了稳定的会计核算系统,让数据库当中的数据与管理会计人员想要的数据产生联系,提供所需要的资料,提高管理会计的效率。在进行大数据技术应用过程当中,需要企业对其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去报管理会计的工作顺利进行,又因为管理会计电算化的评价工作有一定难度,需要企业管理者加大对管理会计工作的支持力度。因此,管理会计与大数据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提高企业对资源的配置、对财务风险的预警、对资金流向的掌控。让财务人员通过大数据技术的结合,合理掌握经济,为企业平稳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五)注重管理会计转型目标的确定在进行管理会计转型的过程当中,促进财务资源共享是其关键任务。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主要是核算财务,不仅工作内务非常复杂,会计核算体系也比较烦琐。现阶段,为了实现管理会计转型,企业要扩展管理会计工作部门的职责与内容,确定管理会计转型的工作目标。通过技术的创新,提高财务数据信息共享效果,将核算业务转变为决策的支持者,推动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同时,在管理会计转型时,要打破管理会计人员的工作敢为限制,可以适当加大管理会计人员与其他工作部门的岗位调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财务共享模式的影响下,管理会计转型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为企业的决策、运营和财务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降低财务风险,所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运用新技术和新理念,完善管理会计工作,促使其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胡雪琪.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5).

[2]李建平.大数据视域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9(4).

[3]程潇.谈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J].纳税,2019(26).

[4]崔锡斌.从管理会计的特性看管理会计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