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手术台就是阵地范文

手术台就是阵地精选(九篇)

手术台就是阵地

第1篇:手术台就是阵地范文

[关键词]高标清同播;播出系统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277-01

在电视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电视观众对电视欣赏效果不断提升的要求,2009年8月6日,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促进高清电视发展的通知》。通知中明确强调:“高清电视是广播电视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是数字电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民族电子工业发展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客观需求。发展高清电视,主要采取现有频道高、标清同播过渡的方式,积极稳妥推进。高、标清同播,是指同一频道内容,同时采取高清和标清方式播出。”伴随着这一进程,结合我台的实际情况,本文针对已经建设的高标清播出系统做出了如下介绍。

整个播出系统的具体运作流程如图1:

整个播出系统运作的第一步是由总编室制作播出节目单,分别生成三个待上载任务节目单,然后提供给媒资、广告部和播出部三个部门的上载人员进行对应节目的上载。上载节目后,依然是由三个部门分别对上载的节目素材进行审核,确认素材内容准确无误之后,提交节目单,由总编室将节目单串联合并生成完整节目单,最后播出部按照此最终完整节目单进行节目的播出。

我台对上载素材的审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技术审核部分,二是手动审核。上载的素材首先是被存放在二级缓存中,通过技术审核之后的素材才会被转移到播出主备服务器。技术审核我们简称技审,就是审核软件对上载的素材进行审核,审核的内容包括黑场、彩条、静音、画面静帧等,这些不能达到播出标准的素材在上载数据库中是不能通过手动审核来确认播出的,需要在上载人员在技审软件中找出原因,判断是否符合播出标准,若能达到播出要求,即可授权通过技审,再手动审核播出;如果未达到播出标准,那么就需要更换素材或者重新上载。所有技审通过的素材,仍然需要上载人员手动审核,再次确定素材可以安全播出。

在上载任务全部完成、播出节目编单完整后,第二步是由播出部进行高标清播出。

高标清同播系统的构建主要有两种方案:一是双播出系统;二是高清播出后下变换,我台运用的是第一种方案。该方案就是建设高清与标清两套播出系统,采取两套系统同步播出的方式。这个方案的好处是:无论高清节目或标清节目,在高标清同播过程中只存在一次上或下变换过程,对于节目的图像质量损失较小。缺点是,两套独立播出系统,设备、资金和人员的投入都比较大。

我台此次高清系统的建设,考虑到现实生活中,观众在收看节目时仍旧以标清节目为主,因此我们确立的基本原则是高标清同播,以标清为主。以下是我台高标清同播系统原理图:

一、高清部分(见图2)

高清系统的主要播出流程是:高清信号源(其中高清主、备服务器都是特殊高清信号源)通过高清播出矩阵后,一路输出连接到台标和字幕设备,给输出信号加上台标及字幕,然后成为16×2矩阵的一路输入信号源,通过16×2矩阵后再经过2×1键处理器,最后形成最终输出信号进行播出。另外,作为高清播出矩阵的备用播出矩阵,16×2矩阵的工作原理是:高清信号源与叠加台标和字幕的输入信号一样,同为16×2矩阵的几个输入信号,经过16×2矩阵后,再通过2×1键处理器也可以成为最后输出信号。当高清播出矩阵存在故障的时候,可以通过选择16×2矩阵的不同输入信号来确定最后输出信号的正常播出。那么,当16×2矩阵发生故障的时候,我们选择另一路与输入到台标和字幕设备一样的高清播出矩阵的输出信号来作为2×1键处理器的输入信号,不再通过台标和字幕设备以及16×2矩阵,这样,2×1键处理器就起到了备播的作用。

二、标清部分(见图2)

与高清播出系统原理相类似,标清播出系统主要也是由三个播出矩阵组成,各标清信号源通过标清播出矩阵、16×2矩阵以及2×1键处理器形成输出信号最后播出。只不过,与高清播出系统最大的区别是,标清播出矩阵是由两块同样的数字视频板块组成,两个矩阵同时运行播出。他们的输入信号完全相同,输出信号也完全相同。第一个矩阵的输出信号链接到台标和字幕设备,叠加台标字幕之后,输入到16×2矩阵;第二个矩阵的输出信号直接作为2×1键处理器的输入信号。这样一来,就更加完善了备播系统,任一播出矩阵存在故障我们都有备播系统正常运行。同时,作为最终备播矩阵的2×1键处理器,当它存在故障时,键控信号自动连接到输入信号源,不经过任何矩阵直接输出,做到万无一失。

无论是高清播出还是标清播出,我们平时默认的输出信号都是由信号源通过高标清矩阵输出后,经过台标字幕设备叠加,在输入到16×2矩阵中,最后经过2×1键处理器之后形成播出信号进行播出。总之,16×2矩阵是高标清主播出矩阵的备播矩阵,2×1键处理器作为16×2矩阵的播出备份,当其中某个矩阵出现故障时,我们才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更改输出信号的路径。

第2篇:手术台就是阵地范文

选型回顾

前苏联解体后,随着东西方军事对峙的结束,西方各国对于武器研发及装备的需求大幅减少。于是,国际军火市场的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尤其是在战斗机领域,一旦某个国家提出更新换代的招标项目,必然会引来几乎世界上所有一流的战机制造商。不过,如果说其他国家的新型战机招标要么是悲喜剧、要么是悬疑剧的话,印度空军中型多用途战斗机招标则可以说是一出不折不扣的肥皂剧。

2001年,印度空军首次了多用途战斗机(MCRA)的需求建议书(RFI)。值得注意的是,此时项目名称中没有“中型”(M)的前缀。当时,印度雄心勃勃的国产轻型战斗机项目(LCA)研制进展极为缓慢。该机从1983年开始研制,直到2001年1月才艰难实现首飞。更为致命的是,为该机配套研制的“卡维利”涡扇发动机的进度比飞机还要慢上一大截。以至于2011年初首批20架LCA“光辉”战机服役时,安装的全部是从美国进口的F404涡扇发动机。因此,印度空军原本计划在1995年批量装备LCA、以便替换老旧的各型米格-21战机的“美梦”还是不可避免地破碎了。尽管印度空军从1996年开始在印度斯坦航空工业有限公司(HAL)纳西克工厂展开了将早期型米格-21升级到米格-2IBIS的改造项目,但由于该机型在俄罗斯早已停产,很多机体结构部件根本无法更新,只能翻修。这就直接导致了改装后的米格-21虽然装备了较为先进的航电系统和机载武器,但是其重新服役后的事故率依然居高不下。

在这一背景下,印度空军不得不考虑在百余架米格-21战机失去战斗力且逐步退役以及LCA“光辉”战机批量服役并形成战斗力之前的这一时期内,采购一种先进的战斗机填补实力的缺失。因此,印度空军在2001年的需求建议书主要针对与米格-21同属一个级别的轻型战斗机。而当时有意向竞标的主要为法国达索公司“幻影”2000—5Mk2、瑞典萨伯公司JAS-39“鹰狮”和俄罗斯米格-29M2。此后,印度与法国频繁接触。法国希望印度能够采购140架“幻影”2000v5,而后者更希望法国人能够将其现役的“幻影”2000H升级到“幻影”2000v5的技术水平。最终,当历史的指针指向2006年2月时,法国人突然宣布“幻影”2000v5退出竞标,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先进的中型战斗机“阵风”,并表示愿意一次性向印度提供40架。达索公司对这一做法的解释看上去也很合情合理:“幻影”2000战机由于没有新的订单,其生产线即将关闭。而法国方面预计与印度继续谈判直至签订合同至少还要3~4年,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保持“幻影”2000战机生产线随时开工的状态,完全是得不偿失的。“阵风”战机相比上一代的“幻影”2000性能更强、更全面,可以更好地满足印度空军的需求。

印度对法国人的“临阵换将”似乎并不感到意外,既然“幻影”2000轻型战机换成了“阵风”中型战机,干脆在2006年3月将MCRA改成了MMCRA,即现在我们所熟知的“中型多用途战斗机”项目。另外,只有3个竞标型号不免有些太少,印度国防部索性向美国波音公司、洛·马公司以及欧洲EADS公司也发出了招标邀请。至此,MMCRA才真正成为了一场汇聚了世界上6个一流战机型号的“世纪大战”。2007年8月,印度国防部正式公布MMCRA采购招标书,再次明确了新型战机的采购数量为126架,总金额为4200亿卢布(当时合102.4亿美元)。这份211页的招标书还注明了首批战机购买条款、技术转让、许可生产以及全寿命期技术支持等条款,并要求竞标者在此后6个月内提交投标书。2008年10月,印度空军司令法里梅杰在新闻会上再次确定了6个竞标型号,并表示MMCRA进入到最后的阶段。

2009年8月至9月间,6家竞标公司开始陆续将自家的“宝贝”运至印度,进行飞行测试。美国人带来的是F-16IN(实际上是从阿联酋空军“借来”的F-16E/F)和F/A-18E/F,欧洲四国则由德国人做代表,带来了EF2000“台风”。而在原有的3个竞争者中,除了法国达索公司的“阵风”,俄罗斯米格公司和瑞典萨伯公司为了能够与“中型战机”这一标准相符,带来的都是早期型号的改进型——米格-35和JAS-39“鹰狮”NG。这6个型号、十余架战机在南亚次大陆的酷暑阳光下,先后辗转于班加罗尔、贾伊瑟尔默和列城进行高温、高原测试,以及最终的对比试飞。随后,印度国防部派出数个代表团到各个竞标国家,实地考察各竞标型号的机载武器、航电设备等方面的测试情况。印度方面原计划在2010年4月公布最终的竞标获胜者。但由于各竞标型号测试进度不一致,导致印度国防部不得不宣布将MMCRA项目的时间表延迟数月。事实上,直到2010年7月,第一阶段的竞标才宣告结束。同年11月,据法国媒体的消息称F-16IN和米格-35已经率先出局,而EF2000“台风”在测试和评分中一直居于领先地位。为了能够拿下这笔大单,英国方面先是首相卡梅伦于2010年率庞大的代表团访问印度,以期进一步加深两国关系。紧接着,2011年2月,英国又公布了未来四年的对外援助计划,其中将向印度提供超过10亿英镑。

2011年4月,印度国防部要求欧洲EADS和法国达索公司提交第二阶段竞标的投标报告书。这一消息也意味着美国F/A-18E/F和瑞典JAS-39“鹰狮”NG黯然离场。至此,MMCRA不出人意料地成为了一场欧洲“双风”的PK战。当然,接下来大多数人都预测在此前一直表现强劲的“台风”会将在军火市场上颗粒无收的“阵风”远远甩开,毫无悬念地裹挟走百亿美元大单。然而,最出乎人们意料的是,“阵风”笑到了最后。

“阵风”之胜与对手之败

自2006年起,笔者就已开始关注印度MMCRA招标项目。在这一场“六雄逐鹿”的争霸战中,笔者一直确信“阵风”将成为最终的获胜者。虽然从整体实力上看,“阵风”相比其他5个对手显得较为“中庸”,没有特别出彩之处,而且在

此之前并无任何成功外销的记录。但是,正所谓“没有性格也是一种性格”,这种“中庸”才是“阵风”能够笑到最后的关键因素。而其他5个对手也正因为特点过于鲜明,反倒没能过得了惯于挑剔的印度人的法眼。我们不妨先审视一下这5个“失败者”的“失败之处”。

F-161N和米格-35

这两个机型从一开始就不被多数人所看好,很早便双双出局并不出人意料,可谓是一对十足的“难兄难弟”。F-16IN和米格,35的早期型号——F-16A/B和米格-29都是定位于近距空战、前线防空的轻型战机,虽然经过了大幅改进,但是基础设计限制了其整体实力逊于从一开始就定位于多用途的中型战斗机。因此,尽管F-16IN采用的是F-16家族中技术水平最强的Block60标准,并且以其引以为傲的F110-GE-132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和AN/APG-80主动相控阵雷达为最大卖点,依然不能让印度人心动。更何况美国已经开始向巴基斯坦空军交付F-16 Block52,虽然其目前的技术水平逊于F-16IN,但是只要美、巴双方同意,一样可以使前者升级到后者的水平。这恐怕是心高气傲且一向视巴基斯坦为敌的印度所最不能接受的。至于米格-35,一来,已经把印度第五代战机项目拿到手的俄罗斯政府并没有对其寄予厚望,从而使得米格公司失去了最强有力的支持;二来,该机所谓的矢量推力和相控阵雷达等噱头,在已经吃尽了伊尔库特集团苏-30MKI苦头的印度人眼里,都不过是“浮云”罢了。加之米格公司本身已经是伊尔库特集团的一部分,印度很难信任其在战机技术性能上做出的任何承诺。即便是米格公司为米格05报出了6个机型中最低的报价,印度的态度也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F/A-18E/F

所谓“几家欢乐几家愁”,如果说F-16IN和米格-35的出局是在情理之中的话,那么F/A-18E/F“超级大黄蜂”的离场则确实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事实上,在很多军事评论家的眼中,F/A-18E/F应该说是最符合“中型多用途战斗机”这一要求的型号。首先,F/A一18E/F的多用途性能最为全面,远强于“阵风”。加之美国为该机的出口配套准备了型号繁多且性能一流的机载武器弹药,使得其在执行各类任务时更加得心应手。其次,F/A-18E/F参加竞标之际,正值美、印两国军贸急剧升温之时,C-130J、C-17、P-8A等一系列美国最先进的军机已经或者即将进入印军服役。因此,很多人也想当然地认为印度很可能会趁着这一大好时机,采购一型美国先进战机。既然F-16IN由于巴基斯坦的缘故获胜希望不大,那么F/A-18E/F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有人甚至还以F/A—18E/F能够上舰为理由,猜测如果印度空军选择了该机,印度海军也很有可能做出同样的决定,将其部署在建造中的国产“维克兰特”号航母上。但是,这一想法显然没有考虑到弹射起飞与滑跃起飞对舰载机要求的差异。此外,印度已经批量服役的LCA采用与F/A-18E/F同属一个系列的F414涡扇发动机,其在后勤保障上可实现一定的通用化,这也是很多人力挺该机的一个重要理由。

不过,这些只是根据F/A-18E/F的综合性能而得出的结论。当该机与F-16IN一样贴着“美国制造”的标签兴冲冲地赶来竞标之时,其在冥冥之中就已经注定了必将失败的命运。显然,多年之前因核试验而遭到美国制裁的经历,印度并不会轻易忘记。对于印度这样以“金砖国家”自居的地区性大国,其最为反感的无疑就是受制于人,尤其是某些强权国家利用种种手段制约其发展甚至干涉内政。由于已经有了前车之鉴,印度绝不可能将MMCRA这样一个关系到其未来空军主力发展的项目交给美国公司。否则,一旦将来再次出现类似核试验这样的情况,美国实施制裁给印度带来的损失将无法想象。至于“上舰”一说,印度海军也早已有了明确的答复:国产航母当然要采用国产舰载机,即LCA“光辉”的舰载型。

JAS-39“鹰狮”NG瑞典萨伯公司参与MMCRA很大程度上缘于“不管有没有可能,都要试一把”的心态。事实上,在此前其他国家的战机招标中,我们也几乎都能看到这只不辞劳苦、四处奔波的“鹰狮”的身影。而这次印度新型战机竞标,严格来讲“鹰狮”是没有资格参与的——其改进型“鹰狮”NG依然属于轻型战斗机的级别。但是即便如此,瑞典萨伯公司也不会放过这次为本公司产品做宣传的大好机会,毕竟在近年来的世界军贸市场上类似印度这样的百亿美元大单寥寥无几。当然,就“鹰狮”NG自身的性价比而言还是相当不错的,其配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改进型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和欧洲新一代空空/空地制导武器后,堪称世界轻型战斗机家族中当之无愧的王者。而该机4800万美元的报价也才只是超过了米格-35(3850万美元),名列6个机型中的倒数第二位。以这一报价计算,126架“鹰狮”NG仅仅只要60多亿美元。虽说印度这样的“金砖国家”不差钱,但是也不可能对如此高的性价比不心动。其实,真正将JAS一39“鹰狮”NG拒之门外的,当属印度国产战机LCA。这两个型号同为轻型战机,装备的涡扇发动机也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但是在综合性能上却是天壤之别。如果印度空军最终选择了“鹰狮”NG,无疑等于宣判了LCA的“死刑”,这是印度政府和航空制造界最不想看到的。从这一点上说,“鹰狮”NG能够一直走到最后目睹“阵风”与“台风”PK时才离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印度国内各方对于该机的“纠结”心态。

EF2000“台风”

在进入到最后双雄PK阶段之时,EADS公司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自己的“台风”战机胜券在握。首先,这两个机型在订货数量上的差距就十分悬殊。算上英国、德国、意大利以及西班牙四国,以及沙特和奥地利的采购数量,“台风”已经手握高达559架的订单。然而,“阵风”的总订货数量才不过180余架,且全部来自法国本国军队,其在国际市场上一直保持着颗粒无收的尴尬局面。其次,在制空作战能力上“台风”也要胜过“阵风”。而且借助于欧洲四国强大的研发合力,“台风”在动力装置、机载武器、航电设备等方面都要胜出“阵风”一筹。

然而,“台风”强悍的性能并没有最终为其赢得印度的大单,反而成为了其致命的“阿碦琉斯之踵”。在已经装备或者订购该机的国家空军中,“台风”以其强大的空战能力主要司职制空作战,兼具对地攻击能力。但是在印度空军中,负责制空作战的主力战机毫无疑问是已经批量服役的苏-30MKI,其未来十年的装备数量预计将达到270架。因此,即便是在此次MMCRA招标中印度提出了种种近乎苛刻的要求,中标机型也只能作为介于LCA轻型战斗机和苏-30MKI重型战斗机之间的补充型号。它在综合

作战能力上既不能过于接近LCA,更不能与苏-30MKI有过多的重叠。显然,“台风”在这一点上过于“喧宾夺主”了。

另外,“台风”是欧洲四国联合研制的型号,尽管此次竞标由德国人作为代表,但是他们无法在任何事情上替其他三国做主,尤其是在技术转让这个问题上。印度早在MMCRA采购招标书之时就明确提出:126架战机中只进口18架整机,余下108架必须由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组装。因此,无论哪一方竞标获胜,都必然迈不过技术转让这个门槛。而参与“台风”研制的欧洲四国虽然所占的份额不等,却都要达成一致才行。否则,任何一国的反对意见都可能让整个技术转让项目泡汤。

最终,在一番充满了咖喱味的挑肥拣瘦之后,印度还是选择了最让他们放心的“阵风”战机:

在政治外交上,法国相对更为独立,与印度之间也没有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因此,“阵风”的供应渠道比F-16IN和F/A-18E/F两型美国战机更为可靠。

在价格上,“阵风”公开的报价为6720万美元,126架的总价为84.672亿美元。如果再算上零备件、配套武器、人员培训以及技术转让等附加费用,印度人当初所预计的100亿美元似乎也够了。当然,现在外界都普遍认为这100亿美元的预算是远远不够的。而“台风”的报价高达9120万美元,居6个竞标型号之首,即使印度号称是“金砖国”恐怕也吃不消。

在技术转让上,“阵风”所采用的都是法国本国的设备和技术,显然跟1个国家谈判要比跟4个国家谈更容易些。此外,印度政府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规定:所有大型武器装备进口项目,必须要卖家提供高达50%的补偿贸易额度。也就是说无论哪个公司拿到了MMCRA项目,都要把至少一半的合同份额转让给印度国内的公司。这种极端苛刻的条件对于“台风”这种四国联合研制的机型来说,根本不可能让任何一个国家满意。虽然印度国防部在私下里曾经表示将补偿贸易额度下调至30%,但是这种口头承诺很难奏效。

在性能上,“阵风”既不会抢LCA的饭碗,也不会夺苏-30MKI的风头,其较为中庸的能力定位可谓再适合也不过了。但值得注意的是,“阵风”所采用的近距耦合鸭式布局对于提高亚音速格斗空战能力大有裨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印度空军现役战斗机型号的短板。

在实战上,相信很多人都对“阵风”战机在2011年3月多国干涉利比亚内战的军事行动中的出色表现印象深刻。在这次行动中,“阵风”通过变换不同的挂载模式,担负了制空、侦察以及对地精确打击等多种任务。更为重要的是,该机主要使用的AASM制导炸弹也通过这次行动,证明了法国有能力自己研发高性能的精确对地攻击弹药。而在很多情况下,是否能为自己研发的战机提供先进、完备的配套武器,也往往决定了该型战机的竞标胜算几何。

在后勤保障上,印度空军目前已经装备了36架“幻影”2000H/TH战斗机,建立起相应的后勤体系。因此,印度可以相对轻松地完成“阵风”战机后勤保障体系的建立。在这一点上,除米格-35外,其他4个竞标型号都占有相当的劣势。

另外,有一种说法认为“阵风”一机两型对于将来印度海军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的舰载机选择也有着不小的影响。事实上,正如前文所述,印度海军已经确定采用国产LCA的舰载型。无论是“阵风”M、“超级大黄蜂”,还是已经展出概念模型的“台风”舰载型,都很难从印度海军手里拿到这笔订单(12~24架)。而且,同“超级大黄蜂”一样,法国达索公司恐怕也很难拿出有力的技术证据证明“阵风”M具备滑跃起飞的能力。

风力几何

印度空军MMCRA项目从一开始就赚足了世界媒体的眼球,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这个高达百亿美元的大订单将花落谁家,还有它对于印度空军未来的发展,甚至对印度周边地缘政治的影响。如今,“阵风”获胜,尘埃落定。作为与印度毗邻且长期以来存在领土争议的两个邻国——中国和巴基斯坦,其众多军事观察家们显然不能对最终中标的“阵风”等闲视之。

在法国空军及海军装备序列中,“阵风”战机不仅担负制空、对地、对海以及侦察等战术任务,而且已经代替“幻影”iv及“幻影”2000N,挂载ASMP-A空射巡航导弹,担负战略打击任务。而且,从F1、F2、F3直至“F3路线图”,达索公司也在不断提升“阵风”的性能。根据最新的“F3路线图”计划,新一代“阵风”将换装RBE-2主动相控阵雷达和M88—3增推型涡扇发动机,同时对主要航电设备进行全面升级,并且具备发射先进的“流星”远程空空导弹的能力。可以想见,印度空军必然要引进最先进的“F3路线图”型“阵风”,并且采购与之配套的各型精确制寻武器弹药,尤其是防区外制导武器,如“金牛座”KEPD350和“风暴阴影”等。如果装备这两种防区外制导武器的“F3路线图”型“阵风”部署在印度与邻国边境附近的空军基地,其不仅将发挥难以想象的战术甚至战略威慑力,也将从根本上打破这一地区的军力平衡,从而彻底改变目前的南亚战略地缘形势。

空军作为一种超越陆地和海洋的三维空间作战力量,其最强也是最可怕之处乃是超乎寻常的远程进攻和摧毁能力。所谓的制空权,最极端的说法就是将敌机全部消灭在地面上。一个国家,如果其主力战机基本上都是担负防空的制空战斗机,那么即便是其装备数量高达数千乃至万架,在其他空中强国的眼里依然是不八流的。因此,印度空军选定“阵风”并计划装备126架以上,充分显示了其正在由防空型空军向进攻型空军的转变。

第3篇:手术台就是阵地范文

印度的此次军购花费110亿美元,按最近的比价折合693亿人民币,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中国的一句成语“穷兵黩武”不错,印度经济发展很快,但依然非常贫穷,据《印度时报》2月9日报道,印度计划委员会目前承认,印度至今仍有一半左右的人口在户外大小便,这严重危害到妇女儿童的尊严和健康。693亿人民币可以盖多少厕所?买来的国防现代化能立刻带来自尊吗?

“美人”跌价,印军开心

按照法方的说法,MMRCA招标已进入“独家谈判”阶段,即购买方印度国防部只与一家竞标公司进行谈判,涉及内容也单纯到具体议价、维修保障及人员服务等细节领域,这表示此时买卖双方到了“有心成交”的地步。据《印度斯坦时报》透露,达索公司在谈判最后阶段“几乎改变了传统的不降价策略”,终于靠“低价撒手锏”把“阵风”的标底从1亿美元拉到8000万美元左右,顿时令强劲对手、推销“台风”的英国BAE系统公司无可奈何,因为后者之前把简化版“台风”卖给奥地利的单价也不少于1.1亿美元,显然在价格空间上已不可能做出比法国人更大的让步。

不过,法国政府坚称“阵风”胜出不光是价格因素,“该机在技术性能及使用寿命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而且经过利比亚实战的考验”。法国总统萨科齐更是强调,印度的订单不仅是对法国飞机制造业的信任,更是对法国经济具有信心的积极信号。据悉,印度打算购买的126架战机中,18架由法方生产,其余108架将通过技术转让的形式,由国营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生产。

正如一名印度空军高级官员所说,MMRCA项目竞争就如同在最高端的奔驰、宝马、捷豹和法拉利跑车间寻找心仪的对象,“阵风”能够胜出确实也不简单。前印度空军参谋长维纳伊·潘迪上将就运露,包括“阵风”在内,当初参加MMRCA竞标的战机都必须达到以下条件:起飞重要20吨级,达到国际三代机以上的标准(最好是“三代半”,如果有条件,四代机更好),能执行中远程防空与对地支援任务。具体性能指标上,MMRCA首先需要装备先进的雷达,拥有远程探测、地形匹配等能力;其次要拥有最新的卫星导航系统,使飞机能在低空精确导航;第三是拥有先进的电子战系统,尤其能干扰地面防空武器的雷达和红外跟踪系统,第四要拥有类似数据链的通信系统,使飞机能在网络中心战环境下与其他支援保障机种协同作战;第五,飞机要有空中加油能力。至于神奇的推力矢量技术,鉴于印军已列装的苏-30MKI战斗机上有类似功能的发动机,使之在近距离空战中表现优异,因此MMRCA最好也能具备这一特技。

从这些指标来衡量,“阵风”在隐身、武器及电子火控性能方面保持着相对优势地位,特别是刚刚参加过2011年西方联军对利比亚的空袭行动,展示出不逊于美俄战斗机的威力。特别是“阵风”从制空格斗到对地攻击,乃至渗透侦察都能“玩一票”,显然比印军现役的大量用途单一的战机强多了,况且与被印度空军视为重要潜在对手的中国空军歼-10以及巴基斯坦F-16战斗机相比,“阵风”大致有领先“半代”的技术优势,且法国已承诺向印度转移核心制造技术,因此披挂上印度战袍的“阵风”势必成为“南亚霸主”。另外,“阵风”還是法国海军航母的标准舰载机,未来印度引进“阵风”,也打开了法国向印度传授航母舰载机技术的大门,今后的发展完全是“瓜田李下”的事情。

然而“阵风”战斗机的优点乃至缺点都是“法国味太浓了”,该机完全是按照法军的作战设想与战场环境开发的,未来是否适合印度空军的口味尚待观察。要知道50年前印度同样买过被法国吹上天的“飓风”式战斗机,结果用不惯该机的印度飞行员将其骂作“空中牛车”。此外,“阵风”属于多用途战斗机,总体性能必须兼顾空战和对地攻击,这在与突出制空作战的歼-10的性能对抗上显然不占上风,况且中国自主研制的歼-10“一切操之在我”,不断有改进型问世,等到2017年左右印度空军拿到首批“阵风”,不晓得它所遇到的歼-10還是不是今天的歼-10。曾经写过《印度MMRCA战机抉择》报告的美国卡内基基金会分析师阿什利·特利斯就指出,印度选择特立独行的“阵风”机,并不符合其最终使用目的。在这位驾驶过多种型号战机的退伍老兵看来,已被欧洲和沙特阿拉伯空军接受的“台风”才是最符合印度空军当初发出的MMRCA照片征求书(RFP)的要求,因为从纯技术的角度看,它无疑是欧洲最先进的航空技术组合体,拥有完全成熟的武器配置,而且具备某种程度的超音速巡航能力,而且自身雷达信号特征也降低不少,连体验过“台风”的印度飞行员也称该机的人机界面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过,印度人似乎不在乎这些,潘迪上将就自信满满地表示,从历史上看,印度空军一度大量装备俄罗斯、英国和法国战斗机,因此对这三种风格的战斗机都拥有丰富的使用和后勤保障经验,特别是HAL与俄英法三国都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无论我们引进谁的飞机,都不存在任何问题,要知道HAL从苏联和俄罗斯获得过6种战斗机的生产许可证,而英国和法国也联合向HAL颁发过组装制造‘美洲虎’战斗机的许可证。”

第4篇:手术台就是阵地范文

“IT基础架构就像一栋建筑物的地基与框架,而软件的部署更像是给建筑物的内部做装修,房间觉得不合适,可以重新装修,但整栋楼的地基与框架不好,要做任何调整,附着在上面的所有东西都可能具有风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信息科主任查佳凌如是说。

随着医院业务科室的需求和国家监管机制的日趋完善,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在医院越来越广泛。然而相比较于银行、电信、政府等行业在IT建设上的高投入,医院无论是在信息人员的数量、专业水平,还是资金方面的投入都处在中下水平。这样的情况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以下简称新华医院崇明分院)也有表现,并且困惑更多,为什么呢?

慎重的“手术”抉择

纵观各个行业,以营业规模来对应信息系统应用数据数量,医院信息化系统的数量可能是各行业最多的。并且,无论是大型三甲医院还是普通的专科医院,应用数量和种类都非常多。就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来看,包括HIS、ICU、OA、WEB、超声、心电、病案、合理用药、植入物等超过40个信息系统。查佳凌说:“坐落于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的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是岛上最大的三级综合医院,由于其距离上海市较远、地理位置特殊等原因,人们对医院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大,可医院的整体IT建设比较落后,与上海市区的医院相比,信息化差距大概在2到3年。”

这些情况是如何在新华医院崇明分院体现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呢?查佳凌补充说:“除了资金和人力方面投入较小的原因外,更为重要的是医院对IT的认识还不够,比如IT能够帮助医院做哪些事情,做到何种程度等;另外,当地也没有合适的方案商协助医院做有规划性的、前瞻性的建设。”

苦衷人人有,但不能作为停滞不前的借口,面对上述情况,如何简化IT管理,充分利用资源,提高信息化部署速度就成为查佳凌以及整个信息科团队思考的问题。于是,全业务虚拟化这个想法就慢慢浮出水面,但是要不要动这个“手术”?风险多大?如何规划?找谁一起合作?都成为难以抉择的问题。

其实说到动“手术”的条件,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已经比较完备。一方面,梳理和改造IT基础架构的想法在团队中逐步确定,另一方面,在成为三级医院后,医院加大了信息化投入,新的IDC机房也落成准备搬迁。可谓万事俱备,不过查佳凌还有一个慎重的决定要下,那就是方案商的选择。

“第一,公司实力要雄厚,具备处理事务的综合能力;第二,具备成熟的行业积累和成功案例;第三,服务意识明显;第四,技术水平过关;第五,在前四项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选择性价比高的方案商合作。”在综合以上五个标准后,北京荣之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之联)成为不二之选。

“根据查佳凌提出的全业务虚拟化的想法,再结合新华医院崇明分院的实际情况,我们与院方一起做方案的设计和论证,然后组织合作伙伴参与,于今年2月底启动整个项目。”北京荣之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医疗与公共卫生事业部总经理薛高军如是说。

“手术”挑战不断

虽然虚拟化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然而应用一门技术和用好一门技术有很大差别。查佳凌认为,IT基础架构的整体设计分外重要,所以要格外谨慎,并且要有足够的前瞻性,因为一个稳定可靠的基础架构至少要满足3~5年的运行需求。带着这样的想法,以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和荣之联主导的这场“手术”迎接了种种挑战。

据介绍,新华医院崇明分院的41台服务器有近20台服务器运行近5年或者超过5年,到了故障高峰期,停机搬迁风险非常高,耗时约5~10个小时,即使在深夜,业务部门也很难承受。特别是医院,对信息化系统的依赖程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甚至高于金融、电信等行业,因为医院的业务体现了更多的社会功能,一旦信息化系统出现故障影响到业务,它对整个社会,特别是医患关系都会造成困扰。另外,由于很多核心业务系统单机运行,一旦服务器故障,业务很难短期内恢复,甚至有丢失数据的风险。如果部署双机,要购买几十台服务器,投资和人工都堪称巨大。而对于数据计算和处理量不大的医院来说,必然造成计算资源的浪费。

对此,项目实施的设计方案是:把原有41台服务器运行的业务系统合并运行到5台服务器上;不再做任何服务器采购,只对5台服务器进行内存和网卡扩容;对5台服务器部署虚拟化软件;也不再新增加磁盘阵列设备,充分利用原有2台磁盘阵列,只对磁盘数量进行扩容。所有数据部署在一台磁盘阵列,该磁盘阵列和另外一台磁盘阵列做数据复制,提高数据安全性;将所有服务器全部纳入Windows域控管理,回收所有管理员账号,各个应用系统建立独立的Windows账号,做到管理和风险隔离,便于安全审计。

经过三个多月的项目实施,崇明医院于今年5月底成功完成了全业务虚拟化的优化和改造,但对于主导建设的双方来说,困难并不少。这方面薛高军有切身的感受,他说道:“院方对业务连续性的要求很高,停机时间要降到最低,最后的割接(业务系统从原系统切换到新系统上)压力不小,所以之前我们做了大量的认证、演练工作,包括准备预案、回馈机制设计等,最后割接过程非常顺利。”

“术后”成效不俗

在医院的前端,医生救死扶伤,通过手术解救患者;在后端,IT部署为业务保驾护航,通过一场全业务虚拟化的“隐形手术”帮助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梳理IT架构。从使用者来看,操作没有太多变化,但体验更好了,业务的连续工作能力有了提升。例如: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利用虚拟化中的漂移技术,它能够漂移到另外一台正常运行,客户端的用户根本没有感觉。而传统的一台主机坏了,需要切换到另外一台主机,会造成业务中断。相应的,在维护方面也极大地降低了管理和维护的成本,信息科的人员从管理近50台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到现在管理不到10台的设备。

第5篇:手术台就是阵地范文

摘要 本文在详细介绍目前广播电视部门常用的各种通话系统技术及特点,以及内部通话系统新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阐述了内部通话系统的设计和方案实施,并就全台通话系统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通话系统;PL系统;通话矩阵;无线通话;IP

中图分类号TN93;TN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1-0172-03

在广播电视各技术系统中,一般更多考虑的是视频、音频系统的配置及可靠性,通话系统作为陪衬往往被忽视。通话系统作为演播室技术辅助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实现的是导演、摄像、视频、音频、灯光、主持人等各个工种之间的通话联络功能,最终保证节目制作的顺利进行。通话系统作为跨系统(如演播室与主控机房、各演播室之间等)来说,实现的是系统和系统之间的双向、不间断通话功能,以满足整个制播流程的安全、协同和无缝隙。

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各类直播节目不断增加,各个工种间的即时联络和命令传达显得尤为重要。为适应各类节目的制作需求,协调节目制作的各项工作,就必须借助内部通话系统。能提供良好的音频通话质量、强大的系统功能、灵活的系统配置的内部通话系统在广播电视部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1目前常用内部通话系统技术及特点

1.1内部通话系统概述

通话系统有有线和无线之分。由于信号传输方式不同,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有线方式由于信号在电缆线上传输,从而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和保密性能,信号稳定可靠,但传输系统复杂,需铺设较多的信号电缆,且通话站位置一经固定便难以变动;无线系统则相反,它的特点是覆盖范围大、位置灵活、系统组成简便、无需过多的信号电缆,但易受干扰、保密性差,且易受障碍物等其它因素的影响。可见有线和无线通话系统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内部通话系统一般采用以有线通话为主,无线通话为辅的方式。

1.2有线通话系统

有线通话系统的传输方式有二线与四线之分。二线制系统是指在同一线对上双向传送通话信号;四线制系统采用两个线对,每一对线传送一个方向的通话信号。有线通话系统通常有两种类型:PL(Party-Line)会议系统和矩阵系统。

1)PL会议系统:PL的概念来自电话系统,是两线制、全双工的通话。在PL系统中的对话一般是非专线的,允许一组人员内部通话,或者用“会议”来表示这种通话活动。系统设计时可以根据需求将主站的各个通道按照不同的功能进行相对分组。采用串接的方式实现功能组之间的通话,既能保证实现组内的通话,又能有目的地减少不同组之间相互的干扰。内部PL系统大多为分散式放大器型的,分散式放大器允许每个用户调整自己的声音电平。PL系统的特点是系统连接简单、设置及操作容易,但功能不够灵活,扩展性差,传输距离受限较为严重。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二线还是四线系统都支持PL概念;

2)矩阵系统:也可称为交叉点内部通话系统、点对点系统或专线,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点对点双向通话、点对多点群组呼叫等功能。支持多种通讯方式,并能通过一些接口提供其他辅助功能。可以通过增加矩阵端口,以及连接到矩阵的通话基站数量来进行系统扩展。

在传统模拟矩阵技术中,矩阵规模大小与端口数量有关,体现的是数学的“平方律”关系。交叉点的数量直接关系到体积、功耗、物理规模和造价,很显然在最大实际规模上受到限制。另外,信号相对电平完全取决于讲话者的电平,不能进行随意调整。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原用于电话路由和交换系统的TDM时分复用技术(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在上世纪90年代初也用到了矩阵内部通话系统。TDM就是将提供给整个信道传输信息的时间划分成若干时间片(简称时隙),并将这些时隙分配给每一个信号源使用,每一路信号在自己的时隙内独占信道进行数据传输,并通过时隙交换方式进行路由选择。在TDM矩阵中,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话筒或者头戴耳麦)通过A/D转换器在TDM模块板上被分配一个时间位置。在TDM模块板上会有诸如导播、摄像、音响、灯光等的时间位置。用户就可以在任意时间位置讲话,通过软件控制,一般可由听者选择,或者预先编程来决定哪个信号能够被听到。TDM矩阵并非仅仅由很多交叉点组成,除此之外还是一个功能齐全的音频矩阵,所以交叉点电平可以独立调整。现在,几乎所有的数字通话矩阵都是基于TDM或者类似的技术。

矩阵通话系统与PL通话系统相比,矩阵通话系统支持更多的用户站数量,通过互联其规模还可扩展;在可设置性方面,改变谁与谁通话和在特定环境下的通话规则,以及按键分配都是在软件的控制之下,更加灵活。

3)无线通话系统:无线通话系统不像无线话筒只工作于一个方向上,由于发射和接收频率之间的关系会有很多特殊的频谱要求。无线通话系统的功率大小,与通话清晰度、传输距离、抗干扰能力和适应范围等都有关系。传统无线通话系统是脱离主系统的一个独立通道,或与有线通话系统连接后也只是系统中的一个以无线连接的通话通道。现代无线通话系统可以是无线PL方式或者点对点通讯方式,并能够无缝连接到现有的内部有线通话系统中。通过在系统软件中设定群组限制,可以让无线通话系统具有更高的灵活性。无线通话系统一般都工作在VHF和UHF频段。

2内部通话系统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2.1无线通话系统

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数字无线通信系统避开目前已经过分拥挤的VHF和UHF频段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工作在1.9G或2.4G频段的数字无线通话系统已开始应用于内部通话系统中。

DECT(Digital Enhance Cordless Telecommunications)是目前数字无线通话系统采用的一个重要技术。DECT是由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制定的增强型数字无绳电话系统标准,可为高用户密度、小范围通信提供话音和数据高质量服务无绳通信的框架。它采用跳频扩频FHSS(Frequency-Hopping Spread Spectrum)或直接系列扩频DSSS(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技术,具有极强的抗多径衰落能力和极高的保密性,极大地提高了DECT系统的通话距离。数字无线通话系统采用包括智能选频技术的DECT技术,不会定点占用频点,会自动随机错开已经被同类设备占用的频点。每个终端包括系统的天线可以有特定的数字识别地址,让点对点呼叫及通话的功能得以实现;还能实现以天线为中心蜂窝式结构,达到个别终端在蜂窝间自动漫游的功能。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Wi-Fi(Wireless Fidelity)标准IEEE 802.11b是数字无线通话系统采用的另一个重要技术。其载波的频率为2.4GHz,在ISM(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频段共有14个频宽为22MHz的频道可供使用。802.11b最高带宽为11 Mbps,在信号较弱或有干扰的情况下,带宽可调整为5.5Mbps、2Mbps和1Mbps。带宽的自动调整,有效地保障了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开放性区域,通讯距离可达305m,在封闭性区域,通讯 距离为76m~122m。

2.2基于IP的通话系统

在当今因特网主宰的世界,IP成为了所有形式的数字通信的事实标准。通话的传输方式已经由传统使用专线、电话或话筒线进入到网络VoIP(Voice over IP)新的时代。通话系统也有向IP发展的趋势,希望使用IP互连不同制作地点中的内部通话系统,或是使用IP从其主机房远程监管其它地点的内部通话系统。VoIP技术对内部通话系统来讲不仅大大降低了系统线路构架难度,用户可在其内部计算机网络中直接接入通话设备,并在外部通讯连接方面提供了一个非常便利的通讯手段,在有固定网络的地方,外出节目制作队伍直接携带具有VoIP的通话面板或装有相关软件的PC机便可与台内进行灵活的通话。

相对于其它内部互联通话系统或不同制作场所的互联方式相比,IP也存在时间延迟的缺陷。这一缺陷既是音频转换为IP包过程中的固有问题,同时与IP网络传输效率也有很大关系。不过随着带宽增加以及IP网络时延问题的有效解决,IP必将成为实时广播的内部通话媒介。

3 内部通话系统的设计及实施方案

3.1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内部通话系统的现状

目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所制作的各类广播节目,一般是通过调音台自带的通话功能来实现导播与主持人之间的联系。国际台现有的通话系统主要用于电视节目的制作。系统均采用CLEARCOM公司的产品,在通话系统架构上,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下面分别对各个通话系统具体架构做一介绍:

1)PL通话系统

目前,国际台300m2演播室采用的是PL通话系统,选用了MS-440四通道通话主站。根据需求将主站的各个通路按照其功能不同相对分组,它的4个通路分别与摄像机CCU单元(经由四线制转换器IF4B进行通话信号转换)、主持人提示接收器TR-50、现场人员的通话腰包以及信号汇集区通话分站相连接。在每一个通路下的所有通话点都可以利用串联方式进行通话,即一点讲话时在当前链路下的所有通话点都可以实现听说功能。其通话系统如下图1:

2)数字矩阵通话系统

国际台400m2直播演播室通话系统采用Eclipse 32 全双工数字通话矩阵,通过设置软件ESC对数字通话矩阵及面板进行设置。除矩阵外,还具有四线转两线、无线双向通话系统、主持人无线提示系统、电话接口等各类应用功能。通话联络方式包括点对点通话方式(P-P)、多点对多点通话方式(PL)、一点对多点通话方式(SL)、中断返送通话方式(IFB)、隔离通话方式(ISO)等。在该系统中,为导播、视频技术、音频、灯光等工位分别配备了通话面板。周边接口设备选用了FOR-22四线接口模块连接摄像机CCU单元、CCI-22二线接口模块连接PARTY LINE设备、并配备PS-702提供PARTY LINE设备供电;为满足现场主持人收听提示要求配置了IFB无线发射机PTX-3,还配备了TEL-14电话接口以实现远距离通话。对移动的灵活工位,如摇臂摄像、音频助理等,配备了使用1.9GHz频段的FreeSpeak系列无线通话腰包。另外,通话矩阵还为有线电视机房和非编制作区配备了通话面板。其通话系统如下图2:

数字矩阵通话系统所有通话点的功能都可以通过设置ECS软件来编辑实现。通过灵活的编辑功能,可以快捷迅速的调整通话面板按键的分配、配置接口模块、分配通话路径、通话点分组和调整系统电平等过程。同时,ECS软件允许使用TCP/IP协议访问系统,来进行设置以及配置升级。

3.2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全台通话系统构想:

目前,国际广播事业的发展已经到了“构建现代国际广播体系”的全新时代,新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造就了广播直播模式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有重大事件或活动的时侯,往往根据一个公共电视信号,配以10余种语言的同声传译,进行多语种网络视频直播;或者在制作多语种访谈电视节目时,配以相关语种的同声传译,就可向有关对象国提供网络视频直播节目等等。另外,从节目安全的角度出发,制、播环节之间构建一套完善的内部通话系统对于控制节目的流程是十分必要的。当前台内各机房间的联系几乎全靠电话实现,已经不能满足节目制作新形态的发展。结合国内外传媒机构的经验和我台发展的长远考虑来看,建立全台通话系统势在必行。

为便于管理,国际台全台通话系统应构建在一个统一的网络内,在保证互通性的前提下,构建安全、经济的网络拓扑结构。考虑到制播分离的大趋势,以及新闻直播的特殊性,根据国际台实际通话需求,可以考虑分成主控中心(包括传统广播和新媒体播控)、广播电视新闻直播集群、广播电视制作集群3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可选用端口数量足够大的独立矩阵,每个矩阵负责自己内部的通话需求。子系统中所有机房的通话集中由1台大型矩阵统一处理,不仅可以减少各个机房独立采购通话矩阵的重复投入,并且使得机房之间通话变得灵活方便。子系统矩阵之间用若干的通话通道互相连接,形成干线线路,在需要矩阵互相通讯时才使用这些线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任何一台通话矩阵的故障都不会对网络中其它矩阵之间的通话产生影响。这种子系统相对独立又能互通的架构不仅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达到了分布式容错的效果,而且提高了系统整体的性能价格比。

此外,在内部通话系统上连接数字无线通话系统,并在大楼内需要流动通话区域配置必要的天线,那么携带无线通话设备,便可在工作区域内随意走动通话,大大提高了灵活性。在内部通话系统上连接VoIP通道,可以使得台内与驻外记者站之间的通话变得便捷,可以节省昂贵的电话费,各地只需宽带接入费。采用VoIP技术还可以大大降低系统线路构架难度,使得领导在办公室直接使用VoIP技术与各个编播部门随时进行直接通话成为可能。

4结论

现代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分工负责、协调工作的集体创作精神。内部通话系统作为广播电视部门必不可少的辅助系统,也越来越彰显出它的重要性。在进行系统设计的时候应充分研究需要的通话功能,遵循开放、标准及可扩展性等原则,兼顾考虑安全和经济性等要求,根据实际需求选用设备。总之通过科学规划,构建一个互联性、扩展性、安全性、便捷性都较高的内部通话系统,以更好地为广播电视服务。

参考文献

[1]内部通话系统工程.hc360慧聪网专业灯光音响行业频道,2003-11-28.

[2]王育文.宁夏广播电视总台内部通讯系统的方案思考及实施.传播与制作,2009(8).

[3]王国栋.大型数字转播车通话系统设计及实施.现代电视技术,2007(3).

第6篇:手术台就是阵地范文

这台戏曲版本的大型历史古装戏《背水阵》,是由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排练演出的。剧中汉代“百胜”将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军事家韩信,用以少胜多的战略――“背水阵”,在军事上开创了奇迹,为后人精彩的诠释了“陷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内在精神。舞台呈现大气凝重,演员阵容实力雄厚,音乐唱腔酣畅淋漓,不失为一出再现历史、展现经典、于后人以思想启迪的好戏。

“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着“奇”也,历史记载中“韩信”本身就为一“奇”。他出身没落贵族,性格放纵不拘礼节,赖人糊口度日,亭长家吃闲饭、乞食漂母、忍辱出人胯下、自荐封将……颇不为人所喜爱。但他却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军事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为营,拔帜易帜,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这出河北梆子大型历史剧《背水阵》就取材于此。

首先,编剧在剧本立意上就很懂得出“奇”。众所周知,戏曲舞台是三维表演空间,表演形式颇受舞台空间限制,要想真实再现古战场的刀光血影、人马踩踏,很不现实,实际二度创作中也很为难。但是,此剧编剧却把“奇”放在了“背水列阵”两军开打之前;把“点”巧妙设在了韩信与对方的斗智斗勇。“离间计”拔掉了敌营中计谋超群的“李左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蒙蔽了敌营主将“陈馀”的耳目;“背水为营,拔帜易帜”扰乱了对方兵士的军心……使人看后很清晰的领略到了背水一战的精彩绝妙之处。

自古燕赵之地多战事。此剧编剧又巧妙的利用《背水阵》这个戏,宣扬了河北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在集雄、奇、险、秀于一身的井陉抱犊山上,韩信祠香火旺盛,游人不断,点将台兵器排列,冷气森森。抚今忆昔,仿佛又看到了韩信在此摆兵列阵,又听到了这位大英雄的慷慨悲歌。

最为出“奇”的当属《背水阵》所要揭示的内涵了。“战争为人类留下了什么?”难道只是为了成就历代的诸侯将相?难道只是为了用“青山白骨”,来堆起沉甸甸的历史篇章?我想这恐怕就是此剧编剧,留给所有观众的启迪与反思吧!

《背水阵》的二度创作也颇有“奇”处。导演手法新颖,虽说是遵循于传统戏但绝不老套,戏曲程式性极强却不失新意。全剧情节冲突,安置衔扣很紧。通过一对“老夫妇”的“眼睛”(他们是这场战争的见证人),把观众带回到几千年前的古战场,“解梦”、“设计”、“离间”、“布局”、“观水”、“除患”、“摆阵”一直到歼灭“陈馀”取得胜利,一环压一环动人心魄。虽说借鉴了话剧手法写实的处理,但戏曲传统的念白、身段、把子、武打(荡子)等保留完整,原汁原味。舞台美术实虚结合,天幕背景利用“彩喷”真实再现了井陉驿道、绵水河、抱犊山的全景。

第7篇:手术台就是阵地范文

随着信息化在医院应用越来越深入和普及,医院的各项业务已完全依赖于信息化系统。医院信息系统作为一个联机事务系统,要求7×24小时不间断运行,其可用性、连续性和安全性已成为决定医院能否正常运行的至关重要的前提。

IT技术保障信息化系统高可用性

1. 高可用性集群的应用

集群是一种并行或分布式的处理系统,由相互独立的、通过高速网络互连的两个或多个计算机(节点)组成,像一个单独集成的计算资源一样协同完成特定任务的系统。

集群系统可分为高可用性集群(HA)和高性能(HP)集群。高性能集群是指具有响应大量计算的性能,主要用于处理复杂的计算问题。结合医院应用的特点,天津人民医院采用的是高可用性集群(High Availability Cluster,HA Cluster)。它主要包括可靠性和容错性,是指以减少服务器中断时间为目的实现故障屏蔽的服务器集群技术。它在其中一台主机上特定的作业因主机设备异常而无法继续运作时,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在其它正常的主机上重新启动该项作业。在高可用系统设计时,需考虑下述关键点:应用系统、主机/部件间的切换是否对用户透明?故障发生时,是否需要人为干预?切换的速度如何?配置是否简单方便,易于管理?与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是否能密切配合等等。

2. 数据备份的方法

备份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硬件级和软件级备份。硬件级备份是指用多余的硬件来保证系统的连续运行,如硬盘双工、磁盘阵列、双机容错等;但这种方法无法防止逻辑上的错误,如:人为操作、病毒、数据错误等。软件级的备份是指将数据保存到其他介质上。当系统出错时,可以将系统恢复到备份时的状态。用这种方法可以完全防止逻辑错误。理想的备份系统是在软件备份的基础上,再加上硬件备份,使得整个网络更加安全可靠。

3. 容灾的概念

容灾是一个范畴比较广泛的概念。我们平时所说的容灾,是指建立冗余站点和数据备份。当灾难发生时,迅速恢复数据,冗余站点接管主系统,以达到业务连续性的目的,即通过特定的备份和恢复机制,灾后最大限度地恢复系统正常运行和保障业务连续运转。

容灾包括数据容灾和应用容灾两类。数据容灾是指建立一个异地的数据系统,该系统是本地关键应用数据的一个实时复制。在本地数据及整个应用系统出现灾难时,系统至少在异地保存有一份可用的关键业务的数据。应用容灾是在数据容灾的基础上,在异地建立一套完整的与本地生产系统相当的备份应用系统。

从技术上看,容灾系统有两个主要指标:RPO(Recovery Point Object)和RTO(Recovery Time Object),其中RPO代表了当灾难发生时允许丢失的数据量,而RTO则代表了系统恢复的时间,目前对于医疗行业,对恢复时间要求越来越高。

4. 集群、备份和容灾的协作关系

从目的上讲,集群、备份和容灾技术都是为了消除或减弱意外事件给系统带来的影响,但是,由于其侧重的方向不同,实现的手段和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集群和容灾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系统的可用性,即当意外发生时,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和功能不会因此间断;而数据备份更多的是指数据从在线状态,剥离到离线状态的过程。集群和容灾技术是保护系统的在线状态,保证数据可以随时被访问。而备份技术的目的,是将整个系统的数据或状态保存下来,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挽回硬件设备损坏带来的损失,也可以挽回逻辑错误和人为恶意破坏所造成的损失。然而,数据备份技术并不保证系统的实时可用性。也就是说,一旦意外发生,备份技术只保证数据可以恢复,但是恢复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系统是不可用的。备份技术、集群技术和容灾技术各有自己的优势,我们要合理地使用,使其稳定和谐地配合工作,共同保证着系统的正常运转(见“备份、集群和容灾之间的比较表”)。

医院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需求

1. HIS、CIS数据吞吐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HIS系统会出现响应时间变缓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基于HIS业务特点,即大量的并发随机读取造成的,因为后端磁盘单盘IOPS以及磁盘数量的限制,造成性能的瓶颈。

2. 未来做到有效统一管理

分散的存储无法有效地满足备份和容灾需求。医疗信息化的进程会增加管理的难度,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3. 缺乏有效数据备份及容错手段

几乎全部的数据都放在存储上,阵列成为单点故障点,一旦发生火灾或其他不可控的灾难使阵列损坏或宕机时,相关的服务都将停止。

根据医院需求构建信息化平台

1. 数据存储备份及归档平台

采用2台EMC NS480磁盘阵列、1台EMC Centera数据归档设备和1台EMC Avamar数据备份设备建设人民医院的数据存储备份以及数据归档平台。

(1)核心存储及灾备存储:核心存储采用EMC统一存储NS480,可以同时支持FC、iSCSI和NAS三种连接协议;配置3块73GB企业级闪存驱动器SSD、12块450GB 15krpm FC驱动器和15块2TB 7200rpm SATA驱动器。

备份存储采用EMC统一存储NS480,可以同时支持FC、iSCSI和NAS三种连接协议;配置15块450GB 15krpm FC驱动器和15块2TB 7200rpm SATA驱动器。

两台存储之间通过Mirrorview/S同步镜像技术实现块设备(例如数据库)的同步数据复制。

(2)归档系统:通过PACS软件的归档技术,将存放在NS480 NAS目录内的PACS文件可以定期基于策略自动化地迁移到专用的归档存储Centera上面。

在文件归档之后,源目录位置仍然保存指针文件,在需要访问归档文件时,只需要访问指针文件就可以读取已经被归档到Centera的数据。

(3)数据保护:采用EMC源端重复数据删除备份设备Avamar作为关键数据的备份系统,可以实现2TB的目标容量的备份。

2. 数据库服务器平台

采用2台IBM p570小型机作为HIS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配置16核3.5GHz Power6处理器和64GB内存,通过2块8Gb HBA卡建立与2台EMC DS300B SAN交换机的连接,通过2块千兆光纤以太网卡建立与2台Cisco 6509E核心交换机之间的连接,通过安装HACMP集群软件实现故障切换。

采用2台IBM p550小型机作为PACS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配置8核3.5GHz Power6处理器和32GB内存,通过2块8Gb HBA卡建立与2台EMC DS300B SAN交换机的连接,通过2块千兆光纤以太网卡建立与2台Cisco 6509E核心交换机之间的连接,通过安装HACMP集群软件实现故障切换。

人民医院的HIS系统和PACS系统数据库分别采用了业界领先的IBM p570小型机和p550小型机,具备了很强的数据处理性能,充分保证了人民医院HIS系统和PACS系统运行的性能。

人民医院的HIS系统和PACS系统通过HACMP与Oracle RAC实现集群功能,与数据存储和核心网络之间均采用双链路高速连接,整个系统不存在单点故障,充分保证了HIS系统和PACS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应用系统平台

采用IBM x3850 X5 PC服务器和VMware vSphere4虚拟化软件构建HIS系统和PACS系统的应用系统平台,利用虚拟化软件部署系统灵活、快速、可切换的特点,同时满足人民医院对软件测试、网管、防病毒等系统的部署需要,建立起一套灵活、快捷、安全的应用系统平台。

通过虚拟化,可以大大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增强系统部署的灵活性,降低系统的部署时间,消除设备故障导致的业务系统停顿,增强业务系统的安全性,降低运营成本。

医院信息化建设平台建设总结

天津人民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医院的HIS系统和PACS系统、LIS系统等进行了整合,实现了信息共享,HIS已从初期的以财务为中心发展到现在的以病人为中心,医院的各项业务完全依赖于网络信息系统。因此,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可用性和连续性显得尤为重要。

1. 建立全冗余的集群架构

以前,我院采用的是传统的集群解决方案,两台服务器通过磁盘阵列连接起来形成备份系统,服务器之间共享一个磁盘阵列,当主服务器停机后,备份服务器能实时接管中断的工作,不足的是,一旦磁盘阵列发生故障,整个系统就会停机。因此这个磁盘阵列就成了一个突出的单点故障点。

为此,我们采用了“两个运算节点+两个存储节点”的集群模式,主服务器系统由两台IBM P570+两个光纤交换机+两个EMC NS480组成一套双机热备系统(见主服务器和存储架构图),是一个组件全冗余的服务器系统。从功能上来讲,这套方案突破了系统全冗余,无任何单点故障点,使系统的运行真正没有了后顾之忧。

总之,这套系统采用无单点故障冗余体系结构设计,兼备了规避硬件故障和数据库逻辑故障的问题。

2. 全冗余SAN存储的技术优势:

实施以SAN为代表的存储区域网:随着数据的飞速增长以及管理的需求,实施以SAN为代表的存储区域网,建立专用的存储网络,并将分散的数据集中存储到扩展能力较强的磁盘阵列上,EMC NS480统一存储较原来的IBM DS470在性能和扩展能力方面提高了4~5倍。能够满足现在及医院今后3年~5年内发展的需求。

集NAS、FC及iSCSI多能力的统一存储:其中NAS解决了传统文件服务器的低IOPS问题;由于网络中存在多种应用,除了对IO性能及可用性要求较高的数据库等应用类型之外,还有很多应用需要以更便宜、更方便的手段使用中心存储,此外还有很多基于文件的访问,为此,我们可以使用具备SAN、NAS、iSCSI等多种协议接口的存储设备,将不同需求的应用按可用性、成本等分级,分别使用不同的接口类型访问中心存储。

全自动化分层存储及二级缓存技术:固态硬盘的IO吞吐能力是传统的光纤磁盘的30倍,通过二级缓存技术可以将现有存储的整体性能提高3倍以上,以应对今后对存储性能提高的需求。采用分层存储技术可以在保障性能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总体拥有成本,如为满足PACS系统需求,可以通过分层存储技术,采用少量的高性能磁盘如SSD和SAS来保障整体性能,同时采用大量的低性能大容量的SATA硬盘来降低总体成本。

3. 基于源端重复数据删除备份技术

EMC AVAMAR是业内唯一的集源端重复删除技术和备份技术为一体的软硬结合的解决方案。其去重比例可以达到90%以上,将人民医院原备份窗口从数小时缩减到15分钟左右。

4. 专业归档存储

当数据膨胀到一定程度时,数据量成为沉重的负担,检索、使用、备份,以及分类的工作量都急剧上升,在线的核心存储性能也会下降,同时为存放不常访问的海量数据,不得不采购昂贵的大型可扩展磁盘阵列,为优化系统性能, 降低总体拥有成本(TCO),可以把将近70%~80%的非常用数据迁移到行业认可度极高的专业且易于管理的归档阵列Centera归档系统中去,由于采用内容寻址(CA)技术,不仅性能得以上升, 而且管理更加方便。

5. 数据级的容灾体系

为面对诸多不可预期事件(地震、火灾、洪水等),建立容灾体系,通过网络在本地数据中心以及灾备中心之间的存储阵列间实现数据复制,将极大提升医院数据的生存率。异地数据容灾是今后医院信息化发展必经的过程。

第8篇:手术台就是阵地范文

本文仅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这场党争中传播技巧的得失。

强大的传播能力是的选战利器

打选战的能力强是全台湾公认的,甚至连都不得不服气。在人际传播部分,他们推举的候选人在任何竞选场合,握手一定是一手相握、另一手包覆其上,让人充分感受肢体语言上的热情;面对公众鞠躬感谢一定是深深地90度鞠躬,久久不起,让人感觉到他们的诚意。在大众传播部分,他们善于创造精准的政治流行语,好比对于属下贪污事件表示“概括承受”,精准地表达了“这不关我事,不过既然身为长官,我也就委屈地认了”的含意,在“特别费”事件延烧到官员的时候,提出“历史共业”说,明确表示“因为历史原因形成大家共同的业障,归咎于少数人是不合理的”,企图予以解套……这些在新闻上精准表意、耸动感染的词汇创造,迄今望尘莫及。

此外,善于利用媒体制造“假事件”。“假事件”是“经过设计而刻意制造出来的新闻;如果不经过设计,则可能不会发生的事件。”好比新闻会、开张剪彩、游行示威、乃至电视上的候选人辩论都是“假事件”──明明只有几个人举着牌子在示威,经过摄影机的镜头和电视画面来呈现时,却是人山人海的气象;明明只有几个人欢迎下乡探访,在画面剪接与生动旁白烘托下,给人的却是万民拥戴、夹道欢迎的感觉。精擅于制造这些“假事件”,利用其团体此起彼伏的造势表态来博取新闻版面,在大众传媒画面里营造出万众一心或是千夫所指的感觉,诸如反对两岸三通、造谣“二・二八”事件屠杀台湾数十万人、台湾正名独立建国等等……硬生生创造出意见主流,营造了不容反对的大环境,以遂行他们争权夺利的目的。在2004年以前,这些方法的确卓有成效。

“拟态环境”的民意控制力

既然传播手段如此高明,照理说永无翻身之时。那么,又该如何解释这几年来选举的连续大败呢?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相信不仅仅是台湾地区的人民,甚至是内地每个人都会告诉你:这是因为把经济搞垮遭致人民厌恶,所以大家用选票来制裁它。如此回答或许部分解答了面临目前窘境的理由,可问题是:施政错乱、搞糟经济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从2000年执政初期就这样做了,要制裁大家早就用选票制裁了。在2004年的台湾领导人选举仍旧会胜利,让它继续有恃无恐地嚣张4年呢?

要探讨这个现象,仍旧要从传播学方面入手。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李普曼在他的《自由与新闻》、《舆论》等论著中便提出了现代人“与客观信息隔绝”的问题。他认为,现代社会越来越巨大化、复杂化,我们没有这么多精力去认识这个世界,所以,必须借助新闻传媒来了解。久而久之,我们心目中的世界不见得是真实的世界,而是新闻传媒加工筛选过后提供的“拟态环境”。

“拟态环境”是我们通过新闻媒体的筛选加工(甚至有可能是假造)后,在我们心目中营造出对周围环境的“印象”,对于新闻工具性便利的依赖,让我们对于新闻播报的内容习惯性地不假思索地接受,丝毫没有考虑到这些新闻极有可能是运用画面魔术后播放的“假事件”。精通传播技术的政党,可以制造一连串的“假事件”,在广大民众的脑海中塑造一个由它构筑的拟态环境。在这“拟态环境”之中,它代表学界意见,它代表主流民意,它代表正确的指引;反对它的,就是“不爱台湾”、“卖台集团”、“台奸”。人是社会性动物,恐惧孤独与被排斥,不敢与拟态环境中的“主流民意”、“正确指引”持反对意见,因此,即使这些的少数分子如此糟蹋台湾,他们仍旧能呼风唤雨,原因无他,真正的多数人被困在传播魔法塑造的拟态环境中不可自拔而已。

催化效果的局限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传播技巧的功用可以让获得政权,传播技巧的缺陷也同样可以让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对此我们从以下四点加以分析:

第一,新闻传媒虽然是塑造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却不是唯一途径。亲身经历也是形成拟态环境的途径之一,而它对拟态环境的重要性与说服力犹在新闻传播之上。换言之,经由新闻传媒的传播所构成的拟态环境若是与亲身经历不符,则会以亲身经历为主重新构成新的拟态环境,而借重传媒传播所构筑的脑中图像则会彻底崩溃。政策上的盲动躁动,落实到实际层面造成人民生活上的苦难,与其在传媒上的宣传不符。例如经济上的“正确指引”让台湾孤立于中国经济圈之外,现实生活中商店街冷清寥落,台湾中南部工作机会稀缺以致街头少见中壮年白领人口,这都是与宣传完全相反的事实,如此一来自然会让人民看破手脚。

第二,根据McGurie的来源特征三元模式理论,传播者的“信度”是说服的重要依据之一。也就是说,想要让传播效果持续有效,传播者本身忠诚可信是主要因素,如果传播者本身因为其他事件折损了自己的信度,传播受众对他本人信任度的减低会连带影响他的传播效果。诸多官员贪污受贿的丑闻接连爆出,国务机要费涉嫌侵占公款、其妻吴淑珍收受财团重礼、谢长廷高雄市长任内之部属大多因被……重创清廉形象,虽说个人私德与国家大政不可混为一谈,然则,曾有贪污劣迹的人参与推动的各项政策,确实会引起人民心中疑虑而减损传播效果,而这些背书保证的候选人,同样也不可能获得人民的好感。

第三,传播者的竞争对手会随着时间拉长而进化──不管是学习该项传播技巧的精髓或是破解该项传播技巧。技术的领先毕竟是暂时的,在传播这一门学问的技术操作上,学习障碍并不是很高,因此,对手在相同条件下,只要多花点时间研究,同样可以运用相同技巧达到同等效果,或是消解你传播技巧所带来的效果。向来在政治议题操作上领先于,长期以来让处于劣势,但近来痛定思痛,渐渐学会反制技巧,比如谢长廷攻击美国留学期间曾经充当白色恐怖的耳目,阵营也反过来抨击谢长廷在威权时期收情治单位金钱担任网民,出卖同志行踪给,结果谢长廷这位始作俑者反倒为此焦头烂额……这就是传播能力进化的明证。

第四,传播受众也会随着时间的拉长而习惯传播技巧与传播议题,从而导致传播效果的减弱。同样的传播议题或是传播技巧,随着它使用次数的增多,对传播受众而言,所达成的效果将会一次比一次减弱,有时甚至会达到让人反感的程度。每言必骂黑金、卖台、外来政权屠杀台湾人……早期民众或许对此意兴昂扬、同仇敌忾,这也是长久以来选战战无不胜的法宝。然时间久了,反反复复都是这一套,厌倦心理也随之产生,当然,所预期的传播效应也就没有了。

第9篇:手术台就是阵地范文

关键词:遥感教学;土地管理学科;需求分析;任务驱动;Matlab

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遥感对地观测方法凭借其覆盖范围广、周期性强、信息丰富等优势,已为相关部门提供了大量实时有效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1-3]。许多高校已将遥感设置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基础课,但一些遥感教学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如需求分析法、任务驱动法,Matlab辅助学习法等,在本专业虽有所提及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3-5],导致学生对知识要点掌握不全面,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教学内容也不断发生变化,其数据类型、理论重点、处理流程和处理方法都已更新。因而,针对土地管理实践进行遥感课程教学改革,对于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都是必要而紧迫的。

1土地管理学科的遥感课程教学改革需求分析

当前,我国土地管理事业快速发展,对3S技术人才结构及人才素养的需求也发生较大变化[6-7]:在各级土地勘测、土地开发整理储备、土地规划等事业单位,基于3S技术的应用工程项目增多,需要大量的技术熟手和一定的高端技术管理人才,目前专科生和硕博士因人力成本合理而较受青睐;高等院校对人才的学位要求较高,主要吸纳博士毕业生就业;3S技术类公司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人才需求量巨大,但随着市场竞争激烈,各公司致力于提供特色服务或打造高端软件产品(如MapGis、SuperMap等),因此要求雇员拥有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体系,同时具备3S技术集成应用和创新的能力。可见,市场上较多地解决了专科生和硕博士的就业,本科毕业生虽然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背景,但动手能力弱,技术特色不突出,即使通过部门培训也很难培养创新和拓展能力,往往处于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状态。实际上,大部分教师期望通过遥感实践课程的开展,实现与具体工作的衔接[2-5],但离“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仍有一定距离。首先,土地管理的专业课程众多,因此安排的遥感实验课时通常较少,也缺乏对口的实习基地建设;其次,相关科研成果的跟进与融合较少,与实践的关联较弱;往往局限于对既有软件的运用,缺乏对开发类软件平台的学习,导致技术手段单一、僵化,不符合学科关联与学科创新的发展趋势。应该认识到,严峻的就业形式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过程必须结合具体的应用,从课程结构、内容体系、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调整[8],并通过学习一些软件开发知识[9],跟踪最新的科研成果,从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2遥感课程的定位与关联课程设置

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中,遥感是一门综合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它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联系主要包括2个方面:首先,从技术层面分析,学习该课程要求具备数学、物理、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它与测量、制图、信息科学等工具学科相互渗透和交融,在实际工作中共同发挥核心技术工具的作用。其次,在应用层面上,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理论学科为实践操作提供背景知识,而专业应用类学科为其提供了发展方向。可以说,多层次丰富的学科知识促进了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张,它们之间互为支撑和依托,相辅相承。为适应市场对实践创新型遥感人才的需求,根据对该学科的关联与定位分析,按表1所示的方案调整相关配套课程。

3需求引导下的教学实践方案

3.1启发式教学框架设计

在课堂教学的首尾环节,分别增设需求分析与总结这两项教学内容,为教学框架的设计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使教学思路清晰、教学内容系统。①在初次课堂教学中,对土地遥感应用的领域及成果作重点介绍,围绕当前的应用热点,选择全国土地遥感二次调查、城市三维空间遥感调查、城市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执法、重点项目选址与规划、汶川地震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价、鄱阳湖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等经典案例,采用图示对比的方法与学生分享遥感应用经验和成果,并通过对案例中技术要点的提炼,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实践需求,对整体教学框架形成直观的、系统的概念,即“提出问题”。②在具体的理论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本堂课针对什么问题,学习什么内容,怎么进行学习,从而不断地“回答问题”。③在理论教学完成后,安排专门的课时对知识点进行串讲,逐一总结这些技术要点,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让整个教学体系更加全面,教学过程更有针对性,形成“前后呼应”的模式。

3.2反馈式理论知识学习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涉及到众多模型和算法,为在短期内系统地掌握这些知识,需交叉利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进行强化训练。当完成关键技术理论的课堂教学后,穿插对应的实验课教学分别有6次:图像校正原理与方法、图像增强技术、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最大似然法分类、图像变化检测。在实验课中,选择功能齐备、与GIS兼容性强的Erdas软件作为平台,并采用SPOT5、QuickBird、IKNOIS等高空间分辨率影像作为实验数据,演示在既有软件中如何实现课堂中所讲授的理论方法。同时,指导学生完成课后模拟实验,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既是对学生的考核,也为下一轮教学提供了经验和素材。经实践,学生的实验效率不断提高,反馈信息也逐步细化,这种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相互交叉、反馈式学习的方法具有及时强化的效果,同时也锻炼了软件操作技能。

3.3基于Matlab的任务驱动式遥感课程设计

3.3.1课程设置目的及实现模式

“遥感课程实习与设计”是对实验课的延伸与补充,它引导学生参与具体的实习项目,并培养基于Matlab的算法开发技能。为保证实习案例动态更新,可以选用2种培训模式:一是与相关生产科研单位进行联合培养,建立长期的实习基地。本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与诸多单位有密切合作,如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土地勘测规划院、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等单位。学生在实习单位见习项目的一般流程,并做相应的辅助工作,总结其中的关键点和难点问题,再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选择其中一些任务进行软件开发训练,最后完成实习报告。二是参与教师的相关科研项目,学习利用丰富的图书馆资源查找文献,进行综述,再根据完成情况让学生参与到部分项目设计与开发环节中来,通过实习任务引导学生认识到技术研究中的新问题,真正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思维能力。根据经验,我们已经总结出一些遥感图像处理的流水线工作任务,当前涉及到的技术难点主要是影像特征提取、解译、变化检测、集成计算等。为此,我们选择Matlab软件进行开发技能的培训,让学生可以利用本专业多种信息技术集成的优势,取得良好的图像处理效果。

3.3.2Matlab软件开发平台的学习与实践

Matlab是世界顶级的科学计算软件,它采用面向对象的开发语言和面向任务的开发思想,为图像处理用户提供一个编写简单、计算快捷、兼容性好的开发环境,几乎所有的图像处理经典算法及近期权威的研究成果都收集到了其工具箱(ImageProcessingToolbox)中。该软件的学习应从以下几个要点展开:①掌握基本的图像处理函数,包括图像显示、图像算术运算、几何变换、图像增强、线性滤波、色彩空间变换、邻域与块处理、空间滤波、形态学运算等。②在扩展的Matlab工具箱中,学习与影像解译相关的经典算法,包括纹理特征提取、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最大似然法分类、最小距离法分类、误差矩阵分析等。在熟练调用的基础上,理解其运算原理。同时,根据具体的实习任务需求,有针对性地研究某类算法,包括对设计思路、参数选择、编程技巧等进行深入学习与分析。③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注重与GIS数据分析平台的交互,实现技术创新与突破。主要讲授Matlab与ArcGIS软件的自动化集成运算方法,即采用ArcGIS平台中集成的VBA作为控制器来启动和控制Matlab,而Matlab作为ActiveX的自动化服务器,接收通过引擎传来的数据和指定信息进行计算,完成链接扩展。既利用了ArcGIS既有的强大的矢栅数据分析功能,也利用Matlab承担了大部分与矩阵计算有关的任务,有利于融合GIS领域知识,实现快速自动化、智能化的图像处理任务。④在指导学生编写具体算法时,充分利用Matlab自带的矩阵运算函数,避免循环语句的大量使用,从而为处理大数据量的影像打下良好基础。笔者曾做过一个实验,在实现最小距离分类算法时,先使用二层循环语句for…end计算特征之间的距离,再调用既有函数repmat(A,N)在第N维空间重复矩阵A从而替代循环语句完成计算,仅针对1000×1000的二维矩阵,后者的效率就提高了8倍之多。可见,Matlab算术技巧将为我们节省大量运算时间。类似的代表性函数包括:cat(dim,A,B),将矩阵A、B在第dim维联结起来;permute(A,order),将矩阵A按设定order次序排序;reshape(A,[m,n]),将矩阵A按m×n维大小重新排列;sort(A,dim),将矩阵A按第dim维数值进行排序;max(A,[],dim),返回矩阵A在第dim维的最大值;min(A,[],dim),返回矩阵A在第dim维的最小值;mean(A,[],dim),返回矩阵A在第dim维的平均值。

4结语

在土地管理专业的遥感课程教学中,探讨了关联课程的设置方案,采用需求引导法调整教学框架和内容;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互交叉、反馈的方法进行强化训练,深化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采用科研课题驱动或与单位联合培养的模式,指导学生参与具体的实习项目,并基于Matlab平台学习经典的图像处理函数,使学生能具备一定的程序开发素养和技术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嘉毅.课程与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张安定,衣华鹏,崔青春.遥感原理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测绘通报,2005,1(12):59-61

[3]奥勇.遥感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探究[J].测绘科学,2007,32(5):196-208

[4]滕吉红,黄晓英,袁博.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35(4):89-90

[5]杨树文,孙建国.高校GIS专业遥感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14,12(3):167-168

[6]包春红,黄国满.针对应用型土地管理人才培养的遥感课程实践改革[J].科技和产业,2012,12(1):143-146

[7]蔡银莺,张安录.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及特征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3,2(1):76-80

[8]张东水,从丽侠.遥感课程在GIS专业的地位及其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2,3(8):156-158