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手术后护理新进展范文

手术后护理新进展精选(九篇)

手术后护理新进展

第1篇:手术后护理新进展范文

1.重点专题护理查房

开展新手术病例查房

主要针对日新月异的医学技术的进步及知识更新而进行。我们于2004年选择了2例病理性股骨骨折行股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加同种异体骨植入术病人,邀请了临床主刀专家主讲,负责手术的巡回护士配合,结合手术病人讲解手术入路、特殊配合、特殊器械准备,同种异体骨的准备及用物准备要求等,强调巡回和器械护士在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熟悉掌握手术全过程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健,通过查房使全科护士得以及时掌握同种异体骨的贮藏、植入前的初步准备及植入的专科护理新知识,使新手术得以顺利开展。

学习新技术病例查房

结合新开展5例为胆囊炎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胆囊摘除术这一新技术,及时组织教学查房,使护士了解目前外科手术治疗的进展。通过深入病房采集病史,提出术前、术中、术后相关护理问题,规范术中护理措施。密切配合手术和麻醉的同时,病人也得到了周到的护理。从而使护理人员达到更新知识,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代。

开展疑难、重大手术存在的护理不足而进行总结回顾性查房

手术室针对1例严重风心病患者行胃次全切除术的术前术中护理的回顾性查房,运用护理程序,查看每一环节的不足,操作者谈经验、教训,相互探讨如何才能更好地完善这一方面的工作,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指导,为病人提供可靠的保障、全方位的护理。

对术中突出意外及反应及时在术后进行查房

先后对心脏骤停、麻醉后呼吸抑制、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等治疗中出现的紧急情况进行查房,使护士熟悉各种抢救程序,了解某些征象发生的原因、提高护士分析与应急能力,快而准确,有条不系地做好每次抢救工作。

2.普通基础性查房

质量查房

一般通过晨间交班查手术间术前物品、器械急救物品等术前准备情况,提高了术前准备的准确率,减少术中忙乱,使术中配合质量稳定可靠。

模拟演示查房

主要是围绕临床中基本病种手术摆放,不同手术部位无菌巾铺法及无菌器械台的摆放、传递器械、缝针、缝线的基本方法,按手术室护理技术规范模拟和演练,使护士能够熟练配合手术,使每个护士了解各科医师的手术习惯,预见性地准备好术中不同阶段所需物品,做到应急能力强,传递方法正确。

技术操作性查房

对手术室各种仪器的操作、使用流程、注意事项,进行现场查房。如我科对高频电刀、显微镜、心电监护仪、麻醉机等,特别是对新开展、高难度的技术操作,如腹腔镜、宫腔镜等,先由厂家派专家主讲示范,再由各个护士轮流演示设备的使用,直到全体护士熟练后进行手术台前的现场演示,大大提高了护士的操作水平。

特殊感染病房

第2篇:手术后护理新进展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专科护士;现状;发展

手术室是救治危重症患者的主要场所,随着近代科学、病理生理学、解剖学和麻醉学等的发展和最新研究成果的转化,促进了手术相关学科的发展[1]。再加之各种最新技术及新方法均最先集结于手术室,均促进手术室护理工作不断完善和发展。且随着经济发展、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患者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手术室高素质的专科护士已成为手术室护理管理者的重点关注问题。本研究旨在回顾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发展,并对专科护士的培养提出展望。

1我国手术室护理专科发展的动力

1.1医疗体制改革推动了手术室护理专科化发展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卫生部提出,我国医院在完善医保体系的基础上,发展管理企业化、水平现代化及服务整体化的医院,向着质量效益型、精细的信息化管理发展,实现效率、质量和待遇的提高[2]。随着我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推广,旨在推进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加强专业建设,进一步深化对护士的岗位管理,推行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的局面已经到来。对于手术室护理而言,护理模式的改革给原有手术室管理模式带来了挑战,也对手术室护士的服务意识带来了挑战。因此,手术室护理管理者需要从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和提高护理专业化入手,响应手术室医疗改革。而加强对手术室护士的专科化培养是提高手术室服务质量和提高专业化的重要方法。

1.2医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手术室护理专科化发展

医学一直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联系,临床中运用先进的科技诊断、治疗及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促进人们的健康。在手术室,微创手术,如各种显微手术、介入治疗、内镜治疗等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与应用,临床中在保证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追求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此外,各种高风险手术已经开展,如人工脏器、器官移植等,推动了新设备的应用。因此,手术室中手术方法、手术室模式的改变均要求手术室护士具备更高的专业技能,有效配合医生,以促进手术室高效运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手术室专科护士的职能素质

2.1专科护士与临床护理专家

在美国最先流行高级护理实践,以顺应护士专科化发展和提高护理临床实践能力。临床护理专家是高级护理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护理研究生毕业且获得专科护理能力认证后的护士才能成为临床护理专家[3]。而在日本,专科护士是指在某一护理领域,具有熟练护理技术和专科知识且完成了对专科护士所要求的所有课程,则可以获取专家护士资格[4]。多数学者认为专科护士和临床护理专家是两个概念,专科护士是指具有一定实践经验且经过某专科系统培训后获得资格认证的护士;而临床护理专家是经过系统实践和理论培养且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和专科理论知识并具有护理研究生及以上学位,并通过统一资格认证后的护士。因此可以看出,二者在学历要求、专科领域深度、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别[5,6]。

2.2手术室专科护士的职能素质

因护理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职能素质有一定的规定。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点导致其对护士素质的要求与普通病房存在差异,手术室护士的角色定位为具有一定的学历条件,通过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证并累积一定的手术室实践时间;再接受系统化的专科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后,具备独立解决护理工作中难题和良好评判性的工作能力。手术室护理的新理念为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护理,保证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服务。这一理念就要求手术室护士既要参与到手术中,高质量配合手术的完成,还要求护士作为手术环境的“维护者”,手术过程中各种安全隐患的“排查者”,以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保障患者安全。手术室护士还需要作为院内感染的监控者。相比较以往的手术程序,护士已有更多机会参与到手术中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并在一定领域已发展为技术助理,如专职内镜护士、医生助手镜等。而在国外,已经设有麻醉护士或者护士麻醉师来负责患者的麻醉工作。专职麻醉护士需要有熟练和扎实的麻醉配合技术和抢救技术,能够熟练使用各种麻醉机、监护仪、自体血采集和回输器、血气分析仪、神经刺激器以及各种药品,同时还需要掌握各种气管导管、喉镜及支气管镜的使用方法[7]。虽然对于麻醉护士的设立在我国还未开展,但也表明手术室护士承担具有专科性的角色职责已成为一种趋势。当前国内外对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现状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为:培训模式及培训时间要求不同、对专科护士的准入资格要求不同、专科护士认证方式不同、专科护士角色及工作内容不同等。在德国,成为手术室专科护士需要单位出具两年的工作证明,然后再接受2年的专科职业培训,培训结束后再通过州政府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后,可以获得专科护士职业资格。而在美国,手术室专科护士必须接受3个月的培训课程,并通过一定的资格能力测试后才能取得认证[8]。

3国内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现状

当前我国已经在一些护理领域开设了专科护士的培养,如已开展了对糖尿病、造口护理、重症监护等领域的专科护士培养。实践证明专科护士可以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也更能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其必要性已在护理界得到了重视。而当前我国对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模式欠统一,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也较长,以及地区间的差异显著制约了我国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发展。卫生部最初于2005年委托中华护理学会启动“手术室护理师资培训项目”,其目标是为临床手术室培养护理骨干,培训班每年举办一次,已有500多名手术室护士参与了项目培训并通过了考核,取得了手术室专科护士的资格。随后,全国各省市也逐步开展了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班,使得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及认证逐渐标准化。我国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的培训内容包括两部分。(1)理论授课:专科管理理念、专科设备和手术器材的最新应用,手术治疗过程中护理配合的要点和护理重点,手术室常见基础操作技术,手术室急救技术及手术室教学管理等。(2)临床实践:手术间手术配合,包括所有配合流程、仪器使用等;在手术供应部学习敷料和器械的准备、消毒灭菌、保养流程等;在麻醉恢复室学习各种生命体征的监测观察以及麻醉恢复期的护理等。卫生部计划在今后加快对手术室专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以期为临床培养更多的优秀专科护士。实践表明,专科护士实现了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和教育的目标,促进患者康复和自我护理能力,指导和帮助其他护理人员,并为其提供专科领域的建议[9]。当前的专科护士在手术室工作中承担多项配合工作,包括负责各种高精尖、特大手术的配合工作;并兼顾手术室护理培训工作和科室的教学科研工作,最大可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只有通过不断提升护理服务的专业化,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才能满足人民对护理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4手术室护理专科化培养的展望

当前国内手术室护理的专科化培训仅在2005年才开展,存在培训机构不统一、资格认证标准不统一、专科护士岗位设置和职责不一致等问题。因此,全国手术室护理管理者仍需要加大合作,共同探讨适合我国的科学高效的培养模式。通过对我国专科护师培养现状的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展望。

4.1明确护理学科定位

国务院于2011年明确护理学已不再从属于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而是一级学科。因此临床护理需要明确护理学科定位,建构适合护理学科发展的体系,加强对护理人才的培养,促进学科的发展,但护理学仍与临床医学密不可分,应做到互补合作,实现共赢。

4.2发展多元化培养模式

我国各地区护理管理者应在充分借鉴国外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经验上,联合院校的师资力量,逐步开展专科护士培训,规范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模式。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模式应该在依据高等院校系统的理论研究上,依托医疗机构的临床师资队伍,发挥较好的人才培养作用。在专科护士的培养形式上,可以采取短期集中学制式培训和分期学分积累模式等。规范化专科护士的培训制度,促进护理专科化的健康发展[10]。

4.3逐步扩大专科护士的培养规模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指出,预计到2015年建设一支数量规模适宜且素质能力优良和分布合理的护士队伍[2],该目标已得到了部分实现。但由于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起步较晚,当前专科护士的培训机构标准不一致,导致全国无统一权威资格认证标准,因此逐步完善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标准仍是手术室专科护士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应加快手术室护理专科化发展,拓展护理服务领域,以实现对手术室护士多角色的转化,促进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的提高,推动手术室护理的全面和协调发展。

4.4强化手术室护士的在职培训

当前,对于手术室护士培训的主要形式仍然是在职培训,因此,医院需根据手术室专科化护士的培训标准,制定专科化护士的准入标准、相应的培训大纲、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等。

4.5提高手术室科学管理

第3篇:手术后护理新进展范文

【Key words】Operating room nursing;Dangerous factor;Prevent°from;Counterplan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017-01

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手术室护理就有了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的要求,因此,我们需对手术室护理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有效预防控制或消灭这些危险因素。

1 手术室护理常见危险因素

1.1 环境因素:

1.1.1 噪音问题:安静手术室内背景噪音约13dB。术中连续噪音来自麻醉呼吸机、吸引器及麻醉排污系统;间断噪音来自多功能高频电刀、麻醉报警及运用手术器械、物品及仪器移动声等;室内人员的谈话声约为60dB。骨科手术还包括骨锤敲击声、电锯、电钻、磨钻发出的噪音,这些噪声会使进入手术室的患者对手术产生惧怕感,因而导致医护人员不良心理反应,降低工作效率。同时,患者或者医护人员携带使用的一些无线通信工具:手机、小灵通等,会对手术室内的患者、工作人员及医疗器械设备造成一些潜在的不良影响。

1.1.2 空气卫生问题:麻醉废气的污染,主要是异氟醚、安氟醚,可从面罩活瓣、罗纹管等衔接处漏出污染手术室内空气;高浓度CO2,手术进行中手术室空气中CO2浓度可达0.11%。CO2主要来自人体的呼吸、电刀的烧灼、和腹腔镜术中排出的气体,当浓度达到0.1%时,空气状况开始恶化,出现不良气味,人体会感觉不适;手术室清洁工作落实不到位,手术室往来人员多,手术密度很大的时候,会出现连台手术间未进行清理自净措施,空调净化系统未定时清洁检修等问题[1]。若环境卫生不达标,会导致手术室药品、器材设备、手术器械的污染。

1.2 技术因素:随着科技的发展,医院各专科新业务、新技术不断地被开发,各种腔镜及多器官联合移植手术的开展,相应的,手术室各种新的先进医疗仪器设备也被大量投入应用当中,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的风险也随之加大,护理安全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对仪器设备不正确地使用和保养, 会造成设备的毁损或者术前器械物品的准备不足而延误手术。

1.3 管理因素:

1.3.1 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差:护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制度是在临床科学实践中通过正反两面的观察总结后完善和形成的[2]。目前,在医院实际工作中,很多时候无例可循,或者很多旧的制度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管理,需要更正修订及补充了,这是潜在的护理隐患。目前很多医院的管理制度都不够健全,无法保障正常的护理活动。医护人员术前未严格执行查对、清点制度;术中执行医生口头医嘱时未能重复核对,外用药和静脉药又标志不清;术后又有时未严格执行标本送检制度。新出台的《侵权责任法》对制度的制定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1.3.2 监督力度不够:手术护士作为手术医生的副手,很多时候没能监督到手术医生的一些违反操作的行为,护士的管理经验不足、不够大胆,造成监督不到位,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是手术室护理的危险因素之一。

1.4 人员因素:

1.4.1 医护间缺少沟通:护士对医师的习惯及配合要求不了解,这是人员造成的危险因素。目前医院的护士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有时候新开展的或术中需临时修改手术方案的手术,因护士对手术步骤不够熟练、对医生的习惯不够熟悉, 导致手术的配合杂乱;还有可能发生器械清点的错误, 护士未做好清点用物的核对工作,导致手术后纱布、绷带、或手术器械等物品遗留在患者体腔内,甚至医生切下的组织标本忘记存放而导致标本遗失。

1.4.2 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很多进行手术的患者在手术中病情会发生变化,需要用到多种药品,且时间迫切。特别是体外循环及器官移植手术的患者,他们输液的路径较多,护士若缺乏药物知识对患者的病情不够了解,很容易发生药物使用错误,使患者的安全受到威胁[3]。护理人员素质差,且缺少频繁轮换的培训,会导致院内感染及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不利于病人的预后。

1.4.3 护理人员数量不足:随经济意识的增强,医院的管理者为了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又偏向于重医轻护对护理人员的数量进行了压缩改革。但护理人员缩减、人手不足会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影响手术质量,甚至使手术过程出现问题。

2 相关危险因素的应对措施

2.1 针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危险因素:对手术室内应尽量减少躁音,保持手术室的安静;手术间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建立良好的排放系统,使用密闭性好的麻醉机,把泄漏量降致最低,术中使用负压吸引随时抽排废气;严格控制进入手术室的人员流动,保证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在对手术室连台手术的使用间隔时间,采取相应的净化措施[4]。

2.2 针对技术因素对策: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术式的不断创新和改进,大量新技术和设备在手术中开展和应用, 临床医师对手术室护理的多元化要求愈来愈高[5]。护理人员要不断地丰富理论知识、娴熟专业技能;还要对新业务、新技术、新设备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学习和培训;加强全面素质培养,提高手术配合质量;熟悉各种新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程序,正确安装仪器,确保设备安全有效地使用。

2.3 针对管理问题产生的危险因素对策:建立科学健全的管理制度,减少或避免护理出现的差错,保障正常的护理活动。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防止护理出现差错的根本保证。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手术前,医护人员应根据手术通知单对患者的各方面情况(姓名、科室、床位号、手术具体情形)进行核对,后送往手术间,并由巡回护士进行二次核对。在开始手术前,由手术医师再次进行核对。

严格执行清点制度。手术前,护士应详细清点所有物品,清点完毕后认真记录并复述一遍进行核对。确定一切就绪,才可开始手术。关于术中临时添加的物品也需清点记录再使用。术后再次对所有物品认真清点无误后,关闭体腔。

严格执行标本送检制度。护士在术中需妥善保管病理标本,待手术结束后,交由主管医生登记、填单、送检(用福尔马林液固定,放于指定柜内,术后由专人送至病理科)

2.4 针对人员问题产生的危险因素对策:根据实践表明,医护人员的素质与能力直接对手术护理产生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对医护人员实施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安全意识,是维护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因此,须要求医护人员认真对待每一次手术,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仔细、认真、镇定。在手术中出现问题时应冷静思考,有计划地组织寻找处理环节存在的问题,分析和制定相关差错防护措施。

第4篇:手术后护理新进展范文

【关键词】 舒适护理; 手术室; 应用; 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1-0100-02

手术可引起患者应激反应,对内分泌、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干扰患者的诊疗[1]。临床研究表明,有效的临床护理能够减少患者焦虑,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舒适护理干预是近年来被引入到临床中的一种在手术室中进行开展的全新护理干预模式,其以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和身体上不适,使患者在心情舒畅、情绪稳定、精力充沛、感到安全和完全放松的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能够促使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2]。为了使手术室护士适应新的护理模式,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了本次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6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8例。干预组58例患者中,男31例,女27例,年龄16~76岁,平均(51.8±6.7)岁。其中,行颅脑外科手术1例,行骨科手术9例,行心胸外科手术8例,行胃肠外手术12例,行泌尿外科手术11例,行妇产科手术17例。对照组58例患者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21~71岁,平均(52.4±7.4)岁。其中,行颅脑外科手术1例,行骨科手术10例,行心胸外科手术9例,行胃肠外手术13例,行泌尿外科手术9例,行妇产科手术1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组给予全新的舒适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2.1 术前护理干预 术前1 d医护人员访视患者,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建立其对手术成功的信心,从而使其产生心理舒适的感觉。手术前护理人员还应认真交代患者术后是否需要使用引流管、鼻饲管或导尿管等其他措施,为术后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做好积极准备[3]。

1.2.2 术中舒适护理干预 为患者营造一个湿温适宜、舒适安静的治疗氛围,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医护人员应以轻柔体贴的动作、和蔼可亲的态度,并通过对患者脸和手等部位安抚性触摸,来有效缓解患者心理紧张[4]。

1.2.3 术后舒适护理干预 术后将患者手术区清理干净,随时注意保暖,为患者盖好被子,将患者平稳地送回病房,做好交接班,并向家属全面系统地交代舒适护理操作方式。术后次日对患者探视,了解伤口愈合情况、切口是否疼痛、有无感染等。记录患者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并通过反馈来提高整个手术的舒适护理服务质量。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临床生命体征,术中、术后患者舒适程度及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并进行详细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中和术后舒适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对许多患者来讲手术室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在这里发生的事情关乎其生命安危,因此不少患者在进入手术室进行手术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5]。这种恐惧心理不利于顺利开展手术,更对患者预后有着严重的危害。不过,随着现代临床护理模式在近年来不断的发展,手术室护理模式已经从以往单纯配合手术操作的模式,发展为努力为受术者提供舒适的护理服务的模式[6]。舒适护理干预模式是一种从患者身心需求入手,以患者为中心,努力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的新型临床护理模式。

本文笔者进行手术室舒适护理干预模式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体会,(1)消除患者恐惧:患者恐惧手术,故多会产生焦虑感。所以,手术室舒适护理在手术前1 d要主动和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基本病情况心理状态,通过术前交流,让患者明白手术的安全性以及手术的必要性,进而缓解受术者心里不良的焦虑情绪。(2)消除患者疑问:护理人员要耐心听取患者和家属的疑问并仔细进行令其满意的解答,从而使患者和家属放心地接受将要进行的手术。(3)告知注意事项:护理人员在手术进行前要完成备皮准备,叮嘱受术者术前不得饮水,以免术中因呕吐造成误吸。(4)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手术进行时,护理人员要确保手术室温度适宜,为手术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5)保持正确:摆放患者时,应当有意识地避免因患者不当而造成的不良反应:如患者平卧位时,要注意避免臂丛神经损伤。(6)麻醉时注意事项:术前麻醉时,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保持不动,并告诉其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感觉。(7)密切监管患者: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其一般情况,并一直陪伴在其左右,倘若出现意外情况,要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同时做好急救的准备工作[7]。(8)保持患者舒适:护理人员在手术进行时要定时按摩受术者下肢,避免受术者因下肢血流不畅而产生麻木感[8]。(9)协助临床大夫工作: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积极配合临床医生进行手术开展,并促其集中注意力并按照流程有条不紊地开展手术,以确保手术安全顺利地进行[9]。

总之,正是通过这些无声的体态语言和简单动作向患者传递了体贴和温馨,让患者能够安心地接受手术。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发现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使患者在舒适度、护理满意程度方面及临床生命体征方面均得到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手术室中对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临床生命体征,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罗俊青.关于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3):1337-1338.

[2]刘兴兴,盛莉.舒适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9):55-56.

[3]王燕,丁玲,武索霞.舒适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3,11(6):38.

[4]董保芳.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9):234-235.

[5]唐静.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4,12(15):48-49.

[6]蔡晶,余晴,钱丹.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15):3131.

[7]朱彦.谈谈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2011,9(9):128-129.

[8]封树华,曾瑞红.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6):97-98.

第5篇:手术后护理新进展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选院内2015年1月-2016年1月阶段内手术室护理资料,以回顾分析法为主进行实践研究,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安全因素和安全因素找寻。通过数次次调查和研究发现,部分手术护理人员对手术室在医院的地位和重要性等认知不足,思想上存在懒散状况,过大的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不安全因素剔除和处理的重要性;机械器材使用不规范和不科学,未能进行日常灭菌操作,患者手术过程中会由于手术切口或者输液而造成严重感染;手术医疗设备定期保养工作未能完善,手术器械性能持续下降,得到不断损坏,使手术时间被延长;接台手术时间过长,患者需要手术部位有可能被错开,还会出现接错患者现象;医疗物品清点马虎,以及物品清单记录不清晰,手术物品清点事物会严重影响手术流程,尤其是需要纱布止血阶段,假设未能进行认真清点,那么纱布极容易留在患者体内,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二次手术;给患者输血操作过程中,异型血错误输入以及药物不良选择,均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筛选样本丢失以及保护不周,那么后续治疗无参照便会滋生诸多难题;消毒未能合格以及错误使用和护理服务差等均为手术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手术物品准备补齐,手术时间被耽搁,手术工作量度大且任务重,医护人员由于过度疲劳,那么在手术护理中便很容易出错。

1.2方法

1.2.1学习与培训强化,职业素质提升首先是加强手术室内护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和教育力度,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原则,针对引进来、走出去的方针进行操作,聘请具有丰富手术经验的人员实施讲座,或者是本院手术护理工作人员去他院进行学习,之后在此基础上学习先进的护理技术以及熟知新型医疗设备使用方案,务必达成稳住阵脚、遇事不急不躁,应对自如,技术掌握要熟练,稳步提升护理人员对手术护理重要的认知程度,不断的去强化护理工作人员责任心和使命感,持续提升职业道德素质。1.2.2规章制度详细完善,奖惩分明院方需要进行不同类型手术规章管理制度构建,将六查、十二对、四到位等制度予以深度落实。麻醉检查、病人入手术室前后检查和消毒皮肤之前的检查、手术操作进行前的检查、关闭体腔前后的检查;科别对照、床号对照、姓名对照、性别对照、年龄对照、手术间对照、病房带入物品检查、手术名称检查、手术部位检查、药物过敏史核对、手术器材和个性检查、物品完好度检查;急救药品是否到位的检查、吸引器设备到位程度检查、氧气到位程度检查、电刀到位程度检查。护理工作人员不能因为任何因素进行步骤和细节省略,由专职监管人员进行严格监督,每日巡回检查护理质量,随之进行正规、科学化的指导,程序务必严格、管理应当科学,特殊情况予以特殊处理,出现严重失误的护理人员要进行纠错和惩罚急批评,与年终奖金达成链接,提升护理积极性。

2结果

通过对手术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分析以及方案实施,不安全因素均被合理规避,患者手术满意度提升,医疗纠纷发生几率小,手术护理质量和护理效率不断攀升。

3讨论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护理学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当前护理分工具备着精细化趋势,近年来的医疗纠纷事件屡见不鲜,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安全护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核心操作环节,文章对手术室护理中相关不安全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基于此,提出了两点可行性策略且取得了一定优异效果,借助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水平强化和操作能力强化等,严格把控各类手术护理程序,也要进行积极有效的人员培训和进修,为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和完成奠定坚实根基。

作者:姜楠 单位:大连市中心医院第一手术室

参考文献

第6篇:手术后护理新进展范文

【关键词】骨科护理发展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医学技术的发展,骨科医学也在不断拓展,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涌现。护理对象的转变,使得患者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骨科护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适应社会和患者的要求,护理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拓宽知识,想出对策,以更好地促进骨科护理的发展。

1骨科护理的新发展

1.1疾病谱与病种的改变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建筑事故受伤的患者成了现代骨科主要的护理对象,他们往往表现为多发骨折、粉碎性骨折,甚至合并心、肺等重要脏器的损伤,此类患者以青壮年为多;单纯的四肢骨折、脱位等则以老年人为多。

1.2老年骨科护理需求增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患者的比例日益增加,占骨科患者数的30%~35%,老年颈椎病、腰椎退行性疾病、关节炎患者增多。以往老年四肢骨折的保守牵引治疗也逐渐被手术内固定、关节置换所代替。年龄从50~60岁扩大至80~90岁。同时高龄与手术后非手术并发症有明显相关性,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其他疾病而使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高[1],这也为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难题。

1.3诊疗手段的发展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骨科医生所能应用的诊疗手段在不断更新。新技术、新项目日新月异,特别是社会老龄化,老年患者的增加,由于高龄患者不能耐受长期卧床,骨折单纯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患者明显减少,外科手术干预成了老年骨科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骨折固定从内固定、外固定发展到髓内钉。脊柱手术从腰椎到胸椎、颈椎。断肢再植从单侧肢体到多侧肢体,甚至多个节段的再植。严重开放性骨折,肌肉血管的毁损面临截肢的肢体,经过清创骨折固定、血管神经修复,皮瓣移植的保肢手术。关节置换拟股骨头到全髋、全膝,从单侧置换到双侧置换等。都为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书本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1.4护理对象的需求在发展社会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着患者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骨折患者要求尽早离床活动,截瘫患者要求再次手术、恢复肌力、重返社会,关节重建患者要求术后功能恢复良好,骨肿瘤患者要求保肢性治疗提高生活质量等。他们需要最好的医生、最好的手术、最优质的护理。

1.5护理对象康复地点及模式的发展骨科患者需要从医院康复到社区康复及家庭康复。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恢复缓慢、易出现并发症等特点,再加之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大部分患者需要在医院治疗康复的基础上,逐渐扩展护理的范畴,提供专门化的护理服务[2],进一步发展到社区康复及家庭康复。在国际范围内,均有一种新的趋向,即重视在家里给骨科患者(包括术后患者)良好的护理和康复训练。因为大多数骨科患者的康复过程是长期的,无法长期住院完成。K.S.Lin等观察了一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住院康复患者和家庭康复患者的功能结果,发现两者相同。类似的研究提示:只要加以指导和监测,家庭康复和社区康复对骨科康复来说也是有益和有效的[3],且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超级秘书网

2针对骨科护理的现状应采取的措施

(1)常见病的变化要求骨科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敏捷的思维、果断的处事能力,分秒必争的急救意识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同时要拓展知识面,不仅掌握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还要掌握脑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等多学科的知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2)针对老年患者知识层次低,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病情复杂多变。护理工作应勤、细。巡视病房要勤,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要勤,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及健康宣教要勤。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家属的看护能力。观察病情要细,不仅要观察手术的局部情况,更要观察全身情况。交接班要细,做到床头交接班,当面讲清、看清,避免意外发生。(3)由于诊疗手段的不断发展,书本上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同一种疾病症状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故护理人员在完成日常工作的情况下,应多与医生沟通,参加医生查房及术前讨论,使护理工作有的放矢。同时要加强护士的在职继续教育。而且要根据职称、工作年限,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培训。随着国内外护理事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健康需要的变化,使得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对护理工作越来越高的要求,骨科护理需要专门化、细分化,骨科需要开展社区和家庭护理,骨科康复护理需要专门的人才——专科护士。骨科护理的发展需要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多种类的、个性化的服务,这就需要培养一批护理专家。国外大量研究证实,临床护理专家的出现对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促进护理学科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骨科护理的发展与骨科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4]。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黄人健老师指出,“要抓好护理人员的在职教育,不断扩大知识面,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5],使我们的护理队伍形成一个“T”字形的人才队伍。(4)随着患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及业务能力。加强沟通,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缩短护患距离,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5)从医院康复到社区康复到家庭康复的转变,要求护理人员不仅在住院期间指导患者康复的锻炼,还要教会家属如何督促协助患者持之以恒的锻炼,增强预防为主的意识。骨科康复护理需要专门的人才,专门从事骨科患者的康复工作。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工业化的发展和现代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骨关节疾病已日益构成对人类健康的威胁,甚至导致残疾。1998年WHO在瑞典隆德召开会议,决定将2000~2010年定为“骨关节十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一项针对骨与关节疾病的运动[2]。“骨关节十年”给骨科康复护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也给骨科护理人员提出了新的平台,要培养专科康复护理的人才。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业务、新技术不断的开发应用。护理专业内部的分化程度也在增加。专科性逐渐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化素质的要求也在提高。因此,我们骨科护士在忙于临床护理的基础上,要不断增加科学知识储备、不断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断进取,才能适应专业技术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童小峰.骨科护理的新趋势及对策.河北医药,2003,25(1):62-63.

2许红潞,张瑞芳,陈晓玲,等.从“骨关节十年”谈专科护士发展的必要性.护理管理杂志,2003,3(1):25-26.

3卓大宏,骨科康复学的内涵和发展趋势.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5(3):242-244.

第7篇:手术后护理新进展范文

关键词:  手术室护 管理

随着现代外科手术技术的专科化发展,对手术室护理提出了更高更专的要求,使传统的手术室护士全而不精的通科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近些年来外科发展迅速,大量的先进仪器和设备应用,形成高、精、尖的手术特点。因而对手术室护士的配合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专科化护士也因此而生。我院2008年起实施专科护士培养和专科化工作制度受到了医生的认可与好评,患者满意度提高,现将设立专科组的实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为三级乙等综合性教学医院。年手术量10 000多台,普外3 000多台、妇产3 000多台、骨科2 000多台、神经外科近500台、泌尿、肿瘤800台、五官科、眼科800台,在编护士26人。其中副主任护师2个,主管护师4个,护师8个,护士11个。

    1.2  方法

    1.2.1  专科组的设置  根据临床分科及年手术量分成四个专科组。如心胸外科与妇产科为一组;普外与肿瘤科为一组。每组成员分为三级结构。一级:专科组长;二级:专科护士;三级:护士。专科组长和专科护士固定。三级护士每年或半年轮转一次,保持专科组的稳定性,充分发挥专科护士专业组的技术优势,适应专科化发展。

    1.2.2  专科组长的设置  (1)专科组长具有护师及以上职科,本科学历。(2)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进行过专科手术配合的进修、培训,对专科疾病有充分的了解。(3)工作能力较强,能全面掌握手术配合、设备、器械的使用,消毒、保养工作。(4)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善于沟通、协调,责任心强。(5)带教意识浓,带教能力强。

    1.2.3  专科组长的职务  在护士长的领导下管理专科组员,制订专科培养目标和计划。胜任专科高、难、新手术的配合,能熟练操作大型精密仪器的安装和使用,及日常养护,贵重物资的补充,管理专科组的科学和科研工作。组织组内人员讨论,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与手术医生、麻醉师及组员的沟通,提高专科组主动服务意识。

    1.2.4  专科护士的设立与职责  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工作责任心强,熟练专科手术配合对专科仪器,设备、器械的使用,消毒、保养工作熟悉,能胜任带教工作,在护士长与专科组长的领导下能独立、出色地完成专科组重大手术的配合。发现问题及时向组长、护士长反映,指导组内轮转护士的工作。

    1.2.5  专科的学习、培养  (1)不定期聘请专科组内业务学习,包括专科理论、手术步骤、手术体位、特殊器械的正确使用。(2)不定期聘请专科医生授课,讲述引进的新技术、新术式及各种复杂手术前后的配合要点与注意事项。(3)聘请工程师器械供应商讲授各种新仪器的操作与管理。(4)不定期选派组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加强交流,共同提高。

    1.2.6  专科组的考核  考核分两个部分:一是专科技术的量化考核,每月一次,对组内成员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配合关键点、新技术、新仪器掌握情况;二是满意度考核,每季一次专科医生对专科组的满意度调查。

    2  结果

    2.1  专科组设立前后医生对手术配合的满意情况比较  见表1。

    2.2  专科组设立前后专科技术考核情况  见表2。表1  专科组设立前后医生对手术配合工作的满意表2  专科技术考核成绩。

  3  讨论

外科手术专科组的设立是专科化发展的需要,是对手术室护理提出的更新要求,是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促进护士自身的发展与提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首先使手术物品准备充分,配合默契,提高手术成功率与医生满意度。其次促进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1)赋予专科组长重任权利,激发智能,明确的目标和适当的压力更能调动人的积极性;(2)专科组员在组内得到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使专科理论和技能全面得到提高;(3)服务意识增强,让患者满意,让医生满意,成为工作的目标,了解医生的习惯和特殊要求,使配合默契,效率提高;(4)专科护士在论文书写科研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由于专科化护理有利于同一专科疾病、手术和护理知识、经验的积累,充足的临床资料,使论文撰写和科研有了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专科护理组的设置和实践提高护士手术配合的主动性、准确性和默契性,发挥了团队精神,是培养现代化、专业化、手术室护士的有效途径[1]。

第8篇:手术后护理新进展范文

近年来腔镜微创手术发展迅猛,精密、贵重的腔镜器械及设备已应用到临床操作中。这些器械、设备无不价格昂贵、作用巨大,日常使用中稍有不慎,不仅可能会损害设备造成巨额财产损失,还可能会影响手术顺利完成,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实行腔镜器械专业化管理势在必行,这就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我科自2008年起,不断组建各个腔镜手术专业组,不但顺利配合了各科手术的开展,也使各专业组成了腔镜手术配合的护理专家以及相关器械的保养、维护专家。现将我院手术室腔镜器械专业化管理体会介绍如下。

1、人员专业化设置

在护士长带领下,设立数个腔镜专业小组,每个小组3-5名护士,专一负责1-2套腔镜器械,设组长1人,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及标准技术规范。专业组长长期固定,负责对进入本组的护士进行腔镜专业培训,要求能熟练配合各种常规手术;熟练掌握各种腔镜仪器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能对腔镜手术器械进行熟练的拆装、保养和性能维护。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及时讨论并总结经验教训,邀请手术医师讲解相关腔镜器械新技术、新进展,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较好的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2、腔镜器械管理专业化

增强腔镜器械管理专业化理念及腔镜护理小组人员,对仪器和器械科学管理的意识,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尽量减少操作不当引起的故障及仪器损耗。严格执行腔镜器械管理制度,从日常维护到手术术后查收,各个环节均责任到人,贵重器械指定责任心较强、年资较高的一位护士负责。每套腔镜器械使用后,进行常规清洗、灭菌,使腔镜器械处于备用状态。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各级领导,争取最短时间修善。同时要追查出错环节,做到惩前毖后、防微杜渐,避免再犯类似错误。

3、腔镜器械应用专业化

规范各种腔镜器械的使用方法, 将各种腔镜器械的操作方法、维护重点、注意事项制作为规范手册,定期业务学习,专业组长指导,使每位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种腔镜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根据学科发展需要,组织专业组成员到上级医院参观、进修,学习先进技术及先进理念,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我们定期进行基础知识培训,分配每位护理人员一定的基础知识,待其充分准备后,进行全科讲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进行专业技能操作考核;对新技术、新业务或典型手术进行讨论,指出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以便更好地配合。通过不断地学习,各成员都能严格按规范使用器械,技术更熟练,手术配合质量明显提高。

4、总结

我们通过对手术室腔镜器械实施专业化管理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表现在:(1)、管理腔镜器械科学、规范化,避免了腔镜器械准备遗漏;(2)、及时发现腔镜器械的完整性,有效地防止器械损耗、丢失;(3)、手术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减少医护之间矛盾;(4)、明显延长腔镜器械设备寿命,为医院节省大量开支。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化、细化腔镜器械专业化管理,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在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第9篇:手术后护理新进展范文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手术室;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1-0064-02

2010年卫生部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以来,我院积极响应号召,护理部多次召开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优质护理服务是卫生系统护理模式改变的核心,它体现的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并把护理程序人性化、规范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中,“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为病人实施生理、心理、社会性的一种动态、完整、连续的综合护理过程[1]。随着我院优质护理活动的广泛、深入的开展,我院的护理服务质量显著提高,我科于2012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管理,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将专业护理技术和人性化护理管理有机结合运用,对手术患者实行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创新管理模式

1.1 实行弹性排班: 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按“忙时人不少,闲时人不多”的原则合理安排各班次的人力衔接,实行弹性排班。弹性排班使手术室的护理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虽然手术室工作量增加了,但是工作秩序井然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护理质量也提高了,患者、医院、护士三方均受益。

1.2 实行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对护理人员德、能、勤、绩方面的综合评价,明确了科室质量目标与个人工作努力方向,量化护士综合素质,并合理引入激励机制,使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工作,加强了沟通协调能力,增进了医护之间的合作,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以医生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提高了手术室医生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整体护理质量。

1.3 实行分层级培训: 根据各层级护理人员的水平不一致所需要学习的内容不同,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级培训,按护理人员的资历与工作能力分为n0级助理护士、n1级初级责任护士、n2级高级责任护士、n3级专科护士四个层级进行培训,高年资护士是低年资护士的老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将护理人员个人所需的培训落实到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去,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护理培训的成效,有利于提高护士临床思维及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2 全面提高护理队伍综合素质

2.1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根据手术室工作特点,我科组织的业务学习、护理查房形式多样、涉及面广,从基础知识到法律法规、新技术、新业务等,并及时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对潜在的护理工作风险,做到提前防范,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定期向手术医生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各个医生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问题及时反馈,制定整改措施,使我们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2.2 礼仪培训: 良好的护理礼仪可以无声地营造着完美的医疗环境,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为了帮助医院医护人员塑造医护职业形象,通过职业礼仪体现出医护人员良好的文化素质,医院邀请礼仪老师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我科还开展护士礼仪讲座,让我们用优美的仪表、端正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优雅的举止,使患者在心理上得以平衡和稳定。

3 以患者为中心,优质服务手术全程

3.1 术前访视温馨,将术前访视延伸至家属: 手术前一天,巡回护士在探视时间访视患者,术前访视不仅要与患者沟通,更要与患者家属多沟通,使家属协助患者减轻术前紧张、焦虑等情绪。与患者沟通时先作自我介绍,态度和蔼、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体位、麻醉方式等,交代注意事项,我们将各种体位、为何要禁食等事项制成图表,以图表的形式向患者讲解,便于接受。并指导家属手术当日在手术室外休息室等候,以便术中出现特殊

况及术后看标本时能与家属直接沟通。

3.2 术中护理用心,营造亲切、舒适的环境

3.2.1 微笑服务:患者进入手术室时,手术室护士热情迎接,微笑服务,态度亲切,语言温和,安慰体贴关心照顾患者,缓解其不安和恐惧的心理。

3.2.2 音乐解压: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播放手术室背景音乐,通过音乐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缓解患者的恐惧与紧张,降低以此出现的的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心理应激反应。

3.2.3 握紧我的手,跟我深呼吸: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或多或少都会紧张,手术室护士握紧患者的手,嘱其深呼吸,以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尤其是产妇,进入手术室后,因疼痛不停的叫喊,手术室护士可握紧产妇的手,嘱其深呼吸,以达到缓解患者疼痛的目的。手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清醒的患者,时不时与患者的握手,与其交流给予心理支持,全麻患者复苏时,手术室护士陪护在旁,握住患者的手,询问患者的感受,根据患者主诉及时做好相应的护理,使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及苏醒期。

3.2.4 陪人等候区人性化 我科在陪人等候区的墙壁上张贴不同麻醉的患者手术流程,使患者家属了解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的大致步骤,还安装了有线电视,杂志、报刊柜等设施,为患者家属提供减压环境。患者家属也迫切希望了解患者的手术进展情况[2],因此,责任护士定时向家属告知手术情况,让家属放心。

3.3 术后访视贴心: 术后1~3天,巡回护士对术后患者进行回访和探视。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体温、伤口愈合情况及其他手术并发症等。通过与患者交流,一方面丰富了护理经验,另一方面拉近了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增加手术室的社会效益。最后征求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意见及建议,了解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程度,制定整改措施,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4体会

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是为了真正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转变护理观念,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使病人得到实惠的优质护理服务[3]。在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从传统的机械性工作流程中解脱出来,尊重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是一种高质量、高品质的追求,激发了护理工作者的职业激情,扩大科室内涵。通过优质护理服务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手术护理不再是简单的操作配合,而是对患者生理、心理的全面服务,由原来的要我服务转变为我要服务,激发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热情,提高了护理质量,使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认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邹丽英.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2):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